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期中考试题

微生物学期中考试题

微生物学期中考试题
微生物学期中考试题

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2012年上学期

微生物学其中考试题

一、填空

1、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奠基的代表人物有巴斯德和____科赫______。

2、细菌表面常有毛状附属物,其中用于运动的称为__鞭毛______,帮助细菌附

着于物体表面的称为__菌毛________,在不同菌株间传递遗传物质的称为_____性菌毛_____。

3、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构造,化学成分为___脂多糖_______、

___外膜蛋白_______和___磷脂_______。

4、放线菌的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____基内菌丝_______、___气生菌丝

_________、__孢子丝_________三种。

5、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__核酸______和___蛋白质________,决定其抗原特异性

的部分是___衣壳______。

6、酵母菌主要以____芽殖_____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以___子囊孢子________的

方式进行有性繁殖,它是一种兼性厌氧菌,用其生产单细胞蛋白时靠_____HMP______途径产能,而发酵生产酒精时主要靠___ EMP _______途径产能。

7、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一下几种:____单纯扩散__________、_____促进

扩散________、___主动运输_________、__基团移位__________。

8、底物脱氢有四条最主要的途径,其中__ EMP _______途径是产能的主要途径,

形式的还原力。

__ HMP ______途径能够产生大量NADPH

2

9、生物固氮反应需要的六要素是:__ ATP的供应,还原力[H]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N2,镁离子,严格的厌氧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体和球状体

原生质体: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球状体: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圆球形原生质体

2、假根和匍匐丝

假根:根霉菌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定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匍匐丝:又称匍匐枝,毛霉目真菌在固体基质上形成的与表面平行、具有延伸功能的菌丝。

3、噬菌斑和包涵体

噬菌斑:噬菌体粒子由于先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中心,再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

和透明度的斑块。

包涵体:动植物细胞中的病毒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并形成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和识别的特殊"群体"。

4、类病毒和拟病毒

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是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5、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二、简答题

1、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P23

2、研究芽孢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细菌分类鉴定指标,提高菌种筛选效率,菌种保

藏,对各种消毒、杀菌措施优劣的判断

3、什么是子囊果,按其外形可分为几类?

答: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可分为:闭囊壳(完全封闭式,呈圆球状)、子囊壳(其子囊果形似烧瓶形,有孔口)、子囊盘(开口的、盘状的子囊果)。

4、噬菌体的繁殖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简要说明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区

别。

答:噬菌体的繁殖期包括5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

5、根据下列培养基的成分,说出其六大生长要素的来处及其该微生物的营养类

型?

(NH

4)

2

SO

4

0.4 MgSO

4

.7H2O 0.5 FeSO

4

0.01

KH

2PO

4

4 CaCl

2

0.25 S

10

H

2

O 1000ml

答:碳源:CO2 氮源:(NH

4)

2

SO

4

能源:S 生长因子:无无机

盐:其他水

营养类型:化能自养型

6、为何硝化细菌作用很强的土壤中,只能找到很少的硝化细菌的菌体?

答:无极氢供体消耗ATP量大、则有机物消耗量大,硝化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供不应求,不足以供大量菌生长。

三、简述呼吸(有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之间的区别?

答:有氧呼吸:脱下的氢经完整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氢的受体是分子氧,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产物是水,产能机制是氧化磷酸化,产能效率高。

厌氧呼吸:脱下的氢经部分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氢的受体是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为有机氧化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物是还原后的无机或有机氧化物,产能机制是氧化磷酸化,产能效率中等。

发酵:脱下的氢未经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传递,氢的受体是内源中间产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产物是还原后的中间代谢物,产能机制是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效率低。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