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

小学数学中涉及许多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都是和实际的问题紧密联系,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计量单位时总不在意,学与用总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论是学生应试还是实际运用,总有少数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我的困惑: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计量单位的教学?

专家解惑:第一、重视计量单位的引进。在量的计量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计量单位如何引进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量,计量单位的引进都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展示计量单位引进的简单过程和所运用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任何量的量化,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而且标准必须统一。这样既有利于渗透数学中的“单位”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第二.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要解决量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关键是依靠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可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和具体实物,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并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三、要把计量单位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之上。教学计量单位,要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计量单位。

实践反思:

本次研修借助网络,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业讲解,专家们用他们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素养以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精辟见解,让我对此问题有了深刻,全面理解。

第一、计量单位的教学生活化。是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教材中,有很多很多表示量的计量单位。有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具体的,如年、月、日和元、角、分等等。也有学生十分陌生和抽象的,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等。计量单位不但多,而且那么复杂,学生们小小的年纪不但要在脑海里记住

这些计量单位的概念,而且还要记住他们之间的坦率,能够进行化聚,这实在不容易。但是,如果教学时把他们带到现实生活中量一量、称一称、比一比、记一记、算一算,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米和千米的换算,一般是在教室里上课。教师通过米尺的演示,告诉学生这是1米,有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这样的教学太抽象,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印象不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会出现1米=1000千米的错误。对此,上课时,如果把学生带到操作上,让学生沿着操场走了一圈,然后告诉学生这是200米,学生看到这样大的操场一圈仅200米,对200米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印象,接着,再让学生沿着操场再走2圈套,问学生:“现在共行几米?那么1000米(1千米)应该走几圈?”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以及实地行走,学生对1000米(1千米)的认识是极其具体和深刻的,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计量单位产生的必要,应当让学生体会。任何一个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必然性,计量单位也无可例外。例如:仅用“轻”、“重”来描述我们对物体的感知,还无法进行量化比较,这时就产生了“计量单位”的必要。师:如果把这些食品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一下,你会怎样排?(拿出牛奶、可乐、薯片)生1:牛奶、可乐、薯片生2:薯片、牛奶、可乐生3:牛奶、薯片、可乐(因为食品的外包装,导致有不同意见,通过给学生掂一掂,排除不正确的排列方法。)师:我们刚才将这三种食品分别掂了掂,确定了他们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最重的是哪种食品?最轻的呢?那,牛奶比薯片到底重多少呢?生:重几斤。师:这位同学用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单位:斤(板书:斤),的确,要知道最重的比最轻的到底重多少,我们需要这样的单位!今天学习的就是像这样能表达物体具体轻重的单位。牛奶比薯片重几什么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统一度、量、衡。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相当重要。之所以教,是因为它有价值,而学,定应体会知识的起源。

第三、多维体验——重视孩子们的第一次感受,促进观念建立。

在数学学习体验中,不仅要求学生经历多样的活动,而且还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引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反应和领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深刻的体验。操作活动:教师在进行计量单位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计量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听一听、看一看、画一画、掂一掂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促使他们对计量单位有直接的感受。这些体验可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经验,逐渐促进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如:体验1厘米师:你能用尺子在练习纸上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

师:伸出你的小手在尺子上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轻轻移开尺子。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悄悄记住1厘米长度。

师:你能在你的身边找出长度是1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找,汇报。

长度是抽象的,学生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来思维。让学生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通过测量和操作让学生建立多个单位的概念。例如,用天平来称一称10克的水,100克的水,500克的水,让学生说说感受;让学生在操场上测量10米,100米,然后走一走,感知10米,100米的距离。有了这些重量和长度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生活中重量与长度的估测,形成单位概念。实际测量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 ),一个苹果重100( )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可设计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学以致用:这次研修已经学习了三个模块,我会努力的把自己的

领悟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学艺术。远程研修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使我在专业化的成长道路上拥有更多的自信!拥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常用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C=4a S=a×a S=a2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S表=a×a×6 表=6a2 V=a×a×a V= a3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体积=长×宽×高 S=2(ab+ah+bh)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π圆周率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 周长=2×π×半径 面积=半径×半径×π C=πd C=2πr S=πr2 d=C÷π d=2r

小学数学中估算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从学生角度来看,“估算”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用估算,往往学生一看见有“大约“,就开始估了。二是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用什么样的估算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地丰富估算的经验。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2、精选问题,引导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 数学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选择好题目,提出好问题,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比如,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一下,它的商是几位数?这个问题就有价值。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生活中现成的素材,为教学服务,引导学生估算的需要。比如,去大润发购物,当时买了一些物品,价格分别是34,17,7,9,大致估计不到80元。收银员收费时却报出了84元。这显然有错误。经查证原来收银员将17元的物品刷了2次,多收了17元。由于有了估算意识的存在,才避免了收银员的错收费。可见,估算处处有用。 3、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合理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只需要近似值,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不如像我们刚刚提到的大润发购物的问题对顾客而言可以估算,但是对收银员而言则需要精确计算,估算显然不行。 二、形成估算策略 我们做教师的要在估算教学中不断得鼓励每个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路和理由,总结估算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总结归纳出估算的策略。 1、去尾法。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东方旅行社“十一”期间组织了几个旅游团,情况是:丽江524人,黄山208人,长城602人,九寨沟310人,峨眉山219人,估计该旅行社“十一”

小学数学中估算的基本方法

估算是指估计和、差、积、商大约是多少。例如这道题目:爬行动物有376种,两栖类有284种。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几种? 这道题是估计“和”大约是多少。主要解法有:解法一:把376看成380,把284看成280,380+280=660。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660种。(这种方法我比较强调,其实,对两年级孩子还说,要求有点高)解法二:把376看成350,把284看成300,350+300=650。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650种。解法三:把376看成400,把284看成300,400+300=700。学生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700种或回答为爬行类和两栖类合起来比700种少一些。这样该道题对和的估计在肯定比600多,比 700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在计算教学中引入估算,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扬各自的聪明才智,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2)在小学“估值”教学中,由于没有精确度的要求,主要看估值的方法是否正确。因此,上题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学生对376加284的和估值在500~700之间,可以认为估算正确。(3)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限制,在估算中有较大的差异是正常现象。但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缩小“估值”与“精确值”之间的差距,即由相差较多向相差较少转变。在上题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笔算精确地计算出376+284=660,再比一比谁的“估值”与“精确值”相差比较少,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4)估算通常是把需要笔算的数学问题通过取整(也可能是特殊值的计算)转化为口算来解答,而学生口算的能力有强有弱,有的学生直接口算出准确值,还能叫估算吗?这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通常,估算的结果只能与精确值相近似。对于估算问题不能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 间的进率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货币: 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 二、长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km=1000m1=10dm1dm=10cm1cm=10mm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三、面积: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100d㎡1d㎡=100c㎡ 四、质量: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t=1000kg1kg=1000g 五、时间: 1世纪=100年1年=12月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六.基本公式: 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0不能作除数)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牢记:25×4=100125×8=1000 六、四则运算关系式 乘法: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加法: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 摘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估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然而,在目前 的教学中,估算教学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 估算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然后针对如何开展估 算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方法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估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 成部分。针对目前估算教学的现状,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更新,促进 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开展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体会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精确计算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会 遇到需要估算的问题[1]。比如,当在超市购买玩具的时候,一个玩具价值45元,另一个玩具价值75元,在付钱的时候给100元又不够,给300元又太多。这种 情况就需要运用到估算,对小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能够让学生对估算有更加 深刻的认知。 (二)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数的意识 加强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数的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到超市去 买牛奶的时候,一共花费26.8元,购买9袋,每袋的价格是多少,这时就需要购 买者进行估算。在估算的时候,可以将26.8接近成27,得出每袋的价格。在应 用这种思想进行估算的时候,能够使学生对数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三)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的益处指的是在估算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来将最终的结果估算出来。 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会掌握更多的算法。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最终的结果控制 在估算范围之中,这会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最终结果。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估算意识,重视估算教学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之所以出现了滞后的情况,与估算教学 并不是很受重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开 展估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会产生的价值,学生自身也没有很强的估算 意识。所以,为了使估算教学的现状发生改变,学校应该对估算教学给予更多的 重视,教师也要对估算教学在教学结构中的位置有清晰的认知。估算能力不但是 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2]。数学这门科目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能够 使学生的估算意识得以提高,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在开展估算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例子来作为数学教学素材,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吸引 到课堂上。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墙与墙的距离对自己家的面积进行 估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货币: 1元=10角1角=10分 1元=100分 二、长度: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km=1000m 1=10dm 1d m=10cm 1cm=10mm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三、面积: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1㎡=100d㎡1d㎡=100c ㎡ 四、质量: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t=1000kg 1kg=1000g 五、时间: 1世纪=100年1年=12月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六.基本公式:

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 =a×c+b×c (0不能作除数)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牢记:25×4=100 125×8=1000 六、四则运算关系式 乘法: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加法: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单位换算公式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_____米 1米=___分米 1分米=____厘米 1厘米=___毫米 1米=___厘米(1km =_____m)(1m =___dm)(1dm = ___cm)(1cm = ___mm)(1m =____cm)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_____公顷 1公顷=_______平方米 1平方米=_____平方分米(1km2 = _____ha)(1ha = ________m2)(1m2 = _____dm2) 1平方分米=_____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_____平方毫米 (1dm2 = _____cm2)(1cm2 = _____mm2)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______千克(1t = _____kg) 1千克=______克(1kg = _____g) 1千克=___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_____角 1角=_____分 1元=_____分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____年 1年=____月 1日=____小时 1时=____分 1分=____秒 1时=_____秒 单位换算公式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_____米 1米=___分米 1分米=____厘米 1厘米=___毫米 1米=___厘米(1km =_____m)(1m =___dm)(1dm = ___cm)(1cm = ___mm)(1m =____cm)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_____公顷 1公顷=_______平方米 1平方米=_____平方分米(1km2 = _____ha)(1ha = ________m2)(1m2 = _____dm2) 1平方分米=_____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_____平方毫米 (1dm2 = _____cm2)(1cm2 = _____mm2) 4.重量单位换算 1吨=______千克(1t = _____kg) 1千克=______克(1kg = _____g) 1千克=___公斤 5.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_____角 1角=_____分 1元=_____分 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____年 1年=____月 1日=____小时 1时=____分 1分=____秒 1时=_____秒

小学估算的教学

小学估算的教学 一、活动题目:如何理解估算的意义、如何在教学中落实? 二、对小专题的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 三、确定小专题的依据: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估算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不重视、不关心、不清楚如何教学估算由来已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 四、解决小专题中相关问题的初步经验和做法: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通过调查观察,与同事交流学习,发现现在小学估算教学的现状非常不尽人意,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估算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有老师认识到了估算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施中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更为明显。 1、教师重视不够,引导不足。许多老师认为,学生会笔算就可以了,会不会估算无关紧要,反正考试时很少有估算的内容,考试时还是要用笔算。这些老师显然没有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估算能对学生的数感、思维及计算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学生意识淡薄,能力不强。大多学校学生的估算意识较差,估算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计算题目时出现了很明显的错误,计算结果跟正确答案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学生就是觉察不出,这可从学生的作业本中反映出来;又如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时,学生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等等。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1、寻找生活实例,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223200 生2:223=200+23 生3:223240 20xx=50 20xx=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约行55千米。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乘法估算 隆昌县桂花井小学宋正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将估算做为现行数学教材的必学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重视估算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有估算的意识,不能因为估算内容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而不教或一带而过。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练习中,也应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只有提高估算意识,为学生做好估算的示范,才能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估算的功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1.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2.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4.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5.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6.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二、估算不是简简单单的随意估,而是有其估算的方法。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估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估算分为估测、估值和区间估计三种形式,其中区间估计要估上限和估下限。 (一)估测估测主要表现在估多少、估长短,估路程、估大小、估轻重等方面。通过学生的估测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数量的大小,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

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培养对数值的直觉,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1.估字数。2.估粒数。 3.估计书本的册书可以通过部分估计整体。4.数值估计数值估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估值估值是指估计和、差、积、商大约是多少。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值例如376+284 对于这种题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去估,将学生估算的方法进行归纳,从而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估算方法。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引导,一个加数向上估,另一个加数向下估,把376看成350,把284看成300,350+300=650。最后让学生通过竖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发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值是把一个加数向上估,另一个加数向下估,所得的结果最接近正确答案。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估值例如:583-348 此类题可先让学生试着在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自己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到估算的方法,再进行全班汇报,从而归纳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估值方法与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值方法正好相反,不是一大一小,而是同大同小。 3.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例如:小红有7个三角形,小刚的三角形大约是小红的4倍,小刚大约有多少个三角形?小刚的三角形的个数大约是小红的4倍,要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是小刚的三角形个数可能比4倍多一些,也可能比4倍少一些。在估算时,可以先用7×4=28,再根据关系句估算出小刚大约有

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估算方法 摘要: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计算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判断、纠错等能力都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综合、概括的能力,它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本文将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的方法与技巧方面深入探讨,以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带来新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且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目前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先安排估算,再计算,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预先有大致的结果,在脑海里也形成接近准确值结果,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精确值。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很难算出准确的结果的,这时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此《课标》在课程实施意见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方法和初步的估算技巧。”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方法和技巧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估算的价值 学生一般喜欢精确的计算,对估算的作用和价值,并没有真正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实践上都感到不习惯,当然也感受不到估算的价值。因此,要从学生思想上、认识上将这一陌生概念变为熟悉认知,以解决大量的具体事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估算的认识,从而获取估算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估算具有六大方面的功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二是有助于增强学生行为的计划性;三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感;四是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认识;六是有助于学生养成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它的本质是在不要精确值或难以求出精确值的情况下,并在允许范围内,估算值、迅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合理的答案。正如我在讲“估算”一课时,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问题情景------纯牛奶48元、饼干18元、巧克力69元、果汁23元、沙琪玛31元,题目是妈妈买5种物品,A:带200元钱够不够? B:妈妈在给超市的这位收银员时应付多少钱? 老师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情景,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由于数据比较多,学生感觉精确计算比较麻烦,所以学生愿意尝试着去估一估,摆脱了精确计算的思维定势。第二个问题妈妈付款时收银员要精确地计算。在这两个问题对比中,学生可以意识到,根据需要在计算过程中,除了精确计算、还需要估算。遇到对计算要求不高的情况,可以灵活采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感受到估算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从而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二、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计算,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具有合理性与准确性呢?小学生估算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引领,而教师的估算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目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适时把握新旧知识联系,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过渡,具体就是要在平时教学中,能将一些估算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估算分为估测、估值和区间估计三种形式,其中区间估计要估上限和估下限。常用的估算方法有:a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和范围,例如:812÷9≈810÷9=90;5×199≈5×200=1000;785+203≈800+200=1000b规律估算法:就是应用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判断运算结果,判断235÷4的商是几位数,35×0.5的积大于第一个因数还是小于第一个因数,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题例验证,从而知道一个数(0除外),当乘以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第一个因数,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第一个因数,轻松地对经过做出推算和验证,这两个事例中的估算不需要计算结果就能用规律直接得出。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自行车要快得多。 三、在实践中增强估算应用

最新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千克=1公斤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1、正方形(a边长;C周长;S面积) 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S=a2 2、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 3、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4、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5、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6、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或S表=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或V= a3 7、圆形(S面积;C周长;π圆周率;d直径;r半径) 周长=直径×π;C=πd ;周长=2×π×半径;C=2πr d=C÷π;d=2r ;r=d÷2;r=C÷2÷π;面积=半径×半径×π;S=πr2;S环=π(R2-r2) 8、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3)体积=底面积×高;V=Sh 9、圆柱体(V体积S面积h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S侧=πdh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V=πr2h;圆柱体积=侧面积÷2×半径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集锦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集锦 趣味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集锦以供大家参考。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估算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人教版小学数学估算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估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或工作效率的高低。所以,教给学生常用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贯穿始终的教学任务任务。 以下是我常用的估算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1、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依据生活经验估算。学习数学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估算方法来推断解答的正确性是一重要手段。例如,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又如:一项工程,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完成?根据条件,估算得到甲乙合做完成的天数在5天(10÷2)与6天(12÷2)之间,如答案得到1÷( +)=5 (天),与估算吻合,不难判定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再如:吴秀芸、王梅、张娟娟、刘玥四人参加跳高测验,成绩分别是1.15米、1.26米、1.10米、1.05米,求四人的平均成绩。解答平均数应用题时根据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大于最小数而小于最大数,因此这一题的结果应在1.26米和1.05米之间。 3、运用四则计算结果规律和运算性质估算。小学数学中,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计算结果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加法运算中的和不小于任一加数;减法运算的差不大于被减数;乘法运算中如有一个因数小于1则积小于另一个因数;某数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则商大于被除数等等。这些规律在教材中均有安排。教师要重视这些规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做这类题目差错率会大大减少。例如:715+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是错误的。 4、根据位数估算。例如:4 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断商“28”是错的。 5、根据尾数估算。例如:1 235-485-208=558,只需算一下个位:5-5=0,10-8=2,可以知道得数558是错的。 6、建立计量单位大小“观念”,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例如,小学教材先后几处有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实地丈量了解1平方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换 算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1千克=1公斤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 1时=60分;1分=60秒; 1时=3600秒。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小学数学常用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a边长;C周长;S面积) 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S=a2 2、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S=ab 3、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4、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5、梯形(S面积; 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6、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 或S表=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或V= a3 7、圆形(S面积; C周长;π圆周率;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C=πd ;周长=2×π×半径;C=2πr d=C÷π;d=2r ;r=d÷2;r=C÷2÷π;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S环=π(R2-r2) 8、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3)体积=底面积×高;V=Sh 9、圆柱体(V体积 S面积 h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S侧=πdh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V=πr2h;圆柱体积=侧面积÷2×半径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常用单位换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小学数学常用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C=4a S=a×a S=a2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S表=a×a×6 表=6a2 V=a×a×a V= a3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体积=长×宽×高 S=2(ab+ah+bh)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π圆周率 d直径r半径 周长=直径×π 周长=2×π×半径 面积=半径×半径×π C=πd C=2πr S=πr2 d=C÷π d=2r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中估算教学的问题审视及探究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中估算教学的问题审视与探究 中文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器、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日益普及,许多原来需要利用纸笔进行的精确计算可以由计算工具来代替,因此判断由计算工具所得答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而估算便是判断答案正确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关估算的容作相关的研究,其中包括估算的本体性知识、课本对估算知识的编排以及存在的优缺点、估算的教学现状、教师以及学生对估算的认识与运用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估算,新课标,现状,误区,策略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工具日益普及与运用,例如计算器、计算机,功能齐全且方便实用,它们正改变着人们的计算方式和观念,许多原来需要利用纸笔进行的精确计算可以由其他的计算工具替代,因此判断由计算工具所得答案是否正确、合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估算技能变得尤为重要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估算还可以用于平时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题目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所以估算能力是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

一个重要标准。无论是课外还是课,都需要一种对数学关系和事实的良好的意识,否则,学生将无法判断来自计算器的数据结果的合理性。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是确定什么时候需要精确答案,什么时候更适合采用估算,以及利用估算判断计算器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估算能力已是当前国际小学数学教育中比较重视的一种能力,在国际上数学教育改革与房展中,数与计算的教学容方面,变化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卢江,1998):(1)强调数的意识;(2)重视口算和估算;(3)笔算教学强调理解算理和合理地利用计算方法。计算能力已不仅仅是利用笔算,口算、珠算、估算等多种计算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还包括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简便等。 在我国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历来只重视精确计算,估算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992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首次将估算作为课程的容,不过仅作为选学容,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目标上。直到200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才增加了这样的教学要求,要使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并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同时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和能力”,但还没有真正落实在具体目标上,估算只作为选学容。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虽然根据《标准》的要求编写的小学数学新教材(本文主要研究人教版)均增加了相应的估算容,但其所占篇幅不多,比例较小,估算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教材编写者缺乏估算教学容编排的经验,再加上我国的计算教学一直以来重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

除法的估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 教学目标: 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 设计意图: 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发展。 教学策略: ①从已知中学。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组织讨论,总结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250÷6的估算方法,巡视中发现所有学生都能估算。汇报中只出现了教学设计中的1、2、4三种方法。) 师: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1:第一种,因为它很好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