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现在由于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导致了许多人被肥胖的问题所困扰。但是如果人们过度的肥胖还能会患上一些疾病,那么过度肥胖可能会带来哪些疾病呢?

现在由于大家的物质生活都比比较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被肥胖的问题多困扰。但是过度的肥胖很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发生。下面给大家介绍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供大家参考。

导致脂肪肝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脏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场所,然而肝内并没有多少多余空间来储存它。在肥胖者体内甘油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肥胖者的脂肪酸摄入多,所以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

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易诱发糖尿病

虽然不能说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对糖尿病的诱发作

用却是不可忽视的。许多资料证实,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发病率越高。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肥胖引发的疾病,最多的就是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肥胖体型。几乎所有的肥胖者,空腹血糖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升高。

易引起运动系统疾患

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肥胖者易患癌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肥胖妇女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和绝经后乳腺癌,肥胖男性则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无论男女都更容易患结肠癌及直肠癌。肥胖的程度越严重,上面几种癌症的患病率就越高。

引起骨关节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关节炎。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

节等。

阻碍营养吸收

肥胖是一种营养障碍。长期以来,有些人总以为只要长得腰圆体胖,就意味着营养良好。其实,肥胖并不等于营养良好,它与消瘦一样,都是营养障碍所致,二者所不同的仅是体内脂肪贮藏的多少。肥胖不仅是体内脂肪过剩,同时也存在着某些营养成分的缺乏。如许多肥胖的儿童,体内常常伴有铁、钙等微量元素的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软骨病等多种营养缺乏性疾患。

导致各种血管疾患

肥胖易导致各种血管疾患。身体肥胖的人除了皮下脂肪堆积过多之外,内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内也都堆满了脂肪,所以容易引起多种血管疾患,特别是对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5至3位。而且,肥胖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血压升高也越明显。严重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高达50%以上。相反,如果采取种种减肥措施,使体重减轻,血压也会相应地下降。

肥胖与疾病

精心整理 肥胖与疾病 (一)肥胖与性功能障碍 人体脂肪含量过多,不论男女,都会有明显的性功能衰退。因为性激素是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去的,如果过多的沉积在脂肪组织内,就会引起性功能衰退。男性肥胖者由于体脂量增加,使雄激素较多的转化为雌激素,血中浓度可增加一倍以上;较高的雌激素浓度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进而使睾丸的睾酮分泌减少。由于肥胖男子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使男性的“男子气”削弱,“脂粉气”增强,性功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此外,高脂饮食可降低男性体内睾酮水平,引起多过频系。肥胖5-10谢不平衡所引起此的体毛反常生长)出现。肥胖还会导致阴道感染一些经前并发症,从而引起许多不愉快和不方便。而肥胖的女人会分泌过量的雌激素,当体内雌激素过多、黄体素太少时,可能会引起水肿或脑水肿,从而使体重增加。 (四)肥胖与皮肤病 肥胖者末梢循环衰弱,皮肤对外界变化的反应较慢,抵抗能力也很低,因而极易患皮炎、湿疹、疥癣、冻疮等皮肤病。同时由于肥胖者流汗较多,会破坏皮肤预防感染的功能,这会大大增加皮肤病的发生率。 (五)肥胖与心脏病 脂肪增多会使体重增加,人体所消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就相应增加。这就要求心脏额外费力地工作,加强收缩,输送更多的血液,才能把足够的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满足身体的需求。这

就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影响了心脏的功能,增加了患心脏病的危险。美国波士顿的研究人员对11.6万名年龄在30岁—35岁的妇女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身高16.6米,体重在62千克—67千克的妇女患心脏病的危险是同样身高、体重低于57千克的妇女的1.3倍;而同样身高,体重为68千克—78千克妇女患心脏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妇女的1.8倍。因此认为,肥胖比吸烟更容易导致心脏病。 (六)肥胖与癌症 在不少妇女看来,中年以后发胖是自然规律,其实,有些妇女突然发福是体内肿瘤生长的信号,对此不容忽视。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妇女,以成为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50岁以上的病人占到75%--90%,其发病率已接近宫颈癌。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表明,肥胖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患子宫内膜癌的妇女多肥胖,常伴有绝经期延迟、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体重增加而增高。此外,在肥胖患者中,胆囊 25千克 肌肉 —4倍。 男人多 (九)肥胖症与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脂肪组织在体内大量增加,对人体造成额外的负担,使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增加30--40%。肥胖者因胸壁增厚,膈升高而降低肺活量,引起活动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缺氧、紫绀、高碳酸血症,终末期呈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症,病人嗜睡。可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肥胖者经常因为肺的功能下降,肺泡换气不足而出现呼吸短促、易疲劳、怕热多汗等病症。同时由于肥胖者颈部积累了大量的脂肪,气管受到挤压,呼吸时气流不畅,呼吸困难,导致大脑及身体其他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肥胖者会因此感到睡眠不足和乏力。而肥胖者越睡的多越容易肥胖。这种现象被称为睡眠障碍症候群。一旦恶化就可能出现肺心综合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跳加速、浮肿、神志不清等症状,需要及时的抢救。 (十)肥胖症与肾脏疾病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清除雪中的废物和毒素,维持其中的盐分和水分和其他物质的平衡。一般来说身体过于肥胖易伤害身体的主要器官,因高血压和糖尿病都和肥胖关系密切,

肥胖的两大指标、肥胖与疾病

专家晒数据,水桶腰风险更大 肥胖也是一种疾病?2013年美国医学会决议正式认定肥胖是一种疾病。上海疾控中心肿瘤防治科主任医师郑莹昨天晒出了一张高BMI (即体质指数)相关癌症人体图,“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综合了多项研究的一份结果,目前已证实大肠癌、胰腺癌、肾癌、食管腺癌、女性的胆囊癌、卵巢癌、子宫癌、绝经后乳腺癌等8种类型癌症与超重和肥胖有高度相关性,估计要占到全球年均新发癌症病例的1/4以上。” 在8个高BMI相关癌症中,胰腺癌、大肠癌、肾癌、女性胆囊癌都是集中在腹部。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的脂肪容易堆积在腹部,也容易造成富贵病。”郑莹透露,肥胖者中,水桶腰的癌症风险更大。 事实上,就在去年底,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肿瘤分刊上刊发了一篇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联合多国开展的研究报道,估计在2012年全球新发的1400万癌症病例中,可以认为是由超重或肥胖造成的,其中女性病例占到72%。本市的情况依次以大肠癌(13%)、胰腺癌(4.2%)和绝经后乳腺癌(3.9%)为最多。男性的占比为20%,女性则为35%。 绝经后不控制体重,乳腺癌高发 上海到底有多少胖子?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7-2013年上海居民超重和肥胖率从34%增至42%,其中成人中男性比女性更胖。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2,一般亚洲人群的正常范围是18.5-23.9,过低过高,都不利于健康。监测发现,男性平均均值是24.1,女性是23.1。让人惊讶的是,上海38.6%的成年男性超重,超重女性则占26%。与此同时,有一成男性属于肥胖,9.1%的女性属于肥胖。拥有水桶腰的人则更多,中心型肥胖率上,近三成男性腹部肥胖,26.4%的女性同样属于腹部肥胖。 更让人担忧的是,女性受超重或肥胖致癌影响的程度是男性的3倍,主要癌种为乳腺癌、子宫癌和结肠癌,而且这些乳腺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女性绝经之后。其中绝经后乳腺癌的未来发病趋势更受关注,数据显示上海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在45岁以后进入多发期,近10年来,还呈现出45岁之前发病率略有下降,

肥胖可能带来的六种疾病

肥胖可能带来的六种疾病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养生意识的觉醒,大部分人开始注重自我保健,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饮食作息,人们也都在积极地调整。当然,这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群,青年人出于工作或是交际上的原因,加之疾病看起来很遥远,所以并没有用科学的养生之道来调养自己的身体。相反地,他们胡吃海喝,一切以舒适为宜,肥胖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然而,我们反观一下周围的人们,肥胖早已呈年轻化的趋势,甚至很多孩子,刚出生就是超重的。这跟遗传,或是母亲孕期摄入了过多的营养有关。同时,也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摄入的营养更丰富了,体重也就跟着上去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肥胖的比例大约已占到了10%,并且还在增长;就中国来说,成年人的肥胖比例已经上升至38.5%,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有专家预计,在21世纪里,中国的肥胖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一半。在所有可预防的致死性因素里,因肥胖而产生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号杀手,并很可能在几十年间跃居第一。 肥胖与疾病相关

我们不能说肥胖直接导致了癌症,但很多癌症绝对是跟肥胖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表明,体重每增加10斤,患子宫癌、肾癌、宫颈癌、甲状腺癌、淋巴癌、胆囊癌等等癌症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以英国为例,英国每年都会因肥胖而增加近四千名肿瘤患者。 1、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的一种慢性病,如果平时能注意调养,控制病情,还是可以带病长寿的;但此病一旦控制不好,发作起来,想再恢复原来的健康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体重超标的人群中,有30%都会患上高血压,而患有高血脂的占到大多数。这两种因素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 2、糖尿病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是不可以多吃再有糖分的食物的,因为糖分在体内会转化成脂肪。也就是说,归根结底,糖尿病人要控制的其实是脂肪。有数据显示,体重正常的人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极低,仅为0.7%;而中度肥胖的话,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4倍;重度肥胖的人则会使患糖尿病风险增加30倍之多。 3、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肥胖,让人们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而慢性疾病,会导致人进一步地肥胖。因此肥胖与慢性疾病息息相关。 肥胖与慢性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 肥胖首先会导致慢性病的风险增加,这些慢性病又反过来,会导致病人进一步地发生肥胖,因此肥胖与慢性疾病间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肥胖治疗得比较晚了,出现了这些慢性病以后,它就会交互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对健康构成更大的影响。 肥胖易引发哪些疾病 1、肥胖易导致各种血管疾患。身体肥胖的人除了皮下脂肪堆积过多之外,内脏和遍布全身的血管内也都堆满了脂肪,所以容易引起多种血管疾患,特别是对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5至3倍。 2、胖易诱发糖尿病。虽然不能说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对糖尿病的诱发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许多资料证实,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发病率越高。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肥胖引发的疾病,最多的就是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

属于肥胖体型。 3、胖易引起运动系统疾患。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 4、胖者一般不愿活动、嗜睡、易疲劳,稍做运动即感心慌气短,直接导致性能力的降低。 如何才能控制肥胖 1、饮食清爽 要想身体苗条健壮、避免肥胖,就要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2、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婴幼儿、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老年期各年龄阶段容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3、生活规律 为预防肥胖,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合理的饮食营养、每餐不要太饱,既满足了生理需要,又避免了能量储备;若睡眠过多,热量消耗少,也会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龄的人应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既要满足生理需要,又不能多睡。 4、加强运动 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

肥胖易诱发七种疾病

肥胖易诱发七种疾病 肥胖是由于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一般所指的肥胖为单纯性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即可成为肥胖。在以往,肥胖一直被认为是福相,但近10年来,肥胖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尤其是肥胖并发症,让不少人开始关注肥胖与疾病的关系,肥胖容易导致七种疾病。 1.糖尿病 有关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上半身肥胖的人易患糖尿病,肥胖者臀围、腰围比率与糖尿病患病率成正相关。而且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当高,据统计,肥胖人中的糖尿病患者为非肥胖人的4倍,且这一比率随着肥胖的程度增加而增加。 2.癌症 肥胖者的癌症患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者的癌症患病率,尤其是女性。女性肥胖病人患乳腺癌、子宫癌和宫颈癌的危险性增加了3倍,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了7倍。男性肥胖病人患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 3.冠心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载文表示: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专家以超重35%为标准比较发现,冠心病中肥胖者和体瘦者分别占49.2%、10.1%。因为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致使管腔狭窄,硬化,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 4.高脂血症 肥胖者的脂肪代谢能力下降,活动量减少,使得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减少,血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积累,血脂容量升高,引起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5.高血压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中国的患病率,15岁以上的人群里每5个人就有一个,全国总的人数有1.6亿。而目前,导致高血压高发的第一因素是肥胖。据研究,肥胖人中患高血压的比例很大,达 20%~ 50%,比一般人中的高血压发生率多得多,而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这一比率将成倍地增加。 6.呼吸功能不全 由于脂肪组织在体内大量增加,给人体造成额外的负担,使得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增加30%~40%。同时,肥胖者胸壁和腹壁脂肪过多,呼吸活动受到限制,呼吸浅表,补呼气量减低而致功能残气量降低,使得肥胖者呼吸困难。因而肥胖人经常因为肺的功能下降,肺泡换气不足而出现呼吸短促、易疲劳、怕热多汗等病症。 7.脂肪肝 肥胖患者约半数患有轻度的脂肪肝,特别是腹部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机会更多。肥胖者由于长期饮食高脂肪食物及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率大大超过其转运出肝脏的能力,致使甘油三脂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肥胖与健康

肥胖与健康 Obesity and Health 姓名:余芹 班级:2015届创新(2)班指导老师:金友滨 学校: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日期:2012年7月14日

【摘要】 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吃饱”已不再成为人们需要担心的问题了,但是却带来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吃好。不科学的饮食造成肥胖,而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根据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肥胖人口数可达9000万,超重人数估计过两亿,人口过度肥胖已严重威胁全球发展。解决肥胖问题刻不容缓。本文主要论述了一些与肥胖相关的问题,并介绍了健康的基础知识。 【关键词】健康肥胖食疗运动习惯 正文 如今,随意走进一间中小学教室,就可以发现小胖墩比比皆是。根据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肥胖,近视,龋齿是学生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尤其是肥胖。 肥胖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评判是否肥胖也不能单看体重,不同体型的大量统计材料表明,反映正常体重较理想和简单的指标,可用身高体重的关系来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大多数人是从美学的观点关心自己的体重,而医学界则已清楚地认识到,肥胖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可以说肥胖病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 肥胖易引起三高,还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而这些却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影响劳动力。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以致影响正常生活;肥胖者会增加麻醉时的危险,手术后伤口易裂开,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机会均较不胖者为多;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又限制了肺的呼吸运动,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最后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体重的增加能使许多关节(如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磨损或撕裂而致疼痛;肥胖易导致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易引起肝胆病变……在心理上,肥胖会给他们造成一种自卑或不健康的心态。 肥胖可以说是百害无一利,因此根据统计,约百分之四十二的人觉得自己过胖,需要减肥,但是盲目地减肥同样带来很大危害。节食减肥对胃造成伤害:吸脂减肥导致皮肤松弛,还可能反弹;滥用减肥药则对生育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科学的减肥就要对肥胖进行一个细致的了解,肥胖也分为许多种类,需要我们对症下药。 单纯性肥胖是各种肥胖中常见的一种。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混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两种。体质性肥胖是因为双亲肥胖,遗

肥胖与疾病论文

关于肥胖与疾病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以及体力劳动的减少,然而一种力量强大的生命杀手——肥胖病也在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悄无声息地进人这个社会,逐渐成为一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肥胖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容易被忽视,但发病率却在急剧上升的一种疾病。肥胖是个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二个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因此要积极关注肥胖,了解肥胖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肥胖疾病肥胖基因肥胖危害防治措施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统计结果表明,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除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传统“胖国”,亚洲、非洲等国肥胖人数也在猛增;根据我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我国肥胖人口数可达9000万,超重人数估计过两亿,人口过度肥胖已严重威胁全球发展。5月11日是防治肥胖日,目前国内外有关肥胖问题的最新资讯,以呼吁更多的民众及有关部门共同关注,并从己做起,从而有效遏止这一严峻趋势。 真正的肥胖不仅是单一的疾病,它也是一种异常发育所引起的疾病,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常常诱发各种严重的疾病。它可通过机体代谢的作用,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异常,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成为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异常、缺血性心肌病、脑血管病、胆石症及某些癌肿、骨关节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肥胖还可以导致不育,这是由于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增高,过度刺激对胰岛素敏感的垂体细胞,使其释放大量的促黄体激素(LH)从而导致不育症发生(Brothers et al. ,2010)。 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相比,其发病率显着增高,尤其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险最大,也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肥胖者患猝死、脑卒中、冠心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率分别是非肥胖者的、、及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性与正常者相比分别是轻度肥胖2倍,中度肥胖5倍、重度肥胖10倍。患高血压的危险超出标准体重的20%是正常体重者10倍;50岁以下肥胖者妇女脑梗塞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4倍,45岁以上肥胖男性左室肥大者,约50%在8年内死亡。 1引起肥胖症的基因: 引起肥胖症的病因学很复杂,总体认为肥胖症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目前,科学家已克隆出了5 个与人的食欲及体重调节有关的基因,即OB基因、LEPR基因、PC1 基因、POMC基因和MC4R基因。 人的OB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长臂(),在人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全长约20kb,含有3个外显子,外显子全长4240bp 。OB基因只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其编码产物瘦蛋白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即瘦素(Leptin),或瘦蛋白,是由1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瘦素在脂肪组织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在血液中与其受体LEPRe结合。 人的瘦素受体基因LEPR 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短臂(1p31),其编码产物瘦蛋白受体属于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共有6 种,即Ra ,Rb ,Rc ,Rd ,Re和Rf ,它们是LEPR 基因转录后通过不同剪切而生成。这些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心、肝、肾、肺、脾、胰脏、睾丸和脂肪组织中。瘦蛋白与受体LEPRe 结合后生成瘦蛋白2Re;后者将瘦素带入脉络膜,

成人病的开始--腹部肥胖

成人病的开始—腹部肥胖 翻译:李红从某种程度上说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患病根源是一样的—即腹部肥胖。引起这些疾病的腹部肥胖不是单纯的皮下脂肪型肥胖,而是在内脏之间堆积了很多油脂而形成的“内脏脂肪型腹部肥胖”。并且已明确指出,这种“内脏脂肪型腹部肥胖”是引起所有与血液相关疾病的最根本的原因。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把因内脏脂肪增加而导致的血糖与血压上升等合并症命名为“代谢综合症”。内脏脂肪能使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分别增加10倍、2~3倍和3倍。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腹部肥胖已不仅仅是外形上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了“成人病的定时炸弹”。尤其是韩国人,与西方人相比,内脏脂肪堆积型的人很多。据“国民健康营养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来,国内代谢综合症患者增加了18.6%,其增加幅度很大,在3年的时间里增加了4.4%,也就是说增加了两百万名。 就算是体质指数和体重都正常,但是比起腿部来说腹部凸出来的、属“蜘蛛型体形”的人,更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究其原因,亦为招来代谢症候群的内脏脂肪型肥胖。因此,肥胖的人或仅仅是肚子凸出来的人都一定要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患代谢综合症的危险。 什么是内脏脂肪? 所谓皮下脂肪,就是皮肤下面的脂肪,而内脏脂肪是夹在腹腔内脏器之间的脂肪。 通过饮酒或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所摄取的多余热量,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里的约有50~60g,储存在肌肉里的约有120~360g,其余大部分的能源则以脂肪的形式堆积在皮下或内脏周围,这就是损害健康的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堆积在腹腔内壁近血管处,极易溶入血液中,使血中的胆固醇值升高、妨碍胰岛素的活动,从而诱发糖尿病及各种心血管疾病。 胰岛素的功能减退的话胰腺为了进行补救,会分泌更多的胰岛

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 现在由于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导致了许多人被肥胖的问题所困扰。但是如果人们过度的肥胖还能会患上一些疾病,那么过度肥胖可能会带来哪些疾病呢? 现在由于大家的物质生活都比比较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被肥胖的问题多困扰。但是过度的肥胖很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发生。下面给大家介绍过度肥胖可能会导致哪些疾病,供大家参考。 导致脂肪肝 大约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肝脏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场所,然而肝内并没有多少多余空间来储存它。在肥胖者体内甘油三酯合成与转运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肥胖者的脂肪酸摄入多,所以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也多。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内。结果形成了脂肪肝。 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易诱发糖尿病

虽然不能说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对糖尿病的诱发作 用却是不可忽视的。许多资料证实,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发病率越高。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肥胖引发的疾病,最多的就是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肥胖体型。几乎所有的肥胖者,空腹血糖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升高。 易引起运动系统疾患 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肥胖者易患癌症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肥胖妇女更容易患子宫内膜癌和绝经后乳腺癌,肥胖男性则更容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无论男女都更容易患结肠癌及直肠癌。肥胖的程度越严重,上面几种癌症的患病率就越高。 引起骨关节疾病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多的是骨性关节炎。肥胖引起的骨性关节炎主要影响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 节等。 阻碍营养吸收

肥胖的危害与措施

肥胖的危害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状态称为肥胖。 肥胖症者动作迟缓,工作疲劳,常有腰、背、腿疼,不能耐受高温,影响体型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在发达国家肥胖症占成年人口的35%。近年来我国的肥胖者也越来越多。 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作原因。许多高血压的病人同时又是肥胖症患者。糖尿病特别是晚发性糖尿病与肥胖症有直接关系,肥胖症患者血液内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肥胖引起的疾病通常有痛风、脂肪肝、血脂异常、气喘、高血压、冠心病和胆囊疾病。WHO已经将肥胖合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并列为慢性病,而不只是这些病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相关疾病或症状的危险度比一般人高很多。 作为一种病症,从医学角度而言,肥胖会同时诱发诸多疾病,医学上称肥胖合并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Pickwickian综合征(心肺性肥胖综合征)、脂肪肝、脑卒中等病症。肥胖综合病症患者死亡率高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死亡率,更高于正常人。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肥胖症患者心理多不稳定,存在不同的心理缺陷,会产生自卑、怯弱、孤僻、忧郁等异常心理,导致疾病的产生。从社会学角度而言,肥胖者行动不灵活,工作受限制,又由于肥胖患者死亡率高,因而过多的肥胖者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人类学角度而言,由于肥胖的可遗传性,肥胖不利于人种的优化。 减肥饮食 减肥者要对自己一日的饮食进行记录:何时、何地、吃了那些食物,量是多少,吃饭所需的时间是多少,进食时的心情怎样,有无饥饿感等等,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膳食计划,逐步建立起正确的饮食行为。 正确的饮食行为包括: A一日三餐,三餐之外不要进食。 B每餐进食时间要充分,最好在30分钟以上。 C每口饭要充分咀嚼10-20次,因为充分咀嚼容易产生饱腹感,而狼吞虎咽则容易进食过量。 D不要在看电视或读报时进食。 E不要边与他人谈话边进餐,因为交谈时会不知不觉进食过量。 F不要吃油炸食品,如炸鸡翅、炸鸡腿、炸糕、油条、油饼、油炸方便面、汉堡包,少吃动物油、植物油、黄油、色拉调料等。 G不要随意吃小食品,因为有的小食品中含糖量较高,有的是油炸食品,均属高热量食品,极易引起发胖。 H晚餐不要吃得过晚,最好在晚七点前进餐。餐后休息半小时,然后外出散步半小时左右。 I睡前及夜间不要进食。 J三餐要有度,应遵照“五三二”的科学进餐原则,即早餐吃五份(占全天热量的一半),午餐吃三份,晚餐吃两份。 一天的工作与劳动需要大量的热量供给,早餐要提供较充足的能量,午餐是继续补充能量,同时人体热量消耗降低,因此不需要太多的热量。尽管从早餐中摄取了大量的热量,但人体在上午分泌胰岛素较少,热量不易贮存;而下午胰岛素分泌逐渐增加,如果晚饭吃得过饱、热量过高而又不能被消耗时,则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结果使人发胖。

肥胖人易得的七种病

肥胖人易得的七种病 肥胖人易得的七种病 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体重也随之急速飙升。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表明,全世界体重超标人口已达10亿,肥胖人口达3亿,每年至少有260万人因此而死亡。体重超标与肥胖症早已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现已遍及全球各大洲。众专家呼吁将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更多的关注将使得广大肥胖人群免于疾病的困扰。 肥胖俨然成为威胁生命的最大杀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教授指出,肥胖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疾病。 1、高血压 肥胖最常见的合并症就是高血压。美国一项调查指出,超过标准体重15公斤的人中,30%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2、冠心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肥胖还会加大心梗、中风的发病率。

3、糖尿病 当人胖到一定程度时,肌肉和脂肪会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现象。这时,胰岛细胞就会代偿性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对抗这种现象。大约数年至数十年后,过度工作的胰岛细胞就会出现衰竭,发展为糖尿病。 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大量脂肪堆积容易引起白天嗜睡,夜间睡眠质量差,并出现打鼾、水肿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同时,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肥胖儿童如出现较严重的打鼾,家长应予以重视。 5、高脂血症 大部分肥胖病人脂肪代谢紊乱,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高脂血症随时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病,被称为“无声杀手”。 6、骨关节病 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是一种额外负担,容易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 7、脂肪肝 由肥胖导致的脂肪肝会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疾病。

肥胖与慢性疾病

吴教瘦减肥益生菌 肥胖与慢性疾病 在2012年的时候,我国居民慢性病的死亡率已高达86.6%,远远高于传染病、交通事故等引发的死亡率。据2015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社会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超重肥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市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在明显增长。不论成人还是未成年人,超重肥胖率的增长幅度都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高。 肥胖是慢性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肥胖人群患冠心病、高血压的几率是非肥胖者的5~10倍,肥胖可导致心脏肥大,猝死发生率极高。高血压在肥胖患者中非常常见,也是加重心、肾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体重减轻后血压会有所恢复。肥胖患者肺活量降低且肺的顺应性下降,可导致多种肺功能异常。并且肥胖症的脂代谢表现得更加活跃,相对糖代谢受到抑制,糖代谢紊乱表现为糖耐量的异常甚至出现临床糖尿病。 我国居民正处于与肥胖相关的健康危机之中,“肥胖是最严重、最紧迫的现代公共健康危机之一。”美国健康信托执行董事列维(Jeff Levi)说,阻止肥胖是一项复杂的挑战。 上海交大教授赵立平实验室研究,导致肥胖的根源之一是“阴沟肠杆菌”,人们随着体重的增加,自身也会增加阴沟肠杆菌增加,但是阴沟肠杆菌不会自行减少,这也是加许多肥胖者减肥反弹的原因。 中国微生态领军人物吴力克教授长达10年的努力研究终于有了最新成果。他发现可以有效灭杀体内致胖菌的四种有益菌群,并将它命名为吴教瘦四联减肥益生菌。这四种有益菌群能大量产生发酵产物和代谢底物,促进体内原有益生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减少导致脂代谢紊乱的机会,起到整肠作用。并且该益生菌可以定植于肠道,做肠道“小卫士”,减少营养的过度吸收,调节肠道菌种平衡,防止再次肥胖。 吴教瘦减肥益生菌从根源减肥,拒绝反复肥胖,为慢性疾病的预防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控制体重的行动中来,预防慢性疾病,做到“我的健康我做主”!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卫生部疾控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 前言 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体重超重者已达22.4%, 肥胖者为3.01%, 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2002年4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召开了中国肥胖问题研讨班,邀请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就国内外肥胖症的流行趋势、肥胖症与疾病关系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在与会者的呼吁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支持下,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组织了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我国21 个省、市、地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二十四万人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据次此提出推荐意见。工作组同意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高血压联盟(中国)及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经充分讨论,工作组的推荐意见获得一致认可。同时,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即着手编写《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在广泛征求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七次修改,形成指南终稿。希望本指南能够为推动中国肥胖防治工作,控制慢性疾病,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003年3月10日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编写组 主编:陈春明孔灵芝成员:闻芝梅周北凡陈吉棣李光伟王文绢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成员 史轶蘩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陈春明主任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周北凡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流病室 陈君石教授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 杨哓光副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吉棣教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黄建生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孔灵芝处长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李光伟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傅祖植教授广东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 贾伟平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武阳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研究所 吴兆苏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柳启沛教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永慧副研究员广东省卫生防疫站 蔡威教授上海市新华医院 丁宗一教授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室 张志强副研究员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季成叶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赵熙和研究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秘书

肥胖_必须引起国人重视的流行病

?专家论坛?肥胖:必须引起国人重视的流行病 武阳丰 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医学界对机体脂肪过多是好是坏一直争论了几十年,直到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委员会才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其定义为机体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过多的能量[1]。”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2]。 近年来,对肥胖的研究包括病因、机制、防治手段等成为国际一大热点,减肥热也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新浪潮。其根源在于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迅速增加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在美国1978年20~74岁男性的肥胖率为10%,女性为15%,1991年则分别为20%和25%。200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20年庆典暨21世纪心肺疾病预防策略研讨会”上,美国阿拉巴马大学Williams 教授等[3]报告了美国国立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组织进行的著名的CARDIA研究资料,从1985~1986年到1995~1996年的10年时间里,美国18~30岁的青年人群体重指数(BMI,kg/m2)增加迅速,其中白人男性、女性和黑人男性、女性分别平均增加2.3,2.4和3.2,4.1,使BMI平均值分别达到26.6,25.5和27.8, 30.0,意味着约50%的美国年轻黑人女性体重在WHO提出的一级肥胖标准线以上。英国1980年16~64岁男性的肥胖率为6%,女性为8%,1995年则分别为15%和17%。肥胖人群的增加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人群一直以低体重特点著称于世,直到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成人肥胖患病率尚不足3%[4]。所以,长期以来对肥胖的研究和防治比发达国家更加不受重视。但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成倍上升,特别是青少年人群上升更加明显。国家“九五”科技攻关研究资料表明[5],若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以肥胖率大于5%的人群数目在被调查人群总数中所占比例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的10个人群中男性人群一个没有,女性人群仅有1个;90年代初调查的14个人群中男性人群仍一个没有,女性人群中有4个;90年代末调查的15个人群中男性人群有5个,女性人群有9个。前后具有可比资料的9组中年人群超重率在约16年的时间里平均男性上升了137%,女性上升了95%,我国部分人群如北京市35~59岁中年人群中1998年超重率高达50%~60%。2000年我国国民体质监测资料表明,城市7~18岁青少年中的肥胖患病率男性高达10%,女性高达5%,分别是1995年的1.7倍和1.6倍。按上述资料估算,我国目前拥有超重者至少2亿至3亿,肥胖者至少3千万至4千万。这正是风行全球的减肥浪潮能够席卷我国的原因。因此,在我国重视和加强对肥胖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重视对肥胖的研究,原因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肥胖与健康密切相关。首先,是与死亡的关系。研究最早发现重度肥胖者寿命明显缩短。后来的研究逐渐发现即使是轻中度的肥胖也伴随着死亡率的明显上升,而消瘦的人死亡率也会升高。这就是著名的“J”型曲线[6]。其次,肥胖者发生多种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些疾病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痛风、下肢浮肿、腰腿关节疼痛及骨质疏松等。Framingham研究对5209人的26年随访资料表明[7]:相对体重是冠心病发病、死亡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年龄等其他危险因素。该项研究的发表最终肯定了不仅重度肥胖冠心病危险性增高,且中等度,甚至轻度的肥胖亦使冠心病危险同样升高。第三,近年的研究表明肥胖不仅使人早死亡、易得病,而且还使得活着的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和恶化。 我国对肥胖的研究工作也是随着肥胖患者的日益增多而逐渐开展起来。在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中对1983~1984年收集的横断面资料分

六种肥胖类型经典分析

六种肥胖类型经典分析 研究发现,亚洲人受到肥胖基因影响所产生的肥胖类型主要有6种,分别是脂质型肥胖、代谢型肥胖、淀粉性肥胖、脏器型肥胖、单纯性肥胖和顽固性肥胖。 1.脂质型肥胖 这是肥胖基因群表现出“脂质”代谢异常造成的肥胖类型,饮食上如果吃得口味比较重,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水肿的状况。脂质型肥胖常常会伴随着血脂异常,进而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代谢型肥胖 这是肥胖基因群表现出“脂肪燃烧”代谢异常造成的肥胖类型。这种类型的肥胖即通常所指的中心型肥胖。代谢型肥胖的人按其身高及体重标准虽未达到肥胖,但其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常常是新陈代谢减缓,血脂升高,其腰腹部的脂肪堆积明显。有易患||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倾向,常并发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脂血症等。 3.淀粉性肥胖 这是肥胖基因群表现出“淀粉”代谢异常造成的肥胖类型。这种类型的肥胖容易在男性腹部、女性下腹部、臀部及大腿堆积脂肪,形成中广型下半身肥胖症。淀粉性肥胖者由于摄入淀粉食物比例较高,则最容易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4.脏器型肥胖 这是肥胖基因群表现出“内脏脂质”代谢异常造成的肥胖类型。这种肥胖类型容易在腰部、腹部囤积脂肪。又称苹果型肥胖、腹部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这类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聚集在内脏的过多的脂肪是导致内脏中毒并降低其机能的罪魁祸首。脏器性肥胖还容易引发代谢综合征,导致高血压、中风、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5.单纯性肥胖 这是肥胖基因群是各种肥胖中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简而言之就是非疾病引起的肥胖。这类人全身的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史。单纯性肥胖又分为体制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两种。体制性肥胖是由于遗传性机体脂肪细胞数目较多造成的。过食性肥胖也成获得性肥胖,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过度饮食造成的,单纯性肥胖会导致肥胖患者沉重的精神压力、心理冲突和对自信心的打击,对他们的个性、气质、潜能发育以及日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人际交往等都会有永久的影响。 6.顽固性肥胖 这是肥胖基因群又称西洋梨型肥胖,是通过食物及药物治疗,体重仍无明显下降者。此类肥胖患者由于腹部、腰、大腿、臀部的皮下脂肪的积蓄造成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状似梨形。顽固性肥胖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劳动力,并容易遭受外伤,易患皮炎,易患静脉曲张等,严重者行走困难,劳动力丧失;还会导致身体器官负荷加重,而导致身体器官衰竭。

肥胖与疾病的关系

肥胖与疾病的关系 目录 一、世界肥胖现状………………………………………….... 3问卷调查………………………………………….. 4二、导致肥胖的原因………………… 4-7BMI 值和并发症因子的计算……… 6三、健康状况预测…………………….... 8减肥建议………………………………........ 11吸烟的数据………………… 13如何戒烟………………… 15四、老师的职业病…………………….... 17五、参考文献 (18)

【摘要】:我们通过网络查找了相关的公式,通过公式的计算我们得出了一个胖老师“重度肥胖”和有“并发症因子”。我们又查找资料对肥胖和抽烟会导致哪些疾病的关系。得出曾德辉老师因过度肥胖,抽烟和从教师职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得出曾德辉老师与疾病的未来关系。然后我们提出了减肥的建议和如何戒烟的方法。从而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而又苗条的数学老师。 关键词:肥胖BMI值并发症因子高血压冠心病减肥戒烟健康 一、世界肥胖现状 肥胖人口日见增多,全球已达12亿。联合国环境调查组织--世界观察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肥胖正在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主要问题,与80年代相比,全世界超重人数大幅度增长,已有12亿人口。美国有55%的人超重,23%的成人肥胖,20%的儿童肥胖或超重。在英国,有1/5的妇女和1/6的男性肥胖;45%的男性和33%的妇女超重。 在西方国家,每年花在肥胖症上的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2%至5%左右。据我国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我国肥胖人口已达70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5-4%,我国城市人口中有17%是肥胖者,北京市肥胖人口占总人口的30%多,中国的儿童有51%是肥胖者。

超重肥胖与生命质量关系的文献综述 - 副本

超重肥胖与生命质量关系的文献综述 摘要: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根据地段、年龄不同分别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和量表,进而分析超重肥胖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段肥胖和超重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不同的着重点。儿童侧重生理,青少年侧重于生理和心理,成年人和老人则侧重于生理功能。结论肥胖对生命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并表现在不同方面。但是关于“肥胖矛盾”的问题仍然需要探讨,更适合肥胖生命质量评价的量表需要被开发。 关键词:肥胖;超重;生命质量;现状;关系 一、前言 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状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又称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类型。肥胖患者中99%是单纯性肥胖,其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体力活动/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它与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并列为慢性病,而不只是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1 国际上通常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BMI界限值对肥胖程度分类,即BMI在25.0~29.9 为超重,BMI≥30为肥胖。2 但对亚洲人的研究发现,当BNI>23时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发病率逐渐 增高。国际及亚太地区研究肥胖的有关专家建议将亚洲人健康体重的切割点定为BMI 23,大于此点为超重,BMI≥25的为肥胖。中国人肥胖诊断以BMI≥27为宜,BMI≥25但BMI<27可视为超重,但就预防与肥胖相关疾病而言BMI>23时即应予注意。 3 生命质量(QOL)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 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4 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受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状况、独立能力、个人信念、社会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所影响。它是在客观健康水平提高和健康观念更新背景下产生的健康评价指标,它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并能充分体现积极的健康观。 5 调查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SF-36、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 WHOQOL- BREF),或WHOQOL- 100以及根据不同的适用对象应用不同的特异性量表(如IWQOL)。其中最常用的是SF-36,它包含生理和心理两大领域,由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方面构成。 本文旨在研究超重肥胖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并纳入了2002年至今的关于肥胖超重人群有关生命质量研究的相关文献来进行肥胖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的综合分析。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肥胖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质量,也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南斯拉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区。中国大陆的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几乎都来自国外,研究质量参差不齐,与之相比较,国外的研究无论是在样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