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

教师的发病原因很可能与其职业因素有关--教师长期超负荷讲课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导致黏膜充血肿胀,易发生慢性咽喉炎。失眠、焦虑、周身不舒服等多种亚健康症状,在中医看来是功能紊乱、阴阳失衡。陈瑞芳表示,慢性咽喉炎不是急性炎症,相比起来中医中药特别有效,这些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滋阴解决。

专家建议老师们:掌握用声技巧,注意发声方法;出现嗓子疼、声音嘶哑时要及时就诊;女教师月经期不要过度用嗓;不抽烟喝酒,少吃辛辣食物,养成上课饮水的习惯。此外,烟酒过度也会刺激咽喉,而如果您本来就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经常鼻塞的疾病,那么张口呼吸粉尘也能引起慢性咽炎。

常见的嗓音疾病包括:(1)器官性疾病:声带充血、声带息肉、神经性麻痹;(2)功能性疾病:声门闭合不良、声带闭合过力、发音无力症、心源性发音障碍、声带小结、功能性或病症性失音。

通常所见引起声音嘶哑的嗓音病有以下几种:喉部先天性畸形,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喉部良性肿瘤,喉癌,喉神经麻痹和癔病性失语。

利用发音技巧

1、练习呼吸,强化动力。

呼吸是说唱的动能,是练声最基础的环节。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说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一句话,还得保持住气息讲话。语调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老师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训练呼吸:

首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一定的呼吸训练,首先是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然后是吐气:说话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说的过程中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避免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是所谓的“气息支点”的问题。其次,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作一些呼吸练习。如:数葫芦(葫芦一、葫芦二、葫芦三、葫芦……)(一口气数多少个)、模仿“狗喘气”、哼鸣练习等等。这些练习既不影响他人,又能锻炼自己的呼吸,同时加强了说唱功能、疏通了筋络、强化了动力,为嗓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运用共鸣,说唱省力。运用共鸣就是让有气息支托的声音进入共鸣腔产生共鸣,有共鸣的声音既轻松省力又具有穿透力。我们也来了解一下人体的共鸣器官。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说话时使用的音区和音量、音高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使用低音区,音量小、音高

低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使用中音区,音量中等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使用高音区,音量大时,主要是靠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们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声音。

共鸣练习最好是用哼唱,即常说的“哼鸣”。用“哼鸣”来练习时,感觉就好象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然后让气息顺利经过这些通道,沿着口腔的咽壁、鼻腔壁进入头腔的蝶窦处,蝶窦处的感觉就是我们前额的眉心处。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这样的声音由低音往高音进行练习,就会感受到三大共鸣腔体的动行,低音区会明显感受到较少用的胸腔共鸣、中音区能感受到使用较多的口腔共鸣、高音区的头腔共鸣须训练才能做到,眉心处的“哼鸣”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我们上课一般运用混声共鸣,要做好混声共鸣的途径很多:可请教声乐老师;模仿话剧演员道白;模仿歌唱家唱歌。在生活中,老师们可以用学习婴儿啼哭的方法来练习共鸣。婴儿啼哭一个小时,嗓子不哑就是一个最好的提示。讲课运用共鸣,说话省力,保护嗓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吐字咬字,美化声音。字正腔才圆,要使声音优美,就得了解咬字吐字。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时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可以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发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器官只是发声的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需要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

意志、情感、愿望及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心理的制约因素阻碍了声音的发挥,所以在进行美化声音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训练,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讲课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表述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样,您说得轻松,学生听得清晰而愉快。

4、坚持练声,为嗓储能。花钱大家都希望用利息,嗓子如何实现利滚利呢?那就是练声——持之以恒的练声。它就像石油和煤的形成,是1——2亿年前太阳能的储存。练声就是储存嗓子的利息。定期请声乐老师指导练声非常必要,它既可以纠正发声毛病,又能学会科学用嗓,延长自己的职业寿命。很多演员、歌唱家、播音员都是通过练声,使自己的嗓子恢复正常,并焕发青春的活力。

现代发声技巧主要是以调整性格、控制情绪为基础,以自然、真实为方法,以具有纯净、穿透力、自如、质地好的声音为目的。还有一句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点,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风格,而发声也应该因人而异,不同的嗓音特点讲究不同方法,一定要有个明确的判断。

如何保护

(1)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锻炼身体,注意营养,保持咽喉的健康。

(2)口腔不清洁,容易引起咽喉的炎症,所以应养成饭后漱口和睡前刷牙的习惯。

(3)预防感冒。因为不少咽喉疾病与感冒有关,所以应注意增减衣服,防止着凉;在感冒流行的时期,外出应戴口罩,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4)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以免刺激咽喉。

(5)说话时要有节制,不要大声喊叫或讲话过多,否则会加重喉部肌肉尤其是声带的疲劳。

1.3用气发声与训练——科学用嗓

1.3用气发声与训练(四) 科学用嗓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世界嗓音日”吗?知道是哪天吗?——4.16 二、怎样保护嗓子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用在形容人的嗓音上,也是同样适用的。虽然优美动听的声音离不开天赋,但是如果不注意科学的用声和保护,优美的声音将只会是昙花一现。因此保护嗓子和训练嗓子同样重要。 嗓子是播音员主持人的饭碗,没有正确的保养和好的用嗓习惯,将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甚至有的人练声的方法不正确,造成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因此,科学连声科学保养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日常如何保养嗓子,使声音保持弹性好、干净、饱满、表现力强的特点呢? (一)要养成保护性训练的习惯。 其实,保护嗓子的秘诀就四个字——科学用声。因为用声是每天不可避免的工作,如果将科学的发声方法渗透到自己每时每刻的用声中,那么,自然就起到了保护嗓子的作用。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将破坏嗓音健康。 科学声音训练法,不是通过大喊来改变声音,而是通过调整肌肉的组合能力来改变声音的,那些拼命喊叫的方式来训练声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声带的负担过重,而且咽腔的毛细血管容易被拉破,造成出血的现象。我们主张用长时间,小声发音,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我们之前学习的控制声调的音高基本保持一致、呼吸训练、运用共鸣腔等等,都是科学的用声方法。现在,我们首先来打开口腔,怎么放松口腔?——作半打哈欠状态。 接着,我们一起系统回顾一下在准备播音或参加演讲前可以怎样科学练嗓: 1、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 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过程约3、4秒钟,而播音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1)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次。 (2)深吸慢呼数字练习 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吸提”的气息向里向,“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

教师如何科学用嗓护嗓(2)

教师如何科学用嗓护嗓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工人的工具是工厂发的,教师的工具是天生自带的。教师的工具就是一副嗓子,它是执教者的本钱,没有了它,一切美妙如意的教学言语都无法变成现实。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教授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说:“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不给教师做相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要的器械一样。”由此可见,学习掌握科学用嗓技术,形成科学用嗓的技能,对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但当前我们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和养护常识以及疾病预防知之甚少,有的年轻教师甚至一无所知。有的教师还使用扩音设备提升音量,我对这种做法不看好。因为有时音量调得不好,发出“吱吱呀呀”刺耳的噪音,学生不得不捂着耳朵,听课高涨的情绪一落千丈,把自己变成一个送话器,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亲和力”了。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所以,我建议同行们试用如下办法学会科学用嗓: (一)增强气息练习 采用胸腹式呼吸法专门训练,打好科学用嗓的基础。其总体操作要领是:小腹收缩,肩平领正,双手提在胸腹间或自然垂直两侧,全身放松;吸气,口鼻并用,快而轻柔,避免出现“喝气声”,扩展胸,收缩小腹,控制住吸入的气息;呼气,用腹肌调节气息均匀平缓地输出。要说教师用嗓,很多老师都有过嗓子疲劳的感受,这个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和我们老师都不太熟悉准确的用嗓方法相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处于一种声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我们错误的靠喉咙用力挤压而导致的,我们之所以要靠挤压喉咙获得冲击声带发声的力量,根本的是呼吸方法不对,用专门的声乐术语说就是“不会用气”,我们一般情况下用的是胸式呼吸法,用这种呼吸法吸入的气,又浅又没有力度,长的句子坚持不了,大的声音也发不出,为了强行提升音量,我们只能用力挤压嗓子以使声带紧绷,这样就很容易使嗓子疲劳,也难怪老师们连上两三节课嗓子就开始难受了,而一个歌手举办个人演唱会,连续两三个小时下来也没多大事,最主要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准确的呼吸方法,即用“胸腹式呼吸”,我们传统的称呼叫“用丹田之气”,我们能够用咳嗽、清嗓子这样的体验一下,我们在咳嗽、清嗓子的时候,常常感觉腰部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胸腹式呼吸”的准确状态,在这样的呼吸状态下,我们吸的气量足力大,用丹田之气发声,我们的声带就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声带就不会轻易感受到疲劳了,模仿狗喘气的动作,好像很俗,其实也很容易就找到胸腹式呼吸的感觉了,还能够从闻花香、打喷嚏、吹蜡烛等常见生活现象中体验这种呼吸方法。我们有些人在唱歌的过程中,如果一换气就肩膀往上一提,那这样的呼吸方法就明显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在说话唱歌的过程中始终感到腰部的膨胀感,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准确的呼吸方法了。 (二)增强嗓音练习 (1)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发声的原动力,呼吸练习能够作为锻炼呼吸肌肉、增强呼吸控制水平的有效辅助手段,它包括慢呼慢吸法和快呼快吸法。前者要求缓慢吸气,缓慢呼气,中间略有停顿,要求呼吸均匀而有节制,注意胸腹并用,做到深、匀、细、长。后者即快速吸气,快速呼气,其主要作用是提升腹肌的弹性和力量,以利于抑扬顿挫的发声或发高声等。

教师口语训练材料

教师口语训练材料(一) 热身训练:绕口令 1、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2、哥哥弟弟坡前坐,坡上卧著一只鹅,坡下流著一条河,哥哥说,宽宽的河,弟弟说,白白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那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3、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洒了醋,湿了布。 4、嘴说腿,腿说嘴;嘴说腿爱跑腿,腿说嘴爱卖嘴。光动嘴,不动腿,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到底是那嘴说腿,还是腿说嘴。 5、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儿运运气儿,顺手儿拿起小唱本儿。唱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嗓子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小快板儿,大鼓词儿,越说越唱越带劲儿。 1、说话技能与听话技能训练 训练1:音量训练与听音训练 目的:音量控制、辨别语音 程序:甲乙相背立于讲台和教室最后面——甲念数字序列(5个左右)、乙重复。 材料:179285、524968、8634795、5293716、、 训练2:慢速发音训练与听音复述训练 目的:训练慢速发音能力,训练听力、机械记忆能力和复述能力。 程序:分组(每组甲乙2人)——甲慢速念读训练材料,乙听后全文复述。 材料1:口语就是通常所说的口头语言。它是靠声音传递信息的口说耳听的语言。 材料2:教师语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 材料3:教师成功的语言表达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本保证。

材料4:教师的语言不只是传递知识的工具,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材料5: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与教师的语言水平具有极大的关系。 材料6:教师口语的学习是一项长期工程,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训练。 训练3:快速发音训练与要点复述训练 目的:训练快速发音能力,训练听力、机械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总结能力、要点复述能力。 程序:分组(每组甲乙2人)——甲快速念读训练材料,乙听后复述材料要点。 材料1: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过程,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象演讲语言那样充满激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又应如促膝谈心,情真意切,使学生感到亲近、可信。 材料2:教学总是有计划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应该是备课阶段就已经确定了的,但课堂教学语境由于受时空和交际对象的制约,往往会出现许多临时的情况,表现出明显的临场性,因此,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随时应变,将计划和临时的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 材料3:课堂教学是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通俗性,这样就会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便于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的交流。课堂是科学文化传播的神圣殿堂,教师的教学语言又应象书面语言那样必须符合规范、典雅的要求。教师语言应该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符合语法,符合逻辑、具有条理性,同时还必须讲究文明礼貌。 材料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琢磨、反复锤炼自己的教学用语,力争用最简洁、准确、明了、恰当的语句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表达出来,也就是做到言语少而精,信息量大而当。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虽是简约的,却又不是单一的、呆板的,它又应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

教师职业与嗓音保健

教师职业与嗓音保健 王晓勇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03) 摘要:当前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患上了嗓音疾病,给教学工作带 来了诸多影响,这一事实应引起重视。如何缓解这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笔者根 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这部分饱受痛苦的教师有所帮助。 关健词:教师;嗓音;保健 众所周知,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往往被视为教师的看家本领,但教师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却被忽视了,这就是教师的嗓子。教师在工作中几乎一刻都离不开用嗓,与其他经常使用嗓子的专业人员,如演员、播音员和歌唱家不同的是,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接受过有关嗓音保健方面的培训。如果帕瓦罗蒂嗓子疼,这位世界级的男高音可以取消演出,但教师却没那么幸运,再怎么难受也得熬着,即便声音变得沙哑了,也只当是不可避免的职业病。殊不知,日复一日地忍受却给教师的声带留下了隐患。世界上最名贵的东西莫过于人的声带,它不象琴弦或吹管乐器上的簧片随时可以更换,一旦受到严重的损害,可能永远成为废物,不仅无法歌唱,就连平时说话亦感困难,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其它疾病影响健康。在国外的许多大学,如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嗓音训练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一大重要课程。“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詹姆斯·威廉姆斯教授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在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中,除了音乐专业,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嗓音保健的培训,等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教学之后,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更是无暇顾及嗓音的保健,于是原本清亮的嗓音渐渐地变得暗淡、干涩乃至沙哑,更有甚者,到最后发展为声带息肉或声带小节等。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使用和保护嗓子呢﹖以下是个人的心得体会,拋砖引玉,愿为参考。 1.使用共鸣 言语发声的原理是由气息作用于声带,引起声带振动并发出声音,称为“基音”。“基音”只具有音高特性而不具有音色个性,而且音量较小。而我们通常听到的语言发音都是通过人体的共鸣腔体(如胸腔、鼻腔、口腔、头腔等)共振的结果。通过共鸣使声音得到美化,使音量得到扩大。这个过程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共鸣腔体扩大音量、赋予嗓音色彩的效能。一般情况下,说话多运用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头腔共鸣较难做到。为了扩大音量,可以适当增加胸腔共鸣,在课堂上讲课要稍微地挺胸收腹,放松下巴和咽喉,身体不能僵硬,要用横隔膜的力量把声音送出去。这样,声帶有气息强有力的支持,声音就不容易疲劳,就能做到科学用嗓。 2.调整呼吸 “气为音之帅。”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气息充沛则声音宏亮持久,气息柔弱则反之。讲课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不大一样。平时,人们交谈时所需音量较小,气息浅,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讲课时需要音量大,有一定的力度,因此,气息就要相对深一些。所谓气息也就是呼吸

教师口语课件整理

教师口语(6月25日晚7:00—9:00 大学城1-301) 第一部分:教师口语导学 一、课程主要内容回顾 (一)课程信息1.课程名称:教师口语2.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二)课程性质1、既是理论课,又是技能课2、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三)学习主要目标 1、了解教师口语特点 2、培养运用教师职业语言进行教学教育的基本技能 (四)主要的教学及训练内容 1、口语交际基本技能及训练 2、演讲基础知识及训练 3、教学口语、教育口语基础知识及训练 二、相关问题思考 (一)教师口语是不是一种形式学习或者说技巧学习? (二)教师口语是不是演讲? (三)知识重要还是技巧重要? (四)中小学生喜欢什么风格的老师?中小学校长呢? (五)如何从优秀课例中偷师学艺? 三、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总分比例:作业(训练)50%+上网记录10%+考试成绩40% (作业成绩及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 (二)考试题型: 1、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案例分析题示例1 周一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内容是高一第二册第五单元古文《鸿门宴》的第二节课。教师一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恹恹欲睡。教师长叹一声:“哎!我真高兴,我们班的同学感情是那么的丰富,从上周学的《鸿门宴》,同学们现在还在为项羽悲哀。真可谓:…如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大部分同学抬头笑了,教师接着说:“同学们要记住女词人李清照的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振奋起来吧!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鸿门宴》,弄清楚项羽为什么会输给了刘邦。” 这位老师的导入语主要采用的是什么方式?有什么效果? 案例分析题示例2 请分析点评下面这段教学实录中教师的用语 有一次,伯牙弹到描写高山的音乐时,钟子期在旁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是,妙啊,弹得真好啊!像泰山一样巍峨!当伯牙弹到描写流水的音乐时,钟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意思是,好啊,弹得真好啊!像江河一样,滔滔不绝!伯牙非常高兴,觉得钟子期非常了解他。 2、设计教学用语(20分) 设计教学用语示例 阅读以下教学文本,任选一份材料按要求设计教学用语。 设计一段导入语/一个问题/阐释语/一段结束语……,说明类型及设计意图。 材料1:…… 材料2:……

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工人的工具是工厂发的,教师的工具是天生自带的。教师的工具就是一副嗓子,它是执教者的本钱,没有了它,一切美 妙如意的教学言语都无法变成现实。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教授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说:“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不给教师做相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要的器械一样。”由此可见,学习掌握科学用嗓技术,形成科学用嗓的技能,对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保护嗓音,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增强身体锻炼,好嗓音离不开一个好的身体。注意生活起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适量的睡眠,防止感冒引起嗓音嘶哑,尽量不吸烟和不饮用浓茶同时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喝冷冻饮料。注意嗓音检查和治疗。定期实行嗓音检查,有问题即时请专科医生治疗。当然,平时别忘了口含几粒喉片,以保养嗓子。大量喝水,确保你的喉咙得到滋润,白天定时休息;睡眠充足;在教室里种养植物,经常浇水,避免空气干燥; 如果室外空气较冷,外出时用口罩、围巾保护口腔和颈部。选择恰当的用声方法、除了科学地掌握前面所说的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外,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择自己自如声区中的最佳音域和最佳音量。切忌生硬做作,破坏自己的嗓音风格。每个人的发声水平是不同的,发声水平有音高(声音频率范围)、音强(声带张力)、音时(发音用声的时间)、音色几个方面,超过此范围将发生声带病变。感冒时,尤其是感冒出现声嘶后要注意声带休息。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是预防咽喉疾病的一个有力措施,当自感嗓子疲劳、声音嘶哑、咽喉疼痛时,应尽量休息或采取治疗措施,或到医院就诊。尽可能少说机械重复的话避免大声嚷——音量的快速变化会给嗓子造成损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休息与护嗓紧密相关,睡眠不足,最容易使声带疲劳。应免咽喉受损,烟酒、咸辣与过冷过热的食物,都应注意节制。任何人的发声机制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是要在自然发声状态的范围内用嗓,扬长避短,使用技巧,使声情浑然一体。 注意调节心理。嗓音的好坏,发声的负荷水准如何,与教师的心态关系十分密切。最佳发声的重要前提是最佳的心理状态。为一点“偶发事件”而“声震屋瓦”地训斥学生,不但是教育方法的失当而影响师生的感情,也有损自身形象,更是用嗓的大忌。不要夜间很晚进食,因为这会造成胃酸逆流。更不能夜间大声猜拳行令,刺激声带,并引发炎症;授课前不宜饮食过饱,否则容易发音过度而使声带受伤。 适量饮用一些白开水,确保喉咙得到润滑。要改掉清嗓的习惯。很多人可能经用这个动作来咳掉喉中的痰或者使自己的声音更加清晰,但这个动作使声带瞬间严重拉紧,容易造成声带损伤。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后最好要禁声两周以上,否则此时出现的带黏膜延迟恢复会导致永久性声嘶。尽量避免大声喊叫,减轻对嗓子的损害。每堂课结束后,尽量休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及保护

教师如何正确用嗓及保护 锦湖三小许舒炀 一、教师是职业用嗓者 据《教育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的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这都是因为用嗓过度和不科学用嗓的缘故造成的。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工人的工具是工厂发的,教师的工具是天生自带的。教师的工具就是一副嗓子,它是执教者的本钱,没有了它,一切美妙如意的教学言语都无法变成现实。 长期用嗓不正确,就会引起炎症、声带疲劳、闭合不良等,药物无法根治;如果过度用嗓,就会出现声带小结、息肉等;小结可药物治疗,息肉也可手术切除,多数人也能恢复正常发音,但只是治标没治本,大量用嗓,仍会复发。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是治本的关键。 由此可见,学习掌握科学用嗓技术,形成科学用嗓的技能,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正确运用嗓音 有些人认为:发声,特别是言语发声,是属于生理本能,无所谓方法。其实,人们发声并不是单纯的喉部器官活动,因为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喉原音”,只有音高特性而没有音色个性,并且音量很小,必须经过共鸣腔体的共振,加工改造成为我们实际发出的声音。这个加工改造过程对教师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共鸣腔体的扩大音量、赋予嗓音色彩的效能,正确动用嗓音。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介于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者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相反,胸、腰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呼气要用嘴,做到匀、缓、稳。在呼气过程中,语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如何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保护嗓子的方法

如何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保护嗓子的方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教师最易患的职业病是咽喉病。因为,他们每天都得讲课,大声说话在所难免;另外,还要整天“吃”粉笔灰。 医疗专家认为,教师用嗓非常频繁,往往由于用声过多,同时没有注意嗓音保健,沙哑、失声的慢性咽炎就成了常见病。慢性咽炎主要是经常说话造成的,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局部充血、发红。 教师的嗓音非常重要,需要多加呵护。一旦出现说话费力或声音嘶哑,不但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教师的职业生命。 那么,教师平时该如何保护好嗓子呢? 第一,平时注意讲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速和语调,尽量平和说话。需要大声说话可以使用扩音器来帮助。 第二,一天总的说话时间不能超过三个小时,连续说话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要让声带充分休息。要多用鼻呼吸,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 第三,平时可常用些润喉含片来刺激唾液分泌。生活中要注意天气变化、保持口腔清洁,不妨多喝一些菊花、金银花或胖大海泡的茶。 第四,注意饮食。多喝温开水,避免饮用酒精和咖啡,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可以充分地滋润声带。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过热、过凉和辛辣的食物,戒烟少酒。即使是被动吸烟也应该避免,因为吸烟能够明显增加患喉癌的风险。 第五,不要过度用嗓。不要尖叫,不要在嘈杂的区域高声讲话。如果感觉嗓子发干或者说话嘶哑,那就停止讲话。讲话的声音要保持正常,不要过高或过低,低声讲话对于保护嗓子来说也是不利的。 第六,不要过多地清嗓子。因为当做这种动作的时候,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如果觉得喉咙难受,那么就小口地饮水或是吞咽。但如果必须不停地清嗓子,那就去找医生检查一下,也许是反流性疾病、过敏症等疾病在作怪。 第七,当因为感冒或者感染而嗓音嘶哑的时候,尽量不要讲话。 第八,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做跑步、打球等锻炼,不但能增强体质,还会增大肺活量,为吸气、呼气和发音奠定良好的基础。运动之余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让劳累一天的发声器官功能得以恢复。 此外,学会科学发音也十分重要。要善于用丹田发声,高、低、中音交替使用。因为发高音时用声带前1/3,发中音时用声带中1/3,发低音时用声带后1/3。这样发音不但有声有色,还可以使声带交替休息。还要注意用声不要过长、过高、过累。要戒烟、少酒、及时治疗急性炎症急性喉炎及呼吸道疾病,变声期、感冒、月经期要减少发声。

教师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

【摘要】教师的嗓音需要着意保护。因为在教学工作中,健康的嗓音是做好工作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而教师职业需要大量的利用嗓音,那么,就必须掌握科学用嗓的规律,注意用嗓的保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较之其他专业的教师更深感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嗓音科学发声训练保养 教师每天都需要在大量的时间中通过声音讲课与做学生工作,因此,用嗓的量和度都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们要多并大好几倍。如果用嗓不当,或者只用声不练声,或者发生其他一些病理原因,就会造成嗓音的质量下降,讲不响,讲不长,甚至于沙哑失声,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不便。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感教师嗓音的重要性,愿意利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教学中积累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 影响嗓音的原因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无论音质和音高等诸多嗓音因素怎样,健康的嗓音标准则是一致的,那就是保持个人正常讲话的音质和音量。但是影响嗓音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这些因素大致为: 1.1发声器官――声带及相关器官的原因。由于器官的先天或后天病变造成发声器官的畸形,呼吸器官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嗓音质量差的,只有先进行医学治疗后再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 1.2发声方法不当,对嗓音损害。一般人以为,既然发声器官就是嗓子里的声带,想声音大些就使劲在嗓子里说,往往是伸脖子、拉长声带来发音的。这对于长期需要有一定音量来“说话”的教师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声带拉长会变薄,在为取得大音量而用了过于猛烈的呼气的冲击下,造成“扯脖子喊”,就会显示出耐力差、常充血、咽喉疼痛等病症。 2 科学发声的训练 2.l呼吸与共鸣同步结合练习 步骤一:呼吸调节法。良好的呼吸是美好发音的基础。呼吸应该是快吸慢呼的胸腹式呼吸,我们用抽泣或吓一跳的感觉吸气然后慢慢呼出,同时强调自然、深长。这时我们腰带一圈的身体:腹肌、腰肌、肚子即横膈膜都打开撑住,直到口中说话的气息慢慢消失。这样练习的时候,把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觉不到有明显气流冲出时,说明这时候的呼吸的力量和速度掌握得恰好。 步骤二:声音共鸣法。运用呼吸合理正确的“贯通”体共鸣腔。人体可以利用的共鸣腔体主要包括: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和腹腔等。通过改变这些腔体的形状来和声带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的效果,使声音丰满、圆润,声带负担减轻。首先:口腔、咽腔共鸣。软腭上提抬起,找打哈欠结束时的状态。喉头向下,软腭抬起,下巴放松,使喉到嘴唇的共鸣管道尽量拉长,同时打开喉咙,让气息将说话声音毫无阻挡地送到充分打开的鼻腔和口腔。这样声带发出的声音得到了共鸣,音量自然增加许多。 2.2用声乐练声的方法纠正呼吸和共鸣错误 由于大多数的发音方法不正确是呼吸的气息和声带闭合的配合不当造成的,所以利用练声曲使练习者在发音时在每句练声要求时间之内,给气息和声带的正确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如:a、o、e、i……的音阶练习。不仅如此,利用有关母音的强化,还能纠正和治疗一些因不良发音造成的声带上的毛病。利用练习练声曲时各个发音器官的积极状态,帮助练习者寻找声音共鸣的感觉,学会使声音产生共鸣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音量的问题。 2.3加强咬字、吐字能力,增强口腔这个“扩音器”的效能 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头时的力量,吐字指的是字腹到字尾的过程中的口力。字头要咬得“重”些,字尾必须交代清楚。我们中国的汉字发音一般是由子音和母音构成的。子音在口腔的前半部形成,母音是在口腔的后半部形成。舌前三分之二管发子音,舌根、咽、喉是用

我的科学用嗓护嗓心得

我的科学用嗓护嗓心得 之前也一直认为先天条件决定了自己是如此这般的声音, 肯定是没办法了。但是通过科学用嗓护嗓”的培训,觉得如果经过长期的发声练习,自己的声音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的来说,培训的收获还是丰盛的。观看了彭老师科学系统专业的人体发声器官生理机能概说”一课,我知晓了关于人体发声器官的最基本的概念,了解到人体的发声器官包括呼吸器官 (鼻、口、咽、喉、器官、支气管、肺、胸廓、横隔膜及呼吸肌肉群)、振动器官(喉软骨、声带)、共鸣器官(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鼻窦)以及构语器官(口腔、咽腔、鼻腔)四个部分,知道了语音发声的原理及运动过程是呼气运动排除的气流经过声门,气流引起声带振动而转变成声门波, 声波经人体共鸣腔的共振而得到加强,通过口、鼻、咽等协调活动而构成言语声波信号,被听觉系统接收。怎样用气发声改善说话的音质”一课教我们用气发声要用尽量细小的、均匀的、连贯的气息去发声,强调肚子、笑肌、软腭要积极,肩胸、下 巴、喉咙要放松,追求点状、线状、管状的用气发声感觉。怎 样调节共鸣以美化音色”这课指出我们要用柔亮的声音,这样不易伤喉咙,听者也会觉得较舒服而不会疲劳,按照彭老师所教授的方法与步骤练习发声,发现自己发声的时候喉咙里边不是那么紧了。可见这样的练习是有效果的,长此以往,我们平常在说话、唱歌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很累了。

而作为一名教师,若拥有一副柔亮有力的嗓音就好比自己多了一个法宝,学生更容易倾听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自己往往不得要领。培智学校的学生反应一般都会慢一点,平时上课总是时不时走神,我总是隔几分钟就得提醒学生,喊得次数多了,我的喉咙就疼了。有时学生整节课精神都是很恍惚的,再加上生活语文课认读比较多,这种情形下就感觉整节课都是自己在讲,连上两节课后,嗓子很累,喉咙很干。观看了视频“正确的课堂用声观念及基本方法”之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用 声观念和用声方法存在很多错误,学习了之后知道课堂用声需做到以下5 点:1、遵循整体协调均衡用力的发生原则;意音量与音高适中, 2、注 避免大声高声喊叫;3、用笑的气息在笑的 状态和笑的位置下发声;4、用肚皮说话,在眉心出声;5、言 语表达力求平易亲切而抑扬自如。其实课堂上我们不用声嘶力竭地去喊,这样既伤喉咙和声带,学生又不太愿意接受。不如沉下声来,用肚子发力,用沉稳的声音来说话。“怎样训练声音的弹性以获得口语表现力”一课让我知道只有熟练掌握音色、语调、力度等各种声音变化的技术,有层次有分寸综合运用到适合的内容表达中去,才能得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之功,需要通过辛勤练声而逐步体悟,有时我们还不如干脆平和一点说话。还有“怎样锻炼口腔肌肉使咬字吐音清晰圆润”一课,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身为语文老师,咬字吐音方面更是要比其他老师清晰明确,按照老师教的方法练习抬头张嘴、伸舌、咧唇、喷发唇阻音、弹发舌阻音,持之以恒,在咬字吐音方面定会更加清晰和圆润。 当然了,想要拥有一副好嗓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持 之以恒地进行发声锻炼,在平时生活中还要进行一些嗓音保健的措施。在这个提倡绿色的时代,我们的爱嗓护嗓行动也要讲究绿色和环保。彭老师的“绿色健嗓护嗓方案”一课,提倡我们平时要做到以下三点措施:一要锻炼身体,改进不正确的发音方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了强壮了,用气发声才有力。二要合理用嗓,纠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尽量不要过度用嗓,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健康 的生活习惯。三是减少不当治疗,重视饮食疗法。不要太依赖药物的治疗,是药三分毒,不如健康的饮食疗法。其中,彭老师还提到了三种 绿色健嗓护嗓的方案,我觉得非常地实用,不论何时只要有空我们都可以照着做。1、常伸舌头。常伸舌头声健美,还有不少功效呢,比如防治咽喉疼痛,促进炎症吸收;帮助开嗓清音,恢复声带疲劳;增强 发声既能,提高嗓音质量。 在做的时候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不然事倍功半:抬头张嘴,上最尽量张大,固定张开的嘴型,舌头松松地伸出来又松松地缩回,反复进行。2、扣松喉结舌骨空隙。扣松喉结舌骨空隙能

教师护嗓小常识

教师护嗓小常识 1、大量喝水,避免饮用酒精和咖啡。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可以充分地滋润声带。 2、不要过度用嗓。不要尖叫不要在嘈杂的区域高声讲话。如果感觉嗓子发干或者说话嘶哑,那就停止讲话。讲话的声音要保持正常,不要过高或过低,低声讲话对于保护嗓音来说也是不利的。 3、不要过多地清嗓子。因为当您作这种动作的时候,气流就会猛烈地震动声带,从而损伤声带。如果您觉得喉咙难受,那么就小口地饮水或是吞咽。但如果您必须不停地清嗓子,那就去找医生检查一下,也许是反流性疾病、过敏症等疾病在作怪。 4、当您因为感冒或者感染而嗓音嘶哑的时候,尽量不要讲话。 日常可选玄参3克麦冬3克胖大海2枚服法,或玄参沙参金银花各3克服法,或甘草2克桔梗3克金银花5克服法:开水浸泡,课前课后,代茶频饮。 5、连续说话15分钟以上时就应休息、喝水。在较长时间用嗓后,不要马上吃太冷或太热的食物。 6、由于“发音器官”与“呼吸器官”紧密相关,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润肺的产品与饮料。比如琵琶膏、纯杨桃汁、葡萄柚汁、胖大海、罗汉果对喉咙都非常好。在长时间讲话前喝一杯热的而不是冰冻的杨桃汁或上述饮料,冰冻的饮料会使声带紧缩。用嗓有点发炎时可以用一点冰块来消肿。热茶的茶碱成分会让喉咙干涩,所以不建议长期饮

用。咖啡由于过多的酸性物质会让口腔黏性物质过多,发音时会产生过多的唾液,影响声音的优雅,也不建议饮用。一般清淡的汤比浓而油脂过多的汤更为适合。 7、如说话太快会影响呼吸和加重用嗓负担,一般一句话不应超过10个字。此外,习惯性清嗓也是坏习惯,清嗓会加重声带的紧张度,给声带造成损伤。 8、罗汉果切成丝泡茶,那主持人说这是经常用嗓子的人护嗓的最好的东西。

《妙语人生教师口语与普通话训练》见面课及答案

《妙语人生教师口语与普通话训练》见面课及 答案 见面课:强化技能,改变习惯 1、本次见面课练习的第一个绕口令是: A.牛郎年年恋刘娘 B.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 C.八面标兵奔北坡 D.狮子山上狮子寺 正确答案:牛郎年年恋刘娘 2、本次见面课中山东师范大学的几位同学想请老师解答的主要问题是: A.重音 B.节奏 C.恐惧 D.成功

正确答案:恐惧 3、本次见面课首先解决的是口语表达中的哪个问题: A.胆小 B.声小 C.话少 D.情少 正确答案:胆小 4、本次见面课中,教师强调在演讲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三句话的方式,第1句是: A.感谢 B.表扬 C.问候 D.心情 正确答案:表扬 5、本次见面课,重点讲解练习了口语表达中的“变化”问题,包括:

A.服饰变化 B.表情变化 C.手势变化 D.声音变化 正确答案:表情变化 ; 手势变化; 声音变化 6、“下雨1天留客2天3留我不4留”这句话,如果想表达客人征询主人意见的意思,应该在哪处有明显停顿: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3 见面课:树立信心,制定规划 1、“远方不是脚到达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这句话的

重音是: A.不是而是 B.脚心 C.到达超越 D.远方地方 正确答案:脚心 2、《妙语人生》课程的学习目标是: A.掌握口语表达的理论与方法 B.敢于发声,勇于实践 C.提高朗诵、演讲、解说技能 D.克服恐惧,突破桎梏 正确答案:掌握口语表达的理论与方法; 敢于发声,勇于实践; 提高朗诵、演讲、解说技能; 克服恐惧,突破桎梏

3、《妙语人生》第一章的主题是: A.励志明理 B.固本强基 C.博采众长 D.厚积薄发 正确答案:励志明理 4、“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句话的重音是: A.自由可以 B.想不想 C.不是而是 D.不是可以 正确答案:想不想 5、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呀! A.看拉 B.党国拉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 马力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电话: 教师良好的发声状态、标准的语音、完美的吐字归音、语言表达的日臻成熟,是离不开长期艰苦而持之以恒的基本功训练的,练习时一定要有耐心,逐步寻找正确的呼吸和发声状态。任何基本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恰当地分配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即便是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仍然要坚持不懈地训练,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不是停留在大自然的生活语言,而是在此基础上的艺术语言表达。 教师嗓音疾病原因分析: 1、发声方法不科学; 2、用嗓不当,包括用嗓过度和滥用嗓音; 3、过度劳累,抽烟饮酒、嗜食辛辣或冷饮过度; 4、不良生活习惯; 5、身体健康状况欠佳; 6、女性在月经期或妊娠期用嗓过度; 7、个体的心理品质。胆汁质、多血质类型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嗓音患病率高。 为了达到正确用声的目的,我们必须做到: ⊙气息下沉,保持声音宽厚、通畅; 气息控制在丹田,可根据发声需要自如调控其松紧; ⊙起声合理,声带闭合状态良好; ⊙喉部放松,避免声音捏、窄、挤、僵; ⊙口腔、鼻腔、胸腔等共鸣腔体充分打开,声音畅通,共鸣充分; ⊙吐字归音,要做到字头叼住弹出,部位准确;字颈要定型标准,过度柔和;字腹要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字尾要归音到位,完整自如。吐词准确有力,圆润饱满,清晰优美; ⊙弹性声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声音挂于硬腭前部,柔和、响亮、扎实、悦耳,富于变化,嗓音有穿透力、吸引力,表现力强。 总要求:气畅、字清、声美、多变 综合感觉: 声音象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小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住挂在硬腭的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获得综合感觉须做到: 气息下沉,头部放松,不僵不急,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

用嗓护嗓技术

4课:用嗓护嗓技术 教学用嗓护嗓技术指与教师口语相关的生理运动机制及操作,包括用气、发声和护嗓技术等。在所有用嗓职业如歌唱演员、话剧演员、播音员、话务员及教师中,教师是用嗓时间最长和用嗓连续性最强而用嗓条件最差的一种,是至今惟一不受专门用嗓技术训练的一种,本书试图填补这个空白。 掌握用嗓技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保护嗓音,以促动有效教学;二是美化嗓音,以保证艺术化或美感性教学。 一、教学用气技术 用气即用嗓气息操作,指用呼吸器官运动向发声带提供充足气息的操作。 要有一个有效而美感的发声操作,首先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用气操作。假如把人体比作一个如同“簧管”或“唢呐”那样的乐器,相当于“号嘴’的声带要想发出声音,必须要靠呼吸器官提供充足的气息,这就叫“以气托声”。故有“练声先练气,气足声才亮”之说。 常见的用气方法或呼吸方法有三种:锁骨式呼吸、胸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只有胸腹式是一种最科学、最省力、最不易坏嗓子的呼吸方法,用嗓职业者理应训练掌握此种方法技术。 教学用气技术指标及解析 用嗓气息技术的基本规程要领是:气沉丹田、头顶虚空。用气技术具体可分为吸气、呼气要领及标准体态要领三个方面。 1、吸气 吸气要领是口鼻并用,扩胸收腹。气沉丹田,头顶虚空,控制住吸入的气息,快而轻柔,避免出现“喝气声”。 2、呼气 呼气要领是用腹肌调节气息,均匀平缓地输出。 3、体态 用嗓气息训练时,标准姿态是要求保持肩平颈正,双手位置可提在胸腹间或自然垂直两侧,全身放松。 实行用气技术或胸腹式呼吸技术训练,请参用下列指标实行评分(表4-1)。 *体态为气息训练时特别注意的技术要领。

教学用气技术训练与评析 1、做气息操 一人领操,大家站立,双目微闭,听口令,按腹胸式方法实行呼吸。共分10节:快吸快呼——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深吸浅呼——浅吸深呼——鼻吸鼻呼——口吸口呼——鼻吸口呼——口吸鼻呼。 注意,第1~6节为口鼻并用,7~10节为口鼻分别使用。每一节的具体呼吸方式又不大相同,例如“快吸快呼”,吸气时将气吸到腰周围,两肩不上抬,自然放松;吸入量适度,稍微停顿,用口吐气;吸入量为最大限量的70%,感觉是腰部周围向外鼓起,胸腔微微抬起不憋气。又如“快吸慢呼”,用鼻把气吸到腰周围,有吸花香的感觉,吸得很深;呼气时发出声音,胸腔不要瘪,发音越均匀越慢,越长越好,上腹不要瘪,微向外鼓。 2、气息数数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数数,然后用均匀、低微的带有气息的声音像说悄悄话那样数1~100。数时尽量自然,不憋气,不漏气。在开始阶段可数少一些,逐步增多。 3、睡前压腹数数 平躺在床上,腹部压上一叠书,吸足一口气后,开始从上往下落腹出气,从100~1数数。开始数可少些,逐渐增加。这是对气息输出作强控制的训练,可增强腹肌和横隔膜的控气力度。 4、清晨跑步背诗 清晨锻炼慢跑。当出现轻微气喘时,便开始背诗,最好是韵律强的古诗。控制不出喘息声。开始训练时宜用短诗以便有适当间隙调节呼吸,或者两人并肩小跑,一人一句背下去。 5、闭口打哈欠 打哈欠时有意识不张嘴,强制用鼻吸气、呼气。 6、数数儿歌气息训练 选若干首数数儿歌,如“一根藤,两根藤,三根藤……”,“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一个蛤蟆四条腿,两个蛤蟆八条腿,三个蛤蟆……”,“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到十七,十八和十九、二十、二十—……”等。站立将余气吐尽,然后吸足一口气,以自然高音起开始念儿歌,要有节奏感。 这个训练能够检验吸入一口气禁得起多长时间,但不要勉强数到弯腰曲背、面红脖子粗方休,这对气息训练有弊无利,做到一定水准即停。 7、换气 一口气只能支持有限的发声,再吸一口气将发声继续下去,便称为“换气”。换气要领是:先找准言语的最佳换气处,即确定“气口儿”;换气时宜口鼻并用,以鼻为主,避免喝气声;换气要在另一句话出口前的一瞬间实行,掌握好这个“时间差”,便会使气流充沛有力,切不可换气过早。否则,即使气吸得再满,气息力度也会减弱。换气与发声切不可同时实行。 选一篇(或一段)长句较多的课文,共同研究,确定“气口儿”,并实行朗读,特别对换气操作实行评价。 8、偷气

护嗓方法

根据彭老师的建议和我自身的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科学护嗓的方法。 (一)增强气息练习 采用胸腹式呼吸法专门训练,打好科学用嗓的基础。其总体操作要领是:小腹收缩,肩平领正,双手提在胸腹间或自然垂直两侧,全身放松;吸气,口鼻并用,快而轻柔,避免出现“喝气声”,扩展胸,收缩小腹,控制住吸入的气息;呼气,用腹肌调节气息均匀平缓地输出。要说教师用嗓,很多老师都有过嗓子疲劳的感受,这个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和我们老师都不太熟悉准确的用嗓方法相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处于一种声带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因为我们错误的靠喉咙用力挤压而导致的,我们之所以要靠挤压喉咙获得冲击声带发声的力量,根本的是呼吸方法不对,用专门的声乐术语说就是“不会用气”,我们一般情况下用的是胸式呼吸法,用这种呼吸法吸入的气,又浅又没有力度,长的句子坚持不了,大的声音也发不出,为了强行提升音量,我们只能用力挤压嗓子以使声带紧绷,这样就很容易使嗓子疲劳,也难怪老师们连上两三节课嗓子就开始难受了,而一个歌手举办个人演唱会,连续两三个小时下来也没多大事,最主要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准确的呼吸方法,即用“胸腹式呼吸”,我们传统的称呼叫“用丹田之气”,我们能够用咳嗽、清嗓子这样的体验一下,我们在咳嗽、清嗓子的时候,常常感觉腰部有膨胀的感觉,这就是“胸腹式呼吸”的准确状态,在这样的呼吸状态下,我们吸的气量足力大,用丹田之气发声,我们

的声带就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声带就不会轻易感受到疲劳了,模仿狗喘气的动作,好像很俗,其实也很容易就找到胸腹式呼吸的感觉了,还能够从闻花香、打喷嚏、吹蜡烛等常见生活现象中体验这种呼吸方法。我们有些人在唱歌的过程中,如果一换气就肩膀往上一提,那这样的呼吸方法就明显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在说话唱歌的过程中始终感到腰部的膨胀感,那么,你就已经掌握了准确的呼吸方法了。 (二)增强嗓音练习 (1)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发声的原动力,呼吸练习能够作为锻炼呼吸肌肉、增强呼吸控制水平的有效辅助手段,它包括慢呼慢吸法和快呼快吸法。前者要求缓慢吸气,缓慢呼气,中间略有停顿,要求呼吸均匀而有节制,注意胸腹并用,做到深、匀、细、长。后者即快速吸气,快速呼气,其主要作用是提升腹肌的弹性和力量,以利于抑扬顿挫的发声或发高声等。 (2)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包括开口唱练习和朗诵练习。开口唱是选用高位置发声的词作为练习素材,例如我们常见的音乐练声方法,练习时要调整好呼吸,发声的位置要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我们把声音比作“电线杆”那么应该把电杆“竖”起来,而不要把电杆“平”放在地上,“竖”起来的声音就相对是在高位置,而“平”放在地上的,是“扁平”,也就是在低位置上。试用“呜”和“呀”发声比较一下,

(完整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002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2学分 主讲教师:陈晓红等 指定教材: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口语》、《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和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而为全校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课程以训练为手段,在理论指导下,以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运用技能、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判断力和应变力,为将来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一章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音的产生 一、发音器官 二、发音原理 思考与练习: 1、在发音器官图上指出发音器官的名称、部位及各种活动方式。 第二节发声技能 一、用气发声训练 二、共鸣控制训练 三、吐字归音训练 思考与练习: 1、共鸣控制有何作用?按要领训练中、低、高三腔共鸣的方式。 2、慢速吟诵《雨巷》,要求把每一音节的出字、立字、归音按要领读好。 第三节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步骤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语音的四要素) 二、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训练 课时:3周,共6课时 第一节普通话声调训练

一、四声基本训练 二、声调辩正 三、声调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进一步体会声调的区分词义的作用——训练《施氏食狮史》。 第二节普通话声母训练 一、声母基本训练(掌握辅音发音要领) 二、声母辩正(重点辨正平翘舌音、边鼻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唇齿音和舌根音等方言难点音,提供记忆的规律) 三、声母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声母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针对性训练——根据“声母处方”制定训练计划。 第三节普通话韵母训练 一、韵母基本训练(掌握元音发音部位及韵母发音要领) 二、韵母辩正 三、韵母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韵母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针对性训练——根据“韵母处方”制定训练计划。 3、加强前后鼻音的训练。 第四节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一、声调音变训练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三、儿化的发音训练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训练 五、语流音变检测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语流音变?举例说明轻声和儿化的作用。 3、朗读训练《老朋友相遇》 第三章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规范运用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词语的规范运用 一、词语规范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主要差异 三、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 思考与练习: 1、收集整理本地的方言词语,与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进行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