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医学院校生物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开拓生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指导生物专业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对策研究

生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生物医学领域中形成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可直接用于医学、工业、农业等各个行业,为医学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检测手段,是加强现代医学的前缘学科。我国有200多所科研院校机构设置了生物类专业,每年该专业毕业生达几万人,其中包含众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而本科毕业生由于就业层次较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1],由于开设时间短,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资金投入不足,学科建设不完善,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各方面都明显不如医学专业[1]。

一、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1.生物相关企业用人理念存在偏差,使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大幅下降。

首先,企业单位片面地追求高学历,存在学历歧视;过分关注文凭,造成人才浪费,且所招高学历人员不一定能够满足岗位需求,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普通高校生物类本科生就业的困难[2],[3]。其次,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同等条件

关于生物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物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生物科学专业是科学领域的新兴行业,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工作,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随着国内的生物类行业迅速发展,促使高校培养了大批生物领域人才,在满足了行业需要的同时,又使理工科高校生物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对此,从生物专业学生(包括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就业现状调查、困扰生物专业学生(包括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就业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如何保证生物专业学生(包括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更好就业的对策研究3个方面进行一下浅析。 一、生物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1、对口做研发 拥有较高科研能力和较强生物专业技能的本科生,毕业后去相关部门做研发,但要面对众多研究生的竞争,因此,求职难度相当大。 2、考研继续深造

生物科技领域能“出人头地”的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这是许多学生在四年本科生涯后根本无法具备的素质,所以,考研也成了我们专业绝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当我们研究生毕业时,考博或出国又成了生物专业研究生中大多数人的选择。此外,一部分毕业生将公务员、选调村官、事业编等作为奋斗目标。 3、生物教师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生物和以前热门的物理、化学一样都被作为一门主要功课被重视,这就衍生了生物教师的高需求,作为师范类专业的毕业本科生,生物教师成为许多生物专业本科生的首选职业。 4、自主创业 对于一些在校期间一直从事兼职和喜欢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校兼职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把自主创业作为职业首选。 二.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 1、毕业生人数过多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生物技术热,我国的各大院校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达到几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再加上其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了生物技术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暂时性过剩现

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

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我国生物肥料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生物肥料的现状:发展生物肥料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等重要意义,同时也介绍了生物肥料的种类和生物肥料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本人认为我国的生物肥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肥料化肥农业发展 1 引言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肥料的施用量将日益增加。从目前的肥料分类来看,肥料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无机肥料(俗称化肥)。凡以有机物质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通常所指的有机肥料主要是指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就地施用的一切自然肥料,所以又叫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肥料实际上是利用微生物的有关性质,如对氮素的固定、对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态养分的分解、对作物生长的刺激等作用,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素养分或提高土壤中难利用矿物态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这类肥料的特点是所含营养成分比较单纯,大多数是一种化肥仅含一二种肥分。施入水中易被分解,很快见效,因此又称其为"速效肥料"。包括有氮肥、磷肥、钾肥和钙肥等。无机肥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机肥料不但是现在也是将来现代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肥料生产、使用和进口大国,我国每年的化肥消耗量已超过3000万吨,但长期施用化肥,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湖、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日益严重,地下水的硝酸盐浓度也急剧增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始考虑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用量。 可见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作为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措施之一的生物肥料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它生产出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 生物肥料的发展历史 生物肥料在我国生产和应用已有50多年历史,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但从总体速度来看是较慢的。50年代大力推广应用大豆、绿肥根际固氮菌。当时全国各地差不多每个县都有菌肥厂。这个时期的生物肥料生产只求产量,不顾及质量,持续时间很短。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国许多地方又恢复生物肥料生产和推广细菌肥料,大部分采用发酵生产。与50年代相比,质量有了提高,但后来许多地方用炉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剂,产品质量下降,农民就不愿意使用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新闻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传统媒体经营遭遇低谷,从业人员一度饱和,新闻专业毕业生在广阔的媒体领域就业无门;另一方面,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论是技术性人才还是运营或者管理方面,都存在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庞大的毕业队伍,用人单位竟然痛呼天下无才! 如此,在传统媒体遭遇新媒体的时代变革中,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碰到了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遇!当初拳拳赤诚的新闻理想,在经过了四年的悬梁刺股后,却在毕业的关口碰得一头灰!那么,当今新闻专业的学子,到底是遇上了最好的年代,还是遇上了最坏的年代?或许,曾经的“无冕之王”,也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书写“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义! 一.新闻专业不再“专业” “以前新闻专业的学生,有中文系的文笔,有哲学系的思想,还有美术系的艺术,几乎无所不能。而今新闻专业的学生,论文笔不如中文,论思辨不如哲学,论排版远远不如美术!尤其是在经济、政治、法律等专门领域,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报道中捉襟见肘,难以胜任!”一些关于新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文章如是写道。 先不论这种观点是不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且看近几年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得不承认,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身上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当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无冕之王”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以及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媒体的招聘启示中,专业都写着一条“专业不限”的亲民告示。而在实际的录取中,新闻专业的靴子也正在逐渐失宠,广州电视台曾在2004年招聘的43个人中,只有14人毕业于新闻专业。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新闻专业的学子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正逐渐受到更多青睐,尤其是经济、法律、政治等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由于其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在工作中大放异彩。不少媒体单位在招聘中均表示,新闻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专业知识积累严重欠缺,虽然采写编排技术稍胜一筹,但这种技术优势往往都是暂时性的,所以,在长远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但不占优,反而深陷劣势。 这样的观点,实际上表面,在传媒领域的竞争中,新闻专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其专业优势,以致其只有技术,而无专业! 与此同时,当新闻专业的许多学生在难以进行专业对口就业时,纷纷被迫转向其他领域寻找工作机会。由于大学期间过于理论化的课程设置,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过硬的专业技术,更没有十分突出的实践经验,所以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范围仍然局限于文秘、行政助理等操作性工作,不得不在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领域,接受所有人的竞争! 坦白地说,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大片丧失了自己的生存领地,而且在公共的生存领地中,也沦落为十分边缘的危机地步! 二.扩招与滞后的双重危机 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在于高校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发生严重脱轨。 高校新闻学专业招生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新闻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不少普通高等学校认为设置新闻专业是“投资小、见效快”,相继增设新闻传播专业,一些新办的民营高校、独立学院,也纷纷设立,导致新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而与此同时,新闻行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运作,不少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控制新闻采编人员的数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了“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为了

我国生物技术现状的发展及展望

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课程:食品生物技术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2011 年5月23日

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摘要:生物技术是20 世纪后期人类科技史上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它是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安全的重点。在我国生物技术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从政策、环境方面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来推动生物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重大科技计划,把生物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步伐。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生物计划,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脑计划、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等。有些研究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生物产业也初具规模,生物经济初见端倪。 关键词:生物技术现状发展前景 0前言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1]主要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等工程学科,近年来在医药、农业、食品、化工、能源、冶金、环保等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生物技术产业群。 目前,我国生物技术已广泛用于农业、医药、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生物技术与产业已经开始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的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转变。中国生物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说,我国生物技术在让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化的同时,还要加强有独立知识产权成果的创新。努力培养技术、管理人才,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组建相关行业协会,规范市场秩序。 1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 1.1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兴起 我国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19年,在北平天坛成立了中央防疫处--即今天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七十年代末开始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被列为863计划之首,而且纳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促进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据统计,我国现有456个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其中医药领域的有165个,占36%,专业人员约6800人,

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1

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生物制药技术或称生物药物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这些进展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无法医治的疾病的治疗问题,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社会安全和刑侦提供新的手段。生物制药产业将是一个倍受投资者青睐的阳光产业,其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本文就生物制药现状,发展前景做出以下浅析:关键词:生物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前景 一、生物制药现状: 1、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 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2、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因工程的 企业却很少。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种基因工程药物。 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由实验进入临床,型血友病基因治疗

生物学考研就业前景分析

专业简介 生物学(biology)就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本质和生活规律的科学。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范畴主要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育规律、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遗传变异和进化、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生物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20世纪末生物学开始迅速发展,21世纪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科技之一,从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放的人才受到市场热捧。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工业、医药、农、林、牧、渔、食品、环境和园林等行业,都需要大批拥有高端生物科学技术背景的人才。法国的生物学领域在整个欧洲都是非常有名的。 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境保护、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掌握系统的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就业前景 发展前景 本专业对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严格。毕业生主要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生物技术一直是政府所支持的重点产业领域,包括克隆在内的尖端研究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进行的,所以相关生物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一直以来都是趋向于良好发展。 无论是在研究机关或者生物公司,投资每年都有所增长。而职位的增长速度也保持在4-5%左右。生物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十分强的学科,伴随科技飞速发展,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交叉性越来越强,许多生物相关的新兴学科方兴未艾。此外,生物相关的应用类学科包括公共卫生,食品,营养等,人才缺口也较基础研究类大。 就业方向 1.初高中生物教师。师范类的不用说啦,人家入学就是目标明确的。非师范生物的呢相对接触多一点实验,师范技能和经验很少,再加上没有教师资格证,想当老师的人越来越多,非师范的生物人在教师招聘上并不占优势。 2.生物公司。这批人乌泱乌泱,也是最对口的工作了。现在生物公司人才需求量很大,这次新冠肺炎大家也看到了,虽然都说饱和饱和,但是技术人才还是很缺的。刚进去薪资呢本科生大概4k+,硕士生7k+,后面会慢慢提升的,看个人能力,我师姐工作第二年已经11k了。但很多同学还是担心说裁员和压榨,那就往下看。 3.事业单位(如机关研究院或者药监局什么的)。有的研究院事业单位不要求博士,就笔试面试,进去了可以有编,小机灵鬼们自己去找找吧,这个其实性价比还可以。但是编外的话就去学技术然后跳去公司,或者抽空再考研考公务员。谁都知道编外的事业单位只是个跳板哈,不要久留不要久留不要久留,此处划重点。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第一个生物制品研究所始建于1919年,在北平天坛成立了中央防疫处--即今天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我国自七十年代未开始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被列为863计划之首,而且纳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促进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我国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单抗和新型诊断试剂在仿制的基础上向创新发展,已能生产目前国际上市的大多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系国际首创,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bFGF已申请专利,首创的免疫PCR胃癌诊断试剂已获得新药证书,有望开发出一系列的高灵敏度癌症诊断试剂。 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取得明显进展,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投放市场,对乙肝的预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双价痢疾疫苗、霍乱疫苗获准试生产,血吸虫疫苗。出血热疫苗等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基因治疗取得突破,研制成功具有高效导入功能的靶向性非病毒型载体系统,动物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在体内将基因高效导入肿瘤细胞,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缝线等3种基因治疗方案已基本完成临床前试验。

获得了一批转基因动物,已获得生长激素转基因猪的第2、3、4代。获得手乳腺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羊等。 通过研究出现一批创新性成果,克隆了大量人、动物、植物的新基因,创造了具有多种用途的新型表达载体等。 据统计,我国现有456个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其中医药领域的有165个,占36%,专业人员约6800人,已有近二十种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获准进入市场,数十种医药生物技术产品正在进行临床或临床前研究。 当今世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呈现出巨大活力。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各类生物基因组研究工作的展开,新基因不断被发现,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生物技术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与此同时,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并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二个热点领域。可以预言,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将会对世界技术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生物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门类齐全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的体系;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开发出一批生物技术产品并投放市场。 1、现代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是10年前的50倍

新闻传播学考研及新闻传播就业形势分析

新闻传播学考研及就业形势分析 传媒考研网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的观察与思考 一、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从1923年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新闻系平民大学报学系(北京)算起,中国新闻教育已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有新闻教育学家将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是我国大学新闻教育起步和迅速发展的时期。上海、北京、厦门等地一些大学都开办了新闻学(报学)系科。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是仿照美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训练为教学重点。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新闻系科进行了调整,1952年起学习苏联的经验,制订新的教学计划,重新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巩固基础与发展前途的新闻文字工作者”。1954年,更加具体化为“培养新闻工作干部,即从事报纸、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文字工作人才”。第三阶段是60年代初期和中期。初期,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大环境较为宽松,学习气氛日趋活跃,在新闻教育培养目标中加入了“新闻教学与研究人员”。然而从1963年下半年起,师生下乡下厂,课堂教学难以以正常运行。第四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原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被否定,虽然招收工农兵学员,但课程设置不成体系。第五阶段是粉碎“四人帮”后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人们的思路,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90年代初开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整个社会发生巨变,新闻教育也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研究者认为,从70多年的历程看,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混乱以外,其他各个阶段新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都是明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经过实践检验,大多数能胜任新闻工作。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2001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传媒院校会议透露,全国已经有232所高校开办了与传媒有关的专业,其中123个是1998年至2001年这五年中新增加的,新增的专业点已经占到总数的53%。2002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第二次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是,在最近的一年中,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点总数已经达到323个,其中新闻学专业点96个,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点72个,广告学专业点124个,编辑出版专业点27个,传播学专业点4个。增长速度极其迅速。 我国的研究生新闻教育则是在1978至1983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1983年以后,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基本上进入了持续平稳的发展时期。继1981年国务院批准第一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以后,1984年以来,国务院又先后审批了七批新增博士、硕士授予单位及专业学科点。据新闻学科第一届教学教导委员会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共有新闻学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硕士点35个。教师总数1203人,其中教授231人、副教授432人,两者共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在校生总人数为19113人。

生物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与前景

生物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与前景 21世纪是一个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18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GoldsteinJB曾预言“21世纪是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与技术的世纪”。同时也有相关专家指出生物技术制药将永远是“朝阳产业”。所谓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工程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重新创造设计细胞的遗传物质,培育出新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以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生物,生物技术制药简单的说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来研究制造药物。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不仅可以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新型药物,而且引起制药工业技术的重大变革。 一、生物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内容: 1、基因工程制药 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即重组DNA技术的实际应用。它是把体外重新组合的DNA引入到适当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利用基因工程细菌等表达人类一些重要基因片段,可产生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药物。现代重组DNA 技术特别是基因显微注射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转基因动、植物发展的基础。转基因动、植物将发展成为生物药品的新一代药厂。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抗体、基因治疗与基因诊断、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筛选模型、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进药物生产工艺、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类药物。 2、细胞工程制药 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是在对细胞结构的深入认识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人们认识到培养的动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扩大群体数量同时保持本身遗传性状一致;融合细胞通过容纳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载体而具有亲本双方的优良性状。现在应用较广泛的有单克隆抗体技术、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动物细胞培养。另外,细胞培养也是基因工程中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的基础技术之一。 3、微生物工程制药 微生物工程也称发酵工程,它在原有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新技术使工艺水平大大提高。所采用的新技术主要应用于3个方面:工艺改进、新药研制和菌种改造。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除抗感染、抗肿瘤作用以外还有其他有活性物质,如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等,其活性超过了传统抗生素所包括的范围。 4、酶工程制药 酶工程就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技术,是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酶工程对医药、医疗方面贡献巨大。酶工程可用完整的微生物细胞或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低、公害少且能完成一般化学合成难以进行的反应。现在菠萝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专业与就业前景 生物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 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水平。 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 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必修 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 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等。 从就业方向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到科研机构或 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能够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 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另外,生物科学专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所以对于这个学科的学生 来说,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以后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生物科学专业是一个处在上升过程中的专业,发展机会会持续增加。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地区性择业 差异和专业水平、文凭他们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有着比较明显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一方面,好的科研、企业单位是理想的择业对象, 不过其要求自然也比较高,本科生的竞争优势不是很强,各个方面的 水平都需要提升;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就业容易,不过条件差,发展也 不太理想。对于求职来说,文凭其实仅仅一小方面,招聘单位对文凭 作出规定,无非也是希望应聘者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专业知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生物传感器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生物传感器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冯德荣 1.1 生物传感器概述 生物传感器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它与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控制论、仿生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一起,处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区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探索和揭示出生命系统中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加工、转换和控制等基本规律,探讨应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广泛地应用各种生物活性材料与传感器结合,研究和开发具有识别功能的换能器,并成为制造新型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原创技术,研究和开发它们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生物活性材料对象范围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等,以及人工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ied polymer,MIP)。由于研究DNA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的识别技术已形成生物芯片(DNA芯片、蛋白质芯片)独立学科领域,本文对这些领域将不进行讨论。 生物传感器研究起源于20世纪的60年代,1967年Updike和Hicks把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化膜和氧电极组装在一起,首先制成了第一种生物传感器,即葡萄糖酶电极。到80年代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已基本形成。其标志性事件是:1985年“生物传感器”国际刊物在英国创刊;1987年生物传感器经典著作在牛津出版社出版;1990年首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学术大会在新加坡召开,并且确定以后每隔二年召开一次。 此后包括酶传感器的生物传感器研究逐渐兴旺起来,从用一种或多种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传感器,逐渐发展设计出用其他的生物分子作识别元件的传感器,例如酶—底物、酶—辅酶、抗原—抗体、激素—受体、DNA双螺旋拆分的分子等,把它们的一方固定化后都可能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来选择地测量另一方。除了生物大分子以外,还可以用细胞器、细胞、组织、微生物等具有对环境中某些成分识别功能的元件来作识别元件。甚至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受体分子与传感器结合来测定微生物、细胞和相关的生物分子。 与生物活性材料组合的传感器可以是多种类型的物理或化学传感器,如电化学(电位测定、电导测定、阻抗测定)、光学(光致发光、共振表面等离子体)、机械(杠杆、压电反应)、热(热敏电阻)或者电(离子或者酶场效应晶体管)等等。所有这些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组合体通称为生物传感器。 按期召开的世界生物传感器学术大会记录了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历程,总汇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新动向。例如1992年在德国慕尼黑“国际生物传感器流动注射分析与生物工艺控制”学术会议上对生物工艺控制和在线系统进行研讨,至今仍作为研究者攻关的课题。2004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会展中心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可以说是世界生物分析系统领域的一次大的盛会[1],参会代表人数和发表论文数量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共有7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参加了本届大会,第八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涉及领域内容空前广泛,对9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包括核酸传感器和DNA芯片、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组织和全细胞传感器、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天然与合成受体、新的信号转导技术、系统整合/蛋白质组学/单细胞分析、生物电化学/生物燃料/微分析系统、商业发展和市场。其中,单分子/细胞分析和生物印迹生物传感器由于它们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成为与会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摘要】在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之初,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新闻传播类毕业生就业考研的情况,从问卷中了解到学生关于就业、考研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做好毕业生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意向 为了解新闻传播学类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择业状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制作了《新闻传播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就业意向调查表》,在12届毕业生中进行发放,回收合格表格203份,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调查表设计及统计结果 1.您的毕业打算: a.就业57人(28.1%) b.报考研究生144人(70.9%) c.出国深造2人(1%) 2.研究生报考院校: a.安徽大学57人(40%) b.其他学校87人(60%) 3.研究生报考专业: a.新闻传播类103人(71.53%) b.相关专业12人(8.33%) c.跨专业6人(4.17%) 4.考研未通过未来打算: a.继续专职考研12人(8.33%) b.找工作58人(40.28%) c.边工作边考研25人(17.36%) d.到时再说28人(19.45%) 5.就业单位意向为(可多选): a.国家机关82人(40.39%) b.事业单位103人(50.74%) c.国有企业72人(35.47%) d.民营企业83人(40.89%) e.中外合资企业87人(42.86%) f.学校59人(29.07%) g.其他34人(16.75%) 6.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是: a.形势好,没有压力0人 b.形势较好,压力不大28人(13.79%) c.形势严峻,比较困难147人(72.41%) d.形势严峻,很困难32人(15.76%) 7.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 a.乐观,很有信心13人(6.4%) b.比较乐观,有信心87人(42.86%) c.感到迷茫,没有信心42人(20.69%) d.没想过,没信心7人(3.45%) e.心灰意冷,毫无信心0人 8.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 a.很满意72人(35.47%) b.一般68人(33.49%) c.无所谓13人(6.41%) d.不满意9人(4.43%) 9.希望获得的职位和专业对口: a.是的43人(21.18%) b.视情况而定92人(45.32%) c.无所谓21人(10.34%) 10.专业不对口能接受吗: a.可以143人(70.44%) b.不可以9人(4.43%) c.无所谓14人(6.89%) 11.择业首要因素(可多选): a.工作地点32人(15.76%) b.经济收入与福利69人(33.99%) c.个人发展机会123人(60.59%) d.专业对口17人(8.37%) e.工作单位性质24人(11.82%) f.工作环境32人(15.76%) g.其他7人(3.45%) 12.期望月薪: a.800元以下0人 b.800-1200元0人 c.1200-2000元34人(16.75%) d.2000元以上103人(50.74%) 13.了解单位信息: a.资金和规模34人(16.75%) b.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102人(50.25%) c.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81人(39.91%) d.薪酬和福利73人(35.96%) e.人才培训情况35人(17.24%) f.职位信息31人(15.27%) g.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47人(23.15%)

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生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什么是生物工程以及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当代的生物技术和研究成果,并对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生物工程酶工程工程前景 1 什么是生物工程 遗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它通过人工转移或重组DNA大分子,增加生命体的基因种类,从而重新安排、设计人类所需要的新生命。生物工程就是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知识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工艺学。一般认为它主要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和发酵工程。 繁衍或用传统的选择自发突变的方法既快又好。如育种,用传统的选择自发突变的方法比自然界进化产生新组合性状的速度快一万倍,而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则快一亿倍。 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和细胞杂交等。前者

是把植物的胚轴、叶片、茎段、根、花茎、花粉、胚、分生组织等离体培养成为植株。后者是指把植物的细胞,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除去细胞壁,变成原生质体,在融合诱导剂促进下,使甲、乙两个种的细胞完成融合过程,继而培养成杂种植株。 酶工程是利用生物学使一种物质转化为另种物质的方法。酶工程避开了传统化学转化所需要的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苛刻条件,在化学工业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发酵工程就是利用不同的微生物,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将各种不同的原料转化成各种不同的物质,如酒精、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2 发展生物工程的重要意义 人类在长期科学和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很多创造生物新类型的手段。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还是有性杂交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种间、属间远缘杂交往往不易成功,至于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如动物与细菌之间,就更不可能了。然而基因工程却可以越过这个杂交屏障,发挥它自己的特长。它不但能把不同微生物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而且还能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

生物技术制药目前发展状况及未来瞻望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生物技术(本科) 市地信阳 XX号 5 XX 周志远 XX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题目:生物技术制药目前发展状况及未来瞻望 二、本环节自2008年4月25日起至2009年3月28日 三、进行地点:XX科技大学 四、内容要求: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X,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 指导教师:成泽艳职称讲师 批准日期:2009年 5 月20 日

摘要:生物技术已经深入药类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制药工业中,更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引进和导入是当今高新技术引起制药工业研究和发展的一场变革。它将促使整个制药工业在研究开发利用上发生一个新的突破,产生一个新的起点。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发展状况;未来瞻望

Abstract:Bio-technology has depth-typ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but also plays a great rol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biotechnology into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aused by today's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process of change. It will make the entir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has taken place in the use of a new breakthrough, a new starting point. Key words:bio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s industry;Status of development;looking into the future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农业生物技术的疫苗、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生物技术领域重点攻关课题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现状与趋势 1 前言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为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生物技术、农作物的分子育种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疗等。当前,世界生物技术发展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起始阶段,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正在促使生物产业成为世界经济中继信息产业之后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2]。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展。至此,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技术上的革命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以循环利用生物体为操作对象,在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而且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大,并且没有污染。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已经取得并将取得更大进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诸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 全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产值继续增长 2013年,全球生物工程药品市场规模为2705亿美元,2014年增长至3051亿美元。基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重组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生物技术市场预计以%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全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