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北京大学CCER理论经济学考研真题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

2016年北京大学CCER理论经济学考研真题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

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

专业:理论经济学

招生人数:招生总数34人,网站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不超过30人。应试生复试比例不超过200%,复试权重50%。实际招生人数在10个人左右。2015年推免21个人。西方经济学接收推免11人。

分数:在385以上。

注:三年制,一般都是硕博连读

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一、数学三、932经济学理论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平新乔

《微观经济学》周慧中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萨克斯

《宏观经济学》霍尔泰勒

《宏观经济学》巴罗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

专业课1、倾向于中级宏微观,大家可以看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对于跨专业的不太适合考,对经济素养的要求很高。2、题目侧重于计算,数学演绎。大家可以看一下统计类的书籍。3、经济学理论分为两部分,微观和宏观各站一半。4、宏观指定的参考书还有巴

罗的《宏观经济学》。

复试内容:全校统一英语听力测试(3月16日)

面试(含英语口语)(3月17日)

根据研究生院规定及结合实际情况,国发院复试形式为面试,复试分数线定为371分,复试人数共21人。

总成绩包括三部分,即初试成绩、面试成绩及听力成绩,具体换算公式为初试总成绩/5*50%+面试成绩*50%+外语听力成绩(3分制)。

分数:20153702014:3712013:3972012:380

复试人数:21-27

我想我这么说了一通,大家肯定不满意,那我说具体一点。微观三本书最好都看看,看书顺序:现代观点,十八讲,周惠中。前两本要仔细看,最后一本当扩大眼界来看,不必细究,平新乔出题的话,当然最好来听课,至少要看笔记,因为平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加新东西,考试当然会考前沿的,所以两者吻合概率相当大,今年出了四道原题,可印证这一点(我没料到他出原题,考的时候都记不清了)。另外张维迎的博弈论也值得一看,因为十八讲关于博弈论讲得太简略,以至于看懂了都没法做题,张的书可以弥补这一点。关于习题和历年试卷,我觉得微观三本书的习题够多了,仔细做做,要是有答案的话会轻松一点,对于历年试卷,我以为考生应该持理性预期,而不是后向预期,因为平老师喜欢出新题,他在书编出来后有新的东西一般会在上课讲,这跟国外的教授讲课很像,大家要注意这一点,所以历年试卷只能当练习题来做,对来年的预测没有什么作用。有些同学为了应付微观,在努力学习高级微观,看范里安的高微,就本人而言,如果时间充裕,你当然可以慢慢研究,但一般来说考研要把时间和精力做有效的安排,所谓有效,即要达到每门课的边际时间和精力所得分值相等,

所以不要因为微观而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复习。对于高微,我建议大家实行“拿来主义”,在看十八讲时,如有不懂,或不会做题时,翻翻高微的书,参考参考,这样有利于你对十八讲的理解,同时可以看看课后的题,力所能及的就做做看,特别是和十讲相似的题,但不要花太多的精力,超出十八讲的就不用看了。

再提醒一句,学好微观最重要的是思路清楚。

对于宏观,我实在没有经验可谈,因为考试的时候感觉极好,最后却考的一塌糊涂,面子是保不住了,但总算保住了面试的机会。中心今年是有施建淮老师出题,以前是金甫春老师出的,两个老师出题的风格迥异,金老师脸慈心善,出题比较容易,讲究基础知识,他的国际金融比较重要,前些年常有题跟他上课内容有关,比如关于利率方面的和蒙代尔三角的;而施老师则面肃心严,但今年的宏观题颇得考生的好评,题目看似简单,要得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就本人此次考研的教训而言,学好宏观,必须培养宏观的思维,尤其要与微观思维区别开来。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非常成熟,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所以微观讲究思路清晰,推理严密。但宏观经济学宗派林立,各派对宏观现象的基本假设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对立的,但有些又是相连同的,如凯恩斯学派和古典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的假设;基于这些假设之上的经济分析可能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的事,所以学好宏观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在分析现象使用的是哪派的方法,是根据哪派的假设,答题时首先要声明的是你的假设,离开了假设,分是得不到的。施老师出题基本上在全球视角这本书的范围之内,但如果没有上他的

课的话,最好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多看些书,开阔眼界,才有可能应付好比如“库茨涅茨消费之谜”等题。宏观最要命的是没有题可做,有题又没有答案,最近出了本宏观经济分析习题,还不错,可以一看,但我粗看几眼觉得有点落后于中心的考试;还有中心双学位的期中期末考试,这是不错的练习题;再有的话,可以挑几题高级宏观的简单题做,最好有答案,不然花时间太多不划算。对于参考书,我以为应该以全球视角为主,其他几本为辅。

经验一

有关考研的各种回忆

其实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写经验贴的情景,那时心里想的是自己走过的弯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ddmm们重蹈覆辙。知道被中心录取后,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狂喜,有种“来者如临高山,去者已观逝水”的味道,经验谈不上,教训倒是一大堆,在这里写下来给后来人参考。

我本科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跨专业考研,二战。第一次考研栽在专业课上,第二次总分412分,幸运地通过复试。本人不是小涛涛同学那样的牛人,没有看过经济学相关的太多书籍,是一步步按照考试的流程来准备的,也许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吧O(∩_∩)O~

1、为什么要报考中心

报考的初衷是每个考中心的人都应该考虑清楚的问题。说实话,我本科的时候并不了解中心,只是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在网上查资料才知道

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由于本科课程学过经济学基础,之后就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决定学习经济学,既然要学就应该在最好的地方学,很自然就想到了考ccer。之前有人问我,出身于非重点院校为什么敢报考中心呢,其实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犹豫过对未来的追求。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高考那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浑浑噩噩之后,在大学学习才发现要为自己而学。选择中心之后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她的公平性,既然选择了就要信任之。巧合的是第一次考研失败后,我惊喜的发现中心录取了我本科院校的一位学长,所以那时还是给了我很大鼓励的,在此先谢谢SC学长!

2、初试准备

我两年的考研准备基本都是从9月开始的。第一次直到9月初才了解到中心,很清楚的记得是9月13号买了巴罗和曼昆那两本书,之后就一直投身到复习当中去。我总结初次失败的原因在于看书太浮,专业课窃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差别很大,所以很悲剧的专业课只考了86分。3月份我在杭州一家公司实习就坚持做了下去,7月底辞职后还出去云南转了一圈,散散心,回家后就决定破釜沉舟再来一次,8月底来北京开始备考。

数学(149)

考中心的人都知道有一条定理:要想减轻专业课的压力,必须数学保证在140+,否则是很危险的事。我本科是文科专业,只修过最基础的数学课程,刚开始复习数学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一直以150分为目标,两年的经历我总结出数学一定要在12月的时候出状

态。我指的状态是说这时候做题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每道题拿到之后有什么思路,可能会有什么难点,一定要了然于胸。

我第一年数学是128分,但考前自以为状态很好,觉得真题很简单。其实考前做真题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保证在出了小错的情况下还能达到140+。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我强烈推荐蓝皮的那本大纲解析,我看书速度很快,喜欢自己做笔记。第二年复习只做完一遍复习全书,九月下旬就开始做大纲解析,整理错题和分块的笔记,十月份解析和真题同时做,十一月重点在400题,这期间也坚持看大纲解析。十二月的时候又重新做了一遍两年的400题,十年真题,基本一天一套,顺便看自己整理的错题本。一月的时候我买了陈文灯的模拟题,觉得不好(后期我都会拿着题目分析像不像真题,感觉自己都可以办辅导班了),但还是坚持每天一套题保持感觉。考前我看完三遍大纲解析,做了三遍真题和400题,就扔了所有资料,只看自己平时整理的错题和知识点。数学考试我提前了20分钟交卷,当时觉得和第一次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分数出来后还是扣了一分,很是郁闷……

英语(58)

英语是我的痛啊!我四六级成绩都不错,托福也考了100分,自认为英语基础还可以,第二年复习的时候只做了几套模拟题,真题也没好好做,完全是吃老本。事实证明这是相当愚蠢的行为,分数出来当天我差点没吓死,如果今年的分数线提到60分我就悲剧了。这是我血的教训,所以这块内容还是看lelalee的吧,她两年英语分数都很高。

政治(73)

政治复习还是看个人方法吧,有人喜欢看红宝书考的很好,有人不看红宝书也能考的很好。我第二年的参考资料是风中劲草,大纲配套重难点解析,肖秀荣的模拟题。觉得风中劲草还是挺好的,开始我是坚持看大纲,后来就都是看风中劲草了,那些神马押题的我只看了肖的四套题,因为第一年买了太多政治的资料,所以第二次就收敛了,买一套资料坚持下去应该都能考70+,所以政治复习还是比较easy的。专业课(132)

我第二年复习专业课的思路很明晰:微观要做熟,尽量少扣分,宏观要理解,思维要发散。第一次的复习花了大量时间在尼克尔森上,感觉只是做题,没怎么理解,结果第一年的微观有两道题都做错了。第二年我看了很多遍范里安的那本微观,很喜欢那本书的风格,深入浅出,又有实例,很有助于培养经济学思维。感觉范里安像是心法,十八讲就像练招式。我金圣才十八讲课后习题那本书做了三遍,所以第二年专业课考试微观做的很快。其实中心的微观考的知识点都有规律可循,消费者理论里效用那一块,垄断的那几个模型,博弈论子博弈完美均衡,一般均衡,这些都是必须掌握的,常规计算题也是在这些知识点中出,做题的熟练度要在考前就出来。

宏观方面,我只看那两本参考书,巴罗和曼昆的。第一年很喜欢曼昆那本书,第二年很喜欢巴罗那本书,很后悔第一次没有好好看。我看书喜欢做笔记,每做完一遍笔记就扔掉,重新看的时候再做一遍笔记,到后来就只看笔记,脑子里把两本书的框架都过一遍,笔记也越来越

薄。第二年复习的时候我还去旁听了霍老师的宏观,对巴罗的书加深了理解。在北京复习的日子里,我认识了很多研友,大家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经济学问题,后期还一起讨论真题,郁闷的时候就在一起畅想未来,复习的过程还是挺乐呵的。专业课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的确是一座大山,但是只要静下心来钻研,认真看书,学会思考,还是会有成效的。切忌看书浮躁,牢记知识点是没有用的,要融会贯通,如果到最后看书的时候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对书中的问题产生怀疑就说明你已经学会思考了。

至于版本问题,大家不用纠结了。不管是第五版还是第六版都不重要,我两年用的都是第五版,和同学的书进行比对也没有太大差别。两年都没看过周惠中那本微观,只看参考书目,书不在多,关键在精。当然,如果你有精力的话,看看其他的书会有帮助,我建议跨专业的同学就不用看其他的了,把参考书目吃透,足够应付考试了。

3、复试

复试期间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请教了很多中心的师兄师姐,MHQ同学真的很nice,咱俩切磋台球技艺的时候你也给了我很多帮助,SC学长还不辞辛苦的帮我改了ps,你说的“面试时要表现出真正的自我”我一直都记得。

复试前一周主要任务是写个人陈述,第二周和研友们讨论时事和个人陈述可能问到的问题,所以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吧。我是第二组下午第三个面试,面试老师分别是黄卓,李玲,赵耀辉,李力行,卢峰五位老师。可能我沾了小涛涛同学的光,他把老师都逗乐了,以至于我进

去的一段时间老师也一直在笑。一开始英文问了两个问题,答完后就针对ps问了些,我很郁闷的是因为看了我的成绩单,李玲老师问了我有关毕业论文的问题,答的很不好,后来还是旁边老师帮忙解的围。然后问到学经济学怎样证明有研究潜力,这个也没答好,老师解围。之后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我答了几句卢峰老师问我外汇管理局的机制,当时就汗到,又是李玲老师帮忙解围……总之,老师们都很nice,我回答不出的问题都是老师们帮我圆场,走的时候卢峰老师还对我说谢谢,我差点没摔倒,以为自己没戏了,最后还是接到了通知。

4、关于心态

考研是一个持久过程,心态难免会出现很大波动。这个方面就需要看第一个问题处理的怎样了,如果你想好了为什么要考中心,就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个人觉得我第二年考试过程没有第一年那么痛苦,第一次身边没有研友,闭门造车,有波动的时候也只能自己去消化,第二次考研身边有很多朋友,状态不佳的时候可以和身边的人聊聊天,或是休息一下。

感谢小胡同学坐在我前面给我带了个好榜样,你总是很认真的在看书或是很认真的发短信;感谢杨同学乐观的心态感染了我,让我总是觉得未来还是很光明的;感谢小黄,你那么沉稳的作风让我印象深刻,和你讨论专业课问题总能学会很多,虽然你没能来到中心,但你未来的路一定会很好,我很看好你呵;感谢ZFL,你让我觉得学习经济学思考是必须的,你和老小讨论问题是让我觉得我知识面好狭窄,以后要向你俩看齐,尽管以后不是同学了,但是你的基础和认真一定能让

你今后的道路走的越来越远;感谢老乡ZB,觉得你挺幽默,咱俩在一教聊天浪费了好多时间,你现在工作了,前途无量啊,记得请我吃饭;感谢周董,和你总是吵来吵去,但是郁闷的时候你都会鼓励我,不管你以后选择哪条路,一定要坚持下去,你会成功的;感谢小环环,我考研的时候总是对你发脾气,谢谢你的包容、理解和支持,你还教会了我很多学习方法,每周末坐车来看我是我最大的动力,现在终于有结果了,我的成绩有你付出的一大半……

最后,把我在考研期间鼓励自己的一句话送给ddmm们:坚持下去不一定会有结果,但不坚持就一定不会成功!

经验二

中午一觉醒来,发现小胡和尹同学都写了经验贴,感叹每个人其实复习方法确实不一样。考

研这事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没必要因为别人的经验把自己弄得紧张兮兮,我这儿也简

单写些这一两年考研的事,仅供参考。如果后来者能从中得到些许帮助,我也就满足了。

我基本情况是,本科浙大管院,06级,因为和管理不太投缘所以转投经济学。第一年考光

华,差10多分进复试,由于第一年跟几个考CCER的师兄都认识,一直对朗润园颇有好感,

所以第二年就报了CCER。今年总分421,政治62,英语78,数学135,专业课146。下面

说说各科的情况吧。

1政治,今年算是很失败,怕是进复试的第二低分,其实当时考完也没有糟糕的感觉,还提

前了半个多小时交卷。可能是因为心理上太过轻视,第一年书都没背完上场还考了75+,于

是今年觉得横竖那个分数,就不愿多花时间。虽然低分,我觉得有几点还是要说说,一是不

要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不要死看大纲解析,那本书不容易抓住重点;二是我两年都用风中

劲草,可能第一年效果比较好,这本书很省时间,今年推荐给好几个同学,他们也都成绩不

错,算是成本收益率高。三是开始不用太背,熟悉就好,后期,特别是最后一个月要背很多

预测题,记得把时间留出来。今年考的不好估摸就是因为两次下来我已经看政治看得恶心了,

消极怠工吧。

2英语,其实我英语没什么借鉴价值,因为底子不错,每次英语考试分数都较高。我觉得基

础很重要吧,很多东西短期拉不上来,如果你决定要考中心,至少要保证你英语成绩不要挂

掉,不然会很可惜。复习中基本上是先背背单词(特别是对词汇量小的同学要注意了),再

做一遍真题,用张剑黄皮书,然后中间随便找几本阅读做保持语感(我一直用张剑的提高篇),

最后大概到11,12月再多看几遍黄皮书,做3、4套模拟就够了。因为市面上英语的参考书

质量都比真题差太远,所以还是充分重视真题吧,信心不要因为各种其他题影响。

3数学,也算低分,我相信要考中心的人数学都不会太差,信心上要保证140。数学的复习

简单粗暴,多做题就对了。蓝皮的大纲解析,上面的题非常好。然后神马李永乐一套复习全

书,400题,最后冲刺用的,都做下来吧。

4专业课

微观:因为跨专业,我第一年考光华的时候用了很多时间在微观经济学上,基本上尼克尔森

看的滚瓜烂熟,第二年倒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范里安上,尼克尔森翻了几次,觉得很多东西

真的不会考到。我觉得微观主要是要抓住重点吧,有些题一定要会算,比如博弈论里面的古

诺均衡和其他的几种,一般均衡的计算,有关需求,供给的题目,基本上每年都会考,尼克

尔森上有些例题非常经典,可以挑出来都仔细研究。范里安的书思想很好,适合细细品味,

我有时候很喜欢慢慢地看这本书,觉得是种享受。一直不喜欢十八讲,所以也没怎么看,不

过有几讲简单清晰,可以用作思路梳理。我个人来说,喜欢看书而不喜欢做题,第一年受师

兄们的恐吓,逼自己做了不少题,基本上十八讲尼克尔森课后都做了吧,感觉收效一般,思

路仍然不清晰。第二年就随着自己的性子,多看书懒于做题,反而很多问题都理解透彻了,

拿到题也很有思路。我觉得题不在多吧,掌握经典,多做真题。

宏观:其实这也是报考中心的一大理由,拿到书就很喜欢宏观。先看了曼昆,非常简单清晰,

很快就可以拿下。再慢慢地把巴罗看了一遍,后来一段时间就一直陷在巴罗里面,很喜欢新

古典的分析方法,觉得虽然看上去非常繁杂,实质上自成体系,非常精巧。我喜欢在书上做

笔记,想到什么就随时写下来,后来这本书变得非常繁密。10月份开始去听老霍的课,听

得很认真,当时就非常喜欢,觉得对巴罗这本书的理解又进了一步,(其实当时我们去听还

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老一个人看书觉得闷,一块儿上课也调节心情)。霍老师虽然大部分时候

陷入扯淡中无法自拔,但关键章节的关键部分讲得还是相当清晰明

了。后来对巴罗很熟了,

就开始重新看一些曼昆,同时做真题,我觉得中心的宏观真题非常有借鉴意义,可以多做几

遍,题不多,每一道题都要想透彻。其实前些年,曼昆的内容考得比较多,所以后期我又把

重点放在曼昆上了,谁知今年几乎全是巴罗。我觉得宏观对我脾性是因为它只需要看书,几

乎不需要做题。两本书看透了,也八九不里十了。

4复试

算是小团体准备吧,第一周无所事事,只写好了PS,第二周开始,相互看了PS,模拟提了

些问题,然后准备宏观时事,专业课。

复试的时候是巫和懋老师那一组,前一晚有些紧张失眠,不过一进302就立刻轻松起来,老师们会给你一种轻松的感觉。先中文自我介绍,然后问为什么要来中心念经济学,有关注的经济学问题吗?我说了通胀,然后blabla,老师会根据你的答案继续问下去,问到你卡住为止,所以答不上来也不要太紧张。后来用英文问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答了短期和长期,老师勉强满意,又继续用英文问未来的打算。我的英文问题算是很多,其他人一般就一个。最后沈艳老师问我以后做学术的优势是什么,做学术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后让我举例说明我的创造力我没说上来。全场气氛比较轻松吧,没有冷场,我一直笑着答问的。答不上来的时候笑得最傻。

虽然是第二年考研,却不似第一年那么紧张焦虑。北京每天的大晴天让我几乎每天心情都很

好,可能个性随性自然,什么东西只要自己喜欢,自己习惯就好,不必用别人的复习方式来

压迫自己,所以一直比较淡定。

看书的时候不要追求遍数,你想再看,就多看,不想碰了,就停下来,很多事情不要追求完

美主义,自己有底就好。复习的参考书我也很简洁,微观范里安尼克尔森,宏观巴罗曼昆,

和中心的真题,我相信很多事情越简单越好。考研时间不必太长(长了会恶心),7、8月份

开始就好。愿后来者心想事成吧。__

经验三

关于考研若干问题的回顾

我考了两次,也算是资深考研人士了,以前有过不少考研贴,但是有几个问题得提一下,因此有必要在这里水一把。先介绍点儿基本情况吧,我是06级p大化学,修过经双,10年考ccer,总分395,政治69,英语46,数学150,专业130;11年又考ccer,总分440,政治73,英语75,数学146,专业146.下面讲讲几个考研的问题,都是个人经验,因此样本狭隘,仅具有参考价值。

1英语:

这个有过切肤之痛,哥忍不住要说不要上神马考研辅导班,他们的复

习思路有问题!!第一年是按照新东方来的,神马72真题复习法,没做过练习,考试技巧也出自他们,譬如完型蒙一水啊,翻译放弃,把时间给阅读啊,作文模板啊。第二年完全扔开了,其实考研英语跟高考一样,应该搞题海战术。

我做了石春祯和张剑的阅读练习,将近三百篇,然后平时买些newsweek,times,economics,华尔街日报,再加上看的英文版的专业课,到考试的时候发现阅读水平已经很犀利了,重点是理解文章,不要太纠结那些练习题的答案,那些题目很多有问题,毕竟比不上真题。翻译跟完型只做了真题,窃以为完型不像业界说的那么难拿分,所以大家要重视的,只要是考卷上有的题目,绝对不能放弃!作文本来想找模板的,看了好几本书,发现都不靠谱,我建议,只需要有个大体的逻辑思路,具体的词句要自己写,这样才会有高分。考前把市面儿上的预测卷都买了,做了认为不错的几套,还是朱泰祺相对靠谱吧。单词应该在短时间内集中背下来,以后不时的扫几遍就成。有必要提一下,我之前没过六级,那么复习的强度和计划大家可以据此参考一下。

2专业

前两天论坛上有人抱怨,我觉得这个有点儿问题,因为我完全没听过霍老师的课,微观也是大二听过平新乔老师而已。其实中心老师题目出的很好,很活,那么复习的思路只有一点,把课本看懂,把知识点在脑子串起来,总结出宏观跟微观里面的分析方法。

2.1参考书,微观看过平老师的十八讲,算上双学位以及两次考研,

这本书也看了至少5遍了吧,这本书思路清晰,但是错误很多,譬如博弈论那块儿,讲得就很不严格。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认真看此书的,毕竟找不到更好的了。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有必要看,只需看到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算是对平老师书的一个补充。第二年我还看了蒋殿春的高微,这是本好书,当时认真看完了。尼克尔森的书要重视,中英文对照看,至少得看三遍吧。范里安的只扫了后面十几章,确保不漏知识点就行。宏观就是看巴罗跟曼昆,多余的书不用看,但是巴罗的书我看了好几个版本,第五版的中英文对照看,第六版的中英文对照看。

2.2看书要注意的问题,看经济学的书,关键要抓出里面的分析方法,我看有人喜欢用纸来总结,我觉得没必要,关键得用脑子想,闲着没事儿,就想想这几张讲了啥,想多了就发现课本里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无货,譬如宏观,巴罗的书思路很清晰,每一章都是首先给出预算约束,先是个人的,然后是整体的,然后列出出清的方程,并据此画图,根据冲击对微观约束的影响,来分析对出清方程的影响,思路很清晰。曼昆的更无货了,就是几个图。考前若能用脑子把这两本书串一遍,你就犀利了。考试的时候也别太纠结该用曼昆还是用巴罗,不需要,你只需要看题目,用什么能分析就用什么,甚至可以放在一起用。我建议看书的时候想想每一个宏观问题,他俩讲得有啥不一样,为什么会讲得不一样。微观都是些计算,只需要记住每一章相应的模型,然后分析方法自然就渗透过来了,无非是解个最优化问题。

2.3关于练习,微观只做过平新乔,宏观做过巴罗,真题没做过,我

的理解是,只要把课本弄明白就行了,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有选择的做做尼克尔森,题目里有不少好玩的模型。

3政治我不主张把时间花在课本上,效率太低,我只把大纲解析扫过一遍,但是我看了各家的考点预测以及各家的政治知识点框架图,我认为这样效率高,题目只做了肖秀荣,另外时政没看,只做了肖秀荣时政书里的预测题,两年都押到题了,很爽。

4数学,题海战术吧,把陈文灯跟李永乐都做了肯定没问题,不过也没必要这么夸张,看个人情况吧,但是我认为得重视课本,相关定理的证明方法应该都知道,因为数学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都是来自这些定理的证明,这都是大师们的大手笔,很经典的。我的课本是同济高数,浙大概率,清华线代。

5复试,考前得考虑一下自己过复试有几成把握,毕竟初试很简单,知识点是有限的,只要你把知识点都看全了,肯定能过,复试还是得考虑考虑的,如果你下定决心了,就先别管复试,到时候找师兄师姐求求经验就行了。ccer是个学术的地方,那么考前想想理想以及对未来的打算还是很有必要的,别复习到最后发现自己不适合或者不想去中心了。

6复习时间以及对考研的态度,我认为复习时间不宜太久,拖久了后面就没干劲儿了,更何况后面一段时间更重要,我是8月份开始看的,这个因人而异,自己决定吧。对考研的态度,论坛上有人喜欢对此谈谈理想,我觉得这样不好,会把自己吓蔫了。其实考研很简单的,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复习有限的知识点,只要你能在考前把知识点看

全,肯定没问题的。那么一定要有一年就考上的决心,这个是切身感受,如果你没有这个决心的话,第一年肯定考不上,那么第二年的复习就发现很无聊,浪费光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