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赵庭婷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2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课程标准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曾经有一度,小组合作学习风靡课改中的课堂,很多公开课、观摩课都将小组合作作为必备的要求和评分的一个标准,也曾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一度的新鲜和热闹。这种新鲜和热闹曾经给我们教师带来无限的憧憬和希望,以为抓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 春天”。但在实践过程中,这样做的弊端很快就显而易见。于是,我们也逐渐调整了心态,我们的心情也逐渐由狂热变得冷静,由浮躁变得平实. 既看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也看到了许多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定位不准、合作时机不当、分组不科学、合作时间不足、对小组评价不全面等方面。怎样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所见所闻所思谈谈感受。

一、定位教师角色

现在许多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师的角色定位都不够准确。虽然我们再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代表让学生放任自流,顺着学生没完没了地“ 跑野马”,此时学生更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做到“ 研备结合,参于合作”。“ 研备结合”,就是指教师备课时要研究好小组要怎样具体合作,包括这节课在哪合作比较合适、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过程等,并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即使这样,在教学中也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教师还要“ 参于合作”,要始终把自己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学生小组学习中,在知识上、技术上给予援助,但不可以暗示解题途径。教师应以平静的心情听学生发言,如有说错,先让其他学生更正与补充;仍有错,教师再发言。学生回答正确的应予以赞赏;学生意见对立时,鼓励成员把不同意见表达清楚。此时教师应该是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

二、选择适当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合作时机把握得不准而造成合作学习无效。如:有的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目标太简单,学生根本没有研讨的必要;有的问题又过多或过难,学生无从下手;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该讲授的地方组织合作学习,又犯了“谈讲色变” 的老毛病;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恰当的合作学习的时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二是学生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时采

用合作学习;三是在问题知识面涉及广,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思维出现了困难时;四是学生意见不统一时;五是问题解法多样时;六是动手实验操作时。另外,在合作形式上,对于检查性合作(如检查预习、朗读等)、感悟交流性合作(如解读课文时的交流)等这些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宜于同桌这种小范围的学习,省时省力;当学生自主学习后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则需“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宜于采用四人以上小组合作学习。

三、科学组建小组

(1)合理组合。一是小组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以2-4人为宜,可同桌二人一组,也可以前后桌四人一组,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二是认知结构的合理。这一点还可分为两种情况:a.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的原则。“组内异质”,指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给学生编为1、2、3、4号,既便于分类指导,也可以使组内每个人都有机会可说,不留死角。“组间同质”是指全班每个小组大致在相同的水平和性质上展开合作学习,既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的辅导。b.构建“兴趣组”,即将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为一组。例如在研究“蚕宝宝成长的条件”时,由学生根据研究兴趣组成小组,有温度组、空气组、水分组等。

(2)明确分工。在合理构建小组的基础上,如果不作任何安排,小组内成员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因此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等。尤其要选好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合作学习只能是徒有其名,事倍功半。同时,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尝试体验不同角色的魅力及不同的成功体验,促

进其参与意识。

四、合作时间充足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时问就是知识、能力和本领。因而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绝不能吝惜时间,绝不能在合作学习时间不到便“啪!啪!”击掌两声叫停,此时学生可能学习兴致正浓。长此以往,学生对小组学习活动会失去兴趣。作为教师,不要在这时担心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倒是要注意怎样培养好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我想,在良好的小组学习活动习惯下,学生会珍惜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绝不会浪费时间。即使有时遇到一两组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在下面做轻声的提醒--下课后可再与同学或教师交流。这样既顾全了大局,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也没有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采用多元评价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21) 摘要:通过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运用。 1 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有效性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活动,注重?M足学生 的心理需要,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 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又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1.1 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合作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各自的任务,这样对于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知识,多让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使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论证选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与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和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办理申报立项手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 ⑴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主要任务:①设计有效方案,具体实施;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②完成有关有效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 ⑵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其次从学生兴趣、课堂、学生的学习三个角度分析了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最后从相对稳定的小组、动态的合作分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标签:思想品德;教学;小组合作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的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以教学动态因素为目的,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建立探索性的个性化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1)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搜集、整理身边法律故事、道德故事、社会环境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2)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课是缺乏生机的课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密切师生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又能为高质量思想品德课的实现渲染好气氛,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饱满的学习热情走进课堂。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得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相对稳定的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其他学科分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当前,教育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莫过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小组合作。一节课,有没有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主要衡量标准。尤其是搞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那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发现,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有效作用。要想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正确认识,该合则合,不该合则不合 合作是为了解决个人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能够使学生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否则就没有组合的必要。 二、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的积极性 现在课堂上的大部分小组合作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学习优秀生的合作,优秀生讨论热烈,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人员分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的合理构成,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由六或八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这样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明确要求,提高效率 前面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则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己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不参与、不引导,至于讨论的是什么,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讨论很容易使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19T17:25:53.077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6期供稿作者:曾庆荣[导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的内容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曾庆荣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频频采用,给传统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益。本文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具体步骤,分析了分组策略及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21 世纪是竞争和合作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的主要任务之一。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的内容要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1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1.1 课前协作。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1.2 课中讨论。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成员要有相对明确的分工,如分别担任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总结报告员等。 1.3 课后研讨。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学习。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课后互帮互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需要课后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2.1 合理分组。将学生按其不同的知识层次和个性特征等因素,混合分成几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水平相等,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竞争力大体相当。 2.2 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按不同分工分配各自任务,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司其职,不至于乱作一团。 2.3 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全班学生统一交流。 2.4 客观评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激励成员向榜样学习,推荐小组内的良性竞争,防止个别同学的偷懒行为,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 竞争机制。由于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和表现的机会,竞争得到了每个人的参与,而竞争获胜的也是一个或多个小组,这样这些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成功者,获胜者人数众多,也给获胜小组中的后进生带来了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 3 分组策略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每个小组由4~6 人组成。 3.1 分组的原则。运用“异质”法,分出水平混合组。即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状况、心理素质、交往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将学习成绩、思维能力、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掺合在一起,组成小组。这样的组合可以促进同伴的相互指导。成绩好的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增强自身的认识、推理水平和责任感;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并通过观摩同学的学习过程来获益。小组的同学希望他成功,使其尝试成功的动机更强烈。 3.2 分组的方式。①自由式。由4~6 位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当然学生的“自由”应尽量遵循分组的原则。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分配式。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指定而成。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3 组员的职责。每个小组都必须有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和检查员。每一个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着不同的职责:“组长”(最好是选举产生),负责主持讨论,协调组内学习的进程,同时负责维持秩序;“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报告员”,是小组的代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所有成员的多方面的能力,采取轮换制。 4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首先,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师生之间必须要做到民主、平等、和谐,师生之间要做到心有灵犀,这是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展开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增强自身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使得课堂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展开、活而不乱,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按照教师预订的方向发展,并且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具有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最后就是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活动是合作学习的载体,在活动中促进合作,在合作中推进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做好充分准备,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 总之,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改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氛围,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在今后的教学实际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科学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王慧敏.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35):28~302 王国章等.合作学习及其尝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1):47~503 李自天.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2):17~184 田杰.建设小组合作学习[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7(6):93~94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37601631.html,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作者:陈燕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10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 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探索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41-0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日趋鲜活。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合理划分小组,使小组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教师在分组时,要顾及上课的连续性,所以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把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大组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按四人一组把全班人数分出17个大组来,再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1至17名的学生作为每组的大组长,18至34名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大组长坐在每组的后排,小组长做前排,35至51名和小组长坐一起,52至68名和大组长坐一起,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 二、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能与同学进行辩论。 比如,在学习《唱脸谱》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看过京剧吗?你喜欢京剧中的哪些唱段呢?”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已经迫不及待的议论起来,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唱脸谱》这节新课:京剧中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类型的人?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组内交流看法、体会,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选对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摘要:在教学领域,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充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改变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听之乏味的现象,仍是教师需要重视并逐步解决的问题。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跟随课堂教学的进程,从教学进程各阶段逐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教学 在反思、总结之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并就合作学习的形式和课堂实施的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改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的提升为最终目的,并为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世纪70年代初,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在美国兴起,取得实质进展之后逐步引进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的共同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体和小组的学习。其中,学生的责任与分工合作的意识、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安排、任务和目标的明确以及积极有效的评价这四点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以下是按照教学进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合作前的小组划分 经过最初的尝试后,我发现在随机分组或者按照座位分组的情况下,有些小组成员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滥竽充数,一言不发,而有的学生则大包大揽一个人就代替了一整个小组,没有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组内交流效果不佳。因此,在分组时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划分:(1)组内异质性、组间同质性。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包括性格、成绩、兴趣、性别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各个方面,保证组间学生能够在互补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同时实现小组之间的相似性,以保证各小组的水平相差不多,让小组在公平、公正的氛围中合作学习;(2)人数适宜性。组内人数少,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小,难以在最短时间内撞出火花与灵感;组内人数太多,会导致小组内难以组织,所有人都一一发言会占据很多课堂时间,不一一发言又起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理论上来说,一个小组有4到6个组员最佳;(3)师生共建、以优带差。虽然小组的划分一般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但是仍要遵守民主原则,在老师划分的基础上请学生按照意愿提出建议。比如,班里公认的学困生容易遭到排斥,或者不被小组接受,或者进入小组后大家为了提高进度把学困生放在一边,因而学困生没有发言、交流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赋予这类学困生加分特权,即学困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

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2-27T15:39:19.4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作者:齐术春[导读] 小组合作是通过异质小组这一形式,在课堂中以各小组成员为教学主体,以小组教学目标及成绩为评价中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齐术春辽宁省鞍山市新世纪实验学校114000 摘要:小组合作是通过异质小组这一形式,在课堂中以各小组成员为教学主体,以小组教学目标及成绩为评价中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思想品德课教学 小组合作是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能有效实现新课改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有一些教师将小组合作应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而由于其传统理论以及传统的教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对思品教学来讲,应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中的优化应用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时,并不是所有的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这种方式,所以教师应根据思品课学习内容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 (1)小组合作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应用不好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难度较大、理解起来很难、理论性很强等方面的内容,即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往往也得不到有效的结论,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值得探讨或质疑的问题,或对一些学生意见不统一、容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等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2)在思品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进行随堂小考,之后教师先批阅各学习小组组长的小考,与此同时,教师让各小组组长去批阅检查各自组内同学的小考,让他们自行进行纠错,教师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和见解,之后再根据小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小考知识点存在的不足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完成小考后,再次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简单的口头小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3)在上思品考试试卷讲评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对着自己的试卷进行改错,之后给足学生准备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当教师,在讲台上给其他同学讲评试卷,下面的学生如果有疑问或者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可随时提问,对于不敢提问的学生,教师应积极鼓励,如果下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充当教师的学生不会解答,可向小组中其他成员求救,由他解答。 2.小组合作在探究性提问教学中的应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除小组合作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应加强。教师要明确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合作、管理以及评价的定位及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不是作为旁观者。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果教师不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就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善于聆听每个学生的观点,将自身的观点和见解与学生的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应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疑惑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的不同问题,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比如学习关于“一般违法和犯罪”内容时,教师可列举一实际青少年违法案例,在上课前教师先让各小组之间探讨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区别,让各小组推选出的代表成员进行回答,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对“一般违法必然会走向犯罪?”这一问题进行辩论,然后教师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并对各小组的辩论及辩论过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事件的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解答学生在辩论中的疑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效果中的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让各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开展相互竞争与相互学习,当各小组的学生形成竞争时,他们的主动合作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探究能力。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对比中,还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进取目标。采取小组竞争手段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对学生的学习有强烈的激励作用,更有利于学生走向成功。另外,最重要的是教学评价,评价是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时,要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进行结合,同时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其评价也必须具有针对性、引导、激励及引导性。通过评价能增进各组成员间的学习、交流及互相提高。同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并不是为了选拔和对学生的管理,所以要正确运用学生的评价,对此,教师应改变观念,并接受、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从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见或见解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进而使他们的小组合作的兴趣增强,促进学生主体人格发展。此外,教师应鼓励课堂表现不够好、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能有偏向性。另外,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发展性评价,将评价的主权交还给学生。比如说自评、小组互评及他评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小组及成员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好教学设计,以及科学、合理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优化小组合作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使小组合作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效果。参考文献 [1]曹旭东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快乐阅读,2016,(12):106。 [2]常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因素浅谈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 本因素浅谈 摘要为了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大幅度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因素提高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目前,不少学校、不少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因素。 1教师备课―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不打无准备之仗”。合作在课上,功夫在课前。 在备课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目前,不少学校实行了“三级”备课,一是自备,即教

师独立备课;二是研备,即集体备课;三是改备,即修订个性化教案,并进行课后反思。“三级”备课,有效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具体说,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1)设计科学高效的导学路径。教师要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少教多学。 (2)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要想让合作不流于形式,教师就要在课前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在源于教材、源于生活的基础上,应该特别关注问题设计的思维含量。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有合作探究价值,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和原武汉二桥中学设计和使用学生问题生成单,发现更好的问题,找出教学需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周密考虑安排。教师要设计适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考虑需要给学生准备或提供哪些教学资源,小组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小组学习的哪些方面,在小组活动中会出现哪些情况,怎样处理等。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能够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要求后,由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小学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容、重点和难点 小学思想品德小组合作教学学习中的教师有效介入研究:何时介入、怎样介入、介入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有效活动研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首席作用体现在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引领者、参与者。发挥教师首席作用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是华而不实的。通过独立思考,学生会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到新的境界。老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合作学习。课堂上,给充裕的时间去让学生沉下来阅读,沉下心来思考,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和理解,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让学生融入课堂,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重点关注的容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重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方法与策略。 难点:小组合作建设,自主学习培养。 (二)、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我们广泛采用。从讲台上走了下来的我们,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1.让独立思考落到实处,合作才能成真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每位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个体智慧充盈合作小组。那么就需要学案的设计由易到难,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沿着斜坡上,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课本或动

手操作,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独学环节重在思考。需要每名学生都能静下心来,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在后边的学习环节。在此时做为老师要关注每名学生,所以独学环节中我根据要求边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并据此确定独学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让学困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给孩子充足的独学时间。 2.榜样示范明确职责,合作才能有章可循 教师先来做组长为1号,负责组织工作。另外挑选五名同学做组员。这五名组员有讲究,2号副为组长的,负责协调、记录工作。有一名学困生为6号,另外三名学生为3号、4号、5号。确定组名“刨根问底组”、口号、组训。其余同学事先要按导学案提示在组内合作学习,课上观察教师和五位同学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组内转换为组长角色,按学案每个问题都先由小组里的3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6号质疑,5号解疑,3号、4号补充,1号总结,2号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1号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合作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