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这一判断点明了科技自强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一、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挣脱发展泥潭和安全困境的战略牵引

近年来,世界政局动荡不安、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大国冲突明显升温、国际治理步履维艰,唯有科技成为阴霾中一抹耀眼的亮色。当前全球前沿科技加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加深,创新突破多点群发,呈现出群体跃进之势。科技在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影响未来国家竞争力和国际格局的重要驱动力,引起全球主要经济体高度重视。大国间科技竞争态势更趋激烈,各国纷纷加大基础研发支持力度、强化顶层战略布局,以期通过科技力量牵引创新转型。同时,各国高度重视推动前沿技术在社会治理、国防军事方面的转化应用,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并在国防军事领域形成战略优势,内外合力保障国家安全。

对我国来说,科技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要素驱动、效率驱动转向创新

驱动,正在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场深刻、系统的全面创新改革实践。若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性、带动性作用,带动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要素组合结构等优化,推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等生产要素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科技自强成为我民族自强的必经之路和唯一选择

近年来,全球科技对抗之势明显加剧,创新面临更多风险和阻碍。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将发展中国家“固化”在产业链低端,层层加码,采取全方位打压措施,破坏正常的科技交流,甚至利用非法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动用国家机器恫吓和封杀企业与个人等,手段花样不断翻新。

在这场“守成国”与“崛起国”的科技博弈中,美国明确将中国视为其在全球最大竞争对手,遏制中国科技的手段层出不穷:

一是高举国家安全大旗,肆意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无端打压,如禁止联邦政府采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华为、海能达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制造的高科技设备;启动了针对大疆无人机公司的337调查;全面切断华为芯片供应链;野蛮排挤TiktTok;无端逮捕企业高管等。

二是多次有针对性地提高中资投资门槛,扩大CFIUS审查范围,以期阻断中国资本全球流动、发掘吸纳先进技术、拓展市场的道路。

三是鼓动多国将供应链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议题,并对盟友发起号召,意图以意识形态为区分,彻底在尖端技术和关键产品供应链方面将中国排除在外,进行脱钩和孤立。

四是对中国战略性技术领域的发展推行“以污名化进行责任强加、以高关税进行成本强加、以新规则进行排除孤立”的战略举措,同时充分发动盟友的力量,发力构筑对华孤立、围堵、压制的“攻守同盟”。

五是以间谍、技术窃取、学术不端、经济及私生活等莫须有的罪名,对与我合作相关的华人科学家展开全面调查与制裁,以期全面恶化我人才形象,切断我高端人才交流途径,进而阻滞我科技发展进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并在全球迅速流行扩散。这一场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同时也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期。为应对疫情,多国采取宽松财政政策,造成巨额财政亏空,为今后发展留下重大隐患。同时,美国领导力减弱,全球合作动摇,大国不和等特点将更加突出。此外,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想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

暗淡,地区和国家间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增加。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或将延续数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根植于我国民族精神的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被前所未有地唤醒,科技自主、科技自强不仅成为社会各界的最高呼声,而且成为民族自强的必经之路和唯一选择。一场以自主可控为总揽、以国家战略技术攻关为核心、以供应链“强、补、延”为保障的科技自强宏图正在艰辛铺就。

三、科技风险暗流涌动,应予以高度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构成了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当前这个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扩散,并在军事、经济、民生等诸多领域加速落地应用的新时代,科技安全形势对一国的安全状态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影响。

一方面,科技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和军事作战的原有模式产生了巨大颠覆,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

例如,量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现代密码技术构成严重挑战。现代信息安全通过公钥和私钥等加密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化处理,但公钥和私钥的安全性则取决于加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然而,量子计算机可以将电子计算机上

的指数复杂度变成多项式复杂度,从根本上挑战了当今所有依赖于计算复杂度的密码体系的安全性。

无人机集群具有去中心化、自主控制、集群复原、功能放大、零伤亡化等诸多特性。在军事作战领域,一个由微小型无人机组成的集群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对手防控体系,通过其自身携带的模块化侦测设备进行抵近侦察,并通过蜂群间的数据链将情报接力传回,大幅提高军事渗透侦查能力。

基因编辑技术作为典型的两用性生物技术,其对基因片段进行定向修饰的能力既可以用于改造经济作物、助力疾病治疗等正向目的,又可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强化人类基因、弱化作物抗性、改变生物种群结构等恶意目的,且这种行为难以监测、难以溯源,至今仍游离于政策监管、能力监管的空白区。

深度伪造技术通过更改图像和音视频中人脸、物体或环境呈现方式,来操作生成虚假的图像和音视频信息。这一技术使得虚假信息能够以高度可信、快速扩散的方式呈现给社会公众,进而造成重大影响。近期,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前总统奥巴马和总统特朗普的深度伪造视频都曾在社交媒体上泛滥传播,引起了美国国会对该技术成为虚假信息战争武器,甚至干扰美国大选的担忧。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金融领域进行深度部署,然而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其与高频交易的结合,将使得金融市场的

交易更易受到用户操作的影响而产生连锁反应,带来市场的大幅波动。此外,由于人工智能本身的学习、决策机制所产生的行为无法追溯,因此在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下,一旦由人工智能故障引发了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其责任界定和行为监管都将面临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由技术突破发展和在各领域加速应用所引发的一系列科技事件也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2018年11月26日,在世界艾滋病日及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称,由其团队创造的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双胞胎基因编辑婴儿露露和娜娜已于11月诞生。该事件严重冲击了社会道德伦理,引发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同时遭到国内外各界的强烈谴责。此外,该事件也引发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普遍担忧,或进而迟滞技术进步。转基因、基因编辑等颠覆性技术,如果在技术兴起和应用萌芽的初期没有对公众予以正确普及和引导,往往会造成公众对该项技术的普遍担忧和抵制。以转基因技术为鉴,这种担忧与抵制往往会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造成极大阻碍,甚至使得整个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程步履维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