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岛诗歌意象的情感寄托和美学意味

北岛诗歌意象的情感寄托和美学意味

北岛诗歌意象的情感寄托和美学意味
北岛诗歌意象的情感寄托和美学意味

关于月亮的诗句

关于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1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7、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8、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1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20、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日杂诗》 21、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2、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3、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4、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5、清·梁章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26、宋·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29、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30、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北岛诗歌特点浅析教案资料

北岛诗歌特点浅析

北岛诗歌特点浅析 ——王奇北岛被公认为“朦胧诗”的首席代表诗人,他的前期诗歌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真实心声。本人将从北岛诗歌中体现的精神、诗歌意象、艺术手法、色彩的运用以及塑造的独特形象这五个方面来浅析北岛的诗歌特点。 (一)、浓烈的反叛精神 读北岛的诗的第一个特点便是能从中传递出一股浓烈的反叛精神。这种精神如同对时代喷出革命的火焰在纸上熊熊燃烧。正如诗中所能表现的那样,诗人北岛的心中在沸腾,诗歌的文字在跳跃,与此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禁兴奋起来,就如《回答》中所写的那样: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读罢这样的诗句,我们的热血有没有沸腾?北岛在诗里行间所透露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不相信”是一种豪情,是一种无畏一切的叛逆精神。诗句开端便呈现出一种宣言式的告白,紧接着便是以假设作台阶,放低了“我”的位

置,却又在不经意间,诗歌纵身一越,其精神就更为显著了,力度再度加强,再是一连串的“不相信”构成了排比句式,表面上只是简单的自然事物的否定,但实质上是形象化地抽象式地反面透析反叛精神。诗歌以正、反两面地加以阐述,更为着重地突出了诗人北岛的反叛精神。而这一点,在《雨夜》中也同样得到了证明: “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笔 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 我决不会交出你” (二)、诗歌意象丰富,蕴藉深沉 诗人北岛的诗歌中的另一特点便是意象群众多即意象丰富,同时意象蕴藉深沉。如在北岛的第一辑中的《一束》中所表现的: “在我和世界之间 你是海湾,是帆 是缆绳忠实的两端 你是喷泉,是风 是童年清脆的呼喊” 诗中所出现的“海湾”、“帆”、喷“泉”、“风”、“清脆的呼喊”等都是被抽象化了的对象,诗人在采用它们的时候即它们被写入时光的时候,它们已不再是原本的面目,已不再具体了,而是被赋予以某种精髓或是内涵。在同一首诗的后面部分中所提到的“画框”、“窗口”、“田园”等,也不再是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事物,而是成为了诗歌中的或者是灵魂中的另一种符号。诗歌中意象群的出现,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形象思维,使情感的流质得到了相应的载体,读者接受时能够更加地准确、鲜明。这点在《太阳城札记》中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出现了纸屑、网等意象,代表着自由、生活之类。这样读者在理解这些时便更加地容易,但又给我们一定的想象空间。北岛

描写月亮的诗句

描写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 咏柳(贺知章) 春夜喜雨(杜甫) 春眠不觉晓, 碧玉妆成一树高,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处处闻啼鸟. 万条垂下绿丝绦.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夜来风雨声, 不知细叶谁裁出,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花落知多少。二月春风似剪刀.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清明(杜牧)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闲桂花落, 清明时节雨纷纷, 人间四月芳菲尽, 夜静春山空. 路上行人欲断魂. 山寺桃花始盛开. 月出惊山鸟, 借问酒家何处有, 长恨春归无觅处, 时鸣春涧中.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春兴(武元衡) 草树知春不久归, 天街小雨润如酥, 杨柳阴阴细雨晴,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色遥看近却无. 残花落尽见流莺. 杨花榆荚无才思, 最是一年春好处, 春风一夜吹乡梦, 惟解漫天作雪飞. 绝胜烟柳满皇都. 又逐春风到洛城.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诗句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诗句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

北岛诗歌特点浅析

北岛诗歌特点浅析 ——王奇北岛被公认为“朦胧诗”的首席代表诗人,他的前期诗歌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真实心声。本人将从北岛诗歌中体现的精神、诗歌意象、艺术手法、色彩的运用以及塑造的独特形象这五个方面来浅析北岛的诗歌特点。 (一)、浓烈的反叛精神 读北岛的诗的第一个特点便是能从中传递出一股浓烈的反叛精神。这种精神如同对时代喷出革命的火焰在纸上熊熊燃烧。正如诗中所能表现的那样,诗人北岛的心中在沸腾,诗歌的文字在跳跃,与此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禁兴奋起来,就如《回答》中所写的那样: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读罢这样的诗句,我们的热血有没有沸腾?北岛在诗里行间所透露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不相信”是一种豪情,是一种无畏一切的叛逆精神。诗句开端便呈现出一种宣言式的告白,紧接着便是以假设作台阶,放低了“我”的位置,却又在不经意间,诗歌纵身一越,其精神就更为显著了,力度再度加强,再是一连串

的“不相信”构成了排比句式,表面上只是简单的自然事物的否定,但实质上是形象化地抽象式地反面透析反叛精神。诗歌以正、反两面地加以阐述,更为着重地突出了诗人北岛的反叛精神。而这一点,在《雨夜》中也同样得到了证明:“即使明天早上 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 让我交出自由、青春和笔 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 我决不会交出你” (二)、诗歌意象丰富,蕴藉深沉 诗人北岛的诗歌中的另一特点便是意象群众多即意象丰富,同时意象蕴藉深沉。如在北岛的第一辑中的《一束》中所表现的: “在我和世界之间 你是海湾,是帆 是缆绳忠实的两端 你是喷泉,是风 是童年清脆的呼喊” 诗中所出现的“海湾”、“帆”、喷“泉”、“风”、“清脆的呼喊”等都是被抽象化了的对象,诗人在采用它们的时候即它们被写入时光的时候,它们已不再是原本的面目,已不再具体了,而是被赋予以某种精髓或是内涵。在同一首诗的后面部分中所提到的“画框”、“窗口”、“田园”等,也不再是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事物,而是成为了诗歌中的或者是灵魂中的另一种符号。诗歌中意象群的出现,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形象思维,使情感的流质得到了相应的载体,读者接受时能够更加地准确、鲜明。这点在《太阳城札记》中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出现了纸屑、网等意象,代表着自由、生活之类。这样读者在理解这些时便更加地容易,但又给我们一定的想象空间。北岛在诗歌中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这种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同样是对继承与发扬中国诗歌艺术的证明。 (三)、诗歌创作中的多种艺术手法的应用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主备人:桂华锋上课时间: 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复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 (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

【整理】飞花令:含“月”字的诗句

飞花令:含“月”字的诗句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2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2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23.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4.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2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 26.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唐韩愈《山石》 27.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29.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30.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31.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32.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月》 3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诗歌意象总结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 “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所谓实象,是指可置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例如,郑板桥的“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

描写月亮的古诗词教学文案

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1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2016-10-26许愿真摘自新浪博客阅34转9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考点掘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理解D。 【金脉分布】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6(3)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即事感怀√√√ 怀古伤今√ 【脉情预测】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诗歌情感的题目是必考的考点,有的单独命题,有的夹杂在其他的题目当中,考核的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是表面的情感,考核的如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为了强化该考点的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和情感有时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的。 由此可以预知,17年的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的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容,好像是写一

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容,如渊明的归园之乐,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贺诗奇诡变幻,义山(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形容月色很美又带月的诗句

形容月色很美又带月的诗句 导读:形容月色很美又带月的.诗句1 1、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唐·白居易《长恨歌》 11、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白居易《长恨歌》形容月色很美又带月的诗句2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10、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形容月色很美又带月的诗句】 1.形容秋月的古诗句 2.形容岁月的诗句 3.形容雪很美的诗句 4.古代形容女子很美的诗句 5.月色很美随笔散文 6.月色很美杂文随笔 7.形容中秋月的诗句 8.形容赏月的诗句 上文是关于形容月色很美又带月的诗句,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

冷色世界有光亮_以_习惯_为例浅析北岛早期爱情诗

怀之情得以抒发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本身的脆弱与有限性在给个人带来的终极危机感的同时,也致使生命作为一整个“类”处于这种无边的危机中,从而也就形成了人类潜意识中共有的对生命本身的价值认可与关怀意识。 注释: [1]“荷马式的比喻”:那些取自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比喻参考文献: [1]《飘》玛格丽特?米切尔著,冀湘译,远方出版社,2004年1月 [2]《<飘>是怎样一本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3]《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胡山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文学原理》季水河、欧阳友权等主编南方出版社 [5]《外国文学史》张铁夫等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 在《情感与形式中》,苏姗·朗格把艺术定义为“人类情感的符号创造”[1],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创作感情的符号。创作出的符号依据作者的情感所指分别有不同种类的象征含义。在北岛的诗歌世界里,诗人也为我们创造了不同种类的艺术符号,而通过对符号种类的归结,我们可以在诗歌里看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北岛早期的诗歌,评论家往往关注他意象鲜明的艺术符号,以及他在诗中传达的一个思想者、呐喊者以及人道主义者的声音。这声音里有怀疑精神、悲壮意识、深刻觉醒、孤独情绪等等。这种声音也代表了北岛艺术所指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说那是一个充满正义与人道的世界,一个决绝清醒的世界,一个孤独执着的世界甚至一个悲壮消解的世界。也可以说,北岛的内心世界的颜色总体是冷色调的。但是,仔细发掘,这种概括是有偏见的。在北岛早期作品中并不多见的爱情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坚硬”质地下一颗柔软的心,以及在其冷色调下抹不去的“红”与“黄”—— —爱的温暖。(这两种色彩在北岛爱情诗里都有体现。)北岛早期描写爱情的诗包括:《在我透明的忧伤中》、《是的,昨天》、《见证》、《黄昏,丁家滩》、《爱情故事》、《传说的继续》、《雨夜》、《桔子熟了》、《无题》(你在呼喊的旋律中)、《你说》、《祝酒》、《你在雨夜中等我》、《习惯》、《枫树和七颗星星》、《挽歌》等[2]。北岛的爱情诗往往在冷静的书写中表达出爱的光彩和力量。本文通过对《习惯》一诗的解读,来体会北岛爱情诗的大致特点。 全诗四节,每一节都出现“我习惯了”,这是诗人惯用的间隔式反复修辞。诗歌第一节:我习惯了你在黑暗中为我点烟/火光摇晃,你总是悄悄地问/猜猜看,我烫伤了什么这一节,出现了一幅黑暗中“你”为我点烟的画面。“黑暗”与“点烟”是两个相对的关系。“黑暗”这一符号有丰富的含义,它既指黑夜,也可以指外界的阻碍带来的内心的消极情绪。在“我”黑夜独对灵魂的时候,或者在“我”情绪低落消极的时候,“你”为我点烟。点亮的不止是烟,还有关心理解和温暖。“黑暗”与“点烟”,一明一暗,鲜明对比中爱的温暖才更真实。“你总是悄悄地问/猜猜看,我烫伤了什么”这是一句俏皮而耐人寻味的话。作者没有直接表述答案,对该句分析我先按下不表。 诗歌第二节,作者似乎从眼前追忆开去,记忆之门打开。我习惯了你坐在船头低吟/木桨淌着水,击碎雾中的阳光/你拖着疲乏而任性的步子/不肯在长椅上重温我们的旧梦/和我一起奔跑,你的头发甩来甩去/隔着肩头满不在乎地笑笑这是一幅泛舟游玩的画面。这一幅画面里,诗人用细腻的笔描摹了“你”的形象。“船头低吟”时的你是安静的, “和我一起奔跑”时你是喧闹的。时而活泼开朗,时而乖巧沉静, “一动一静”之间,彰显了“你”看似矛盾而丰满的性格。 第三节,作者依然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只是追忆的更远:我习惯了你在山谷中大声呼喊/然后倾听两个名字追逐时的回响/抱起书,你总要提出各种问题/一边撇着嘴,一边把答案写满小手/在冬天,在蓝幽幽的路灯下/你的呵气象围巾绕在我的脖子上这一节里,“你”延续着打动“我”的可爱模样。平铺直白的叙述也许削弱了诗歌的韵味,但是影像般回放的清晰画面,才使得“你”的形象如此深入“我”心。于是,有了这一句“在冬天,在蓝幽幽的路灯下/你的 呵气象围巾绕在我的脖子上”。将“呵气”喻为“围巾”,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无形的与有形之间,共同指向—— —温暖。那是爱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温暖。这一巧妙比喻,达到了语言陌生化的效果,让读者在身临其境的画面中体会动人的温暖。 最后一节,诗人从回忆回到现实:是的,我习惯了/你敲击的火石灼烫着/我习惯了的黑暗这看似简单的总结,可以看到自己的思绪变迁。第一节,“你”问,“猜猜看,我烫伤了什么”?这一节,作者对这一问题,给予回答:你“灼烫着/我习惯了的黑暗”。我何以习惯“黑暗”?又何以习惯了你带来的光芒、火焰、温暖? 北岛是一个习惯孤独的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让他心灵沉重,无法轻松。罗曼·罗兰在评述贝多芬《第四交响曲》的时候写到:“渊源于爱情的妥协精神,对他的举动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影响。”[3]而诗人,同样是在爱情里让沉重的心灵得到了难得的休憩。再回到诗歌,就不难发现,当诗歌第一节“你”提出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答案。诗歌二三节都是我思考的过程。最后诗人有了答案:你不是“烫伤”,而是用你的纯洁火热的爱情,照亮了我负重的生活。题目是《习惯》,其实是作者对爱的表达。这种爱体现在其他爱情诗里,他说:“让我走进你的心里/带着沉甸甸的爱”“让我走进你的心里/忧伤化为欢乐的源泉”(《桔子熟了》);“你吹出一颗金色的月亮冉冉升起,照亮了道路”(《在我透明的忧伤里》);甚至,惯于“冷抒情”的诗人,在表达爱意的时候说出“低低的乌云用潮湿的手掌/揉着你的头发/揉进花的芳香和我滚烫的呼吸”这样情意绵绵的句子,以及当危难来临,“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太阳/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雨夜》)这种类似宣誓的爱情诗句。从这些爱情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坚硬的”、“黑色”质地下柔软温情的一面。 从诗歌艺术上,这首《习惯》并不算北岛最好的爱情诗。它没有《爱情故事》那么冷静,也没有《无题》涵义蕴藉,更没有《雨夜》因艺术与思想的较好结合而广为人知。但就是那么略带朴素的诗句,我看到诗人的另外一面,甚至诗歌的另外一面。《习惯》这一诗中,看似过于平淡的叙述,正是北岛诗歌中一种难得的品质。北岛后期诗歌创作,出现通篇的比喻,意象纷杂反复、晦涩难懂、旨意不明等缺点和不足。从后期代表作《白日梦》里,便可以看到这些缺点的显现。我想,这也正是作者缺少了在《习惯》等爱情诗里一以贯之的情绪思路的缘故。北岛的爱情诗,用难得的温情脉脉的语言构建了自己的爱情世界,这一爱情世界正是对他独处的冷色世界的补充。在爱情诗中,诗人用“红”(如红月亮、火焰)与“黄”(如桔子、太阳)的符号色彩,照亮了和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世界。 注释: [1]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科出版社1983年第51页 [2]孤独与行走—— —回溯北岛诗歌牛殿庆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3]贝多芬传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8页 冷色世界有光亮 —— —以《习惯》为例浅析北岛早期爱情诗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王茜 作家作品新论29

中考复习: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分析诗文,掌握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2.通过方法总结,提高鉴赏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学习内容】 一.了解考点 (1)《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和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 ①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 (2)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诗歌流露的思绪情感、理想抱负、及对当时社会的评判。 二.方法探究 1.分析标题 (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思念与牵挂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表现诗人对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2、分析序、注,知人论世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关于明月的诗句100首正式版

《关于明月的诗句》 关于明月的诗句(一):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6、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12、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1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15、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19、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2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21、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22、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2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2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2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27、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关于明月的诗句(二): 唐王维: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清萧诗: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关于明月的诗句(三): 关于明月的诗句 1、《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全

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全 1、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贺铸《愁风月》 2、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李颀《送刘昱》 3、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李白《发白马》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5、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贺铸《愁风月》 6、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7、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8、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李白《古朗月行》 9、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10、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张籍《没蕃故人》 11、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 12、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李白《郢门秋怀》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4、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15、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1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8、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19、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20、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2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22、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23、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晁端礼《绿头鸭·咏月》 24、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5、酒醒明月照窗纱。——夏言《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26、一轩明月上帘栊。——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27、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黄景仁《绮怀》 28、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30、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31、珠帘四卷月当楼。——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3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3、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34、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王昌龄《青楼怨》 35、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白居易《空闺怨》 36、尽道武陵溪上路。——真德秀《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37、两岸月桥花半吐。——真德秀《蝶恋花·两岸月桥花半吐》 38、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唐寅《美人对月》 39、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虞集《挽文丞相》 4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4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42、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