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摘要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新时期小说影响巨大。在中外文学研究中,中、拉文学关系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梳理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并从作家主体、文学地域和时间跨度三个方面论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力。接着通过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求同研究,分析了莫言在创作实践中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与应用。最后试图探究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民族文学的出路。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当代文学莫言

文献综述

在20世纪80年代声势浩大的“拿来”潮流中,中国文坛迎来了西方的各种思潮与文学流派,也迎来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它对中国当代文学(这里主要指中国新时期小说)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厘清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考察探究中国作家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转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中、拉文学关系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就中外文学关系中的影响研究而言,迄今为止,国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但大多局限于中国与欧美各国或亚洲一些国家间的文学影响关系的研究,而对于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学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间的影响、接受关系却很少涉及,关注不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魔幻现实主义风靡世界并一度走红于中国之后,也有中国学者对魔幻现实主义产生强烈的研究兴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陈光孚、陈众议、朱景冬,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的李德恩,北京大学西语系的赵德明、段若川等,他们大多有外国文学的知识背景,而且都精通西班牙语,他们从事有关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研究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这些学者对中国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存在着一定的隔膜,最终他们无一例外地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译介和研究上,避开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这一涉及中、拉文学关系的研究论题,如陈光孚的《“魔幻现实主义”评介》(《文艺研究》1980年第5期)、《魔幻现实主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陈众议的《南美的辉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等。

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也偶有涉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这一论题。如吴家荣的《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李晓辉的《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汉文报)2000年第4期】,王凤仙的《<尘埃落定>与<百年孤独>之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等。这些文章或着眼于中国文学的某一样态如寻根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进行比较,或探讨新时期小说中的非现实性描写所受的外来影响,包括西方荒诞派文学的影响、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等,基本是是一种求同式的比较。

曾丽君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探讨了与魔幻现实主义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界说,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研究情况等,意在厘清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含义,明晰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渊源流变和创作佳绩,并多方面呈现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情况。

陈黎明的《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小说》梳理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拉美当代重要文学流派的由来、流变和多重内涵指向,也详细地论述了它在中国20世纪后期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从观念的调整、思维中心的转移、艺术性的借鉴、创造性的转化等多方面,分析了寻根小说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和吸纳,颇具理论深度,显示出良好的学术素养。结论部分对文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思考,具有辩证的学术眼光,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魔幻现实主义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一)魔幻现实主义概念的产生与流变

在拉丁美洲文学界,最先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命名的是哥斯达黎加的旅美学者安赫尔?弗洛雷斯(Angel Flores)。但是由于当时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还处于发展阶段,弗洛雷斯把后来一些伟大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和作品遗漏了,如《佩德罗巴拉莫》、《百年孤独》等。因此他虽然最先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命名,但这一说法后来并未得到拉丁美洲学界的认可。直至后来墨西哥著名文学评论家路易斯?莱阿尔(Luis Leal)对弗洛雷斯的观点作出系统的反驳后,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定论才最终得到人们的共识。他在论文《论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中给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并不是去虚构一系列的人物或者虚幻的世界,而是要发现存在于人与人、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神秘关系。具有神秘色彩的现实的客观存在,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泉。①

他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它来源于现实并深刻反映现实。基于此,卡夫卡式的文学和博尔赫斯的小说都不能算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纵观“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它在内涵上具有多重指向性。首先它是拉丁美洲文学流派的一种,立足于现实并反映拉丁美洲神奇的大自然,画卷般的社会民俗以及深刻的现实。同时,它也是看世界的方法,也是一种被广泛流传的创作方式。

(二)魔幻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

按时代划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20世纪30-40年代),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由盛转衰期(20世纪80-90年代)。

乌斯拉尔彼特里、米格尔安格尔阿斯图里亚斯和阿莱霍卡彭铁尔是萌芽时期的三位先驱。乌斯拉尔彼特里是第一位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引进

①路易斯?莱阿尔:《论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转引自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196页。

拉丁美洲文学领域的作家,也是较早创作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雨》、《鹿》、《鬼火》等都带有一定的魔幻色彩。米格尔安格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是另外一位重要的魔幻现实主义先驱,也是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代表作《玉米人》是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非常浓厚的一部。阿莱霍卡彭铁尔同样是魔幻现实主义萌芽期贡献卓越的作家。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这个世界的王国》(又译作《人间王国》,1949)。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鼎盛期。在这一时期,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们还在继续创作,不断有新作问世。与此同时,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队伍在不断壮大,新的作品也在涌现,胡安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作家加入了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奉献出了堪称经典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是《佩德罗巴拉莫》,它对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产生过重要影响,也对中国作家如莫言、郑万隆的创作产生过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著《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特征体现最充分的作品,也是拉美小说中的优秀之作,问世后好评如潮。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部作品将马尔克斯推向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高峰期已经过去,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作家中,阿斯图里亚斯和卡彭铁尔已经去世,彼特里也年事已高。魔幻现实主义鼎盛期的代表作家鲁尔福在写出《佩德罗巴拉莫》后,有近30年时间停笔没有写作,在80年代中期,鲁尔福也去世了。这一时期里,先前的那些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实际上只剩下马尔克斯还在继续写作,然而他也很难再创辉煌了。

二、魔幻现实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力

(一)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的时代语境

魔幻现实主义不仅对拉美本土作家产生了影响,对拉美之外国家的作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中国。在中国,接受影响的作家作品是以批量的规模来计算的。与其他受影响的国家不同的是,这种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到21世纪之初。

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够进入中国生根开花,归结起来,离不开改革开放后的时代语境。 1976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的10月,“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态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的历史从此被称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中国文学也从此摆脱噩梦,挣脱种种束缚,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走向一个繁花似锦的时代,并获得了“新时期文学”的命名。新时期之初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文学挣脱枷锁、获得繁荣

发展的一个必备前提条件。从外国文学的解禁,到魔幻现实主义的登陆中国及其引发的热潮,这一切如果离开改革开放的特定时代语境,都是无从谈起的。

(二)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拉美文学之所以能在中国产生广泛而又深入的影响,能为中国文学所接受,除了改革开放所提供的良好环境条件以外,也与新时期作家那种急切的创新求变心理紧密相关。魔幻现实主义对新时期中国小说强大而持续的影响力,在作家主体、文学地域以及时间跨度等方面均有着鲜明的体现。

从作家主体方面来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鲜明的地域风情以及敢于创新的叙事方式和艺术技巧,不仅能够吸引许多中、青年作家的艺术视线,同样也深深地打动了许多老一辈的艺术心灵。老作家西彦(1914~1999)在读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后,就认为这部作品“内容深刻、技巧特殊,它把现实和幻想相结合的表现方法,颇可取法”。①在中年作家中,魔幻现实主义对他们有着更为特殊的影响力。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开拓了许多中年作家的艺术视野,激活了他们的艺术思维,而且也刷新了他们的艺术观念,使他们在精神返乡的路途中最终获得了思想与艺术的超越。与老一辈作家相比较,受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影响的中年作家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他们包括贾平凹、莫言、韩少功、李杭育、陈忠实、扎西达娃等作家。在其后更年轻的作家身上,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依旧显示出持久的活力和独特的启示力量,无论是后期“寻根”派作家阿来还是先锋派作家格非、余华、刘震云等,他们或从艺术手法或从文学观念上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借鉴。

从地域上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影响到了中国几乎所有不同地域的作家。从北国边塞(郑万隆)到南方异域(韩少功、李杭育),从浑厚苍凉的山东半岛(莫言、张炜)到闭塞而神秘的秦川之地(贾平凹、陈忠实),从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中原地带(刘震云、阎连科)到遥远神奇的藏域高原(扎西达娃、阿来),它们都在回荡着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音响。这一点在此期西藏文学中体现得最为突出。新时期西藏地域文学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与吸收,在许多藏族作家比如扎西达娃那里我们都能感受到来自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力。地域文学和边地文学在这一时期因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它给文坛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给人们许多的思考。

在时间跨度上,魔幻现实主义亦彰显出了持久的影响力。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魔幻现实主义一直在中国文学中有着或大或小、或隐或显的影响。回顾这段文学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中国文学在面对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学思潮时曾经显得那么的急迫而不加选择,西方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不断演进的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短短的几年内,就在中国文坛上悉数登台上演。然而绝大多数的

①转引自林一安:《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与中国作家》,《奇葩拾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94页。

西方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正如它们当初匆匆的到来一样,最终又在中国作家的匆匆的演习之后迅速离去。这其中,能够像魔幻现实主义这样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登陆中国文坛并至今仍产生一定影响力的西方文学流派,可谓是屈指可数。

三、中国作家的魔幻小说创作实践——以莫言为例

文学是一种充满灵性与个性的东西,每个人有与别人相似相通的认识、表述或技巧,也有别人所不可企及和无法取代的独特感受、体验和风格,莫言的小说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同样是借鉴学习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些技巧,莫言的小说却“魔幻”得独具一格,它们既不像扎西达娃的小说那样在神秘的宗教事象中营构魔幻,也不像贾平凹那样在种种神秘现实的描写中获得魔幻,而是借助奇异的感觉描写来获得魔幻的效果,他的带魔幻色彩的小说可以说是一种源自丛生的感觉的“感觉魔幻小说”。

莫言有点像马尔克斯笔下那个魔术师般的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一样,幸运地找到了让事物灵性毕现的法宝,那就是神奇的想象与超常的感觉。他是个感觉特别纤敏、发达的作家,他曾自述:“我的长处就是对大自然和动植物的敏感,对生命的丰富的感受,比如我能嗅到别人嗅不到的气味,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发现比人家更加丰富的色彩。”①这种非凡的感觉能力,既得自先天的禀赋,也得自童年时期孤寂而艰苦的生活历练。

莫言小说不仅有感觉带来的“奇气”,也沾染了一些拉美文学的“魔幻”。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时期较早接触拉美文学并深受影响的作家。他与拉美文学的相遇,可追溯到1982年。

1982年,莫言从《外国文学》1982年第3期上读到了阿根廷当代著名作家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南方高速公路》,激动不已,于是模仿它写了短篇小说《售棉小路》。《南方高速公路》写的是星期天下午人们从南方高速公路返回巴黎时大塞车的可怕景象,在长达四五天的赛车过程中,无数的车辆滞留在高速公路上,其间人们遭遇了饥饿、寒冷,也遭遇了雷雨,也不断交换着关于塞车原因的种种谎言。莫言的《售棉大路》将“南方高速公路”作了时空的位移,在乡村的背景中来展开故事,其情节框架与《南方高速公路》极为相似,讲一个叫杜秋妹的农家姑娘去卖棉花,在通向棉花加工厂的路上,卖棉花的人们排成了长龙,行进十分缓慢。在这一天两夜里,人们也经历了饥饿、寒冷和雷雨,并由陌生到熟悉,到相互关心,在杜秋妹与车把式、拖拉机手之间还产生了复杂微妙的情感。这篇小说虽然不像《南方高速公路》那样冗长、沉闷,写得还算紧凑,但模仿的痕迹

①大江健三郎、莫言:《文学应该给人光明》,《南方周末》2003年2月28日。

确实像“描红”一样浓重。不过,这篇小说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本身是否优秀,而在于莫言因此而开始与拉美文学结缘,并初次产生了借鉴拉美文学的兴趣。

1982年,另一位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迅速译介到中国,在中国掀起了“马尔克斯热”。莫言在阅读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杰作《百年孤独》时,一下子被征服了。这篇作品所带给他的震撼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当年科塔萨尔的作品,莫言由此知道小说还有另一种写法,他当时的感觉,就跟马尔克斯当年第一次读到卡夫卡作品时的感觉一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在震惊、敬佩、恍然大悟之余,莫言也禁不住跃跃欲试,捉笔操练起“魔幻现实主义”来。他在1985年推出的那批引人注目的小说如《透明的红萝卜》、《球形闪电》、《金发婴儿》、《枯河》、《爆炸》等作品就是在马尔克斯等外国作家的影响下所写出的,其中《球形闪电》就带有马尔克斯作品的印记,对此莫言并不讳言,他曾经说:“我在1985年中,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①为了让自己小说看起来更魔幻,莫言甚至在《球形闪电》中也弄了个粘着鸟翅的怪老头,让人不禁想起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或译作《一个长翅膀的老头》)。这些作品虽然不乏幼稚、生硬的模仿,但莫言开始在他擅长的感觉描写中揉进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其感觉魔幻的特征逐渐得到显现和释放。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作品中,莫言一方面继续感觉魔幻的实验,另一方面又不时从马尔克斯的作品中获取素材和灵感,来强化魔幻的效果,比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让布恩迪亚的祖先和最后一位家族成员长出猪尾巴来,莫言也在“食草家族”系列作品——《红蝗》(1987)、《生蹼的祖先们》、《马驹横穿沼泽》(1988)、《二姑随后就到》中让食草家族的祖先们手指头和脚趾头缝里都长上蹼膜。作品中还声称,由于近亲交媾,致使手脚粘连这蹼膜的孩子不断出生,最终导致了食草家族的衰败,这不禁又让人想起布恩迪亚家族以近亲结婚始,以乱伦剩下猪尾巴孩子终的近百年的家族史。又如,《百年孤独》曾写到一个奇怪的女孩,叫雷蓓卡,是布恩迪亚的远亲,寄养在布恩迪亚家,她总喜欢偷偷吞吃院子里的湿土和墙上的石灰块,她有时可以连续几天不吃饭,就靠湿土和石块维持生命,莫言的《铁孩》也写了两个奇怪的小孩,喜欢吃铁,拿着一根生着红锈的铁筋,就咯嘣咯嘣地吃起来,他们还啃吃过破坦克炮塔上的锈螺丝,还吃铁锅,吃火车轮子,还能分辨什么铁好吃,什么铁不好吃,大人们惊恐地称他们为“铁精”。莫言还在长篇小说《十三步》(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中写一个关在笼子里的疯子,喜食粉笔,如果有人喂食粉笔,他就讲故事……这些描写和构思,不仅增强了小说的魔幻感,而且正如扎西达娃让秘鲁民歌《山鹰》

①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世界文学》1986年第3期。

的旋律在小说中响起一样,无意间也在提示着拉美的影响,让人看到作者对于拉美文学的刻骨铭心。

莫言还有几篇鬼魂游走的小说,如《奇遇》、《战友重逢》、《我们的七叔》等,这几部作品不仅受中国民间的鬼神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地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常常有人鬼混杂的描写,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打破生死界限,写死去的梅尔加德斯和普罗登肖阿吉拉尔等人因不堪忍受死人国的寂寞,又回到活人的世界,与活人交往。莫言的《奇遇》也讲到活人与死人的相见:“我”回乡探亲,在村口路遇三大爷,回到家里,“我”才知道三大爷前天就死了。这种泯灭了生死界限的描写既与中国的鬼神观念有联系,又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接轨,它为莫言的小说带来了浓重的魔幻效果。

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感觉魔幻的营造和素材的化用以及构思的启发、手法的借鉴等方面,还体现在“高密东北乡”这一艺术世界的建构上。莫言曾自述,他的“高密东北乡”是受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和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启示而创造出来的,而且在建构它时比马尔克斯、福克纳显得更为大胆①。在莫言笔下,“高密东北乡”不完全是一个虚构的产物,他实有其地,也就是莫言的故乡。但莫言又不满足让“高密东北乡”像“马孔多”或者“约克纳帕塔法县”那样仅仅是一个文学中的特定地域空间,所以他又让“高密东北乡”超越了地理学上的意义,把许多根本不属于这里的东西写了进去。

正因为“故乡”的开放性与实际内涵的不确定性,莫言才有讲不完的关于故乡的故事。“高密东北乡”最早出现于《白狗秋千架》和《秋水》中。如果那时的出现尚属无意的话,“高密东北乡”后来在莫言小说中的出现便渐渐成为一种有意的安排与必然,《透明的红萝卜》、《老枪》、《枯河》与“红高粱”系列的出现,进一步拓展者高密东北乡的世界,演绎着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和现实。这些作品的时间背景不仅仅涉及20世纪20年代,抗日战争,也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代、80年代,其中“红高粱”系列大多讲述的是高密东北乡过去的历史和爷爷奶奶们的壮烈故事,而《老枪》、《枯河》等作品所讲的则是高密东北乡在当代时期比如60年代、80年代发生的故事,“食草家族”系列作品则将高密东北乡的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后来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也是以高密东北乡为故事背景的。总之,莫言不断用眼睛、耳朵甚至头脑捕捉外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变成一种宝贵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故乡”的资源中去。“高密东北乡”的艺术世界显然比“马孔多”和“约克纳帕塔法县”更充满了变化的动感,以至于成为一个具有乌托邦的虚幻色彩的乡村。

①莫言:《福克纳大叔,你好吗?——在加州伯克莱校区的演讲》,载《小说的气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2页。

四、结论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已有三十来年,如今,中国作家学习魔幻现实主义的热潮早已消退,但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有效性依然存在,其手法技仍不断被中国作家有意无意地使用。这显示了魔幻现实主义非凡的魅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文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因缘际会只不过是众多中外文学交流事件中的一例,在文学交流史上也许算不了什么,但作为一次影响深远而成功的文学交流,它又是值得我们倍加注意的。

对中国当代文学而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进入的确是一件幸事,它打开了中国作家的思路,使他们意识到,在创作中不应该受到什么清规戒律的束缚。同时它也激发中国作家去积极找寻适合本民族文学的发展路径。拉美作家在接受西方文学影响后,推出了带有自己本土文化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中国作家在学习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后,又能作出什么新的开拓,或者能为本民族文学道路的延展作出一些什么努力呢?面对这些问题,莫言等作家用独具特色的魔幻小说创作实践作出了回答,他们的创作充分显示了中国作家对民族文学创新路径孜孜以求的精神。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国作家一定会像拉美作家那样闯出一条新路,开辟出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1]大江健三郎、莫言:《文学应该给人光明》,《南方周末》2003年2月28日。

[2]路易斯?莱阿尔:《论西班牙语美洲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转引自陈光孚《魔幻现实主义》,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3] 林一安:《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与中国作家》,《奇葩拾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94页。

[4]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世界文学》1986年第3期。

[5]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小说》,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

[6] 曾丽君:《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外国文学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 (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试简述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人物刻画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揭示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一、法国文学 司汤达——《红与黑》(副标题:《1830年纪事》,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 梅里美——《卡门》(小说特点:简介、含蓄、浪漫激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短篇小说之王)——(中短篇)《羊脂球》(长篇)《漂亮朋友》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于连的形象分析: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意思。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同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在贝尚松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前面的括号里(10分;1×10) ()1、台湾诗坛上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的是() A.郑愁予 B.洛夫 C.余光中 D.杨牧 ()2、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出自()。 A.《一代人》 B.《感觉》 C.《远和近》 D.《昨天,像黑色的蛇》 ()3、白先勇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 A、《台北人》 B、《纽约客》 C、《孽子》 D、《玉卿嫂》 ()4、高行健的戏剧()明显受到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影响。 A、《野人》 B、《车站》 C、《觉得信号》 D、《彼岸》 ()5、小说()是新时期军事文学创作领域的第一次突破。 A、《红高粱》 B、《高山下的花环》 C、《射天狼》 D、《西线轶事》 ()6、《话说陶然亭》、《那五》、《烟壶》等市井小说是()创作的。 A、邓友梅 B、冯骥才 C、陆文夫 D、高晓声 ()7、“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是谌容的小说()中创造的人物。 A、《减去十岁》 B、《人到老年》 C、《万年青》 D、《人到中年》 ()8、《燕山夜话》的作者是:()。 A、邓拓 B、夏衍 C、唐弢 D、吴晗 ()9、不属于蛤蟆滩“三大能人”的是:()。 A、郭世富 B、姚士杰 C、郭振山 D、高增福 ()10、朱老忠是()的一个人物形象。 A、《红日》 B、《红岩》 C、《红旗谱》 D、《铁道游击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空白处(10分;1×10) 1、“双百方针”全称为-------------------------,它是毛泽东于----------年提出来的。 2、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塑造了科学家------------的形象,掀起了一股“科学家热”。 3、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指---------------------、-----------------------------和《太阳出世》三篇小说。

外国文学-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九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一、历史文化背景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的出现; ★20、3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的经济危机;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促成了20世纪文化观念的急速变化。 ★哲学流派非常活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另外, 文艺批评新流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 殖民主义等等所尊奉的思想观念也造成了广泛影响。 二、基本特征 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仍然是作家们的重要思想武器。 作家们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频频出现“长河小说”,这种多卷本小说能够较好地反映每个历史时期的变迁。 描写重点的内向性和主观化,艺术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和兼容并蓄。 人物塑造上强调性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性格描写。 三、发展概况 1、英国: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高尔斯华绥:(1867—1933)代表作长河小说《福尔赛世家》(1932)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代表作《巴巴拉少校》(1925) 戈尔丁:(1911—1993)“寓言编撰家”,代表作《蝇王》(1983) 20世纪上半叶最有创作个性也最有争议的作家:劳伦斯(1885—1930) 跨越两个世纪:康德拉(1857—1924):“航海小说” 毛姆(1878—1965):《人生的枷锁》“英国的漠泊桑” 福斯特(1879—1970):《小说面面观》 讽刺小说:乔治·奥维尔《一九八四》 赫胥黎《奇妙的新世界》 20世纪下半叶新一代作家:格林、艾米斯、戈尔丁 2、法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1915 法郎士:《诸神渴了》1921 马丁·杜伽尔: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37 安德烈·纪德:《伪币制造者》1947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心理现实主义大师《蝮蛇结》1952 20世纪下半叶:玛格丽特·杜拉斯:《琴声如诉》、《情人》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神奇现实小说区别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兴起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出现具有不可复制性。 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拉美有其独特的背景。 政治上:拉美长期处在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受到经济掠夺。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通过垄断公司的形式,控制拉美各国经济命脉,造成了国家经济长期处于依附外国资本主义的地位。发展停滞,资金外流,人们生活困苦不堪。而后来拉美国家虽然名义上赢得独立,但政治上仍受帝国主义的操控,政局动荡不安。外国政府和垄断财团暗中支持反动政客,依靠外国势力提供武器,频繁反动武装政变,政局动荡。 而与此同时,二十世纪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到来,也促进拉美人们的觉醒。拉美各国尽管政治经济上存在差异,但共同经历过被殖民和外国资本对本国的剥削,使得拉美人民在维护民族权益的斗争中,使拉美意识上升。有责任的作家不仅反映本国的历史,还反映整个拉美被奴役的历史。他们试图通过文学手段把拉美的真实历史通过文学反映出来。用文学反映现实、干预现实性。马尔克斯的《族长的没落》《百年孤独》都有对拉美历史象征性地呈现。 另外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给拉美人民带来希望,加西尔·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说他是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拉美的现实是除了政治上长期受奴役外,地理和文化上有其独特性 文化上,混血,多种文化并存。 拉美本土文化有其独特性。历史上,拉美就曾创造出辉煌的古印第安文化。15世纪,就有玛雅,阿兹台克和印加三大文化中心,有源远地文化传统。另外,拉美还是一个种族混杂的地区,除土著印第安人,还有被贩卖到此的非洲黑人,从欧洲移民的白人。他们的生活形态十分复杂。既有殖民者带来的西方科技文明的现代化生活,又有存在大量宗教迷信甚至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模式。这种跨度极大、差异迥然的生活形态又和谐地混合在一起,构成拉美“神奇”的现实。直至今天,拉美土著印第安人还盛行神灵崇拜,相信神话传说,并用神话知识认知和解释客观世界。古印第安文化,非洲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以及《圣经》并存。马尔克斯对别人将他作品认定为“魔幻”是很不满的,他认为他表达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用现实中的人们思考方式进行创作的。 地理上位于热带,自然条件特殊。 文学上,拉美作家面对贫困落后的现实,作为有责任心的作家,针砭现实迫切希望找到拉美的出路。他们也意识到自身文学与欧美文学之间的巨大差距,进行大量的艺术实验。当然,首先就面对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问题。 在三、四十年代发生一场大争论:发展民族文学是否一定要排除西方文学的借鉴;吸取西方文学的艺术技巧是否一定破坏了文学的民族性? 讨论的结果是如果要使拉美文学尽快赶上去,并超出西方文学的水平,必须先把对方的精华吸收过来再加以改造。墨西哥著名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为了回到原地,首先要敢于走出去,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这一点与寻根文学面临的处境颇为相似) 但是他们借助现代手法进行创新时,着眼点落实到拉美的现实。如何用文学寻找到本民族的特质,反映现实?六、七十年代拉美文坛主要有四个文学流派:社会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00002)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

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

外国文学专题之现实主义文学篇

外国文学专题之现实主义文学篇 主要内容 第一讲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讲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讲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讲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五讲德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讲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即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 第二、批判性,即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第三、典型性,即重视对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法国现实主义由浪漫主义转变而来,又向前发展为自然主义,因此,在法国,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到了福楼拜时代,现实主义正式打出了自己的旗号,成为一种自觉的运动。 法国文学的特征: 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法国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现实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前期(30、40年代):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批判性和揭露性,对封建时代

的依恋之情,代表作家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二、后期(50年代后):以福楼拜为转折,以自然主义为主体,70年代前后出现了巴黎公社文学这一现象。比较有名的作 家有阿尔封斯·都德。 斯丹达尔 我曾经是谁,现在是谁,我将难以回答。 ——斯丹达尔 你很丑,可是你相貌非凡。 ——加尼翁舅舅 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的眼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西弗斯的形象。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福楼拜 19世纪中期法国的重要作家,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自然主义和20世纪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艺术上,福楼拜提出和实践了一套新主张:一是追求真实性;二是追求客观态度;三是追求艺术美。 第二节阿尔封斯·都德 “五人聚餐会”的成员,他非常接近左拉,崇信龚古尔兄弟和左拉的美学原则。为此,左拉将他归入“自然主义小说家”之列。 创作 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4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诗集。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小东西》(1868),主人公为少年爱赛特,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笔调清淡,带有幽默和含蓄的感伤,即“含泪的微笑”。为此,都德亦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外国文学史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复习要点 现实主义的新特点? 思想特点: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使他们对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入再现生活深层的内在方面,表现人的深层意识和微观心理世界;②着重刻画日常生活中真实、具有复杂个性的普通人。借鉴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力图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③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越来越多地成为他们反映的对象。 艺术特点:①频频出现“长河小说”。②适应时代发展与人们的欣赏要求,吸收新的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③越来越淡化情节,越来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 代表作品:英国作家劳伦斯的《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飘》等。 英国文学 代表作家:劳伦斯,擅长社会批判和心理(主题:性爱和工业文明)成名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姐妹篇)。 约翰·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财产意识”)、《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毛姆《人性的枷锁》;戈尔丁《蝇王》;莱辛《金色笔记》 萧伯纳《鳏夫的财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上校》; 法国文学 马丁·杜伽尔《帝国一家》(《巨仆》《穷人》《首脑》);莫里亚克(心理分析)《腹蛇结》 罗曼·罗兰成就最高,《约翰·克里斯多夫》开创长河小说先河。 德国文学 曼氏家族: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

一家》。 雷马克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国文学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次吉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什么叫“迷惘的一代”?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中引用斯泰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因此而得名。特点是痛恨帝国主义战争,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反映当时美国青年普遍的迷惘情绪,以此为出发点,表现帝国主义精神危机。代表作家海明威和菲次吉拉德。 什么叫“冰山原则”? 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丰富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且隐而不晦,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冰山原则的四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海明威相关知识: 《太阳照样升起》开创“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标志着海明威战争观的转变,支持正义战争,摆脱迷惘。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把“迷惘的一代”文学推向了高峰。主人公:亨利·腓特力、英国护士凯瑟琳。 《乞力马扎罗的雪》:最成功的一个短篇。 代表作《老人与海》,思想意义?点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它。”如何理解这句话? 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寓意很深的作品。故事表现了“英雄与环境这个传统的主题。 象征意义:“老人与海”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与寓意性。小说中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我们理解其思想意义的钥匙。老渔夫桑提亚哥实际上是抽象化的人类,作为人的对立面的大海、鲨鱼象征神秘的命运和不可知的自然力。老人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坚忍不拔、不断抗争、奋力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

浅谈历史背景与作家经历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在二十世纪中期首先出现,而后影响到世界范围内作家创作的一种文学流派,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寻根文学流派的影响尤为深远。其中魔幻现实指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其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即可以概括为在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来集中表现现实,本质仍然为现实。本文中讨论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着重强调了魔幻现实主义与后现代派中的荒诞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区别,然后介绍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简单介绍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随后对本文探讨的核心,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对于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的影响,次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讨论了拉美与中国整体的环境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然后选取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三部作品以及莫言的《红高粱》《檀香刑》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历史背景与作家个人经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创作。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魔幻因素百年孤独莫言 本篇文章讨论的是针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背景即个人经历对其创作作品的影响。因此在讨论问题之前需要对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和有哪些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作品有必要了解。 魔幻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 谈到现实主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魔幻现实主义的受众相比之下就要少一些。魔幻现实主义不像现实主义,从古至今一直被作家无意识地不断的使用,而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盛行起来的文学流派,不同于传统的文学集团,他是一种群体性的倾向,是拉美作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个人经历创作出的,主要集中在小说领域。魔幻现实主义被提出后引发了剧烈的反响,后渐渐演变为一种跨越地域与时代的文学流派,并多次获得了诺奖等奖项,因此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发表的一本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的专著《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中提到的,他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区分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较好区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加入了魔幻的元素来反映现实。而魔幻现实主义和超现代主义的区别可以用安徒生·因佩特的话来解释“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阿伯利纳尔曾说到“当人类试图模仿行走时,他创造了与腿并不相像的轮子”,即超现实主义中的现实指的应是自然而非现实主义中的现实,这一点与魔幻现实主义有很大区别。而荒诞派则是利用有原因与结果的悖逆,愿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拉辛与莎士比亚》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 又称人物复现法。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 《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 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 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 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7、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文学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初成就之一。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主要成就就是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和林顿。 8、威塞克斯小说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的小说都是以他的故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所以这些小说又统称为“威塞克斯小说”。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小农经济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 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 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 A 、绿原的《重读< 圣经>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 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 分) 2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 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3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 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佩德罗·巴拉莫》

佩德罗·巴拉莫 我来科马拉的原因是有人对我说,我父亲住在这儿,他好像名叫佩德罗·巴拉莫。这是家母告诉我的。我向她保证,一旦她去世,我立即来看望他。我紧紧地捏着她老人家的双手,表示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此时她已气息奄奄,我打算满足她的全部要求。 “你一定要去看看他呀。”她叮嘱我说,“他时而叫这个名字,时而又那么称呼。我认为见到你他一定会高兴的。”我当时只能一个劲儿地对她说,我一定照她说的去办。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着这同样的一句话,一直说到她的双手僵直,我这才费劲地抽回我的两只手。早先她也对我说过;“你千万别去求他办什么事。不过,我们的东西,也就是说他该给我们的东西你该问他要,他可从来没有给我应该给我的东西……孩子,他早把我们给忘了。为此,你可得让他付出代价。” “我一定照办,妈妈。” 不过,我一直没有打算实现我的诺言。近日,不知怎么我的幻想多起来了,头脑中老是爱想入非非,这时忽然出现了这样的念头,期望那位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先生确是我母亲的丈夫。正因为这样,我才上科马拉来。 那时正值酷暑,八月的风越刮越热,还夹带着阵阵石咸草的腐臭味。道路崎岖不平,一会儿是上坡,一会儿是下坡。 “道路坎坷,人来人往。去者登坡,来者下坡。” “您说山坡下面的那个村庄叫什么来着?” “科马拉,先生。” “您能肯定这是科马拉吗?” “这儿的环境看起来为什么这样凄凉?” “是天气太热了,先生。” 往昔我是根据母亲对往事的回忆来想象这里的景况的。她在世时异常思念故乡,终日长吁短叹。她总是忘不了科马拉,老是想回来看看,但终于未能成行。现在我替她了却心愿,来到这里。我是带着她见到过这儿的东西的那双眼睛来的,她给了我这双眼睛,好让我看到:“一过洛斯科里莫脱斯港,眼前便表现一派美景,碧绿的平原上铺盖着一块块金黄色的成熟了的玉米地。从那儿就能够看见科马拉,到了夜里,在月光下土地呈银白色色。”她当时说话的声音异常轻微,几乎都听不见,仿佛在自言自语……我的母亲啊。 “如果能够让别人知道的话,请问您去科马拉干什么?” “去看我父亲。”我回答说。“啊!”他说。 于是,我们又沉默了。我们朝山坡下走去,我耳中响起驴子小跑时在山谷中传来的回声。八月的盛暑使人昏昏欲睡,我都困倦得连眼皮都抬不起来了。 “您上那里去,全村可要热闹热闹了。”我又听到走在我身边的那个人的声音。“这么多年没有人到这个村子里来,见到有人来,人们一定会高兴的。” 接着,他又说: “不管您是谁,大伙儿见到您一定会兴高采烈的。” 在阳光的照射下,平原犹如一个雾气腾腾的透明的湖泊。透过雾气,隐约地见到了灰色的地平线。远处是座座群山,最远处便是遥远的天际了。 “如果能让别人知道的话,请问令尊的模样是怎样的?” “连我自己也不理解他,”我对他说,“我只知道他叫佩德罗·巴拉莫。” “啊,原来是他!” “是的,我听说他是这么称呼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 话。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是俄国文学家()提出的。 高尔基 2、用“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说现实主义的人是()。 恩格斯 3、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为()。 法国 4、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 斯丹达尔巴尔扎克 5、《卡门》的作者是()。 梅里美 6、有“红色圣女”之称的公社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是()。 米雪尔 7、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第一个最重要的是人是()。 维尔特 8、“社会问题剧”是挪威作家()创作的。 易卜生 9、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出自()。 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 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位理想女性是()。 达吉雅娜

11、、奥涅金在决斗中打死了()。 连斯基 12、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是()。 《叶甫盖尼·奥涅金》 13、小说《狂人日记》、《外套》的作者是()。 果戈里 14、、被鲁迅成为写实派的开山祖师是俄国作家()。 15、俄国文学描写的“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的作品是()。 普希金的《驿站长》 16、莱蒙托夫悼念普希金的作品是()。 《诗人之死》 17、在()的作品()中塑造了俄罗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18、《怎么办?》作者是()。 车尔尼雪夫斯基 19“新人”形象出自()。 《怎们办?》 20、拉赫美托夫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笔下的()。 “新人” 21、《白奴》的作者是()。 希尔德列斯 22、《汤姆大伯的小屋》的作者是()。

斯托夫人 23、被称为“文学中的林肯”的是()。【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19世纪外国现实主义文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马克·吐温 24、《章鱼》的作者()。 诺里斯 25、克莱恩的反战小说是()。 《红色英勇勋章》 26、“老画家”出自欧·亨利的作品()。 《最后一片藤叶》 27、《荒野的呼唤》作者是()。 杰克·伦敦 28、杰克·伦敦的一部政治幻想小说,并以爱薇丝和埃弗哈德的爱情为线索的作品是()。 《铁蹄》 29、“绘画的第一篇浪漫主义宣言”是指司汤达的()。 《意大利绘画史》 30、司汤达讲述虚荣、激情、肉体、趣味的主题的作品是()。 《论爱情》 31、司汤达的现实主义宣言书是()。 《拉辛与莎士比亚》 32、19世纪现实主义的奠基作是()。 《红与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