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细胞工程试卷及答案

07细胞工程试卷及答案

07细胞工程试卷及答案
07细胞工程试卷及答案

《细胞工程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适用专业: 考试时间2小时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 脱分化: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化组织状态的过程。

2.细胞杂交: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3.早熟萌发:幼胚接种后,离体胚不继续胚性生长,而是在培养基上迅速萌发成幼苗,通常称之为早熟萌发。

4.人工种子:指任何一种经人工种皮包被或裸露的,具有形成完整植株能力的繁殖体均可称之为人工种子。

5.植板率:能长出细胞团的单细胞在接种单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6.有限细胞系:经继代培养后细胞系即使培养条件均能满足细胞繁殖生长,它们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生存,经过运动世代后细胞将逐渐死亡。

7.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一般

持续

1-4周。

8.接触抑制: 当细胞在基质上分裂增殖,逐渐汇合成片即每个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相互接触时,细胞就停止增殖,即细胞密度不再增加,这一现象称之为接触抑制或密度依赖抑制现象。

9.克隆化:分离单一细胞并使其繁殖为一细胞群体的方法。

10. 体外转化: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与原代细胞形态、抗原、增殖或其它特性的可遗传的变化。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由有限世代向无限世代转化的过程。

二:填空(每小空0.5分,共20分)

1.根据植物外植体不同可分为[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培养。

2.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气灭菌;干热灭菌;燃烧灭菌;射线灭菌】等方式。

3.防止离体培养中材料变褐的方法:一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柠檬酸或半胱氨酸)】;加入酚类物质吸附剂,如【多胺类物质】;或加入吸收褐色物质,如活性炭。二是改变培养条件,如【减少光照强度或在黑暗条件下培养】。三是改变培养方法,如【将外植体不断地转移到新鲜培养基】。

4.原生质体培养方法有:液体浅层培养;固体平板培养;【液体-固体双层培养;琼脂糖珠培养】方法。

5.植物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体系有【成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等几种。6.根据包被的程度,可将人工种子分为三大类:【裸露的或休眠的繁殖体;人工种皮包被的繁殖体;水凝胶包埋再包被人工种皮的繁殖体】。

7.单倍体植株的二倍化方法【自然加倍;人工诱导加倍(用0.5%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植株;从愈伤组织再生二倍体植株。】

8.诱变植物发生体细胞变异的方法有[物理诱变;化学诱变;转座子插入。] 9.植株再生及增殖方式有【腋芽增殖;不定芽增殖;体细胞胚增殖;愈伤组织增殖】四种。

10.花药培养最适期是:【花粉有丝分裂刚发生前后或期间(单核期小孢子)】;适宜于幼胚培养的胚发育时期多为:【球形胚至鱼雷形胚】。

11. 悬浮培养细胞的同步化的方法有【饥饿法;抑制剂法;分选法;低温处理】四种。

12.细胞超低温贮存分-【快速冷冻法;逐步冷冻法(或玻璃化冻存;非玻璃化冻存)】两类。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控制组培中形态建成的激素模型是(A )

A.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B. 生长素与赤霉素的比例

C. 生长素与脱落酸的比例

D. 生长素与乙烯的比例

2. 用于细胞悬浮和原生质培养的培养基是(B )

A. MS

B.B5

C. Nitch

D.White

3.不属于单倍体植物的特点是(D)

A.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B.生长发育弱,体形小、各器官明显减小C.雌雄配子严重败育,有的甚至不能进入有性世代D.有优势性状

4. 在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激素因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D)

A. IBA

B.IAA

C.BA

D. 2,4-D

5. 幼胚培养的取材关键时期是(BD)

A.子叶期 B.球形胚至鱼雷形 C.心型胚 D.成熟胚6.植物茎尖脱毒技术基本原理是()

A.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B. 植物细胞同病毒之间有相互竞争的关系,在茎尖分生组织区植物细胞合

成代谢旺盛,细胞分裂活跃,细胞的正常核蛋白的合成占优势,病毒竞争不到营养无法自身繁殖

C.在细胞伸长期间病毒蛋白合成就可以占优势,造成病毒蔓延。

D. A、B和C

7.根据植物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的关系, 培养条件下的植物细胞次生产物积

累特性( D )

A.产物合成与细胞生长成正比 B. 产物仅在细胞生长下降时合成C. 产物合成在细胞生长停止以后 D. A、B和C

8.细胞株的特点是(B)

A.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可以无限传代

B.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且有癌变特点,可以无限传代

C.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可无限传代

D.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可无限传代

9.体细胞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有:D

A .碱基突变

B .DNA 序列的选择性扩增与丢失

C. 转座子活化

D. A 、B 和C

10.只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诱导方法是 B

A .PEG

B .灭活的病毒

C .电刺激

D .离心

五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2. 控制组培中形态建成的激素模型是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3. 半连续培养:是一种介于成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培养方式。

4.

5.

6.

7.

8.

9.

10.

四: 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 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

(1)培养材料的基因型、生理生态(1分)

(2)培养条件

如激素的调控作用----2,4-D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生长素。2,4-D 的应用有规律性的变化,首先是在较高浓度下诱导胚性细胞的形成,然后在降低2,4-D 的浓度下产生早期胚胎,一般在球形胚形成后,除去生长素有利于体细胞胚的继续发育(3分)。

光照、温度、铵态氮、氨基酸等对胚状体的发育影响较大(2分)

2. 原生质体研究的意义

植物原生质体之所以能成为植物细胞工程的理想研究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重要特点(1分):

①易于从同一种植物材料的组织中获得大量的遗传上同一的游离原生质体,为植物细胞的遗传操作的微生物化奠定了基础(1分);

②可以像动物细胞一样,被诱导与其他物种的原生质体融合,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不同物种细胞之间的有性不亲和障碍,为实现远缘物种间的体细胞杂交,培育新种提供了新的手段(1分);

③它既可以捕获外源DNA,也可以捕获较大的细胞器,如病毒颗粒、叶绿体、线粒体等,因此是植物遗传转化的理想受体(1分);

④保持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以重新长出细胞壁,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完整的小植株(1分);

⑤植物原生质体虽然没有细胞壁,但仍然进行着植物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通过膜向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等

(1分)。

3.简述人工种皮的基本要求

装配理想的人工种皮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以保证人工胚乳的各种成分不易流失(1分);

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透气性(1分);

具有一定的坚硬度,以加强人工种子的耐储运性和适于机械化操作(1分);

无毒无害,能保证繁殖体顺利穿透发芽(1分);

配制简单易行,成本低(1分)。

常用的人工种皮材料(1分),早期使用Elvax 4260涂膜,新近试验使用的有二氧化硅化合物材料。

4.HAT选择系统

HAT是含一定浓度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胸腺嘧啶核苷(T)的选择性培养基(3分)。

正常动物细胞DNA 合成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全合成途径,可为A所阻断;另一种是补救途径,该途径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可以促进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与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间的转磷酸核糖基作用,生成磷酸次黄苷(IMP)。由于突变细胞嘌呤核苷酸合成补救通路丧失,它就只能依赖于嘌呤的全程合成途径。一旦DNA全合成途径被培养基中氨基蝶呤(A)抑制时,在有外源性次黄嘌呤(H)和胸腺嘧啶核苷(T)存在的条件下,野生型细胞能利用补救途径而生存,而突变细胞则死亡(3分)。HAT选择培养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而设计的。

5.血清在培养液中的主要功能

1)提供对维持细胞指数生长的激素(1分);

2)提供结合蛋白,能识别维生素、脂类、金属和其它激素等,能结合或调节它们所结合的物质活力(1分);

3)有些情况下,结合蛋白能与有毒金属和热原结合,起到解毒作用(1分);

4)是细胞贴壁、铺展在塑料培养基质上所需因子的来源(1分);

5)起酸碱度缓冲剂的作用(1分);

6)提供蛋白酶抑制剂,使细胞传代时使用的胰蛋白酶失活,保护细胞不受损伤。

五、论述题(10分)

简述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1)染色体的基因定位这是融合细胞技术应用的主要成果之一。(4分)

例如,将人体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在杂种细胞系中,由于优先排斥的是人染色体,因此,每种细胞系都仅含有一条或若干条特异性的人染色体。通过对这些细胞系生理生化功能分析,就可以断定特定的人染色体的功能。实验已经证明,仅保留着1号人染色体的人-小鼠杂种细胞系,才能合成人尿苷单硷酸激酶,从而证实了编码这种激酶的人基因是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

(2)遗传疾病的治疗与基因互补分析(3分)

体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许多种人类疾病都与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有关,估计约有2000种以上的人类疾病是由单基因缺失引起的。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不同遗传缺陷的两种突变细胞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由于基因的互补作用,便可恢复其正常的表型。

(3)特殊活性物质的制备(3分)

例如,将能分泌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与在体外能长期传代存活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就可能选择到既能生产特殊活性物质,又具长寿命的杂种细胞克隆系。因此,应用细胞融合技术,有可能得到生产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

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等各种杂种细胞系。

细胞工程试题及答案

专题2细胞工程 一、选择题 1.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 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育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的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5.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自从在英国诞生后,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加速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6.既可用于DNA重组技术又可用于细胞融合技术的是( )。 A.病毒 B.纤维素酶 C.聚乙二醇 D.质粒 7.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育转基因的外植体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基因突变个体 B.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理化因素诱导可获得大量有益突变体 C.单倍体育种中经减数分裂和组织培养两个过程能获得纯合二倍体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8.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的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B.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9.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来的植物一般很少有植物病毒危害,其原因在于( )。 A.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经过了脱分化和再分化,进行的是快速分裂和分化

植物细胞工程练习题及(附答案)

植物细胞工程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 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 A.产生杂种植株B.产生杂种细胞C.原生质体融合D.形成愈伤组织 3.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子 B.愈伤组织有叶绿体,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结果 4.不能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 A.振动 B.电刺激 C.PEG试剂D.重压 5.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营养和外界条件 C.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D.将成熟筛管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6.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是指() A.植物体的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B.未成熟的种子经过处理培育出幼苗的过程 C.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 D.取植物的枝芽培育成一株新植物的过程 7.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 8.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顺序是()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根、芽③愈伤组织 ④脱分化⑤再分化⑥植物体 A.①④③⑤②⑥B.①④③②⑤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⑥①④③⑤②

9.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整体水平上定向改变遗传物质B.在细胞器水平上定向改变遗传物质 C.在细胞器水平上定向改变细胞核的遗传物质 D.在细胞整体水平上获得细胞产品 10.对人工种子正确的解释是() A.通过科学手段人工合成的种子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子 C.种皮能自我生成的种子D.人工种子发芽率低 11.有关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B.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C.卵细胞与受精卵一样,细胞未分化,全能性很高 D.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12.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办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 C.利有芽尖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13.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或生产出() A.食品添加剂B.无病毒植物 C.人工种子D.前三项都是 14.科学工作者把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培养基中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这些植株的特点是() A.彼此性状相似B.变异频率较高C.单倍体D.都是纯合子 15.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 16.胚状体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哪一阶段上获得的() A.愈伤组织B.再分化C.形成完整植株D.取离体组织 17.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或生产出() A.细胞产物——生物碱B.无病毒植物C.人工种子D.以上都是 18.植物的微型繁殖的优点是() A.取材少B.培养周期短C.繁殖率高D.以上都是 19.(0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20.(08天津)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四——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生物学实验五——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4-29 同组者:吕赞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 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3.器材 试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6ml,加0.85%NaCl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 不少于0.6mol) 2.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3.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NaCl溶液 (2)0.085%NaCl溶液 (3)0.8mol/L(0.3mol/L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L(0.3mol/L等渗)丙三醇溶液

高中生物《细胞工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19.0分) 1.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培养基中应添加蔗糖 B.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器官、组织的细胞在离体的情况下通过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D.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2.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 B. ①阶段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②阶段需要细胞分裂素 C. ①阶段有细胞增殖,但无细胞分化 D. ②过程为脱分化,③过程为再分化 3.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白菜和甘蓝(均为二倍体)培育成“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如下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子 B.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获得杂种细胞 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所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其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植物: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 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拼接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国技术 D. 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基因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 5.下面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 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 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着丝点不能分裂 C. 植株a为二倍体,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 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 6.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 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 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可能为单倍体,也可能为二 倍体 B.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一定相同 C. 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D. 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8.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 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大学细胞工程试题及答案

细胞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25分) 1.实验室的物理防护是由隔离的设备、实验室的设计、实验实施等三个方面组成,根据其密 封程度的不同,分为P1、P2、P3、P4四个生物安全等级。典型的P4实验室由更衣区、过滤区、缓冲区、消毒区、核心区组成。 2.细胞系是原代培养经初步纯化获得的以一种细胞为主的、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细胞 群体。 3.细胞株是指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 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4.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干细胞的增殖特性为缓慢性和自稳性。 5.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为贴附、接触抑制和密度抑制。 6.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基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7.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为分批培养法、连续培养法和半连续培养。 8.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材料的消毒过程中,消毒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杀死附着其上的微生物又 不损伤材料。 9.细胞生长测定的一般方法为:细胞计数、测定细胞密实体积、细胞鲜重或干重。 10.体外培养的细胞根据其生长方式主要分为贴附型细胞和非贴附型细胞。 11.人工种子的组分包括胚状体、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 12.细胞融合主要经过了两原生质体或细胞互相靠近、细胞桥形成、胞质渗透、细胞核融合几 个步骤。其中细胞桥形成是最关键的一步。 13.花粉单倍体植株的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细胞学鉴定、杂交鉴定、分子标记鉴定。 14.胚胎工程主要是对哺乳类动物的胚胎进行某种人为的工程技术操作,然后让它继续发育, 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成体动物。 15.人工诱导单倍体形成的方法包括:远缘杂交、延迟授粉、核置换、射线照射、花药培养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参皂甙粉是人参中重要的药用成分,以前只能从人参中提取产量极低,因而价格昂贵。 目前人参皂甙粉可以通过下列哪项技术迅速大量获取(B) A.基因工程 B.植物组织培养 C.植物体细胞杂交 D.发酵工程

细胞工程课后思考题答案(杨淑慎主编).

第二章 1、目前,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基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MS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平衡溶液。 2)B5培养基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是因为铵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3)White培养基其特点是无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4)N6培养基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 5)KM8P培养基其特点是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广泛用于原生质融合培养。 2、简要说明MS培养基的基本组成。 1)大量元素母液配制 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主要包括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硫酸镁(MgSO4?7H2O)和氯化钾(CaCl2,CaCl2?2H2O)五种化合物。 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 MS培养基的微量元素由7种化合物(除Fe外)组成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 3)铁盐母液配制 MS培养基中的铁盐是硫酸亚铁(FeSO4?4H2O)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的螯合物,必须单独配成母液。 4)有机母液的配制 MS培养基的有机成分有甘氨酸、肌醇、烟酸、烟酸硫胺素和盐酸吡哆素。 5)激素母液配制 MS培养基中的激素有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 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要先配制母液?如何配制母液? 1)配制母液不但可以保证各物质成分的准确性及配制时的快速移取,而且还便于低温保藏。2)基本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一般都分别配制成母液。 4、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 1)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优点:高温高压蒸汽对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穿透力,能造成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使微生物死亡,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缺点:如果是对培养基或液体溶液灭菌,灭菌时间与需要灭菌的培养基或液体溶液的体积密切相关,时间不足达不到灭菌效果,时间过长培养基内的化学物质遭到破坏,影响培养基成分。 2)过滤除菌优点: 3)干热灭菌缺点:干热灭菌存在能源消耗大、浪费时间、安全性差问题 4)紫外线灭菌缺点:由于紫外线穿透物质的能力很弱,所以只适于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灭菌,而且要求距照射物质以不超过1.2m为宜。 5)熏蒸消毒优点:方法简便,只需要把消毒的空间关闭紧密即可。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凝集素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如植物血球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土豆凝集素等,它具有凝集细胞核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3.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 一、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经典排斥力,抗原表面的亲水基团减少,由亲水状态变为疏水状态,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例子的作用,中和

(完整版)细胞工程练习题(附答案)

细胞工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 是不需要的 A.消毒灭菌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光照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 2. (08江苏生物)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3.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生物工程技术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 B.动物克隆的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培养 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目前的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 4.下图是“白菜 —甘蓝”杂种植 株的培育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所得到的“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愈伤组织是已高度分化的细胞 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时可用聚乙二醇 5.下面是将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②阶段会发生减数分裂过程B.①阶段需生长素而③阶段需细胞分裂素C.此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6.右图为将胡萝卜的离体组织在一定条 件下培育形成试管苗的过程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子 B.①②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 多倍体植株的培育需经过如图所示过程 D.此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7. 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 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 8. (09浙江卷)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用CO2培养箱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培养杂种体细胞 9. 动物细胞培养必需条件的是 A.无菌、无毒的环境 B.适宜的温度和pH C.O2等气体环境 D.适宜的光照条件 10. 物的肝肿瘤细胞进行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细胞悬液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C.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D.在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11. (08上海生物)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 能有效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的生物技术是A.基因工程技术B.诱变育种技术C.杂交育种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13. 某小鼠生活过程中被多种病原体感染过,科学家却能够以该小鼠为实验材料, 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获得抗某种病原体的高纯度单克隆抗体,这是因为 A.小鼠体内只有一种抗体B.小鼠体内只有一种B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只产生一种杂交瘤细胞 D.可以通过克隆培养法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4. (08理综Ⅰ)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③ ② ① 四倍体兰花叶片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

2014--2016全国各省市高考真题细胞工程(附答案讲解)

细胞工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必须先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属于外植体 答案:D解析:植物细胞必须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B错误;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不同亲本),C错误;外植体是指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D正确。 2.(2015·江苏苏州质检)下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成植株的过程: 四倍体兰花叶片――→ ① 愈伤组织――→ ② 胚状体――→ ③ 植株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②和③阶段发生减数分裂 B.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仅需要细胞分裂素 C.①阶段不仅有细胞增殖且细胞分化速度很快 D.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D解析:图中①是脱分化,②是再分化,③是分化过程。②再分化和③分化过程都是进行的有丝分裂,不是减数分裂,A错误。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B错误。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细胞没有出现分化,C错误。四倍体兰花的配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

3.(2013·重庆卷)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答案:D解析:①应是效应B淋巴细胞,A项错误;②应使用诱导剂促进细胞的融合,动物细胞常用灭活的病毒,也可以用PEG(聚乙二醇),B项错误;③是杂交瘤细胞,其既具有浆细胞分泌抗体的功能,又具有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C项错误。 4.如图为烟草在不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浓度下的生长发育状况。据图判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细胞工程复习题

细胞工程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1.酶工程: 2.继代培养 3.人工种子: 4.单倍体培养: 5.微细胞: 6.胚胎工程: 7.克隆: 8.蛋白质工程: 9.外植体: 10.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11.组织工程: 12.雌核发育: 13.胚胎融合: 14.转基因动物: 15.生物化学工程: 16.愈伤组织: 17.看护培养: 18.细胞固定化: 19.染色体工程 20.细胞重组: 21.基因工程技术: 二、简答题 1.细胞工程的重要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何为植物细胞两相培养技术建立植物细胞的两相培养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3.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有哪些特点 4.动物器官培养技术中,传统的器官培养方法主要有哪些 5.什么是细胞核移植技术以鱼类细胞核移植为例,其技术要点有哪些方面6.植物组织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有什么区别 7.何为细胞悬浮培养怎样做到悬浮培养细胞的同步化 8.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生产的生物制品主要有哪些种类 9.什么是试管动物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主要技术环节 10.何为体细胞克隆技术多莉羊是怎样培育出的 11.芦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得到完整的植株 12.人工种子利用有何优势 13.用于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应具备哪些基本要求

14.何为胚胎移植主要包括哪些关键技术 15.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 1.请阐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包括哪些环节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 3.请阐述原生质的分离,纯化和活力鉴定的技术过程 四、计算题 μ和ppm浓度各是什么1.有一培养基的IAA浓度是1.5/ mg L,问其/ mol L (分子量) 2.培养基的配方是 2.0/0.5/ +++水解酪蛋白 MS BA mg L NAA mg L 500mg/L+3%蔗糖+%琼脂粉。MS母液的浓度分别是:大量元素10倍,微量元素100倍,铁盐100倍,有机物100倍;BA母液浓度ml,NAA母液浓度ml。要配制800ml 该培养基,需要吸取各种母液各多少ml分别称取蔗糖、琼脂粉各多少克 3.要配制1mol/L的 NaOH100ml, 要称取98%的固体NaOH多少克要配制1mol/L的HCl1000 ml,要量取浓HCl多少ml(NaOH分子量40,HCl分子量,浓HCl含量38%,比重) 五、填空题 1.生物工程操作的对象是什么这是与化学工程等其他工程类学科最明显的不同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基地班必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 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 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帮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以简单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 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易化扩散。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属于被动运输的范畴。 8、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主要包括离子泵:直接水解ATP供能;协同运输:间接消耗ATP。 9、协同运输(coupled transport):一种物质的运输依赖第二种物质的同时运输。这种运输需要先建立离子梯度,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Na+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完成的。

细胞工程练习题(解析版)

细胞工程练习题 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不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①错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②正确;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棉铃虫的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③正确;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④正确;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⑤正确。所以②③④⑤正确。2.科学家培育克隆羊时,使用了三种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分别将这些细胞核移入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重组细胞,发育成重组胚胎,这些重组胚胎的发育情况如下。 细胞核的供体细胞类型妊娠数/受体母羊数 乳腺上皮细胞1/13 胚胎成纤维细胞4/10 早期胚胎细胞14/27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早期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 B.克隆羊的遗传信息与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完全相同 C.体细胞核移植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D.重组细胞发育与去核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有关 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早期胚胎细胞作为细胞核的供体细胞妊娠成功率最高,A正确;克隆羊的培育用到了核移植、胚胎移植技术,克隆羊的细胞核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的供体,细胞质的遗传信息来自卵细胞,B错误;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体细胞核移植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C正确;核移植中做受体细胞的都是去核卵母细胞,可见重组细胞发育与去核卵细胞的细胞质有关,D正确。

2018年高考生物-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1.(2017东北三省三校一联,38)马铃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人类在(马铃薯的)基因育种方面取得丰硕成果。(1)马铃薯是双子叶植物,常用__________法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体细胞中。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制原点五部分。 (2)马铃薯得病会导致产量下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抗病基因为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3)科学家还培育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马铃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①修饰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使其对除草剂__________,或使靶蛋白过量表达,植物吸收除草剂后仍能正常代谢。 ②引入酶或酶系统,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__________。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对转基因植物进行__________。 2.(2017湖北武汉一模,38)基因敲除是应用DNA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基因敲除细胞”的构建过程如下: 第一步,从小鼠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ES),在培养基中扩增。这些细胞中需要改造的基因称为“靶基因”;第二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取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目的基因(同源臂),在同源臂上接入neo R(新霉素抵抗基因)等。由于同源臂与靶基因的DNA正好配对,所以能像“准星”一样,将表达载体准确地带到靶基因的位置; 第三步,将表达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并与其内靶基因同源重组,完成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基因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增殖、筛选。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基因表达载体中的__________是位于基因首端的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在构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 (2)如果要获得一只含目的基因的小鼠,则选择的受体细胞通常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上述资料中neo R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__________。为了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有时进行抗原—抗体杂交,目的蛋白相当于__________。 (4)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请试举一例:__________。 3.(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38)科学家从某细菌中提取抗盐基因,转入烟草并培育成转基因抗盐烟草。下图是转基因抗盐烟草的培育过程,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上的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细胞工程试题及详细解答

植物细胞工程试题及详细解答 1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归纳为: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④,对 )D 此叙述有错误的是(A.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 B.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③→④过程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D.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再植上人造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E.从理论上讲①可以是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 F.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应在培养基中加入水,无机盐,蔗糖,氨基酸,植物激素等 解析:A、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有丝分裂,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B正确; C、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C正确; D、只有将离体植物细胞或组织培养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③,包裹上人造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D错误.E.从理论上讲正确,但一般选择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大的细胞。 )D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幼苗时,下列条件中不需要的是(2A. 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 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 12 / 1 C. 离体状态 D. 导入特定基因 解析: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每个细胞体细胞中都含有本物种体细胞的全套遗传物质。故A真确。在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立体的组织或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若不离体只能选择性表达为不同的组织器官。故C正确。培养时还需要一定的遗传物质和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B正确。而导入特定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的。)在下列各育种方式中,与组织培养技术无关的是(B3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 C.通过组织培养培育人工种子 D.通过体细胞杂交培养“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 解析:花药离体培养时将花粉培育为新个体。A正确。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错误。人工种子是将植物细胞经过组织培养形成胚状体再包装成人造种子C 正确。通过体细胞杂交培养“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A4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 B.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部分山大真题(细胞生物学)

山东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原位杂交 2.差别基因表达 3.胞质体 4.分子伴娘 5.重组小结 6.同向协同运输 7.端粒 8.光合磷酸化 9.核定位信号 10.自噬溶酶体 11.细胞 12.细胞识别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哪些主要区别? 2.请说出线粒体内膜重组实验的过程及其说明的问题 3.真核细胞核小体是如何形成的? 4.细胞周期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主要特点? 5.何为原癌基因?其激活途径有哪几条? 6.何为细胞凋亡?有何特征? 四.综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及各自的分子结构特点,并说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功能 2.请说明内膜系统的组成并阐明其结构与功能分别如何相互联系 3.试述微管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并列举出其构成的两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4.说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细胞是否进行DNA合成的原理,并设计一实验证明rRNA(核糖体DNA)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 山东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10个,每个2分,共20分) 1.抑癌基因 2.内膜系统 3.非细胞体系 4.配体门通道 5.微粒体 6.核小体 7.联会复合体 8.细胞周期蛋白 9.G蛋白 10.信号斑 11.多线染色体 12.胚胎干细胞 二.填空

1。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可分为____和____ 两个阶段,前者在发生,产物为. 后者在发生,产物为。 2。组成衣被小泡底被的主要成分为____ 和____ 。 3。细胞分化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___和_______。 4。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____上,而真核细胞的则位于____ 上。 5。真核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是由两条____所组成,二者在____相互结合。 6。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精子的顶体是一种特化的____,而肌纤维肌质网是一种特化的____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细胞学说是谁创立的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2。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如何? 3。何为常染色体质和异染色质?二者有哪些区别? 4。微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如何? 5。请举例说明从增殖的角度,细胞可以分为哪几类? 四。综述题(任选3个,每题10分,共30分) 1。锚定连接包括哪几种连接方式?其结构特点及功能如何?试比较其异同点。2。试述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分选途径。 3。减数分裂前期I依次由哪几个时期组成,各个时期有何变化及意义? 4。试述哺乳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方法及意义。 山东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细胞 2.冰冻断裂 3.细胞株 4.细胞外被 5.核孔复合体 6.导肽 7.常染色质 8.着丝点 9.接触抵制 10.细胞决定 11.原癌基因 12.胚胎诱导 二.填空 1.化学法细胞拆合就是有处理细胞,结合离心技术,将细胞拆为核体和胞质体。2.与桥粒相连的中间纤维的成分依不同细胞类型而不同,上皮细胞中是___,心肌细胞中为___。 3.构成细胞外基质的化学成分可分为4类:___,___,___,___。 4.糖酵解,脂肪酸氧化,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进行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 5.肌质网是特化的___,而精子的顶体是特化的___。 6.细胞周期中,两个关键的时相转换点是___和___转换。 7.C-分带法主要显示___。

细胞工程练习题及答案

第39讲细胞工程练习题(一) 下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回答: (1)过程①中选用EcoRI和XhoI两种限制酶切割的优点是________,此外还要用到_______酶。 (2)过程②中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后维持稳定并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3)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过程④特有的方法是用_________处理。通常在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抗生素,目的是__________。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__________(是、不是)单克隆抗体。 (4)图示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 _____(至少答出三种)。 2、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 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取玉米幼苗的茎尖进行如图A→C 培育,发育成植株D,该过程所用技术叫______,依据的理论基础是______;培育无毒苗常取茎尖进行培养,原因是______.(2)取D的花药培养成幼苗F称为______,若玉米种子基因型为AaBbcc(自由组合),则F的类型有______种,需经______处理后才能发育成可育植株G. (3)从生殖方式上分析,A→D属于______生殖;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E→F过程中进行了______分裂. (4)B→C过程中,若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中未形成根,先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想通过上述过程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可以采用______育种方式;若想培育出一种能抗虫的玉米新品种,可以采用______育种. 第39讲细胞工程练习题(二) 1、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