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网络分析法

神经网络分析法

神经网络分析法
神经网络分析法

神经网络分析法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的处理方法。

神经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与分类、识别滤波、自动控制、预测等方面已展示了其非凡的优越性。神经网络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神经网络的结构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神经网络分析法通过不断学习,能够从未知模式的大量的复杂数据中发现其规律。神经网络方法克服了传统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及选择适当模型函数形式的困难,它是一种自然的非线性建模过程,毋需分清存在何种非线性关系,给建模与分析带来极大的方便。

编辑本段神经网络分析法在风险评估的运用

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的优点在于其无严格的假设限制,且具有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它能有效解决非正态分布、非线性的信用评估问题,其结果介于0与1之间,在信用风险的衡量下,即为违约概率。神经网络法的最大缺点是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因为要得到一个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需要人为地去调试,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因此使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限制。Altman、marco和varetto(1994)在对意大利公司财务危机预测中应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法;coats及fant(1993)trippi 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分别对美国公司和银行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取得较好效果。然而,要得到一个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需要人为随机调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加之该方法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基础,解释性不强,所以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编辑本段神经网络分析法在财务中的运用

神经网络分析法用于企业财务状况研究时,一方面利用其映射能力,另一方面主要利用其泛化能力,即在经过一定数量的带噪声的样本的训练之后,网络可以抽取样本所隐含的特征关系,并对新情况下的数据进行内插和外推以推断其属性。

神经网络分析法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虽然神经网络的理论可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但在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还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神经网络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神经网络的结构是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国外研究者如Altman,Marco和Varetto(1995),对意大利公司财务危机预测中应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法。Coats,Pant(1993)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

分别对美国公司和银行财务危机进行了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神经网络的最大缺点是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因为要得到一个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需要人为地去调试,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因此应用受到了限制。Altman(1995)在对神经网络法和判别分析法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在信用风险识别和预测中的应用,并没有实质性的优于线性判别模型。但神经网络作为一门崭新的信息处理科学仍然吸引着众多领域的研究者。

BP神经网络课程设计

《数值分析》与《数学实验》专业实训 报告书 题目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预测 模型 一、问题描述 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号回归模型,来预测某一组数据。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掌握神经网络知识; 2.学习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和Matlab实现; 3.学习神经网络的典型结构; 4.了解BP算法基本思想,设计BP神经网络架构; 5.谈谈实验体会与收获。 三、数据结构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BP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由神经元和权重构成,神经元即为:输入节点,输出节点和隐层结点三部分;权重是各个神经元相互连接的强度。神经网络通过训练,从样本中学习知识,并且将知识以数值的形式存储于连接权中。神经网络的分类过程分成两部分,首先学习网络的权重,利用一些已知的数据训练网络得到该类数据模型的权重;接着根据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权重等参数得到未知样本的类别。BP算法被称作反向传播算法,主要思想是从前向后(正向)逐层传播信

息;从后向前(反向)逐层传播输出层的误差,间接算出隐层误差。 四、实验内容 人工神经网络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及智能特点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网络学习达到其输出与期望输出相符的结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鲁棒性、容错性及存储记忆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评价方法以其超凡的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的能力独树一帜,这种评价方法忠实于客观实际,不带任何人为干预的成分,是一种较好的动态评 价方法.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重视.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有多种模型,其中BP 神经网络模型最成熟,其应用也最为广泛. BP 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阶层型神经网络,层间神经元实现全连接,即下层的每个神经元与上层的每个神经元都实现权连接,而层内各神经元间无连接. 典型的BP 网络是三层前馈阶层网络,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源程序: %======原始数据输入======== p=[2845 2833 4488;2833 4488 4554;4488 4554 2928;4554 2928 3497;2928 3497 2261;... 3497 2261 6921;2261 6921 1391;6921 1391 3580;1391 3580 4451;3580 4451 2636;... 4451 2636 3471;2636 3471 3854;3471 3854 3556;3854 3556 2659;3556 2659 4335;... 2659 4335 2882;4335 2882 4084;4335 2882 1999;2882 1999 2889;1999 2889 2175;... 2889 2175 2510;2175 2510 3409;2510 3409 3729;3409 3729 3489;3729 3489 3172;... 3489 3172 4568;3172 4568 4015;]'; %===========期望输出======= t=[4554 2928 3497 2261 6921 1391 3580 4451 2636 3471 3854 3556 2659 ... 4335 2882 4084 1999 2889 2175 2510 3409 3729 3489 3172 4568 4015 ... 3666]; ptest=[2845 2833 4488;2833 4488 4554;4488 4554 2928;4554 2928 3497;2928

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

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摘要:给出了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当前一些数据挖掘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挖掘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目前,在数据挖掘中最常用的神经网络是BP网络。在本文最后,也提出了神经网络方法在数据挖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BP算法;神经网络;数据挖掘 1.引言 在“数据爆炸但知识贫乏”的网络时代,人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传统的数据分析不同的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所得到的信息具有先未知,有效性和实用性三个特征。它是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寻找和规律表示三个步骤。数据准备是从各种数据源中选取和集成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规律寻找是用某种方法将数据中的规律找出来;规律表示是用尽可能符合用户习惯的方式(如可视化)将找出的规律表示出来。数据挖掘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数理统计、数据库和人工智能中的大量技术。作为近年来来一门处理数据的新兴技术,数据挖掘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Relation),特征(Pattern)、趋势(Trend)等,发现被忽略的要素,对预测未来和决策行为十分有用。 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方面应用较早,目前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中的关键技术。并且由于数据挖掘在开发信息资源方面的优越性,已逐步推广到保险、医疗、制造业和电信等各个行业的应用。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数据库中知识发现的核心,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应用领域。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有噪声的、随机的数据中,识别有效的、新颖的、有潜在应用价值及完全可理解模式的非凡过程。从而对科学研究、商业决策和企业管理提供帮助。 数据挖掘是一个高级的处理过程,它从数据集中识别出以模式来表示的知识。它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等,但一个DM系统不是多项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还需要其它辅助技术的支持,才能完成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分析、结果表述这一系列的高级处理过程。所谓高级处理过程是指一个多步骤的处理过程,多步骤之间相互影响、反复调整,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过程。最后将分析结果呈现在用户面前。根据功能,整个DM系统可以大致分为三级结构。 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和学习功能,网络不断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把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输入输出数据对作为新的样本,神经网络对新样本进行动态学习并动态改变网络结构和参数,这样使网络适应环境或预测对象本身结构和参数的变化,从而使预测网络模型有更强的适应性,从而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知识和规则,辅助决策者进行更好地决策。而在ANN的

浅谈神经网络分析解析

浅谈神经网络 先从回归(Regression)问题说起。我在本吧已经看到不少人提到如果想实现强AI,就必须让机器学会观察并总结规律的言论。具体地说,要让机器观察什么是圆的,什么是方的,区分各种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对某种事物进行分类或预测。其实这就是回归问题。 如何解决回归问题?我们用眼睛看到某样东西,可以一下子看出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可是计算机呢?它看到的只是一堆数字而已,因此要让机器从事物的特征中找到规律,其实是一个如何在数字中找规律的问题。 例:假如有一串数字,已知前六个是1、3、5、7,9,11,请问第七个是几? 你一眼能看出来,是13。对,这串数字之间有明显的数学规律,都是奇数,而且是按顺序排列的。 那么这个呢?前六个是0.14、0.57、1.29、2.29、3.57、5.14,请问第七个是几? 这个就不那么容易看出来了吧!我们把这几个数字在坐标轴上标识一下,可以看到如下图形: 用曲线连接这几个点,延着曲线的走势,可以推算出第七个数字——7。 由此可见,回归问题其实是个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拟合?机器不

可能像你一样,凭感觉随手画一下就拟合了,它必须要通过某种算法才行。 假设有一堆按一定规律分布的样本点,下面我以拟合直线为例,说说这种算法的原理。 其实很简单,先随意画一条直线,然后不断旋转它。每转一下,就分别计算一下每个样本点和直线上对应点的距离(误差),求出所有点的误差之和。这样不断旋转,当误差之和达到最小时,停止旋转。说得再复杂点,在旋转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平移这条直线,这样不断调整,直到误差最小时为止。这种方法就是著名的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为什么是梯度下降呢?在旋转的过程中,当误差越来越小时,旋转或移动的量也跟着逐渐变小,当误差小于某个很小的数,例如0.0001时,我们就可以收工(收敛, Converge)了。啰嗦一句,如果随便转,转过头了再往回转,那就不是梯度下降法。 我们知道,直线的公式是y=kx+b,k代表斜率,b代表偏移值(y轴上的截距)。也就是说,k 可以控制直线的旋转角度,b可以控制直线的移动。强调一下,梯度下降法的实质是不断的修改k、b这两个参数值,使最终的误差达到最小。 求误差时使用累加(直线点-样本点)^2,这样比直接求差距累加(直线点-样本点) 的效果要好。这种利用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解决回归问题的方法叫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 Method)。 问题到此使似乎就已经解决了,可是我们需要一种适应于各种曲线拟合的方法,所以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我们根据拟合直线不断旋转的角度(斜率)和拟合的误差画一条函数曲线,如图:

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摘要: 神经网络控制,即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或简称神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或充当控制器,或优化计算,或进行推理,或故障诊断等,亦即同时兼有上述某些功能的适应组合,将这样的系统统称为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本文从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控制理论如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详细的论述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以及发展。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 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 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生物神经元模型 神经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人脑大约含1012个神经元,分成约1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大约与102~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形成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变的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虽然都十分简单,但是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之间、如此复杂的连接却可以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同时,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与外部感受器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连接方式也蕴含了变化莫测的反应方式。 图1 生物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为多输入、单输出,神经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来看,信息的处理与传递主要发生在突触附近,当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轴突传到突触前膜的脉冲幅度达到一定强度,即超过其阈值电位后,突触前膜将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传递的化学物质,突触有两

神经网络详解

一前言 让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神经网络。这是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神经网络。红色的是输入层,绿色的是输出层,紫色的是中间层(也叫隐藏层)。输入层有3个输入单元,隐藏层有4个单元,输出层有2个单元。后文中,我们统一使用这种颜色来表达神经网络的结构。 图1神经网络结构图 设计一个神经网络时,输入层与输出层的节点数往往是固定的,中间层则可以自由指定; 神经网络结构图中的拓扑与箭头代表着预测过程时数据的流向,跟训练时的数据流有一定的区别; 结构图里的关键不是圆圈(代表“神经元”),而是连接线(代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每个连接线对应一个不同的权重(其值称为权值),这是需要训练得到的。 除了从左到右的形式表达的结构图,还有一种常见的表达形式是从下到上来

表示一个神经网络。这时候,输入层在图的最下方。输出层则在图的最上方,如下图: 图2从下到上的神经网络结构图 二神经元 2.结构 神经元模型是一个包含输入,输出与计算功能的模型。输入可以类比为神经元的树突,而输出可以类比为神经元的轴突,计算则可以类比为细胞核。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元模型:包含有3个输入,1个输出,以及2个计算功能。 注意中间的箭头线。这些线称为“连接”。每个上有一个“权值”。

图3神经元模型 连接是神经元中最重要的东西。每一个连接上都有一个权重。 一个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就是让权重的值调整到最佳,以使得整个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 我们使用a来表示输入,用w来表示权值。一个表示连接的有向箭头可以这样理解: 在初端,传递的信号大小仍然是a,端中间有加权参数w,经过这个加权后的信号会变成a*w,因此在连接的末端,信号的大小就变成了a*w。 在其他绘图模型里,有向箭头可能表示的是值的不变传递。而在神经元模型里,每个有向箭头表示的是值的加权传递。 图4连接(connection) 如果我们将神经元图中的所有变量用符号表示,并且写出输出的计算公式的话,就是下图。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实际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实际应用 摘要:本文就主要讲述一下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特别是BP神经网络原理,以及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神经网络、BP算法、鲁棒自适应控制、Smith-PID 本世纪初,科学家们就一直探究大脑构筑函数和思维运行机理。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大脑有关的感觉器官的仿生做了不少工作,人脑含有数亿个神经元,并以特殊的复杂形式组成在一起,它能够在“计算"某些问题(如难以用数学描述或非确定性问题等)时,比目前最快的计算机还要快许多倍。大脑的信号传导速度要比电子元件的信号传导要慢百万倍,然而,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比电子元件的处理速度快许多倍,因此科学家推测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思维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是一个复杂并行信息处理系统。1943年Macullocu和Pitts融合了生物物理学和数学提出了第一个神经元模型。从这以后,人工神经网络经历了发展,停滞,再发展的过程,时至今日发展正走向成熟,在广泛领域得到了令人鼓舞的应用成果。本文就主要讲述一下神经网络的原理,特别是BP神经网络原理,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1.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因为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和动物的神经网络的某种结构和功能的模拟,所以要了解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生物神经元。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生物神经元它包括,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质与细胞膜组成;

轴突:是从细胞体向外伸出的细长部分,也就是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细胞的输出端,通过它向外传出神经冲动;树突:是细胞体向外伸出的许多较短的树枝状分支。它们是细胞的输入端,接受来自其它神经元的冲动;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既是神经末梢与树突相接触的交界面。 对于从同一树突先后传入的神经冲动,以及同一时间从不同树突输入的神经冲动,神经细胞均可加以综合处理,处理的结果可使细胞膜电位升高;当膜电位升高到一阀值(约40mV),细胞进入兴奋状态,产生神经冲动,并由轴突输出神经冲动;当输入的冲动减小,综合处理的结果使膜电位下降,当下降到阀值时。细胞进入抑制状态,此时无神经冲动输出。“兴奋”和“抑制”,神经细胞必呈其一。 突触界面具有脉冲/电位信号转换功能,即类似于D/A转换功能。沿轴突和树突传递的是等幅、恒宽、编码的离散电脉冲信号。细胞中膜电位是连续的模拟量。 神经冲动信号的传导速度在1~150m/s之间,随纤维的粗细,髓鞘的有无而不同。 神经细胞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学习功能并有遗忘和疲劳效应。总之,随着对生物神经元的深入研究,揭示出神经元不是简单的双稳逻辑元件而是微型生物信息处理机制和控制机。 而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对生物神经元进行尽可能的模拟,当然,以目前的理论水平,制造水平,和应用水平,还与人脑神经网络的有着很大的差别,它只是对人脑神经网络有选择的,单一的,简化的构造和性能模拟,从而形成了不同功能的,多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 2.BP神经网络 目前,再这一基本原理上已发展了几十种神经网络,例如Hopficld模型,Feldmann等的连接型网络模型,Hinton等的玻尔茨曼机模型,以及Rumelhart 等的多层感知机模型和Kohonen的自组织网络模型等等。在这众多神经网络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 这里我们重点的讲述一下BP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50年代,但一直进展不大。直到1985年,Rumelhart等人提出了误差反向传递学习算法(即BP算),实现了Minsky的多层网络设想,其网络模型如下图所示。它可以分为输入层,影层(也叫中间层),和输出层,其中中间层可以是一层,也可以多层,看实际情况而定。

神经网络分析应用

基于动态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5-05 15:35:00 ] 作者:朱海燕朱晓莲黄頔编辑:studa0714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新的数学建模方式,它具有通过学习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并以典型实例验证。 关键字神经网络,BP模型,预测 1 引言 在系统建模、辨识和预测中,对于线性系统,在频域,传递函数矩阵可以很好地表达系统的黑箱式输入输出模型;在时域,Box-Jenkins方法、回归分析方法、ARMA模型等,通过各种参数估计方法也可以给出描述。对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系统,双线性模型、门限自回归模型、ARCH模型都需要在对数据的内在规律知道不多的情况下对序列间关系进行假定。可以说传统的非线性系统预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困难。相比之下,神经网络可以在不了解输入或输出变量间关系的前提下完成非线性建模[4,6]。神经元、神经网络都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非凸性和混沌等特性,与各种预测方法有机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给预测系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突破。建模算法和预测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等研究成为当今热点问题。目前在系统建模与预测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态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网络具有通过学习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利用静态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建立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本质上就是基于网络逼近能力,通过学习获知系统差分方程中的非线性函数。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建模和预测的多为非线性动态系统,利用静态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必须事先给定模型的阶次,即预先确定系统的模型,这一点非常难做到。近来,有关基于动态网络的建模和预测的研究,代表了神经网络建模和预测新的发展方向。 2 BP神经网络模型 BP网络是采用Widrow-Hoff学习算法和非线性可微转移函数的多层网络。典型的BP算法采用梯度下降法,也就是Widrow-Hoff算法。现在有许多基本的优化算法,例如变尺度算法和牛顿算法。如图1所示,BP神经网络包括以下单元:①处理单元(神经元)(图中用圆圈表示),即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输入层的处理单元只是将输入值转入相邻的联接权重,隐层和输出层的处理单元将它们的输入值求和并根据转移函数计算输出值。②联接权重(图中如V,W)。它将神经网络中的处理单元联系起来,其值随各处理单元的联接程度而变化。③层。神经网络一般具有输入层x、隐层y和输出层o。④阈值。其值可为恒值或可变值,它可使网络能更自由地获取所要描述的函数关系。⑤转移函数F。它是将输入的数据转化为输出的处理单元,通常为非线性函数。

概率神经网络

概率神经网络概述 令狐采学 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PNN )是由D. F. Specht 在1990年提出的。主要思想是贝叶斯决策规则,即错误分类的期望风险最小,在多维输入空间内分离决策空间。它是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人工神经网络,它是以Parazen 窗口函数为激活函数的一种前馈网络模型。PNN 吸收了径向基神经网络与经典的概率密度估计原理的优点,与传统的前馈神经网络相比,在模式分类方面尤其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 1.1 概率神经网络分类器的理论推导 由贝叶斯决策理论: w w w i j i x then i j x p x p if ∈≠?>→ →→ , )|()|( (1-1) 其中)|()()|(w w w i i i x p p x p → → = 。 一般情况下,类的概率密度函数)|(→x p w i 是未知的,用高斯核的Parzen 估计如下:

) 2exp(1 1 )|(2 2 1 2 2σ σ π→ → -∑ - = =→ x x N w ik N i k l l i i x p (1-2) 其中,→ x ik 是属于第w i 类的第k 个训练样本,l 是样本向量的维数,σ是平滑参数,N i 是第w i 类的训练样本总数。 去掉共有的元素,判别函数可简化为: ∑-=→ → → - = N ik i k i i i x x N w g p x 1 2 2 ) 2exp()()(σ (1-3) 1.2 概率神经元网络的结构模型 PNN 的结构以及各层的输入输出关系量如图1所示,共由四层组成,当进行并行处理时,能有效地进行上式的计算。 图1 概率神经网络结构 如图1所示,PNN 网络由四部分组成:输入层、样本层、求和层和竞争层。PNN 的工作过程:首先将输入向量→ x 输入到输入层,在输入层中,网络计算输入向量与训练样本向量之间

神经网络分析法

神经网络分析法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的处理方法。 神经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与分类、识别滤波、自动控制、预测等方面已展示了其非凡的优越性。神经网络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神经网络的结构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组成。神经网络分析法通过不断学习,能够从未知模式的大量的复杂数据中发现其规律。神经网络方法克服了传统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及选择适当模型函数形式的困难,它是一种自然的非线性建模过程,毋需分清存在何种非线性关系,给建模与分析带来极大的方便。 编辑本段神经网络分析法在风险评估的运用 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的优点在于其无严格的假设限制,且具有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它能有效解决非正态分布、非线性的信用评估问题,其结果介于0与1之间,在信用风险的衡量下,即为违约概率。神经网络法的最大缺点是其工作的随机性较强。因为要得到一个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需要人为地去调试,非常耗费人力与时间,因此使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限制。Altman、marco和varetto(1994)在对意大利公司财务危机预测中应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法;coats及fant(1993)trippi 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分别对美国公司和银行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取得较好效果。然而,要得到一个较好的神经网络结构,需要人为随机调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加之该方法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基础,解释性不强,所以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编辑本段神经网络分析法在财务中的运用 神经网络分析法用于企业财务状况研究时,一方面利用其映射能力,另一方面主要利用其泛化能力,即在经过一定数量的带噪声的样本的训练之后,网络可以抽取样本所隐含的特征关系,并对新情况下的数据进行内插和外推以推断其属性。 神经网络分析法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虽然神经网络的理论可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但在信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还是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神经网络是从神经心理学和认识科学研究成果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并行分布模式处理系统,具有高度并行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神经网络的结构是由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隐含层和输出层组成。国外研究者如Altman,Marco和Varetto(1995),对意大利公司财务危机预测中应用了神经网络分析法。Coats,Pant(1993)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

机器人神经网络控制

第一部分 机器人手臂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 机器人是一具有高度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近年来各研究单位对机器人智能控制的研究非常热门,并已取得相当丰富的成果。 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给定各关节的驱动力矩,使得机器人的位置、速度等状态变量跟踪给定的理想轨迹。与一般的机械系统一样,当机器人的结构及其机械参数确定后,其动态特性将由动力学方程即数学模型来描述。因此,可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设计方法——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设计机器人控制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机器人模型的不确定性,使得研究工作者很难得到机器人精确的数学模型。 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可实现对机器人动力学方程中未知部分的精确逼近,从而实现无需建模的控制。下面将讨论如何利用自适应神经网络和李雅普诺夫(Lyapunov )方法设计机器人手臂跟踪控制的问题。 1、控制对象描述: 选二关节机器人力臂系统(图1),其动力学模型为: 图1 二关节机器人力臂系统物理模型 ()()()()d ++++=M q q V q,q q G q F q ττ (1) 其中 1232 232232 22cos cos ()cos p p p q p p q p p q p +++??=? ?+??M q ,322 3122312 sin ()sin (,)sin 0p q q p q q q p q q --+?? =???? V q q

41512512cos cos()()cos()p g q p g q q p g q q ++??=??+?? G q ,()()0.02sgn =F q q ,()()0.2sin 0.2sin T d t t =????τ。 其中,q 为关节转动角度向量,()M q 为2乘2维正定惯性矩阵,(),V q q 为2乘2维向心哥氏力矩,()G q 为2维惯性矩阵,()F q 为2维摩擦力矩阵,d τ为 未知有界的外加干扰,τ为各个关节运动的转矩向量,即控制输入。 已知机器人动力学系统具有如下动力学特性: 特性1:惯量矩阵M(q)是对称正定阵且有界; 特性2:矩阵 () ,V q q 有界; 特性3:()()2,-M q C q q 是一个斜对称矩阵,即对任意向量ξ,有 ()()()2,0T -=ξ M q C q q ξ (2) 特性4:未知外加干扰d τ 满足 d d b ≤τ, d b 为正常数。 我们取[][]2 12345,,,, 2.9,0.76,0.87,3.04,0.87p p p p p kgm ==p ,两个关节的位置 指令分别为()10.1sin d q t =,()20.1cos d q t =,即设计控制器驱动两关节电 机使对应的手臂段角度分别跟踪这两个位置指令。 2、传统控制器的设计及分析: 定义跟踪误差为: ()()()d t t t =-e q q (3) 定义误差函数为: =+∧r e e (4) 其中0>∧=∧T 。 则 d =-++∧q r q e

人工神经网络大作业

X X X X大学 研究生考查课 作业 课程名称: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研究生姓名:学号: 作业成绩: 任课教师(签名) 交作业日时间:2010年12月22日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在对大脑的生理研究的基础上,用模拟生物神经元的某些基本功能元件(即人工神经元),按各种不同的联结方式组成的一个网络。模拟大脑的某些机制,实现某个方面的功能,可以用在模仿视觉、函数逼近、模式识别、分类和数据压缩等领域,是近年来人工智能计算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人工神经网络用相互联结的计算单元网络来描述体系。输人与输出的关系由联结权重和计算单元来反映,每个计算单元综合加权输人,通过激活函数作用产生输出,主要的激活函数是Sigmoid函数。ANN有中间单元的多层前向和反馈网络。从一系列给定数据得到模型化结果是ANN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模型化是选择网络权重实现的,因此选用合适的学习训练样本、优化网络结构、采用适当的学习训练方法就能得到包含学习训练样本范围的输人和输出的关系。如果用于学习训练的样本不能充分反映体系的特性,用ANN也不能很好描述与预测体系。显然,选用合适的学习训练样本、优化网络结构、采用适当的学习训练方法是ANN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而寻求应用合适的激活函数也是ANN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多变量数据的能力,已经在多组分非线性标定与预报中展现出诱人的前景。人工神经网络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宽广。 1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1] 1.1神经生物学基础 可以简略地认为生物神经系统是以神经元为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广泛的突触联系形成的信息处理集团,其物质结构基础和功能单元是脑神经细胞即神经元(neu ron)。(1)神经元具有信号的输入、整合、输出三种主要功能作用行为。突触是整个神经系统各单元间信号传递驿站,它构成各神经元之间广泛的联接。(3)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联接模式是生物体的遗传性与突触联接强度可塑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变化是先天遗传信息确定的总框架下有限的自组织过程。 1.2建模方法 神经元的数量早在胎儿时期就已固定,后天的脑生长主要是指树突和轴突从神经细胞体中长出并形成突触联系,这就是一般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的生物学依据。人脑建模一般可有两种方法:①神经生物学模型方法,即根据微观神经生物学知识的积累,把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及机理逐步解释清楚,在此基础上建立脑功能模型。②神经计算模型方法,即首先建立粗略近似的数学模型并研究该模型的动力学特性,然后再与真实对象作比较(仿真处理方法)。 1.3概念 人工神经网络用物理可实现系统来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其概念以T.Kohonen.Pr的论述最具代表性:人工神经网络就是由简单的处理单元(通常为适应性)组成的并行互联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 1.4应用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在复杂类模式识别、运动控制、感知觉模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概括地说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应用于解决下述几类问题:模式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最优化问题、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复杂控制、信号处理、数学逼近映射、感知觉模拟、概率密度函数估计、化学谱图分析、联想记忆及数据恢复等。 1.5理论局限性 (1)受限于脑科学的已有研究成果由于生理试验的困难性,目前对于人脑思维与记忆机制的认识尚很肤浅,对脑神经网的运行和神经细胞的内部处理机制还没有太多的认识。 (2)尚未建立起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目前已提出的众多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归纳起来一般都是一个由节点及其互连构成的有向拓扑网,节点间互连强度构成的矩阵可通过某种学

BP神经网络课程设计

BP神经网络课程设 计

《数值分析》与《数学实验》专业实训 报告书 题目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的预测 模型 一、问题描述 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号回归模型,来预测某一组数据。 二、基本要求 1.熟悉掌握神经网络知识; 2.学习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的设计方法和Matlab实现; 3.学习神经网络的典型结构; 4.了解BP算法基本思想,设计BP神经网络架构; 5.谈谈实验体会与收获。 三、数据结构 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经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

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 BP神经网络算法: 神经网络由神经元和权重构成,神经元即为:输入节点,输出节点和隐层结点三部分;权重是各个神经元相互连接的强度。神经网络经过训练,从样本中学习知识,而且将知识以数值的形式存储于连接权中。神经网络的分类过程分成两部分,首先学习网络的权重,利用一些已知的数据训练网络得到该类数据模型的权重;接着根据现有的网络结构和权重等参数得到未知样本的类别。BP算法被称作反向传播算法,主要思想是从前向后(正向)逐层传播信息;从后向前(反向)逐层传播输出层的误差,间接算出隐层误差。 四、实验内容 人工神经网络是用来模拟人脑结构及智能特点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过网络学习达到其输出与期望输出相符的结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适应、鲁棒性、容错性及存储记忆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评价方法以其超凡的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的能力独树一帜,这种评价方法忠实于客观实际,不带任何人为干预的成分,是一种较好的动态评价方法.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重视.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有多种模型,其中BP 神经网络模型最成熟,其应用也最为广泛. BP 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阶层型神经网络,层

图同构问题的决策神经网络模型

图同构问题的决策神经网络模型 南晋华,齐欢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武汉430074) 摘要图的同构问题是研究两个图之间相互关系范畴。这对图表面上似乎不同,但本质上完全相同。由于图的同构问题在以系统建模、电路布线等众多问题中有直接的应用,因而,吸引了不少的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意在建立一种局域连接的、模拟人脑决策思维模式的、可用于优化信息处理的神经网络模型。文中在过去建立求解图的同构问题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拟应用人脑决策局域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图的同构问题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中增加了一个自然的约束条件,加快了运算速度。 关键词图;同构;决策;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01 The decision-making neural networks model for solving the graph isomorphism problem NAN Jin-Hua1)QI Huan1) 1) (Department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 Abstract The graph isomorphism problem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graphs which seem to be different, but essentially identical. This problem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system modeling, circuit wiring and many other issues.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aimed to establish a kind of neural networks model that are of local-connection, simulation human’s decision-making thinking, and also can be applied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for information. On this basis, we use a natural constraint in this model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operations, and then a new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graph isomorphism problem. Keywords Graph; Isomorphism; Decision-making; Neural networks model 1引言 图的同构问题不仅是数学,特别是图论自身学科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背景,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大系统建模、电路设计、机械设计、模式识别以及系统建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系统建模,如果能够证明需建模型与已知模型同构,则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多数学者认为图的同构判定问题属于NP-完全问题。但至今没有定论,即它究竟是P问题还是NP问题?目前关于图的同构问题的判定性算法不少,有诸如经典判定算法[1-8]、对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图的拟同构问题算法[9-12]、进化计算方法[13]、人工神经网络求解算法[14-18] 以及最新的DNA计算模型[19-20]等。在经典的图同构算法中,在此主要介绍两种算法,一种是所谓的矢量列表法,另一种是回溯算法。 研究图的同构问题,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表示图的信息。在这个问题上,Comeil 与Hffman等人曾引入“模块”这一概念来表示各个顶点及其邻接顶点信息。在此基础上Riaz提出一种有效的判定图同构问题的算法-矢量列表法,即把各顶点所代表的信息用模块表示,所有模块组合在一起构成矢量列表。设计算法依次比较各模块,最终得到

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分类器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分类器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摘要: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分类器的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寻优方法,根据已有的样本训练数据建立分类和神经网络模型,针对要求的加工目标,通过对分类规则的提取,生成预测数据集,结合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迅速准确的预测出对应的加工工艺参数。 关键词:神经网络分类器决策树工艺参数分类规则 1. 引言 在机械加工中,加工参数的选择对加工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加工参数一般是有经验的机械师的操作记录,这些记录再编纂成机械加工手册。但手册中的数据仅仅适用于特定的机加工条件,对于略有不同的机加工条件就可能不适用。而在通常加工系统中,加工参数的选择主要依靠加工手册、工人的经验等来确定,因此正确性难以保证。同时,现代工业生产中的计算机在加工过程中采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及其关系人工一般是很难理解、辨认和优化的,特别对一个新的加工工艺,没有参考的经验和手册,只有不断积累的数据,这时要迅速的建立优化的加工参数,按照传统的技术和方法,难度是较大的。本文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基于决策树分类器和神经网络的加工参数寻优的新方法。 2. 基本原理与概念 2.1 分类 分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一个事件或对象归类,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构造出一个分类模型。

分类的一般性描述如下:给定数据库D ={t1,t2,…,tn },元组ti ?D ,类的集合C ={C1,……,Cm },分类问题定义为从数据库到类集合的映射f :D ->C ,即数据库中的元组ti 分配到某个类Cj 中,有Cj ={ti | f (ti ) = Cj ,1≤i≤n ,且ti ∈D } 构造决策树分类器,需要有一个训练样本数据集作为输入。训练集(Training set ) 由一组记录或元组构成,每个记录是一个由有关字段值组成的特征向量,这些字段称做属性(Attribute ),用于分类的属性称为标签(Label ),标签属性即训练集的类别标记。一个具体的样本的形式可以表示为(sv1,v2,… ,vn ;c ), 其中vi 表示字段值,c 表示类别。标签属性的类型必须是离散的,且标签属性的可能值的数目越少越好。 决策树分类器在确定分类节点时,采用信息论中信息熵理论来选择节点,信息熵为信息论中用于描述每个消息的信息量以及信源的平均不确定性,决策树分类器中用其作为特征判别能力的度量,以其下降的速度作为测试属性的标准,其概念如下所述: 设S 是具有s 个样本的集合,假定决策属性是类标号属性,具有m 个不同的值,定义了不同的类别Ci (i=1,2,…,m )。假设si 是类别Ci 中的样本数,样本分类所需的信息量由下式给出: 121log() m m i i i I p p =∑(s ,s ,......s )=- 其中pi 是任意样本属于Ci 的概率,并用si/s 估计。设属性A 取v 个不同的值{a1,a2,…,av}。利用属性A 可以将集合S 划分为v 个子集{S1,S2,…,Sv},其中Sj 包含了S 集合中属性A 取aj 值的数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管层决策支持系统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管层决策支持系统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企业中常见的高管层计算机水平较低,决策经验化等现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设计了决策支持系统,阐明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决策可以有 效地帮助企业高管层进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被海量信息所 包围,如何从这些信息中甄选出有用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几乎是每 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出现,管理者可以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处理大量信息而不必为冗余信息所干扰,这样 就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1 基础理论概述 1.1 决策支持系统概述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辅 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 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 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和模型库,一个典型的数据支持系统还包括对 话管理器。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根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并借助模型库进行定量分析。 1.2 神经网络概述神经网络(Neuronic Network)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 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从概念 上讲,神经网络包含三个层次的虚拟神经元,一个是输入层,一个是输出层,在 它们中间的是隐藏层,当然可能有多个隐藏层。神经网路的有点有:①学习,并根据新环境自行调整;②进行大量的并行处理;③可以在信息不完整或信息结 构不够良好的情况下工作;④可以大量处理变量间有依赖关系的信息;⑤分析 信息的非线性关系,又称曲线回归分析。 2 系统仿真及应用 2.1 仿真实现用户由终端输入数据,数据会根据事先预设的判断条件判断数 据是否合法,如果数据非法,为了系统安全(如保证企业机密不会泄露),系统 会报告数据错误,之后推出程序;而对于合法数据,则可以存储到数据库当中。 对于存储到数据库中的数据,则可以结合其它情况进行调用判断,如果条件 不够充分,系统就会显示无法调用;如果条件允许,则调用决策支持系统。而使 用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决策这项工作则是通过神经网络算法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 完成的。这些数据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状况指标,而神经网络模型会事先接受训练,学会根据这些指标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发展的潜力有多大等等。形化 的形式输出处理的结果。 2.2 管理层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公司的高管层可以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设 置训练条件,这些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管理者自身的水平等。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将公司的财务数据输入系统,或是将同行业的其它公司的数 据输入系统,经过训练的系统会自动输出公司的财务分析评价报告,或者是行业 对比报告,有助于决策者的判断,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问题,例如企业是否盈利、企业经营概况是否良好、企业出现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并应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