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授课模式初探

互动课堂,六步教学法

迷城中学田美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按照这个原则,我经过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的修改,总结了一套数学教学模式:互动课堂六步教学法。

环节一:创设情景,揭示目标(2分钟)

在上课前,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既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揭示目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教师直接揭示目标。即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前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目标任务,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第二种,学生合作探究,揭示目标。即教师上课时只告诉学生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20分钟)

学习目标确定之后,给学生限定二十分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引导,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这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此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了解学习中有障碍的小组的学习情况,视情况作出适当的辅导,注意讲解的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同时尽可能地收集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把主要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师点拨做准备。

环节三:成果展示,共享快乐(8分钟)

为了检测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把成果展示到黑板或白板上,(也可用竞赛或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程度,如采用组与组之间互相点兵、PK赛等形式)当每个小组展示完之后,小组内自查或组间互查,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问。对于学生没有展示的知识点,教师进行点拨,补充,归纳。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的挖掘和拓展能力毕竟有限,离开了教师的点拨指导,他们在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上很难有高层次的突破和提高。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就不用去指导,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不讲是不行的,也就是教师要做到有效的指导。例题、习题的教学,也是让每组一名同学到黑板或白板上展示,组内其余的学生补充。教师巡回检查,黑板上的同学做完之后,同学和教师互评,如果黑板上的解答有错误,用彩色粉笔标出错在哪里,这样其他同学便一目了然。

环节四:达标测评,巩固提高(10分钟)

新知识学习结束后,为了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科学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练习题一般来在源于每一节课后面的练习,或是教师出示一些基础典型练习;练习题的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等;每组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环节五:回顾反思,深化理解(5分钟)

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作总结。一般可就如下问题进行小结:①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使用了哪些方法?②还有什么疑问?③有无不同观点?④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环节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努力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2、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相同内容的作业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要求。因此在备课时,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配套评价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我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课堂月评价表”和“数学课堂学期评价表”,定期评出本班的“数学之星”,一个小组中六人的总成绩就是这个小组的成绩,一月之后,评出“每月之星”;一学期之后,再选出“学期之星”。显然,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出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

2011-4-14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探索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初中数学相对来说比较乏味 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水平较差。 由此可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问题,探索适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今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路。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现状 初中数学课堂经常能看到这些现象:上课不听讲,无心学习,搞小动作,纪律极为涣散,有时还做一些干扰学习的同学调皮事情,对教师精心的讲课无动于衷,一节课的时间 白白浪费,导致课堂教学没有效果。放学之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时 候写一些,错误不断,丢三落四,不求甚解,一些学生干脆不写,到学校找优秀学生借作业,抄写作业,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探索、不思考。课堂教学教师引导都不学习,课下就 不用说动脑筋主动学习了,这些现象严重影响教学,削弱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必须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我通过自身的教 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出如下改革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 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创设情境,活跃思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因材施教,注重分层 教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非常有必要。因此,在教学中,初中数学老 师要在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分层次提出要求,老师根据对学生水平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级,并针对 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二,要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反复进行训练,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第三,老师对学生要多进行表扬,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正好处于比较有个性的时期, 因此,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学会包容,并设法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老师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规章制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习计划进行,这样刚开 始学生可能不适应,时间长了,习惯了就会觉得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有利。 2、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薛秋萍 摘要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具体操作步骤:一、课前预习,发现疑难。二、巩固预习,再现疑难。 三、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四、拓展延伸,教师点拨。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数学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持续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就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因此,近几年来,我大胆地进行了“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卓有成效。 一、课前预习,发现疑难。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这是“课前预习—巩固预习—自学讨论—拓展延伸—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刚开始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提纲和预习作业,并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在预习提纲中,有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出来,有的问题可能还不太明白;同时在预习作业中,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会解决,有些类型的题目学生无法解决,要求学生在不懂之处做上标记,有待课上解决。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的一节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在上课的前一天,给学生们留下如下预习任务: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三亚市林旺初级中学麦文强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具体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平等、民主、和谐的思想引导整个课堂,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真正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动。 数学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能学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往往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数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如讲授“灯光与影子”(第二课时,九上)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当我们乘车在公路上往前行驶时,前方那些高的建筑物好象“沉”到了位于它们前面那些矮的建筑物后面去了,当经过它们之后,又逐渐“冒”出来,这种现象如何解释?面对这一他们熟悉的题材,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而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却要涉及到本课所要学习的“视点、视线、盲区”等与投影有关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设引入数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良好效果。 三、个性化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个体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这些都影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广度,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加强开放性问题的训练,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也能很好地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如:学习完“探索勾股定理”(八上)内容后,可安排这样的训练题:如下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有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请在图中找出若干个图形,使得它们的面积的和恰好等于最大的正方形面积。尝试给出两种以上的方案。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授课教学模式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上好新授课的关键是突出“新”,即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获取新知,当堂解决新问题。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当堂达标 一、创设情境 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的备课或导学案、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 同时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链,适当地组织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带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要求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解决设计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⑵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组内之间互帮互助,兵教兵。⑷教师要重视对小组的激励性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⑸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四、自我反思 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留白”,如在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新授部分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通过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认识得到升华,体验得到丰富,能力得到培养。 五、当堂达标

初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

关于上好初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反思 上传: 张文荣更新时间:2013-1-14 21:10:48 一新课改下的新授课的新理念 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以课改新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扎扎实实的初中数学新授课,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感悟,认为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来备课和上课: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编写、教学情境设计和例题和习题安排的意图,把握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目标,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 二.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创设教学情境。对每一个学习目标都要有相应的内容 过程和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反之作用于每一个教学内容(包括题目)、创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都要体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并突出重点。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重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的运用,运用这三种方式教学时,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 四、尊重学生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上好一堂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同时尊重学生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 五、尊重知识 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知识的教学即使有最华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和盲目的。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课,数学课堂应是以是否落实系统的数学知识,是否培养学生数学修养为唯一目标的。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固有的挑战性。 六、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我们首先应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跃性。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如此。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长,任何事物总是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 七、尊重自己 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是教学的高境界,不要轻易受一些“时尚理论”的左右,应有自己明辨是非、虚心吸取的能力。 八.在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中,要关注数学教学本质。 数学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归纳、总结活动中隐含的或发现的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九.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同观点、不同的方法、质疑等,教师都要耐心倾听,并引导学生讨论,特别要关注生生交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使其做到能让同学们听懂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数学思想,鼓励生生之间开展辩论式的讨论。 十.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为此,在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一、基本思路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课堂的行为管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分层教学 发表时间:2013-10-11T11:10:05.0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7月总第126期供稿作者:张见磊 [导读]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 张见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村镇中心中学266417 传统数学教学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学习,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死记硬背,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知识、理解知识,不会与人合作,体会不到与他人合作的兴趣。现代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再作为绝对的学术专家和课堂权威,不能再用数学理论知识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而应该积极地采用互动合作数学学习模式,把教与学辩证统一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实效。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地划分小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组建学习小组,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将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统筹搭配到一个学习小组,如此方能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其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为了防止枯燥厌学的情绪,我设置了分组探究的方式来让大家相互指导、自主认知。操作中,先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有的同学画平行四边形,有的同学测量边、角、对角线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最后小组合作归纳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与探索,完善了认知。 二、采用分层的授课体系和分层的激励体系。 分层授课体系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照顾班级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地进行活动设计,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进行层次划分,然后根据相应层次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方案。这样做,既不让学困生感到“跟不上”,也不让学优生觉得“吃不饱”,同时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都感受到激励。 比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三个层次的题目: 基础层次:(x+y)2,(x-y)2,(x+2y)2,(x-2y)2。 能力层次:(2x-7y)2,(2x+7y)2,(4b+3a)2,(3a-4b)2。 提高层次:(-m-2n)2,(-a+b)2,(x+y+z)2,(c-b-a)2。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 当然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合作内容要合适,形式要多样,而且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做出指导。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那样只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让课堂成为师生表演的地方。例如:有的老师连最简单的基础知识都要拿出来合作,单纯地为了表演合作而去合作,这样反而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课堂效率根本体现不出来。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四、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长知识水平不高,不太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数家长认为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再加上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的评价,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既不能让优等生因为教师的鼓励而骄傲,也不能让后进生因为教师的批评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和提高。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多管齐下,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有效课堂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它让课堂上每一个人的每一分钟都 高度集中师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着成功的快乐、体会着学习的幸福。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案例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 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道德和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本文通过 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 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 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 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 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 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 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 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 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桃子”之感;而且要使问题富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 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案例:在教学“实数”一节时,教师安排了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 一定是无理数?教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要求他们先各自独立思考再发言。大多 数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问题,如与、π与-π等,也有学生列举 了诸如 -2与2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在我将要为这个问题画上句号继续教学时,又见有学生举手,在那一瞬间教师犹豫了,要让这位学生再发言吗?时间很宝贵 啊!但最终还是让这位学生发言了:如果以a=1.414141414…b=1.323232323…,a与 b都是无理数,但a+b=2.737373737…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个有理数。学生 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 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 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生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 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 动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哪些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概念课 讲好概念,是讲好数学的基础.其主要步骤和要求是: (1)引入 (2)定义 由学生或教师给概念下定义.下定义应注意合乎下定义的原则,要注意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3)剖析

(4)应用 (5)小结:系统总结概念的有关问题和注意事项等. 2.规律课 这里的规律是指:定理,公理,推论,公式,法则.规律是数学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所谓学数学,主要就是学规律.讲规律课的主要步骤和基本要求是: (1)发展规律 (2)证明规律 (3)剖析规律 注意: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为应用服务. (4)引申规律 规律的一般形式(一般不应超教材);特别是规律的特殊形式(那些常用的,需要特殊记忆和掌握的形式).

(5)应用规律 这是学习规律的目的. 注意:针对性,梯度性,灵活性,多变性(如一题多变). (6)小结 系统总结规律的有关问题,形成更完善的认识结构和注意事项. 3.例题课 例题课是揭示概念和应用规律的课,它与一般的练习不同,核心是揭示解题规律.它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例题课要做到: (1)课前准备 例题课的课前准备有特殊意义,必须做到: ①精选例题

例题要有典型性(便于揭示规律),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需巩固加深的基础知识,技能,数学方法),这是基本的,还要重视启发性,多解性,要少而精. ②合理安排 用于揭示应用规律的例题,要用典型性最强,又较容易的例题;巩固,深化应用规律的题,要由易到难,要有梯度性,联系性. (2)课堂实施(基本步骤): ①说明目的:指明这节例题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以集中学生精力,搞好师生配合. ②揭示规律:即通过个性(典例)揭示共性(解这类问题的规律),这是例题课讲得好坏的根本标志. 注意: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必须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这类问题有这样的解题规律,防止死记硬背. ③巩固练习

浅谈初中数学新授课的导入

浅谈初中数学新授课的导入 阳新县白沙中学柳丰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来,可以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教师新授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巩固原有知识,传授新的知识。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初中数学新授课导入技巧 【正文】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对于新授课,课堂导入更是课堂教学重要一环。课堂讲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新课的导入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整个教学的定位随其定位而定位。 一、一个成功的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简洁、精练、紧凑——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练,一般应控制在3-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合适、灵活——灵活性原则 每一种导入形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特定的应用范围。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堂课究竟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四)导入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导入——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 二、新课导入的作用分析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苑河旺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苑河旺 发表时间:2013-02-26T16:47:25.42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12月供稿作者:苑河旺[导读]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河北省涉县西达中学:苑河旺 摘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高效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做到“知识共享”与“教学相长”。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总之,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本身的素质、条件、学习态度及学习环境等等。作为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若能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就等于给了学生一片金钥匙,让他们抓住了学习的主动性,不但可以变“学会”为“会学”,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摘要: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得强化教学环节,这已达成共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精心设计例题和练习,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用进行教学,让课堂真正担当起发展和完善人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本文从六个方面入手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 关键词:有效;引导;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96-01 一、引导学生重视概念的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的前提。”每一个概念都是对实际问题或具体数学对象的抽象和概括。它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是清晰学生思路的保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新的形势,我们绝不可以淡化概念的教学。我们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变记忆为理解,然后运用,主张活学活用,重理解透,消化掉。 二、引导学生学会因果联想

学习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学会因果联想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之一。因果联想即由条件想到结果,实际上,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事实上,由什么因想到什么果,在更多的时候是一定的。 三、引导学生善思、敢说、勤问、精炼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应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如何有效的来利用课堂?首先,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精心的设计习题、问题去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其次,应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开放环境,大胆放手、多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多冷静多思考,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让学生充分的去说,哪怕学生说的一点都不对,我们也应该为她的勇气、动脑思考而鼓掌喝彩。跟着别人说对了,不如自己说错了。试想:还有什么比学生动脑更值得肯定?2003年我参加县优质课评选,课前2分钟时,我跟同学们说,课堂是你们的,希望大家在课堂上放开心、大胆些、说你想说的话,做你想做的事,相信你自己,预祝我们玩得高兴,学得轻松,合作愉快,结果效果十分的好。 四、引导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恰到好处的训练,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