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恒沸精馏

恒沸精馏

恒沸精馏
恒沸精馏

恒沸精馏

姓名:杨慧霞

班级:2012011601

学号:1221215377 指导老师:叶超群

恒沸精馏

恒沸精馏是一些难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的体系中加入一新的组分(称为挟带剂),挟带剂与待分离关键组分形成恒沸物(该恒沸物可以是二元的,也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易挥发的塔顶产品,也可以是难挥发的塔底产品;但最好是前者),而使原体系中的组分得到分离。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一样,都是多组分非理想溶液的精馏。

一,恒沸精馏挟带剂的要求

恒沸精馏挟带剂至少应与待分离组分之一形成恒沸物,且最好是形成一最低恒沸物,可以有较低的操作温度:在操作温度,压力及塔内组成条件下挟带剂与待分离组分是完全互溶的。

一个理想的挟带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1)当分离两沸点相近的组分或一最高沸点恒沸物时,所选择的挟带剂应具有下列性质之一:

(i)挟带剂与其中一个组分形成一最低点恒沸物。

(ii)挟带剂与两个待分离组分分别形成两个最低沸点恒沸物,其中一恒沸物比另一恒沸物有足够低的沸点。

(2)当分离最低沸点恒沸物时,所选择的挟带剂应具有下列性质之一:

(i)挟带剂与其中之一形成最低沸点恒沸物,且沸点比之原料恒沸物的沸点低很多。

(ii)挟带剂与原料组分形成一三元最低沸点恒沸物,其沸点比原料恒沸物的沸点低得多,且三元恒沸物中两个待分离组分之比有较大差别。

二恒沸精馏流程

以分离乙醇-水恒沸物为例,可在其中加入苯作添加剂,加入苯之后的溶液形成了苯-水-乙醇的三组分非均相恒沸物。恒沸精馏采用如图所示的流程,在恒沸精馏塔Ⅰ中部加入接近恒沸组成的乙醇-水溶液,塔顶加入苯。精馏时,沸点最低的三组分恒沸物由塔顶蒸出,经冷凝并冷却至较低的温度后在分层器中分层。

各组分基本成分表如下:

乙醇-苯-水三元共沸物性质

项目共沸点℃乙醇%水%苯%

64.85 18.5 7.4 74.1

乙醇-苯-

乙醇-苯68.24 32.7 0.0 67.63

苯-水69.25 8.83 8.83 91.17

乙醇-水78.15 95.57 74.43 0.0

其中苯相回流入Ⅰ塔作回流,苯作为挟带剂循环使用。Ⅰ塔釜液为高纯度乙醇。分层器中的水相进入塔Ⅱ以回收其中的苯。Ⅱ塔塔顶所得的恒沸物并入分层器,塔底为稀乙醇-水溶液,可用普通精馏塔Ⅲ回收其中的乙醇,塔釜废水弃去。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恒沸精馏的原则流程,从流程中可以看出,恒沸精馏塔本身并无特殊,但挟带剂的回收处理却占有相当的比重。

(i)二元非均相恒沸物的分离

如丁醇-水体系的相图中;新鲜原料浓度低于一定值时,应先进入分层器分层,如高于一定值则可以直接送入醇塔,其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ii)塔顶产品为三元恒沸物的分离

含水乙醇用苯做挟带剂脱水的流程是典型的三元恒沸物分离流程。如图所示:

三,恒沸精馏的应用前景与市场预测

随着政府刺激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恒沸精馏塔下游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从而带来恒沸精馏塔市场需求的膨胀,恒沸精馏塔行业的销售回升明显,供求关系得到改善,行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针下,恒沸精馏塔面临巨大的市场投资机遇,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例如:无水乙醇用途广泛。近年来,石油价格不断升高,节约石油资源的举措已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纲要,我国北方一些省区正在推广车用无水乙醇项目。无论是从装备的投入,还是从操作费用及能耗来看,乙醇、苯和水(EBW)三元恒沸体系生产无水乙醇的工艺均具显著优越性。与乙醇、环己烷和水三元恒沸体系生产无水乙醇的工艺相比,前者EBW体系的主塔需要27块左右理论板,后者需35块以上,所以后者塔板数比前者多;从塔负荷来讲,后者主塔的负荷也略大于前者,并且后者的回收塔的能耗和主塔接近,而前者的回收塔能耗只有主塔的1/5左右,所以后者能耗比前者大很多。这主要是由于苯的带水能力强,并易于和水分离。但苯有较大的毒性,所以无水乙醇中要求苯的质量浓度很低。

无水酒精又称燃料乙醇, 是指含水量很少的酒精, 一般酒精体积分数大于992%, 广泛用于化学试剂、医学、农药、油漆、颜料、化妆品、香料、国防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许多行业。它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 将无水酒精加添加剂形成变性燃料乙醇, 并以一定比例与汽油调和, 形成车用乙醇汽油, 用作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乙醇不仅是一种优良燃料, 也是一种优良的燃油品质改善剂。它的主要特性可以概括为 4 个方面: 是燃油氧化处理的增氧剂, 使汽油增加内氧, 燃烧充分, 达到节能和环保目的; 具有极好的抗爆性能, 调和辛烷值一般都在120 以上, 可有效提高汽油的抗爆指数( 辛烷值) ; 在新标准汽油中, 还可以经济有效地降低芳烃、烯烃含量, 降低炼油厂的改造费用; 以农作物发酵法生产的燃料乙醇, 具有和矿物燃料相似的燃料性能, 其生产原料为生物质能, 因而在整个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 乙醇的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可形成无污染和非常清洁的闭路循环过程。

1 燃料乙醇生产方法

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很多, 包括生石灰脱水法、盐脱水法、( 溶盐) 萃取蒸馏法、分子筛制取法、真空蒸馏法、淀粉吸附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恒沸精馏法等[ 3~ 7] 。无水酒精的大规模生产方法或工艺主要有恒沸精馏、萃取蒸馏和现代分子筛3 种方法, 这3种大规模生产方法各有利弊。开发无水酒精新工艺, 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形成既节能又环保的生产工艺。无水酒精生产具有能耗大的特点, 本文作者将恒沸精馏与热泵技术两种成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发出热泵恒沸精馏生产新工艺, 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 发展出一种具有经济- 节能- 环保多重效益的新工艺。

2 热泵恒沸精馏工艺技术

2.1 传统恒沸精馏生产无水酒精工艺方法传统恒沸精馏工艺是在常压下无法制取无水酒精的情况下, 向酒精溶液添加夹带剂( 如苯、环己烷、戊烷等) 进行精馏, 夹带剂与酒精溶液中的乙醇、水形成三元共沸物。该三元共沸物与纯组分酒精( 或水) 之间的沸点差较大, 从而可较容易地通过精馏获得纯度很高的酒精。传统的恒沸精馏法已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无水酒精生产工艺, 且产量大、质量好、生产稳定、技术成熟, 其能耗低于萃取蒸馏法, 比目前推广应用的分子筛制取法操作成本更低。当然, 这种成熟生产工艺, 也有其缺点, 主要是能耗还不是太理想, 且夹带剂在生产操作不当时会引起环境污染。

2.2 热泵恒沸精馏生产无水酒精新工艺热泵恒沸精馏生产新工艺其物流系统全封闭操作, 正常生产无任何产品废物及环境污染由于恒沸精馏( 以苯为例, 常压) 的脱水塔上下温差只有13 , 完全符合热泵经济性要求, 针对恒沸精馏法能耗大的不足, 将恒沸精馏与热泵技术两种成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发出热泵恒沸精馏生产新工艺: 将传统恒沸精馏工艺中的酒精脱水塔塔顶苯- 乙醇- 水三元共沸物蒸气( 646 ) 不经过冷凝, 直接通过热泵压缩机加压升温到100 , 作为乙醇脱水塔塔釜再沸器热源; 冷凝液靠压缩机升温时带来的压力送入高位凝液分层器, 上层富苯相作为酒精脱水塔塔顶回流, 下层富水相自流入夹带剂( 苯) 回收塔回收夹带剂; 夹带剂回收塔底部乙醇和水再送入酒精回收塔。酒精回收塔塔顶乙醇- 水二元恒沸物蒸气( 78 ) 同样不经过冷凝, 由热泵压缩机加压升温( 120 ) 作为酒精回收塔塔釜( 103 ) 再沸器热源。冷凝液部分作为回流, 其余作为原料酒精利用。

将恒沸精馏与热泵技术两种成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热泵恒沸精馏生产新工艺, 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 是一种具有经济- 节能- 环保多重效益的新工艺, 可减轻对环境的热污染, 也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用热泵恒沸精馏工艺替换传统恒沸精馏工艺, 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对于缺水地区其优势更大。可以说恒沸精馏在工业上的应用超乎我们的想象。恒沸精馏技术将对世界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萃取精馏及恒沸精馏》赵承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有机化工分离工程》许其佑等编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年六月第一版

《传质分离工程》刘家琪主编

恒沸精馏实验报告

恒沸精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恒沸精馏是一种特殊的分离方法。它是通过加入适当的分离媒质来改变被分离组分之间的汽液平衡关系,从而使分离由难变易。恒沸精馏主要适用于含恒沸物组成且用普通精馏无法得到纯品的物系。通常,加入的分离媒质(亦称夹带剂)能与被分离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成最低恒沸物,使夹带剂以恒沸物的形式从塔顶蒸出,而塔釜得到纯物质。这种方法就称作恒沸精馏。 本实验使学生通过制备无水乙醇,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加强并巩固对恒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2)熟悉实验精馏塔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常压下,用常规精馏方法分离乙醇-水溶液,最高只能得到浓度为95.57%(质量分数)的乙醇。这是乙醇与水形成恒沸物的缘故,其恒沸点78.15℃,与乙醇沸点78.30℃十分接近,形成的是均相最低恒沸物。而浓度95%左右的乙醇常称工业乙醇。 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可采用恒沸精馏的方法。实验室中沸精馏过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夹带剂的选择 恒沸精馏成败的关键在于夹带剂的选取,一个理想的夹带剂应该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1)必须至少能与原溶液中一个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希望此恒沸物比原溶

液中的任一组分的沸点或原来的恒沸点低10℃以上。 2)在形成的恒沸物中,夹带剂的含量应尽可能少,以减少夹带剂的用量,节省能耗。 3)回收容易,一方面希望形成的最低恒沸物是非均相恒沸物,可以减轻分离恒沸物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溶剂回收塔中,应该与其他物料有相当大的挥发度差异。 4)应具有较小的汽化潜热,以节省能耗。 5)价廉、来源广,无毒、热稳定性好与腐蚀性小等。 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适用的夹带剂有苯、正己烷,环己烷,乙酸乙酯等。它们都能与水-乙醇形成多种恒沸物,而且其中的三元恒沸物的室温下又可以分为两相,一相富含夹带剂,另一相中富含水,前者可以循环使用,后者又很容易分离出来,这样使得整个分离过程大为简化。下表给出了几种常用的恒沸剂及其形成三元恒沸物的有关数据。 常压下夹带剂与水、乙醇形成三元恒沸物的数据

新型精馏技术介绍

新型精馏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介绍了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反应(催化) 蒸馏、吸附蒸馏、膜蒸馏、惰性气体蒸馏、动态高效规整填料塔精馏和分子蒸馏等新型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萃取精馏共沸精馏反应(催化) 蒸馏吸附蒸馏膜蒸馏惰性气体蒸馏规整填料塔精馏分子蒸馏 蒸馏技术作为当代工业应用最广的分离技术,目前已具有相当成熟的工程设计经验与一定的基础理论研究,随着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和环境化工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兴起,人们对蒸馏技术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低能耗、无污染等) 。因此,在产品达到高纯分离的同时又能减低能耗和环境污染就成为蒸馏学科和工程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1 ,2 ] ,并由此开发出以蒸馏理论为基础的许多新型复合传质分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子精馏、添加物精馏、耦合精馏和热敏物料精馏。我尽量大概介绍,并将其中个人觉得比较重点的着重详细介绍。 1分子精馏技术 分子蒸馏属于高真空下的单程连续蒸馏技术。在高真空操作压力下,蒸发面和冷凝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被分离物质蒸汽分子平均自由程,由蒸发表面逸出的分子毫无阻碍地奔射并凝集在冷凝表面上。这样利用不同物质分子平均自由程不同使其在液体表面蒸发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蒸馏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对于普通的真空蒸馏,分子蒸馏汽液相间不存在相平衡,是一种完全不可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操作压力低(0.1~10Pa);"蒸发面和冷凝面之间的间距小(10~50mm),操作温度远低于沸点;物料受热时间短(0.1-10s)。因 而适用于高分子量、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的物质蒸馏,特别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热敏性食品、医药产品、塑料等物质的分离、提纯、蒸馏、反应等。随着合成化学的进展,新的、从来不为人所知的物质的操作愈来愈多,如高分子物质的单体正在不断地构成新的物质,而且

催化精馏技术研究进展(DOC)

催化精馏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催化精馏的发展史开始说起,进而介绍了催化精馏塔的内部件及其催化剂的装填方式。综述了国内催化精馏技术在醚化、酯化、加氢、烷基化、酯交换、水解等反应中的新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探索出具有更高活性和选择性、更寿命的催化剂仍是催化精馏技术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引言 反应精馏是化学反应与蒸馏技术相耦合的化工过程。最早的反应精馏研究始于1921年,之后,随着对反应精馏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反应精馏研究突破了均相体系,扩大到非均相体系,即出现了所谓的“催化精馏”工艺。催化精馏的特点是将催化剂引入精馏塔,固体催化剂在催化精馏工艺中既作为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又作为填料或塔内件提供传质表面。由于催化反应和精馏过程的高度耦合,反应过程中可以连续移出反应产物,使得催化精馏工艺具有高选择性,高生产能力、高收率、低耗能和低投资等优点。最早工业化的催化精馏工艺是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该工艺由美国Chemical Research & Licensing公司于1978年开发,1981年在美国休斯敦炼厂工业化应用。1985年CR&L公司开始研究将催化精馏用于芳烃的烷基化反应,如用丙烯使苯烷基化制异丙苯。日本旭化成公司也于1984年开发成功了甲醛和甲醇催化精馏合成甲缩醛的技术,建立了工业装置。由于催化精馏技术的诸多优势,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2、催化精馏塔及其填料方式 2.1催化精馏塔 催化精馏塔是催化精馏过程的主要设备,常见的催化精馏塔结构如图2-1 所示。催化精馏塔从上到下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为精馏段、反应段和提馏段,原料送入到反应段后先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混合物中的轻重组分再分别进入精馏段和提馏段进行精馏和提浓。进料位置根据物料的挥发度不同可设置在反应段的上端或下端,对于原料组成不同的可以从不同位置同时进料。反应段的位置和高度以及操作压力、回流比等操作条件取决于进料的组成、组分的物性和产品的纯度要求等因素[1]。

工业酒精的蒸馏实验报告范文

工业酒精的蒸馏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工业酒精的蒸馏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蒸馏工业酒精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认识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实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2学习和认知蒸馏的基本仪器和使用方法以及用途。3掌握,熟悉蒸馏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纯液态物质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沸点,一般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沸点。蒸馏就是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对液态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当液态混合物受热时,低沸点物质易挥发,首先被蒸出,而高沸点物质因不易挥发而留在蒸馏瓶中,从而使混合物分离。若要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组分的沸点差在30℃以上。 三、仪器与试剂 试剂:未知纯度的工业酒精,沸石。 仪器:500ml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回流冷凝管,接引管,锥形瓶,橡皮管,电热套,量筒,气流烘干机,温度计套管,铁架台,循环水真空汞。 四、仪器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将所有装置洗净按图装接(玻璃内壁没有杂质,且清澈透明)。2取出圆底烧瓶,量取30ml的工业酒精,再加入1‐2颗沸石。3

先将冷凝管注满水后打开电热套的开关。 4记录第一滴流出液时和最后一滴时的温度,期间控制温度在90℃以下。 5当不再有液滴流出时,关闭电热套。待冷却后,拆下装置,测量锥形瓶中的液体体积,计算产率。 六、注意事项 1温度计的位置是红色感应部分应与具支口的下端持平。当温度计的温度急速升高时,应该减小加热强度,不然会超过限定温度。2酒精的沸点为78℃,实验中蒸馏温度在80-83℃。 七、问题与讨论 1在蒸馏装置中,把温度计水银球插至靠近页面,测得的温度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答:偏高。页面上不仅有酒精蒸汽,还有水蒸气,而水蒸气的温度有 100℃,所以混合气体的温度会高于酒精的温度。 2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为加入沸石怎么办? 答:沸石是多空物质,他可以液体内部气体导入液体表面,形成气化中心,使液体保持平稳沸腾。若忘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待液体稍冷后在加入沸石。 4当加热后有流出液体来,发现为通入冷凝水,应该怎样处理?答:这时应停止加热,使冷凝管冷却一下,在通水,再次加热继续蒸

精馏技术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分析 颜志明

精馏技术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分析颜志明 发表时间:2019-05-08T16:35:06.5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颜志明 [导读]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离技术则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净化、产品提纯和废物处理等提供了技术保证。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607 摘要:化学工业是当今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分离技术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保证对原料进行净化、对相关产品进行提纯、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的支撑。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工程中的分离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精馏就是其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分离方式之一,在化工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的精馏技术在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进步,精馏塔在此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也体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精馏技术;研究进展;工业应用 1、概述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离技术则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净化、产品提纯和废物处理等提供了技术保证。随着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分离技术逐渐向着多元化发展。常规的化工分离技术包括精馏、吸收、萃取、结晶、吸附、膜分离等。精馏仍是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分离方法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精馏塔伴随着板式塔和填料塔交替式发展,两者各有其优缺点,现呈现出并行发展的趋势。板式塔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造价较低、易于放大等特点;填料塔具有高效率、高通量、低压降、低持液等优势。尽管随着精馏塔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精馏塔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由于塔内部流体流动及传质过程的复杂性,致使精馏塔的设计仍依靠大量的经验和半经验的数据。塔内流体力学、传质动力学、过程动态学的计算等基础传递问题的研究仍需重视,尽可能地摆脱经验的束缚。同时,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生产大型化、优化节能、高效填料与新型塔板的开发与应用等问题仍需探索。因此,对精馏塔的研究非但不能削弱,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迎接新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精馏塔技术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对精馏塔的结构、性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并且获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本文对精馏塔类型、流体力学性能、传质性能、塔器大型化、过程节能与强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精馏塔的种类 精馏分离技术是通过精馏塔来完成的,精馏塔有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种,在精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精馏塔和板式塔也都在不断发展之中,两种精馏塔都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各自也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缺点。其中,板式塔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而且造价比较便宜等;填料塔则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并且还具有高通量、低压降和低持液等方面的优点。下面对这两种精馏塔进行介绍: 2.1板式塔 板式塔最早出现于1813年,当时泡罩塔板是最主要的板式塔的塔板形式,这种板式塔的优点包括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不易堵塞以及操作简单等方面。而后随着板式塔的不断发展,筛孔塔板、浮阀塔板固阀塔板、雾化概念塔板等诸多不同类型的塔板相继出现,这些类型的塔板各具优势,有效的促进了板式塔分离效果的提升。 2.2填料塔 按照填料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填料塔分为规整调料以及散堆填料等两种类型。其中,散堆填料是一种具有一定外形结构的颗粒体,包括环形填料、球形填料、鞍形填料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填料形式在特点上有所区别,如鞍形填料明显的特点是压降小,而球形调料由于堆积比较均匀,利于流体的分布,因此在气体吸收以及除尘等方面具有优势。规整调料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并且堆砌整齐的填料。应用规整填料的填料塔具有分离效率高、处理量低、压降低以及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化学分离装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规整填料中,以Sulzer公司开发的金属丝网波纹规整填料和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最具代表性。 3、精馏技术的发展 3.1塔器大型化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千万吨炼油、甲醇制烯烃等大型工程开始建设并且投入应用,这些工程的开展促进了精馏塔大型化的发展,这是现代工业体系下精馏塔发展的必然方向。精馏塔的大型化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分离效率,同时对于减少废物排放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当前情况来看,精馏过程的大型化还面临着很多科学上以及工程上的问题。首先,分离方面,由于塔器的大型化,导致塔内气液两相的接触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而对塔的热量、质量传递造成影响,并且导致了精馏塔分离效率的降低。而且,随着塔板的大型化,其对精馏塔的内件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要求其在水平度、强度以及流体分布等方面的性能都有所提升。当前针对塔器大型化带来的分离以及内件结构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正进行深入的研究。 3.2数据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流体力学理论不断的发展完善,数字化设计技术在精馏塔的设计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大型塔内件设计、问题诊断和优化的重要手段,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集成化系统将会在精馏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当前数字化设计技术在精馏工程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包括化工过程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其中,化工过程模拟技术是基于气液分离过程的MESH方程组,通过结合相关基础科学,包括综合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操作单元等,通过这些技术建立化工过程仿真数学模型,并且利用其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工艺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这一技术在精馏过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塔器设备尺寸估算、工艺操作参数优化等方面,而且还能够为塔器设备的定型、选材以及载荷估算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保证各项参数的正确性。可视化技术在精馏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液体可视化技术、力学性能可视化技术以及结构可视化技术等方面。 4、精馏技术的工业应用 4.1精馏过程节能技术 精馏过程中的节能技术是在精馏技术不断引用在各个领域中被提出的,精馏技术在各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同时精馏技术的应用也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过不断的努力研究分析,人们对精馏技术的认识越来越

精馏实验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1.实验前,请想象并尝试描述气速与整塔压降的关系? 依照教材P228页,当液体喷淋量为零时,压降与空塔气速呈直线关系,与气体以湍流形式流过管道的关系类似;有一定喷淋量时,压降因管道变窄增大,但几乎与无喷淋量时平行;过截点以后,气体对液体产生阻滞作用,填料表面持液量增多,压降随气速较快增长;过了泛点之后,液体变为连续相而气体变为分散相,阻力猛增。 2.实验前,请同学们回顾精馏塔的塔板与填料的发展历程? 舌形塔板 斜孔塔板 鼓泡式塔板 散堆填料 规整填料

3.实验前,请尝试回答精馏操作过程中,使混合物较彻底分离的基本条件? 1、相对挥发度差异较大; 2、每一块板能使气液充分接触; 3、塔高足够高; 4、再沸器与冷凝器温度稳定; 5、混合物不形成共沸物; 6、运行规范稳定,不出现漏液、烨沫夹带、气泡夹带、液泛等非规范操作; 7、加料不反混; 二、实验记录 包括操作条件、实验现象、原始数据表,要求数据的有效数字、单位格式规范。 【原始数据表】 6 77.9 87.8 35.1 24.0 127 瓦数/kw 次数塔顶组成/% 塔釜组成/% 3 1 18.75 81.25 86.30 13.70 2 15.5 3 84.47 88.83 13.17 5 1 12.52 88.48 88.20 11.80 2 13.12 86.88 89.10 10.90 6 1 11.91 88.09 88.35 11.65 2 11.71 88.29 88.14 11.86

【数据处理】 ※空塔气速 首先根据测得的回流液流量求空塔气速。由于实验中采取全回流的方式,回流液质量流量与蒸气质量流量相同。 实验中转子流量计已经将实际溶液的流量转换为水的流量,由公式 2 1 s s V V = (1) 将读数转换为实际回流夜的流量。其中: f ρ取转子密度,近似为铁质,取密度7900kg/m3,1ρ取20 o C 水的密度,2ρ取回流温度下 混合液体的密度。水取998kg/m 3,乙醇取789 kg/m 3。 塔顶、塔釜的溶液组成取两次实验的平均值,并依据公式1 1 n wi m i x ρρ=∑ 计算不同温度下回 流液密度,得到数据如下: 表一、不同功率下的回流液密度 瓦数/kw 塔顶组成/%水 回流液密度kg/m^3 3 17.1 4 818.3751 5 12.82 810.7671 6 11.81 809.008 7 7 23.92 830.6076 7 13.07 811.2035 将所得到的回流液密度带入公式(1),即可得到回流液体积,体积和密度均已知,则可以得到回流液质量。因为全回流,所以根据物料守恒,上升蒸汽的质量与回流液质量相等。 表二、不同功率下的回流液质量流量 瓦数/kw 回流液体积流量L/h 回流液质量流量kg/h 3 7.3 5.9791 5 21.6 17.4929 6 27. 4 22.1651 7 20. 5 17.067 6 7 32.0 25.9294

蒸馏原理及蒸馏和精馏的区别

蒸馏的原理 利用液体中各组分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广泛应用于炼油、、轻工等领域。 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气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溢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继续不断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液体和蒸气的绝对量无关。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但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由于大气压往往不是恰好为,因而严格说来,应对观察到的沸点加上校正值,但由于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气压相差,这项校正值也不过±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因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热时逐出了部分空气,再冷却时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已经失效。另外,如果采用浴液间接加热,保持浴温不要超过蒸馏液沸点20ºC,这种加热方式不但

共沸精馏实验报告

共沸精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共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2.熟悉精馏设备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3.能够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 4.学会使用气相色谱分析气、液两相组成。 二、实验原理: 精馏是利用不同组份在汽—液两相间的分配,通过多次汽液两相间的传质和传热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分离对象,精馏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分离乙醇和水的二元物系。由于乙醇和水可以形成共沸物,而且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和乙醇的沸点温度极为相近,所以采用普通精馏方法只能得到乙醇和水的混合物,而无法得到无水乙醇。为此在乙醇—水体系中加入第三种物质,该物质被称为共沸剂。共沸剂具有能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成最低共沸物的特性。在精馏过程中共沸剂将以共沸物的形式从塔顶蒸出,塔釜则得到无水乙醇。这种方法就称作共沸精馏。 乙醇—水体系加入共沸剂苯以后可以形成四种共沸物。现将它们在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共沸组成列于表1。 为了便于比较,再将乙醇、水、苯三种纯物质常压下的沸点列于表2。 表1 乙醇水-苯三元共沸物性质

乙醇-苯(AB Z )68.24 32.7 0.0 67.63 苯-水(BW Z )69.25 0.0 8.83 91.17 乙醇-水(AW Z )78.15 95.57 4.43 0.0 表2 乙醇、水、苯的常压沸点 物质名称(简记)乙醇(A)水(W)苯(B) 沸点温度(℃)78.3 100 80.2 从表1和表2列出沸点看,除乙醇-水二元共沸物的共沸物与乙醇沸点相近之外,其余三种共沸物的沸点与乙醇沸点均有10℃左右的温度差。因此,可以设法使水和苯以共沸物的方式从塔顶分离出来,塔釜则得到无水乙醇。 整个精馏过程可以用图1来说明。图中A、B、W分别为乙醇、苯和水的英文 字头;AB Z ,AW Z ,BW Z 代表三个二元共沸物,T表示三元共沸物。图中的曲线为25℃ 下的乙醇、水、苯三元共沸物的溶解度曲线。该曲线的下方为两相区,上方为均相区。图中标出的三元共沸组成点T是处在两相区内。 以T为中心,连接三种纯物质 A、B、W及三个二元共沸点组成 点AB Z 、AW Z 、BW Z ,将该图分为 六个小三角形。如果原料液的组成点落在某个小三角形内。当塔顶采用混相回流时精馏的最终结果只能得到这个小三角形三个顶点所代表的物质。故要想得

实验十九 恒 沸 精 馏 - 展示系统首页-华东理工大学课程中心

实验十九恒沸精馏 A 实验目的 恒沸精馏是一种特殊的分离方法。它是通过加入适当的分离媒质来改变被分离组分之间的汽液平衡关系,从而使分离由难变易。主要适用于含恒沸物组成且用普通精馏无法得到纯品的物系。通常,加入的分离媒质(亦称夹带剂)能与被分离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成最低恒沸物,使夹带剂以恒沸物的形式从塔顶蒸出,而塔釜得到纯物质。这种方法就称作恒沸精馏。 本实验的目的,旨在使学生通过制备无水乙醇,从而 (1)加强并巩固对恒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2)熟悉实验精馏塔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B 实验原理 在常压下,用常规精馏方法分离乙醇–水溶液,?最高只能得到浓度为95.57%(wt%)的乙醇。这是乙醇与水形成恒沸物的缘故,其恒沸点78.15℃,与乙醇沸点78.30℃十分接近,形成的是均相最低恒沸物。而浓度95%左右的乙醇常称工业乙醇。 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可采用恒沸精馏的方法。实验室中恒沸精馏过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夹带剂的选择 恒沸精馏成败的关键在于夹带剂的选取,一个理想的夹带剂应该满足: 1)必须至少与原溶液中一个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希望此恒沸物比原溶液中的任一组分的沸点或原来的恒沸点低10℃以上。 2)在形成的恒沸物中,夹带剂的含量应尽可能少,?以减少夹带剂的用量,节省能耗。 3)回收容易,?一方面希望形成的最低恒沸物是非均相恒沸物,可以减少分离恒沸物所需要的萃取操作等,另一方面,在溶剂回收塔中,应该与其它物料有相当大的挥发度差异。 4)应具有较小的汽化潜热,?以节省能耗。 5)价廉、来源广,无毒 热稳定性好与腐蚀性小等。 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适用的夹带剂有苯、正己烷,环己烷,乙酸乙酯等。它们都能与水–乙醇形成多种恒沸物,而且其中的三元恒沸物在室温下又可以分为两相,一相富含

共沸精馏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共沸精馏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共沸现象是指一定压力下某一溶液沸腾时,溶液温度、液相组成和汽相组成始终保持不变的现象。在混合时,混合物的共沸点高于或低于混合物中任一种组分沸点,分别称为最高共沸物或最低共沸物。当出现共沸现象时,采用普通精馏方法无法达到分离的目的,此时我们可采用共沸精馏、萃取精馏或变压精馏等特殊精馏方法。其中共沸精馏就是向待分离体系中加入新组分(共沸剂),共沸剂能与原有体系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形成新的共沸物,且这种新共沸物的挥发度显著地高于或低于原有各组分的挥发度,并且新共沸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与原料液组成不同,可采用普通精馏方法予以分离。 1、共沸精馏的特点 (1)共沸精馏用的共沸剂必须与待分离组分的一个或多个形成共沸物,共沸剂的选择范围相对较小; (2)共沸精馏的共沸剂大多数都从塔顶蒸出,消耗热能较大,通常只有当与共沸剂形成共沸物的组分在原料中含量较少时,共沸精馏的操作才比较经济; (3)共沸精馏可用于连续操作也可用于间歇操作; (4)在相同压力下操作,共沸精馏的操作温度较低,比其它精馏方式更适于分离热敏性物料。 2、共沸精馏的分类 根据共沸剂与原组分形成的新共沸物是否能分离为不互溶的两个液相,可将共沸精馏分为非均相共沸精馏和均相共沸精馏。与均相共沸精馏相比,非均相间歇共沸精馏可以更加方便的控制回流比,具有设备简单,通用性强的特点。 3、共沸剂的选择 共沸剂的选择对共沸精馏分离过程的效果影响非常大。国外对共沸剂的选择有许多报道,都提出如何选择共沸剂。根据溶液形成氢键的强弱将溶液分成5类,以各类液体混合后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作为选择共沸剂的初步依据。

提出了完整的关于最低及最高共沸物和近沸点精馏中共沸剂的选择方法。因此,共沸剂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至少与料液中一个或两个(关键)组分形成两元或三元最低共沸物,而且希望此共沸物比料液中各纯组分的沸点或原来的共沸点低10℃以上;一般来说,从塔顶馏出的二元或三元共沸物经过冷凝冷却后,如果能形成非均相液体,则分离效率高,溶剂回收简单; (2)共沸物中共沸剂的相对含量少,即每份共沸剂能带走较多的原组分,这样共沸剂用量少,操作也较为经济; (3)共沸剂应易于回收和分离,不仅希望能够形成非均相共沸物,减少分离共沸物的操作等;而且要便于回收重复利用; (4)如果从回收塔顶部回收共沸剂,则共沸剂应具有较小的汽化潜热,以节省能耗; (5)共沸剂不能与原料的任一组分发生反应,具有热稳定性好,廉价,毒性小,来源广,腐蚀性小等特点。 4、共沸精馏技术的应用研究 用间歇共沸精馏分离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混合物,实验采用丙酮作为共沸剂,实验结果表明:出现乙酸乙酯和正己烷最高收率是在丙酮和正己烷质量比为1.15时,乙酸乙酯收率为73.89%,正己烷收率为75.15%。 用间歇共沸精馏法,采用乙酸异丙酯作为体系的共沸剂来分离乙二醇单甲醚一水混合物,实验研究表明:调节共沸剂与水的质量比在2~2.5这一区间内,就能够一次性回收90%以上乙二醇单甲醚的量。 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三氟化氮一四氟化碳共沸体系进行模拟,选用氯化氢作为共沸剂,简单快捷的找到精馏操作的最优参数,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采用醋酸乙烯酯为共沸剂,使用Aspen Plus软件对共沸精馏分离丙炔醇一丁炔二醇一水进行了模拟

共沸精馏

化工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共沸精馏 实验人员:同组人: 实验地点:天大化工技术实验中心624 室 实验时间:2014年5月7日班级/学号:级班组号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共沸精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共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2.熟悉精馏设备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3.能够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 4.学会使用气相色谱分析气、液两相组成。 二、实验原理 精馏是利用不同组份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通过多次气液两相间的传质和传热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分离对象,精馏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分离乙醇和水的二元物系。由于乙醇和水可以形成共沸物,而且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和乙醇的沸点温度极为相近,所以采用普通精馏方法只能得到乙醇和水的混合物,而无法得到无水乙醇。 为此,在乙醇-水系统中加入第三种物质,该物质被称为共沸剂。共沸剂具有能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成最低共沸物的特性。在精馏过程中共沸剂将以共沸物的形式从塔顶蒸出,塔釜则得到无水乙醇。这种方法就称作共沸精馏。 乙醇-水系统加入共沸剂苯以后可以形成四种共沸物。现将它们在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共沸组成列于表1。为了便于比较,再将乙醇、水、苯三种纯物质常压下的沸点列于表2。 表1乙醇水-苯三元共沸物性质 从表1和表2列出沸点看,除乙醇-水二元共沸 物的共沸物与乙醇沸点相近之外,其余三种共沸 物的沸点与乙醇沸点均有10℃左右的温度差。因 此,可以设法使水和苯以共沸物的方式从塔顶分 离出来,塔釜则得到无水乙醇。 整个精馏过程可以用图1来说明。图中A、B、 W分别为乙醇、苯和水的英文字头; AB Z,AW Z,BW Z代表三个二元共沸物,T表示三元 共沸物。图中的曲线为25℃下的乙醇、水、苯三 元共沸物的溶解度曲线。该曲线的下方为两相区, 上方为均相区。图中标出的三元共沸组成点T是处在两相区内。 以T为中心,连接三种纯物质A、B、W及三个二元共沸点组成点AB Z、AW Z、BW Z,将该图分为六个小三角形。如果原料液的组成点落在某个小三角形内。当塔顶采用混相回流时精馏的最终结果只能得到这个小三角形三个顶点所代表的物质。故要想得到无水乙醇,就应该保证原料液的组成落在包含顶点A的小三角形内,即在ΔATAB Z或Δ

分馏实验报告分馏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分馏实验报告分馏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篇一:分馏实验报告广东工业大学 学院专业班组、学号姓名协作者评定 实验题目分馏 一、实验目的 了解分馏的原理与意义,分馏柱的种类和选用方法。学习实验室里常用分馏的操作方法。二、分馏原理 利用普通蒸馏法分离液态有机化合物时,要求其组分的沸点至少相差30℃,且只有当组分间的沸点相差110℃以上时,才能用蒸馏法充分分离。所谓分馏(fractional distillation)就是蒸馏液体混合物,使气体在分馏柱内反复进行汽化、冷凝、回流等过程,使沸点相近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即:沸腾着的混合物蒸汽进行一系列的热交换而将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出来。实际上分馏就相当于多次蒸馏。当分馏效果好时,分馏出来的(馏液)是纯净的低沸点化合物,留在烧瓶的(残液)是高沸点化合物。 影响分馏效率的因素有:①理论塔板;②回流比;③柱的保温。

实验室常用的分馏柱为vigreux柱(或刺式分馏柱、维氏分馏柱、韦氏分馏柱、维格尔分馏柱)。使用该分馏柱的优点是:仪器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残留在分馏柱中的液体少。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电热套、圆底烧瓶、分馏柱、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丙酮。能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混溶。能溶解油脂肪、树脂和橡胶。五、实验装置六、实验步骤(一)填表及作图 1、在圆底烧瓶内放置40ml混合液(体积比:丙酮∶水=1∶1)及2粒沸石,按简单分馏装置图2-11安装仪器。 2、开始缓缓加热,并控制加热程度,使馏出液以1-2s/d的速度蒸出。将初馏出液收集于量筒中,观察并记录柱顶温度及接受器a 的馏出液总体积。继续蒸馏,(从5ml开始)记录每增加1ml馏出液时的温度及总体积。注意温度突变时位置。曲线,讨论分馏效率。数据记录: (二)纯化丙酮 (1)待圆底烧瓶冷却后,加入馏液,补加2粒沸石。安装好分馏装置。(2)收集56~62℃以下的馏液。此馏液为纯丙酮。

精馏原理

精馏原理 精馏是化工生产中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的典型单元操作,其实质是多级蒸馏,即在一定压力下,利用互溶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或者饱和蒸汽压不同,使轻组分(沸点较低或饱和蒸汽压较高的组分)汽化,经多次部分液相汽化和部分气相冷凝,使气相中的轻组分和液相中的重组分浓度逐渐升高,从而实现分离。 原料从塔中部适当位置进塔,将塔分为两段,上段为精馏段,不含进料,下段含进料板为提留段,冷凝器从塔顶提供液相回流,再沸器从塔底提供气相回流。气、液相回流是精馏重要特点。 在精馏段,气相在上升的过程中,气相轻组分不断得到精制,在气相中不断地增浓,在塔顶获轻组分产品。 在提馏段,其液相在下降的过程中,其轻组分不断地提馏出来,使重组分在液相中不断地被浓缩,在塔底获得重组分的产品。 塔内回流的作用: 一是提供塔板上的液相回流,造成气、液两相充分接触; 二是取走塔内的多余的热量,维持全塔的热平衡,以控制、调节产品的质量。 从塔顶打入的回流量,常用回流比来表示: 回流比=回流量(m3/h)/塔顶产品流量(m3/h) 回流比增加,塔板的分离效率提高,当产品分离程度一定时,加大回流比,可以适当减少塔板数。但是,增大回流比是有限度的,塔内回流量的多少是由全塔热平衡决定的。 精馏中,回流比一bai般是指塔内下流液体量与du上升蒸气量之比,它又称zhi为液气dao比。 在化工生产中,回流比一般是指塔内下流液体量与塔顶馏出液体量之比。 精馏产品的纯度,在塔板数一定的条件下,取决于回流比的大小。回流比大时所得到的气相氮纯度高,液相氧纯度就低。回流比小时得到的气相氮纯度低,液相的氧纯度就高。这是因为温度较高的上升气与温度较低的下流液体在塔板上混合,进行热质交换后,在理想情

共沸精馏实验

实验一共沸精馏 精馏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它是利用气-液两相的传质和传热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分离对象,精馏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分离乙醇和水的二元物系,由于乙醇和水可以形成共沸物,而且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和乙醇的沸点温度极为相近,所以采用普通精馏方法只能得到乙醇和水的混合物,而无法得到无水乙醇。为此,在乙醇-水系统中加入第三种物质,该物质被称为共沸剂。共沸剂具有能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成最共沸物的特性。在精馏过程中共沸剂将以共沸物的形式从塔顶蒸出,塔釜则得到无水乙醇。这种方法就称作共沸精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共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2.熟悉精馏设备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3.能够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 4.学会使用阿贝折射仪分析液体组成。 二.实验原理 乙醇—水系统加入共沸剂苯以后可以形成四种共沸物。现将它们在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共沸组成列于表1。 为了便于比较,再将乙醇、水、苯三种纯物质常压下的沸点列于表2。 表1乙醇-水-苯三元共沸物性质 共沸物(简记)共沸点℃ 共沸物组成,wt% 乙醇水苯 乙醇-水-苯(T) 64.85 18.5 7.4 74.1 乙醇-苯(AB Z) 68.24 32.7 0.0 67.63 苯-水(BW Z) 69.25 0.0 8.83 91.17 乙醇-水(AW Z) 78.15 95.57 4.43 0.0 表2乙醇、水、苯的常压沸点 物质名称(简记) 乙醇(A) 水(B) 苯(B) 沸点温度,℃78.3 100.0 80.2 从表1和表2列出的沸点看,出乙醇—水二元共沸物的共沸点与乙醇沸点相近之外,其余三种共沸物的广泛的与乙醇沸点均有10℃左右的温度差。因此,可以设法使水和苯以共沸物的方式从塔顶分离出来,塔釜则得到无水乙醇。 整个精馏过程可以用图6-1来说明。

精馏基本原理.pdf

精馏基本原理 一、精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精馏操作就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各组分挥发度不同 的性质,在塔内经过多次部分汽化与多次部分冷凝,使各组分得以完全分离的过程。 二、什么是挥发度?简述挥发度与沸点之间的关系。 挥发度就是表示物质挥发的难易程度。 在液体混合物中,挥发度大的物质沸点低,我们称之为易挥发组份(轻组份);挥发度小的们称之为难挥发组份(重组份)。 例:VAC的沸点为73o C,HAC的沸点为118o C,VAC比HAC的挥发度打,在其混合液中,我们称VAC为易挥发组份,HAC为难挥发组份。 三、蒸馏的方法有哪几种? 蒸馏有简单蒸馏、精馏、特殊精馏三种。 简单蒸馏就是在蒸馏釜中装入一定量的混合液,在一定压力下, 利用间接饱和水蒸气加热到沸腾,使混合液的易挥发组分得以部分汽化的过程。简单蒸馏只能使混合液部分分离,在工业生产中一般用于混合液的初步分离(粗分离),或用来除去混合液中不挥发的物质。如E055727、E055729就属于简单蒸馏。

采用简单蒸馏分离混合液,只能使混合液得到部分分离,若要求得到高纯度的产品,则必须采用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即精馏方法。 特殊精馏方法包括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 四、什么情况下需采用特殊精馏方法? 一种情况是当溶液中待分离的两个组份挥发度相差很小,若采用一般精馏方法需要很多塔板,在经济上不合算;另一种情况是待分离的溶液为具有恒沸物的溶液,不能采用一般精馏方法进行分离。 五、什么是恒沸精馏? 在被分离的恒沸液中加入第三组份,该组份与原料液中的一个或两个组份形成新的恒沸液,从而使原混合液能够利用一般精馏方法进行分离。 六、恒沸精馏中分离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1、选择的分离剂与元混合液中某些组份所形成的新的恒沸物的 沸点,与其他组份的沸点相差愈大愈利于分离; 2、要求分离剂无毒、无腐蚀,易于分离回收,并廉价易得。 七、什么是萃取精馏? 在被分离的混合液中加入第三组份萃取剂,使之与混合液中的某一组份形成沸点较高的溶液,从而加大了被分离组份间的相对挥发 度,使混合液易于用一般精馏方法分离。 八、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1、选择的萃取剂要能改变被分离组份的相对挥发度;

恒沸精馏实验报告记录

恒沸精馏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恒沸精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恒沸精馏是一种特殊的分离方法。它是通过加入适当的分离媒质来改变被分离组分之间的汽液平衡关系,从而使分离由难变易。恒沸精馏主要适用于含恒沸物组成且用普通精馏无法得到纯品的物系。通常,加入的分离媒质(亦称夹带剂)能与被分离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成最低恒沸物,使夹带剂以恒沸物的形式从塔顶蒸出,而塔釜得到纯物质。这种方法就称作恒沸精馏。 本实验使学生通过制备无水乙醇,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加强并巩固对恒沸精馏过程的理解。 (2)熟悉实验精馏塔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常压下,用常规精馏方法分离乙醇-水溶液,最高只能得到浓度为95.57%(质量分数)的乙醇。这是乙醇与水形成恒沸物的缘故,其恒沸点78.15℃,与乙醇沸点78.30℃十分接近,形成的是均相最低恒沸物。而浓度95%左右的乙醇常称工业乙醇。 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可采用恒沸精馏的方法。实验室中沸精馏过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夹带剂的选择 恒沸精馏成败的关键在于夹带剂的选取,一个理想的夹带剂应该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1)必须至少能与原溶液中一个组分形成最低恒沸物,希望此恒沸物比原溶液中的任一组分的沸点或原来的恒沸点低10℃以上。 2)在形成的恒沸物中,夹带剂的含量应尽可能少,以减少夹带剂的用量,节省能耗。 3)回收容易,一方面希望形成的最低恒沸物是非均相恒沸物,可以减轻分离恒沸物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在溶剂回收塔中,应该与其他物料有相当大的挥发度差异。 4)应具有较小的汽化潜热,以节省能耗。 5)价廉、来源广,无毒、热稳定性好与腐蚀性小等。 就工业乙醇制备无水乙醇,适用的夹带剂有苯、正己烷,环己烷,乙酸乙酯等。它们都能与水-乙醇形成多种恒沸物,而且其中的三元恒沸物的室温下又可

苯胺的水蒸气蒸馏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苯胺的水蒸气蒸馏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8水蒸气蒸馏 实验八水蒸气蒸馏 一、实验目的 1、1、了解水蒸汽蒸馏的基本原理,使用范围(场合)和被蒸馏物应具备的条件; 2、2、熟练掌握常量水蒸气蒸馏仪器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两液体单独存在时的蒸气压之和。因为当组成混合物的两液体的蒸气压之和等于大气压力时混合物就开始沸 腾(此时的温度为共沸点)。所以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沸点,要比每一物质单独存在时的沸点低。因此,在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质中,进行水蒸汽蒸馏时,在比该物质的沸点低得多的温度,而且比100℃还要低的温度就可使该物质和水一起蒸馏出来。 1.应用范围:

①某些沸点高的有机物,在常压蒸馏虽可与副产品分离,但易将其破坏。 ②混合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不挥发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方法都难于分离。③从较多固体反应物中分离出被吸附的液体。 2.具备的条件(被提纯的物质) ①不溶或难溶于水。 ②共沸腾下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0③在100c左右时,必须具有一定的蒸汽压。 三、仪器与药品 水蒸气发生器、圆底烧瓶、蒸馏头、冷凝管、尾接管、油浴锅、苯胺实验室常用水蒸气蒸馏装置,包括水蒸气发生器、蒸馏部分、冷凝部分和接收部分。 四、实验步骤 1、1、按上图安装好装置,并且检查气密性,加入苯胺到圆底烧瓶中。 2、2、打开T型管螺旋夹,加热水蒸气发生器至沸腾,水蒸气导入到装有苯胺的 圆底烧瓶,开始水蒸气蒸馏。如由于水蒸气的冷凝而使蒸馏瓶内液体量增加,可适当加热蒸馏瓶。但要控制蒸馏速度,以2~3滴为宜,以免发生以外。 3、3、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时,可停止蒸馏,此时必须

萃取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论文

分离工程大作业 萃取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萃取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萃取精馏是近沸点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 本文对萃取精馏技术及其 在分离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讨论。结合国内外萃取精馏技术中溶剂选取方法、萃取工艺及设备改进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萃取精馏技术的应用新情况。 萃取精馏作为一种分离络合物、近沸点混合物及其他低相对挥发度混合物技术,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1,3-丁二烯的分离、芳烃抽提、乙醇/水分离、环己烷提纯等过程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通过向精馏塔中加入1种或2种可以与分离混合物相溶的溶剂,提高了待分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从而达到分离沸点相近组分的目的[1]。 萃取精馏中溶剂的选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期的溶剂选取方法决定了其选择的范围较窄,从而使萃取精馏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萃取精馏采用的溶剂具有沸点高、相对不易挥发,并与其他组分不易形成络合物的特点。随着萃取溶剂探索方法的发展、萃取精馏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及高效设备的采用,提高了萃取精馏系统的适用性、可控制性和操作性,使其与其他精密分离技术和液液萃取技术相比,显示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优越性。 1萃取精馏的原理 在基本有机化工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甚至组分之间能形成共沸物。若采用普通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将很困难,或者不可能。对于这类物系,可以采用特殊精馏方法,向被分离物系中加入第三种组分(称为溶剂),改变被分离组分的活度系数,增加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达到分离的目的[2]。 如果加入的溶剂与原系统中的一些轻组分形成最低共沸物,溶剂(也称共沸剂,挟带剂)与轻组分将以共沸物形式从塔顶蒸出,塔底得到重组分,这种操作称为共沸精馏;如果加入的溶剂不与原系统中的任一组分形成共沸物。其沸又较任一组分的沸点高,溶剂(也称萃取剂)与重组分将随釜液离开精馏塔,塔顶得到轻组分,这种操作称为萃取精馏。萃取精馏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沸点大大高于进料组分的沸点,且溶剂又不与组分形成共沸物,所以,只要利用普通精馏即可回收溶剂,过程较简单;同时,由于溶剂的引入。增加了各组分问的相对挥发度,萃取精馏过程所需的塔板数急剧减少,从而降低了能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