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广播事业大事记

福建省广播事业大事记

大事年表

民国22年(1933年)

10月16日福建省第一座广播电台建成试播,波长172米,发射功率250瓦。这是福建省政府拨款4.4万元(法币),委托上海亚洲电器公司设计装配的1台发射机投入使用。

11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广播电台由该政府接管。11月17日,使用福州广播电台呼号正式开播,每天播音4小时,分3个时段播出。

民国23年(1934年)

1月1日十九路军总司令蔡廷锴在福州广播电台向民众发表广播讲话。

1月“福建事变”失败,十九路军撤离福州。福州广播电台复归国民党福建省政府管辖。

7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派员与福建省政府协商,将广播电台移交中央统一管理,定名为福州广播电台,呼号XGOF,本日正式开播,频率1030千赫,发射功率250瓦。每天间歇播音7小时40分,新闻报道占1小时,用国语、福州语、厦门语分别播送。以后,因呼号与山东广播电台呼号相混,改为XGOL。

民国27年(1938年)

9月因日军入侵,福州广播电台奉命内迁永安县,台址设在永安县北门外龟山观音阁。本月,福州广播电台更名为福建广播电台,呼号XGOY。

民国29年(1940年)

10月中旬福建广播电台增设一台200瓦短波发射机,与原来的250瓦中波发射机联播,每天播音6小时。举办《抗战讲座》、《肃清汉奸》、《抗战剧运》等广播讲座。

民国34年(1945年)

9月抗日战争胜利,福建广播电台迁回福州,因东大路汤井巷广播电台台址被日军飞机炸毁,借用福州市中山路12号龙泉古迹房屋作临时台址,恢复播音。

民国35年(1946年)

2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派员接收日伪厦门广播电台后。厦门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呼号XUPB。当时,日间没有供电,每天17∶05~22∶00播音。该台短波发射机功率500瓦,波长35.95米,频率8348千赫;中波发射机功率200瓦,波长357米,频率800千赫。

民国36年(1947年)

5月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拨款在福州市东大路汤井巷旧台址重建福建广播电台,开始投入使用。该电台增添一部1000瓦中波发射机,频率1140千赫,呼号XUPA。该台举办的各类节目的比例是:新闻占28%,宣传教育占22%,音乐戏曲占50%。此后,该台大肆进行“戡乱救国”,“反共剿共”的反动宣传。

民国37年(1948年)

4月福建省教育厅开办福建教育广播电台。本月正式播音,每天19∶00~21∶00广播,1949年7月停办。

1949年

5月15日福建广播电台台长薛敦平逃往厦门,与厦门广播电台台长翁礼维谋划福建广播电台搬迁厦门事。此后,该台停止播音,搬迁未遂。

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指派新华分社主任孙明率领吴徕、邢航川、刘泓、李祖植、厉青5人于晚上八时进驻福州市东大路汤井巷3号,接管国民党福建广播电台。

8月24日上午,接管小组召开福建广播电台全体人员会议,孙明宣读福州军管会的接管命令,并宣布该台去留人员名单。19∶00,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波长416.6米,频率720千赫,发射功率250瓦。19∶00~23∶00使用普通话、福州话、厦门话反复广播《中国人民

解放军布告》,并转播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新闻节目。

9月3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技术人员奋战7昼夜,修复损坏已久的1000瓦中波发射机(使用频率1140千赫,波长263.1米),开始投播,受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大会表扬。

9月5日根据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省级广播电台应以省会地名命名的精神,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改称福州人民广播电台。

9月27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开办《评论》节目,主要选播新华社和福建日报社编发的言论。

10月4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自办新闻节目,选播《福建日报》刊登的重要新闻,同时制定广播节目时间表,每日进行节目预告。

10月上旬福州人民广播电台邀请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作广播讲话。

10月上旬国民党厦门广播电台台长翁礼维逃离厦门去台湾。该台播音时断时续几天后,停止广播。

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厦门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国民党厦门广播电台。

12月25日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波长229米,频率1310千赫,发射功率0.3千瓦。当时,日间没有供电,晚上广播3小时30分钟。

1950年

1月由归侨和进步青年组成的福建文化服务团有5名团员分配到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该团于1949年8月17日从香港进入内地。

6月5日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社会发展史》讲座,以艾思奇的《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讲授提纲》为广播稿,并在福州市的78个单位培训106名收音员,组织干部收听学习。

6月5日起福州人民广播电台设置轮回节目,每周轮回安排《青年时间》、《卫生讲座》、

《职工时间》、《妇女时间》、《儿童时间》、《常识讲座》,由有关部门协同主办。

6月16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黄明到职。

7月福州人民广播电台组建福州方言业余演唱小组,为福州人民广播电台直播现代题材的闽剧小戏、小演唱、评话、伬唱等节目。

8月1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共福建省委台湾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对台湾广播》节目,本日21∶30~22∶30正式开播。设置《新闻》、《伟大的祖国》、《对国民党军政人员讲话》3个节目,分别使用普通话、厦门话、客家话3种语言播音。

8月5日起福州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第一期地、市收音员训练班,由各专署及其所在县(市)各选送一名收音员参加学习。结业后,收音员随带收音机返回各专、县,建立本省第一批收音站。

8月24日《福建日报》为福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一周年出纪念特刊。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为特刊题词:“开展福建人民广播事业”;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方毅题词:“广播事业是迅速传达政府法令、政策,推动各级政府工作的有力武器,政府人员应重视广播事业”。

9月4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编辑部,下设新闻组、收音组、文艺组、讲座组和播音组。

12月底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引进4台美国出产的LOBERst钢丝录音机,以供录播节目。

1951年

3月7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举办《省政讲座》节目,先后邀请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张鼎丞、方毅、曾镜冰、彭冲、陈辛仁、杨西光等向干部、群众作广播讲话。

3月26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恢复使用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福建电台)名称。

4月23~28日福州各界人民连续两次举行控诉美日蒋罪行、反对美国武装日本广播大会。福州市听众达16万多人次。

4~5月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从农村土地改革工作队中抽调5名具有大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干部,充实福建电台采编队伍。

7月27日首届福建省广播收音网工作会议在福州市举行。据会上统计:全省农村有收音员117人,收音机189架。各地收音站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东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台的记录广播,出版47种铅印或油印小报,发行175300多份,为2175块黑板报提供简明、通俗的新闻宣传资料。

10月2日福建电台在办好本台节目的同时,用波长441.1米,频率680千赫,增办市台节目,呼号为福州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音4小时。

10月24日举行福州各界纪念抗美援朝一周年暨爱国捐献集体缴款广播大会,当场收到各界捐款人民币44.66万多元。

1952年

2月福建电台在福州市郊塘池乡兴建中波发射台,安装3.5千瓦发射机一部(1953年初建成投播)。

12月底根据上级指示,对台湾广播统一归华东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福建电台《对台湾广播》节目停止广播。

1953年

3月27日福建电台编辑委员会成立,台长黄明、副台长鲁章分别兼任正、副总编辑和编委会正、副书记。编辑委员会领导全台的宣传、党务和行政工作。

3月福建省第一座农村有线广播站——顺昌县农村有线广播站建成。

3月开始福建沿海的厦门、大嶝、黄岐半岛先后建成有线广播站,分别对大金门、小金门、马祖等岛屿上的国民党军官兵进行广播。

4月1日从本日起福建电台停办市台节目。省台分为两台广播:第一台用波长245.9米,1220千赫广播;第二台用波长214.3米,1400千赫广播。每天共播音15小时40分。其中第二台第一次播音2小时30分,全部联播第一台节目。福州人民广播电台改为福州人民有线广播电

台,编辑人员仍为省台编制。

4月1日为贯彻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福建电台以精办节目和巩固收音工作为中心进行业务改革,决定停办《青年节目》、《儿童节目》,增办《农民节目》、《工人节目》、《新闻评论通讯节目》、《讲座节目》、《纪录新闻》、《文艺节目》,并以《农民节目》为重点;《工人节目》面向全省职工;《新闻评论通讯节目》作为各地有线广播站(台)的联播节目;《文艺节目》着重广播优秀的地方戏曲和音乐。

4月17~23日第二次全省广播收音网工作会议在福州市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贯彻本年度全省收音网工作的方针和计划;推广顺昌县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的经验。

5月25日福建电台与中苏友好协会福州分会联合举办《俄语广播讲座》节目,这是福建电台创办的第一个外语教学节目。

7月16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批准福建电台一部500瓦发射机使用中短波频率3450千赫,供地、县收音站和有线广播站收转。

11月1日起福建电台分别用三台节目播音。第一台波长245.9米,1220千赫,每天播音一次;第二台波长200米,1500千赫,每天播音一次;第三台波长195.4米,1535千赫,每天播音两次。三个台全天共播音15小时15分钟。

1954年

1月21日按照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指示,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撤销建制,同时建立厦门市有线广播站,全天播音4小时10分钟,分早、晚两个时段播出。

5月24日福建电台创办以预告一周内广播节目时间为主的《广播节目介绍》。

1955年

3月7日福州人民有线广播电台脱离福建电台建制,正式成立福州人民有线广播电台,归中共福州市委领导。该台自办有新闻、文艺节目。

4月20~29日第三次全省广播网工作会议在福州市召开。会议总结过去两年的工作,确定此后的方针任务,研究解决收音网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中央广播事业局地方广播部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江西等省人民广播电台派人参加。

5月1日福建电台在塘池乡扩建发射台,新安装的20千瓦发射机开始投播,使用1450千赫播送第一套节目。1956年

2月11~26日福建电台举办《向驻本省海防部队、铁道兵和支前民工致敬》特别节目,得到全国和全省各地人民的支持。北京、上海、武汉、郑州、南宁、太原、成都、乌鲁木齐、鞍山、长春等地人民广播电台都以最快的速度送来慰问节目,表达他们对前线军民的关怀和慰问。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孟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金星奖章获得者李顺达和省农业劳动模范郑依瞭、省工业劳动模范游德铭、闽北铁路沿线革命老妈妈龚桂金等都在特别节目中作慰问讲话。京剧、评剧、越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叶盛兰、李玉茹、莜白玉霜、徐玉兰以及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等也为海防战士和铁道兵英雄演唱精彩节目。

3月15日《福建日报》公布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工作的指示,同时发表题为《积极发展和巩固农村有线广播网》的社论。

4月21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成立,干部编制10人。

11~12月中旬福建电台抽调记者、录音员、播音员7人组成铁道报道组。在鹰潭——厦门铁路铺轨到郭坑车站后的20天中,报道组就鹰厦铁路工程施工的艰苦情况,筑路军工民工所取得的成就和英雄人物事迹,以及全省人民慰问团的慰问活动作连续报道,并对鹰厦铁路建成的重大意义作了评述。

12月福建电台在综合节目中陆续开设《科学知识》、《国际时事》、《广播杂谈》、《福建古今谈》、《福建人民革命斗争》等专题节目,在一周内轮回播出。

1957年

3月19~25日第四次全省广播工作会议在福州市举行。会议确定本省农村有线广播网工作应以巩固提高为主,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发展。会议回顾农村有线广播网的建设情况:到1956年底,本省每个县、市都有一座有线广播站,全省广播喇叭达到两万只,有31.1%的乡和26%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通了广播。会上,评选仙游县有线广播站等11个广播站为本省广播系统先进单位,并推选古田、仙游、平和、上杭、连江5个站为代表出席全国农村广播站、收音站优秀工作者会议。

3月24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福建电台在福州市举办广播工作者和广播爱好者联欢晚会,来自全省各地的广播工作者与福州市的广播通讯员以及听众积极分子等400多人参加联欢会。

6月10日福建电台开始反右派斗争,全台有6人被错定为右派分子。反右派斗争后,全台有数十名干部下放建瓯县丰乐乡劳动锻炼。(1979年以后按中央有关文件规定进行甄别,6人全属错划性质,予以彻底平反)

1958年

2月17日福建电台开始举办《每周一歌》节目。

5月12日本省古田溪水电站提前一年建成,提早送电到福州。本日,福建电台记者深入现场采制录音新闻播出,并于当天传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

6月15~30日第五次全省广播工作会议在福州市举行。会议贯彻第五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广播工作“大跃进”经验,研究广播宣传如何进一步为生产“大跃进”服务,研究制定1958年全省广播网全面跃进规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广播网发展规划。

6月30日起福建电台将每周广播4次,每次50分钟的《学习讲座》更名为《理论学习》节目,每周广播两天,每天广播两次,每次20分钟。节目内容主要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和著作。

7月1日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建成投播,发射功率1000瓦,频率1330千赫,广播节目分有线、无线两套播出。

8月24日18∶00,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在厦门正式向金门国民党军官兵广播。每天播音8个小时,分早、午、晚3次播出。

8月24日福建广播器材厂正式成立,其任务是为全省广播网服务,有职工300多人。(1979年7月移交省电子工业局)

9月12日起福建电台举办《向英勇的福建前线将士致敬》节目,历时一个月。北京、上海、天津、鞍山、新疆、云南、黑龙江、河南、四川、广东、山东、甘肃、湖北、浙江、安徽、吉林等省、市、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也寄来慰问节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赛福鼎,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长李范五,河南省副省长邢肇棠,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副省长魏金水,全国工业劳动模范、鞍山钢铁厂副厂长孟泰,福建省农业劳动模范、福州市郊鼓山人民公社社长郑依姆,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董存瑞烈士的父亲董全忠等,通过慰问节目向海防前线将士作慰问讲话。诗人臧克家,作家沙汀,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越剧名演员袁雪芬、范瑞娟,豫剧名演员常香玉,黄梅戏名演员潘璟琍,吕剧名演员郎咸芬等,也为海防前线将士演播诗歌、戏曲等文艺节目。

9月福建广播技术专修学校成立,招收高中毕业生58名,学制一年。

10月1日福建电台编印的《广播战线》月刊出版。1959年停刊。

12月25日厦门人民广播电台恢复建制,本日正式播音,设无线广播、有线广播两套节目,全天播出4小时55分钟。

12月福建电台塘池发射台增设150千瓦中波自动屏调发射机调试完成,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节目。(次年10月1日正式播出福建电台第一套节目) 1959年

1月1日福建广播文工团成立,该团下设合唱组、民乐组、广播剧组,共有演员23人。(1961年,福建广播文工团撤销)

3月从1957年10月开始兴建的福建电台汤井巷播音馆竣工投入使用。

4月25~30日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在福州市召开第六次全省广播工作会议。会上传达第六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总结1958年广播工作“大跃进”的经验,研究1959年广播网工作的方针、任务。会议期间,举办广播成就展览会。

6月16日福建电台复办对台湾广播,节目名称为《对马祖地区广播》。

10月1日福建电台、福州人民广播电台自本日9∶00起在省人民体育场联合向全省听众现场广播福建省、福州市各界人民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会和游行实况,持续进行2小时26分钟。实况广播录音剪辑传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排在当天晚上《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此后,每年庆祝大会和游行都举办现场广播,到1966年。)

1960年

5月16日福建电台《对马祖地区广播》节目改名为《对金门马祖地区广播》节目。(之后,又改名《对金门马祖广播》节目)

5月23~25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在平和县召开有19个县广播站站长或代表参加的广播网发展工作现场会议,传达贯彻第七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推广平和县高速发展广播网、实现全省第一个喇叭万只县的经验。

6月仙游县有线广播站被评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集体。

6月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开办福建广播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

10月1日福建省第一座电视台——福州电视实验台建成投播,每周播放两次黑白电视。

12月筹建于1958年的漳州人民广播电台建成开播,分别用有线、无线(中波)广播。(1962年3月停办)

1961年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部主任罗荣桓视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对广播宣

传工作作重要指示。

2月起福建电台先后在晋江、龙岩、福安、南平、龙溪等专区建立记者站。

3月国务院任命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何若人兼任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局长、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黄明台长离职。

5月19日因全省县报停办,集中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习的县报采编人员部分调到福建电台工作。

8月25日为加强福建前线的广播宣传工作,中央投资95.3万元,由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组织实施,建设福州转播实验台、厦门转播实验台、莆田转播实验台、泉州转播实验台、漳州转播实验台、连江转播实验台6座中波转播台,共安装44部1000瓦发射机。(于1962年、1963年先后建成投播)

8月由于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困难,福州电视实验台停办。

1962年

1月21日福建电台对台湾广播组邀请原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向台湾国民党军政界老朋友作广播讲话。

9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委员会、福建电台于中秋节在福州市联合举办福建省、福州市各界人民中秋对台湾广播大会。福建省副省长陈绍宽,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练惕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通分别在会上讲话。台湾同胞和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亲属的代表也在大会上对自己的亲人叙旧话新。省、市文艺团体作慰问演出。

12月22~31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在福州市召开第七次全省广播工作会议,研究提高农村广播网质量问题。会议要求各地广播站(台)在确保转播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台的广播节目的同时,要办好以农民为对象的地方政治性节目和地方文艺节目;要求各站(台)要加强经常性

的维护管理工作,大力改善有线广播的音质音量,使听众听得清、听得满意。

1963年

2月福建电台编委会发动全台工作人员讨论全面提高广播质量问题,各部、组制订方案,组织实施。

2月福建电台编委会编辑、出版《为提高广播质量而奋斗》内部刊物。

2月福建电台在《福建日报》和《一周节目预告》上刊登征求业余监听员启事。此后从报名者中组成2000人的业余监听员队伍。

6月1日,台湾国民党空军上尉徐廷泽驾机起义归来。几天后,他应邀来福建电台向台湾听众作广播讲话。

6月21日国务院任命黄明为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局长、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原局长、台长何若人离职。

11月8日中共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党组成立,党组书记黄明。

11~12月在全省农业群英会前后一段时间里,福建电台在《对农村广播》节目中举办《特别节目》,连续宣传农业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劳动模范事迹。在这期间,福建电台的其他对象性节目也都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组织宣传报道,进行配合。

1964年

1月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委托福建广播器材厂组装一部7.5千瓦中短波发射机,在省塘池发射台联播福建电台第一套节目,实现全天候节目传频。

6月4~19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在福州市召开第八次全省广播工作会议。传达第八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讨论确定全省农村有线广播的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执行广播事业以宣传为主体的方针,大力提高广播节目的思想性和战斗性,继续努力整顿巩固和发展广播网,增加喇叭密度,扩大分布面,提高质量;坚决贯彻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普遍实行喇

叭收费,多快好省发展广播网。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林一心到会讲话。

7月福建电台接纳从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学院、江西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分配来的毕业生20多人,充实采编队伍。

8~10月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福建电台抽调20多名新分配来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由黄明台长带领进驻南安县诗山人民公社一生产大队,参加省委组织的社教工作。另抽调6名干部,参加厦门市文教系统社教工作队。

9月7日福建省编制委员会下达《关于县(市)广播站纳入事业编制的批复》,同意县(市)广播站512名编制纳入广播事业编制,采取喇叭收费,以收抵支,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

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由厦门市迁到福州市。

1965年

4月27日省计划委员会拨出专款40万元,筹建三明转播实验台、龙岩转播实验台、福州鼓岭转播台以及短波流动台。

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电台联合兴建的邵武转播台动工。

8月16日福建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增加客家话、莆仙话两种方言播音。(两种方言播音于1967年2月停办)

12月10~15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召开有33个县广播站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学习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为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二十周年的题词,讨论如何贯彻题词精神,进一步做好广播工作。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副省长许彧青到会讲话。

1966年

6月20日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福建电台召开全体干部大会,郑重领导的工作组宣布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由省财贸政治部主任何山带领工作组进驻省广播局、省电台,党组停止活动”。

7月18日从本日起福建电台在一、二套节目中专辟5次时间播送《毛主席语录》,每次10分钟,并举办《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专题》、《文化大革命专题》节目。

1967年

1月13日受上海“一月风暴”影响,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福建电台被“造反派”夺权,由“造反派”勤务组主持工作。

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党委宣布对福建电台实行军事管制。由6人组成的军管组进驻福建电台,主持工作。福建电台除保留《对农村广播》节目、《天气预报》节目(停止插播简明新闻)外,自办节目一律停办,全部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同年8月13日,《对农村广播》节目停办)

1968年

12月28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福建人民广播电台革命委员会成立,王福生任主任。革命委员会下设政工组、毛泽东思想宣传组、事业管理组、办事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并入毛泽东思想宣传组,撤消其独立建制。

1969年

2月1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转发财政部军管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军管小组1月13日的联合通知,规定从1969年1月起,县广播站(或相当于该级的广播部门)的日常事业经费列入国家预算;公社广播站(或放大站)的日常事业经费由地方财政解决。

2月起福建电台复办对农村广播节目,定名为《对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广播》。(次年11月,更名为《全省各地广播站联播》节目)

3月福建电台恢复自办《新闻》节目。

4月1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发文同意在福建省筹建宁德转播实验台、福安转播实验台、云霄转播实验台、霞浦转播实验台、厦门转播实验台,各台均设置1000瓦功率的转播发射机6至

8部。

11月28日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福建人民广播电台革命委员会开始成批下放编播、技术人员和行政干部到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先后共下放131人,占局、台人员总数61%。

1970年

9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盲目强行推广有线广播载波化,致使原有的广播专线被邮电部门兼并,90%以上的专线受到破坏。

12月26日福建电视台复办,台标为福州电视台。发射功率1000瓦,每周播放两次。

12月福建电台分别从北京、黑龙江以及福州、厦门招收普通话、福州话、闽南话播音员21人。(后因大部分人员不适应播音工作而调离)

1971年

4月筹建福州鼓岭调频电视发射台。该台设置7.5千瓦电视发射机一部转播省电视台节目,成为当时各地差转台的信号源,同时设置10千瓦调频广播发射机两部。

9月28日根据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指令,福建电台从1969年起实行搬迁,从东大路汤井巷播音馆迁入道山路永祚社原省公安厅的一座办公楼,控制室迁进乌山山洞内。本日开始在新址播音。

1972年

5月15日福建电台恢复举办《对金门马祖广播》节目。

8月14日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向台湾省广播第九号强台风警报。之后,周总理在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的广播稿时,加上“祝同胞们晚安”,表达对台湾同胞的亲切关怀。

12月26日福州鼓岭调频电视发射台7.5千瓦功率的黑白电视发射机试播。福建省第一座

电视调频转播发射骨干台建成,省电视台由此可以有效地覆盖福州、宁德、莆田等20多个县、市,并向许多差转台传送信号。

1973年

1月20日中共中央下达文件,筹建736-1工程,由中央投资,福建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组织实施,在福建省新建、扩建28座发射台、转播台。(这批发射台、转播台于1975年前后建成投播)

7月1日福建电台开办《业余英语广播讲座》节目,由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师播讲。(1979年起更名《英语教学》节目)

10月1日福建电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从本日起举办《台湾海峡地区天气预报》节目,为台湾渔民生产服务。

1974年

5月13日福建电台开办《本省新闻》节目,每天早、晚各一档,使用普通话、福州话、闽南话3种语言广播。

5月省广播事业管理局、福建人民广播电台革命委员会改名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广播事业局。

9月建在厦门市东渡虎屿的福建省第一座电视差转台,从本月开始每周一、三、五转播福州鼓岭省电视台节目。

10月1日福州电视台自行安装设计的三讯道黑白电视转播车投入使用。第一次成功地转播福建省、福州市各界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大会的实况。

12月进驻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广播事业局、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军管小组奉命撤出。

1975年

4月28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任命孙泽夫为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广播事业局局长、中共福建

省革命委员会广播事业局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1月25日至12月2日省广播事业局召开全省农村有线广播宣传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传达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宣传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讨论如何更好地为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服务,研究加强党对广播工作的领导。《福建日报》报道上述座谈会情况,并发表题为《努力把广播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评论员文章。

12月26日省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福建省广播事业局与中央广播事业局合建泉州清源山调频电视发射台,增设10千瓦电视转播发射机两部、10千瓦调频发射机两部。

1976年

9月福州电视台通过邮电微波线路接通中央电视台彩色节目。福建省广播事业局福州市乌山调频电视发射台和鼓岭调频电视发射台用7吉赫小微波接通,开始采用微波手段传送电视节目,成功转播在北京举行的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实况。

10月30日福州电视台改名福建电视台(以下简称省电视台)。

11月省广播事业局、福建电台一批干部参加省里组织的学习班,开始清查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与事。

1977年

6月19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中共福建省广播事业局党的核心小组,黄明任组长。

12月厦门两部50千瓦中波发射机和一部10千瓦中波发射机安装工程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分别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第二套节目的《对台湾广播》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福建电台第一套节目。

12月根据上级决定,福建省广播事业局把分布在全省各地、市、县的33座广播转播台下放给所在地人民政府管辖。据统计,共移交广播发射机、收讯设备等400多台(套),职工700

多人。

1978年

8月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福建省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所。(1984年5月11日更名为福建省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

9月11日省编制委员会同意成立厦门电视台,核定编制13名,自1978年9月起执行。厦门电视台正式从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分离出来,独立建制。

10月1日福建电台恢复举办《每周一歌》节目。

10月1日《福建广播电视》报复刊。

10月17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李庆京任中共福建省广播事业局党组书记、福建省广播事业局局长。

11月6日福建电台复办《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1979年

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福建电台对台湾广播部立即组织学习,迅速落实于广播宣传。

1月1日福建电台对台湾广播专门开辟时间,连续几天向台湾听众广播《告台湾同胞书》。

3月15日福建电台举办《纪念红军入闽五十周年》专题文艺广播。省电视台播出电视片《红日照汀洲》和《红色闽西组雕》剪影。

4月19~25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持、福建省广播事业局筹办,召开全省新闻工作座谈会。省、地(市)、县广播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福建省广播新闻战线开始全面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拨乱反正工作。

5月经中共福建省委批准,福建电台开始在全省8个地、市恢复和建立记者站。

8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办公会议批准,泉州戏曲艺术唱片厂建立。它是福建省第一家录制、出版外销盒带单位。

8月22日省广播事业局向中央广播事业局报告,由于中央微波专线已通到福建省会福州,建议停建武夷山调频电视转播台。报告获准,该工程项目停建,已耗费资金272万元。

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福建电台《对农村广播》节目紧跟形势,通过《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专题》和《一周大事》等栏目,讲解中共中央《决定》精神,介绍本省一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典型单位的显著成绩和出现的新气象,在农村产生较大反响,受到干部群众欢迎。

11月省电视台公开招考电视播音员,报名者近2000人,从中录取一名女播音员。

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表彰农、林、财贸、文教、卫生、科研战线全省先进单位和全省劳动模范的决定。仙游县广播站、南安县广播站获得全省先进单位称号,清流县广播站技术员林章盛获全省劳动模范称号,受到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

1980年

1月1日福建电台、省电视台、《福建广播电视》报开始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两台分别播送瑞士《铁达时》和日本《西铁城》钟表的广告。

1月1日福建电台举办每周播出1次的《听众点播的音乐》节目,开始由听众直接介入广播节目。

1月2日“鼓浪屿”号客轮首航香港,福建省副省长张遗率通航代表团前往香港考察,省电视台记者随同采访。

2月9日省电视台播出黑白电视纪录片《福建通航代表团在香港》。

2月16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主席伍洪祥通过广播向台湾同胞和福建省金门、马祖岛屿上的同胞们祝贺新春佳节。

6月2~7日省广播事业局在福州市召开第九次全省广播工作会议,传达全国广播事业规划会议精神,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年来本省广播电视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讨论广播电视

宣传和事业建设的任务,着重研究对有线广播网进行整顿和加强管理等问题。副省长、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格心到会讲话。

7月15日省电视台开播十频道节目,停播四频道。

9月15日福建电台举办《日语教学》节目。

9月26日省广播事业局印发《关于有线广播线路维护管理暂行规定》。

11月10~16日由省有关部门提供的台湾校园歌曲《龙的传人》,首先在福建电台《每周一歌》节目中播放,引起省内外听众的关注。

1981年

3月13~17日省广播事业局在福州市召开地、市广播局长和部分县(市)广播站长会议,传达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的宣传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省广播宣传工作情况,讨论《关于加强有线广播宣传工作的意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仲莘到会讲话。

3月27~30日省广播事业局在顺昌县召开第一次全省唱片发行工作会议,传达第三次全国唱片发行工作会议精神。

6月13日福建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福建省广播电视干部培训班,事业编制10人。

8月1日省电视台首次利用微波干线回传中央电视台新闻获得成功,传送的新闻是当天上午福州部队在福州市举行的海陆空三军阅兵典礼实况。当天晚上,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

8月8日台湾国民党空军少校考核官黄植诚驾机回归祖国大陆。省电视台采用电子采访和微波传输等手段,迅速报道黄植诚驾机归来后在福建的全部活动。

8月福建电台农村部编辑的《农村科技广播》本月出版发行。

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福建电台《对台湾广播》辟出专门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