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66.4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导学案

18 * 永生的眼睛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6个字.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自读自悟课文,我要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

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我知道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学法提示:细读课文,并自读自悟,争取用学过的方法读懂课文.

学习准备:我要搜集有关人体捐献角膜及捐献器官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读准字音,还能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 ) ( ) ( ) ( ) ( ) ( )

捐.献盲.童屡.屡获奖热泪盈眶.遵.义搂.住

2、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批注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要细读课文,体会下面的句子含义:

①“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

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

死就是有意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③“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和“这次,我为自己的

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两句话中各有“骄傲”一词,我能体会出它们的

不同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中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我为他们的精神深受感

动,我想对温迪(或者她的外祖父母)说一说心里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达标提升:

我要写一份倡议书,(或办一期手抄报)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呼吁人们

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6、拓展延伸:罗玮,感动中国

为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肝硬化患者,在

成都打工的19岁女孩罗玮做出了一个足以令人

难以置信的决定———捐出自己的肝脏。3月30

日清晨,在华西医院,手术即将开始之际,医生

再次问罗玮:“如果你现在后悔了,手术将无条

件立即停止”。但罗玮坚定地说:“没什么,开

始吧!”与女孩的坦然从容相应,远道而来的母亲肝肠寸断,哭得撕心裂肺,听闻者无不动容。

我记得央视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个叫“田世国”的名字。他把自己的肾奉献出来,挽救了病危的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来回答了关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年追问。田世国坚如磐石的孝心,回馈的是身体肤发以受的骨肉亲人,他已经感动了中国;而女孩罗玮,她要拯救的却是一个和自己素昧平生、毫无瓜葛的濒死病人,她又该怎样地感动中国?免费为陌生人捐肝,在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是第一次。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手术面前,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怀疑女孩的善良。让我们记住女孩罗玮的那句话:“我能给她生的希望,为什么不给呢?给她的一线希望,就等于她家人更大的希望。”罗玮就好比天使,来到世间拯救另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在这个心地善良的女孩面前,任何基于庸俗利益的无端臆测都是一种亵渎。当爱心成为一种稀缺的道德资源,罗玮用她的淳朴和善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2)、“我能给她生的希望,为什么不给呢?给她的一线希望,就等于她家人更大的希望。”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

(3)用“——”画出我最感动的句子。

7、我要读一读: 挚爱无声,母爱感天动地

正值壮年的儿子不幸得了尿毒症,生命危在旦夕之际,救子心切的慈母都达古拉不顾自己花甲之年的身体毅然决然捐出自己的右肾成功挽救爱子……这件母爱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阿旗天山办事处新城社区,故事中伟大的母亲都达古拉是蒙古族,1946年3月11日出生,现居住在阿旗天山办事处新城社区。

从外表上看去,都达古拉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母亲,一张慈祥而平凡的面容,像中国千千

万万个母亲一样,她用勤劳的双手悉心呵护着自己的四个子女,在中华大家庭中编织着属于自己一家的和睦幸福。

都达古拉一家曾经居住在巴林左旗白音乌拉苏木乃林坝嘎查,在这个仅有300口人的嘎查中,都达古拉一家祖孙三代,上有年逾古稀的婆婆,下有嗷嗷待哺的四个孩子,还有一个身患小儿麻痹不能劳动的小叔子,整个8口之家算是嘎查中少有的大家庭。生活中的都达古拉正直、善良、待人宽容,自她进门以后对公婆孝敬有佳,对不能自理的小叔子更是如同母亲般慈祥,这让嘎查里的父老乡亲由此对她敬重有加。丈夫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家里的一切都落在了都达古拉羸弱的肩头。她没有气馁,以善良、勤劳、博爱和女人特有的温柔撑起了自己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数十年来,没有过一句唠叨和怨言,只有默默地付出和无私的奉献,为这个特殊的家庭营造了无尽的幸福和温馨。虽说现在的她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她那健康而又憨厚的身材及朴实慈祥的微笑,像和煦的阳光一般始终照耀在每一位儿女的心坎上。

在她的精心培养和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四个孩子个个学习成绩优异先后考入高等学府,大儿子考上内蒙古工业大学,二儿子考入内蒙古人民警察学校,三儿子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女儿在旗政府所在地的高中读书也是成绩优异。孩子学业有成,这让都达古拉颇感欣慰。

2006年12月24日,工作在阿鲁科尔沁旗公安局的次子白音宝力格体检中突然查出慢性

肾衰竭,即通常讲的尿毒症,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母亲,“不可能,我儿子绝不可能患这种病。”她无数次地安慰自己,并让其大儿子领着弟弟到北京进行复查,现实是残酷的,在高科技的诊断面前,这位老人不得不重新整理思想,冷静地坐下来,接受这一现实,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多方打听,并用土方给儿子煎药,仍不见效果。

数天后,白音宝力格病情加重,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且手背、胳膊、大腿、后背等处出现紫癜,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每周要接受2次血液透析治疗。一次不慎感冒后,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不得不住进医院。医生说儿子病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60

岁的母亲急得寝食难安。她四处奔波找医生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