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汇编图说历史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汇编图说历史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汇编图说历史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汇编图说历史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考历史复习专题汇编图说历史1

考点一走向世界大战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完成材料一表格内容并概括“绥靖政策”的内涵。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

1931年“九一八”后

1935—1936年英法“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1939年英法美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1938年3月英法等国“平静接受”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

二、集体安全的落空

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慕尼黑会议的代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A.伸张正义 B.助纣为虐 C.强权政治 D.铸剑为犁

拓展1

阅读材料:

右面漫画的文字部分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斯大林手中握的是什么条约?此条约的签定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考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对比以下两幅德国地图:请回答:(1)

对比以下两幅德国地图:两图表明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的版图发生了许多变化。

(1)两图表明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的版图发生了许多变化。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4分)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4分)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4分)

(4)结合政治常识和历史经验,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3分)

(1)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领土的处理,激起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②希特

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积累巨大力量。③法西斯德国采取一系列的外交讹诈,以达到扩充领土的目的。④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德国的扩张。(2)做法:先集中

力量打败西线的国家,再进行其他战线的作战。原因:避免东西两线作战。(4分)

(3)构筑马奇诺防线;推行绥靖政策;极力削弱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孤立德国。(4分)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积极使国际关系向和平方向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和睦的基础上;任何敌对和挑衅,都有害于两国关系(3

分)

一、德国入侵波兰

1.时间:年9月1日,德军向波兰大举进攻。

2.影响: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过程及结果:波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波军,被分散在漫长的国境线上,缺乏纵深防御;波军的装备十分落后,坦克和飞机的数量、质量无法和德国相比。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所谓“”的新战术,英法对德宣战后,并未在西线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华沙于9月底沦陷。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

名师点拨:“静坐战争”是绥靖政策在战时的继续。

二战全面爆发后,法国在德军进攻下迅速沦亡。其原因包括①法军迷信阵地战,忽视航空兵和装

甲兵作用②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其诺防线进行攻击③意大利趁火打劫④英、法等国总兵力

在西线少于德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法国的沦陷

1.北欧战役:德军先于1940年4月攻占北欧的、。

2.西欧战役: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首先对、发动进攻,此后突破,渡过默兹河,绕过,进入辽阔的法兰西平原,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主力围困于法国东北的,英国海军动用几千艘各类船只,冒着德军的轰炸和炮击,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到英国,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3.法国败亡:年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由德国占领,南部由组织的法国傀儡政府统治,政府设在维希。然而法国人民并未屈服,国防部副部长将军在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继续高举反法西斯的战斗旗帜。

名师点拨:法国败降是其长期以来推行绥靖政策的必然恶果。

三、不列颠之战

1.背景: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政策的破产;1940年5月,出任英国首相,拒绝了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领导英国单独同德国作战。

2.过程: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德军集中约2 400架飞机连续不断地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英国军民同仇敌忾,粉碎了德国“”计划。9月,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

3.影响:为英国扭转战局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名师点拨:入侵英国的失败,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的可能,也沉重打击了希特勒对外扩张的野心,而长期的持久战又会导致德军重演一战的结局。

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某同学使用如下一幅地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

A.二战全面爆发B.二

战规模进一步扩大C.二

战的转折D.欧洲第二战

场的开辟

一、德国入侵苏联

1.目的:消灭苏联

是希特勒称霸和的决定

性步骤。

2.背景

(1)德国的准备:

1940年9月,德、意、

日正式结成;为了扫清进

攻苏联的侧翼,德军又先

后占领了和;至此,希特

勒已经占领和控制了欧

洲14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了强大的,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2)苏联备战的严重问题和失误:战争爆发前,大规模的部队没有组建起来,也缺乏的指挥员;欧洲战争爆发后,苏联为了改善战略地位,把自己的疆界向西移动了150~400千米,建立了“”;苏联对德国发动进攻的估计错误,战备迟缓,主力部队的部署也过于靠近。

3.苏德战争爆发: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

4.初期战况:战争初期,苏军英勇作战,但遭受了;开战两个月后,北路德军包围了,中路德军攻占,南路德军攻占基辅,苏联丧失了大片领土。

名师点拨:德军在西线的失利,其政治投机心理必然使其战车转向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也就成为必然结果。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背景

(1)德国在侵略的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2)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中心,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

广大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这严重威胁到等国的利益。

(3)英美等国对日本的制裁:日本于1940年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迅速采取措施,宣布对日本实行,美国还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荷兰等国也采取了一致行动,1941年10月,日本主战派代表、陆军大将组阁,积极准备进行战争。

2.过程: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发动突然袭击,美军损失惨重,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在袭击珍珠港的同时,日军向和地区发动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名师点拨:一战后,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矛盾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是一种必然。

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原因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的安全和构成严重威胁。

(2)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和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2.过程

(1)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这实际上是为掌握着制海权的英国购买军火打开了方便之门。

(2)美国又于1941年3月通过《》,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同时,美英两军参谋人员制订计划,确定了美国参战后“”的战略方针。

(3)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表示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9月,苏、美、英三国在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年元旦,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了《》,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3.意义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的组成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2)尽管在联盟内部不时产生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在战争中,并赢得了最后胜利。

名师点拨: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说明了世界人民同法西斯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也说明,为了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三个主要国家。

(1)这三只手分别代表哪三个国家?

(2)英美在二战中与苏联结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课程标准内容解读

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1.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材料一:二战北非战场地图

材料二:《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对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基于以上各项目的,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日本无条件之投降。

(1)二战期间,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役。

(2)概括材料二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3)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非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1)阿拉曼

(2)中美英对日作战一致行动,直至日本投降;剥夺日本扩张的领土,为中国收复台湾澎湖等地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朝鲜独立。中途岛战役后美军开始在太平洋战场进行反攻;北非战场英美盟军打败德意军队,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说明:答出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内容且言之有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3)万隆会议召开,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联系,与很多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非洲许多国家支持下,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作为第三世界的国家,中国与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说明:答出中非关系发展的其他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1.莫斯科战役

(1)概况:年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英勇作战。12月初,苏军在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仓皇后退100~250千米,被歼50余万人。

(2)意义: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重大失败,宣告德军“”的破产。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德军1942年夏季攻势战略意图:1942年德军的进攻重点指向南方,准备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为此必须首先攻占伏尔加河下游西岸的交通枢纽,这既可以保证德军南下高加索的安全,又可以北上迂回。

(2)过程:1942年7月,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苏联军民誓死保卫家园,利用每一寸土地,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11月,苏军发起反攻,从南北两侧进行强大的钳形攻势,包围德军约30万人。1943年2月,苏军发起最后进攻,德国全军覆没。

(3)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名师点拨:苏德战争爆发前由于对法西斯侵略估计不足,苏联应战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战略失误,苏军在遭受到德军进攻的时候,暂时遇到了挫折,但是,经过整顿与喘息之后,苏军展开了反攻,德军就难以抵挡了。

二、中途岛战役

1.背景: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对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市进行了轰炸,日本举国震动。日本军方决定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重要基地中途岛,歼灭美国舰队主力。

2.战况:日军进攻中途岛损失巨大,开始丧失的战略主动权。

3.意义: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三、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在蒙哥马利指挥下,英军集中兵力、坦克和飞机,发动大规模反攻。德意军队处于劣势,折损过半,被迫全线西撤。北非战场的形势也发生了转折。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意义

随着战役、阿拉曼战役和战役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开始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读图:

上面两幅图片描绘的战役开始于什么时间?作战双方是谁?

拓展2

阅读材料:

材料下面是中途岛海战形势图

(1)中途岛海战美国为什么会以少胜多?

(2)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谈谈你的想法。

考点1 斯大林格勒战役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角度1】莫斯科战役中,在初期失利的情况下,苏军为何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角度2】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1.阅读下列材料:

2010年11月7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69周年。

请回答:

1941年的红场阅兵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此后苏联红军取得了哪些胜利?

考点2 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角度】中途岛海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上图中A、B两地是二战中欧洲和北非战场两次重大战役的发生地。

这两大战役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课程标准内容解读

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1.二战后期召开的重要

会议及其影响。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及影响。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1942年8月,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双方展开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日军被迫从瓜岛撤退。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美军已收复和等战略要地,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地中海战场:1942年11月,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的两栖登陆,而后向东进攻,与自东向西的英军遥相呼应,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1943年5月,被困于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胜利结束。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政府垮台,新政府与美英进行秘密谈判,率先退出战争。法西斯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1943年7月,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力图消灭地区的苏军主力。但苏军早已洞悉德军企图,在本地区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在地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苏军乘胜追击,从1944年1月起连续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了全部国土,并进入地区追击德寇。在苏军和当地反法西斯武装力量打击下,、保加利亚、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名师点拨: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的作用:

①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②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③光复法国,从西线直逼德国,配合了东线苏军的反攻。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

(1)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盟国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2)开罗会议: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它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等,归还中国。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公认。

(3)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后,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年5月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三国还就战后处置和成立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由美国的指挥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滩头强行登陆,8月,光复,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从此,法西斯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加速走向灭亡。

名师点拨: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件,从此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的困境中,预示着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它也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年2月,、、三国首脑、、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对加快、战后对的处理以及确保战后世界的等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

2.德国投降

(1)1945年春,在粉碎了德国在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后,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围歼了西线德军主力。

(2)东线的苏军也发动强大攻势,兵临德国首都柏林城下。4月,美苏军队在会师。同时,苏军对柏林发动了最后进攻。4月30日,苏军终于攻克柏林。于当日自杀身亡。月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1945年初,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4月,美军先后攻占琉磺岛和岛,从南面切断日本本土与外界联系。同时,盟军飞机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日本人员伤亡惨重,濒于崩溃。

2.波茨坦会议:年月,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于柏林附近的。会议重申了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3.日本投降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和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造成近万人死亡。

(2)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予以毁灭性打击。

(3)中国抗日军民也发动。在走投无路之际,日本宣布投降。年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名师点拨:德、日法西斯的投降是同盟国互相配合,全力打击的结果。,

拓展1

阅读材料:

材料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1942年5月丘吉尔

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是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拓展2

阅读材料:

材料“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

(1)材料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2)上述规定有何积极意义?

拓展3

观察下图:

图片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拓展4

阅读材料:

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根据材料,你对雅尔塔会议有何认识?

考点1 二战后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影响

【角度】开罗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1.阅读下面材料:

美苏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一)外蒙古现状需予维持。(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临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三)千岛群岛须交还苏联。——《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协定》

请回答:

该协定是哪次国际会议上达到的?根据是什么?文中“三大国领袖”指谁?

考点2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及影响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9(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1.(2019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断断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4分)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

其原因。(2分) 【考点】二里头文化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得出因为夏朝没有文字记录传承,所以《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第二小问(史料),据材料一“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忆”得出《中国史纲》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是传说和追忆。 (2)第一小问(主持人和考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持人是徐旭生,考古活动时夏墟调查。第二小问(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有大型宫殿遗址和相应的手工作坊遗址。 (3)第一小问(路径),据材料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得出是考古发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是因为神话传说和文字记载等口头或文字资料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所以应该主要依据考古发掘。 【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2.(2018年江苏卷)[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数学12月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设集合,,则等于( ) 2{650}M x x x =-+=2{50}N x x x =-=M N A.{0} B.{0,5} C.{0,1,5} D.{0,-1,-5} 2. 函数的定义域为( )()lg(21)f x x =+A . B . C . D .1(,)2- +∞1(,)2-∞-1 [,)2 -+∞(0,)+∞3.等于( )sin 330?A . B . C . D 12 - 12 4.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f (x )=|x |,g (x )= 2x B .f (x )=lg x 2,g (x )=2lg x C .f (x )=,g (x )=x +1 1 +1+2 x x D .f (x )=·,g (x )= 1+x 1+x 1+2x 5.函数f (x )=-x 2+2(a -1)x +2在区间(-∞,4]上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3, +∞) B .(-∞,-3) C .( -∞,5] D.[5, +∞) 6. 若,,,则( ) 0.52a =πlog 3b =2log 0.5c =A . B . C . D.a b c >>b a c >>c a b >>b c a >>7. 奇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增,若f (-1)=0,则不等式f (x )<0的解集是( )A .(-∞,-1)∪(0,1)B .(-∞,-1)∪(1,+∞)C .(-1,0)∪(0,1) D. (-1,0)∪(1,+∞) 8.函数y =的值域是( ).x 416-A .[0,+∞) B .[0,4] C .[0,4) D. (0,4) 9.已知( ). || 01,|log |x a a a x 则方程根的个数为 <<=A .1个 B . 2个 C .3个 D. 1个或2个或3个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9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2{|22},{|log (1)},M x x N x y x M N =-≤<==-?则= A .{|20}x x -≤< B .{|10}x x -<< C .{|12}x x << D .{—2,0} 2.已知,αβ的终边在第一象限,则“αβ>”是“sin sin αβ>”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 3.设,,l m n 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l ∥m ,m α?,则l ∥α; B .如,,,l m l n m n α⊥⊥?,则l α⊥; C .如,,l m l m αβ??⊥,则αβ⊥; D .如l ∥α,l ∥β,m αβ?=,则l ∥m . 4.函数sin()(0)y x ??=π+>的部分图象如右图所示,设P 是图象的最高点,,A B 是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则tan APB ∠= A.8 B.10 C.87 D.47 5. 若椭圆短轴上的两顶点与一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则离心率等于 A.12 B.2 D.2 6.函数()log (21)(01)x a f x b a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b ,满足的关系是 A .101a b -<<< B .101b a -<<< C .101b a -<<<- D .1101a b --<<< 7.数列{}n a 满足21=a ,n n n a a 231?=++,则=2012a A .10054 B .441005- C .10062 D .10064 8.已知奇函数)0,()(-∞在x f 上是单调减函数,且0)2(=f ,则不等式0)1()1(>--x f x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优选习题阶段训练1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阶段训练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 世界 1.(2017?9月浙江金华十校高三联考)分封诸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读下图,可知() 西周分封的重要诸侯国示意图 ①诸侯国主要集中于都城以东②当时的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③周文化形式覆盖黄河中下游 ④同姓亲族多受封于边远地区 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8 ?浙江丽水高二下期末)《殷商制度论》载:“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然使于 诸子之中,可以任择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则其争益甚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该史料主要说明() A. 分封制实施的必要 B. 嫡庶之法产生的缘由 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 宗法制下的等级森严 3. (2018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上期末)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设刺史②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③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④州在东 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2018?3月浙江绿色教育联盟高三)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 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 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陕西

C.河南 D.山东 5. (2018?3月浙江十校联盟选考模拟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 经济形式 ,两汉时期农业就达到精 耕细作水平,在此起关键作用的是农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这些“发明和改进”包括 ( ) ①出现曲柄锄和耧车 ②发明了铁铲和铁锄 ③从耦犁到一牛挽犁 ④从直辕犁到曲辕犁 A. 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④ 6. (2017?9月浙江台州选考模拟)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 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 A.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B ?“制天命而用之” 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兼相爱、交相利” 7. (2017 ? 10月浙江选考模拟)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 ,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 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 ,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2017?9月浙江五校联考高三上)《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 歌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每一部分各有侧重。下列篇章中具有“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 诗歌”“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等特点的是 ( ) A. 《关雎》 B.《公刘》 C.《鲁颂》 D.《伐檀》 9. (2017 ? 11月浙江选考猜押卷)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下列书法作品与《兰亭集序》风格一致的是 ( ) C D 10. (2018?3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 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 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 ,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 ) )《太平寰宇记》记载,洪州分宁县“本当州之亥市 (乡 村 ,去武宁二百余里,豪富物产充之,唐贞元十六年置县”。 B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杭西高2019年12月高一英语试卷(模块一测试) 第一部分:听力(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id the man think of the play? A. It was interesting. B. It was moving. C. It was boring. 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will return the magazine. B. The magazine is gone. C. The woman will buy a new magazine. 3. What will John have for dinner? A. Noodles. B. Pizza. C. Fish and chips. 4. Who probably knows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supermarket? A. Julie. B. Lily. C. Anna. 5.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doesn’t like the hats. B. He wants the woman to buy all the hats. C. He doe sn’t think the woman can afford all the hats.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n will the woman meet the man? A. On Friday. B. On Sunday. C. On Saturday. 7. What does the woman usually do at two o’clock?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考前仿真模拟卷(一)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对这一故事中所涉及的史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株待兔地点在今天河南商丘一代 B.宋人始祖是灭商有功而被封的功臣 C.耕田者劳作时可能使用铁铲等农具 D.故事体现了韩非子因时而变的主张 2.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3.“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4.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B.秦代 C.汉代D.唐代 5.“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

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 A.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 B.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 C.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 D.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 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四川地区一直以来是丝织业重心所在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7.《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 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8.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数学试卷(文科) 有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5月考数学试卷 (文科)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U=R ,集合M ={|1}x x >,P =2{|1}x 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M=P B. (C U M)?P=Φ C. P ?M D. M ?P 2. 函数f(x)=ln(x 2 +1)的图像大致是 ( ▲ ) 3.函数cos y x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 ▲ ) A .,22ππ??- ??? B .()0,π C .3,22 ππ?? ??? D .(),2ππ 4.已知a ∈R ,则“2a >”是“22a a >”的 (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已知向量()1,1=a ,()2,n =b ,若+=?a b a b ,则n = ( ▲ ) A .3- B .1- C .1 D .3 6.函数f(x)=) (1x ln 1++2-4x 的定义域为 ( ▲ ) A .[-2,0)∪(0,2] B .(-1,0)∪(0,2] C .[-2,2] D .(-1,2] 7.函数f (x )=ln x – x 2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 ) A .(1, 2) B .(2, 3) C .(1,e 1)和(3, 4) D .(e, +∞) 8.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1)0f =,则不等式()0x f x ?<的解集为(▲)

A .(10)(1)-+∞,, B .(1)(01)-∞-,, C .(1)(1)-∞-+∞,, D .(10)(01)-,, 9.若函数()y f x =的值域是1 [,3]2,则函数1()()() F x f x f x =+的值域是 ( ▲ ) A .1 [,3]2 B .10[2,]3 C .510[,]23 D .10[3,]3 10. 已知x =ln π,y =log 52,z =e -12,则 ( ▲ ) A .x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 考点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 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美国、日本、德国三代产业的比重表格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要求我们要关注热点问题。试题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到了考生识图的能力,该类型题目一般比较简单,“数据表格类”的选择题解题技巧是“纵横驰骋看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 考点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图5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 思维和读图理解能力。本题以四副西方美术作品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西方美术流派演变 历程的认识,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以多种载体考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 题的关键是要抓住19世纪以来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再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分析出他们是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最新-最新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 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2、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 (气)+B (气)=2C (气)若经 2 s (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 ·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 ·L —1·s —1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 ·L —1·s —1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 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 ·L —1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g N g M 2E (g ) 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 (g ),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3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M 和1mol N 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 的转化率为 A .20% B .40% C .60% D .80% 4、2A (g (g )+C (g );△H >0,达平衡时,要使v 正降低、c (A )增大,应采 取 A .加压 B .减压 C .增加B 的浓度 D .降温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翟D.韩非 4.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思想家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 D.墨子 5. 周初分封而建的楚国,曾诞生过文学家屈原。观察右 图,楚国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 7.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9.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守仁的“致良知”思想 10.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11.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王夫之的《宋论》《船山遗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2.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阶段综合检测四Word版含答案

阶段综合检测(四)世界现代史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加试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权迅速摆脱了危机,同时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材料中的“新思路”主要是() A .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对外来资本的吸收和利用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答案D 解析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新思路,故D项正确。 2. (加试题)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 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 ?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 ?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 .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答案A 解析1919年初,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 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与“1920年……俄共中央……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内战才能结束”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个备选项均发生于1920年之后。 3. (加试题)(2018嘉兴选考检测)苏联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部实践都是围绕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创造为“一种服从无产阶级国家和为无产阶级国家而服务的资本主义” 来进行的。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 .苏联集体化改造 D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答案B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解决三年的国内战争而实行的,未涉及国家资本主义成分, 故A项错误;苏联集体化改造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 (加试题)(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 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A 解析1925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 衡,故C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5. (2018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提高农产品价值……将分散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活动统一起来……对所有公共交通运输、通讯及其他涉及公众生活的设施作全国性的计划及监督。 发表此施政方针的是() A .凯末尔 B .罗斯福 C ?戴高乐 D .撒切尔 答案B 解析“提高农产品价值、统一救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干预”是材料的核心信息,与罗斯福 新政措施最接近,故B项正确。 6. (2018金华学考评估)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浙江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备考卷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期末备考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一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 B.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 C.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D.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 2.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唐朝皇帝,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②唐高宗③唐高祖④唐玄宗 A.①②④ B.③②④ C.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A.魏征 B.皮日休 C.房玄龄 D.李白 4.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查阅到的历史资料是() A.黄帝战蚩尤 B.赤壁之战 C.澶渊之盟 D.杯酒释兵权 5.以下哪一项发明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6.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 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7.下列朝代不是以北京为都城的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明长城东起() A.鸭绿江 B.山海关 C.居庸关 D.嘉峪关 9.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现今故宫博物院位于() A.皇城 B.宫城 C.京城 D.外城 10.如果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1.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文学主流的是() A.戏剧 B.诗歌 C.小说 D.杂文 12.郑和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