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脑血管测试题

心脑血管测试题

心脑血管测试题

剑阁县2018年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1.本监测工作报告病种包括()。20分

A.急性心肌梗死

B.心脏性猝死

C.脑卒中

D.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E.慢性脑动脉硬化

F.脑出血后遗症

2.本监测发病以()天为期记录为一次事件。10分

A.30天

B.28天 C .一个月 D.一年 E.只报告一次

3.本监测报告的对象为()。10分

A.常住人口

B.户籍人口

4.对存活病人至少每()随访一次。10分

A.一季度

B.一年 C .一个月 D.只随访一次

5.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中发病时间应精确到()。10分

A.日

B.时 C .分 D.月

6.本监测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有()。15分

A.卡片完整率≥95%

B.卡片准确率≥95%

C .漏报率≤10% D.死亡病例同时发病报告率≥90%

E.及时率≥95%

7.医疗机构每月()日前向疾控中心上报月报表。10分

A.1

B.5 C .10 D.30

7.医院常用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表卡包括()。15分

A.发病登记本

B.死亡登记本 C .月报表 D.报告卡

F.随访登记本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芝阳镇中心卫生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呈上升趋势,并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地负担,为了了解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趋势、流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我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规划、干预措施,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流行规律和病因、以及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韩卫发{2015}54号文件关于印发《韩城市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职责 1、收集本单位心脑血管病历个案信息,填报《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2、对本辖区内心脑血管病历个案进行核实,对填报不全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进行调查、核实、补充。 3、对辖区病历定期开展随访。: 二、工作内容 全镇户籍人口进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并开展居民漏报调查和医院漏报调查。 三、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四、报告对象及报告病历 (一)报告对象:芝阳镇新发现的脑卒中发作病例、冠心病急性发作。

(二)报告病例: 1、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I60 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2)脑出血,I61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 (3)脑梗死,I63 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性脑梗死及栓塞性脑梗死。 (4)未定型卒中,I64 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医师已作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例。 2、冠心病 (1)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28天(包括28天)以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2)心源性猝死,I46.1 五、报告程序 我院门诊医生发现冠心病急性发作、脑卒中发作病例,均应填写报告卡,在30天内由防保人员收集报告卡,审核合格后,分别登记到《韩城市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登记册》;并定期向市疾控中心报出卡片。医院漏报病例由医院负责人补填报告卡。 病例随访:卫生院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辖区内工程部、脑卒中

2017年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年终工作总结 精品

2015年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年终工 作总结 2015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防保科顺利完成了心脑血管报告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 2015年我慢病科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分层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系列疾病知识讲座等。 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登记为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人们 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和饮食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大关系。因此 ,提倡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对于全民心脑血管患

病情况的改善有益无害,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使心脑血管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个体化和规范化。从而使防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在2015年为加强心脑血管病人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的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人,为其提供科学,合理,详细的干预措施,并为专门建档纳入重点人群管理,根据病人的具体健康情况,实行随访工作。掌握病人现有疾病的情况,指导其正确用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延长病人的寿命,让社区病人真正感受到公共卫生服务给其带来的益处。 但仍有个别村当时存在漏报、漏登现象,我们每月进行死因督导分析时发现上述问题也针对以前欠缺和不完善的部分进行了完善,目前而言,心脑血管登记及上报工作已步入正轨,但是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

处,比如部分患者对自己得病还不是很认可,不愿意向我们透露他具体的得病方面的信息,就造成了漏报,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1、报告病种脑卒中(排除因外伤性、代谢性、中毒性、肿瘤卒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脑出血:①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I61);②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 指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I62)。 ?脑梗死(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I66.904)及栓塞性脑梗死(I66.903) ?难分类脑卒中(I64):指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已作出脑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 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记录等)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分类的脑卒中病例。 (脑卒中我国卫生部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2、报告病种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I21.304):心肌梗死28天以内(包括28天)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陈旧性心肌梗死(125.210):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不包括28天)后的死亡。 ?冠心病猝死(I46.101):其它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猝死。 (其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25.101)一般不包括在本病报告范畴之内。心绞痛(I20.902)也不包括在内。)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定义和分型 ?冠状动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分为五种类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 —猝死型 3、病例和事件区别 ?病例报告:报告的是患病的患者数

?事件报告:报告的是发生事件数 ?一个患者在某时段可发生多起事件 ?事件的时间概念:28天(MONICA标准) 4、报告工作流程 ?县级疾控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接受辖区卫生服务 ↑站或村卫生室上报的卡片) ∣ 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负责本辖区漏报、补报、死亡补发病) 5、人口统计问题 ?户籍人口(建议) 优点:人口资料比较完整 缺点:对人口长期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影响结果 ?常住人口 优点:适合人口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 缺点:人口学信息不全,统计分析不利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学习培训内容: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心脏传导系统:包括案房结结间束及特殊的房内通道,房室结、希氏束、右束支、左束 支及其分支,浦肯野氏纤维以及马海氏纤维等。 2、心脏细胞的动作电位 (1)心脏细胞静息膜电位:心脏细胞处于休息状态下(舒张期)采用微电极所测得的细胞内电位称静息膜电位。一般心室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85——-95mv。影响膜电位的因素有:①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差,②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2)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为心肌细胞兴奋时的膜电位。它包括0、1、2、3、4位相。影响流入钠离子流的因素:①电梯度②化学梯度③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④“钠泵”和“钾泵”。 3、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4、心肌纤维的电活动类型:近年来,根据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特性,提出了对生物电快 速反应得快纤维与反应缓慢的慢纤维两种活动类型的概念。 (1)心脏快纤维及快速反应:对刺激反应快。传导快的纤维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心房传导组织及房室束——浦氏纤维系统。 (2)心脏慢纤维及缓慢反应:属于这一类的心肌细胞有房室结、房室结区、房室环、二类瓣和三类瓣的瓣叶,其电生理特性是: 5、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1)激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异常 异位激动形成①后电位②震荡电位③边界电位④延迟复极化⑤持续除极化 (2)激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阻滞、递减性传导、隐匿性传导、单向阻滞、折返激动、超常期传导、裂隙现象、魏登斯基现象。 (3)激动形成异常与传导异常同时存在 (4)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进展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比较复杂,了解其主要生理机制,对心电图现象的认识和了解非常重要。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精编版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1、报告病种脑卒中(排除因外伤性、代谢性、中毒性、肿瘤卒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脑出血:①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I61);②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指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I62)。 ?脑梗死(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及栓塞性脑梗死( ?难分类脑卒中(I64):指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已作出脑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 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记录等)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分类的脑卒中病例。 (脑卒中我国卫生部标准: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2、报告病种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28天以内(包括28天)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不包括28天)后的死亡。?冠心病猝死():其它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猝死。 (其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一般不包括在本病报告范畴之内。心绞痛()也不包括在内。)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定义和分型 ?冠状动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世界卫生组织分为五种类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 —猝死型 3、病例和事件区别 ?病例报告:报告的是患病的患者数 ?事件报告:报告的是发生事件数

?一个患者在某时段可发生多起事件 ?事件的时间概念:28天(MONICA标准) 4、报告工作流程 ?县级疾控机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本医院就诊的新发病例、接受辖区卫生服务 ↑站或村卫生室上报的卡片) ∣ 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负责本辖区漏报、补报、死亡补发病) 5、人口统计问题 ?户籍人口(建议) 优点:人口资料比较完整 缺点:对人口长期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影响结果 ?常住人口 优点:适合人口进入或迁出严重的地区 缺点:人口学信息不全,统计分析不利

心脑血管工作实施方案通知

心脑血管工作实施方案 通知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xx〔xxx〕xx号 xxx卫计委 关于印发《xxx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我县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为建立健全我县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工作,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推动全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现将《社旗县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xxx年xx月xxx日 xxx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方案2015年xxx死因监测数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我省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解我县心脑血管疾病流行趋势,需要长期系统地对辖区内的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监测。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新发病例监测工作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可以动态了解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探索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为分析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流行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

持,也为评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后慢性病防控效果提供基础数据。为规范开展全县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和《全国慢性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管理工作规范》,特制定本方案。 一、报告对象 报告地区的户籍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诊治的符合本方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新发和死亡病例。 二、报告病种 (一)脑卒中 1、脑梗死(ICD-10编码,I63):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 2、脑出血(ICD-10编码,I61):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 3、蛛网膜下腔出血(ICD-10编码,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4、未分类脑卒中(ICD-10编码,I64):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医师已作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⑴⑵⑶类的卒中病例。 (二)冠心病 1、急性心肌梗死(ICD-10编码,I21-I22):28天(包括28天)以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2、心脏性猝死 (ICD-10编码,I46):指急性症状发作后,短时间内以意识突然丧失、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不是

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XX市XX区20 年 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跃居世界第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口的30.3%。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万)。 目的 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无锡崇安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以便加强预防, 现对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资料进行分析。 工作简介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推动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XXXX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卫生局组织专家技术组制定了《XX区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辖区各医疗机构发现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每月报告一次,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

病率不低于死亡率。 方法 全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统一使用报告卡进行报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病例收集、登记、核对、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疾控中心下发的报病卡后审核并确认;所属医院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所有新发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的发病、死亡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提供的20 年常住人口数。 内容: 包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出生日期、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医院等。 质控与评价: 疾病诊断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 ICD10)进行,报告病种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未分型卒中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 统计方法: XXNI年,区疾控中心收集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和新农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20 年心脑血管病例信息, 20 年至月共收集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条,经过筛查、剔重外市县区的报告卡,属我区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例。 信息分析 1、发病率: 20 年共收集辖区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X例,发病率XXX.XXX/10万;其中冠心病425例,占36.80%;脑卒中731例,占

【2016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广区卫计〔2016〕号**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的通知区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各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有效识别、预防并控制此类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巩固我区慢性非传染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决定在全区继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现将《**区2016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并于2016年5月31日前将各单位责任科室及责任人报送至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附件:**区2016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二○一六年五月十九日主题词: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方案通知抄送:市卫计委、市疾控中心**市**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6年5月19日印附件**区2016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为我区将来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建立持续、高效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系统。 (二)为分析评价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监测对象辖区内户籍人口的新发病例。 三、监测范围(一)监测病种:以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并较容易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报告病种。 1、脑卒中(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定型卒中)。 (1)原发性脑实质出血(I61)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和)脑室内出血。 (2)脑梗死(I63) 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3)蛛网膜下腔出血(I60) 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4)未定型卒中(I64) 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医师已作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能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⑴⑵⑶类的卒中病例。 2、冠心病(1)急性心肌梗死(I21) (2)心脏性猝死(I46.1)(二)非监测病种如果是以下疾病或由于以下各种情况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则视为非监测报病病种: 1、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 3、冠心病其他类型; 4、严重的颅(脑)外伤;

最新心脑血管疾病试题及答案06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1、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 ) 3 (A)前负荷; 4 (B)后负荷; 5 (C)动脉血压的高低; 6 (D)射血分数; 7 (E)心率。 8 2、关于心排出量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9 (A)左心室大于右心室; 10 (B)等于搏出量X心率; 11 (C)动脉血压可影响心排出量; 12 (D)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 13 (E)与静脉回心血量保持动态平衡。 14 3、心动周期的等容收缩期时( ) 15 (A)心房压<心室压; 16 (B)心房压>心室压; 17 (C)主动脉压<心室压; 18 (D)心房压>动脉压;

(E)主动脉压=心室压。 19 20 4、通常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 21 (A)心脏每搏排出量; 22 (B)外周血管阻力; 23 (C)心率; 24 (D)主动脉弹性; 25 (E)循环血量。 26 5、形成水冲脉的原因是( ) 27 (A)脉压增大; 28 (B)收缩压降低; 29 (C)舒张压升高; 30 (D)吸气时右心室充盈压增高; 31 (E)心包内压增高。 32 6、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第4相主要离子流是( ) 33 (A)Na+内流; 34 (B)K+外流; 35 (C)Ca2+内流; 36 (D)Cl-内流;

37 (E)Na+泵离子流。 38 7、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 39 (A)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时现象; 40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41 (C)有复极2期平台期; 42 (D)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 43 (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44 8、心肌缺血心肌细胞頓抑的定义是( ) 45 (A)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部分溶解; 46 (B)心肌细胞肿胀,部分线粒体溶解; (C)缺血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立即恢复正常; 47 48 (D)心肌细胞萎缩; 49 (E)心肌细胞形态正常,能量代谢障碍,收缩功能暂时丧失。 9、下列哪种说法最接近于心肌细胞凋亡的定义?( ) 50 51 (A)细胞皱缩变小,细胞膜将胞浆和断裂染色质包裹成小体,最后被吞噬52 细胞吞噬。 53 (B)首先表现为细胞肿大,然后细胞器溶解,细胞膜破裂,最后被吞噬细54 胞吞噬降解; 55 (C)细胞形态正常,能量代谢障碍,收缩功能暂时丧失;

心脑血管事件工作总结

心脑血管事件工作总结 心脑血管事件工作总结 篇一: 201X年心脑血管病总结浚县中医医院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资料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201X年工作总结浚县中医医院 201X年度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总结 201X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防保科顺利完成了心脑血管报告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 201X年我慢病科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分层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系列疾病知识讲座等。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登记为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和饮食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大关系。因此 ,提倡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对于全民心脑血管患病情况的改善有益无害,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使心脑血管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个体化和规范化。从而使防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在201X年为加强心脑血管病人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的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人,为其提供科学,合理,详细的干预措施,并为专门建档纳入重点人群管理,根据病人的具体健康情况,实行随访工作。掌握病人现有疾病的情况,指导其正确用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延长病人的寿命,让社区病人真正感受到公共卫生服务给其带来的益处。但仍有个别村当时存在漏报、漏登现象,我们每月进行死因督导分析时发现上述问题也针对以前欠缺和不

完善的部分进行了完善,目前而言,心脑血管登记及上报工作已步入正轨,但是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部分患者对自己得病还不是很认可,不愿意向我们透露他具体的得病方面的信息,就造成了漏报,这也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浚县中医医院 201X.1 2.30 篇二: 邳州市邢楼镇201X年度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资料心脑血管事件报告 201X年工作总结 邳州市邢楼镇201X年度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总结 201X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防保站顺利完成了心脑血管报告工作,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 201X年我慢病科开展高血压慢病管理,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分层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系列疾病知识讲座等。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登记为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和饮食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很大关系。因此 ,提倡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对于全民心脑血管患病情况的改善有益无害,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模式 ,使心脑血管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个体化和规范化。从而使防治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在201X年为加强心脑血管病人的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的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心脑血管病人,为其提供科学,合理,详细的干预措施,并为专门建档纳入重点人群管理,根据病人的具体健康情况,实行随访工作。掌握病人现有疾病的情况,指导其正确用药,

2015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总体方案及工作手册

堰卫字〔2015〕号 堰门镇卫生院 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负担不断增加,为有效识别、预防并控制此类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堰门卫生院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制订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 建立持续、高效的堰门镇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系统。 2. 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动态和流行趋势。 3.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分布。 4. 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对象 所有堰门镇居民。 三、监测范围

㈠监测病种(ICD-l0编码) 1. 卒中 ⑴脑梗死,I63 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包括血栓性脑梗死及栓塞性脑梗死。 ⑵脑出血,I61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 ⑶蛛网膜下腔出血,I60 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⑷未定型卒中,I64 临床有明显症状,且医师已作卒中诊断,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未作影像学检查,遗失详细的病历)而无法明确归为上述⑴⑵⑶类的卒中病例。 2. 冠心病 ⑴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28天(包括28天)以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发作。 ⑵冠心病死亡,I20-I25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8天(不包括28天)后的死亡和其它各种类型冠心病的死亡。 其他,如脑梗死后继发出血;抢救引起的出血;28天(包括28天)内原发灶的复发等。

* ICD-l0编码只是提供初步的筛选标准,具体情况仍应结合本方案的各项要求。 四、监测网络及职责 村卫生室及院内各科室作为监测点,负责报告符合监测病种的就诊或住院病例。防保科进行核实、录入本辖区的病例信息,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漏报补报及漏报率调查,并完成本辖区各类监测报表的统计上报等工作。 五、监测内容及方法 在全镇范围内进行脑卒中发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死亡及冠心病死亡信息的收集、核实及上报。 1、信息收集 本院各科室及各村医定期进行发病死亡信息的收集工作。对符合上报条件的门、急诊(留观)及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诊断、ICD 编码、是否新发、发病日期、死亡日期、预后等)进行汇总,定期上报至防保科。 防保科在明确诊断报病病种后,及时填写心脑血管病发病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 为及时获得完整、准确的我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水平,动态了解发病变化趋势,为心脑血管病防控提供政策依据,特制定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方案。 一、目标 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建立我国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掌握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水平、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 (一)报告对象和范围 报告对象:监测县(市、区)内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报告范围:在全国疾病监测点,根据领导重视、工作基础、专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确定100个监测县(市、区)作为全国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单位:监测点各级各类具有心脑血管病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均为报病单位,包括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企业医院、收治地方病人的部队医院等。

报告人:报告单位负责接诊及调查的相关医生为报告人。

(三)报告病种和内容 报告病种:(1)脑卒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2)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源性猝死(I46.1)。 报告内容:《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见附件1)填写项目包括:门诊号、住院号、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疾病诊断、诊断依据、确诊时间、是否首次发病、确诊单位等疾病信息。 三、信息收集方法 (一)医疗机构报告 监测县(市、区)指定报病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心电图、X线、CT检查、实验室检查,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或在其他(包括监测区内外)医疗机构已经确诊,但在监测区指定报病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病例。 (二)死亡补发病 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居民死亡报告系统核对本辖区死亡病例,如发现有上述需要报病的心脑血管事件病例,经与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核对为未报病例,需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补报相应的报告卡。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哪些?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大类疾病的总称。其主要是指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等。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猝死等。中风主要是指脑动脉硬化,造成脑的血液循环发生急性故障,导致出血性中风 ( 包括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及缺血性中风 ( 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等 ),中风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在老年病中占首位,即使病后存活,也有80% 左右留下痛苦后遗症如脑瘫、失语、吞咽困难、痴呆等。影响病人的生活并给病人及其家属。社会带来极大危害。高血压病人由于长期持续地血压升高,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它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罪魁祸首。例如脑溢血的主要诱因是高血压的急剧波动所致。 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是由于给心肌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临床上可分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纤维化和心性猝死。脑血管病是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绞痛为主要特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区刺痛、心绞痛、心律不齐等,严重时会发生心肌梗塞,造成心力衰竭、猝死、危及生命。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吸烟酗酒、糖尿病,缺乏运动、不规律饮食和肥胖。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自行缓解,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心绞痛会加重冠心病的病情,并造成心力衰竭和猝死。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的某分枝闭塞、血流中断,造成该分枝所营养的心肌持久缺血、缺氧、是心脏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果病变范围过大或抢救措施不力,会导致心脏破裂、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后果。抢救及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静养,可以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大多数会留下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等后遗症。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为基础,也有无心绞痛引发心肌梗塞的病例(此种情况最为危险,常因没能防备而造成猝死)。脑梗塞:是因脑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并使脑血管堵塞,致使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常见症状有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肢体麻木、情绪不稳、记忆障碍、严重时会致使脑细胞受损或死亡,导致脑痴呆、脑中风、甚至成为植物人状态。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脑痴呆:又称痴呆综合症,是慢性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多有不同的脑萎缩。早期表现为记忆下降、思维混乱、理解困难、判断力差、计算功能减退,以致失语。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精神症状,最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成为植物人状态,一般在发病后3~8年常因脑衰竭或并发症而死亡。主要有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性痴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痴呆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的血液微循环出现障碍,自由基过多并长期作用脑细胞的缘故。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脑痴呆的患病率高达3.86%,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将会急剧上升。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脑血管局部官腔变窄、变脆,并且血管堵死,当血流行至此处时,血流所产生的冲力对血管壁产生巨大的压力,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脑出血的后果常可导致严重的偏瘫等后遗症、植物人,甚至死亡。所以,对脑出血一要以防为主。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病因: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症,主要是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居首位的疾病,应重点防治。 忠告: (1)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知识分子等。由于他们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2)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3)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4)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预防方法: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防止栓塞。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3)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尤其应该注意。 (4)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5)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6)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太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7)服药要经常,不要吃吃停停。要自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家人要学习心脑血管疾病意外的急救常识。 (8)定期体检。把病情告诉社区医生,定期访视。独居老人要与社区医生直接联系方式。以便有情况及时联系。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013年度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性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县自2000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在2009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网络直报,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对我县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我县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脑血管病发病率(140.81/10万)居我县总死因顺位第二位、心脏病(52.19/10万)居第四位,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二位。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县除肿瘤外又一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 二、目的 为了分析评价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省市有关工作精神,我县近期启动了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2013年全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信息,现将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人口资料:总人口采用县统计局2013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 2.病例来源: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来源于我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病例,报告覆盖率100%。 3.监测内容:收集了2013年我县户籍人口中在镇级以

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的信息,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种、第几次发病、疾病诊断依据及诊断单位等。 4.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规定的病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发病报告。 5.数据录入: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均由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统一进行ICD-10编码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6.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四、质量控制 全县镇区以上医疗单位报告覆盖率100%;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镇区以上医疗单位上报的心脑血管报告卡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保证登记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准确性,要求漏报率<2%;定期反馈给各个相关医疗单位,由他们进行随访登记,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 五、监测结果 (一)一般情况 1.性别、疾病类型构成 全县2013年共报心脑血管病例数有4039人,男性2117人,女性1922人,分别占52.4%、47.6%。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有627人,男性303人,女性324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7.50%、8.02%;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412人,男性1814人,女性1598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4.91%、39.56%(表1)。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报告内容 (一)报告对象 凡是清新区户籍居民,经清新区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本方案报告范围的新发病人。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报告单位:全区各医疗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2、报告人: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三)报告病种和内容 1、报告病种:冠心病、脑卒中。 2、报告内容:填写《中国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二、信息收集方法 (一)医疗机构报告 各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发现的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或在其他(包括监测区外)医疗机构已经确诊,但在本区指定报病为初次就诊的病例。 (二)死亡补发病 通过居民死亡报告系统核对本辖区死亡病例,如发现有上述需要报病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病例,经与国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核对为未报病例,需组织医疗机构补报相应的报告卡。 三、报告程序

报告人接诊报告病种(冠心病、脑卒中)后填写《中国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经科主任审核后送社区卫生科,由社区卫生科专人负责报告。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报告信息统一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一)医疗机构报病程序 医疗机构可根据信息化程度,选择手工填报或信息交换程序。 (二)死亡补报病例 社区卫生科兼职医师在收集、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时,对于因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应及时与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系统核对,发现未报病例应及时与主管的临床医师联系,若为需要报告的病例则补填发病报告卡;在调查死亡原因过程中发现存在上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应及时核实,如为需报告的病例应及时补填发病报告卡,登记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病例随访 社区卫生科兼职医师根据户籍地址,将属于本区户籍的病例经核实户籍与信息内容,并于每年年底对辖区所有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病例进行随访,将结果登记到《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反馈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报告要求 (一)报告规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