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港澳台联考历史真题

2016港澳台联考历史真题

2016港澳台联考历史真题
2016港澳台联考历史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前的括号内

1、商朝都城遗址“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占卜辞的甲骨,“殷墟”位于今河南()

A.郑州

B.洛阳

C.商丘

D.安阳

2、秦朝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3、230年,东吴派遣将军卫温率军进入今台湾,台湾当时被称作()

A.夷陵

B.澎湖

C.夷洲

D.流求

4、唐中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唐德宗任用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租庸调制

D.摊丁入亩

5、1127年,金军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

A.靖康之变

B.靖难之役

C.土木之变

D.陈桥兵变

6、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中皇权,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德行为,负责指挥锦衣卫的是()

A.宦官

B.皇帝

C.内阁大学士

D.皇帝

7、一位清代官员在信中写道:“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扞格(抵触)、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信中所说的“上”是指()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8、1879年,康有为游历设有租界的上海等地后说:“彼族(西方人)宫室桥梁道路之整,巡役狱囚之肃,舟车器艺之精,而我首善之区一切乃与相反。”这句话反映()

A.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已经形成

B.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东西方的差距

C.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D.租界是西方列强侵华的桥头堡和基地

9、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为实现这一方针,日本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在对外关系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改定新约,实现关税自主

B.废除了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D.中国政府代表出席日本无条件投降仪式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其中主要以海外人士为主的民主党派指的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九三学社

D.中国致公党

12、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这次谈话是在()

A.北伐战争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轻工业比较发达

B.农业有较大进步

C.重工业十分落后

D.工农业发展失调

14、一份《新闻简报》中写道:“广东连县星子乡田北社创出了水稻亩产6万多斤的大卫星,广西环县又放出13万斤的卫星来。”这则报道反映的时期应是()

A.农业合作化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18世纪末,法国军民高唱《马赛曲》走上前线抗击外敌入侵,取得了瓦尔密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是发生在()

A.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B.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D.拿破仑统治时期

16、“每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法则,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以自己的勤奋和资本与其它任何人即任何阶层人的勤奋和资本相竞争。”提出上述自由放任主义的是()

A.弗兰西斯·培根

B.亚当·斯密

C.霍布斯

D.伏尔泰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工业群包括()

A.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B.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煤炭工业

C.纺织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

D.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

18、1830年,原棉几乎占美国出口值的50%,其中大部分运往英国,而在运往英国的原棉中有76%来自美国南方各州。棉织品一般占英国出口的48%,其中输往美国的占33%据此可知()

A.棉花是内战前美国经济的支柱

B.奴隶制是南部棉花种植园到基础

C.对外贸易是英国经济的生命线

D.英国工业革命与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有密切关系

19、华盛顿会议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进行了调整。下列关于华盛顿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加深

C.对军备竞赛有所限制

D.美日同盟得到加强

20、“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相互依存和密不可分的。”下列各项中,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宗主的是()

A.1961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B.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宣言

C.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5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被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做的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回答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抗日战争之初中国人民共仇敌忾进行抗战的表现。(1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实际上,探险的不同动机交织在一起,并彼此强化……当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子啊1498年到达印度的卡利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他答道:“基督教和香料”。

----------﹝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一:作为上述海洋的宗主和统治者的两位陛下今后对克利斯多巴尔·哥伦(哥伦布)阁下赐以他个人以及靠自己的技巧在这些海中发现而且获得的一切岛屿和大陆的海军司令……

其次:国王和女王陛下对克利斯多巴尔·哥伦阁下赐以上述他在海中所发现或获得的一切大陆和岛屿的钦差和最高总督;要他管辖其中每个地方以及任何地方并指派充任各种官职的人员,而两位陛下则享有遴选他们认为最适当者的权利。

其次:在此后赐与克利斯多巴尔·哥伦的上述海军司令辖境内从一切购买、交换、发现或得到的珍珠和宝石、金或银、香料以及其它各种种类、形式、和名称的货物上,同意都归他管并自留十分之一,即

计算在这方面的一切用废,再从整个的纯益中把其余的九成交给两位陛下后,同意他自己留下十分之一并随己意来使用这一部分。

----------西班牙统治者与哥伦布签署的《圣塔菲协定》(1492年4月17日)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班牙统治者新发现土地的基本原则。(9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每小题30分。

23、说明宋、元时期内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并评价黄道婆的贡献及其历史影响。(30分)

24、简述20世纪30年代前期国民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的内容及作用。(30分)

2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斯大林的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从战争双方的角度,结合具体史实,指出战略战役得以实现的政治、军事条件。

2016年历史(全国卷3,参考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青铜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现在强调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选项A商周时期的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铭文已经发挥出文书功能。商周铭文都体现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是共同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从残片文字可判断),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说明当时文字的使用非常混乱,这打破了秦汉以来文字统一的局面;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参见王瑞英:《试论政府在历代汉字规范中的作用及其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唐朝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再次兴起大规模的正字运动,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参见曾新:《唐代正字运动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所以,题干材料所提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正好说明了文字使用的混乱,加上当时战乱、割据的局面,割据政权也无力进行正字运动,A可排除。 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正好是先后出现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的历程,B正确。

先秦古文、小篆到汉代,人多不识,称为“古文”(即上古的、古代的文字),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到三国时期,流行的仍然是隶书,社会一般大众不认识的先秦古文、小篆不可能流行,认识、使用这些“古文”的只是少数专家、少数场合,C可排除。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商朝的甲骨文。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通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D可排除。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唐代科举是自由投考、考试相结合。察举制推荐的范围也非常广,包括官、民,唐代科举制报考资格也有限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是它们的共同环节和关键环节,察举和科举的科目都非常多,理论上都能够选拔优秀官吏,但官吏的优秀与否,决定因素不是考试能力的高低,只能说察举和科举都能选拔到一些优秀人才。科举制沿用至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官员事功能力多遭非议。总之,科举制与汉代察举制相比,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可排除。 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B可排除。 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可排除。 科举制是自由投考,政权的开放程度更高,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D正确。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北京卷,含答案)

学霸推荐学习七法 一、听视并用法 上课听和看注意力集中 一、听思并用法 上课听老师讲并思考问题 三、符号助记法 在笔记本上课本上做记号标记 四、要点记取法 重点要点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记下 五、主动参与法 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老师的讲题互动 六、听懂新知识法 听懂老师讲的新知识并做好标记 七、目标听课法 课前预习不懂得标记下,在课堂上不会的标记点认真听讲做笔记带着求知的好奇心听课,听不明白的地方就标记下来,并且课后积极的询问并弄懂这些知识,听明白的知识点也要思考其背后的知识点,打牢基础。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综历史试题 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 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 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 .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 .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 .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 .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 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2016年全国卷1(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 “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B】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2016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 2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 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3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 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 4 -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及答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3.(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4.(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5.(4分)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6.(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7.(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8.(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9.(4分)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0.(4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造成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人口膨胀食物短缺B.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C.化学工业污染严重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1.(4分)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图4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

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表1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2016年全国3卷(历史部分)

2016年全国3卷文综(历史部分)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图4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Ⅲ卷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前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学.科.网 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学科.网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卷2文综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 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