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生常见心理焦虑原因及应对方式

浅谈高中生常见心理焦虑原因及应对方式

浅谈高中生常见心理焦虑原因及应对方式
浅谈高中生常见心理焦虑原因及应对方式

浅谈高中生常见心理焦虑原因及应对方式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中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选择,压力十分大;父母往往也给予了较高的期望。来自社会、家庭、教师以及自身的压力,使情绪调控能力仍然比较弱的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情绪困扰,继而出现紧张、焦虑忧郁等情绪状态。其中高中学生的焦虑问题犹为普遍和突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属未完全成熟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危险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认识自我和选择自身的必展方向,在他们的头脑中经常思考着“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理想”、“爱情与事业“等一类的问题。而面对现实,理想又是那么遥远。面对人生现实又是那么复杂,内心充满着矛盾,表现出了着急,担心的焦虑心理。

焦虑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其危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因此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来分析引发学生焦虑的原因,探求有效的方法,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

高中生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他们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研究这些矛盾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心理发展规律。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焦虑原因应对方式

正文:现在人们关于焦虑的科学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焦虑是人们经历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是指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伴以紧张和恐怖的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

适度的焦虑是健康生活的必要保证,是促进人趋于健康、趋于最高效率的力量。弱的焦虑是人们适应环境的防卫性情绪。强烈的焦虑情绪,会使个体的心理出现种种不良表现:有攻击的欲望和行为;有自责的行为,逃避社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功能下降,思路不清晰,做出决定困难,影响个体的工作和生活。焦虑还影响人们的生理状态:焦虑的人有失眠的表现,食欲不振,体质下降很快,出汗,惊恐,肤色蜡黄或苍白,循环系统易于出现混乱,头发易于变白,或头发过多地脱落,身体瘦弱,衰老加快。

本调查研究将从高中生焦虑的原因研究入手,探讨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对策,以进一步作好学校学生的心理辅导,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为对焦虑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计210个学生。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6.48岁,范围是15—19岁。见表1

表1被试情况描述

2、研究工具

(1).采用Zung编写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4级评分,共含有20个项目,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焦虑自评量表(SAS)

指导语:下面有二十条文字,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方格里划“√”,每一条文字后有四个格,表示:A没有或很少时间;B小部分时间;C相当多时间;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我觉得比平时容易紧张或着急 A B C D 我无缘无故在感到害怕 A B C D 我容易心里烦乱或感到惊恐 A B C D 我觉得我可能将要发疯 A B C D 我觉得一切都很好 A B C D 我手脚发抖打颤 A B C D 我因为头疼、颈痛或背痛而苦恼 A B C D 我觉得容易衰弱或疲乏 A B C D 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A B C D 我觉得心跳的很快 A B C D 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A B C D 我有晕倒发作,或觉得要晕倒似的 A B C D 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A B C D 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A B C D 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A B C D 我常常要小便 A B C D 我的手脚常常是干燥温暖的 A B C D 我脸红发热 A B C D 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A B C D 我做恶梦 A B C D 计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

反向计分题号:5、9、13、17、19。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

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分值越小越好,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2).采用自编的学生心理调查表,了解学生的焦虑来源、社会支持程度。(见表二)

表二学生心理状态调查统计表

3实施程序

2011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一周,采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试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2011年期中考试后,要求被试再次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并同时获取被试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

4数据处理;

本研究发放问卷210份,回收210份,有效问卷210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1、高中生焦虑情绪的一般情况

从表一可以看出,210名学生中,SAS平均得分为44,如果以得分≥50视为有焦虑情绪,存在各种原因导致过度焦虑的高中生有47人,男生有25人,女生22人,分别占各自总数的12%和10%。

从通过谈话法初步得知高中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社会支持缺少和对自己健康状况、身材容貌的不满意上。焦虑情绪绝大多数为轻中度。高中男生与高中女生的焦虑状况大体相当,都是有10%左右的学生存在过度焦虑,应当引起学校、家长的广泛关注。

2、高中生焦虑情绪的年级发展特点

研究发现,高中学生的焦虑状态在不同年级中有不同的表现,焦虑程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高三学生的焦虑明显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究其原因,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的挑战更多,能感知的压力更大,所以焦虑更高。高一学生SAS 标准分的变化大于高二学生SAS标准分的变化。可能是这些高一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学习与生活,这些原因可能影响高一学生的测验焦虑状态;而高二学生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焦虑也就不会那么明显地变化。

3、不同社会支持程度的高中生焦虑状况比较

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称赞、喜欢的高社会支持的学生,他们测量的SAS平均值明显低于得到支持较低的同学。不难看出,低社会

支持者常表现出过度焦虑,高社会支持能缓解焦虑。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的焦虑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4、高中生的焦虑状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过度焦虑严重妨碍学生的学校适应。

三、讨论

1、焦虑水平过高的表现

按被试SAS的总分,分析总分大于60分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如下表现:

⑴情绪紧张、难以自控。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在某种困难或压力情况下,如在考试前和考试过程中、在回答老师提问时、或在面对异性时内心极不稳定,呼吸急促、心率加速,心脏好似欲跳出胸膛。在日常生活中常伴有头痛、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和十二指肠经常疼痛、心悸盗汗、皮肤瘙痒、火气旺盛、脾气变化等。面对自己的情绪变化,学生无力自拔,难以使自己的心情稳定下来。

⑵自信缺乏、自评过低。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往往事事怀疑,既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又怀疑自己面对的困难比别人的大的多。再如对自已的容貌也常常不满意,自卑感较重,且敏感、胆怯。这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犹豫不决,贻误时间,坐失良机,而且还严重地影响情绪。

⑶注意分散、难以思维。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有几分神态恍忽,眼睛似看非看,脑子似想非想,面对某些问题思维机器动转困难,常

出现短暂的呆滞现象。

2产生焦虑的原因

①自我认识

在同样的情况下,有的人出现焦虑,或其焦虑的程度较大,而有的人没有焦虑,或焦虑的程度较小,这主要与人的个性差异有关。在所有的个性因素中,对焦虑的情绪的产生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自我认识。

②外界环境

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的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作业常常要做到深夜,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与情绪焦虑有很大的关系,焦虑不安的情绪确实可以使人们难以入眠,从而减少了睡眠的时间。但另一方面,睡眠的不足也确实会使人产生焦虑的情绪。

③生活冲突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冲突是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学生遇到冲突越来越多,学生在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遭受父母的责怪都会引起焦虑。与焦虑情绪的产生密切有关的冲突有下面几个:

⑴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是高中生焦虑情绪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学生,学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如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等。其中考试焦虑是目前中学生所面临的现实而重大的问题。

⑵健康、容貌

高中生对容貌和体魄的不满意也是产生焦虑的重要原因。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貌形象,常会因容貌或体魄的不如意而焦燥不安。

⑶人际关系紧张

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在校要与老师、同学发生广泛的相互作用,在家要与亲人相处,如果相互间的关系不协调,会产生焦虑。有一项调查发现,存在焦虑情绪的学生中,有13.2%的学生有不合群、不爽朗、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的状况。高中学生由于人际关系而存在焦虑的主要是人群焦虑和异性焦虑。

⑷社会支持缺少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帮助、重视和尊重的一种行为或信息。它可以缓冲各种生活压力的消极影响,减轻焦虑。但高中的很多学生在表达自己对外界支持的需求时,内心充满矛盾和尴尬,甚至羞于承认,或在接受支持时故意表现出不屑和反抗,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支持的减少。缺少应有的社会支持,会使学生把焦虑积累在心里,长期以往,加剧了焦虑情绪。

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比较注重和要求学生听话、不犯错误和冒险,这样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了胆小怯懦的性格,惧怕挑战与失败,形成焦虑易感的特质。其次,受具体的教育方式的影响。由于家长、学校对学生过高的要求,使他们产生

了无能、无助、沮丧的体验,从而诱发过度焦虑。

4、高中生思维的局限性

由于高中学心理发展还在趋向成熟,他们缺乏社会应对经验,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把学习、生活、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事件严重化、绝对化,过分估计事情的不良后果,认为“糟透了”“这下不行了”。

四、高中生焦虑的应对策略

要缓解或消除、应对高中学生的过度焦虑,首先学生要改变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老师和家长也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面对压力,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学会应对和降低过度焦虑。

1、改变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对于自卑的学生,要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多作积极的评价,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应对焦虑的能力。在学习上要正确设立恰当的预期目标,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待学习成绩,应把它当作对自己学识水平的检验,思想上既要重视,但又不能看得太重,而成为一种包袱。制定目标不宜过低或过高,特别是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一旦失败受挫,会产生紧张情绪。

2、优化社会环境,减少心理压力

一方面学校要切实加强素质教育,不只是把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作为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

实到教育教学中。工作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少用一些强制、命令的口吻,多用劝告、商量的口气;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答案有错误;尝试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降低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对于胆小、易焦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怀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免疫力。

另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举办家长座谈会,使家长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家长对孩子的

学习保持适当的期望;采用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当孩子成绩下降时,要因势利导,严格避免粗暴行为,以免增加学生压力,出现不良的后果;要求家长给孩子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当发现孩子有焦虑反应时,家长及时给予同感,并尽量消除其焦虑不安的心情。

3、教会应对策略,提高适应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遭遇心理紧张事件是难免的,所以,引导学生正视和面对问题、压力,选择正确恰当的处理方法和技能,提高情绪调控能力、适应能力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例如,有许多学生存在课堂发言过度焦虑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加以引导。首先,让学生明白之所以对发言感到紧张,是由于担心说错,怕被老师批评或同学笑话。其实老师提问只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手段,即使不会回答,也很正常;即使被批评或笑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第二,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第三,引导学生不过多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

价,把注意力放在思考问题上。第四,如果遇到紧张情绪出现,可以做几次深呼吸。第五,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师以表情、眼神等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4、运用有关方法,降低焦虑水平

对于学生的过度焦虑,设法降低焦虑水平,是一个更为直接有效的策略。①认知调整法:针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准确地认识面临的问题,不但要看到不利的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有利的方面。认识提高了,分析全面了,焦虑也会自然降低。②行为放松法:身心是交互影响的,如果身体放松了,情绪也可以得以放松,进而使过度焦虑降低或消除。行为放松法主要可以通过心理暗示、肌肉放松和做深呼吸等手段进行。适当的文体运动也可以降低焦虑水平。③支持辅助法:学生对于已发生的危害过于担心,对即将发生事情的不利方面过于担心。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可以从情感上提供保证和支持,消除或减少他们的担忧,从而降低焦虑。

五、参考文献:

1.李澍晔,刘燕华 .《赶走焦虑:高中生心理问题全攻略》.

现代出版社

2.岳晓东.《登天的感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周毅,石谦,江华.《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治疗

及案例分析》.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见高中生心理特点精选文档

常见高中生心理特点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着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③

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着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 1、厌学的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对自己未来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并且,他们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自信心,把自己看成上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自我认识,是学生厌学的内在原因之一。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活动。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一般不愿意做作业,不认真听讲,只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恐惧厌恶。 2、厌学产生的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社会劳务市场的不完善,使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

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 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双休日及节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 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 在这些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初中生难管难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大都处于鼎盛时期,而且第二性特征也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趋向性成熟。随着这一系列生理上的所发生特别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说十三四岁的孩子经常表现出成人的一些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各方面都能独立自主了,有了摆脱家长和老师控制的一面。家长们在这一阶段往往很头疼,感觉很难管理孩子,老师对孩子们也很头疼,感觉很难教育。对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该如何对学生的叛逆、极端等不良心理进行教育呢?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康健的大凡标准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天积极的心理状态。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优良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崇友谊。 4、情绪稳定、乐天,能节制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优良的心境状态。 5、保持康健的人格。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优良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中学生多见心理问题 1、学习动机不够 2、学习策略欠缺 3、考试焦灼 4、不良动作及习惯 5、不良品德行为 6、分外不良行为 7、学校适应不良 8、人际交往问题 9、情绪情感问题

10、不良个性问题 11、青春期问题 如何形成优良的学习策略 1、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充分利用课前、节假日和平时的零星时间进行自学。 2、处理好博览与精读的关系。精读为主,博览为辅。教科书、有关参考书要精读,其它读物要博览,扩大视野,丰盛知识。 3、自学时要多思考。真正做到:边读、边想,力求理解,提出问题,引向深入,把书“读薄”,增进学识。 4、注意积累材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归类,以便使用。 5、处理好自学与从师的关系。在自学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问题,有时靠个人的能力是不能解决的。如能善于从师,请教师长或同学则可以少走弯路。在自学的基础上能有几个良师益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启迪思想,这对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大有帮助的。 什么是考试焦灼 考试焦灼是指学生对考试刺激所产生的吃紧、焦灼、担忧甚至恐惧的情绪反应。考试前,表现为持续的焦灼担心;考试中,表现为怯场、晕场等;考试后,表现为忐忑担心,形成考试恐惧,厌恶考试,逃避考试。 如何克服考试焦灼 1、正视考试。考试只不过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检验,一两次或几次失败的考试并不是衡量自己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应抱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大凡之心,并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 2、充分做好准备。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影响焦灼水平的首要因素,充分的考试准备是预防产生过度焦灼的最佳办法。①知识技能的准备。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掌握一定的应试技能,考前搞好系统的总结复习,并针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繁复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对考试做到胸有成竹,考试时焦灼的情绪就会大大减少。②体能的准备。

(完整word版)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 前苏联心理专家别林斯基曾说过:“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时期往往总是分裂的,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能满足于自然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失误,必须对自己作斗争,因此他也有跳跃的时候。”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肯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有: 1、抑郁苦闷这种心理状况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事物的需求不能满足,从而出现低落的情绪:心灰意懒以及对事物无兴趣等现象。 2、紧张焦虑青少年在发育时期,也常常也因为对一些问题和一些事情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况。 3、自卑失望 自卑是一种由不适应的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绝的心态。怀有自卑心理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低人一等,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下。 4、社交苦难 每个人总要和人打交道,这种交道包括物质上的来往,也包括心理上的交流。人际交流的好与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 如果有一些心理上的有舒服,也不必太担心这是正常的,多与同学老师谈谈心,每天给自己订一个小计划充实自己,相信不愉快就会过去。 青少年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 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伴有焦虑、悲哀、猜疑、故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情绪。嫉妒心理可能因学业成绩、爱情、才貌、荣誉地位等产生。被嫉妒者,你可能很烦恼,但你要看到被别人嫉妒那证明“你比别人强”;嫉妒者,千万要注意到经常有这种心理能导致害人又害已的结果。有句名言说得好“如果你战胜不了他,那就同他合作吧”。所以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优势,心胸开阔一些,不要斤斤计较得失,学会各得其所地看问题,才能从嫉妒的情绪中走出来。自卑心理 自卑心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高中生是自卑感多发期,这种心理使他们常常不敢交际、害怕失败、多愁善感、瞻前顾后。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要拿出勇气正确地面对,积极地尝试,很多事实证明了,多一次失败,就多一次转机。消除自卑的方法是建立自信,设立适度的奋斗目标做自己能达到的事情,不断给自己肯定,学会正确的对自己作出评价。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doc

中学生常见的12 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 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 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 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 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增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 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 岁到 18 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 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 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 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 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 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 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 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 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 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1、与初中,小学生相比,高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一般呈如下趋势:从情绪的表现形式看,是以外显为主向以内隐为主发展;从情绪控制的情形来看,是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从情绪引起的动因看,是以直接、具体为主向以间接、抽象为主发展;从情绪体验的内容来看,是以生理需要为主向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转变。 2、高中生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末期,由于人体发育和性的成熟,性意识也迅速发展呈以下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一方面,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形态已于大人无异,因而成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仿效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心理不成熟,又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社会,学校,家庭都不能接受的行为,如早恋。 (2)对身体发育的关心和烦恼。 (3)对异性的兴趣增加。高中生正处于性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爱慕期(疏远期—爱慕期—恋爱期),表现为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得到异性对自己的肯定。 3、意志品质呈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发展。 4、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深刻。表现为:

①自我明显分化,从“无我”到“唯我”。这一阶段,他们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常常表现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举动。开始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放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老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以个人为中心。这种表现很容易被社会误认为是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其实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内心还是脆弱和不自信的。他们也只是暂时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或无意识的利己主义者,决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者。 ②对自己形象的关注。总喜欢有自己独特的装扮,戴首饰,穿异服---- ③意识到自己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高中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生会更经常地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前途,从而把今天的自我看作只是未来“自我”的保证,是个人成长的一个关头。 ④自我意识的触觉更经常更深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个性品质,但水平还不高。 ⑤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对自己进行独立评价,但这些评价中常常存在着一种有利化倾向,即自我评价总是趋于对自己有利。 ⑥强而敏感的自尊心与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并存,自尊心是高中生自我意识最敏感,最不容许别人亵渎、侵犯的部分。自卑感强的高中生,往往在其反面都有着强烈的想超越别人

高中生常见的心理特点

有位学者曾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确如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的。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近年来,有关心理研究机构和一些心理学家采用各种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或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有10%至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在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总体表现为年龄越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 39.79%的高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个方面检出率如下: ①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 ②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③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29.69%。④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37.04%。⑤抑郁——精神苦闷、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 ⑥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⑦自我强迫——明知没必要去做但还是要做。占41.05%。⑧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 ⑨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⑩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 本人于今年初对我校高三(1)班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其结果与上述基本一致。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男女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了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2、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

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阶段是成人以前最为活跃的时期。高中生不但在身体发育上走近了成人的门槛,而且在心理上也逐渐独立。高中阶段是青年期(在中国一般是14~28岁)的开始。而青年期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上都有极大的变化,许多社会现象也相对集中地体现在这一时期。 1.生物学变化明显 在高中阶段,睾丸素、雌激素和黄体胴等激素的含量剧增,促使高中生快速发育,使得他们的体格接近成人,而性成熟则是这一阶段的重要部分。心理学家曾对对高中生的性兴趣进行了调查,发现高中生对那些与性有关的问题的兴趣比初中生高,且等级排列较其他问题靠前。然而,性问题还不是令高中生最感兴趣的,“将来的工作”、“理解他人”等问题往往更令高中生感兴趣。 2. 情绪体验与情绪表现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高中生的情绪模式,可分为愉快情绪(如高兴、亲爱、乐趣、好奇等)和不愉快情绪(以愤怒、惧怕、嫉妒、焦虑等较为普遍)两类,其中愉快情绪出现的次数与强度一般不如不愉快情绪出现次数之多、强度之大。由此可见,高中阶段已处于典型的烦恼增殖期,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上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具体而言,高中生的情绪体验特点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延续性。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情绪有易激性、易感性、易表现性,情绪活动延续的时间较短。而到了高中阶段,情绪爆发的频率降低,作为心境的延续时间加长。加之情绪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生的情绪体验时限延长,稳定度得到提高。例如,幼儿发怒不超过5分钟,而高中生可长达数小时。甚至,有的情绪体验可长期发生影响,并可改变一个人的个性特征。第二,丰富性。高中生正处在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情绪种类都可以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层次不同。第三,特异性。高中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为他们的情绪体验增添了一圈独特的“光晕”,其中既包含了个性的差异,也有自我感知和性别的差异。例如,同是忧虑,有人郁郁寡欢,有人深沉宽广;同是消极情绪体验,男生倾向于发怒,女生倾向于悲哀和惧怕;同是日常心境的感知,外向的学生容易被兴奋、乐观所笼罩,内向的学生则易被悲伤、忧郁所感 3.创造性思维能力结构日趋完整 这主要表现为求同与求异思维的协同发展。创造性思维以求异思维为主要成分,而以求同思维为必要成分,两者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总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关系越协调,人的创造力就越强。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学生的求同思维一般优于求异思维;从初三开始,求异思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超过了求同思维。而高中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有很大发展,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起点活,能够利用多种法则、公式、原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4.想象力发展独具特点 在高中阶段,想象力的丰富发展具有一定独特性。第一,有意想象发展迅速,能自主地确立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去展开想象;第二,想象的创造性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想象日益占优势;第三,想象的现实性增强,即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发展,高中生的想象逐步开始摆脱具体性和虚构性,日益变得抽象、概括与现实。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健康是21世纪人们最大追求之一,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健康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求的。没有健康,一切都将失去意义。中学生更应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对此,心理专家给社会提出六条忠告:一、成人比成功更重要;二、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三、经历比名次更重要;四、付出比索取更重要;五、对话比对抗更重要;六、激励比指责更重要。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心理小问题,我们归纳整理后做以下回答: 一.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心理上的概念: 1、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仅仅具备没有残疾、没有疾患和身体结实这样的条件还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因此,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陈学诗先生说:“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综合考虑”,“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指一个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2、什么是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问答 1、心理健康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健康的情绪;(2)良好的意志和品质;(3)和谐的人际关系 2、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点? 主要有:(1)产生成人感;(2)独立性和依赖性;(3)自我评价能力提高;(4) 自

尊心增强;(5)片面性和表面性;(6)隐秘性心理表现;(7)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3、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1)对性发育的困感不解;(2)独立意向发展很快;(3)伙伴关系密切;(4)认识社会的能力不够高;(5)学习压力重;(6)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 4、如何促使青春期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要发扬思想敏捷,对新生事物敏感、勇敢、热情、有朝气、积极向上等优点;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 5、怎样与异性交往? (1)男女交往做到互尊互爱,既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同性,又要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异性;(2)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轻易表达对异性的好感,更不要随便给异性同学写信;(3)举止端庄,以礼待人;(4)坚持集体交往,不要与异性单独接触;不单独给异性赠送礼物;也不要单独接受异性的馈赠;(5)明辩是非,增强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 6、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有:(1)男女平等、尊重女性;(2)自尊自爱,约束自己; (3)男女交往,互尊互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三、常见心理问题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我感到这么孤独?】 解答: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其实常常是你们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因为你们正在经历很多的身体和情感的变化。你们觉得其他青少年不会经历同样的情感和同样的变化,不知道如何与其他人交流一些比较私密的问题,从心理上感觉很孤独。但是实际上你们大多数人在经历同样的问题!和你的朋友谈谈,问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经研究发现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独立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情感日益深厚、稳定、带有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表白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其隐藏在内心世界或记载到特殊的笔记本中。 2、平衡性。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并存,青少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态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逆反心理。他们对小时候所形成的权威观念予以强烈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现存的一切,对已成定论的事实都要投以疑问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又显示出盲目崇拜的心态。他们崇拜港台歌星、影星,在校园里形成一群为数众多的追星族。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并存说明青少年学生心理还处在成长期,心理状态起伏大。 4、攀比心理。不挣钱却乱花钱,有的学生有个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十几块钱才舒服,特别在男、女学生之间花钱,来显示自己。没赚钱时就已经养成了花钱的习惯,这是独生子女教养方式造成的消费特征。如:手机、名牌鞋、衣服,互相攀比追潮流,同学之间过生日下饭店,讲排场,互送贵重礼物,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出手不凡,认为不算啥,只要需用钱就伸手与家长要。学生不了解家长的钱挣的不容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总之,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特别注重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作用,引导高中生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王海伦)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1、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2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容易通过各种表象被发现,也是心理问题高发时期。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欢迎阅读。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独立的意识也日益强烈。很多同学由于初中成绩优秀,常受到师生家长的赞扬,又加之身为家中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经常与人冲突,主要体现在与老师、家长、同学关系不协调。第一,师生关系不和谐。在学校,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老师的认知偏差常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一意孤行。高中生由于正处于学习成绩比拼排名的激烈竞争时期,很容易受到学习成绩排名的刺激,差生容易受到优等生和学霸的智商碾压,即孩子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比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差,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觉得自己人生无望了。而有些优等生由于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常,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便受到刺激,一蹶不振。这类表现属于容易受挫,且容易被挫折打击,失去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心理脆弱、敏感、过度看重成绩和排名,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卑心理。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一:通过课堂教育,进行高中青春期性心理保健和性伦理规范教育。第二:配合课堂教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愿望,组织召开“怎样迈好青春第一步”、“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如何缓解学习压力”等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集体来教育每一个人。第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学校心理咨询是在特定场合,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有各种身心困惑的学生,在建立和谐

中学生常见12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12种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早恋问题、迷恋网络问题、追星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方面的问题、学业不良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消除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注意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平衡;增进自我了解,培养中学生自我接受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环境;开设主题讲座;保持书信的交流;转变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优化社会环境,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结构等等。 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度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 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者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年轻的心变的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他们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自由,有时太多的渴望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人离不开群体,同样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感正是个人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既不知人也不知己: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特征和心理面貌缺乏了解。 (二)害羞:指在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害羞的形成 主要在后天。 (三)孤僻:不随和、不合群,一种属于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另一种属于有特殊的行为习惯,别人难以接纳,不愿意接受他,即怪癖。 (四)自卑:缺乏自信,在交往活动中表现为想象成功的经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这种心理在与权威、长者、名人交往时表现得 尤为突出。 (五)角色固着:角色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它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的思维、行为方式。一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断变化的角色,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 里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你的行为特点也得有相应的变化。如果一 个人不知变通,固着一种角色,就是角色固着。 (六)过虑:在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持有适当的戒备心理是完全应该的。但如果把天下人都看成是可以的人加以 提防,就会严重阻碍交往的发展。过去有句古话叫做“害人之心不 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虑的另一种表现是求知交,而不愿广 泛结友。这就必然局限了自然的交往面。 (七)封闭:在交往活动中,封闭的人试图把自己关在一统天地里,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心里有个顽强的想法,我不想占你 便宜,你也别想借我的光。封闭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忧公开了自己的 思想观念、身世经历后,人家就会疏远自己。

(八)干涉癖:是爱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和秘密。这种人在国外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叫meddlesome,意思是好管闲事的。 (九)强迫癖:有两类,一类是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强加与人,把自己的喜好看作别人的喜好,把自己的意见看作最好的意见,而且十 分热情。一类是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 (十)嫉妒:也许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人总是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也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 (一)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 人际关系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具体环境,离不开活生生的人。中学生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特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基础上的。就环境来说,有家庭与学校构成的内部环境,也有社会与自然 构成的外部环境。家庭环境往往是中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的出发点。 一个人自小生活在和睦、高尚、充满人性和挚爱的家庭环境里接受 父母、兄妹的良好教育和情感培育,对其进入中学之后建立良好人 际关系的影响极大。不仅如此,和睦、高尚、充满人文精神的家庭 还是中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感情补偿、校正人际关系中出现的 不良倾向的“血缘”基地。升人中学后,学校是中学生学习、生活 的直接环境。从客观方面看.学校领导、教师、员工要为中学生良好 人际关系的形成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建立起优良的校风、学风,为 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际的物质场所和精神场所。而从 主观方面讲,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创设的条件,并与学校一起 创造条件,自觉地、能动地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形成中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1、传统上,群体活动的途径特别受到重视。譬如集体参观学习、听报告,是党员或团员还要通过组织生活,集体参加校园的文化活 动(文化讲座、诗歌朗诵、音乐欣赏、书法比赛、课外体育活动、新 年晚会、办墙报、黑板报等)。大学生参加群体活动,为了实现共同 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不仅使自己受到

最新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我的烦恼一个字——慢 我的烦恼就是一个字——慢。它不仅是我的烦恼,也“顺便”给妈妈、老师带来了烦恼。 从上幼儿园时起,老师和妈妈就发现我很慢。从那时起到现在,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听见“快起床”;穿衣服时,就听见“快穿”;刷牙时,就听见“快刷”;吃早饭时,就听见“快吃”……这一早晨的“快声”还是没让我快起来。到了学校里,没有了妈妈的“快声”,我做得更慢了。放学回家路上,妈妈叫我“快走”;回家后,写作业时,又听见“快写”;吃晚饭时,又听见“快吃”;睡觉时又听见“快睡”。就这样,我的每一天在快声中开始,在快声中结束。就这样,我还是没有快多少。 以下是《我好累》的原文,希望这稚嫩的呼声能引起智者的思虑: 高中生活使我感到每走一步都好累,许多迎面而来的困难都还没有解决,希望没有了,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哪来的失望? 每天有无数的“白版”等着我去把它们变成“花版”,“之乎者也”还未念完,English 已“从天而降”,送走了“Hello Hello”又迎来了“念经”。未来得及出去“放风”,代数的Mr.L已经开始“攻击”:一个字“做!”,四个字“没得商量”,又得埋头进入xy中…… 一天就匆匆过去了。 当天边还未泛起“鱼肚白”,当忙碌的早晨还未到来,我已经起床了,就这样进入匆匆的一天。负担一天比一天重,人一天比一天累,换来家长的“关心”却是:“你苦了这几年,可以幸福一辈子”,就为了这个“信念”与天地万物匆匆而过。 “我好累!”我发自内心地喊了出来,但代表的却是所有的同龄人。 很累,很烦,为什么?学习累,学习烦。 再请各位老师看一下关于中学生的一些新闻报道。实例一:某地一学生不堪忍受考试压力,寝食难安,得了抑郁症。实例二:高考过后,一考生因没有及时收到成绩,怀疑自己落榜,竟要自寻短见。实例三:相当数量的考生因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变得消极颓废,浑浑噩噩度过剩余的中学时光。实例四:一考生因考后成绩不理想,决定加倍努力,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去学习,结果得了自闭症。实例五:一高中生整天埋头做题,直到有一天,他空闲下来后,他就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学习,以后泛化开来,做任何事都问为什么,连上厕所也怀疑。医生诊断明显的强迫症。还是学习,成绩惹的祸。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光是带领学生冲锋陷阵,跨过一座又一座的成绩高山,还要不妨静下来,看看学生是否因为踩死路边的小草而感伤,也要带领他们跨过座座心灵的高山。不过有时想想这也难怪,请大家回忆一下平时和同事是怎么打招呼的?你们肯定会问:“最近怎样啊?”“身体怎样?”要么就是,怎么样,在哪发财啊?而很少会问心理怎样啊?遇见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现在正走过来你班上的一位学生,你会怎么和他打招呼?见到你的学生你会问作业做了没有啊?今天上课听懂吗?最近成绩怎么样?却很少有老师问学生今天开心吗?心情怎样啊?更少人会问及今天在学校玩得怎样? 现在的家长也一样,整天想着自己孩子的补学习补身体,补钙、补脑,补铁……,什么脑白金,脑轻松,巨人一号,生命一号。。。。等等。当许多家庭和老师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身体上时,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学生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他们的心理素质怎样?目前,我国有8%到10%的儿童有心理疾病,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17岁以下的青少年现有3000万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低龄化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

2021年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欧阳光明(2021.03.07) 1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里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者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你另一方面,也造成里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3.自主性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世能力逐渐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经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4.前瞻性 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是的

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他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 5.进取性 高中生了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写日记。这种心理發展的閉鎖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7.社会性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作出报别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1、认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高中生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认知活动的直接性明显增强 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高中生的观察力、有意记忆能力、有意现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感、意志和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