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样品预处理技术--常规消解方法

样品预处理技术--常规消解方法

样品预处理技术--常规消解方法
样品预处理技术--常规消解方法

样品预处理技术

——常规消解方法

大多数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发射光谱法以及比色分析法等分析,均要求把分析试样首先转变成均匀的溶液,除少数分析手段如X-荧光、中子活法,火花源质谱可直接分析固体样品外。在化妆品检验中质地均匀的液体试样(如香水、洗发液),有时样品可以不经预处理直接进行测定,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经过预处理,先制备成样液,然后再进行定量。

待测元素在样品中含量一般是很低的,而样品机体成分及试样中含有的大量水分会对测试带来困难。

消解除去试样中有机成分或从试样中浸提出待测成分的方法很多。有干法、湿法;有在密闭系统中;有高压,也有的在低压下;有用无机的酸碱试剂,也有用有机溶剂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应根据试样的待测元素以及实验设备等选用。

在选用分析方法进行元素分析时,应结合试样性质、待测元素和定量方法等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权衡:如样品预处理过程是否安全?是否对所用的器皿有影响?所用方法对样品的分解效果如何?所用试剂是否会定量产生干扰?是否造成了不能忽略的沾污?预处理方法能否导致待测元素的损失或产生该元素的不溶性化合物等等。

1.干灰化法

干灰化是在供给能量的前提下前提下直接利用氧以氧化分解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它包括在高温下利用空气中氧的高温炉干灰化法<100~300℃下利用激化了的氧原子的等离子氧低温灰化法;在高压氧气氛中燃烧灰化的氧弹法;在常压氧气中燃烧的氧瓶法等。

1.1高温炉干灰化法

将样品的器皿放在高温炉内,利用高温(450~850℃)分解有机物,这是最古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利用高温下空气中氧将有机物碳化和氧化,挥发掉易挥发性组分;与此同时,试样中不挥发性组分也多转变为单体、氧化物或耐高温盐类。

高温炉干灰化法是很复杂的反应过程,经干燥碳化的样品变成多孔的含有无机成分的有孔焦炭,其氧化动力学决定于物质的性质,即所含的无机成分、多孔性及颗粒大小。由氧化纯石墨得到的资料表明,当温度大于800℃,反应的实际机制可以认为:在最初比较缓慢的零级反应之后,紧接着是非常快的一级反应,在这个过程中C-C键被打断,形成CO2。但是由于在灰化试样所采用的的温度(550℃左右)相对较低,而且存在着尚不了解的无机成分的催化作用,研究纯石墨得到的资料是不能直接应用于所涉及的复杂样品的。

高温炉灰化法的一般操作步骤分为干燥、碳化、灰化和溶解灰分残渣几个过程。由于试样、测定元素、所用仪器设备以及操作者的习惯和经验不同,操作步骤及参数各不相同。

灰化的样品首先必须彻底干燥,否则在高温下能造成爆溅,使样品丢失或沾污。为防止样品在高温炉内燃烧,多预先在样品放入炉之前用小火、电炉或红外灯将其碳化。一般250~350℃间每小时50℃的升温速度即可达到目的。含油脂较多的化妆品,也可以在350℃维持片刻至烟赶尽后再继续升温。

在灰化阶段中,各无机成分受包围它的环境基体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反应和变化。有的形成了易挥发化合物而气化损失;有的被还原为单体或氧化为氧化物;也有的被转变为有高沸点的盐;有的还可与器皿组分产生反应而被滞留。在利用高温炉灰化样品做定量测定时,被挥发和被器皿滞留造成的损失最受关注。

在高温炉灰化过程中,气化损失因元素在试样中存在形式和元素性质、灰化温度、样品气体成分而异,利用放射性标记同位素的实验表明,元素和元素存在的形式影响气化损失。Hg是最易气化损失的元素,因为它的沸点是360℃,而其主要化合物在灰化温度下或是被分解,或是挥发性的。某些元素的损失则是因其在样品中存在的形式是挥发性的。如NBS果叶中Cr、As、Sb即使在200℃加热24h,其气化损失也大于20%。

气化损失因灰化温度而异,温度增高,气化损失一般加剧。血液中Pb在400℃可定量回收,而在500℃、700℃和900℃的回收则分别下降为69%、32%和3%。显而易见,这是由于蒸气压随灰化温度而增加。考虑气化损失时,样品量与表面积之比也是应注意的问题。

待测元素被残留于容器壁上不能浸提是造成灰化损失的第二原因。Corsuch

将中子源照射的可可粉在石英器皿中于550℃和650℃下经16h灰化,残渣用酸液浸提,用γ-谱仪测量残留在石英器皿上元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随灰化温度增高,不能被酸液浸提的残留量也增加。650℃灰化时有22%的铅被器皿滞留;而550℃则只有3%。如灰化时可在样品中加入H2SO4、Mg(NO3)2、或MgAc2,可有效地减少器皿滞留量到4%以下。如用标记的纯Pb(NO3)2和不同化学试剂在上述同样条件下观察Pb被器皿的滞留,表明不同化学试剂对滞留的影响不同,范围在0~59%。H3BO3、Al(NO3)3、Mg(NO3)2最好,H3PO4、NaCl最差。

试验也表明,有机成分存在与否对被器皿滞留有一定影响。Cu(NO3)2在有机物存在下,630℃灰化16h,不能被50%HCl或HCl-HNO3浸提的滞留率,由有机物不存在的0.5%增至6~7%。

与待测元素共存的基体组分虽可加速待测元素的挥发和被滞留,但实验也表明,加入一定化学品以改变试样基体组分,也可以给予好的效果。为加速有机物分解或增进待测物回收而加入的化学品称为“灰化助剂”。目前最常用的灰化助剂有HNO3、Al(NO3)3、Mg(NO3)2、Ca(NO3)2等硝酸盐,H3PO4、H3BO3、H2SO4、K2SO4及氧化镁、醋酸镁等。按其作用,灰化助剂可分为以下几类:(1)作为辅助氧化剂加速对有机物氧化,HNO3是这类的代表。在灰化快结束时使用,可加速除去尚残留的微量碳分。但如加入过早,即尚有较多的有机物时,往往在再次灰化时可导致残渣燃烧和丢失。但测定Cr、Cd等元素不可使用,因为能促成挥发损失。

(2)稀释剂。当有机物逐渐被分解为可挥发的简单的氧化物时,器皿和灰分中待测组分的接触和反应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为减少这种接触,在试样中加惰性化学品如氧化镁以稀释灰分,可以减少它们被器皿的滞留和提高回收率,故这类灰化助剂适用于灰分少的样品。

(3)既是氧辅助剂又是稀释剂。例如Mg(NO3)3、Al(NO3)2等轻金属的硝酸盐,这类硝酸盐在高温下是不稳定的可以分解为轻金属的氧化物和NO2和O2。前者是惰性氧化物,起惰性稀释剂的作用;后者则有助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适用糖分多的样品和测定As、Sb等样品。

(4)改变待测元素化合物形式。例如H2SO4、K2SO4、H3BO3、NaOH等。最简单的例子是向样品加入H2SO4,使易挥发的PbCl2转变成难挥发的PbSO4或

将氯离子转变为氯化氢而赶走。NaOH曾被用来沉淀铁为氢氧化铁或转锌为锌酸盐;H3BO3可以防止Pb(NO3)2被器皿滞留并使PbCl2定量回收,是因为硼与硅和铅反应形成了硼-硅-铅玻璃,而防止铅被挥发,同时由于氧化硼形成二相的化合物,在酸的作用下,可以使Pb定量的转入溶液,而防止了被石英器皿滞留。

溶解灰化残渣中元素时,应根据待测元素的灰化产物的溶解性能选择溶剂,一般多用稀HCl或HNO3,或先用(1+1)HCl使各种元素转化为氯元素再用稀硝酸溶解,直接用浓HNO3处理,容易使某些元素钝化而难以全部转入溶液。美国公职分析家协会的官方分析方法(AOAC)规定,测Ti时需用Na2SO4和H2SO4,溶解灰分的Ti。

1.2等离子氧低温灰化法

在高温下,由于待测元素可气化挥发和与器皿之间产生反应,使科学家们考虑将样品在低温下氧化分解得可能性,1962年Gleit首次提出等离子氧低温灰化法,成功地克服了高温炉灰化存在的元素损失;目前已较广泛试用于各个分析领域。

底纹灰化法是在低温下(一般为<100~300℃)利用高能态活性氧原子氧化有机物。当电场加到低压的氧气中,电场使空间中自由电子运动加速,而低压使分子间相互碰撞几率减少,从而易于获得高动能。高速电子碰撞氧分子,使外层电子电离。这些电离出的电子又被加速,发生连锁反应,产生大量电子。这些高能级的电子与氧分子相撞,使氧分子获得高能量而解离,形成含有化学活性极高的氧原子的氧等离子体。

氧等离子体中氧原子的浓度约为百分之几到20%,产率与氧的纯度有关。极纯氧的氧原子产率不高,约为0.3%~0.6%。加入少量氮气或氢气可以增加氧原子的产率。

等离子氧低温灰化有机物与普通燃烧法不同,普通燃烧法是通过加热使有机物的C-H或C-C键断裂,生成原子态氢或烷基自由基,它们碰到氧分子而被氧化。等离子体低温灰化是等离子氧中的原子态氢吸引氢或插入C-C键引发的。试样表面的烷基和羰基马上与分子态或原子态氧结合,生成过氧化物自由基。试样表面逐渐被不稳定过氧化物覆盖,同时慢慢分解,生成各种氧化物并产生反应热。多数情况下,表面分子被这些反应热切断,称为易挥发的低温分子碳化合物,

释放到气相。在气相中,它们非常容易被氧化为CO2。

由于等离子体氧的低温灰化是从试样表面进行的,因此为加速氧化过程,试样必须尽量地粉碎,而且应该用底部面积大的试样舟,将试样薄薄的铺在上面以增加表面积,有机试样氧化时,试样表面形成了一层金属氧化物。这种金属氧化物有较强的催化原子态氧再结合的作用,使原子态氧浓度在这种氧化物层中急剧降低。故一般低温灰化装置,氧化的样品厚度,只能达到2~3mm。在样品中加搅拌等操作可以防止表面层的形成,有利于加速氧化速度和深度。增加高频功率能提高炉腔温度也可以加速灰化速度,但试样温度同时也上升。生物试样大约在150℃以上开始脱水,分解。脱水或发泡时,因小规模爆裂,试样会溅到样品舟外,使无机成分回收率降低和易挥发元素损失。为防止温度上升超过150℃,每种灰化装置可使用的高频功率最大值因试样性质、分析成分而异。可用灰化蔗糖进行预试验。因蔗糖在140~150℃开始分解,变成褐色,调节功率使蔗糖快速无色燃烧即可。

试样放置位置也影响灰化速度。样品室各部位所处的高频线圈的电场强度不同,而原子态氧的浓度几乎与电场强度成正比。样品灰分含量明显的影响灰化速度,这是因为试样表面生成的灰层妨碍了原子态氧与有机物接触。因此,基本不含无机成分的样品,灰化速度恒定不变,燃烧减量曲线为直线。而含有无机成分的样品随着时间的延长,灰化速度减慢。若加上搅拌装置,则可使灰化速度接近零级反应,缩短灰化时间。

等离子体氧低温灰化法灰化温度较低是否可完全免除易挥发元素的挥发损失,或元素被器皿的滞留损失?王勇先等用标记的鼠血清、鼠肝、野葱、人发进行等离子体氧低温灰化,观察Fe、Co、Cs、Sr、Se回收率。结果表明,所观察的元素除硒以外,均获得完全的回收,四种试样的Fe、Co、Cs、Sr、Se元素的浸出率很完全。Gleit将标记化合物加入血液观察元素的回收率,试验表明Au、Ag、Hg、I有挥发损失,Sb、As、Cs、Co、Cu、Cr、Fe、Pb、Mn、Mo、Se、Na、Zn能定量回收。

1.3氧弹法

氧弹法是将氧气压入氧弹,使有机物迅速燃烧灰化,然后用无机酸或其他适宜的溶剂(或熔剂)处理,以使待测元素全部转入溶剂中。它可以灰化已干燥的

有机物,但样品量不可大于规定,以免燃烧不完全发生爆炸。一般300mL容积的氧弹可以灰化1g以下的样品。用本法灰化样品,多数元素的回收率在90%左右。

本法氧化样品虽快速,不存在易挥发元素丢失等优点,特别适宜测定Hg、Se、I等的样品前处理,但需一定装置,在国内尚少见使用。当分解样品会有大量卤素和硫,需在不锈钢弹体内部加铂内衬以防对弹体腐蚀。

1.4氧瓶法

氧瓶法是试样在充氧的玻璃瓶内燃烧后,用溶剂吸收待测元素的简单快速方法。由于其氧气压力为大气压,瓶内氧量对样品燃烧的温度和时间有影响,本法适用于少量有机物中易氧化元素的测定如Hg、I等。

2.湿式处理法

湿式处理法包括常压下的湿灰化法,高压下的消解法以及浸提法等。

2.1湿灰化法

湿灰化法又称湿消解法,此法利用氧化性酸和氧化剂对有机物进行氧化、水解,以分解有机物。俄国化学家对湿灰化法机制的见解是:灰化过程实质上是连续的氧化-水解过程。先在C原子上引入了含氧的取代基促进有机物水解,使有机物降解为碎片和挥发性含碳分子。他们对多种取代基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存在或有可能形成基团时,即可产生水解;这个基团可从极化的双键加水形成,而极化强度(即水解容易程度)受α和β碳原子取代基的影响。在α和β碳原子上存在相似的取代基,则将削弱这种作用。当用H2SO4-HNO3和H2SO4-H2O2这类混合物灰化时,结合上面提出的机制,可以看到H2SO4是脱水剂,容易产生双键。硝基是强的电子接受者;H2O2是提供OH的好试剂。低pH能对很多已部分氧化的化合物的水解起催化作用,如果也考虑进去的话,显然使用这种温柔合体系是与提出的机制能非常地吻合。

湿消化中最常用的氧化性酸和氧化剂有H2SO4、HNO3、HClO4和H2O2。单一的氧化性酸在操作中或不易完全将试样分解或者在操作时容易产生危险,在日常工作中多不采用,代之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氧化剂或氧化性酸的联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作用,使有机物能够高效而又平稳的消解。

湿灰化和干灰化一样有待测元素被挥发损失的问题,但严重性和机制不同。

由于湿式法反应温度较低,而且应用了大量的酸,可以期望将所有元素转化为不挥发的形式,但某些元素仍存在挥发损失问题。例如,Hg、Se在还原条件下或出现碳化时,被还原而挥发损失。在试样含有氯时,Ge、As变成GeCl4和AsCl3(沸点分别为83.1℃和132℃)挥发损失等等,应给予注意。

2.2加压湿消解法

利用压力以提高酸的沸点和加速样品的消解,早在18世纪即被应用。加压湿消解法较常规HNO3-HClO4或HNO3-H2SO4法的优点是省时、设备简单,便于处理大批样品,不爆沸,不需要通风设备等,并可以减除易挥发元素的损失,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压湿消解法,一般说来,有机物未被彻底降解,尤其是具有芳香族结构的组分,因此可能尚不适宜用于极谱和色谱定量方法。由于使用装置的不同而分为压热法、封管法和聚四氟乙烯压力罐法。

2.3压热法

将样品置于玻璃三角瓶内,加入一定浓度的酸,在高压锅中2个大气压下分解浸提。压热法只能将样品中有机物部分分解,因此样品的性质及颗粒对浸提效率有一定影响,要求氧预先粉碎,用3mol/L HCl于121℃处理发样及动物试样4小时,其Cd的结果与HNO3-HClO4方法结果一致,但某些植物样结果偏低。用1+1HNO3在2个大气压下压热4小时,土样中Zn、Mn、Cu、Cr、Ca、Cd、Mg 的测定结果与HNO3-HClO4方法结果一致,但Sb、Ni、Na、Al结果约低5.4~10.8%,表明压热法对某些样品和元素有较好的分解浸提效果。

2.4封管法和聚四氟乙烯压力罐法

封管法是在密闭容器内于压力和热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消解的最古老的方法。将样品的消解液置于硬质玻璃管中,熔封,置烘箱中加热,由于操作手续复杂,玻璃耐压性较差,已被近年发展的聚四氟乙烯压力罐法所取代。聚四氟乙烯压力罐法是利用聚四氟乙烯的化学惰性、易切割性和中等耐热性做成严密的内衬管,配合外部的不锈钢密封套组成易启闭的耐压耐酸的压力罐。由于此法除具有加压湿消解法的一般优点外,尚有试剂用量少,样品消化时间短,无容器吸附现象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分析领域,并被接受为标准方法,如美国AOAC,规定此法为测定食物中As、Cd、Hg、Pb、Se、Zn等元素的样品分解方法。

由于样品的分解受试样、消化液(酸)的组成、温度和容器内的压力的影响,

因此,根据试样选择适宜的消化液、样品和酸用量、液体体积容积比,是得到安全的和良好的消解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消解过程中,罐内的压力还很难测出,它受罐内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动力学等因素的决定。如某些样品,由于硝酸分解生成的氧化氮气体而产生过高压力。为安全进行操作,样品量应有严格限制。样品量因容器而异,一般说容量20mL左右,样品加入量不应超过0.3~0.5g,对未知样品应先取50~100㎎进行试分解,然后试探着逐渐增加试样量。用高氯酸分解有机样品时,为防止爆炸,应分阶段加热,80~90℃、2h,然后130~150℃加热,生物样品选用HNO3分解时,加入酸不可立即盖盖子。可加入少量H2SO4以溶解释放的NO2。样品/酸之比应经过试验。样品和酸的容积不能超过内筒容积的1/2,最好在1/3左右。

2.5浸提法

浸提法的原理是利用浸提液能解离某些与待测元素结合的键,并对待测元素或待测元素的组分有良好的的溶解力,而从试样中将含有待测元素的部分浸提出。这是一种比较简单、安全,并且在某种情况下具有特殊意义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由于浸提法未经激烈反应,被它浸提的仅限于以游离形式存在或结合键易被破坏的元素,或能溶于浸提液的含待测元素的分子。这类方法已用于土壤、植物、食物、全血、血清及化妆品等一系列试样中某些元素的测定。本法获得的结果,因浸提液、样品和元素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如用0.8mol/l的HNO3浸提全血中Pb、Cd,并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可以得到血中总的Pb、Cd含量。用0.1mol/l HCl、1mol/l HCl在室温(23℃)下对0.5g经干燥研磨过20目的桔叶浸提24h,其中K、Na、Ca、Mg可以代表样品中总量,而沸水浸煮20min,K、Na结果与总量一致而Ca、Mg仅浸提出21~30%和60~63%,表明桔叶中K、Na以易流动的可溶于水的状态存在,而Ca以有机络合物或与组织膜结合形式存在。用1mol/l HCl 或1mol/l HNO3,按1g土样加10ml浸提液震荡提取30min,可以100%回收吸附的Cd,而pH为7的1%NH4AC只能回收61%。但用后者浸提液浸提土样,其测定结果与萝卜,莴苣吸收利用的镉有显著相关(P<0.05),表示可以用pH为7的1%HN4AC测定土壤中植物可利用镉。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GB7917-87)在测定粉类、霜、乳等化妆品中汞和铅,采用了浸提法,取得与湿灰化法完全的效果。金属化学形态分析中,也多采用浸提法以保持原来化学形

态。

浸提法因元素、样品基体、样品颗粒大小、浸提液种类、浓度、浸提时间及浸提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而影响浸提的元素形态和量。因此,使用这类方法要结合样品实验目的并经过预试验。

样品预处理大全.

检测实验室样品预处理方法汇总 普通碳钢及中低合金钢的样品溶解体系基本采用如下四种体系 (1)硝酸(1+3) (2)稀王水(硝酸+盐酸+水=50+150+200) (3)硫酸(1+19) (4)盐酸(1+1)滴加过氧化氢 其中试验显示:王水加过氧化氢对于Cr、Al测定更有利,而采用硫酸溶样对Cr、Al测定的数据偏低。因此建议采用如下方法: 准确称取样品0.1-0.5克加入王水或者(1+1)稀王水20-50毫升,缓慢加热到样品基本溶解,滴加三到五滴过氧化氢,加热赶净气泡后冷却定容到100毫升容量瓶,待测。 特殊样品测定和讨论: 钢铁中痕量硼的测定:硼在钢铁中一般以固溶体存在,因此采用王水溶样只能溶解酸溶硼。用密闭消解罐加酸微波消解可测总硼。选择B249.68nm测定。 钢中微量的砷、锡、锑的测定:0.5000克钢样用硝酸(1+3)15毫升,溶解并蒸发至近干,加5毫升浓盐酸溶解残渣,稀释至100毫升,纯铁为基体。 钢铁及高温合金中痕量硒的测定:取1克样品于烧杯中,加10毫升水,10毫升硝酸,30毫升盐酸,低温加热,加6毫升高氯酸至样品溶解,用定量滤纸过滤,于滤液中加3克抗坏血酸,盐酸55毫升,缓慢加热至微,直至出现黑色无定形炭后保持2-3分钟取下,用滤纸过滤,将沉淀连滤纸加硝酸及高氯酸硝化,稀释至10毫升用于测定。 钢中总铝的测定:钢中的铝一般以金属铝、氧化铝及氮化铝等形式存在。一般称取样品0.1-0.5克,加入12毫升王水和0.1毫升HF消解钢样,来测定总铝。王水,硝酸等都无法消解氮化铝,加入一定量HF酸可以使其消解90%以上。 高合金钢:包括不锈钢,高温合金,耐热合金及工具钢等,其共同特点是含较高的合金元素镍、铬、钼等。溶解时容易生成碳化物及其他不溶物,需要专门处理。

水样的常见预处理办法

精心整理 水样的常见预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是目前分析测试工作的瓶颈,也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同时又非常重要。因为样品被沾污或者因吸附、挥发等造成的损失,往往使监测结果失去准确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样品前处理过程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可靠的保障。 常用的水样前处理方法有多种。无机物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常用的有过滤、絮凝沉淀、蒸馏、酸化吹气法等;CuPbZnCd等重金属的前处理一般选用消解的方法;从环境水样中富集分离有机物的方法也有许多,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及固相微萃取等;对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吹脱捕集法-顶空法和液-液萃取。 样特点等来确定, 准确性。 1、环境水样过滤絮凝沉淀前处理方法 测定天然水样溶解态元素时,用0.45μm 物和颗粒物如可溶性正磷酸盐Fe、Cd、Cu、Pb滤膜过滤,弃去初始50~100ml 滤和不过滤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 否过滤,否则,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测定沉淀物中硫化物。测定氯化物硝酸盐氮、 过滤后测定滤液中 其中 进一步除去可溶性物质, 2 调节水样的PH值非常重要氟化物在含高氯 PH值4,氰 蒸馏含酚水样时,由于流出液体积和原蒸馏液相当,蒸馏后的残液也须呈酸性,如不呈酸性,则应重新取样,增加磷酸加入量,进行蒸馏,否则苯酚未全部蒸馏,使测定结果偏低。注意检查蒸馏和吸收装置的连接部位,使其严密,氰化物、氨氮蒸馏装置的导管下端插入吸收液面下,这些细节都必须注意,否则蒸馏液损失,使测定结果偏低。蒸馏温度应适当,更应避免发生暴沸,否则可造成流出液温度升高,氰化氢、氨吸收不完全。 3、环境水样消解前处理方法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常选择消解水样的方法消解样品,使水样无机结合态的和有机结合态的金属以及悬浮颗粒物中的金属化合物转变为游离态的离子,以便于进行原子吸收等的测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时,消解用的酸的选择非常重要,作为基体应不影响后面的原子吸收测定。对于火焰原子吸收法,一般以稀HNO3介质为佳,HCIO3次之,因有分子吸收,不用H2SO4,H3PO4存在化学干扰,也不宜选用。对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一般以HNO3介质为佳,应避免使用HCl介质,因一些金属的氯化物在灰化阶段易挥发损失,如CdCl2、ZnCl2、PbCl2等,同时NaCl、CaCl2、MgCl2常常产生基体干扰,也要避免使用H2SO4和HCIO3介质,即使使用了对以后测定有干扰

样品前处理的常用消解体系酸消解法

样品前处理的常用消解体系酸消解法 酸消解法 酸消解法包括敞口酸消解法和高压密闭酸消解法。敞口酸消解法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样品分解方法。利用各种酸的化学能力,将待测的金属元素从样品中溶解出来转移到液体中。酸消解法常用的酸的种类和性质如下: (1)硝酸HN03(相对密度1.42, 70%水溶液,m/m ),沸点120℃ 在常压下的沸点为120℃,在0.5 MPa下,温度可达176℃,它的氧化电位显著增大,氧化性增强。能对无机物及有机物进行氧化作用。金属和合金可用硝酸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这些硝酸盐通常易溶于水。部分金属元素,如Au, Pt, Nb, Ta, Zr不被溶解。AI和Cr不易被溶解。硝酸可溶解大部分的硫化物。 (2)盐酸HCl(相对密度1.19, 37%水溶液,m/m ),沸点110℃ 盐酸不属于氧化剂,通常不消解有机物。盐酸在高压与较高温度下,可与许多硅酸盐及一些难溶氧化物、硫酸盐、氟化物作用,生成可溶性盐。许多碳酸盐、氢氧化物、磷酸盐、硼酸盐和各种硫化物都能被盐酸溶解。 (3)高氯酸HC104(相对密度1.67, 72%水溶液,m/m ),沸点130℃ HC104是己知最强的无机酸之一。经常使用HCIO4来驱赶HCI, HN03和HF,而HC104本身也易于蒸发除去,除了一些碱金属(K, Rb, Cs)的高氧酸盐溶解度较小外,其他金属的高氯酸盐类都很稳定且易溶于水。用HC104分解的样品中,可能会有10%左右的Cr以CrOC13的形式挥发掉,V也可能会以VOCI3的形式挥发。HC104是一种强氧化剂,热的浓HC104氧化性极强,会和有机化合物发生强烈(爆炸)反应,而冷或稀的HC104则无此情况。因此,通常都与硝酸组合使用,或先加入硝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高氯酸(HN03的用量大于HC104的4倍)。高氯酸大多在常压下的预处理时使用,较少用于密闭消解中,要慎重使用。在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烧杯分解样品时,选用HC104赶酸可避免过高温度导致PTFE材料的不稳定。使用高氯酸可以维持整个样品消解过程中的氧化环境,从而减少Hg以及能形成氢化物的元素如As,Se.Sb,Bi,Te的损失,保证有机成分完全氧化分解,避免较高的有机含量增大溶液粘度,从而影响样品引入期间的传输和雾化效率。 (4)氢氟酸HF(相对密度1.15, 48%水溶液,m/m ),沸点112℃ HF本身易挥发,处理样品时HF很少单独使用,常与HCI,HN03,HC104等酸同时使用。HF是唯一能与硅、二氧化硅及硅酸盐发生反应的酸,少量HF与其他酸结合使用,可有效地防止样品中待测元素形成硅酸盐。HF是一种弱酸,但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络合性,所以可以与许多阳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如生成H2SiF6,促使阳离子组分从硅酸盐晶格中释放出来,加热时H2SiF6分解成气态SiF4逸出,得到了不含硅的溶液。许多环境样品,如土壤、水系沉积物、河道底泥、污泥等,用HF分析样品可除去样品中大量的Si,有效地降低样品中的总溶解固体(TDS),但同时B,As,Sb和Ge等根据不同的价态也将不同程度挥发。氟和氟氧络合离子的生成有助于铌钽钨等化合物的分解,可防止它们在酸性溶液中因水解而生成沉淀,但另一些阳离子会与氟离子反应生成不易溶解的沉淀。比如,在同一条件下稀土元素、Th4+,U4+生成沉淀,而Ta,Nb,Ti等生成稳定络合物。生成的某些低含量氟化物可随氟化钙或氟化镧共同沉淀。HF容易分解碱金属、碱土金属和重金属的硅酸盐。硫化物含量高的样品很难被HF和HC104混合酸有效地溶解,最好先用王水溶解。测定样品中的B时,氢氟酸易与B生成挥发性的BF3,磷酸的加入可避兔这种挥发损失。许多元素「如As(111),Sn,Sb]的氟化物在赶酸时容易挥发损失,但挥发与否以及挥发程度取决于所用酸的种类。 必须注意的是,HF具腐蚀性,会腐蚀玻璃、硅酸盐,不能使用玻璃或石英容器,经典的是采用铂器皿,但铂器皿较贵,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是聚乙烯、聚丙烯, 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特氟隆)等塑料器皿。聚四氟乙烯是最合适的材料,它可以抗氧化剂,而且允许加热到240℃,但温度高于200℃容器易变形。另外,用HF处理过的样晶中因存在HF,会腐蚀仪器中的玻璃或石英进样系统和炬管等,因此这类样品在测试之前需先除掉HF,通常用HCIO4或H2SO4赶酸。 (5)过氧化氢H202(相对密度1.13, 30%水溶液,m/m),沸点107℃ 过氧化氢的氧化能力随介质的酸度增加而增加,H202分解产生的高能态活性氧对有机物质的破坏能力强,使用时通常先加HNO3预处理后再加入H202。组成H2O2的元素和水相同,以H2O2作为氧化剂不会向样品中引入额外的卤素元素,从而减少分析干扰。 (6)硫酸H2SO4(相对密度1.84, 98.3%水溶液,m/m ),沸点338℃ 硫酸是许多有机组织、无机氧化物及金属等的有效溶剂,它几乎可以破坏所有的有机物。但在密闭消解时要严格监控反应温度,因为浓H2SO4在达到沸点温度时可以熔化聚四氟乙烯容器,浓H2SO4的沸点是338℃,而聚四氟乙烯的使用温度不能超过240℃.所以,一般不单独用H2SO4,而是与HN03一起组合使用。由于H2SO4赶酸时间长、易引入硫元素的千扰,因此在环境监测中使用率不如上述几种强酸高。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 (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 (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 ; (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 (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 (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 (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 (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 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 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 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 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 0.45或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但滤膜过滤方法只能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对于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照样能够进入色谱柱干扰样品的测定并沾污色谱柱。 1.2.电渗析处理法 在国内比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电渗析法,与其它的膜处理方法相比,电渗析处理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是处理复杂基体样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电解中和法 强酸、强碱中微量离子的测定是离子色谱较难解决的问题,电解中和法的应用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方法是利用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高浓度

样品预处理

徐州工程学院 论文报告 题目:样品预处理 学生:骆乃薇 指导教师:刘辉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12质量2 目录 1.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1 2.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1 3.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1 3.1有机物破坏法 2 3.2蒸馏法 3 3.3溶剂抽提法 5 3.4色层分离法 7 3.5化学分离法 7 3.6浓缩---------------------------------------------------------------------------9 一目的: 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2 、对样品进行浓缩。 二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三方法: 主要有6种。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在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2.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湿法消化的优缺点 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3. 紫外光分解法 高压汞灯提供紫外光。85±5 ℃,加双氧水。 4. 微波高压消煮器。 食品样品最多只要10分钟(2.5 MPa); 其它方法: 1. 高压密封消化法——120~150℃,数小 时,要求密封条件高。 2.自动回流消化仪。 (二)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 常压蒸馏 蒸减压蒸馏 馏水蒸气蒸馏 方 法 1.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 蒸馏釜:平底、圆底 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 注意:1. 爆沸现象。(沸石、玻璃珠、 毛细管、素瓷片) 2. 温度计插放位置。 3. 磨口装置涂油脂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常用方法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常用方法 【样品前处理要求】 1.样品是否要预处理,如何进行预处理,采样何种方法,应根据样品的性状、检验的要求和所用分析仪器的性能第方面加以考虑。 2.应尽量不用或少使用预处理,以便减少操作步骤,加快分析速度,也可减少预处理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引入污染、待测物损失等。 3.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 4.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测定的物质。 5.试剂的消耗应尽可能少,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少。 1 高温灰化法 高温灰化法是利用热能分解有机试样,使待测元素成可溶状态的处理方法。其处理过程是准确是准确称取0.5~1.0g(有些试样要经过预处理),置于适宜的器皿中,zui常用的是适宜的坩锅,如铂坩锅、石英坩锅、瓷坩锅、热解石墨坩锅等,然后置于电炉进行低温碳化,直至冒烟近尽。再放入马弗炉中,由低温升至375~600℃左右(视样品而定),使试样完全灰化。试样不同,灰化的温度和时间也不相同,冷却后,灰分用无机酸洗出,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后,即可进行待测元素原子吸收法测定。 灰化法是有机试样zui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操作比较简单,适宜于大量试样的测定,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加入其它试剂,可避免污染试样,但灰化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在灰化过程中,引起易挥发待测元素的挥发损失,待测元素沾壁及滞留在酸不溶性灰粒上的损失。汞和硒等易挥发元素,灰化处理中挥发损失严重,不易采用。As、B、Cd、Cr、Fe、Pb、P、V、Zn等元素在灰化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损失。Cu、Ni等形成某些有机复合物,在温度相对较低时,也会挥发。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多种多样化合物,易于挥发。 应特别指出的是,为克服灰化法的不足,在灰化前加入适量的助灰化剂,可减少挥发损失和粘壁损失。常见的灰化剂有:MgO、Mg(NO3)2、HNO3、H2SO4等。其中HNO3起氧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破坏,因而可适当降低灰化温度,减少挥发损失。加入H2SO4能使挥发性较大的氯酸盐转化为挥发性较小的硫酸盐,起到象基体改良剂的作用,硫酸可是使灰化温度升高到980℃,镉、铅未发现明显的损失。Mg(NO3)2有双重作用,其分解为NO2和MgO,前者促进氧化,后者可稀释灰分,减少灰分与坩锅壁的总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沾留。例如:As、Cu、Ag等在常规灰化时会有严重损失,如果加入Mg(NO3)2后,则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2 湿法消化法 湿法消化法亦称湿灰化法,其实质是用强氧化性酸或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破坏有机试样,使待测元素以可溶形式存在。其基本方法是:称取预处理过的试样于玻璃烧杯中(或石英烧杯、聚四氟乙烯烧杯),加入适量消化剂,通常应在100~200℃下加热以促进消化,待消化液清亮后,蒸发剩余的少量液体,用纯水洗出,定容后即可进行原子吸收法测定。 湿法消化法中zui常用的试剂是HNO3、HClO4、H2SO4等强氧化性酸,以及H2O2、KMnO4 等氧化性试剂。实际上多用以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酸。在消化过程中避免产生易挥发性的物质,避免有新的沉淀形成。例如,HNO3:HClO4:H2SO4=3:1:1的混合酸适于大多数的生物试样的消化,但样品含钙高,则可不用H2SO4,以避免CaSO4沉淀形成。某些硫酸盐(如Pb2+、Ag+、Ba2+)和氯酸盐(Pb2+、Ag+如等)呈不溶性,因此测定这类样品时不宜使用HClO4或H2SO4。其它氧化剂如H2O2、高锰酸盐等也可用于消化试样,钼盐则能作催化剂加速氧化反应。

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湿消化法湿消化法

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 湿消化法 湿消化法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行分析测定。 湿法消化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实用性强,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以用该方法消化。 下面介绍下湿法消解的优势:首先、前处理所用的试剂即酸都可以找到高纯度的,同时基体成分都比较简单(偶尔也会产生部分硫酸盐);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控制好消化温度,大部分元素一般很少或几乎没有损失。例如,在测定酱油中的砷含量时采用湿法消化加入了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和硫酸,加标回收率为95%以上。即便像“汞”等极易挥发的元素,只要正确掌握消化温度,也不会有损失。 但是湿消化法也有一定的缺陷: 首先,由于该反应是氧化反应,样品氧化时间较长,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随样品的成分而定),且实验过程中一次不能消化超过10个样品,因此方法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其次,样品消化时常使用的试剂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硫酸都是具有腐蚀性且比较危险的。在用硝酸和高氯酸时产生的酸雾和烟,对通风橱的腐蚀性也很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高氯酸消解样品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烧杯中液体不能烧干,并且要保证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时只有少量的有机成分存在,否则高氯酸的氧化电位在此温度下会迅速升高,会导致剧烈的爆炸!因此建议,在使用高氯酸时,最好先用硝酸氧化部分的有机物,或者是先加入硝酸与高氯酸的混合液浸泡一夜,同时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消化液不能蒸干,以防部分元素如硒、铅的损失。 还有,由于氧化反应过程中加入了浓酸,这些酸可能会对仪器产生损害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消解结束后需要排酸,例如,用原子荧光测定总砷,测定时硝酸的存在会妨碍砷化氢的产生,对测定有干扰,消解完全后应尽可能的加热驱除硝酸。国标实验中采用硝酸-硫酸消解样品,由于硫酸的沸点比硝酸要高,所以最后消化液里基本上没有硝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硝酸-硫酸消解样品时因避免发生碳化,消解过程发生碳化时会使砷严重损失,所以在消解过程中注意若消化液色泽变深应适当补加硝酸,值得注意的是在标准曲线也要保证和样品消解液中相同的酸浓度即要基体匹配。 某些特殊食品湿消解时注意事项: 含油脂成分较高的食品,如植物油、桃酥等,在加入混合酸后,由于样品浮在混酸表面上,容易形成完整的膜,加热时液面上有剧烈的反应,容易造成爆沸或飞溅,因此建议样品称样量不高于1g(植物油最好为0.1-0.2g),同时要在消解过程中随时补加硝酸,一般来讲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加入15ml,放置过夜让其缓慢氧化,次日消化中途还需要补加混合酸10ml 左右。

三种土壤样品消解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一、土壤污染 (5) (一)土壤污染概述 (5) (二)土壤污染的现状 (5)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5) (四)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6) 二、土壤消解 (7) (一)研究进展 (8) (二)消解原理 (8)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10) (四)电热板消解法 (10) (五)全自动消解法 (11) (六)微波消解法 (12) (七)元素测定阶段 (12) 三、综述 (13) 参考文献 (15)

摘要 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工业生产中矿山的开采冶炼、造纸、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农业生产活动中含重金属污水灌溉农田、污泥的农业利用、肥料的土壤施用都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个别农药在其组成中含有Hg、As、Cu、Zn等金属。磷肥中含较多的重金属,使地球上的许多土壤被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不仅以单一元素污染土壤,同时多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共存时,它们之间还存在协同、拮抗作用,而且随着农药、化肥、污泥的大量施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复合污染。目前我国受Pb、Cu、Cd、As、Cr、Zn等重金对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工业的发展而越来越多,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Cd2+可使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含量明显降低,Cd2+,Pb2+和Zn2+等重金属离子对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光合电子传递也有抑制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有一定质量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加重,己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因而,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保护有限的天然土壤资源,己成为突出的全球性问题。由于土壤类型种类的繁多,不同地区土壤差异很大,为了及时了解土壤中重金属的成分及含量,对土壤进行消解是测量土壤内重金属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采用电热板消解,全自动消解和微波消解三种方式,分别选用常用的酸体系对三种类型的土壤进行消解,重点对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消解;电热板消解;全自动消解;微波消解

样品前处理方法-氮吹浓缩.doc

样品前处理方法 -氮吹浓缩 1.引言 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过程,因为色谱分析技术涉及的样品种类繁多、样品组成及其浓度复杂多变。样品物理形态范围广泛,对采用分析方法进行直接分析测定构成的干扰因素特别多,所以需要选择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及其技术,达到分析测定或评价和调查的目的。现代色谱仪器对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色谱分析样品制备过程所用的时间却仍然很长。据统计,在大部分的色谱分析实验中,将一个原始样品处理成可直接用于色谱仪器分析测定的样品状态,所消耗的时间只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70%,而色谱仪器测定此分析样品的时间只约占 10%,其余的时间是用于此样品测定结果的整理和报告等。 2.样品前处理过程 2.1 预处理 对样品进行粉碎、混匀和缩分等过程称为预处理。 固体样品——含水较低,粉碎过筛。含水量较高取食用部分切碎或先烘干后 粉碎过筛。 液体、浆体——搅拌混合均匀 互不相容的液体——先分离再取样 特殊样品——根据实验要求特殊处理 2.2 提取 浸提——针对固体样品使待测组分转移到提取液中 萃取——针对液体样品,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目的。 2.3 净化 去除杂质的过程称为净化。 萃取法——适用于液体样品,少量多次 化学法——通过使杂质或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其溶解性,使其与原体系分离。

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分子量、分子极性和亲和力等)不同,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的移 动速度不同,而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2.4 浓缩 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体积变大,待测物浓度降低,不利于检测,所以浓缩 的目的是减小样品体积提高待测物浓度,常见方法如下: 常压浓缩——适用于挥发性和沸点相对较低的组分,通过升高温度,将溶剂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从而达到浓缩目 的。 减压浓缩——通过抽真空,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在不改变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降低物质的沸点,使一些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或沸点高的溶剂在 低温下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 冷冻干燥——冷冻的同时减压抽真空,使溶剂升华,适用于生物活性样品。 氮吹浓缩——适用于体积小、易挥发的提取液。采用惰性气体对加热样液进行吹扫,使待处理样品迅速浓缩,达到快速分离纯化的效果。该方法操 作简便,尤其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被广 泛应用于农残检测,制药行业和通用研究中的样品批量处理。 2.5 氮气漩涡吹扫技术 该装置采用氮气旋涡旋转吹扫技术 , 样品在一定温度下 , 通过氮气吹扫 , 使待测物质获得良好富集效果。浓缩仪由微处理器控制 , 保证样品的自动浓缩蒸发。气体喷嘴吹出氮气流在浓缩管内形成螺旋状气流 , 减缓了气流冲力 , 使溶剂均匀挥发且不飞溅。

血液样品预处理的标准操作

血液样品预处理的标准操作 一、目的 规范色谱分析中血液样品预处理的操作。 二、职责 1. 实验室分析测试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2. 对于每一项具体的研究课题,具体的操作步骤应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制定,并由实验室分析测试人员严格实施。 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本规程的修订。 三、血液样品预处理的标准操作 1. 实验仪器与设备的准备 试管一般采用有盖子和刻度的尖底试管,要求密封性好,编号清楚准确,并摆放整齐。 EP管一般采用的规格有1ml、、2 ml。要求密封性好,编号清楚准确,并摆放整齐。 移液器要求定量准确,重复性好。 其它涡流混合器、离心机、真空泵、烧杯、量筒、记号笔、试管架、标签纸等。 2. 样品的均匀化 将装有血浆(血清)样品的EP管放置在冰箱冷藏室内,缓慢解冻为血浆(血清)溶液。 然后取出放置至室温,置涡流混合器上混匀或往复振摇亦可到达均匀的目的。 3. 液-液提取 提取溶剂的准备 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乙醚,环己烷等。 提取溶剂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溶剂的混合溶液,目的是调整提取溶液的剂性,既保证待测样品被充分萃取进入提取溶剂,同时又有很好的选择性。 根据待测样品的需要用移液器(移液枪)定量吸取血浆(血清)至试管中。 必要时调整血浆(血清)溶液的pH值,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加入酸、碱或缓冲溶液,然后涡旋混匀。用移液器定量吸取提取溶液至装有血浆(血清)的试管中,盖好试管塞。 溶液的混匀 涡流混匀将试管置于涡流混合器上进行旋涡,并保证样品溶液旋涡充分混匀,旋涡时间一般为2-3分钟。 样品的离心将试管置于离心机中,分离过程中一般采用4000r/min。离心之前注意要平衡,加速时应注意缓慢逐步加速,以防加速过快试管炸裂,离心时间一般为10分钟。 离心分离后试管中样品分为上下两层,用移液器吸取上层有机相,转移至另一试管中。 溶剂的挥发 自然挥发将样品溶液放置在室温下挥发,有时还可适当加热,加速溶液挥发。 氮气吹干氮气流能防止发生氧化,为了加快挥散速度,将样品溶液置于氮气流下吹干。 减压蒸发在密闭容器内,通过抽真空以降低液体表面的压力,使其沸点降低,样品溶液很快挥发,减少了蒸发过程中样品与空气的接触,避免由此引起的分解等副反应,适于热不稳定的样品。 样品的复溶用于样品溶液残渣复溶的溶液通常采用流动相或其它有机溶剂。用移液器准确定量吸取,并且复溶样品应充分混合均匀。

样品预处理技术--常规消解方法

样品预处理技术 ——常规消解方法 大多数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发射光谱法以及比色分析法等分析,均要求把分析试样首先转变成均匀的溶液,除少数分析手段如X-荧光、中子活法,火花源质谱可直接分析固体样品外。在化妆品检验中质地均匀的液体试样(如香水、洗发液),有时样品可以不经预处理直接进行测定,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经过预处理,先制备成样液,然后再进行定量。 待测元素在样品中含量一般是很低的,而样品机体成分及试样中含有的大量水分会对测试带来困难。 消解除去试样中有机成分或从试样中浸提出待测成分的方法很多。有干法、湿法;有在密闭系统中;有高压,也有的在低压下;有用无机的酸碱试剂,也有用有机溶剂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应根据试样的待测元素以及实验设备等选用。 在选用分析方法进行元素分析时,应结合试样性质、待测元素和定量方法等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权衡:如样品预处理过程是否安全?是否对所用的器皿有影响?所用方法对样品的分解效果如何?所用试剂是否会定量产生干扰?是否造成了不能忽略的沾污?预处理方法能否导致待测元素的损失或产生该元素的不溶性化合物等等。 1.干灰化法 干灰化是在供给能量的前提下前提下直接利用氧以氧化分解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它包括在高温下利用空气中氧的高温炉干灰化法<100~300℃下利用激化了的氧原子的等离子氧低温灰化法;在高压氧气氛中燃烧灰化的氧弹法;在常压氧气中燃烧的氧瓶法等。 1.1高温炉干灰化法 将样品的器皿放在高温炉内,利用高温(450~850℃)分解有机物,这是最古老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利用高温下空气中氧将有机物碳化和氧化,挥发掉易挥发性组分;与此同时,试样中不挥发性组分也多转变为单体、氧化物或耐高温盐类。

水样的常见预处理方法

水样的常见预处理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水样的常见预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是目前分析测试工作的瓶颈,也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同时又非常重要。因为样品被沾污或者因吸附、挥发等造成的损失,往往使监测结果失去准确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样品前处理过程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可靠的保障。 常用的水样前处理方法有多种。无机物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常用的有过滤、絮凝沉淀、蒸馏、酸化吹气法等;CuPbZnCd等重金属的前处理一般选用消解的方法;从环境水样中富集分离有机物的方法也有许多,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及固相微萃取等;对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吹脱捕集法-顶空法和液-液萃取。 环境水样前处理具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处理方法对被测组分的实际影响,测定项目的要求和水样特点等来确定,每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不得当,都会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1、环境水样过滤絮凝沉淀前处理方法 测定天然水样溶解态元素时,用0.45μm滤膜预处理水样,0.45μm滤膜能够方便地区分开溶解物和颗粒物如可溶性正磷酸盐Fe、Cd、Cu、Pb等的溶解态的测定,水样采集后立即用0.45μm 滤膜过滤,弃去初始50~100ml溶液,收集所需体积的滤液供测定使用,或直接测定,或消解后测定。测定元素总量时,取一定量均匀水样直接消解后进行测定,如总磷、总铁、总铅等。水样的过滤和不过滤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有时可能相差百分之几十甚至几倍。根据测定要求,决定水样是否过滤,否则,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污染较轻的地面水中有些无机物的测定,采用絮凝沉淀处理方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如硫化物测定时,可先用醋酸锌沉淀法除去可溶性还原剂(如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的干扰,用中速定量滤纸或玻璃纤维滤膜对加入醋酸锌的水样进行过滤,测定沉淀物中硫化物。测定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六价铬等,采用絮凝沉淀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不同的分析项目,絮凝沉淀前处理方法略有差别,但原理都是利用氢氧化物沉淀吸附作用以消除或减弱干扰,过滤后测定滤液中该物质含量一般采用慢速或中速定量滤纸过滤,因为定量滤纸预先已用盐酸和氢氟酸处理过,其中大部分无机物已被除去,采用滤纸为滤料时,用前还应先用蒸馏水洗滤纸,进一步除去可溶性物质,并弃去出滤液20ml。 2、环境水样蒸馏前处理方法 蒸馏法是环境水样前处理的常用方法,可将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等以酸的形式蒸出,氨氮以氨的形式蒸出,而干扰物质留在溶液中蒸馏水样时,调节水样的PH值非常重要氟化物在含高氯酸的溶液中,以氟硅酸或氢氟酸被蒸出,含氰化物、酚水样的蒸馏一般用磷酸调节至PH值4,氰化物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来,挥发酚和水蒸气一起蒸出;蒸馏含酚水样时,由于流出液体积和原蒸馏液相当,蒸馏后的残液也须呈酸性,如不呈酸性,则应重新取样,增加磷酸加入量,进行蒸馏,否则苯酚未全部蒸馏,使测定结果偏低。注意检查蒸馏和吸收装置的连接部位,使其严密,氰化物、氨氮蒸馏装置的导管下端插入吸收液面下,这些细节都必须注意,否则蒸馏液损失,使测定结果偏低。蒸馏温度应适当,更应避免发生暴沸,否则可造成流出液温度升高,氰化氢、氨吸收不完全。 3、环境水样消解前处理方法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常选择消解水样的方法消解样品,使水样无机结合态的和有机结合态的金属以及悬浮颗粒物中的金属化合物转变为游离态的离子,以便于进行原子吸收等的测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时,消解用的酸的选择非常重要,作为基体应不影响后面的原子吸收测定。对于火焰原子吸收法,一般以稀HNO3介质为佳,HCIO3次之,因有分子吸收,不用H2SO4,H3PO4存在化学干扰,也不宜选用。对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一般以HNO3介质为佳,应避免使用HCl介

三种消解方法比较

股骨中钙和磷的测定孙圣伟 样品(大鼠股骨)前处理: 1.大鼠股骨从-80度冰箱取出后,恢复室温,吸干自封袋外壁的水(保持包装完整),称重。 2.放入干燥箱50度干燥2天(105度12h以上) 3.称重并计算失重率 4.干燥的股骨在陶瓷或铁碾钵中充分捣细(越细越好) 5.全部过40目筛。保存 一.湿法消解 1.称取样品0.5g置于泡过酸的消解罐(烧杯)中 2.加硝酸5-8ml 3.加热消解温度梯度为120度、150度、180度,消解至未有未分解物质或色泽几乎透明,消解赶酸至白烟散尽,剩余1ml左右,定容50ml。 4.Icp检测 二.干灰化法 1.准确称取样品0.5g于瓷坩埚中 2.置通风橱内,用电热板慢加热炭化(为使受热均匀,加热前加入2mlHNO3)直至不 冒烟。 3.转至马弗炉内灰化,缓慢升温至500度,灰化6-8h,冷却后取出 4.加入2ml HNO3溶解灰状物,转到50ml容量瓶,去离子水定容。 三.微波消解 微波消解的过程为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干样低于0.5g,湿样不超过1g)置于消解罐中,加入适量的无机酸(通常是选用HNO3、HF、H2O2等),密封消解罐,放入微波溶样系统内,设置消解功率、温度、时间等参数,运行。 微波消解主要利用微波加热优势和特性,同时由于试剂与试样的极性分子都随电磁场的变化变换取向,分子间互相碰撞摩擦,相当于试剂与试样的表面都在不断更新,试样表面不断接触新的试剂,促使试剂与试样化学反应高速进行,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另外,微波消解一般在密闭高压消解罐内进行,压力体系能产生过热现象(即比沸点温度还高),大大提高消解速度,能消解一般湿法消解不能消解的样品。 实验步骤: 1.样品经前处理后,准确称取0.5g样品置于微波消解罐内罐中 2.加入HNO3:H2O2(4:1)混合液10ml置入微波消解仪中,按下表微波消解程序进行消 解 3.消解完全后,冷却后打开消解罐取出内罐,使用普通加热仪赶酸(180度)至溶液 剩余0.5-1.0ml,冷却消解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定容。(同时,相同方法和程序制备两份空白溶液作对照)。 4.Icp检测

3 常用样品预处理方法

3 常用样品预处理方法 艾蒿是一种天原中药草药,在检测其有效成分前应先的预处理,也就是把艾蒿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3.1 索氏提取法 在实验室多采用脂肪提取器(索氏提取器)来提取、脂肪提取器,利用溶剂回流及虹吸原理,使固体物质连续不断地被纯溶剂萃取,既节约溶利萃取效率又高。萃取前先将固体物质研碎,以增加固液接触的面积。然后将固体物质放在滤纸套内,置于提取器中,提取器的下端盛有溶剂的圆底烧瓶相连,上面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圆底烧瓶,使溶剂沸腾,蒸汽通过提取器的支管上升,被冷凝后滴入提取器中,溶剂和固体接触进行萃取,当溶剂面超过虹吸管的最高处时,含有萃取物的溶剂虹吸回烧瓶,因而萃取出一部分物质,如此重复,使固体物质不断为纯的溶剂所萃取,将萃取出的物质富集在烧瓶中[3]。 3.2 超临界CO2萃取法 称取100g艾蒿粉,设定萃取罐的温度为45℃,压力为18MPa,分离罐工的温度为6O℃,压为14Mpa,分离罐Ⅱ的温度为60℃,压力为6MPa,CO2 的流量为20-40 kg/h,萃取4h,称重所得提取物,计算萃取率。 3.3 水蒸汽蒸馏法 水蒸汽蒸馏法是一种传统常用的分析方法,较适宜低沸点的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但操作繁琐,处理量比较大,由于加热电源和水蒸气发生器瓶的水量变化的影响,蒸馏过程较难控制,水蒸汽流量不稳定,使结果的重复性有一些波动。 3.4顶空分析法 顶空分析法指对液体或固体中挥发性成分的蒸汽相进行分析的一种间接方法,它是指热力学平衡的蒸汽相与被分析样品共存于同一密闭系统中进行.近年来,已经发展了许多分析顶空挥发成分的方法,并用于不同行业的产品质量分析. 3.5 同时蒸馏萃取法 同时蒸馏萃取法是Likens和Nickerson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它能使得分析步骤简化,前处理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因此,该法应用越来越广泛,缺点使对水溶剂较好的成分提去效率很低。 3.6固相提取技术(SPE) SPE技术是基于液相色谱技术原理,采用固体色谱填料净化样品本底或提取溶液中目标组分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溶剂提取只能基本满足仪器分析的要求,但若要进一步提高方法的检测限,则较困难,必须进行适当的分离、富集。通常是将溶剂提取液,用适当的方法洗涤除去部分杂质后,经过固相负载的萃取柱,使抗生素富集在柱上,实现抗生素的进一步提纯与富集。常用的固相萃取柱为固相负载的C8/C12/C18。 目前常用的提取分析艾蒿的方法是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将其提取。如赵春、李水清的艾蒿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4】中说用水、丙酮、乙醇、氯仿和乙醚提取,加入的溶剂量为300ml,浸提3d,而陈存社,刘玉峰,徐建的超临界CO2和有机溶剂提取艾蒿叶中风味物质的研究【5】说,艾蒿经过清选、干燥、粉碎后过40目筛,准确称取15g艾蒿粉,用滤纸包好并称重,将滤纸包放人抽提器中,甲醇溶液从冷凝管的上端加入,回流6h有机溶剂提取法对于艾蒿的提取简单方便,而对于有机溶剂的选择要跟据艾蒿中的有效成分的极性决定,为了得到最好的溶剂,我们选择不同的溶剂对艾蒿进行萃取,分别以甲醇、乙醇、氯仿、乙酸乙脂做提取溶剂。 4 常用的检测方法 4.1 气相色谱仪 至90年代初期,GC是最有效和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技术,现在,液相色谱技术的飞速发展,使GC不能分析的样品和相当一部分原来需用GC分析的样品,都可以很方便地用液相色谱分析,因此,GC的地位已经让位于液相色谱。尽管如此,对于那些具有挥发性的天然复杂样品以及需要高检测灵敏度的样品,GC仍然是最佳选择,尤其是GC与质谱的联用分析。GC的仪器不仅本身价格便宜,而且保养与使用成本也很低,仪器易于自动化,可以在很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GC的分离度和检测灵敏度比液相色谱高。正是因为GC的这些优势,才使得它在石油、化工、环境等许AS3120B用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4.1.1.气相色谱法的优点 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选择性好、多组分同时分析、易于自动化。 4.1.2.常用的气相色谱 常用的有FID、TCD、NDP、FPD、ECD检测器,而与FID相结合的是毛细管柱,它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柱的特点为:1.分离效能高,2.分析速度快,3样品用量少可在几十分钟内分离出包含几百种化合物的汽油馏分,然而样品用量仅有数微克在快速分析方面,可在几秒钟内分离含十几个组份的样品。其独特的特点在于:渗透性大,分析速度快;传质阻力小,可用长柱,并得高的柱效。 色谱动力学认为:填充柱可看作是一束长毛细管的组合,其内径约等于粒子粒度,因其弯曲,多径扩散严重,故理论板数少。毛细管柱完全没有这些缺陷,故理论板数可高大106数量级。 4.1.3.前人的工作 由于艾蒿中的有效成分基本上都是沸点较低的物质,因此采用气相色谱测定艾蒿的有效成分比液相色谱法要好,已有许多人用气相色谱测定其含量,如顾静文、刘立鼎等人的艾蒿和野艾蒿精油的化学成分【6】文章中说,分析条件柱,进样量0.1uL、进样温度220℃,

工业案例之十二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

工业案例之十二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食品金属元素检验时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了在食品金属元素检验中湿消化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和酸提取法这四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食品检验工作者选取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湿消化法;微波消解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食品中可能含有或者被污染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国家加大了对食品的监管工作。与此同时也使食品检验工作者的检验工作量增多,这就要求食品检验工作者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工作效率。在食品的重金属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最为食品检验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法,缩短样品的前处理时间,是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提高检验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笔者依据目前常用的四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验经验,分析了四种方法在食品金属检验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食品检验工作者选取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湿消化法 湿消化法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行分析测定。 湿法消化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实用性强,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以用该方法消化。 下面介绍下湿法消解的优势:首先、前处理所用的试剂即酸都可以找到高纯度的,同时基体成分都比较简单(偶尔也会产生部分硫酸盐);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控制好消化温度,大部分元素一般很少或几乎没有损失。例如,在测定酱油中的砷含量时采用湿法消化加入了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和硫酸,加标回收率为95%以上。即便像“汞”等极易挥发的元素,只要正确掌握消化温度,也不会有损失。 但是湿消化法也有一定的缺陷: 首先,由于该反应是氧化反应,样品氧化时间较长,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随样品的成分而定),且实验过程中一次不能消化超过10个样品,因此方法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其次,样品消化时常使用的试剂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硫酸都是具有腐蚀性且比较危险的。在用硝酸和高氯酸时产生的酸雾和烟,对通风橱的腐蚀性也很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高氯酸消解样品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烧杯中液体不能烧干,并且要保证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时只有少量的有机成分存在,否则高氯酸的氧化电位在此温度下会迅速升高,会导致剧烈的爆炸!因此建议,在使用高氯酸时,最好先用硝酸氧化部分的有机物,或者是先加入硝酸与高氯酸的混合液浸泡一夜,同时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消化液不能蒸干,以防部分元素如硒、铅的损失。 还有,由于氧化反应过程中加入了浓酸,这些酸可能会对仪器产生损害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消解结束后需要排酸,例如,用原子荧光测定总砷,测定时硝酸的存在会妨碍砷化氢的产生,对测定有干扰,消解完全后应尽可能的加热驱除硝酸。国标实验中采用硝酸-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