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么是教育叙事

一、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那么写教育叙事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叙事它所追求的是什么呢:教育叙事应定位在教育现实中所发生的各种真相。通过教育叙事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与行动,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复杂意义。总之,写教育叙事就是为了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让我们在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这也是教育叙事研究确切的追求。

那么怎样写好教育叙事呢:写好教育叙事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某一种教育现象,还要有足够的理论作支撑。只有这样,在叙事的过程中,才知道如何组织事件。才知道事件组织起来后能够表达什么样的理论主题。写好教育叙事还与我们教师是否有明确的追求有关。如果有了明确的追求,又有不断反思的精神,总是在不断地追问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过什么样的良知与信念,有过什么样的痛苦与喜悦,这样一旦想要认真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生活,那么无疑就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或为了其他名利,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关于这一点待一会儿我将做具体阐述)

二、教育叙事的分类:

1、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文本,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在“夹叙夹议”的阐述中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主题讲清楚。叙议式文本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写作的最基本的写作形式。(这里是近几年我在刊物上发表过的大部分有关教育叙事的小作文,就从中找几篇来谈一谈)例如《沉默,也是一种错》,这篇文章以叙述事件开始,共叙述了两个事件:一是我的学生李萌萌过火的玩笑激怒了老师,他接下来的表现是“他不知怎么道歉才好,又不愿同学看出他害怕,索性装出镇静,用沉默“死撑””而老师认为他的沉默与镇静”是最严重的对抗;二是在心理健康讲座。在辅导老师播放的视频报道中,有一位八年级的女学生选择了跳楼结束生命的事实引出人们对她轻生的探讨。随后根据这两件事发出议论:看来,我们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真正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可是,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于是,我们希望孩子们不要再沉默下去……这样,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更多了解,从而知道在哪里入手去帮助他们。反之,如果孩子选择了沉默,别人就无法了解他,没有了解就不会理解,没有理解就会产生隔阂。久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层层地封闭出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空间,并挂上“没人理解我”、“我们无法沟通”类的牌子,然后躲在里边暗自悲苦,当这种隔离太深太久达到一定极限时,孩子们那还不完善的神经之弦就会崩断,难免会做出让人意料不到的极端行为。从而得出孩子应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而老师则应更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状况。这说是一篇典型的叙议式的教育叙事。

2、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文本,就是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例如《是谁制造了谎言》,文章以张明和李小萌的迟到作为起因,在询问迟到原因时诚实的同学遭到了批评,而说谎的同学蒙混过关,由此引起我的反思,这就是在教孩子撒谎。然后由此及彼联系更多的教育现象分析孩子为什么喜欢撒谎,得出结论:其实,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是会说真话的,可当遭遇一次又一次真话所带来的挫折之后,他们便学会了撒谎。想到这里,我一次次告诫自己,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在“美丽”的谎言中飘然迷失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呵护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3、陈述式

所谓“陈述式”文本,就是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含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不过多地加以评论,让读者自己从客观陈述的事实中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例如《老师,你好——》中,一位叫梅子的很优秀的同学!可是她辍学了。是因为老师的误解?是因为成绩的下滑?还是因为父亲的猝然离去?这期间,有着太多的无奈与辛酸。文章没有一句议论,可就在叙事过程中,引发读者对现今诸多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的思考。

4、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文本,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例如《第三次失窃之后》一文,对于失窃问题的处理就列举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我们过分在乎犯错学生的感受,导致最终处理问题畏首畏尾;一是认清问题的严重后果,果断实施批评教育,哪怕伤害到了孩子。这两种措施哪一种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只能由事实说话。文章采用对比的方式陈述事实,又

用对比方式呈现结果。一目了然。

(五)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简而言之就是教育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麻烦”。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例如《花开的声音》一文,为了班级荣誉,一个诚实、努力上进的孩子受到了老师无端的批评,受到同学们的冷眼相待,一切真相都在老师离开时突然揭开,此时一种理念就突现出来:孩子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5、“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