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高考中,选择题是主要的基础题,也是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考查“双基”。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总成绩的高低。一般其题设条件与选项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匠心独运的改造,以其多重的形式布下层层陷阱,声东击西的命题策略考查考生的“双基”,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双基”和一定的技巧。近年高考中,选择题也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功能主要有使试卷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面,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有较广泛的发散性,最热的考点主要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关概念分析、原子结构、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及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电解质溶液(pH计算、盐类水解)、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简单计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还考查某些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类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化学选择题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三个环节。

提高选择题得分率主要方法:①多练、多思考,平时练习不要仅仅满足于得到答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完成之后还要进一步审思,理解其中涉及的原理概念;②平时训练采取定时间训练,并与比你水平略高的同学比较得分情况。我们平时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是老师精选精编的,也是给大家进行定时训练,要引以重视;

③把自己常出现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或标记),穷根其涉及的原理、知识点,以达扫除知识盲点。

快速巧断选择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之一,也是高考取胜的关键一。巧解的真谛是善于审题,狠抓题目的特有条件,因题制宜地分析、推理、估算、寻求解题地最佳思路,从而快而准确获得答案。

本讲主要根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易错的选择题归纳分析,总结一些解题的最佳思路。

一、选择题“陷阱”回避策略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C.② D.②③

【催化剂(触媒):在花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过程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例2.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

A .C12

B .NH 3

C .NaCl

D .CH 3COOH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3.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和的甲烷和丙烷混和物22.4L ,所含的分子数为N A

B.标准状况下,1L 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 A /22.4

C.标准状况下,1LSO 3所含分子数为N A /22.4

D.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和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共8.96L ,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0.2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之陷阱:①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25℃、1.01×105Pa 、),已知气体体积,不能直接应用22.4L ·mol 1-进行计算。②物质状态。已知在标准状况下,而给出的是非气态的物质,不能直接应用22.4L ·mol 1-进行计算。③微粒数目。注意:1H 中不含中子;He 、Ne 等为单原子分子;N 2、O 2等为双原子分子;O 3、P 4为多原子分子。④陷阱之四: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得失)数目的计算。⑤电解质溶液。注意: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盐类的水解。)

例4.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近20年来,稳定同位素分析法

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 、13C 、15N 、18O 、34S 等常用做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4S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 .1H 216O 在相同条件下比1H 218O 更易蒸发

C .13C 和15N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 .2H +的酸性比1H +的酸性更强

【同位素的特点: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②性质上,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有的相近、有的差别较大;

③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

素的原子个数(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

【练习】

1.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g 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

B.1mol 硫原子同足量的铜粉充分反应时,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C.3molNO 2跟水充分作用,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D.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 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2.NH 3氧化制HNO 3时,在吸收塔里发生如下反应:

3NO 2 + H 2O ==2HN03+NO △H<0。为加快此反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

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及时分离出NO D.增大吸收塔中的压强

3.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人下列固体物质,恢复到常温,溶液的pH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NaOH B.Ca(OH)

2 C.CaO D.NaHC0

3

(二)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

物质的性质不能单单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例5.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练习】

4.按反应物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

6H

5

CH

2

Cl+NaCN → C

6

H

5

CH

2

CN + NaCl B.C

6

H

5

Li + C0

2

→ C

6

H

5

COOLi

C.CH

3CH

2

CHO + HCN → CH

3

CH

2

CH(CN)OH

D.CH

3COOH + C

2

H

5

OH → CH

3

COOC

2

H

5

+ H

2

(三)准确把握限定条件避开“陷阱”

例6.在由5种基团—CH

3、—OH、—CHO、—C

6

H

5

、—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A.4种B.5种 C.6种 D.7种

【练习】 5.某有机物能使溴水退色,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则此有机物中一定含有下列基团中的( )。

①—CH

3、②—OH、③—Cl、④—CHO、⑤—C

2

H

3

、⑥—COOH、⑦—COOCH

3

A.③⑤ B.②⑥ C.⑤⑦ D.④⑤

(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

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们的这一弱点,常常在命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

例7.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 )。

A.6.02×1023 B.4×6.02×1023 C.4.11×6.02×1023 D.4

【练习】 6、①NH

3N0

3

中氮元素显+5价;

② 4FeS

2+l1O

2

==2Fe

2

O

3

+8S0

2

反应中+2价铁和一2价硫都被氧化;

③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7.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

4

2-):c(H+)约为( )。

A.1:l B.1:2 C.1:10 D.10:1

(五)、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开“陷阱”

化学虽不像语文在语法上那么讲究,但有时正确运用语法,则完全可以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例8.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A.丁达尔现象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

例题答案:1、C 2、B 3、AD 4、B 5、B 6、B 7、C 8、C 练习答案:1、BD 2、BD 3、BC 4、BC 5、C 6、D 7、C

二、抓住题目的特有条件,因题制宜地分析、推理、估算、寻求解题地最佳思路

(一)抓特例,否定做答;抓实质,肯定做答

例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例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Cl2溶液中通入C12:Fe2+ + C12=Fe3+ + 2 C1-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 + OH-+HCO3-== CaCO3 + H2O

C.FeS固体放人稀硝酸溶液中:FeS+2H +=Fe3++H2S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AlO2-+ 2H2O

(二)抓数据特点,避惑解答

1、多数据的迷惑性

命题者在某些选择题中故意设置一些多余的数据,以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只有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排除干扰数据,准确选择必要数据,才能快速做答。

例11、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中含水7.62%,含K2CO3为2.38%,取1g此样品加入到46.0mL3.65%的盐酸(密度为1g/cm3)中,过量的酸再用7.0%的KOH溶液中和至中性,最后将其加热蒸发,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1.07g

B、3.43g

C、4.0g

D、4.5g

2、少数据的迷惑性

)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例12、由硫化亚铁(FeS)和溴化亚铁(FeBr

2

46.2%,则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72.6% B.27.4% C.34.3% D.36.3%通过上例,我们可以看出,解题时,若能抓住不同化学式之间的某些特征(如通

式、原子个数之比和量的关系、混合物组成成分之间的定量关系等),灵活、巧妙地将它们进行变形或拆分转化,往往可以速解某些化学式计算型选择题。

3、无数据的迷惑性

试题未给出明确的数据,使人陷入无据可依的迷惑。实际上,这类试题的数据并不缺少,而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类试题往往可以借助守恒法、设一法、差量法等求解。

例13、有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含量为( )。

A.70% B.52.4% C.47.6%D.30%

4.扰数据迷惑性

有些试题数据完整,若按部就班,则陷入了命题者设置的烦琐计算中,若能发现题干、选择项中某些特殊规律便能轻松作答。

,例14、将m g由NaCl和NaBr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

2

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的(m-2)g固体,通Cl

前原溶液中Na+ 、Cl-、Br-*、的物质的

2

量之比不可能为()

A、4:3:1

B、3:3:1

C、3:2:1

D、3:1:2

【练习】

8、在密闭容器中盛有H2、02、Cl2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三种气体正好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26%,则容器中原有H2、02、Cl2的分子个数比是( )。

A.6:3:l B.9:6:1 C.13:6:1 D.10:6:l

9、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 L(ρ为1.06g·cm-3)用铂进行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

NaOH的阳极析出阴极析出

质量分数物质量/g 物质量/g

A O.062 19 152

B O.062 152 19

C 0.042 1.2 9.4

D 0.042 9.4 1.2

5.巧思、巧解

例15.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O2(g)==2CO2(g) △H=-586 kJ/mol

CH4 (g)+2 O2 (g)==CO2 (g)+2H2O(1) △H=-890 kJ/mol

由l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A、2912 kJ

B、2953kJ

C、3236kJ

D、3687kJ

例l6.二硫化碳(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今用0.228 g CS2在448 mL氧气(标准状况)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时的体积是( )。

A.112 mL B.224 ml C.336 mL D.448 mL 计算性选择题是高考选择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掌握一些重要的方法,诸如,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十字交叉法等。

例题答案:9、AD 10、B 11、B 12、C 13、D 14、C 15、B 16、D 练习答案:8、C 9、B

【强化练习】

1、混盐一般是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Ca(NO

3

)Cl 。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

A.CaOCl

2 B.(NH

4

)

2

Fe(SO

4

)

2

C.BiONO

3

D.K

3

[Fe(CN)

6

]

2、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

A.(m-n)/14 B.(n-m)/14 C.(2m—n)/28 D.(n一2m)/28

3、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

C(g)+3D(g) △H <0 。现将2 mol A和2 mol B充人体积为v的甲容器,将2 mol C和6 mol D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如图1)。

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组成相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

C.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

D.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 A和2 mol B,平衡后甲中物质C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的浓度的2倍

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

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 .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

D .此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意即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核反应产生了新元素不是化学变化

B .原子间必须通过电子得失或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化学键,而与原子核无关

C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共价键,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只形成离子键

D .原子晶体的原子间只存在共价键,而形成分子晶体的原子间均存在范德瓦耳斯力

6、干燥剂的干燥性能可用干燥效率(1m 3空气中实际余留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某些干燥剂的干燥效率数据如下:

物质 干燥效率 物质 干燥效率

MgO 0.008 ZnCl 2 0.8

CaO 0.2 ZnBr 2 1.1

分析以上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MgO 的干燥性能比CaO 好

B .干燥效率可能与干燥剂的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有关

c .MgCl 2可能是比CaCl 2更好的干燥剂

D .上述干燥剂中阳离子对干燥剂性能的影响比阴离子小

7、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

A .溴水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B .稀醋酸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

C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 .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8、右图是制取和收集某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

A .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

2

B .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制取NH 3 .

C .用浓硝酸与铜反应制取NO 2

D .用过氧化钠固体和水反应制取02

9.将铝粉与某铁的氧化物FeO ·2Fe 203粉末配制成铝

热剂,分成两等份。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

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5.68 L ;另一

份在高温下恰好反应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放出的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11.20L B.15.68 L I. C.22.40 L I. D.31.36 L

10.气态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

离能(I

1),气态正离子继续失去电子所需最低能量依次称为第二电离能(I

2

)、第三

电离能(I

3

)……表1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电离能[单位:eV(电子伏特)]数据。

表l各元素电离能。

元素 I

1/eV I

2

/eV I

3

/eV

甲 5.7 47.4 71.8

乙 7.7 15.1 80.3

丙 13.0 23.9 40.0

丁 15.7 27.6 40.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B.乙的化合价为+1价

C.丙可能为非金属元素 D.丁一定是金属元素

11.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

件已略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能为Al

B.X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12.咖啡酸具有止血、镇咳、祛痰等疗效,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咖啡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咖啡酸可以发生还原、取代、加聚等反应

B.咖啡酸与FeCl

3

,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咖啡酸可与4mol H

2

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咖啡酸最多能消耗3 mol的NaHCO

3

13.将KCI和CrCl

3

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将1.892 g X中Cr元

素全部氧化成Cr

2O

7

2- ,Cr

2

O

7

2-可与过量的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667g I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r

2O

7

2- +6I-+14H+==2Cr3++3 I

2

+7H

2

0,如果取溶有1.892 g X

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

3

,可得4.52 g Agcl沉淀,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 )。

A.K

3Cr

2

C1

7

B.K

3

Cr

2

C1

5

C.K

3

Cr

2

C1

9

D.K

3

CrC1

4

14.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

加入0.1 molCu(OH)

2

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A.O.1 mol B.0.2 mol C.0.3 mol D.0.4 mol

15.往100 mL pH=0的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投入3.84 g铜粉,微热使反应充分完成后,生成一氧化氮气体448 mL(标准状况)。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0.02mol B.0.08 mol C.0.10 mol D.O.16 mol

16.浅绿色的Fe(N0

3)

2

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 + 2H

2O Fe(OH)

2

+2H+,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黄色 D.不变

【强化练习】答案:1.A 2.AC 3.BD 4.B 5.A 6.D 7.A 8.D 9.A 10.AC

11.BD 12.D 13.C 14. D 15.A 16.C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难点1. 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探究 【例题】将CaCl2和CaBr2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g。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 ∶2∶1 ∶2∶3 ∶3∶2 ∶3∶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 n(Ca2+)=n(Cl—)+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2+)=n (Cl—)+n (Br—)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 ●锦囊妙计 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 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 ●歼灭难点训练 1.(★★★)将 gFe3O4完全溶解在 molL—1的 H2SO4(aq)中,然后加入 K2Cr2O7(aq) mL,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72—全部转化为 Cr3+。则K2Cr2O7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1.提示:Fe3O4中+2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Cr2O72—中+6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232gmol—1×(3-2)=×c(Cr2O72—)×(6-3)×2。 答案:L—1 难点2. 估算法

高三化学化学-实验评价选择题专项测试及解析

课后作业---选择题专项微测二 微测5化学实验评价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实验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B.乙装置:可用来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C.丙装置:可用来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D.丁装置:可用来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SO3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c后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装置a只有干燥气体的作用 C.实验室制取SO2或O2可使用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D.V2O5是催化剂并且也会参与反应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HI溶液加入Fe(NO3)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混合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液 体显紫红色 氧化性: Fe3+>I2 B取少量Mg(OH)2悬浊液,向其中滴加适量浓CH3COONH4溶液Mg(OH)2溶解CH3COONH4溶液 呈酸性 C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 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 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物中 含有不饱和烃 D将海带剪碎,灼烧成灰,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滴加硫酸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 I2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结论 A向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固 体,红色变浅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胶状 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胶状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lO -2 C将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置于集满某气体的集气 瓶口,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氯气 D 向10mL0.5mol·L-1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5mL 2.4mol·L-1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 加氯化铜溶液,沉淀变蓝 K sp[Cu(OH)2]<K sp[Mg(OH)2]

高考化学 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计算题 1、守恒法 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 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 Fe + CuCl2 = Cu+FeCl2Fe + 2 FeCl3 = 3 FeCl2 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 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 ∴x:y=2:7 (2)摩尔守恒法 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 nHNO3=nCu(NO3)2 + nNO2+nNO =nCu×2 + n总气体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2019届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题—有机选择专题练习(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专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 D.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指甲花中存在的β-紫罗蓝酮属于一种萜类化合物,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下列有关β-紫罗蓝 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蓝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的H2反应后,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一种 D.和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5O6NBr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 4.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有4 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和互为同系物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3 种 B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C .饱和(NH 4)2SO 4 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原理相同 D .聚合物(—[ C H 2—CH 2—CH —CH 2—]n )可由单体 CH 3CH =CH 2 和 CH 2=CH 2 加聚制得 C |H 3 7.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盆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 .苯与棱晶烷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C .上述三种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只有苯 D .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棱晶烷的所有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已醇和 DCHP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H 14O 4 B 环已醇和 DCHP 的二氯代物均有 4 种 C.1molDCHP 水解时消耗 2mol NaOH D.环已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祛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3 种 10. 化合物 X 是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X 的分子式为 C 16H 16O 6 HO HO B.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O C. 1mol 化合物 X 最多可与 5molNaOH 、7mol H 2、4molBr 2 发生反应 D.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H 3C O O OH CH 3

高考化学大题高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大题高分解题技巧 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攻关选择题专练(四)(解析版)

选择题专练(四)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中:Si是亲氧元素,在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A错。B中:在发动机内,高温下空气中的N2与O2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不是汽油中含有氮元素,B错。C中:明矾不能杀菌消毒,C错。D:用惰性电极作辅助阳极,铁闸接外加电源的负极,作阴极,被保护,成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D正确。选D。 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室温下,下列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NH4Cl、NH4Fe(SO4)2的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含有的NH4+离子数目均小于0.1N A,且n(NH4+):NH4Fe(SO4)2>NH4Cl B.向1L 0.1 mol/L NH4Fe(SO4)2的加入足量Cu粉,转移电子数目0.2N A C.0.1 mol/L NH4Cl溶液中一定存在如下关系:c(NH4+)+c(NH3·H2O)=0.1mol/L D.加水稀释后,两溶液中c(OH-)均减小 【答案】C 【解析】等体积并不一定是指1L,,所以不能说NH4+的数目小于0.1N A,A错。B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由此可知:0.1molFe3+参与反应转移电子0.1mol,B正确。C:.0.1 mol/L NH4Cl溶液的物料守恒为c(NH4+)+c(NH3·H2O)=0.1mol/L,C正确。NH4Cl、NH4Fe(SO4)2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c(H+)减小,故c(OH-)增大,D错。选C。 9、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异戊烷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B.油脂属于酯类,有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乙醇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被氧化生成CH3COOH D.苯和液溴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铁粉,振荡,导出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出现浅黄色沉淀, 【答案】A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一.制备型实验题 实验考察以某一物质的制备为中心来展开。 步骤:原料制备和净化过程→物质制备过程→净化除杂过程→物质收集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在原料处理过程中,从实验原理出发,找到所需要的实验原料,例如氮气的制备,可以从空气来提纯,也可以采用按盐和亚硝酸盐来制备,还要除去其中的杂质氧气和水。 物质制备过程中,主要考察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例如氯气的制备,根据实验原理,采用固液加热装置,选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及酒精灯加热的装置组合;在氨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就要采用直玻璃管通氨气及酒精喷灯加热的装置组合。 在净化除杂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有哪些,每种杂质所采用的除杂试剂以及除杂的先后顺序等,例如在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制备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采用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先后顺序是先除氯化氢,最后除水。 在物质的收集过程中,分析物质的状态和性质,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收集产物。例如氨气的收集就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或集气瓶的导气管是短进长出的方式;如氯化铝的收集,根据其易凝华的性质,在收集氯化铝时,应采用装置浸泡在冰水中的方式来提高收集效率。 尾气处理过程中,从尾气性质入手,分析所采用的试剂。例如氯气的处理采用碱液来反应除去;如氨气的处理采用湿润的棉花或倒扣漏斗的盛水烧杯。

制备型实验题: 26.(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一、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 本质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①首先,找出要得到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哪些杂质; ②然后,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 ③最后,思考要用什么样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这样才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二、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 ①先是确定要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产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比如:产品受热易分解,可能要低温烘干、减压烘干、减压蒸发等);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标准化问题要标准化回答。 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如: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SO4)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OH) 3、H2SO4、NaHCO3、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Fe2+、SO32-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⑷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物质(如NaOH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⑸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三、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 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 灼烧(煅烧):原料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 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四、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 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 (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①加快反应速率(途径:升高温度、搅拌、粉碎) ②溶解: ③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调pH值除杂 a.控制溶液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题 1.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C .“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2.工业制备硝酸的反应之一为:3NO 2+H 2O=2HNO 3+NO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22.4L NO 2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 A B .36g H 2O 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2N A C .上述反应,生成1mol HNO 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 A D .标准状况下,11.2L NO 中所含电子总数为5N A 3.M 、N 两种化合物在医药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 的化学式为C 15H 20O 5 B .M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N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C .M 中含有四种含氧官能团 D .1mol M 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mol Br 2 4.无水FeCl 2是常用还原剂,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反应2FeCl 3+C 6H 5Cl 129C~135C ?? ?????→2FeCl 2+ C 6H 4Cl 2+HCl↑制取,已知:C 6H 5Cl 熔点-45℃,沸点132℃;C 6H 4Cl 2熔点53℃,沸点17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仪器a 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导气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讲课稿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 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 3、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常见文字叙述套路: 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注意: 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注意配平。 2009-2010学年高考新题型工艺流程题 1、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写出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 式。 (2)Mg(OH)2沉淀中混有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MgCl 2·6H 2 O Mg(OH)Cl+HCl↑+5H 2 O↑ MgCl 2·6H 2 O MgO+2HCl↑+5H 2 O↑ 或Mg(OH)Cl MgO+HCl↑;MgCl2 Mg + Cl2 ↑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水洗涤。(3)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通电

最新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共15个专题)

2016届高三选择题专项突破 第1集化学与生产、生活、科学、环境 1—1、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 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 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 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 2—1.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3—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4—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5—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6—1、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7—1.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对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 解题技巧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解题策略 角度1: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试题 【题型解读】 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在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中已出现,并且有发展的趋势。这类有机物的制备反应来源于教材中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不是太难,故此类综合实验的难度属于中档水平。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①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特点组装要求; ②实验步骤中的反应原理及除杂方法和原理; ③有机物的提纯方法和某些试剂的作用; ④有机物产率的计算。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审清反应原理(试剂要求、反应条件、产物性质) (2)审清装置的设计问题 ①球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烧瓶、三颈瓶的容量大小。 ④尾气处理、加热方式(水浴、油浴等)。 (3)审清实验步骤 ①加试剂顺序; ②反应制备; ③除杂分离提纯试剂和方法。 (4)审清反应物的量,确定过量反应物,用少量反应物计算产品的理论量,再算产率。 2.答题忠告 (1)对试剂的作用或目的答题时要具体、全面、不漏要点。 (2)对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要从低端进水。 (3)有机物的干燥剂常用一些吸水的盐如CaCl2、MgSO4等。 (4)对于补加沸石要注意“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5)对有机物的产率要注意有效数字。 角度2: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 【题型解读】

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以能力立意,把化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融为一体。试题源于教材实验,但又高于教材。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试题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的角度主要有 ①气密性检查; ②仪器连接; ③反应原理涉及的方程式; ④各仪器的作用; ⑤各部分的现象; ⑥装置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明确涉及气体和新物质制备实验的思路(实验流程):气体的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要明确: ①仪器是否齐全:如制备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吸收装置。 ②仪器连接顺序是否合理:如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专项训练5(含解析)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5(含解析) 1.向盛有Cl 2 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加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①AgNO 3 溶液②NaOH溶液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 3.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现象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 变红 Cl2具有还原 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 色 Cl2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 褪色 Cl2具有漂白 性 D KI淀粉溶液变蓝色Cl2具有氧化性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向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中通入SO2有白色沉淀生 成 BaSO3难溶于酸 B 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

C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CCl4萃取CCl4层无色Fe2+的还原性强于Br-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 入新制Cu(OH)2,加热 没有红色沉淀 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生成 葡萄糖 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甲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 B.通过乙装置实现化学反应:2Cu+O2+4H+2Cu2++2H2O C.用适量铜粉除去Cu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 D.在乙酸乙酯样品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加热,可除去其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6.在5 mL 0.1 mol·L-1 KI溶液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5~6滴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可证明FeCl3和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实验(含现象)是( ) A.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黄色沉淀产生 B.加CCl4振荡后,下层液体为浅紫色 C.加入CCl4振荡,下层液体为浅紫色;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CCl4振荡后,下层液体为浅紫色;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选择题专项训练五实验分析型 1.B 解析:氯气与AgNO3溶液、NaOH溶液、水作用时的现象分别为生成白色沉淀AgCl;生成NaCl、NaClO;与水形成浅黄绿色的新制氯水。因此结合题中现象与选项可知B项正确。 2.C 解析:A项,装置①为蒸馏装置,主要用于分离不同沸点的互溶液体混合物;B项,HCl极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C项,碱石灰吸收产生的CO2和H2O(g),可制得纯净干燥的NH3;D项,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导管应长进短出,而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3.D 解析:A项是因为Cl2具有强氧化性;Cl2本身没有酸性,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再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而使溶液褪色,B项错;Cl2本身不具有漂白性,而是Cl2与H2O作用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C项错。 4.C 解析:A项,酸性条件下N氧化SO2,故最终白色沉淀为BaSO4,错误;B项,实验采用稀NaOH 溶液且没有加热,不能生成NH3,错误;C项,无Br2生成,Cl2少量时先氧化Fe2+,正确;D项,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需要先加碱中和硫酸,错误。 5.B 解析:A项,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B项,铜比C活泼,失去电子而作负极,O2在酸性条件下得电子生成H2O,右侧通入N2,目的是将b烧杯中的O2驱除,以免O2和Cu及HCl在b烧杯中反应,正确;C项,铜粉与FeCl3反应后有FeCl2杂质;D项,乙醇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可逆反应,故无法彻底除去乙酸。 6.D 解析: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2I-+2Fe3+2Fe2++I2,结合题中数据可知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则混合液中不存在Fe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Cl4萃取出反应生成的I2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看到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从而证明I-与Fe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33508 82E4 苤T24940 616C 慬26280 66A8 暨932531 7F13 缓#24494 5FAE 微R23069 5A1D 娝29043 7173 煳R

高考化学的答题方法.doc

高考化学的答题方法 化学应试的答题方法一:临场心理技巧 1.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信心就没有希望,信心不足就会临场心慌意乱,影响自已应有水平的发挥。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考生信息(如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然后先粗略看一遍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难易不必介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建议先做选择题,再做容易的题。 2.摒弃杂念,缓解情绪 在考试之前应该摒弃杂念,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最好是一些既幽默又含蓄的笑话,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3.集中精力,进入状态 注意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定的神经亢奋或紧张有利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活跃思维,所以为了能在考试中起得最佳效果,应高度集中注意力,确保思维的灵活和敏捷。 化学应试的答题方法二:临场答题技巧 1.减少失误,争得高分 历次考试中,考生因失误而失去的分数平均在5-10分左右,有的甚至更多。若能克服失误,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这本身意味着多得分。通常易失误的方面有: (1)关键的字。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语: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

分子式与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人为失分。 (2)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溶解度(g)、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 (3)隐性条件。如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PH=0的溶液;水电离出的C(OH-)=10-14mol/L的溶液等。 (4)符号运用。如= 与可逆符号+Q 与-Q 沉淀与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 ] 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 (5)表述准确。①如做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时,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②不用俗语:如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2.审题要慢,答题要快 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理解清楚,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所以审题一定要慢,有了这个慢,才能形成完整的合理的解题策略,才有答题的快。 3.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注意演算要有序,以便复检。开考前,可大致将草稿纸分好区,按题号较整洁地列式计算,保留好原始反应式和分析过程、算式等。这样在最后复检、核对时才有原始依据,又快又准,避免做重复工作,出现低级错误。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再三地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

2020年高考化学复习:选择题 专项练习题10套(含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练习题10套 第01套 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 L0.1 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 B.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4.48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 A C.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的分子数为N A D.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N A个电子,阳极溶解铜32g 8.已知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B.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C.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元素B、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 9.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A.pH=2的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则有: c(Na+)> c(F-)> c(OH-)>c(H+) B.加热0.1 mol·L-1NaClO溶液测其pH,pH大于9.7 C.0.1 mol·L-1Na2CO3溶液中,存在关系:c(OH-)=c(H+) +c(HCO3-)+2c(H2CO3) D.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HF)> K(H2CO3)>K(HClO)>K( HCO3-) 10.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 BaCl2NaOH NaHCO3 B. Na2CO3MgCl2H2SO4 C. AlCl3NH3·H2O NaOH D. Ba(OH)2CaCl2Na2SO4

2021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工艺流程选择题专项训练(word版,含答案)

工艺流程选择题专项训练 【1】以白云石(MgCO 3和CaCO 3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 4)2SO 4溶液pH <7 B.氨可用于制备化肥 C.加入氨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 +2OH - ===Mg(OH)2↓ D.“轻烧”白云石的目的是生成CaO 和MgO 【2】用“银—Ferrozine”法测室内甲醛含量的原理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CHO 和CO 2都是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非极性分子 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Ag 2O +HCHO===4Ag +CO 2↑+H 2O C.理论上,吸收的HCHO 与消耗的Fe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①4 D.每生成1.12 L CO 2时,反应①中一定对应生成11.2 g Fe 2+ 【3】某学习小组以废催化剂(主要成分:SiO 2、ZnO 、ZnS 和CuS)为原料,制备锌和铜的硫酸盐晶体。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能溶于稀硫酸的是ZnO 、ZnS 和CuS B.步骤①①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步骤①涉及的离子反应可能为CuS +H 2O 2+2H +=====ΔCu 2+ +S +2H 2O D.步骤①和①,采用蒸发结晶,过滤后均可获取粗晶体

【4】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金属Cu 和Cu 2+ ,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热分解CuCl 2·2H 2O 制备CuCl ,并进行相关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途径1中产生的Cl 2可以回收循环利用,也可以通入饱和CaCl 2溶液中除去 B.途径2中200 ①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l 2=====Δ 2CuO +2HCl↑ C.X 气体是HCl ,目的是抑制CuCl 2·2H 2O 加热过程中可能的水解 D.CuCl 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Cl +4H + +SO 2- 4===2Cu 2+ +2Cl - +SO 2↑+2H 2O 【5】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废旧电池正极片中的钴酸锂(LiCoO 2)可采用湿法液相还原法回收,并制得超细钴粉,其流程如下(已知:柠檬酸能与 Co 2+ 形成配合物,CoO - 2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Cl -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程中NMP 作溶剂,H 2O 2是氧化剂,而N 2H 4是还原剂 B.酸浸时,使用柠檬酸比盐酸更高效环保 C.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温度过高会使H 2O 2分解 D.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Cu 、Co 、Li 【6】磷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