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颐和园(1)

18、颐和园(1)

18、颐和园(1)
18、颐和园(1)

组名:姓名:领导签字:

前身清漪园,

小学语文《颐和园》探究型教案设计

课题:颐和园 学科: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颐和园》 作者: 史荣辉 工作单位: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马庄镇天阁小学 情境: 颐和园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想去颐和园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请先看视频资料,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写了哪几处景点? 任务: 1、依托网络媒体让学生查阅资料,课前搜集关于颐和园的知识和素材,搜集本地风景的介绍等,体现学生搜集和运用素材的语文能力。 2、利用网络搜集颐和园的自然风光图片 3、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野”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过程: 1、教师、学生进行课前准备 2、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3、提出探究性研究的课题: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4、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能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1)、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4)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5)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6)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7)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6、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5)说说体会,有感情读课文。 7、课内扩展研究。

18颐和园法制渗透教案

18《颐和园》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语教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等词语。 2、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第二课时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知道了颐和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并且知道了作者游览的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章细细游览。 二、讲读第2段,学习长廊景点。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过渡句:既然作者先游览的是长廊,那我们翻到长廊这一部分看看吧!师:谁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余的同学认真看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老师一下给混了,同学们能给我讲讲吗?(课件出示长廊的图片) 师:刚才读完了课文,又看了图片,谁能用一个字说说长廊的特点? 随机板书:(长)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出示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读一读。

师: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呢?咱们先在课文中找找那些句子是具体描写长廊的,用笔划下来体会体会。 2、汇报交流相关语句。 出示: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读一读。(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师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呀,你们看呀,这段话写得是长廊的景 美,作者写得也美。 三、讲读(2-4)段,学习万寿山景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万寿山给你们印象怎么样?(板书:美。) 2、出示静态图片及问题。 师:看来看去,确实是美。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3、汇报朗读体会,指导朗读。 过渡:万寿山在颐和园里地势最高,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正所谓登高好望远呀!”,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几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找出划上记号。 师:这一段里发现好句子了吗?(出示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第18课 颐和园 同步测试(II )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同步测试(II )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词。看下面的加点的字能读准音吗?选择一下吧 (共1题;共4分) 1. (4分)花落谁家。 美丽美观美满美好 ①漓江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带有________花纹的鹅卵石。 ②长大以后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________的心愿。 ③我有一个幸福________的家庭。 ④王阿姨的家布置得很________,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二、文章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共1题;共4分) 2. (4分)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雄:A.公的 B.强有力的 C.宏伟,有气魄的 D.强有力的人或国家 ①登山队员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雄伟的珠穆朗玛峰。________ ②伴随一声声雄鸡的鸣声,新的一天又来到了。________ ③困难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________ ④事实胜于雄辩。________ 三、看拼音、写词语。 (共1题;共4分) 3. (4分)选词填空。 美丽美观美满美好

①漓江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带有________花纹的鹅卵石。 ②长大以后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________的心愿。 ③我有一个________的家庭。 ④王阿姨的家布置得很________,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四、我会填。 (共1题;共6分) 4. (6分)看拼音写词语。 dàdiàn cháng láng zhù zi zhūhóng yuǎn tiào dī 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共1题;共6分) 5. (6分)照课文填空后回答问题。 这条长廊有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 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 这两句话主要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来写。 六、填上恰当的词语。 (共1题;共6分) 6. (6分)选词填空。 显然不然安然突然果然毅然 (1)我们要加倍努力。________就要掉队了。 (2)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跳下悬崖。 (3)他的意见________是不对的。 (4)吃过中饭,天气________变了。 (5)由于他勤学苦练,________学到不少技术。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8课《颐和园》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8课《颐和园》 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1. (6分)查字典填空。 ①“柱”为________结构,这个偏旁是________,组词为________。 ②“态”可以组成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2. (8分)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绝A.断绝 B.走不通的 C.独一无二;没有人能赶上 D.极端;非常 E.一定的;肯定的 (1)星期天,游览西湖的人络绎不绝。________ (2)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大家为绝处逢生而欢呼。________ (3)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________ (4)这个汉代的“青铜奔马”绝对是价值连城。________ (5)这个汉代的“青铜奔马”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________ 3. (4分)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①游赏________A.风景画 ②欣赏________B.佛香阁 ③留下________C.汗水

④流下________D.痕迹 4. (6分)照课文填空后回答问题。 这条长廊有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 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 这两句话主要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来写。 5. (12分)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选择填空。 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_ ②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________ ③难道长城、秦兵马俑不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________ ④大风过后,树木又挺直了身子。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2分) 6. (15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退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边遇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能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从此,他便发奋用功,成了一位大诗人。 (1)第1段写李白小时候读书________。 (2)“顿时”就是________的意思。 (3)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什么?

《颐和园》公开课教学设计

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生字和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4、通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的给课文分段。 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1、多媒体情境创设: (1)出示地图的图片,指认北京,交流记忆深刻的旅游景点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副地图?你们知道这里是哪儿吗?北京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景点? (2)多媒体图片展示,导入本课 师:现在让我们乘坐梦想的航班,飞往北京,一起瞧瞧咱们的目的地?(颐和园) 2、板题读题、交流: (1)板题读题,指导“颐” 师:仔细看黑板,注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板书:颐)将这个字在草稿本

上书写一遍。再读课题。 (2)资料交流、方法介绍 师:关于颐和园你们收集到哪些资料?(教师短评)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查找资料,但是记住一定要选择最方便、最值得记忆的资料。 3、过渡 师:作者会从哪一方面向我们介绍颐和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朗读课文。(要求备注:(一)同桌合作朗读课文。(2)合作完毕,相互抽读生字,词语。(3)遇到有疑难的时候相互交流。) 2、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归类 师:将上面的生字按照要求归类。(备注: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 B、生字检查 师:指名抽读生字,并组词。(备注:左右结构:开火车;上下结构、独体字:指名男生) C、课件出示重难点字、形近字组词区分 师:在这些生字当中有不少容易混淆的,看看你们能够区分吗? D、指导书写生字、朗读记忆 师:将这些重点字在草稿本上书写一遍,同桌相互检查。齐读重难点的生字。 三、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结构: 1、听范文、完成思考要求 师:仔细听范文朗读,(一)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写出段落大意;(二)思考

最新版四年级上语文 18 颐和园(教案)

18颐和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利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学生汇报。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较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几乎)jǐ(几个)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检查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浏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出示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颐和园的教案

颐和园的教案 颐和园的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按照课文所浏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一、初社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三、练习按作者的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学会全课14个生字和12个新词。 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着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那里有着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着名,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拆合法: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阁、煌、廊、葱;数笔画:漆、朱;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

人教版四上18、《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一零版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

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雷艳丽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 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颐和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对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突破方法: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掌握了生字新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大

致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文本,感受园中美景。 二、了解颐和园 1、学生出示查阅的有关颐和园的资料,互相交流。 2、出示课件(2------8幻灯片),图文对照,了解园中景色之美。 3、把你喜欢的段落再读读,读出文本美之所在。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之后归纳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再读课文,感受园中景色之美,品味文中语言之美。 (1)指导学习长廊部分。 * 自读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眼中的长廊。 * 分析长廊的特点,出示相关的词句。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长) 五彩的画、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栽满了花木(美) * 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出示对应课件(从整体看,从里面看,从里向外、向两旁看)体会观察、表达的方法。 (2)分组学习万寿山、昆明湖部分。

(3)交流分组学习情况。 各组选出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景物,注意导游词和课文内容的不同之处,师生根据介绍情况适时补充点评。 万寿山: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 排云殿(金碧辉煌) 出示对应的课件,指名读课文相关句子。 昆明湖:湖面(静、绿) 堤岸(长) 湖心岛(葱绿) 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加深理解感悟景美,石狮子姿态各异更说明了祖国文化的灿烂。 图文对照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从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抓住昆明湖静、绿的特点来描写,具体、形象。用镜子比喻昆明湖的静,用碧玉比喻昆明湖的绿,“滑”字更说明了湖面的静。 3、三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游记感知不多,写作手法接触较少,应加以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会写。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训练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2、提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再读课文,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的词语有:“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我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等词语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5、我会思考(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

颐和园的教学设计板书

篇一:18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双碑小学彭英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四年级18课颐和园

四年级语文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掌握多音字“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默读思考,小组合作了解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观察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世界遗产这个单元啊,我们已经认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瞧它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今天我们要去另一处世界遗产游览一番。(出示课件)认识这个地方吗?那里风景如画犹如仙境一般,那就是北京的(颐和园)。这篇课文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把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前往举世闻名的颐和园。【3-4分钟】 2、书写课题:重点点拨: 颐:左右结构,左宽右窄,书写注意从内到外,右边是个页字。园:先里头再封口。【1-2分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4分钟】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分析字形 廊: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里面是“郎”,最后一笔是竖。 柱:左窄右宽。注意左边改捺为点,“主”下横宜长些。 态:上面是一个太字,下面心字底宜舒展。 殿:笔顺注意,第一笔是横折,第二笔是横【3-4分钟】 3.课件检测掌握生词的情况。 请学生自由地读读课件上的生词,问: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点)请生齐读第一行。请一生读第二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翘舌音)请一生读第三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平舌音)再开火车读第四行。最后全班齐读一遍。【4分钟】 (四)学习课文,分段 1、请六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要加字或减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4-5分钟】 2、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吗?请你快速的画出句子,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颐和园》公开课教案

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玩赏”等。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理清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颐和园。目的是让学生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教师引言:这就是位于北京西部我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同学们想不想仔细地去参观、游玩一番?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读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2)通过概括,引导归纳为: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自读课文,学会字词。 (1)同学们对颐和园的景物都很有兴趣吧?那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吧! 出示13个生字。 我们再来看文中有哪些好词。 (三)知识扩展 同学们一定会与老师有同样的感受,这么大这么美的大花园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师: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之精,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颐和园和优美的景色及组成,特别是它的建造过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细致游览。

18.颐和园教案精华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长廊堤岸雕刻画舫横槛栽满葱郁掩映 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颐和园教案课程

16、颐和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若干个,重点体会“滑、几乎、也”等词语的正确含义。 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并能介绍作者游览路线。 3、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内容等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4、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景色优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过渡句的学习来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说清楚游览的路线及所看到的景点特征。 2、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内容等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向人们述说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北京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之一。 (出示颐和园图片,配合音乐。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师: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1900年,颐和园曾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它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高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2、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6课,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游赏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出示课题,读题。读准“颐”。 3、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着老师书空“颐”的左半部分。(“口”用红粉笔强调) 4、再读课题。 5、师: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结合刚才看到的图片,请你用一句话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路线。 1.师:课文中也有两句话对颐和园的景色进行了概括。 出示开头和结尾。 2.师:文章开头说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把开头句子中的“美丽”两字泛红)结尾

又说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再把结尾处的“美丽”两字泛红),这样的写法叫……首尾呼应,(在两个句子的下面出示:首尾呼应)这使文章的结构非常完整。 3.再读两句话,读出感情(同时板书:首尾呼应)。 4. (出示)按要求朗读课文。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②想一想: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主要景点?请你用“。”。标出。 5.交流: (1)师: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中的一些专用名词。 出示专用名词。 长廊佛香阁画舫横槛琉璃瓦宫殿(同时出示图片) 重点教学:槛(这个字有几个读音,课文中选哪个读音?老师出示图片和解释条请学生读准字音。) (2)朗读词语。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主要景点,教师板书。 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4)师小结:作者主要写了三个景点: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佛香阁和排云殿位于万寿山上。而十七孔桥飞跨于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之间。 6. 找找是文中哪些句子将这些景点连接起来的? (1)学生读读划划。 (2)学生交流。 出示:走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动词泛红)这些动词告诉了我们作者的游览路线。 (3)出示地图。 师:(老师根据地图复述过渡句,一定要说清楚) 师:走进颐和园,步步是景,景景相连,学着老师的样子用上这些过渡句(老师板书:过渡句)谁也来说清楚作者的游览路线。 然后请2个学生讲清楚。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第18课时 颐和园》同步练习卷 (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时颐和园》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 1.拼准确,写规范。 ɡōnɡdiàn chánɡlánɡ diōo kè zītaì。 2.我会填。 查带点的字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在准确的词意后打上“√” 金碧.辉煌①闪耀的光彩②照耀 神清气爽.①明朗,清亮②干脆③舒服。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 耸立﹣﹣ 玩赏﹣﹣。 4.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宫殿 的石桥 的堤岸 的颐和园 的垂柳 的树丛。 5.辨析词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矗立耸立屹立站立 (1)佛香阁在半山腰。 (2)人民英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在广场南侧。 (3)在古代,当广州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时,越秀山就巍然了。 (4)一排排白杨树像的哨兵。 6.根据要求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 (3)卢沟桥的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的树丛,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按原文填空。 (2)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绿得。这句话 用和来比喻昆明湖,突出了昆明湖和的特点。 我也照样子写一写: 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 (3)从文中这句话可以看出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其中的一个“”字用得颇有味道。 (4)这段是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观察到的,作者的观察角度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张青 教材教法解读; 1.这是一篇游记。整体感知颐和园的“美丽”和“大”。 2.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采用找句子方法理清顺序。 3.朗读课文,从具体描写的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廊之美。 学习“长廊”这部分。抓住相关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一眼望不到头”、“700米”、“273间”“都有五彩的画---没有相同的”,感受长廊的长,画多画美,环境优美的特点。 补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视频画面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4.写字“廊”。感受半包围结构的特点,写好这个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能读准生字词,写好“廊”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体会到长廊的特点,喜欢长廊。 3. 通过学习,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难点:在朗读体会中,想象彩画的多姿多彩,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0分钟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北京有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叫颐和园。有人去过没有?真幸运!在过去,那可是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去玩的地方。 2.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颐和园的一篇游记。看老师写课题。 这个“颐”一不小心就会写错,谁来提醒大家? 二、初读,整体感知,理序。 1. 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读准读通顺。读完后还要想一想, 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有些新词语,我们能读准吗?注意正音,强调“堤”和“葱郁”。 宫殿、堤岸、耸立、横槛、葱郁、掩映、金碧辉煌、神清气爽 3. 读过一遍课文,颐和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文中有没有句子概括地介绍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画一画,我们一起读读。 4. 理清脉络。 这座美丽的大公园,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景点,要是全部玩到只怕两三天都不够。这一次,作者去先后玩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扫读课文,看谁能最快地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读句子。同时板书:走长廊,仰望万寿山脚,俯瞰昆明湖,漫步湖边 想问问你们最先举手的那几个,怎么这快就找出来了? 游记就有这个特点,要向读者介绍游览的过程,让读者感到也在跟着一起游

颐和园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教学设计 大隐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吴雪琼 【设计理念】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长廊特点写景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 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题,注意“颐”字写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板书:18颐和园)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18.颐和园。字音都读准了,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在字型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别挨拢了写。 2.检查预习情况,引出生字新词 在这样一个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里,又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来说一说呢?老师出示颐和园景观的一组词,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同学来读,读的时候把词语读正确,尤其要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全班自由试读,指名读词,再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画舫、十七孔桥、横槛、耸立、琉璃瓦 指导难读的词语:佛仙阁(佛字是多音字,但应该读FO),堤岸的堤的读音,画舫的舫读第三声,横槛的槛的读音,耸立的耸的读音,琉璃瓦的璃在这个词语里面要变调读轻声,老师读同学跟读。 【设计意图】扫清生字词障碍,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提出朗读要求 同学们,这些景物所组成的颐和园究竟给人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开始读吧。出示初读要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和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1)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那作者有什么感受呢?哪里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找找看,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随机板书(板书:美丽、大,美丽、说不尽)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出示首尾两段,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3.按照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同学们看,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都在赞美颐和园,那中间呢,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把这些景点圈出来。并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指名回答(依次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 那么,课文的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指名读)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