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

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照表达方式还可以这样分类: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烹《观书有感》等。

3、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分类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

1)赠友送别诗

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羁旅行役诗

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如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杜甫《绝句(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渡汉江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托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陆游的《咏梅》即托物言志,表达自

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而杜牧的《早雁》就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欧阳修的《江南蝶》则是借物讽人。

早雁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江南蝶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花絮过东墙,尽日为花忙。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山水田园诗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边塞征战诗

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

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范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6)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贾生》,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台城》,杜牧的大量咏史诗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7)春怨宫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秋夕杜

牧宫怨(唐)司马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行宫元稹闺怨王昌龄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子夜吳歌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注:良人:丈夫。玉關情:思念征人遠戍之情。

憶江南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8)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质朴清新。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9)谈禅说理诗

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观书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其中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

观书有感朱

熹杂诗陶渊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古文运动的巨匠柳宗元在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渔翁》就有奇趣,有画意。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写景抒情诗

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田园诗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抒情,所以首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惜别之情的。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终南望余雪①·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②。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③。

[注释] ①终南:终南山。②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③林表:林木树梢。霁(jì)色:雪停后的日光。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景与情的关系:

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

A、相辅相成,即正衬,就是选用跟主体心情相似的景物来陪衬。包括两种情况:①以乐景写乐情,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②以哀景写哀情,如“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B、相反相成,即反衬,即选用跟主体心情相反或相对的景物来陪衬。也包括两种情况:

①以乐景写哀情,如“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怅长”(贾至《春思》);②以哀景写乐情,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明白了景与情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看《石头城》,句句写景,却又句句写情,是用了正衬中以哀景写哀情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凄凉寂寞的心境。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还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如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有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等。

如:寄李儋、无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1)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写悼念亡妻深情的,文学史上有两篇词堪称“悼亡词双璧”。其一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二是宋人贺铸的《半死桐》(思越人,又名鹧鸪天)写出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的感情。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一反其清丽婉转、幽怨凄恻之婉约风格: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 (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 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3)曲有曲牌。(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 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划分: 1、叙事诗; 2、抒情诗。

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

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 一、古代诗歌体裁(形式)包括诗、词、曲。 (一)诗的体裁(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体(包括“歌”、“歌行”、“引”、“曲”、“吟”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四言诗)→楚辞(杂言体)→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歌(四言、五言、七言)→魏晋南北朝民歌→两晋南北朝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格律诗体。相对于古体诗而名。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五言绝句(五言四句)、七言绝句(七言四句) 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律诗(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山水田园诗:其风格清新自然。 2、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寓情于景。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托物言志。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友情送别诗 8、婚恋爱情诗 9、抒情诗(直抒胸臆) 10、长篇叙事抒情诗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

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咏史怀古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 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法来表达的。 咏史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长安、金陵、姑、、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琳墓、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代表诗人南朝的灵运、东晋的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白、杜甫、宋代有成大等。 思想容 厌弃官场黑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描写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艺术特色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盛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情与景,写景技巧。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2)(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共36页文档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 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 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10、闲适隐逸诗11、生活杂感诗12、即景抒情诗 1【“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 “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鉴赏示例1】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 (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2】 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请问,作者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答题提示:1、借景抒怀,2、以月喻人,3、行为描写,4、心里描写。(答三点即可) 2【“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赠友送别诗的特征: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 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 ①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 ③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④讽刺。诗人在咏史怀古中,往往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诗不直接说唐玄宗荒淫好色,贵妃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妃子笑”易使人联想到周幽王为博妃子笑而亡国的故事。这样不用直抒己见而写作用意自明,且含蓄,耐人寻味。 ⑤衬托。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景物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壮阔之景为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从侧面衬托了周瑜的英雄伟业和豪迈气概。 ⑥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的典故,也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⑦虚实。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想象”就

古典诗歌按题材内容分类鉴赏边塞诗

古典诗歌鉴赏分类训练导学案之三 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征频繁,统治者重轻文,士人邀功边庭博取功名比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二、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2.盛唐之诗风: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3.中晚唐诗风: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4.宋代之诗风: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三、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奋勇杀敌卫国、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表现战争之苦,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将领的腐败无能以及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 杜甫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四、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五、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

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瑟瑟。”“枫叶”、“荻花”、“”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节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东风”虽“不用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 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 1、内容 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 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 贺铸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 1.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2.思想内容: 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②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⑥揭露封建剥削。 3.艺术特色: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孟浩然:清淡。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早年诗作的英气豪迈。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4.考查重点: 理解、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诗)中的艺术形象及思想感情;区辨及鉴赏诗中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鉴赏诗作名家的语言风格。 (二)咏物言志诗 1.概念: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2.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发展历史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分类 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一)怀古诗、咏史诗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例如: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例如: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例如: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

(完整版)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 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 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 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 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 《山居秋暝》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 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照表达方式还可以这样分类: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烹《观书有感》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