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亲子沟通:10个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亲子沟通:10个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亲子沟通:10个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亲子沟通:10个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亲子沟通:10个故事教你如何真正爱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如同孕育生命的太阳和水一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误区: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责……这些扭曲的爱,会使孩子无望、无奈、无能、无情、无措……有时候,似乎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感到越痛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这些父母没有弄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表现爱!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一次,我乘火车出游,睡中铺,邻床下铺有个小女孩在看书。我喜欢读书的孩子,就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小女孩发觉了我的目光,看得更认真了。我从中铺下来跟她聊天,说话时我一直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小女孩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第二天,她非要跟我一起去餐车吃早饭。她姑姑说:“别捣乱了,你从来没把碗里的饭吃光过。”小女孩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爽快地说:“好,我请你吃早饭。”餐桌前,我问她:“你能吃多少?要吃完,一点儿不剩才行。”小女孩想了想,说:“半碗粥,半个鸡蛋。”“好。”我给了她半碗粥、半个煮鸡蛋。小女孩吃了几口,就玩了起来。她姑姑数落她:“我早就说过,你不

会好好吃的。”“她会吃完的。”我笑着对孩子的姑姑说,又给小女孩使了个眼色。小女孩什么也没说,端起碗就把里面的粥喝完了。“真了不起,说到做到!”我伸出大拇指。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孩子交流时,成人通过目光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往往胜过语言。

假如孩子烦躁不安,你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孩子沉默寡言,你应该再问问自己,你给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2。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一次,我去一所小学与孩子们见面。一个女孩站起来问:“知心姐姐,我们的老师不会笑怎么办?”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曾到北京一所小学采访,在一本中队日记里,我发现了一篇《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所有的老师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只有美术老师是笑眯眯的。结果,美术课上有高声讲话的,有离开座位的,有借东西的……乱糟糟的,后来美术老师不得不收起笑脸,也绷着脸来上课。

我总结说:说句不好听的,这叫“给脸不要脸”。同学们大笑起来。笑后,我问提问的女孩:“你们有没有过‘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呢?”“有。”女孩坦白地说,“只要老师给个好脸,有的同学就开始闹腾。”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调查一下“老师的笑脸到底哪儿去了”。

几天后,我收到同学们写来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份这样写道:“下课,我路过办公室,听到了爽朗的笑声,是我们班主任。我想看看她笑起来是什么样子,可是我刚叫了一声老师,班主任转过身来一看是我,脸上顿时一点笑容也没了,她冷冷地问:‘你有什么事?’这让我明白了,老师不是不会笑,只是不朝我们笑。”

孩子们渴望得到微笑,因为你冲他微笑,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所以说,父母再忙再累,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3。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对抗情绪,潜伏在心里。初一女生小雪吃安眠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醒了过来。苏醒后,她拒绝跟爸妈说话。后来,我赶到她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听她说。“我是分两次吃的。第一次吃完,我想起爸妈的好,有些舍不得离开他们。可又一想,活着太没意思了,就又把剩下的药倒进了嘴里……”说起服药的过程,小雪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平静。“你为什么想死呢?”“因为活着很痛苦……”我和小雪谈得很投机,实际上主要是小雪在讲,我在听。她表达能力强,思维清晰。“如果你真死了,说不定中国就少了一位女作家呢!”我情不自禁地说。“我妈可不这样看。”说起妈妈,她的眼圈红了。从她的倾诉中,我知道了没人理解

她,是她选择死亡的原因。而我关注她,赞美她,又给了她生的希望。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只有觉得对方能真正理解他,才听得进对方的话。倾听是一门艺术,而学会这门艺术,也不是那么难:

1。做出听的姿势。与孩子平视,别居高临下,要身体前倾,同时看着说话的孩子,自然地用目光表达你的关注。

2。表现出听的兴趣。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他知道他说的每句话你都认真听了。孩子说话时,你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表示你的兴趣,“是这样啊”“你的想法太好了”等。只要你对孩子表现出兴趣,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如果你总沉着脸,一言不发,会令孩子十分失望的,他看你这样,很快就会闭嘴的。

★4。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孩子的长处,经常让他展示长处,你认为他行,他就会朝着行的方向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从三方面入手:

1。发现不同点。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或许就是孩子最行的地方。

2。发现闪光点。有个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可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又回答不上来。老师课后问其原因,他说:“同学们总说我笨,所以老师一提问我就举手,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

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跟他订下协议:“以后如果你真会,就举左手;如果你不会,就举右手。”之后,这名学生一举左手,老师就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从此,这个孩子天天有进步。

3。发现动情点。与孩子为友,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诚。有个年轻女老师爱穿高跟鞋,一个男生总低头看老师的鞋。老师不高兴地说:“注意听课,不许看了!”老师一走动,男孩忍不住又看。老师生气了,男孩再也不敢看了。一天,老师去家访。男孩打开门,一看是老师,什么也不说,转身就往里屋跑。他从床下掏出一双高跟鞋,含泪说:“我妈活着的时候也爱穿高跟鞋,一听到老师走路的声音,我就想起妈妈……”从细微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5。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对于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于金子。我大哥从小动手能力很强,他回忆说:上中学时,他想买一个刨子做小提琴,虽然只需要5元钱,但当时他也没有。妈妈知道后说,你要是能做成,我就给你买。他听了之后,就用旧刨子做,手磨出了水泡,终于做成了。而妈妈果真给他买了一个新刨子,当时他激动万分,如获至宝。通过努力得来的,总比轻而易举得到的更让人有成就感。所以父母对孩子负责,就要给孩子留一点想头,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6。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30多年前,我是一名知青,在农村插队。一天,我乘长途汽车外出,车在不平坦的路上颠簸着,我昏昏欲睡。忽然,“砰”的一声,我的头撞在了窗玻璃上,车上的人笑了,我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车子继续前行,“砰”的一声,我的头又撞上了窗玻璃。这次全车哄然大笑。我命令自己不要再打瞌睡,可过度的疲劳让我不知不觉又睡着了。一觉醒来,我发现自己的头正倚在窗玻璃上,可感觉软软的,定睛一看,是一只大手。我回头,只见伸手为我垫头的是一位陌生的农民,他憨厚地笑笑。正是这点滴的情怀,滋润了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城里孩子,虽然后来回到了城市,我却永远忘不了那里的父老乡亲。

★7。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陕西省长安县的农家妇女田桃花获得全国“十佳年轻妈妈”后,说:“儿子学习不好,我从没夸过他。一天,孩子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今天做了一盘蘑菇炒青菜,老师和同学都夸我炒得好吃!’我没好气地说:‘你真行,将来考大学会考你炒青菜?’这样没好气的话我常对孩子说,渐渐地,孩子失去了自信。后来,我认识到自己这样不对,就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在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后,我发现孩子也有了改变:他写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回家跟我也亲近了……期末考试,他的数学得了70分,这对经常不及格的他来说,是第一次!”从田桃花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父母一旦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态度,目光和语言就会随之改变:把“目中有分”变为“目中有人”,把“以分为本”

变为“以人为本”,把挑剔不满变为欣赏满意,把讽刺挖苦变为赞扬肯定……于是,爱就出现了,奇迹也就发生了!

★8。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绝不是纵容,父母要把管教和爱紧紧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管教孩子要注意几点:

1。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敬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2。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父母的纵容中学坏的!父母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次无理取闹,绝不让他得到任何好处。

3。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孩子胡闹没得逞,这时候,他反而会对父母做出亲昵的动作,这时父母应该张开双臂欢迎他。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也容易听进去,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但是父母不喜欢他的不恰当行为。

★9。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父母要容得下学习差、淘气的“问题孩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而父母的宽容,会让孩子有一个更宽松的成长空间。

★10。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然而,许多父母却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爸爸下班回来,女孩马上沏了一杯茶,递过去:“爸爸,喝茶!”谁知,爸爸不耐烦地说:“去去,写作业去,考100分比什么都强!”渐渐地,孩子变得心灰意冷,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没有爱大人的机会,反而被大人爱得“死去活来”。一份调查表明,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41.19%的家长把洗脚水端到孩子面前。然而,正因为这样,才培养了很多骄纵无理、不知感恩的孩子。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换个位置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智慧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轻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分歧错误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浚沟通,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抛却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练习孩子用心听讲,要从日常糊口入手,由于糊口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练习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糊口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听话能力,如铺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斯.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留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题目。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糊口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立场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

爱孩子,也要选择对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作文

爱孩子,也要选择对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作文 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很幸福,因为每个家庭里面的孩子都是比较少的,都是一家几口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当然老人和我们疼爱孩子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来说说我家老人疼爱孩子的方式吧。 我婆婆是一个能干的女人,一个人拉扯大了几个孩,年轻的时候没少受罪,如今我的婆婆比较享福了,几个孩子都成家了,过得也都不错,彼此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都说隔代亲吧,所以我婆婆对孩子也很疼爱。她对孩子的疼爱可以说是含到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在疼爱孩子的方式上我和婆婆总出现矛盾。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每次到吃饭的时候他都说不饿,等我们刚刚吃过饭之后,他又在那里大喊,饿了饿了,每次孩子喊饿了之后,婆婆就会给孩子零食吃,我孩子比较瘦都是不吃饭的结果,我就告诉婆婆说,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就饿着他,不能惯着他吃零食的习惯,这样久而久之的吃零食孩子会缺少营养的,不吃饭的孩子容易生病,婆婆每次都说知道了,可是还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孙子挨饿,总是偷偷的给孩子吃零食,我和老公商量了以后,下决心每到吃饭的时候强制孩子吃饭,慢慢的孩子也改变了吃零食的毛病,老人真的太溺爱孩子了。 后来我就给婆婆说,我知道你疼爱孩子,可是这样是害他,并不是说不让孩子吃零食,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多吃饭,这样身体才能长高,长胖才不容易生病,婆婆也知道这样疼爱孩子不对,就改变了这种疼爱孩子的方式了。 有一次一家人去外面跑着玩儿,我们刚刚下车孩子就喊太累了,走不动了,就让我抱着他走,明明还没走呢怎么会累呢,我就让孩子自己走,孩子一直哭,婆婆心疼的受不了了,她自己就抱起孩子走,她六十多岁的人了,我和老公肯定不会让婆婆抱着孩子走路了,就让孩子下来了,给孩子说我们一起比赛跑步吧,看谁先跑到前面的位置上谁就是第一名,第一名的人以后就是大王,孩子听到后呼呼的跑过去了,我们叫他大王的时候小家伙开心的不得了。 其实那么小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在我们年轻人和老人之间对孩子的疼爱方式有很多的不同,老人们总是喜欢惯着孩子,他们对孩子溺爱导致成孩子不能更好的成长,所以

对孩子的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

爱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每当面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时,父母的心中都会充满无限的欢喜,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给他。孩子的存在会在无形之中给予我们一种使命感:我要好好地照顾他,给予他最好的生活!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可是,你爱孩子的方式正确吗?你爱孩子的行为到底会给予孩子能量还是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呢?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父母就会面露迟疑:也许有的时候我的方式不对,但我绝对是爱孩子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一句“为了孩子好”似乎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理所当然。可是,想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是也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当时在面对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因为这句话我们失去了自由,在父母爱的捆绑下,我们活得很吃力,父母也爱得很辛苦。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延续了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为了让孩子服从我们的意志,反复地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在这种爱的压力之下,孩子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实际却渐渐升起了逆反心理。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断地为自己不正确的爱披上“华丽”的外衣——“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可以说不”,孩子备受压抑的心终会爆发,会冲着父母大喊:“不要再说为我好了,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是啊!我们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他在我们这种“爱”下都快要窒息了。 然而,很多父母却根本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会觉得孩子不懂事,觉得自己这样是对孩子负责,是在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殊不知,不恰当的爱就是一种最大的伤害,会直接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礼物,也是父母修为自己的一个方向。那么,我们错在哪里了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陷入哪些爱的误区呢?

十种表达爱的方法

十种不用说话表达“我爱你”的方式 在每天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略向周围那些对你很重要的人表达爱意。如果你一开始不够真诚,当你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已经是几年过去了。 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平淡或者如果你一厢情愿地喜欢上你的朋友,这里有一些办法可以帮助你向他们表示你的爱意。 在不常见的地方留张字条(Leave Notes in Unusual Places)

或许你的生活变得很繁忙,以至于你发现你的时间表上很少安排你和你的爱人或是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何不试着在一些地方留张字条,给他们一个意外。大家可能都知道,母亲们会在书包里留一张小字条给孩子–你也可以从这里开始,或者你也可以试试在水壶边,在冰箱门上,在枕头上,在电脑屏幕上等等留张字条。或许可以成为你们之间的一个“竞争”小游戏,比赛谁贴的地方最隐蔽! 拥抱(Hug Someone) 身体语言蕴涵巨大的能量,仅仅一个拥抱就可以让一个被爱的人在他脸上呈现出甜蜜的微笑。不论是和你的爱人在沙发上相拥而坐还是让你的孩子在你臂膀安然入睡,给他/她拥抱和温暖是对他/她表达爱意最完美的方式。 写情诗(Write A Poem) 一个流传至今的说“我爱你”的方式就是写一情诗。你没必要成为莎士比亚,只需寻找真挚而又原始的方式来表达你的爱意。尽量不要用那些庸俗的词语,一定要写一些对你自己来说有意义的东西,例如她笑起来的样子。

准备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Give An Unexpected Gift) 你肯定给过你的爱人送过礼物,例如在他们的生日,圣诞节或是特殊的场合像是情人节之类的。但是你在平时某一天送过礼物吗?对于接收者和赠送者来说,一个意外的礼物带来的是最发自内心的快乐。不过,这个礼物不需要花费太多。例如送他们喜欢的巧克力,一束小鲜花,或是你知道他们喜欢的一本书……等等这些,用不了多少钱,你就会发现这也是一种说“我爱你”的很好的方式。 主动做家务活(Do The Chores without Being Asked)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个极受欢迎的礼物就是帮忙做家务活。如果你的爱人经常打扫卫生,那么你可以去替她打扫厨房,给她一个惊喜。如果你经常被唠叨的“窒息”,那么就什么都不要问直接去打扫。你会慢慢的发现,其实有很多小方法能让一些人在那一天过的舒心,并且让对方知道他们在你心里的位置。 牵手(Hold Hands)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快乐。 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爱孩子没有错,可是任何的爱一旦泛滥,就是灾害。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以极端的方式,哪怕是爱,也是伤害。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今年3岁的小综,要上幼儿园了,父母把他从老家接回来。由于在祖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小综在爸爸妈妈面前也当起了“小皇帝”。面对不听话、固执的儿子,父母对他的蛮横无理进行了指责。小综有一天突然说出:“爸妈死了才好呢!”专家表示,儿童心理出现问题,除了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来越占主导位置。“家庭极端教育都极易令孩子出现紧张、焦虑、退缩、恐惧等情绪问题,引发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误区:只有一个孩子,给他最好的 分析:过分骄纵,小孩“脾气大” 小综的行为就极具攻击性。“攻击性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阶段主要表现为吵闹、惹是生非,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他们口中常说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 谢海燕指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父母脾气暴躁,当孩子的行为令其不满意时,训斥、打骂,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形成了攻击意识。在溺爱娇惯纵容孩子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并将分歧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如孩子犯错时,有批评、有训斥、有体罚的、也有哄骗的,孩子与大人意见相左无法侍从,极易产生强烈的攻击意识,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误区:“吓一下,小孩就听话”

分析:恐吓教育,孩子易焦虑 今年8岁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经常在早晨上学前“发作”,医生检查后诊断,肚子疼是假的,由于恐惧上学而患上了焦虑症才是真的。 “小孩子不愿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应该逐渐形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谢海燕分析,较焦虑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质、个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言行有关。 她指出,儿童焦虑症常见是分离焦虑,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儿童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他们可以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这些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误区:“不打不成才?” 分析:以打代教,孩子“爱说谎” 6岁的花花很喜欢说话,坐着几分钟就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有时妈妈在看电视,身边的她仍然说个不停。更严重的是,今年开始,花花越来越喜欢说谎,一会儿说同学欺负了她,一会儿又说自己考了100分。 “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需要关心的要求,当孩子一次偶然的说谎或者眨眼后,家长注意了,关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影响。”谢海燕表示,有些家长习惯以打代教,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是一顿痛打,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会令孩子不断“改进”说谎技术来对付家长的打骂。 专家有SAY 家长期望“过高”“过低”都不当 “成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谢海燕表示,“造成儿童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况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决定的。”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谢海燕分析,一种情况存在于放纵型家庭,家人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偏执、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制型家庭,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

如何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12种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12种方法 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却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如何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呢?今天就为大家找到了培养终身阅读习惯的12种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让大家都培养出自己的阅读习惯,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1、定时 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例如,养成在早餐或午餐时间阅读的习惯,如果你每次坐在马桶上时间读书,在睡觉之前读书,那么你就拥有每天四次,每次10分钟也就视每天四十分钟的阅读时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每日读书习惯。 2、随身携带书籍 不论到那里,都带上本书,每天出门,都检查一遍,是否带了如下物品,驾照,钥匙,书。最少要携带这些东西,书在车里陪伴你,带到办公室,约会中,以及其他地方。例如看电影时,如果你需要花时间等待,就带上你的书,阅读吧,那是打发你的时间的好方法。 3、找个安静的地方 在你家,找个放着一张舒适的椅子的角落(不要躺下,除非你要睡觉),拿本好书倚在椅子上,不受任何干扰。为避免分心,应该远离电视,音乐,电脑,喧闹的家人,室友。如果没有这样的地方,那就创造一个吧。 4、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 如果你真想多读书,就要减少耗在看电视,上网方面的时间,这对很多人来说会比较困

难。但是,你在电视网络上所省下的每一分钟,都能用在读书上,这会带来好几小时读书的时间。 5、读给你的孩子听 如果你有孩子,你必须读给他们听,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就培养其读书,是确保他们长大后拥有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机,同时也会帮助他们在一生中获得成功。找一些适合儿童的好书,读给他们听,同时,你也在帮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且还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6、作记录 与读书列表类似,此记录不应该只写下你所读的书的书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写下读书的起止日期。更好的做法是在其后写下你对此书的感想,几个月之后,再返回来看记录,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真是一种绝佳体验。 7、光顾二手书店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逛打折书店,卖掉旧书,同时在那里淘到许多旧书,得到一个极低的折扣。我通常会花在仅仅几个美元的价格,买到一打或更多的书,所以我虽然读了不少的书,但是买书却不会让我花费太多。 8、安排一个图书馆日 当然了,比旧书还要便宜的地方是图书馆,把它当成每周的活动吧。 9、阅读有趣的和耐读的书 找那些能够吸引你并让你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让你充满阅读欲望——这就是阅读的目标。 10、舒服一点 在最惬意的时间阅读,喝点好茶和好咖啡,或者以其他方式款待自己,找一把舒适的椅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10个方法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10个方法 激趣式: 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在训练中我强调“苦练”,提倡不怕苦,不怕烦。但只有家长的严格没有孩子的积极性往往产生“逆反情绪”,孩子会在过度的限制中,厌恶习惯训练,逃避习惯培养。 所以,训练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根据孩子的天性和个性来培养习惯,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 训练中要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家长可以选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还可以结合故事、童话、儿歌、音乐等形式进行,让孩子在愉快、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解式: 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训练中给孩子提要求要明确,要孩子养成卫生习惯就要教孩子如何刷牙、洗脸、洗脚、叠被、扫地等等。要把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只要求不指导等于空要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更要具体指导。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的指导方法。如学手洗手绢、袜子等,操作时把它分解成五个步骤:一浸、二抹、三搓、四漂洗、五晾晒。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掌握其要领,且印象深刻。 家长的指导还可以扩展到更广的方面,现在国外的“生活科”课程,就是教孩子日常生活的知识,这些都可以通过分解式进行。 检查式: 检查督促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只要求不检查,就等于没要求。检查是中心环节,必须经常坚持。例如,要让孩子养成每天早晨自己叠被的生活习惯,家长就要每天检查孩子的被子叠了没有,叠得整齐不整齐,发现不合格及时纠正,这样训练才能对孩子形成良好习惯起到督促作用。但是,检查终究是外力,养成良好习惯必须靠内因,为此,家长要把检查督促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要重视孩子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孩子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制约式:

怎样爱孩子(推荐给天下的父母必读的文章)

怎样爱孩子(推荐给天下的父母必读的文章) 题记:爱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资格谈去教育孩子。孩子需要你无条件的爱,它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不管孩子的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如何,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是,我们该如何爱孩子?本人看到了一篇文章,再此推荐给天下的父母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爱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就如同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太阳和水那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爱的误区”。在当今的家庭中,围绕“爱”的主题,成年人世界和未成年人世界发生了“五大冲突”,出现了“五过”,带来了“五无”。 一是父母过高的期望,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望;二是父母过多的干涉,带来的是孩子的无奈;三是父母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四是父母过分的关心,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五是父母过多的指责,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措。 我们首先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因为有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呢? 与大家分享10种“爱的方法”。 一、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二、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三、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 四、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五、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六、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七、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八、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九、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十、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我们有幸成为今天的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有幸培育今天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 爱的方法之一: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与孩子交流时,成人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爱的目光,可以让你成为可信赖的朋友!难怪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原来,这窗户里能发出许许多多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我相信你!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爱的方法之二: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对孩子来说,大人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

爱孩子的十种方法

爱孩子的十种方法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辑) 一、要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养分,温暖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交流时,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三分之一的少年犯从小缺乏这种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你是不是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二、要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爱的微笑是爱的语言,今天,很多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会笑了。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温暖。 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你冲他微笑,这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作父母的再忙、再累、再烦,也不要忘记把微笑送给孩子。 三、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发现什么?孩子的长处。谁会以自己的短处作为生存条件呢?人应当扬长避短。如果经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他就朝更行的方向努力。我们只有用爱的眼睛去看孩子,才能发现孩子的长处。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 发现孩子的长处,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孩子是需要发现的。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的孩子。 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现不同点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父母的责任就是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同”。 那么,你的孩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你就有可能扼杀一个天才,尽管你是无意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行的地方。(二)发现闪光点 孩子天天在进步。父母和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孩子,特别要善于发现后进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三)发现动情点 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我们要与孩子为友,就要去发现孩子的真诚,倾听他们真挚的声音。 孩子对亲人的爱往往表现在细微之处,这细微之处又往往容易被忽视和误解。 家庭生活中,常常发生的是细微小事,但是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四、要用爱的耳朵倾听孩子。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精编版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 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孩子教育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的,下面介绍下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

我们爱孩子,有用正确的方式关爱的正确方式作文

我们爱孩子,有用正确的方式关爱的正确方式 作文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家家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都是怕小孩子吃不好、穿不好,还有就是怕小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面和小孩子玩,都是把小孩子保护的好好的。就是因为大人存在这样的心理,老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疼爱孩子,但是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就是所谓的以爱之名伤了娃。 记得那一次,我们去逛超市,买了好多吃的回来,就是小孩子喜欢吃的那些巧克力呀,还有果冻啊,还有面包啊,还有哪些零食啊薯片啊,买了一大袋回来,小孩子一看到了咯,乐得不得了。 马上就从我的手中接过了吃的东西,就开始大战起来,开始吃东西了,我给他们说慢慢吃,那么多东西,还怕你们吃不到吗?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在外面工作,没有买到很多东西给他们吃,就想着回家了,好好的弥补他们,从外面带回去的也有,还有上街去超市也买了好多,就这样,宝宝们看到那么多好吃的,都兴奋得不得了,一下子吃了好多零食。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宝宝们一到晚上的时候胃就不舒服,就开始反胃吐起来了,刚开始吓到我们了,我才想起来,是他们白天吃的太多了,因为他们吃了这些零食,晚上他们就不怎么吃

饭了,反而就是说倒胃口了,因为他们吃这些都已经吃饱了,已经不想吃饭了,就造成了胃的不舒服,所以说这就是害了娃,就是我们的初衷是好的,是爱他们,但是结果却是,害了他们,还有就是现在的小孩子自尊心很强,在外人面前不要说他的坏话,还有就是也不要太表扬他们了,如果在别人面前太表扬了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就会显得很骄傲,就会开始自负起来,不努力了,也不要当着他们的面跟别人说他们的坏话,这样子他就会觉得自己没面子,就会变得不开心、不高兴起来,也就是说他们的小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我们是想着把他们的优点或者缺点说出来的话,他们知道,就会去改正,或者去进一步努力,我们这是爱他们才去这样做,但是他们可能就不会这样子理解,反而还伤了他们,这些就是我在生活当中以爱的名伤了娃的具体表现,所以说以后真的是要吸取经验教训,认真的观察和掌握好小孩子的一些心理,以免让我们的初衷爱之名伤害了娃。

帮助学生爱上学习的十个方法

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成绩好。可是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一个不小心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家长如何帮助学生爱上学习呢? 做家长难,做现代家长更难。家长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孩子如果不爱学习,有厌学情绪,最令人伤脑筋。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家长真的一点办法没有吗?如果学校教育是左手,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臂一齐张开,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是雏鹰的身躯,学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只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只翅膀,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飞起来。作为家长,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孩子爱学习,与学习结缘呢?我从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这两方面总结了十条建议: 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学习肯定有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原因,学校与教师的原因,家长与家庭的原因。比如,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或学习方法不对;人际关系不好,或交友不当;学习动机不明,没有学习动力;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排斥这门课,或对老师有成见,或不讨老师喜欢,经常被批评;因为年龄太小就上学,心智不够成熟,学习能力欠佳;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健康,影响孩子的情绪,无心学习;家长管教太严,要求不当,天性活泼好动,不容易静下心来,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家长要冷静分析原因,不能只看结果和分数,不去探究原因。原因找到了,再来研究对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现状。 二、了解个性,因材施教。 如果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么教育者就是制鞋人。目前的学校,可以说还是批量生产统一尺码的鞋子。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学校要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还不太可能。家长也是制鞋人,甚至更有理由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在你的身边耳鬓厮磨,朝夕相处。他的脾性特征、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爱好专长都心里有数。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此,作为造鞋人的家长,更有必要为孩子量脚定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凡成功的教育都首先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三、了解孩子,走进内心。 很多家长只盯住了孩子的学习,却忘记了孩子的“心”。其实学习是要用“心”来耕耘的。“心”决定“行”,“心”不畅则“行”不通。什么意思呢,即家长如果远离了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膜,有沟壑,有矛盾,就象银行柜台前隔着厚厚的玻璃说话,只见嘴形,不见声音——无法解读孩子的“心”。孩子最关注什么,孩子整天想什么,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如何,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最近有什么烦恼等等,家长都一无所知。 如果孩子有心事,有困惑,又不敢或不愿家长倾诉,那么,孩子当然没心思安心学习。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疏通孩子心中的郁结,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和孩子说话,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做个懂孩子的父母。当孩子心灵的精神支柱,情感的温馨港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但孩子一样爱学习,学习好。是因为两代之间一直有亲密的情感依恋,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理解孩子,尊重人格。 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看到孩子的分数不理想,不爱学习,就焦虑不安,心急如焚,接下来的动作就是发火,打骂,口不择言,唠唠叨叨。孩子考试没考好,成绩上不去,本来心里就难受了,再加上来自家长的冷霜雪雨,就更难受了。所以,要理解孩子的处境,体验孩子的感受,宽容孩子的过失,尊重孩子的人格,接纳孩子的现状。相信孩子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哪个孩子最初是不爱学习的。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不成器不成钢?很多时候,孩子的不爱学习、自暴自弃是家长长期骂出来,打出来的。打骂只能让孩子雪上加霜,挫伤自信,增加自卑,激发逆反。就像站

运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孩子

运用正确的爱教育孩子 濮阳校区:关朝允 随着一声哭响,犹如春雷,一个新的生命降临到了这个世上,全家人都会因为小生命的到来而兴高采烈,不久前还如燕子一样叽叽喳喳的小姑娘现在却多了一股浓浓的慈爱气息,而永远都像长不大的孩子似得小青年此刻也多了一丝稳重。这个时候整个家庭都生活在温馨、幸福和快乐之中,渐渐的小生命长大了,本来应该更轻松的他们却因为孩子的学习平添了很多的烦恼,原本的欢声笑语逐渐的转变成了拳打脚踢,原本的宝贝蛋却变成了一个人人讨厌的小坏蛋。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孩子天生不是学习的料?别人的孩子都能那么优秀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可以...... 自2009年以来,我一直从事中小学生文化课教育的学业分析工作,从对教育懵懵懂懂走到现在,我听到了很多很多这样的心声。学生因为不会学习而烦恼,家长因为孩子的不喜欢学习而感到痛苦和无奈。很多家长来到学校,不惜大成本的投资,让孩子进行文化课补习,希望孩子通过补习,让孩子能够将成绩赶上去。随着家长寄予学校的希望越大,我身上的担子也愈加愈重!因为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仅仅是成绩的提高,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孩子的进退幅度也会很大,不能从根本意义上去改变一个孩子。 初始我倍感迷茫,曾经因为感觉到这个压力太重想辞掉这份工作。但想到家长那种无奈的眼神,于是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了下来。也

许正是我的坚持,才赢得了老天赐给我的幸运!在2012年的时候,我有幸的认识到了一位老学者——倪烈水老先生。倪老先生是《劝孝歌》的创作者,同时也是首届“感动中国”十大慈孝人物之一。倪老先生将我所说的事情给我细细分析,他告诉我没有无缘无故的因果关系,前期你种什么样的因,后期将得什么样的果。子不孝,父之过;子不学,师之惰!孩子不孝顺,并不是孩子自生下来就会怀着不孝之心,而是父母从孩子生下来,并没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学生不喜欢学习也并非是孩子不爱学习,只是作为老师没有尽到做老师的责任,没有细心的去引导孩子学习。倪老先生的话如醍醐灌顶般,让我茅塞顿开!是啊,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生下来灵魂都是纯洁的,只是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和习惯。 那么作为一名孩子的父母,一名学生的老师,孩子未来的一切都交到了我们的手上,我能够因为自己的不够努力或不懂让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吗?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不能。因为我不能将遗憾留给孩子们!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得到正确的引导呢? 首先,教育孩子“爱”是核心,俗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你做老师这个职业的第一天起,那么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虎毒不食子,我们更加不能不爱自己的每一位孩子。所以当我们看到学生的时候,要用一颗爱心去呵护他,去包容他。细心的引导好孩子的习惯和讲解每个知识点;耐心的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寻找学习方法;负起自己的责任,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得到提高。 其次,基于爱的基础之上,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要以孩子年龄小、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 孩子在床上咿咿呀呀地唱歌,奇怪的是他一会儿仰面躺着,一会儿俯身趴着,循环往复。 母亲很不解地问:“孩子,你怎么啦?” 孩子回答:“妈妈,我在放唱片呢!” 甚至连小动物也会欣赏音乐,会因旋律起伏——明快或沉郁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孩子最初的音乐启蒙与小动物凝神静听时的情境有着某种天然的一致性,对声音、节奏和旋律同样着迷。 当母亲柔声倾诉那些爱的话语,哼唱一首动听的儿歌,或者播放一支优美的摇篮曲,那些可爱的孩子就会露出幸福安静的表情,仿佛从人间世界飘入梦中天国。 当孩子熟睡时,安静房间里的钟表嗒嗒声,窗外树叶摩挲的沙沙声,鸟儿的歌唱声,昆虫的呜叫声……即便是梦里,孩子也同样能够感知自然的美妙。这便是音乐对孩子所特有的无形的渗透。 有人说:“凡是幼儿时期错过的,很难在成年岁月中去弥补。”音乐于人的一生正是如此,它能使你在音乐声中领悟到人的情感中的各种细微的变化。而这又是其他艺术手段难以比拟的。绘画是以线条色彩为语言,文学是以词语描述形象、情境做语言的传达工具,而音乐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