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中医八大名方与八经卦的对应关系

春风化雨回复赞2楼2006-09-02 小柴胡汤

六味地黄丸(汤)

我吃过卡闲居故人回复赞3楼2006-09-03 坤:小柴胡汤是阴阳两备的啊,坤太阴了?? 昆仑大士回

复赞4楼2006-09-03 以下是引用第3楼闲居故人的话:

坤:小柴胡汤是阴阳两备的啊,坤太阴了?? ...这些方剂都是阴阳两备的。而且变化无穷。

离为火,主热,兑为泽,主凉,坤卦在离与兑之间,是寒热往来之处,故配以小柴胡汤,主少阳之证。而若从归经上看,柴胡为君,入肝胆经,当属震或巽卦,尤其当属巽。

此方配卦确有不可执守之处。昆仑大士回复赞5楼2006-09-03 再如乌梅丸也一样,是寒热互杂用药,主上热下寒,错杂之病用错杂之方,亦并非纯主离火。

这是《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一书中的配法,原书是配的别卦,作者知医,未必深知易,所以,我们只可参考其意。

但是,中医方剂与八卦之间确实可以建立某种关系,用八卦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例如,从曹颖甫小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他在学医之前,他的父亲生病,百医不效,越治越严重,命在旦夕,所遇人用经方治好,而所述之理竟然是天道气运。

所以,深知医者,必在于易。王星薇回复赞6楼2006-09-03 太难了啊大律师工作室回复赞7楼2006-09-07 在一个书店看到有本《中国八卦本草》,似乎是青岛科技出版社出的,属于国家中医药权威部门组织编写的专门学术著作。其内容为将许多中草药与八卦对应起来,分析其阴阳五行八卦属性,药性,可治疗哪些类型的病症。我觉得相当不错,不知道大士是否有此书?若没有的话,需要我帮买么?昆仑大士回复赞8楼2006-09-07 谢谢大律师的好意。

我暂时还无暇看这些书,现在最要紧的是经典的东西多学一些。

在奇门中,是将本草按八门分类的。与八卦有所不同。如宣通类属于开门,汗法亦然。收涩类属于杜门,止汗类亦然。我还是用我比较熟悉的领域中的东西结合着来学好些。对八卦还不太敏感。昆仑大士回复赞9楼2006-09-07 乙261中国八卦本草青岛出版社刘杰著预定正版本书深入探讨了中药的药理理论本质。体例悉本中国八卦医学,上迄远古,下至清朝,以明中国中药本草来龙去脉、历代医药学家著作源流本末。次论八卦本草学说,本出太极,旁涉基固,以清中药治病之理,正本清源,规律以陈。再论八卦本草分类,详明本草科目产地、气味归经生降沉浮、用药八卦之理、配伍七情之义、组方主治效能、称量炮制宜忌。

纵横交论,以明药法。

是书本草分类,正本清源,反繁归简,以本药气味阴阳八卦为纳,首分温凉寒热四类,次分温、大温、凉、大凉、寒、大寒、热、大热八别,再分为辛温、甘温、苦温、酸温、咸温、辛大温、苦大温、酸大温、咸大温、辛凉、甘凉、苦凉、酸凉、咸凉、甘大凉、苦大凉等四十目。之所以这样分类,就是因为中医之用中药,从根本上就是这样用的,它反映了中药的本质性科学内涵,并且是中药走向现代化从内在结构趋向一的必由之路。

【目录】序一序二第一章八卦本草沿革第一节先秦时代第二节秦晋时期第三节南北朝时期第四节隋唐时期

第五节宋朝时期第六节金元时期第七节明朝时期第八节清朝时期第二章八卦本草学说第一节本草太极论第二节本草阴阳论第三节本草五行论第四节本草道地论第五节本草节气论第六节本草本原论第七节本草炮制

论第八节中药配伍论第九节本草剂量论第十节本草

脏腑论第十一节本草经络论第十二节本草气血论第十三节本草毒性论第十四节本草煎服论第十五节本草现

代论第十六节本草八卦论第三章八卦本草分类第一节

少阳温类本草第二节太阳热类本草第三节太阴寒类药

物第四节少阴凉类药物第四章八卦用药分类第一节阴

阳用药第二节上下用药第三节气血用药第四节动静

用药第五节香浊用药第六节滑涩用药第七节寒热用

药第八节开闭用药第九节生杀用药第十节清长用药

第十一节补泻用药第十二节湿燥用药第十三节吐止用药第十四节轻重用药第十五节宣通用药第十六节卫

气营血用药第十七节三焦用药第十八节六经用药第十

九节脏腑用药第二十节八卦用药第二十一节六淫用药第二十二节经络用药第二十三节四时用药第二十四节

运气用药第二十五节人体用药第二十六节男女用药第二十七节七情六欲用药第二十八节诸剂用药第二十九

节诸证用药附录昆仑大士回复赞10楼

2006-09-09 此楼内容已被删除昆仑大士回复赞11楼2006-10-22 阳和汤▲▲▲〖方源〗《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一两(3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麻黄五分(2g)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

〔药量及意义〕

〖用法〗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5top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

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病机〗

┌局部温肿,皮色不变┐

│├阳虚寒侵、寒凝血滞、痰浊内阻┐

│酸痛不热┘

阴疽┤

├阳虚血虚、寒凝痰滞

│舌淡苔白,口不渴┐

│├阳虚血弱

└脉沉细或迟细┘

5top

┌熟地(量重)──滋补阴血,填精益髓

君┤

└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

臣肉桂、姜炭──温阳散寒以通血脉

┌麻黄(量轻)──宣散在体表之寒凝

佐┤

└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湿

使生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

〔本方组方配伍特点〕〔阳和汤与当归四逆汤鉴别〕5top 1.本方为治疗阴疽的常用方剂。以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脉迟细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如兼气虚不足,可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3.用本方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血虚寒凝者。5top 1.本方中麻黄只起发越阳气作用,故用量较轻,熟地补血固本,用量宜重,运用时应注意麻黄与熟地之比例。

2.本方适用于阴疽,阳证忌用。〔原文〕

3.疮疡红肿热痛及阴虚有热者,或疽已溃破,不宜用本方。5top 《外科症治全生集.阴疽治法》:“夫色之不明而散温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

乃行,毒亦随之消矣。”

临床报道:用阳和汤加当归、丹参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结果肢痛和跛行消失,皮温肤色正常,创面愈合者12例;症状减轻、创面经手术治愈者8例(中医年鉴,1985∶121)。5top 〖附方一〗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组成:白胶香、制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一两五钱、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归身酒炒,各七钱五分、麝香三钱、墨炭一钱二分

用法:上药各研细末,用糯米粉一两二钱,同上糊厚,千槌打融为丸,如芡实大,每料约二百五十丸,临用陈酒送下一丸,醉盖取汗。如流注将溃及溃者,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以杜流走不定,可绝增入者。但丸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有参之药同日而服。

功用: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主治: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蟮拱头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注:原书使用本方,常与阳和汤并进,或交替使用。但此方较阳和汤药力峻猛,惟体实者相宜,正虚者不可用,孕妇忌用。

〖附方二〗犀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牛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一两,各去油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

用法: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9g)。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

祖传治癌奇方特效秘方

祖传治癌奇方+特效秘法 第一个偏方: (一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天供出祖传治癌奇方) 药方煎法及服法:红枣大粒八粒,小粒十粒(共用十八粒),白花蛇草二两,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四味药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即五磅水瓶三瓶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即五磅水瓶两瓶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的药汤倒在一起,日夜当茶服用。 说明: 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至6小时即起异常效果。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该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热咳等症,服后都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三:注意:半枝莲清凉无毒,是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恐其冲淡药效。如果癌症三花(即是表面能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的鲜草药捣烂,取其渣,将渣敷于患处,取其汁用水烧热当茶饮。此药方不分男女老幼,服用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用后大小便常常有浓血排出,这反应,毒物清除后即止,可勿惊疑。 四:此药方是一个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天供出来的,系祖传秘方,因恐怕死后失传而公开。到目前为止,治愈者无数,系救人一奇方。 第二个偏方: 公开(祖传治癌秘方)治癌千余例,有效率100% 癌症肆虐全世界,每秒死亡好几人,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但医学界束手无策! 为救拔病苦众生,为光耀如来家业,李清岩居士无私贡献祖传秘方,治疗各种癌症/肿瘤千余例,有效率100% (一)李家祖传治癌秘方 主治:各种癌、瘤 配方:生五灵脂10克,生黑牵牛20克,生香附子10克,生广木香10克. 用法:买药时加工成粉,加白醋调糊为丸,阴干.一次10克.生姜汁送服,每天3-4次(小儿药量减半).也可以不调糊,服药时加些醋. 注意:不得吃人参。孕妇不可用。 说明:一般病例30分钟见效,经千余例临验,疗效100%,被称为神方! 本方前三味药是祖传秘方,第四味药是贡献人研究所加. 献方人:广东饶平县三饶镇西巷头民间医师李清岩 (二)专门治疗癌症的秘方 来自天台山国清寺的(治癌症秘方)——蒋润东 1991年原载《香港佛教》 1。半枝莲120克,白花蛇舌草150克,合为一剂,加水11市斤,煎两小时,日夜当茶饮。此药可治各种癌症,包括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等,此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咯血,热咳等患者也都有疗效,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更佳。 注:半枝莲:清凉无毒,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以防冲淡药效。 2。如果癌症生花,也就是表面溃烂,可取鲜草药樁烂,取渣敷患处,取汁用水烧当茶饮。3。此方不分男女老幼,愈后还得服三,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后大小便常常带有脓血排出,这是反应,清除后即好。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病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灵枢·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奇经八脉病证,则以《素问·骨空论》、《难经·二十九难》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论述甚详,至今仍为经络辨证的主要依据。经络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当人体患病时,经络又是病邪传递的途径。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导致经络之气失调,进而内传脏腑。反之,如果脏腑发生病变时,同样也循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络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等。这样,便可辨别病变所在的经络、脏腑。如肺脏病证,常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出现压痛感;又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就是由于肝经循行于胁肋、少腹的缘故。经络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辅助,特别是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中,更常运用经络辨证。1.十二经脉病

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腘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脏腑病候与经脉所属部位的症状相兼,如手太阴肺经病证可见咳喘气逆、胸满、臑臂内侧前缘疼痛等;三是一经受邪可影响其他经脉,表现多经合病的症状,如脾经有病可见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症;足厥阴肝经受病出现的胸胁满,呕逆,飱泄,癃闭等病症。手足三阳经病证具体临床表现:1.手太阳小肠经病证——噫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2.手阳明大肠经病证——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大便秘或泄,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3.手少阳三焦经病证——耳聋、心胁痛,汗出,噫肿喉痹,目锐眥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4.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寒热、鼻塞,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结,踹如裂,足小趾不用。 5.足阳明胃经病证——发热以身前较甚,鼻痛、鼽衄,齿痛,咽痹,颈肿,口喎,膝膑肿痛,循乳部、气街、股、伏兔、胫外廉、足面皆痛,足中趾不用。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熟,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分数:2.00)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燥不安,或神昏谵语,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属于 (分数:2.0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解析:解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分数:2.00)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虚”的含义主要指 (分数:2.00) A.虚邪中人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气血亏虚 解析:解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是下列哪本书 (分数:2.00)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解析:解析: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是提出八纲名称。他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0种病的特效中药秘方验方

20种病的特效中药秘方验方 1、治疗胃癌秘验方 处方:每天早中晚饭前1小时,各服一次芦笋罐头(每次吃上半瓶左右即可,芦笋炒菜吃亦可) 疗效:无论1-4期胃癌,只要患者能吃饭,能走路,就都有希望彻底治好。 一般15-20天即可见效,约3—6个月即可治愈。 多年来,运用本方,收治数位,均获痊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一切肉类,补品类食品,忌房事。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千金不传之秘,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2、根治痔疮特效方: 1】,冰片、樟脑,各10克,放入容器里,加沸腾的开水适量,熏洗,日2~3次。 如有出血现象者,同时内服龙眼肉包鸦胆子,每次5粒,日三次,空腹服用。1-3天见效,7~20天可愈。 本方无任何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2】,针灸疗痔秘法:在长强穴上,用三棱针刺血拔罐,拔出脓血,一天一次,每次10分钟,7-15天即可治愈。 3】,干品黑木耳30克,泡好,每天早晨拌成凉菜(勿放辣椒)吃,一般服用1-3斤即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烟、酒,辣椒,鸡、羊、狗肉。 3、根治头痛方: 通治一切头痛(正、偏头痛)。 当归5克酒制,川穹5,白芷5,羌活5,防风5,杭菊花2.5,蔓荆子5,麦冬5,独活5,黄芩5克酒制,细辛5,甘草2.5, 加减法:左边痛,加:红花3.5,柴胡5,龙胆草3.5,生地5, 右边痛,加:黄芪5,葛根5, 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加:天麻2.5,半夏5,山楂5,枳实5, 头顶痛者,加:蒿苯5,酒大黄5; 脑髓痛者,加:麦冬5,苍耳子5,木瓜2.5,荆芥2.5, 气血两虚,常有自汗者,加:黄芪7.5,高丽参5,白芍5,生地5.生姜为引,水煎服。 病例:1,王某,42岁。几年间左边头痛,时好时犯,犯则初觉隐隐作痛,后愈痛愈重。严重的时候,感觉头部如裂,不能忍受。经用本方治疗,一剂觉轻快,二剂大轻,三剂即告痊愈,多年过去,没有再犯。 2,王某,40岁,患头痛。眼珠发红,脉象弦紧,服用本方一剂即愈。 本方是从《寿世保元》、《针灸大全》参考研究所得,多年来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即任何一种疾病, ?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 ?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 ?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划分为八个区域。?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概念,如: ?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 ?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 ?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 ?因此,对于病位的内外浅深,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表证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表证的防治原则 ?辛散解表 表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细目一辨六经病证 要点一太阳病的辨证要点 1.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太阳伤寒证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或见气 喘。 2.太阳腑证 太阳蓄水证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 浮数。 太阳蓄血证 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 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要点二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1.阳明经证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 2.阳明腑证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要点三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少阳病证 心烦欲呕,脉弦。 要点四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腹满而吐,食不下,泄泻,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太阴病证 脉沉缓或弱。 要点五少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 1.少阴寒化证 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2.少阴热化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要点六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要点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传经 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 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称为“循经传”; 若是隔一经或两经以上相传者,称为“越经传”;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演示教学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 (完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疫毒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 觉发热), 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外邪束表,经气郁滞不畅,不用则痛——头身疼痛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 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 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中医护理 八纲辨证之表里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1)表证:表证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卫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 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表证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舌苔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由于外邪有寒热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热、表虚、表实证。 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为主证。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卫气营血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正邪相争于表,故脉浮。治则为辛温解表。 表热证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有汗,流浊涕,口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为主证。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治则为辛凉解表。 表虚证以表证而恶风,恶寒有汗。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为主证。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治则为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表实证以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有力为主证。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发热恶寒而无汗,脉浮而有力。治则为辛温解表。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里热证。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有汗无汁为依据。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有汗,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2)里证: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血、骨髓等)的证候,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内伤杂病中,则以脏腑辨证为主。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3)半表半里证: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眩为主证。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治则为和解表里。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原方出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王复让验方 原方:葛根20K羌活,桂枝,当归,千年健,土鳖,川椒,各15K片姜黄,威灵仙各30K,儿茶,制乳香各10K制没药,大黄血竭各15K. 我在使用时喜欢加川草乌各15K (用法:上药为粗末.入棉布袋,冷水浸泡10分钟,再入药钵煎15分钟.取出,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放在颈部,再放一热水袋在上面热敷(起保温作用)每次1-2小时,每天2次.2天换一次药料. (功用:疏风祛湿,活血散淤,通络止通.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头晕脑胀,肩背酸痛,手麻. (主要用于惧怕针灸的病人.屡用见效. (针灸加热敷就效果更好. 出处:网友老农 组成;全蝎5克蜈蚣5克天麻15克 制法;研极细,分成14包. 用法;每次1包,每天2次. 主治:小儿频繁眨眼 效果:我还没用过,据网友老农说效果绝佳组成:蜈蚣3克鳖甲9克制法:研细,每次0.9克,黄酒送下. 主治:骨髓炎溃后久不收口,内有死骨者更佳.

出处:仙拈集原书载:四五服后死骨自出 个人经验:此方应用须配合辨证汤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备注:本人所有验方不设分数限制,欢迎大家转载,不必著明我名.先谢谢大家了.我将把我的大量临床常用有效的方剂尽快贴上来,望大家留心 出处:中医药信息报1992年8月29日第二版作者:福建厦门卫生学校罗志平 组成;银花90克、人参10克(均以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30克、牛膝30克、石斛30克组成. 用法;1日1剂,以水2500毫升入大砂罐浸半小时,煎取汁800毫升,分四次温服. 主治:血拴闭塞性脉管炎 效果:笔者85年来重用银花为主药治疗6例脉管炎,皆获全愈.婴儿湿疹用朱黄膏:朱砂3g,黄连、黄柏各5g,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合为膏,每口2—3次,涂敷患处. 出处:胥京生江苏中医药,1980;(1):47 组成:大黄,黄芩,黄柏各20克,根据症状不同,可适当加减,伴皮疹,疱疹的加野菊花,生地,连翘各10-20克;痒明显者加苦参,龙胆紫,苏叶,蝉衣各10-20克;糜烂,溃疡渗液明显的加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0-20克;加水1300ml文火煎20-30分钟,煎得1000ml药液左右湿敷,浸浴更好!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痛,敛疮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虫兽所伤 B.六淫袭表√ C.里邪出表 D.劳倦所伤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人时所产生的症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 (分数:2.00) A.由表入里 B.由阳转阴 C.里邪出表√ D.正虚恋邪 解析:解析: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都是病邪由里出表的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症属 (分数:2.00)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上热下寒√ D.表实里虚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属上热特点;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属下寒症证特征,故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 (分数:2.00)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虚 解析:解析:表寒里热证是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属表寒证特点,口渴,烦燥,尿黄属里热证特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 (分数:2.00) A.外寒内热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阴虚内热 解析:解析:真热假寒证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该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之象,是由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大便秘结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最新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最新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转贴 ============================= 发布时间:2009-10-12 14:34 痛经散敷脐治疗痛经处方:肉桂12 炮姜12 当归10 川芎10 赤勺10 桃仁10 香附子10 五灵脂12 生蒲黄12 元胡12 琥珀3 共为细末 用法:取药面适量以60度白酒调膏敷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敷5--6天,连 续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宫颈糜烂特效验方处方:黄柏枯矾炒五倍子各60 雄黄15 乳香冰片各3 共 研细末备用 用法:先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阴道灌洗,将带线棉球放入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内浸湿,再蘸上药面纳入阴道,紧帖敷于宫颈上,每日一次以愈为度. 面瘫膏治疗面神经麻痹处方:荆芥防风桂枝川芎当归赤勺白附子胆南星僵蚕各50 全蝎30 蜈蚣10条,麻油1000 黄丹500 单位:克 制法:上药除黄丹外,浸入麻油内24小时,用文火熬至药枯过滤,弃去药渣,继续炼油至滴水成珠,下丹,试老嫩适宜,向锅内喷洒凉水去火毒,再将膏药倒入凉水盆内,拉扯数次,揉成佗,每日换水,7天后加热摊膏,大小以将下关,颊车,四百,地仓等穴 完全覆盖为宜,3日一换,直至痊愈. 治疗骨质增生方 白芍、狗脊、牛膝、各20克,仙灵脾、威灵仙各18克,熟地、杜仲、桑寄生各15克,党参、茯苓、当归各12克。鹿角胶(烊化),川芎、防风、独活、甘草各6克,细辛3克。

本人用此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53例,治愈37例,好转15例,1例无效。10 天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疗程中休息间隔2-3天后接下一个疗程。禁忌:鱼、羊肉、鸭肉、公鸡、烟酒等发物。 乳腺炎外治法 处方:仙人掌90g 白矾10g 用法:共捣烂外敷 口疮秘方 这个方子我用了三十余例,疗效特别好,学了别人那么多东西,今天将之献出吧! 药物:蛴螬2克蚕茧3克明矾4克 制法:将蚕茧剪一小口,去蛹,装入明矾,瓦上焙焦,同蛴螬共研成细粉,每用少许涂患处,日3次.1--3天治愈. 石榴皮治疗烧伤处方:石榴皮500g, 用法:上药加水500ml,文火煎成250ml,过滤加少许防腐剂备 用.用时以此药浸湿纱布多块贴于创面,如无渗液,不必换药,伤口愈合时纱布自行脱落.效 果很好,易于临床取材,大家可以放心用,我用此方治疗烧伤,没有一例感染的. 一:苦来笑去散治虫吃牙痛治愈效果100/100 处方:雄黄三分元明粉五钱蓖卜一分冰片一分薄荷脑五分 制法:共研细末置于瓶中备用,在患者牙痛难忍时,取药面豆大许放于牙空内,外用豆大棉花一块,沾酒精塞于孔上,用牙咬住棉花其痛立止. 二:牙痛验方 处方:卜荷良姜毕卜细辛各五分. 用法;共为细末搽于患处立时既愈. 治泌尿系结石方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得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得总纲领, 四诊所获得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得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得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得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得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皮毛正气

疫毒 口鼻 (卫气)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得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得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就是正气抗邪于外得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得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得病变就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特效中药秘方

特效中药秘方,给生活一点保障 1、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北京医生:李中和 有桐树上的大青虫,纯棉清油炸焦吃下,每日三次,每次1条,不加盐。3-5日即愈。 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 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 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 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 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 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8、羊羔疯病:河北石家庄医生:张怀林 用白鸽心煮吃,早晚各1个,不加油盐,3-5天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 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0、肺结核:大同市医生:伍根治 活乌龟一只,用黄泥包住,暗火慢烧至焦,焦后去泥,研沫制成龟粉,开水冲服,每日三次,每次一钱效果特佳,百日即愈。(忌狗肉、酸辣食物)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 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 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

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 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 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 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 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 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8、哮喘:山西长治:张志立 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19、满肚疼:包头市:王严明

第七章 八纲辨证--中医诊断学

中篇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治疗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简称“证素”),然后概括为完整的证名。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结合病性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它能把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分别概括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再进一步归纳为阴证、阳证两大类。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证候,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与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阴或阳。因此.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领,是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在诊断过程中能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辨证思维的特点。虽然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为四对纲领性证候,每对证候的双方都有与另一方区分的临床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临床上各种证候只是划分为八个孤立而毫不相关的、界限分明的区域,而是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因此,对于八纲辨证,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候,又要熟悉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候类型。 《内经》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却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并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曾在《医林绳墨》中说:“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到了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已为许多医家所重视和接受,如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复审汗下叶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王执中《伤寒正脉》亦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张三锡《医学六要》也说:“占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日实。”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专设《阴阳篇》、《六变篇》,对八纲作了进一步论述,并以二纲统六变,日:“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明显地将二纲六变作为辨证的纲领。因此.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者作为辨证的纲领,实际上形成于明代。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电,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中医学院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于是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在全国普及。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糖尿病奇方治疗尿毒症的特效秘方完整版

糖尿病奇方治疗尿毒症 的特效秘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糖尿病奇方治疗尿毒症的特效秘方 看到一偏方,说的很神奇,转在这里,也许有用的朋友可一试:糖尿病奇方药效:轻者一剂见效,一月康复,重者两剂见效,永不复发。 配方:莲子一两,芡实一两,石榴皮一两,大黑枣5个,猪瘦肉2两(吃素者请试着不加肉,药效暂不知)。注意:本方不加黑枣无效!(有人试过) 用法:加水用泥锅煎一小时,煎2次 (第一次煎好了倒出来,再加水煎一次) 。水的分量要满过药为准,一天一剂。 这是重病患者(瘫痪)的用量。轻者用量减半。2天一剂也可。 药方来源: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紫竹林精舍,由一出家师来访时留下。此方在精舍附近治好几十个人,无一复发,效果神奇。本居士亲自买药治好了一个瘫痪在床病人,一个月下地走路,两个月康复,真的很神奇吗? 治疗尿毒症的特效秘方 尿毒症即肾功能衰竭,由各种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晚期,使肾实质受到严重损害所致的临床综合症,病因主要由球肾炎、慢性肾孟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前列腺肥大,恶性高血压,遗传性肾炎等肾脏病持续进展而引成。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萎黄或灰黑色,眼睑浮肿,血压升高,心律紊乱,皮肤干燥,瘙痒,皮疹,口带尿臭,倦怠眩晕,嗜睡,腿多综合症;晚期出现腹泻,严重贫血,胃肠道穿孔,出血模样震颤,并发心包炎,胸膜炎,大呼吸,病理性骨折等症。本病发病率高,复发率,死亡率也较高,中西医治疗,缓解病情,延长生命,现无特效根治良方。透析疗法技能高,费用高,普通患者极难承受。本师临床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取得疗效令人极为满意,今献出如下: 处方:大黄65克,生牡蛎35克(先煎),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取液,每用200——250毫升灌肠,保留30分钟,灌肠2次,连续用药直至痊愈。疗效:灌肠5——7天,有效率达100%。 注意:灌肠时病人侧卧,并垫高臀部30分钟排出。 处方:滑石5克,菌陈3克,黄芩3克,菖蒲2克,牛膝2克,大黄2克,木通2克,川贝2克,射干克,连翘克,薄荷2克,豆蔻克,白药1克,共为一剂。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0克,日服3次,连服30天为一疗程,直至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服药30——100天,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6%以上。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9《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人体于自然界的统一,与四时,昼夜等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扶正祛邪 ?护病求本 ?标本缓急 ?三因制宜 预防为主 ?中医护理程序 ?1、中医护理评估 ?2、中医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中医护理计划。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应用护理及特殊护理等。

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 辨证,即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认识和诊断疾病的主要过程和方法。辨,即辨认,辨别,也就是分析。证,即证候,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与环境之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所以,明确了某一证候,即是对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邪正斗争的强弱、阴阳的偏盛偏衰等病理情况的概括。 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症”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证”,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证”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证”是从分析症状和体征着手,归纳成为比症状更能说明疾病本质的概念。 中医辨证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其中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可分在表在里;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阳虚或阴盛则为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疾病,按照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这种朴素的两点论来加以分析,使病变中各个矛盾充分揭露出来,从而抓住其在表在里、为寒为热、是虚是实、属阴属阳的矛盾,这就是八纲的基本精神。 [编辑本段] 一、表里 表里是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一般地说,皮毛、肌肤和浅表的经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及体内经络属里,表证,即病在肌表,病位浅而病情轻;里证即病在脏腑,病位深而病情重。 (一)表证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

第六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的总纲领,四诊所获的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邪正盛衰——虚实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执简驭繁 第二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二)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的进退——外感病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六淫 疫毒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失宣—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 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4)燥邪犯表证(外燥证): 恶寒发热、口鼻咽干燥、干咳、痰少而粘、苔干、脉浮。 (5)暑湿袭表证: 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6)风袭表疏证(太阳中风证、表虚证): 发热恶风,汗出,鼻塞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