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风家训家教征文【(推荐)有关家风家教家训的优秀征文13篇】

家风家训家教征文【(推荐)有关家风家教家训的优秀征文13篇】

家风家训家教征文【(推荐)有关家风家教家

训的优秀征文13篇】

. 有关家风家教家训的优秀征文 13篇篇一好的家训形成好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从我爷爷的爷爷从山西大槐树落户到宁夏,目前已经繁衍生息了七代五百多人,我的老家就叫“韩庄子”,是一个韩姓人占 80%以上的大庄子。至今,我们依然遵循着高祖爷爷的家训。

一、学以立身,技以养家高祖父是一名秀才,因家中兄弟较多,早早离家到外面闯荡,一路流落到董府一带,租地种田,同时自学木匠修农具做家具挣钱补贴家用,才繁衍了一代又一代人。爷爷出生在清末,因为家贫和社会动荡,没有上过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当“睁眼瞎”,他在董府打短工挣钱供养两个儿子上学。盛夏,爷爷在大太阳底下割一天麦子,才挣两毛钱。尽管如此,他也是节衣缩食,供养两个儿子上学,成了“公家人”。我们姐弟 5 人,在那个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的年代,父母依然供养我们上学。二姐考上北京的大学,邻居们都说:

“一个丫头,还供得那么远”。妈妈坚定的说:“只要她们能考出去,考多远,我供多远”。二姐如今在银川上班,成了大家庭的经济支柱。我们姐弟 5 人,两个本科,两个专科,一个中专,都用知识改变了

自己的命运。

父亲是一名老师,在基层小学兢兢业业工作了 30 多年。他多次谢绝转行的机会,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在汉渠小学执教 20 年,那里考上大学的孩子是全乡最多的。业余时间,父亲还是一名木匠、装裱 . 师。我家的手推车、家具以及所有农具,全是父亲照着别人家或商店里的实物样子自己做出来的,他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用在置家上,有时别人也请他做,换回一些口粮。父亲博学多才,会干各种农活,会做家具、包沙发,还会装裱风景画,我家的家具装饰在亲戚朋友及邻居中,总是最新最时髦的。现在父亲已经 70 多岁了,还在家里手工制作二胡,说是给孙子们每人留一把,以便孩子学习起来方便。

二、勤俭持家,宽厚待人小时候,家里 9 口人,只有父亲一人上班,爷爷奶奶年迈,5 个孩子全部上学,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她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用瘦弱的身躯挺起家庭的脊梁,想方设法让一家人吃饱穿暖。直到现在,我们全家人都是早睡早起,各干各的事。家里房前屋后种树,自留地里种菜,从春到秋,田里没有闲的地方,连田埂上、渠边上都种着各种豆子、玉米,秋天的白菜、土豆和青萝卜更是必不可少。为了改善生活,家里养猪、养鸡、养羊,鸡蛋卖了买油盐,羊毛和羊羔卖了买衣服,过年宰了猪,肉吃不完,就腌上,一直吃到割麦子。小时候,我很羡慕别人家的小孩放学后可以出去玩,而我却要干总也干不完的活。姐姐、哥哥也是一样,都有自己的活计。父亲为了这个家,也是呕心

沥血,殚精竭虑。家里三次翻盖房子,所有的土坯都是他裁他堆,所有的木料也是他一个人用一把锯子、一把斧子、一把推把,一根根做出来的,我清楚地记得,整个暑假,父亲两个肩头及胳膊被太阳晒得爆了皮,先是发红,后是发紫,用手一搓,白皮皮全掉了下来。我们放学后就去拔草喂猪喂羊,放暑假捡麦穗,国庆节捡稻穗。

父母对待老人、亲戚、朋友及邻居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为人。我 . 家爷爷奶奶吃素,每顿饭,家里要做两种饭,素饭里不能有葱、姜、蒜、韭菜、芹菜、鸡蛋、肉、奶等所有辛味和荤腥食物,妈妈毫无怨言的做着两种饭,一直把爷爷奶奶侍候到老。爷爷虽然有严重的气管炎,也仍然活了 88 岁,奶奶享年 94 岁。亲戚、朋友或邻居有困难,父母也是尽力帮忙,出钱出力不在话下。

因为父亲有工作,家里总是有现钱。小时候,邻居借钱都是 10 块、8 块的;

当我们陆陆续续有工作后,春种或孩子上学,都是一、二百块,最多五百块;

现在,遇到急事,邻居也有借几千、上万的,父亲总是来着不拒,有时我们责怪他借出去的钱太多,他总是说:谁都有难的时候,但凡有办法,谁愿意开口求人。小时候,每到过年,邻居们就拿两张红纸来请父亲写对联,父亲搭上墨汁和时间,却乐此不疲。因为父母的好心肠,我家里有事时,亲戚邻居来帮忙的人特别多,即使我们平时回去的次数很少,但见了我们,还是很亲。父亲还有一个习惯,但凡亲戚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他总要包一个红包给人家,鼓励

下一辈好好学习。

三、忠孝仁义,行善积德小时候,爷爷给我讲岳飞、杨家将、包公等历史故事时,总是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不太明白,现在懂得了,其实就是要做忠臣。那是封建社会的愚忠,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就是做人要忠诚,真诚待人,讲求信义。

我最早听到的故事,是爷爷奶奶给我讲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孝感动天、亲尝汤药、芦衣顺母、卖身葬父、卧冰求鲤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爷爷奶奶吃斋念佛,信仰佛教。每有积蓄,都是捐给修桥补路、修建寺庙的人。我小时候亲眼看见爷爷把辛辛苦苦积攒的 15 块钱捐给化布施的人,却不肯给我 5 分钱买只冰棍。乞丐叩门,给粮是必须的,每到 . 吃饭时间,还要端饭送馍。小时候,爷爷从来不让我们把热水倒在院子里,都要等晾凉了再倒;

即不让我们捉麻雀、养鸟;

也不让我们捉蜻蜓、逗蚂蚁。他老人家常说: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那时的我懵懵懂懂,现在才明白,爷爷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是一个最朴素的自然主义者。爷爷时常教育我们要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要与人为善,多做好事。这些都深深影响了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

好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但愿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好的家风可以传承。

篇二还记得结婚前找对象那会,家里给介绍对象的时候,父母

总会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家那个小伙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好……”,当时就会很气愤的想,就算找对象也找的是那个小伙子,和他父母有什么关系啊。现在为人父母之后再回想起来,已经慢慢的懂得了原因,也能体会到父母的想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在家庭生活中,童年和青少年,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其言行都处在仿效过程,感受性很强。无论是优秀人格的培养,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面对挫折时应有的勇气,还是迎接挑战时应有的信心,都离不开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负有很大的责任。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家长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美德,方能在知识上回答孩子的提问,行动上感化孩子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更有活力。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美德,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构筑我们美好的和谐家园。首先自己 . 与任何人交往就要以诚相待,诚实、诚信、不能言而无信,不能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要多替别人着想!做事要踏实、勤奋、要有始有终,做每一件事,只要是自己经过考虑决定要做的,就要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懈努力,要勤奋耐劳,更不能半途而废。要乐于助人,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只有互相帮助,我们做事才会事半功倍,这就是个人品德。孩子们一面成长,一面收集着沿途的繁花茂叶。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他们后期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

入孩子成长过程的建材,使他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孩子长大后的生活态度。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家风,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切实存在的,让我们能够确确实实感受到的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察觉地循序渐进的逐步塑造。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一员。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很大概率上会成为一个粗鲁野蛮毫无教养的甚至危害社会的一员。我们经常可以在父母身上看到孩子的习惯和性格的影子,所以我认为父母就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面无形镜子,从小对照父母这面镜子来养成孩子长大后做人处事的习惯,甚至一种性格。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说是说,做是做,言行不一,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

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 . 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当你因婆媳不和,与婆婆恶语相向的时候;

当你因夫妻不和,对丈夫或妻子大打出手的时候;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

当在公共汽车上你假装看不见,不给老人让座,当孩子想起身让座,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正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正安静地关注着你的言行举止!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铸造着他的成长或是一刀刀砍去他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所以,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我们不能只要求孩子去怎么样,首先我们必须要能做到,这样才能从正面激励孩子,给孩子做好榜样。

给孩子从小养成一种好的性格和习惯,一定要保持沟通。孩子上学后学习的好坏,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一步步引导他管理自己。这就要平时多注意放手叫他自己去做一些事,小件衣服要自己洗,平时要帮家人做一些家务事,成为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我发现凡是平时勤快的孩子,学习上、办事上都认真,成绩上也不错。凡是好吃懒做的孩子,要想学习好挺难的。好学上进品德应着重培养。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管好。生活环境和父母对其就有很大的影响。我很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在晚上的时候,我会和孩子耳鬓厮磨,躺在床上读书讲故事,其乐无穷。我们一起读唐诗, 读到王昌龄,他很喜欢,说口感很好。一起读李煜的诗,讲到李煜从皇帝到囚徒,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故事。他也会泪如雨下,说他很同情这个诗人……关灯后,他则把脚蹬在我肚子上,再呱唧呱唧把他的同学和老师编 . 进

故事讲给我听。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努力避免自己的一些恶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从小把善良、守信、诚实的种子给孩子种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做一面好镜子。让他长大后成事于否、先成人!一个目的:把孩子培养成有良好美德和有用的人!篇三乔治·华盛顿小时因想试试新斧头的锋利而砍倒了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

父亲种了许久的樱桃树,朵朵清雅的小白花点缀在树间,蜂蝶环绕,阵阵芳香扑鼻,本以为很快就能吃上可口的果实,没想到却被儿子无意间给砍倒了。伤心和愤怒堵在心口,而乔治脸色煞白的望着父亲,虽知道大事不妙,但仍诚实勇敢地承认了错误。

父亲望着他,也并没有因为生气去责骂儿子,反而高兴地对他说:“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但我也很高兴你鼓足勇气向我说出了实话。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地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乔治牢牢记住这些话,使他终生受益。

孩子是树,需成长,成长不仅要经历风雨,也需要营养,而那家教便是成长为栋梁的灵魂。

20XX 年一个小生命的降临使我们这一对 80 后年轻人终于有了新的身份——父母。面对这弱小的生命,我们激动、欣喜,一个甜甜的笑,一个翻身的小动作,甚至他哭泣的样子都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一天天过去,小家伙长大了,从蹒跚学步开始,父亲停留

在他身上的关注点似乎变了,小家伙像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摆摆地“前进”,这期间摔到了无数次,哭泣了无数次,可是身旁 . 总有一个声音在鼓励他:“孩子!相信自己,可以的,再站起来……”孩子需要父亲这样的声音,这教会了他要学着勇敢,学会面对困难!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吃过晚饭,孩子坐在自己的小书架前“读书”,拿一本翻看两眼就丢在一旁,看样子读书的过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孩子父亲注意到了小家伙的这一举动,顺势坐在他身旁,挑选了一本他平时最爱看的绘本书要求和他一块认读,小家伙的神情变了,欣然的坐下来,把头凑到了父亲这边……从他们郎朗的笑声中,一定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吧!孩子需要父亲这样的陪伴,这无形中培养了他要学会坚持。

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

母亲节那天,孩子的父亲主动为患有腿病的婆婆洗脚,细微的动作无不表现出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关爱,小家伙正在客厅里跑着玩耍,看到这一幕他停了下来,呆呆地看着,不知这神情里充满了的是好奇、疑问还是……没有人在意到他接下来会做什么,“妈妈,洗脚”这稚嫩的声音深深的打动了我,小手端着自己的洗脚盆,水珠不停地往外撒,一脸高兴的模样,像是立了战功似的,不错是立了“战功”,因为他长大了。

孩子需要父亲这样的举动,这潜移默化的教会了他什么是孝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手拉小手的故事也仍在继续。

在大力倡导家风建设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风美德,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篇四 . 母亲节到了,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妈妈。

我的妈妈花了好长时间、费了好大劲才把我生出来!生我就够不容易的,我一天天长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 32 年,把那么漂亮的妈妈也催老了。爸爸妈妈还让我拥有了这世界上最可信、唯一的爱——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我的生日是 3 月 15 日,妈妈生我那一年的 3.15 应该没有现在热闹,因为那个时候假的东西不多,人与人之间也更真诚一些。一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消费,因此跟我们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的权益就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现在假的东西防不胜防,消费者权益日俨然成了“打假日”!嗯,我爸给我起的名字多应景,我可是“真”的!我常听妈妈说起她小时候那个年代的事,这要从我姥姥说起。

姥姥在撒手人寰的时候,妈妈只有十三岁。姥姥因病痛苦得离去,而痛和苦却留在了姥爷、大舅、大姨、二姨、妈妈、小舅的心里。从妈妈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这是一种无法释怀、挥之不去的痛楚。

妈妈十三岁以前应该是幸福的,即使那时日子苦、家里穷,一家人在一起,也有着大家庭的欢乐。妈妈在家算小的,除了能有更多的人疼爱,一切与年龄无关。放学回来丢下书包开始做饭,大家吃完饭放下碗筷又开始洗锅。听妈妈说,她是这样做饭洗锅的——因为个子小,够不着锅台,就站个凳子,炒菜做饭、刷锅洗碗;

到了周末,开始大洗,一家人的鞋都由妈妈洗,洗好了摆一窗台。那是什么感觉?成就感!我问妈妈:“为什么家里其他人不干这些活?”妈妈说,哥哥姐姐都忙着上班挣钱,我能帮家里的就是干些活。

妈妈小时候,家里养了好多小动物,小鸡小狗小兔子,它们都是妈妈的好朋友,尤其是那只断了一条腿的小鸡,妈妈更是关爱有佳。给小鸡喂食的时候, . 蹲着,把手里的米摊开,让小鸡一粒一粒啄。那是什么感觉?幸福感!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小时候不让养小动物?”妈妈说,不能随便养,养出感情来,如果病了、丢了、死了,人会受不了。

姥姥的过早离去,让妈妈的小时候有了痛和苦的记忆,在成长中,妈妈自己又创造了许多甜和美的时光,所以,我小时候能拥有妈妈为我编织的幸福摇篮,所以,也让我在可以憧憬未来生活的年龄,就有一个愿望——做一个好妈妈。

我的妈妈有时更像是我的闺蜜,分享着我的成长、分担着我的烦恼。在我的印象中,妈妈从来都是坚强的样子。只有两次,妈妈在我面前毫不掩饰她的脆弱无助。一次是姥爷去世,那年我 5 岁,可我现在都记得妈妈当时哭得像个孩子,我怎么叫“妈妈”,她都只是哭,不答应;

还有一次是妈妈因乳腺癌做第三次化疗,一天晚上突发高烧,情况十分危险,当医生不能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复时,妈妈哭着给我交代后事……妈妈啊,我的妈妈,我哪里在听你的交代,我只想多看

看你,我的妈妈……我才结婚不长时间,都还没有生小孩的打算,我想让你看看我的孩子,我不想我的孩子和我一样,没见过姥姥。妈妈,你一定要坚持住,等一等,好吗……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妈妈的高烧退了,整个人好像劫后余生般一样重生,难以想像,妈妈是经历了怎样煎熬的一夜,与死神擦肩而过;

更难以想象,妈妈是如此乐观,治疗后不仅面色红润起来,气色渐渐恢复,竟还能说笑着回忆曾经交代后事的情景。

从那天起,我告诉自己,要比妈妈更坚强,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个让自 . 己的孩子崇拜的妈妈。

2014 年 12 月 20 日,这是寒冬中最阳光明媚的一天。在经历了一天一夜的阵痛和无法进水进食后,我的小天使终于呱呱坠地,我和丈夫的人生历程有了新的起点,产房外焦急等候的一家人也都沉浸在喜悦中。

我曾经用“任性”来形容自己生孩子的那一天一夜。

在前所未有的长时间疼痛中,我坚持顺产,其实也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中间动摇过,也想过不如一刀来得痛快,大人小孩安安全全度过“鬼门关”。

但每当我动摇时,我都能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心中跃动,那么强烈而鲜明,好像在说“妈妈,我也很努力,让我自己来、让我再试试!”而这时,我自己心中理智的声音也在不断占领抉择的高地——如果你都不能坚强得支撑下去,以后还怎么要求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坚强起来呢?在“生”的当下,母子连心的瞬间让我打

消了那个退一步的想法,用心底最柔软的情感激发出为母则刚的意志。

宝宝顺利生下来,紧接着就是喂养大计。我依然是“任性”的妈妈,这其中的辛酸痛苦、甜蜜幸福,也只有我自己知道。纯母乳、一岁七个月、为奶水少发过愁、为奶水多结块疼得哭过鼻子、因为喂夜奶而疲惫、因为喂奶时间长而身材更是一言难尽……等等,母乳喂养的路上有质疑声、有反对声,也有相互鼓励的小伙伴和母乳喂养专业知识的武装。对于我们母子来说,37 度的母乳,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幸福。与其说母乳是我给宝宝最好的食物,不如说哺乳时光短暂,我更珍惜这份永恒的美好。

从自然分娩到母乳喂养,我坚持的不过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千百年来,我们的母辈就以这样的方式孕育和延续生命。这不是煽情,只是享受和自己孩 . 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美妙瞬间。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遗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每当我要上班不能陪着孩子时,也许是我错过了他最需要我的一两年,但是这样的遗憾也会随着他的慢慢长大而消融,因为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分娩、母乳喂养、每天 24 小时带好宝宝的妈妈,而是一个有自己的社会属性、能让自己的孩子崇拜的妈妈,这是我从母辈那里继承的、能够给予我的孩子最好的家风。

篇五我出生在宁夏南部山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曾经是一个极其贫穷、极其缺水的地方,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淳朴的村民,养育了我忠

厚善良的父亲、勤劳好学的母亲。

父亲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所以,我比村里其他同龄人要幸运许多,不用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更不用早早嫁人操持家务。我的母亲没上过几天学,也不认识几个字,跟大多数农村家庭妇女一样,家里田里,干起活来井井有条,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父亲出生在 1958 年,在七个兄弟姊妹里排行老大,经历了农村最艰难的几年,听奶奶说,因为那时候农村闹饥荒,父亲直到六岁才会走路,九岁才开始上学。俗话说长兄如父,父亲早早就担起了养活一大家子人的重任,过重的生活负担,让原本挺拔的父亲过早的驼了背。在所有认识父亲的亲朋好友眼里,都说父亲是个大好人、是个热心肠。没有人不称赞父亲的人品,他经常对我和哥哥说吃亏是福,对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手,他这样做图的不是别人的感激,而是一份心安。

从我记事到现在,我的生活从没有和校园分开过,1986 年秋,母亲带着两 . 岁的我走出大山,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彭阳县第一小学。从此,我便和校园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早上我都伴着朗朗读书声睁开眼睛,放学的时候,坐在门前的石阶上,两手托着下巴等待父亲是我每天的必修功课。下班归来的父亲总会抱起我,把我塞进他的大衣里,唱着那时候的流行歌曲《阿里巴巴》,欢快的跳着迪斯科,时不时地用他的胡茬蹭我的小脸,他开心的时候也会拉起他心爱的二胡,唱上几句秦腔。那时候的我,相当崇拜这位多才

多艺的父亲。

就这样,父亲温暖的怀抱、欢快的歌声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喜欢躲在校园院子里的花园后面,看着站在讲台上认真讲课的父亲,羡慕的望着教室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时间久了,父亲看穿了我的小心思,从那以后,父亲每天下班都会教我写字认字,他还会抽时间教我下象棋、写毛笔字、画画……,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我上小学。

上小学以后,由于父亲要供几个叔叔上高中和大学,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差,要强的母亲也开始找工作了,由于她文化程度低,被许多工作单位拒之门外,最后不得不去干体力活,夏天在工地做零工,一个夏天过后,母亲变得又黑又瘦,冬天去果品厂捡杏核,每到冬天,母亲的手脚都长满了冻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不到十岁的我就学会了干各种家务,蒸馒头、烙饼子、洗衣做饭,就是为了帮父母多分担一些。因为找工作,母亲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也深知知识和文化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所以父亲又多了一个身份——夜校老师,每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我和哥哥写作业,父亲教母亲认字,任务完成以后,父亲会拿出跳棋,四个人一起下,这个温馨的画面到现在还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就这样,白天母亲去打工,晚上学习认字,倔强的母亲一直坚持着学习,终于不到一个月,母亲就可以读报纸了,因此母亲成了父亲最值得骄傲的学生, . 也成了我和哥哥学习上的榜样,每当在学习中遇到磕磕绊绊,我总会用母亲吃苦好学的精神来鼓励自己。

父亲喜欢读书,每当读到好文章的时候,都会向我和哥哥推荐,他经常对我们说起读书的重要性,说起他小时候读书环境的艰苦。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和哥哥开展了读书比赛,每周都要在父亲面前把读到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哥哥还获得了县上“读书好少年”一等奖。我们高中毕业以后,都去了外面上大学,父亲母亲也慢慢变老了,母亲曾经养成的习惯却丝毫没有改变,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看到不认识的字,必须要让父亲给她教会,她还会坚持每天给父亲的书桌上铺好宣纸,看着父亲练字。

大学毕业以后,我也成为一名教师,虽然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有父母陪着,但是我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我也会经常把我读到的书籍跟父亲分享。可是就在去年,还没有告别三尺讲台的父亲因病故去,一提起父亲的病故我泪如泉涌. .如今,每当我翻开已经发黄了的书,我似乎还能闻到父亲的味道,这是他留给我最大的财富。

家是我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我很庆幸拥有这么好的老师——父亲、母亲,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他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他们的身上有我永远学不完的知识,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自豪。

篇六“晒好家风,做好家长”。晒家风?这恐怕不是我在朋友圈里晒娃、晒老公、晒幸福那么简单吧!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 . 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家

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很多时候是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不是有句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于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著名的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博导………等等一长串的头衔,可谁又知道她的父亲其实也是国学大家。记得有次看访谈,她说小时候在大树下乘凉,爷爷给他念的都是论语。这说明家庭的氛围和环境对孩子影响是一生的。小时候长辈对我们说过什么话,其实记住的并不多,可每个人身上都带有长期生活的那个家庭的印记。家风的熏陶、影响要比具体的说教给人影响更深刻持久。

我们家没有历代相传的家训,我们只是万千普通家庭中的之一。那什么是我们的家风呢?我得捋捋我和孩子爸平时在生活中的杂七杂八,捋捋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展现出的种种,我得认识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

作为父母,我对自己的孩子没什么过多的要求,但品德端正是基础。善良懂礼貌这是必须要教他的。

我的孩子一岁八个月了,叫可乐。从可乐会走路开始,我和他爸就会有意无意的把果皮纸屑放在他可以够得着的地方,然后告诉可乐,这些是不需要的,是垃圾了,能帮忙扔进垃圾桶里吗?刚开始,他还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将垃圾顺利丢在垃圾桶里,慢慢的,到现在为止,可乐会自觉地将自己用过的纸张以及桌面上的纸屑仍在垃圾桶里。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偶尔坐租车,我下车永远会对

师傅说谢谢您师傅。再见!物业的管家上门帮忙插水卡电卡之类的小事,我会对管家说麻烦您了!他现在也有样学样,坐车下车,会和叔叔再见。

在小区里,碰到邻居假的叔叔阿姨都会打招呼。从小,就应该让他知道只是最 . 起码的礼貌。

可乐做错事可以,但绝对不可以撒谎!一岁多的孩子也许还不太明白撒谎的意义。可作为妈妈,我会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告诉他,没关系,有什么问题告诉妈妈,我们可以一起解决,但撒谎绝对不可以.作为家长,首先自己就得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答应孩子的事情我从来没有食言过,对于他提的某些无理的要求我从一开始就不会答应。

懂得分享这是现代的大多数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不懂分享也就不会感恩。由于可乐是家里唯一的宝宝,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惯着,以前可乐有好吃的东西永远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别人吃一点总会撇嘴。玩具也是一样,别人碰他的东西绝对是不可以的,一碰就撇嘴生气走开,不玩了。鉴于我们意识到的问题,我和孩子他爸会积极应对并采取有一些教育措施。我有意无意的会在他面前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有好吃的东西我也不再是先给他,是会分给他爸,嘴里也会念叨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努力创设一定的交往场景,让他感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在广场玩耍我会拉着他的手同小朋友一起滑滑梯,会鼓励他邀请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让他逐渐体验到与同伴一起游戏,分享零

食、玩具的快乐,感受集体生活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作为一个只当了一年多妈妈的年轻家长,我需要和孩子一同学习、成长。

培养、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现的。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长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好的家风从教育做起,好的家长从反思、学习中做起。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不 out ------- 这不是家风家训,却又是推行的助孩子成长的有效手段。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

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看到或听到有些女人吐槽自己的公婆,是何等的不讲理和不好相处,而我对此却总持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对他好,他对你自然也不差。我到公婆家 6 年了, 回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从初次见面的陌生和拘谨到如今的亲切和熟悉,我们成为了彼此牵挂眷恋的一家人。

我的公公婆婆今年 58 岁了,他们是同村,还是同学,婆婆之前是医院护士, 8 年前因外婆摔倒要人照料而内退,公公之前是学校后勤工人,也退休在家。

婆婆退休后,负责村里的防疫保健工作,同时又在姑父家诊所里上班,每天朝九晚五的班。他们各自的家庭中都是四女一男,而公婆都是家里最小的。别人家里是女主内而男主外,而在我家里是公公负责主内又主外,而婆婆是负责照顾好自己就“欧科”了。

为什么说公公是主内又主外呢,这一切我要用朴实的文字慢慢道来。

先说主内吧:

我刚嫁过去的时候,外婆已经 89 岁,瘫痪在床有 5 年多了。她吃喝拉撒全不能自理的,吃喝要人扶起来喂,拉撒要人勤翻身换垫子,换尿片的。每年天 . 一转暖,公婆就把外婆接到农村和他们住在一起,农村家里院子大,空气好,对外婆身体有好处,天冷了舅舅就再接回吴忠(舅舅也 70 多岁了)。而在婆婆上班期间,伺候外婆吃喝拉撒的事情就是公公这个女婿的事情了。外婆和公婆住在同一个屋子里,外婆在里间,公婆在外间,因为公婆悉心的照料,瘫痪的外婆身上没有一点疮,屋里没有一点异味。就这样的照顾,公婆已经默默的做了 10 个夏秋。村里有人说公公像个女人,一天伺候老的,照顾小的,还要做饭兼种田地。但是公公总是说,人在做天在看,外婆是个大善人,对这个家对他都有恩,做人不能没有良心,这样做自己心里踏实,也是给子女做个榜样。或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家妞子两三岁的时候在家就总是能帮公婆一起”照顾”外婆。怎么照顾的呢,她也会学公婆的样子,拿尿盆给外婆屁股底下放,我们往外抬外婆晒天阳的时候,她着着急急的去开门,外面热,她还拿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