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第一轮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光的反射和折射

物理第一轮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光的反射和折射

物理第一轮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光的反射和折射
物理第一轮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一轮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案《光的反和折射》

知识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光源。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中小孔成像的特点:。

3.光速:

⑴光在__________中传播最快,为__________米/秒=________千米/秒。

⑵光年是的单位,其值等于光在一年内所通过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面镜:

⑴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例:

(三)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折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例:视浅现象(利用折射定律画简图)

4.透镜:

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凸透镜: 光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凹透镜:

光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2f,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像,应用举例_________。

4.凸透镜成像f<u<2f,成___________的像,应用举例____________。

u<f,成______________的像,应用举例_____________。

注:(1)一倍焦距点分,两倍焦距点分;

(2)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像变;

物距变大时,像距变,像变。

三.例题与巩固练习:

1.在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 。

2.影、月食、小孔成像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现象。新课标第一网

3.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 _。

5.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_____度,反射光线的方向是。

6.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的缘故。

7.在右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或者

..

是镜面。

8.某人的身高是1.58米,站在穿衣镜前1

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_________米,像高_______米;当他向镜面

前进0.5米,人与像间距离是________米,

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化情况)。

9.如图AB是放在平面镜前的物体,A'B'表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甲、乙、丙三个图哪个正确?( )

10.S为发光点,试作出S在平面镜MN中的成像光路图。

第10题图第11题图

11.如图△ABC,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ABC在平面镜MN中的像。

12.如图:哪个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 ()

1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________造成的。https://www.doczj.com/doc/633399138.html,

14.完成下列光路:

1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上。

16.有一个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镜,想用它产生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想用它产生放大的虚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

17.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

A.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

B.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C.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D.大于2倍焦距处,正立放置

18.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⑴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⑵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⑶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四.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

A.影子

B.日食、月食

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

2.某学校的教学楼前直立一块面积为0.7平方米的平面镜,当镜面向着这幢楼时,则这幢教学楼能在平面镜中成: ( )

A.部分像,且像和镜的大小相等

B.完整的像

C.不能成像

D.无法确定

3.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我们能从四面八方看到它,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入射光线产生: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吸收()

4.下列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传播速度不变

B.光年是时间单位

C.发生漫反射,光线要遵循反射定律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5.某人由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悬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所成像的大小将:

A.大小不变

B.逐渐变小

C.逐渐变大

D.无法确定()

6.某人站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在云中游,他所看到的:( )

A.云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B.云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C.鱼是光的折射所成的实象

D.鱼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7.物体离凸透镜10厘米,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物体的象,如果将物距减小为4厘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 ( )

A.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B.得到一个缩小的象

C.得到的一个等大的像

D.

得不到像

8.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O点处形成一光斑, 在向容器中逐渐

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左、右摆动

D.静止不动

9.某同学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去测量一烟囱的高,他测出直立米尺的影子长为0.2米,同时测出烟囱在地面的影子长为12米,则此烟囱的高为_________米。

10.一根直尺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正好成一直角,则直尺与镜面的夹角是_______度;在平面镜上放一枚硬币,硬币和它的像相距10毫米,则平面镜厚为________毫米。

11.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__入射角。

12.为使与水平面成50°的阳光竖直射入井里,那么平面镜应与水平面成________度角放置。

13.⑴作出下列图中光线的入射光线。⑵在下列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14.如图所示,已知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在图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光线SA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烛焰的像能成为光屏中央,必须调整_______和_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中心大致在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

应逐渐将光屏向调节

人教版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导学案(全套含答案)

第一部分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考点清单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实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基础检测 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 ) A.电动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B ) A.3m/s B.30m/s C.300m/s D.3000m/s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B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 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中学物理教学法《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名称:光的双缝干涉、光具盘几何光学演示实验 2、实验目的:解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几何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实 验的要求,熟悉光具盘、双缝干涉实验仪的结构、性能,熟练 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借助仪器说明 书学习独立使用仪器的能力;体会新型光具盘在设计上的特色 和尚存在的问题 3、实验教学目的:⑴双缝干涉:学会利用双缝干涉原理测量光的 波长;培养严谨的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⑵光具盘:学 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4、实验教学要求:认识区分常用几何光学仪器和元件,了解它们 的特点、光路元和用处;本演示实验光路的安装和调整使学生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测量方法。学会利用双缝 干涉原理测量光的波长。学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 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5、实验在这一章有什么意义: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明白光的干 涉原理和干涉图样的形成。通过光具盘验证光学的原理可以使 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光学原理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理论还要 通过实验说话,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光的波动性。 6、实验仪器:j2515型双缝干涉试验仪、j2501-1型光具盘演示仪、 学生电源。 7、实验原理:⑴双缝干涉:两条靠的很近的平行双缝,能把一个 线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相干光,当这两列相干光在空间相遇

时,会出现相互加强或相互减弱的现象,即在光程差等于零或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地方,相互加强形成亮点;在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相互抵消形成暗点。若在双缝后面置一屏幕,则可以见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⑵光具盘:根据已有光学原理,自行组装光具盘中的光学仪器从而验证所学光学原理对应现象的真实性。 8、 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①按照说明书对实验仪器进行安 装,并进行调节使各部分等高共轴。②在遮光管一端装上观察系统,调节使之出现双缝。③先观察白色光干涉现象,然后观察单色光并记录.④计算。 9、 数据记录 1.红光 d=0.200mm L=600mm 游标尺读数 1 2 3 4 平均值 X 1(mm) 10.52 10.50 10.52 10.50 10.51 X 7(mm) 22.52 22.54 22.54 22.52 22.53 mm X X L d L d 4171067.66 51.1053.22600200.017-?≈-?=--?=?X ?= 红λ 2.绿光 d=0.200mm L=600mm 游标尺读数 1 2 3 4 平均值 X 1(mm) 9.92 9.90 9.92 9.92 9.915 X 7(mm) 19.52 19.52 19.54 19.54 19.53 mm L d L d 4171034.56 915.953.196002.017-?≈-?=-X -X ?=?X ?=绿λ

初中中学物理教法考试题含答案

1、中学物理实验其类型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课处实验。 2、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应。 3、物理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有预习的方法、上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练习的方法、总结的方法。 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有新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训练课、综合课。 4、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包括:1.班级学生情况分析2.总的教学目标要求3.教学进度安排4.实验教 学安排 5.学生成绩考核安排6.其它教学活动的安排。 5、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6、分析教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7、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包含五种典型课型:a中学物理概念教学b中学物理规律教学c中学物理习题教 学d中学物理实验教学e中学物理复习教学。 8、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 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9、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0、概述初中物理教学的五条原则。A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原则。B突出物理学科特 点。C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D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E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 实际的原则。 11、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形成品格等四个方面。 12、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一般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精心创设物理情景;(2)积极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3)重视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13、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实验法、举例法。14、初中阶段物理课 程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 15 并得出必要的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能力。 16、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①?教学的发展性;②科学性;③观察性;④逻辑性。 17、《物理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演示实验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A ?) A.加强探究性实验 B.加强测定性实验 C.加强验证性实验 D.取消演示实验 18、物理复习的形式有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 19、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哪些兴趣特点? 物理学习兴趣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物理学习兴趣 变得越来越广泛,物理学习兴趣越来越具有选择性,自觉性和稳定性。 20、物理复习的常用方法有对比复习法,提纲复习法、复现复习法、组题复习法、知识结构复习法,归 类复习法、实验复习法。 21、演示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目的可分为启发性演示实验、巩固性演示实验、扩展性演示实验。 22、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分别是教师、学生、教材(或教学内容)。 23、中学物理规律主要包括定理、原理、定律、法则。 24、谈谈你对电化教学手段作用的认识。(1)模拟物理现象,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 助于讲清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 (2)电化教育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重复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快记忆牢固。(3)直观形象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表和实验操作能力。(4)利用电化教学媒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物理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 25、教材分析一般包括单元分析;课例分析;专题分析。 26、物理复习课的过程:系统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范例分析,学生练习;教师小结。 要因“人材”施教,有详有略,有的放矢,取得效益,避免“乏味”,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重在提高。 27、物理课堂运用讲授法有什么要求?(1)讲授的内容必须处理得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2)要创造学习物理必须观察的环境,即要加强演示实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06980

竹晓鹏:第七、八章 李萍:第九、十章 刘小华:第十一章 张霞:第十二章 1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学案 7.1 力 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和施力物。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学重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______,物体间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例如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聚焦目标1:什么是力? 问题1.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7-1-1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2.书中图7-1-1的(g)、(h)、(i)所示的物体间的作用与前几幅图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物体间是否一定要接触才有力? 2 问题3.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力存在的现象吗? 聚焦目标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4.指出图7-1-1中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各是什么? 问题5.离开具体的研究对象,能不能谈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什么? 聚焦目标3: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6.看图7-1-6,分析三个运动员对足球的踢、顶、接三种情况中,足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题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 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_______启用时间:2017年1月14日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为、、、。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 、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 、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 、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 、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 、发展性原则? B 、双边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 4、 A 、复习旧知识法 B 、讲故事法 C 、实验法 D 、举例法 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 、期末考试 B 、升学考试 C 、分班考试? D 、竞赛考试试试 5、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 B 、物理概念的定义就是物理量; C 、物理量仅从量的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D 、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交流与合作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2、在评估中能注意探究活动中为解决了矛盾,发现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3、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无需记录实验数据。() 4、在分析与论证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在提出问题中能书面我表叔这些问题。() 6、在猜想与假设中无需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在实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8、在评估时需要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9、在合作时无需注意合作精神。() 10、在设计实验时要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2、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2019年精选文档

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及设计策略お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与深化,“导学案”、“活动单”充实着我们的课堂,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本文就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设计策略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课堂教学实践. 1 导学案教学模式概述 1.1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记录整理,再通过习题训练进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偶有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是教师问,学生被动地答.将导学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直至“自主学”的蜕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1.2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环节划分 导学案教学模式具体讲是怎样一种教学模式呢?该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解决教师所发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明确对应章节的所学内容,明确已知和未知,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上课的目的;

第二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对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讨论、探究.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拿出自己对导学案问题的结论和存疑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探究的基本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将各组学生讨论学习的结论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总结; 第三环节,学生结合导学案上的内容进行分析巩固. 1.3 优秀导学案的特点 由上文可知,“导学案”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义,而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否能正常进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学案的质量.优秀的高中物理导学案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 (1)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认识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2)导学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物理探究活动的设计; (3)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要起到引而不发的作用,推进学[HJ1.55mm]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足够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巩固物理所学; (4)导学案应该体现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导学案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路,这一点会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养成; (5)导学案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 2 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策略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创设物理环境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环节尽可能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A.观察法 B.联想法C.比较法D.推理法E.实验法 如学生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时,就用到:实验法—联想法—推理法 实验是发现规律的基础,先让他们作实验“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启发他们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教师实验后可提问:“如果不受力将怎么运动,可以展开联想。如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合理的推导。没有阻力运动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二)、进行思维加工,建立物理规律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总结规律主要运用了实验归纳法、逻辑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以及假说等方法。其中又以实验归纳法最为普遍。 实验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从一些特殊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找出它们共同点的过程。 (1)实验归纳法:物理学中运用归纳法的基础主要是实验,因为实验不但能够重复进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各个部分或物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相互联系,而且运用实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中学,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总结物理规律应用最多的便是实验归纳法。运用实验归纳法时,常常借助于图像,即把实验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画点、连线,从分析图线中,总结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2)逻辑推理法:就是在已有的定律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概念,运用数学知识推证而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就是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验关系,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推得的。 有一些定性描述的规律,限于实验条件,不易做演示实验,因此可采用定性演示结合理论推导的方法而得出。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 的作用-2019年文档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探讨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中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导学案能培养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合作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合作的喜悦;导学案的使用还能保证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牢靠。导学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模式。 教师在导学案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导学案是由老师编写的。学生自学质量受教师导学案质量的影响。导学案充分体现教师的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体现着教师对知识的科学理解。所以,教师要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优质导学案的编写。 第二,教师要精心备课。导学案备课的模式有整体备课、轮流备课、集体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和整理成册。只有教师精心备课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导学案,更有用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要做到有条理性、有针对性,对例外的物理内容采用例外的导学案,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置导学案,合理预设。如果导学案中的问题太难,学生就达不到目标;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努力就能顺利完成,这两种情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晦气。所以,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发展区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自学与知识导学的作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后,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来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前置”的设计原则能帮助学生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大纲、充分?l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温故知新,把上节内容和下节内容相联系、掌握好承前启后、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物理方法,通过一些实验和定理来巩固知识。 一方面,发挥导学案指导和帮助学生预习导学的作用。教师根据导学案指导学生自觉预习知识,培养学生自我研究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此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题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_______ 启用时间:2017年1月14日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 、 、 。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 、 、 、 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为 、 、 、 。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 。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 、 、 、 。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 、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 、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 、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 、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双边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 )。 A、复习旧知识法 B、讲故事法 C、实验法 D、举例法 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期末考试 B、升学考试 C、分班考试 D、竞赛考试试试 5、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 B、物理概念的定义就是物理量; C、物理量仅从量的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D、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交流与合作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2、在评估中能注意探究活动中为解决了矛盾,发现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3、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无需记录实验数据。() 4、在分析与论证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在提出问题中能书面我表叔这些问题。() 6、在猜想与假设中无需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在实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8、在评估时需要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9、在合作时无需注意合作精神。() 10、在设计实验时要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提示了事物的物理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所遵循的过程。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与相关的物理概念一起构成了逻辑上和谐的知识体系,即物理理论。物理规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要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效率的关键。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和特点 1、物理规律的类型 物理规律在教学中通常表述为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以及物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等。这些规律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定律和物理定理。其中,物理定律一般是指在物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所获得的结论。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折射定律等。物理定理一般是指从已知命题出发,用演绎推理等思维方法指导出来的结论。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实际教学中,有人又把物理规律分为3种类型,即实验规律、理想规律和理论规律。所谓实验规律,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物理学中绝大多数规律都属于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帕斯卡定律等。所谓理想规律是指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或者达不到所需的实验条件,但是具有足够多的实验事实的规律。它们是在对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所谓理论规律,是指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电流和电压分配定律等。 2、物理规律的特点 一般而言,物理规律有3个显著的特点: (1)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既然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去创造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创造规律。人类在物理学研究中,一般应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两种有效的途径发现物理规律。 (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理规律实质上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物理规律的掌握就是在物理概念形成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情况下,物理规律既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字关系式或图像表述。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其中都涉及有关物理概念,同时决定了在物理运动过程中有关概念的必然联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涉及力、质量和加速度3个物理概念,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提示了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力F的作用,必然产生加速度a的规律。 (3)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近似性

物理导学案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目标解读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 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 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堂检测 1.力的单位是() A.牛顿 B.千克 C.毫米 D.秒 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 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4.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5.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6.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课后反思:

《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

第一套《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A卷) 一、填空题 共设20空,每空1分,缺或答错者每空扣1分。 1、(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 (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4)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1)讲授法(2)实验法 (3)自学法(4)讨论法 3、(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 (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1)平时复习(2)阶段复习 5、(1)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 (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 (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6、(1)备学生(2)备教法(3)备教材 二、选择题 本题共设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选项为任选,选错或未选的每题扣2分。 1、A、 2、C 3、C、D 4、A 三、简答题 本题共设6个小题,答题应简明、条理清晰、要点准确,否则将按各要点分值酌情减分。 1、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1)该门课程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5分)。(2)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分)。(3)主要研究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一般过程(1分);(4)如何立足于知识传授、着眼于能力的培

养(1分);(5)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3分)。 2、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分);再通过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情绪(3分);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2分)。 3、本题共6分,各要点的分值如下: 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3分)。其分为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方程法则、定则;其它,如力的平衡条件,串并联电路规律;荼的熔解和凝固规律(3分)。 4、本题共6分,每个要点分值如下: (1)组织教学(1分)(2)复习旧知识(1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1分);(4)学生练习(1分);5、小结(1分);(6)布置作业(1分)。 5、本题满分为7分,每个要点的分值如下: 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和学是教学工作中一对主要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为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情况(2分)。 其含义是指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掌握他们的各种情况,懂得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2分)。 6、本题满分为7分。其分值如下: 第一册:力学九章;第二册共十一章:热学两章,电磁学六章,光学两章近代物理一章。(4分) 共安排包括188个知识点;96个演示实验;15个学生实验;节后习题81个,章后习题143个,阅读材料33个(3分)。 四、论述题 本题共设2个小题,满分为30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其要点的分值如下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摘要: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形成规律; 教学步骤 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反映。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概念形成与规律形成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那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呢?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和规律的需要和意义 初中生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头脑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前概念,在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时,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实现这种转变呢?在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一个良好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问题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放弃前概念,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新的知识。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在这样积极主动、目的明确的状态下,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如在教学密度这一概念时,鉴于学生的认识多数停留在“凡体积是500毫升的液体,质量就为500克”。我在教学中用实验法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天平测出等质量的水和酒精,装入同样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测量结果。用科学实验结果改变了学生以往形成的前科学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程纲要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课程纲要 平陌镇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必修课 设计教师:樊旭东 日期:2013-2-25 适用年级:八年级 授课时间:46课时 【学生教材分析】 教材的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丰富生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原有教材和教师用书,增加了电子白板,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可以直接从网上查找。【课程目标】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会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做力的示意图。 2.认识常见的简单机械,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掌握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单位和测量,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4.理解功、功率、机械效率,会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测量和计算。 【课程内容】 实施内容: 第七章力七课时 第八章运动和力七课时 第九章压强六课时 第十章浮力六课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六课时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六课时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利用班班通资源,结合教材,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合作式学习,利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进行物理教学。 (二)学习形式 利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式学习,通过观察和分析,进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通过运用操作、课堂问题回答和课堂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对策 1.运动和力:通过演示实验与课件展示相结合,理解所学内容,通过练习分析实际问题。 2.力和机械: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 3.压强和浮力:通过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探索压强和浮力,运用方法训练

4.功和机械能:通过实例分析进行学习,通过课件进行练习和提高。【课程评价】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进行评价。 2.利用家庭作业反馈学习情况,与家长交流沟通。 3.建立错题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课堂提问检验基础知识。 2.演板和提问检验基本技能。 3.书面作业和卷面测试反馈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通过课堂效果评价教师行为。 2.通过学生作业评价教师行为。 3.通过学生和家长意见评价教师行为。

中学物理教法

中学物理教学法 1、物理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第二,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组成的体系严谨的、精密定量的科学 第三,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2、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 一.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并学习它的实际应用 二.培养能力 三.进行思想教育,教书育人 四.仲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3、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第一,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 第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第三,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第四,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第五,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学科和其它专门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要注意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打下献身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 自觉的思想基础 4、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一、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必相统一思的原则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四、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六、巩固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七、教学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解、谈话、讨论法 二.物理实验法 三.自学方法 四.练习方法

6、关于教学方法的综合和优化处理,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 一.要符合中学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二.要体现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原则 三.要切合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实际 四.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五.要切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 6、中学物理教学中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学习物理的动机培养 (1)正确认识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特点 (2)教师在每一次物理教学之前,应使学生明了本次学习 的具体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以及该部分物理教 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 中所占的地位 (3)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学习物理的结果或成绩,也是激 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 二.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培养 (1)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2)使学生面临实际的学习任务,把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 问题中去 三.学习物理的情感培养 (1)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教材向学生 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和动人事迹 (2)充分利用教师的感染力 (3)妥善处理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挫折或发生的内 心冲突 四.学习物理的意志的培养 (1)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 (2)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意志品质五.促进性格的形成 7、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一般过程: 一.加强实验,审慎的选择实验和事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 二.重视科学抽象,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使学生理解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关键 三.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是形成概念的根本 四.形成概念要注意阶段性

物理导学案

和田地区第二中学物理导学案 《课堂导学》编写组 高一物理(必修2)

物理导学案 高一物理(必修2) 《课堂导学》编写组 本册主编教研组长(臧乐) 本册编者吴晓玲耿雯王伟马宝成 张帅军王青松高志雄 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目录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5.1曲线运动 (1) §5.2平抛运动 (5) §5.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11) §5.4圆周运动 (16) §5.5向心加速度 (20) §5.6向心力 (23) §5.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27) 《曲线运动》单元测试卷 (30)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34) §6.1行星的运动 (34) §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9) §6.3万有引力定律 (43)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48) §6.5宇宙航行 (52) §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57)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卷 (60)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62) §7.1追寻守恒量——能量 (62) §7.2功 (62) §7.3功率 (66) §7.4重力势能 (71) §7.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75) §7.6实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8) §7.7动能和动能定理 (81) §7.8机械能守恒定律 (85)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89)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93)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卷 (95) 参考答案 (101)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的曲线速度的方向,并能在轨迹图上划出方向。 3.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4.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表示和计算。 2.曲线运动中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3.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课前预习】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质点经过某一点(或某一时刻)时的速度方向沿曲线上该点的____________。 2、物体做曲线运动时,至少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物体一定具有___________,所以曲线运动是__________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_______。 4、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如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分解,则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 __________;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的___________。速度大小是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沿着速度方向的分力与速度方向相同还是相反。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方向总指向轨迹______侧。 5、匀变速直线运动只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没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故速度的_________改变而__________不变;如果没有沿着速度方向的力,只有垂直速度方向的力,则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不变而__________不断改变,这就是今后要学习的匀速圆周运动。 四、【课堂导学】 典例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飞出,为什么由此推断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迁移应用1质点在三个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F1,则质点()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B.一定做直线运动

中学物理教学法知识点

填空题 1、课程目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物理课程的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三个分 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3、知识的分类:重点知识、重要知识、一般常识 确定重点知识的三个要素:首先需要考虑它是否在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最重要地位,其次考虑它是否在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必需,最后还需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那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什么是重要知识? 答:重要知识是为了掌握重点知识而铺设的台阶,是必须学习的过渡性或预备性知识,也包括一部分鉴于中学生基础不足而适当降低要求的知识。 什么是一般常识? 答:一般常识的作用是扩大学生眼界,奠定广泛基础,也包括一些在物理学中地位重要、富有生命力而因中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备不降低要求只作一般性介绍的知识。 4、物理教师的作用:在物理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实现两次转换,第一次转换是将物 理科学转换成物理学科或物理课程;第二次转换是将物理学科或物理课程转换为学生的课堂活动。 5、物理表象:物理表象建立在物理现象感知过程的基础上,它比感觉、知觉物理客体和物理 过程更进一步,是感知过的但又不在眼前的物理客体形象的一种影像。物理表象低于物理概念,它还仅仅是个别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孤立印象,物理表象和感知一起形成物理世界的第一信号系统。 6、物理教学中如何扩大感知量:一、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二、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生活 7、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分为:物理形象思维、物理抽象思维、物理直觉思维 物理抽象思维:以物理概念为思维材料,以物理判断和物理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物理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物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叫做 物理抽象思维; 物理形象思维: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 物理直觉思维: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她不借助于人的逻辑推理,而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 表象和经验等,以高浓缩、简化的方式洞察事物的实质并快速做出猜想、 判断和领悟的思维。 8、物理抽象思维的过程: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 9、学生的转换: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实现两次转换,第一次转换是从感觉的具 体转换成抽象的规定;第二次转换是从抽象的规定转换成思维的具体。 10、物理学业测量的特点:间接性、随机性、相对性 11、测验的种类:标准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 12、测验的质量指标: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13、物理学业评价的类型: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