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之研究

太和县倪邱中心学校

论文题目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之研究

闫慧

2015年3月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之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情感目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设计难的问题,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两个视角进行了积极而相应的探讨。认为其客观因素有:政策导向与思想观念、学科自身特点、学校追求的目标等;同时更有其主观因素:教师在观念上片面地重视知识目标,轻视情感目标、教师在对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对情感目标的设计的有效性以及缺乏科学、合理的数学情感目标教育评价方法等。本文还论述了制定落实情感目标的方法以及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提示与建议.

关键词:数学;情感目标;因素;落实;建议;制定

Emotional goals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designed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affective objectives"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jective factors, subjective factors, two positive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cussion.That the objective factors: the policy-oriented ideas, subject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school to pursue goals; more subjective factors: teachers in the one-sided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goals, to underestimate the emotional goals,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of a lack of emotional targe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and the lack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emotional goals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evaluation method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al goals, and gives some tip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mathematics; emotion goal; factor;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 formulate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当前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教学研究状 (1)

1.1国外研究状况 (1)

1.2国内研究况 (2)

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设计难的因素分析 (2)

2.1客观因素 (3)

2.1.1政策导向与思想观念 (3)

2.1.2学科本身特点 (3)

2.1.3学校追求目标 (4)

2.2主观因素 (4)

2.2.1教师在观念上片面地重视知识目标,轻视情感目标 (5)

2.2.2教师在对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对情感目标的设计的有效

性 (5)

2.2.3教师在对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数学情感目标教

育评价方法 (6)

第三章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设计难的解决方案 (6)

3.1研究制定落实情感目标的方法 (6)

3.1.1确立情感目标的内容与活动建议 (7)

3.1.2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落实情感目标 (7)

3.2研究科学评价情感目标的方法 (7)

3.2.1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过程性评价 (8)

3.2.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时评价 (8)

第四章结束语 (9)

主要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之研究

第一章前言

学习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才敢于交流思想,所以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做到“近、尊、爱”,能有利于促进数学情感教学。

数学教学中,经常讲到公式、定义、性质、定理……如果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不设置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背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学而无乐、学无成绩”的结果,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和素质,就必须重视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作用,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实施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情感目标更加不能忽略。

当前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的教学现状

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等。

从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已有大批国内外学者对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设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的具体情况包括:

1.1国外研究状况

前苏联十分重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人的社会被之中,生物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情感,从个性精神发展的水平看待情感的价值,强调理智感、道德感与审美感的统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及一些著名的教育实验:情绪理论、情感发展的年龄心理理论等被运用其中。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力与能力。综观国外数学课程改革,其主要特征是:数学课程重视了学生学习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他们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和富于想象的过程,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形成积极地情感体验,使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令学生望而生畏的过程,这应当成为数学可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

1..2国内研究状况

中国古代的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是相对和谐的,教育家们在人性哲学和儒家治学传统的影响下,一方面注重学问,强调熟读精思,另一方面又注重情趣。如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近代,情感教育逐渐被遗忘,唯理性教育占据了统治地位,但仍有蔡元培、陈鹤琴、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真知灼见。其中蔡元培主张重视学生个性自由,强调美育、强调陶冶学生的性情;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到了当代,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勃勃生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情感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冷冉先生于1982

年在《教育研究》第一期刊登了《谈情知教学》一文,掀起了教育界对情感教育研究的热潮。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各种模式的教学实验已出具规模,对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借鉴[2,4]。

第二章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设计难的因素分析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改的逐步实施,我们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显地可以感受到这一教学理念---以情优教,即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然而,在现实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认知目标或动作技能目标,而不注重情感目标,更有不少老师甚至不知道教学还有情感目标这回事,也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并没有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2.1客观因素

尽管“事在人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要过多地去注重客观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开它的存在,毕竟它也是阻碍事物发展的屏障。对于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设计难所存在的客观因素,我们不妨从以下三点来进行分析:

2.1.1政策导向与思想观念

记得上世纪“苏霍姆林斯基就把情感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提出来,指出学校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而我国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启动与实施,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标准》正如张维忠教授所指出的:“数学新课程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等品质的发展”。[10]尽管相对显得有些落后,但它依然说明了我国教育采取并制定了及时的积极的政策,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情感目标”设计方面去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与实验。不过,与此

同时我们也得考虑一些相应的问题,如教师能否得到一些这方面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成的教学设计资料,教师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或进修,以及相应的硬软件配备等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应有一系列相应的比较具体的政策与措施来保证它能落实到位。

2.1.2学科本身特点

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一个问题想不出来时,固然有些苦恼,可一旦豁然想通,那味道不是甜蜜蜜的?这和音乐、舞蹈艺术的享受有何不同?如果在成法之外,别开生面地想出一些新的来,那就更是其乐无穷了。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获得知识与内心感受,一旦形成了热情,那么它就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巨大的推动力,给学生学习数学以有力的鼓舞,使他们坚持不懈地、愉快地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

首先,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数学是一门蕴涵隐性情感因素较为普遍的学科。尽管由于教材内容本身需要客观、公正地记录有关资料,并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但是我们仍不免可以从文字陈述中知道,有些情感还是渗入事实陈述种种,虽不洋溢于字面,却已隐含于字背。比如教材中一些介绍我国有关阅读资料的时候就很明显地从其字里

行间感觉到有一种中国人的成就感和光荣感。其次,数学还是一门蕴涵悟性情感因素成分很重的学科,这正如卢家楣所写:“在最‘无情’的数学教材内容中也能得到充分体现,并主要表现为和谐的美、对称的美、简洁的美和奇异的美等。”最后,数学还是一门非常中性的学科,这也许是因为数学是一门理性很强的学科,毕竟人们称它是一门“冰冷的语言”的学科。[11]

2.1.3学校追求目标

尽管新课程改革是希望我们能够避免以往的应试教育,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它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这个圈子,而这也直接导致我国学校对于重点学(院)校升学率依然是摆在第一位。因此,教师们就又很难逃出“没有时间”的无奈,哪怕有一些学校,如有些普高学校,其新课时间与复习时间早就达到1:2。所以,只要这种目标存在一天,

它就会或多或少成为教师对情感目标设计的阻碍[3,8]。

当然,它应该还有其它很多客观因素的存在,比如地理位置的偏僻、地方经济的落后、师资的匮乏与素质的低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2.2主观因素

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们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得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体验到数学本身的乐趣,表现出对数学的钟情,使自己与数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这样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感受显现给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影响学生并促成学生对数学情感的形成,数学与其它学科不同的严谨性、抽象性与应用的广泛性特点,使数学的问题解决过程表现为思考慎密、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现象难以像别的学科那样,把情感因素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教师作为情感目标的设计者、引导者和研究者,其个体的主观因素不但存在,而且尤为重要,从现行情况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教师在观念上片面地重视知识目标轻视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既是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还是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为此,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情感目标更加不能忽略。然而,分析当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论“指导”下,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

现今,在教学观念上普遍存在两种片面地观点:(1)由于高考因素的影响,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成

是一种“负担”,因而不愿意自觉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其结果当然收不到好的教育教学结果;(2)重视知识目标,轻视情感目标,将中学数学教学单纯地看作是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仅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教学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将学生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排除在外,致使学生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的倾向。[5]

2.2.2教师在对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对情感目标的设计

的有效性

对于一名数学教师,他有没有在情感目标方面加以注意或研究,我们可以从其备课笔记(教案)、听课记录以及评课记录中很容易得到答案,尤其是那些,如数学方面的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参赛者等的教案那里更易看到问题的存在,其程度可分为三级,最严重的就是“无表现形式”,即是在设计教学目标中根本就没情感目标这一项;其次是“流于形式”,即在设计目标中有一些流于形式的语言,如引导学生去体会古人的高尚情操、爱国热情或提高学生兴趣等;最后是“无具体外在化形式”,即在其设计目标中比较模糊,不能做到比较详细的情感目标设计,又没有注意到如何进一步将其目标具体化、可观察化,如我们经常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我们没有深想学生的积极性到底用什么去进行量化和外显化?比如,如果做到通过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学生的回答来看出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激发,那它就做到具体化(一个或几个)和外显化(回答)。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对其存在的问题作这样的归纳:首先,是部分教师对于情感的理解不完全;其次是我们的教师将教学要求代替了教学目标;第三,就是上面提到的不能将目标具体化和外显化;最后是我们的教师在很多时候只注重整体而不注意个体或小群体,凡是一个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清楚这一点,我们有时候对某一个环节的设计,其实只是为某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情感而设计的。[6]

2.2.3教师在对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数学

情感目标教育评价方法

任何一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都能很快地学会,并且通过考试等手段对其进行量化。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很难通过一个数学题目或一张数学试卷来划分等级,就算是划出来了结果也是毫无价值,因为很难知道学生在回答试题时隐瞒了多少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三章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目标设计难的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提出了情感目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设计的种种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解决呢?

3.1研究制定落实情感目标的方法

3.1.1确立情感目标的内容与活动建议

要解决情感目标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就必须明确通过哪些教学活动可以实现情感目标,甚至于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先梳理出教材中哪些内容具有情感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活动建议。《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高中阶段内容与要求》提出了对于应用实践活动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感目标很难通过几节课或者一个学期就能完成,有时甚至需要教师通过几年的时间利用课程资源去渗透,让学生体验,通过积累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目标制定上要有一个整体的安排。[12]

3.1.2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落实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与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但它们各自又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又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所以我们说加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教学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但对于“基础”的内涵和要求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成为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并

不是附属的。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和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自信心,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无疑在有效实现三维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说,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得到有效地、全面的发展,就要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设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创新,感受成功的艰辛和喜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孤立于知识的学习之外,相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13]

3.2研究科学评价情感目标的方法

3.2.1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过程性评价

从上文可见,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都很难单纯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准确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评价的评价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先构建

评价主体可以由教师、学生自我、同学、家长等共同组成。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可以从不同侧面,如口试、笔试、论文撰写、作品展示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等多方面;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的评价标准也不同,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避免简单的“平均”或累加,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14]

3.2.2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时评价

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内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时评价(如上表中课堂表现的评价),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善于辩论等给予肯定、表扬(可以是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可以是同学的掌声),对准备充分、发言精彩者给予加分,等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时,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复杂工程,它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息地探究和总结。只有充分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各种方式,让情感目标的贯彻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的目标才能实现。[7]

第四章结束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成为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附属的。情感不仅对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和调控作用,而且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自信心,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及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无疑在有效实现三维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自身的独立意义,而且与其他数学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起着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理性精神等作用。我们说,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全面的发展,就

要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社无奈过创设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创新,感受成功的艰辛和喜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能孤立于知识的学习之外,相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积极的情感能促进知识的掌握,缺乏情感的融入,教学或许能再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但无法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数学教学应该在追求情感价值、过程价值的同时也能时刻关注数学的实质,力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9]。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个情感知识化与知识情感化的过程,成为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39.

[3]孔企平,张维忠,黄荣金.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

[4]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147.

[5]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5.

[6]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M].上海:文汇出版

社,2005,120-122.

[7][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10.

[8]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237.

[9]章建跃.编后话[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4.

[10]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人教A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次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

版),2008,3.

[11]郭慧清,章建跃.算法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月刊2007,9.

[12]刘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5.

[13]赵华.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0.

[14]刘凡海.高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调查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学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的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前一段时间,高校长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年会,感受颇多,多次与我谈起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高校长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果谁重视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谁就会立于教学改革的潮头。因此,高校长提议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验,尽快走出自己的路子。11月7日,我校邀请了市教研室徐大有主任、周新奎科长、孙奎浩老师和刘洪星老师以及县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来校与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通过半天的活动,特别是徐大有主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使我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整体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不能把搞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当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徐大有老师认为,所谓情感,通俗讲就是学生喜欢学数学;所谓态度,通俗讲就是学生下力学数学;所谓价值观,通俗讲就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喜欢数学,对数学有兴趣,热爱学生,以满强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产生好奇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得以开展的基础。从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我们看出,学生十分喜欢数学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设想,将一些概念、计算等传统课嫁接在数学活动上,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数学学习的规律。北京的老师就进行了尝试,把《质数、合数》上成了数学活动课,效果很好。 要使学生下力学数学,教师必须经常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活动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成功,对学生关爱、宽容和信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评判学生,学会评判自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学的心理倾向。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学数学教学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但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又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的平稳发展,文章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深入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关键词: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he school disciplin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But now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some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but again in allaying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steady development, based on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cheme,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reform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purpose in-depth. 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浅谈情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商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禄丰县金山小学石季萍 所谓情商,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的进行课堂教学。当然,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情商因素对智商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一、喜爱之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1是我对二年级的81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问题是"你为什么喜欢上数学课?"。选择"数学成绩好"的占11.1%,选择"喜欢数学"的占32.1%,选择"喜欢数学老师"的占45.7%,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的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你为什么喜欢上数学课? 项目人数百分比 数学成绩好9 11.1% 喜欢数学26 32.1% 喜欢数学老师37 45.7% 其他原因9 11.1% "幽默"是一种润滑剂,有利于情商的调动,正如赞可夫所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因此,教师的语言不妨风趣一点,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讲,效果反而比严肃的说教要好,这样做,可以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尊重之情--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身材相貌会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但人的尊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教师应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困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的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蒙发上进的心理。"表扬的勉强比批评得过分好。"一个同学板演多位数加法,忘了在百位上进位,一般教师订正时打个"×"就过去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可是有位教师订正时,凡是做对的数位上都打"√",只在做错的数位上打一个"?"(如下) 学生一看,五个数位我还做对四个呢!只有百位上忘了进位了,以后应该认真些。这样做,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克勒沟学区新地小学--朱艳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了,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心”施教,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括动的一种反应。情感教育,是在教学情镜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靖边六中杜兵兵 2011.3.3 【摘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大家都已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有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满堂灌、注入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上好一堂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脑上,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明了,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显示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见,探索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运用过程的规划,还包括教师如何理解数学,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初中数学授课简洁明了严谨美教学结构模式原则。 数学有自己的特点: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二、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从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三、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不但要求学生具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一、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讲究上课的艺术,既要给学生一种想听、简洁易懂的感觉,还要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可以说初中数学课是学生步入数学的入场卷、是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摇篮。那么如何才能使一堂数学课更‘美’呢? (一)、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积极性,把课堂变得简洁明了。数学和其它科目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不但要追求简洁易懂而且还要讲究美。我觉得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件艺术品。每一个教师在上课时都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上课艺术特色。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了解课本、理解课本。把自己的理解加入课堂,不要只把教材搬上黑板。大部分老师在上课时紧握着教材,教材上写什么他就板书什么!那么对于早已经预习的学生来说就没有兴趣了,对于不会的学生也可以照着课本跟着喊答案了。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自然就显而易见了!可是当你理解课本后,在课堂上举例时随便从生活中找些数据,只要围绕课本知识点就行了。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刚刚发现的‘新’数据,而且不会因为已经预习过而厌烦,而且还会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真正做到把数学实际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3-04-19T14:41:25.25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33期供稿作者:贾登强[导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山东省东营市盐窝镇中学贾登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 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一、数学教学中情感艺术的体现 1、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2、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 二、做个“蹩脚的老师”,让学生比我棒。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热自动化专家钱钟韩教授在谈及治学经验时说:“我总结一下,觉得还是某些公认的‘蹩脚老师’对我帮助最大。他们每次讲课,只能提出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由于他讲不清楚,就会引起我的注意,把脑筋集中到真正的难点上。听课之后总觉得不满足,就只能自己去学。”钱教授的话当然不是鼓励我们的老师都去做不能解决问题、讲不清楚的“蹩脚老师”,但是在学生面前“有意识”地做“蹩脚老师”,不亲自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不事事全讲清楚,而是带领、促使学生主动体验、探究、实践,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大有益处。 三、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 当代教学的课堂应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教师要自觉转换课堂上的角色,由知识的拥有者、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可以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若在课余,教师又将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友谊,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使他们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课堂还是课余,教师都应该全身心地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用自己的全部感情来爱护他们,热情洋溢地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在自己的教学舞台上精彩地完成任务。

方案-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着数学美育的丰富素材,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精心提炼,设计出充满美感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美、理解美、鉴别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出一些数字、公式、定理、定律等所蕴涵的数学美,学生一定会在享受美的同时,爱上数学,只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就能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学好数学。 利用数学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去认识数学美。数学既是一门优美的学科,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创造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曾留下了许多数学家呕心沥血、执着追求数学真理的动人篇章和趣闻轶事,将这些名人轶事引入课堂,可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结合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展示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各种数学美,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惊叹“如此绝妙”之后,为之折服,从而产生追求数学美的欲望。 通过介绍数学美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著名的“黄金分割”揭示了线段比例关系中的和谐美,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音乐、 、 、 、生物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 。此外,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回收体现了数学的精确美;数学家用笔“算”出了海王星的奇迹,电子 神奇的功能都是以表明数学的奇异美。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现代化科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可激发学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生认识数学美的浓厚兴趣。 二、揭示数学美的内涵,培养学生数学美感 从表面上看,数学是数字和符号的堆砌,线段单调、枯燥,但是,就是这些数学和符号中蕴藏着发人深省的数学美。英国人的学界老大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曾这样阐述数学美,“作为科学原理的数学,具有一般 与 所共有的特点。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数学美。它主要包括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静态美、动态美、结构美、形式美、符号美、机智美等等”。这些美遍布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人类 的发展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它是一种带有哲理性的美,不容易为中学生所接受,这就需要教师作耐心细致的剖析,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揭示数学美的内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数学美。数学中,还有许多美的命题、美的方法。例如正弦、余弦定理的对称美,圆幂定理的和谐统一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洁美等等,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数学中精美的图形、有趣的数字关系、和谐统一的简洁式子、比例结构的匀称协调、命题或定理间的关系相似、对称、奇异等唤起学生美的意识,使学生获得数学美的体验。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6-06-07T09:54:43.27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作者:陈思平[导读] 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荣县 643100) 情感教育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课堂中,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 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 尽管他考试不及格,他并不丧失信心。 但是很显然,例句(2)比例句(1)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是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办板报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此外,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只有这样,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15T08:52:33.7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6月总第101期供稿作者:瞿平[导读] 初一时间不紧,空闲时玩一些逻辑数字游戏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 瞿平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第五中学330200 摘要: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阶段,它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连接学科,是初中理科中的母学科,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化学的学习,所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这期间,数学教学既要弥补学生在小学里尚未完全掌握的,同时更要为他们高中乃致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教好初中数学。 关键词:教学质量重要基础 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期间,数学教学既要弥补学生在小学里尚未完全掌握的,同时更要为他们高中乃致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确,学生初中接段的数学学习就等同于夯实基础和进行一二层的建筑工作一样。每个学生的成就都是不可限量的,我们无法预知这“楼”能盖多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成就有多大,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有义务竭尽所能为他们在未来之路上增一些平坦少一些坎坷,增一些顺利少一些曲折。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学习数学,一个良好的开端很重要。在逻辑性上,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一些初中生来说略显枯燥。 一、提高学生兴趣 初一时间不紧,空闲时玩一些逻辑数字游戏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数学思维,以后在学习数学时就显得轻松很多,说是事半功倍也不为过,同时身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数学的热爱,只有当你热爱,你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与活力,当学生受到这种氛围影响时才会被你的课吸引,被数学吸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容易迅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做为一门爱好。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辅导工作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兴趣等的差异,任何教师都面临着怎样搞好对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问题。笔者是这样进行的,对优生的辅导通过提供较难的资料让学生自己看,组织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让学生作练习等。对差生的转化方面,主要是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如当面批改作业,指出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特别是在思想上让差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差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表扬和肯定,这样便能大大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用“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不断“变换”的数学命题,这也是实现走出题海的重要环节,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1.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3.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宇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0(10) 。 [2]王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3]莫颖磊初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 2009(12)。 [4]臧春阳精彩教学在“创新”——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策略的应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摘要:本文讨论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分析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得出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因素 一、情感与数学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但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中,知识教育或片面的能力教育占据了绝对中心,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也对落实素质教育设置了很多障碍。因此,重新认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国家教委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上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

在数学重点重点学习的的重点学习的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doc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一、这次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彻底改变自己。这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更深层次 的转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 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 而是要成为学习集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做到: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科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因此我们 要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关注学生我们应做到: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把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 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 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 展”、“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育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应是与其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直接相联系的,也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内存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某种外在的、牵强附会的、偶然的成分。因此,我们无疑应当强 调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这绝不是指数学学习 应当成为一种毫不费劲的“愉快学习”,我们应当努力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艰苦困难的承受能力,从而也就能够通过刻苦学习真切地体会到更高层次上 的快乐。这也是中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测后反思就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审视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作业反思就是要求学生针对做题中遇到的困难,反思课堂、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它是有效讲评的前提。深刻反思、重视讲评是全面实现测试功能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上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如:对反比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10-10T10:57:08.47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赫玉玲 [导读]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赫玉玲(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广东深圳518072) 广东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曾分别作过对低年级中学生听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数学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人,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学科消极情感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数学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数学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数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掌握知识、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成绩不好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真,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数学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数学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老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沮,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呢?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数学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应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就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他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他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他。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教与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教师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长者,而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在合作中探索、求知,教师的一个眼神有时也能表达对学生的关怀。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三角行去讨论、去实践,去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