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一、染菌确认与报告1、染菌确认a、连续3个样品镜检发现有杂菌且有增多趋势,无菌试验样品发现染菌,发酵各项理化指标有明显异常变化的,可判断为染菌;

b、怀疑染菌的罐,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安排的前提下,继续培养,且取无菌样进行肉汤培养,同时做平皿划线分离,直到结论明确。

2、染菌报告发酵车间员工发现染菌和疑似染菌的情况,必须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发酵车间主任了解情况后做初步判断,并通知菌种车间、中试车间及生产部经理,共同判断、分析。

发酵车间应首先发现本车间的发酵染菌情况,否则车间主任和工艺员应负有责任。

二、染菌现象描述对染菌罐样品,应做以下描述:

1、发现染菌的时间确定从哪一个样品开始发现染菌(或怀疑染菌),之后的样品有没有同样的现象、杂菌量有无变化。

2、镜检描述菌体形态(结合美兰和品红两种染色方法染色同时判断,比较所染杂菌与生产菌变化情况的形态),染色深浅,大小,数量(与生产菌比较)。

注:镜检应观察5个视野以上,Bt、杆菌肽发酵液样品应稀释10倍再涂片镜检。

3、理化指标 pH变化情况,菌浓变化情况,对效价的影响,发酵液气味附样品描述记录:

染菌分析记录表生产批号:罐号取样时间镜检情况备注分析讨论情况:

结论:

签名:年月日处理措施:

签名:年月日预防措施:

签名:年月日三、染菌检查与分析1、思想认知发生染菌情况后,各车间负责人应实事求是,主动查找车间范围内的问题,杜绝本位主义,做到通力协作、齐心分析、查阅书籍、逻辑推理、认真检查、严格试验、广泛讨论、不辞辛苦。

2、染菌原因初步分析a、种子罐早中期染菌:母瓶种子带菌。

空气过滤器“漏菌”。

灭菌不到位。

接种操作不严密。

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等)。

b、发酵罐早中期染菌:种子罐带菌。

空气过滤器“漏菌”。

灭菌不到位。

移种操作不严密。

补料操作或补料液有问题。

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设备漏等)。

3、杂菌分离、培养对已确定染菌和隐性染菌的罐批,应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无菌样, 在平皿上标明样品的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平皿划线分离,在37℃恒温箱内培养, 每天在灯光下检查有无杂菌生长。观察杂菌菌落特征,并涂片镜检,确定所染杂菌的类型。

4、杂菌耐热性实验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4瓶,标明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取1瓶作对照,另3瓶分别在110℃、115℃、121℃灭菌30分钟。然后将四个样品定量接入肉汤培养基,在37℃恒温箱内培养,观察肉汤的培养情况。

5、设备检查a、空气净化系统打开预、精过滤器壳体,拆检过滤器橡皮垫圈,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而失去密封效能;

拆检预、精过滤器滤芯,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滤芯外观孔目是否有堵塞、变形现象。拆检结束,安装壳体并对过滤器法兰接口、排污阀、空气取样阀、压力表丝口、空气阀、焊接缝等进行试压、试漏,密封性能需达到无泄漏标准;

且预滤、精滤的压差应在≤0.05MPa的范围之内。b、罐体、阀门试漏准备好洗衣粉水、刷子,盖好罐盖,关闭排气阀,开启进气阀,给发酵罐加压,当罐压≥0.10MPa时,即可对该罐进行试漏。

试压试漏方法:试外漏时,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阀盖、法兰或丝口上,及阀门整体外部和管路焊缝等可能泄漏的地方。试内漏时,关闭待试阀门,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排气管孔上,经涂抹部分如有气泡产生,可以确定有漏点,应及时复检。

c、蛇管、夹层试漏放尽罐内积水,开空气吹干或用布擦干罐内壁.将蛇管、夹套内充满水,注意观察是否有水渗出。也可将夹套内的水放尽,将压缩空气通入蛇管、夹套内,用洗衣粉水喷涂,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6、无菌试验发现染菌的设备处理后应做无菌试验:

a、培养基配方原料名称配比(%)酵母粉0.5 玉米浆3 葡萄糖1 氯化钠0.5 消前pH6.5~7.0。

b、培养条件37±2℃,48hr以上注:消后应取样涂片镜检,作为镜检对照。

7、菌种车间接种后,将肉汤培养基15~20ml倒入接种瓶中,与残留液混合,37℃恒

温箱内培养48hr以上。

8、环境检查与清洁a、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b、菌种、发酵车间环境清洁三、染菌处理1、染菌料液的处理参照《发酵异常现象的处理SOP》2、设备处理在染菌料液处理完后,在再次投料之前, 先彻底清洗染菌发酵罐罐体、附件, 同时进行严密程度检查,以防渗漏,然后用甲醛等化学物质熏蒸处理,再用蒸汽灭菌〈包括各种附属设备〉。

四、预防措施与基础研究1、空气系统定时放水,保持干燥。

定期拆检,在过滤器灭菌时要防止过滤介质被冲翻或烧灼,还要防止发酵液倒流入空气过滤器内。

2、设备检修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应做到无“渗漏”,无“死角”。定期试漏。

无菌操作室和菌种培养间定期消毒,以保持无菌状态。

定期用甲醛熏消。

3、操作要求发酵罐放罐之后,对罐体和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和检查,清除罐内的残渣,除尽罐壁上的污垢,清除罐内附件处的堆积物。

培养基配制时要防止物料结块或带入异物,配料罐和输送料液系统要定时清洗消毒。

对进入无菌室的全部物料、器械实行灭菌。

4、人员培训a、对新员工培训,应采取学徒制,指定有资质的技术工当师傅,并对新员工的学习进程做好跟踪考核,保证其操作水平。

b、对员工进行划线分离、无菌取样等基本操作培训,保证操作的准确性、一致性。

c、定期开展岗位操作竞赛,对员工的操作质量进行考核,提高员工进行日常操作培训的积极性。

5、整理出公司各发酵产品正常生产时各周期的典型镜检照片各一套,收集典型的染菌料液镜检照片和各种杂菌的镜检照片。

6、研究不同的杂菌单独培养时的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7、研究不同的杂菌和生产菌种混合培养时的情况,重点是观察在不同的混合时间混合时,杂菌和生产菌种的表现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五、记录与存档发生染菌情况后所做的现象描述、各项检查、分析讨论、纠正预防措施、日常培训、基础研究等工作均应做好记录,并将记录送交工艺质量可归档保存。

— END —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