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料】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资料】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资料】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资料】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篇一: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枝江市教学研究室徐国梁推荐

浅谈如何运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驾驭语文教材

内容提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

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为了让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中解脱出来,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契

机,立足教材,举一反三;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准绳,丢开

教参,确立教学目标;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出发点,机动灵

活地整合教材。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复应有的生气。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例子灵活驾驭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而,语文教

学应该是充满灵性的,给学生美的启迪,让学生在舒适自由的氛围

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可是就笔者多年来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观察

发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许多的语文教师以本为本,把自己和学生禁锢在手中的教材之中,对每篇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的按既定

程式加以解剖、分析,让原本充满智慧、灵气的作品变得支离破碎,

使语文教学失去生气,味同嚼腊。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复应有的生气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008修改稿):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

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

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

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

位。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

递文化的工具。所以从语文的工具性来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

是要借助教材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具体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

我表达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运用

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的能力;要使学

生具有利用语言记忆达到语言积累的能力。至于语文的人文性其实

质就是指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

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应凸显教师德育职能,体

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因而,语文的人文性教学目标就是

要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当然,在语文学科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一个有机体是不可分割的。光提工具性就容易割裂语文,容易忽

视思想内涵。语文教育中工具性是躯壳,人文性是灵魂,两者不可

分开。没有精神的语言文字不讲人文性,不是语文课;一味的讲人

文性而忽视语言文字,也不是语文课。

那语文课上我们的教学究尽要教给学生什么,难道仅仅是教学生学

会书本上的知识吗?我们的教材究竟应该怎样使用呢?叶圣陶先生

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例子是用来证明某一观点的材料,是使用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提

供的一种可供借鉴的中介。教材也不例外,他是教育者为了体现国

家教育目的而编制出来的供学生学习用的媒介,是学科知识的一种

载体。所以说语文教材仅是我们实施语文教学的示例的集合。

教材只是个例子。没错,教学中我们就是要以教材这个例子做为辐射点,举一反三来尽可能教会孩子学会更多的东西。现代课程论也

认为,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对给定的教材内容都有其

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教材的意义和价值都有其自身的解读,教师

可以大胆地取舍、剪裁,重新构建教材。因而,教材处理得是否得

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用好教材,有意识地对教

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成了值得教师研究的一门学问了。在此,我认

为只有运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来驾驭语文教材,把教材当作例

子灵活的运用教材实施语文教学才能让当前的语文课堂回复应有的

生气。

作为一线执教老师,通过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我认为要运用语文的

工具性和人文性来驾驭语文教材,把教材当作例子灵活的运用教材

实施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契机,立足教材,举一反三。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

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

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不要将着眼点只放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层面上,

还要放在运用、创新、归纳、整理的层面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使学生象学骑自行车一样,由扶着走,到边扶边放扶扶放放,及至最后放开走,真正获得能力的培养,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当学生走出字、词、句章知识的桎梏,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具有个体

特质的语文学习能力,教材就成了学生学习的示例,语文学科的工

具性和人文性就得到了彰显。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全日制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在编排时,有意识的将内容相关的同一类型的

课文放在一个单元中。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两篇作为范

例教学生学习,进行精讲,并归纳出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再把

剩下的几篇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掌握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就能举

一反三,当再遇上此类文章就可以运用掌握的方法自己学习了。

二、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准绳,丢开教参,确立教学目标。

教材与教参所体现的社会性和时代感总是滞后于大纲与课标,更滞

后于生活现实。因此,教师拿到教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仔细的审阅,

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准绳,尽最大的力量拉近教材和实际生

活的距离,重新定义教材。教参对每一篇文章都是面面俱到,内容

大过繁复,而真正的教参是我们老师自己,教参只是为我们教学服

务的资料,我们不能临摹和照搬教参,要根据教材实际确立相应的

教学目标。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

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下调;对体现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侧重点不同

的文章应相应的确立教学重点。比方说:同是文言文象归有光的

《项脊轩志》、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教参中对它们的各个方面都

作了详细的讲述。但实际上前者重在人生的感怀上,我们就应把重

点放在它的人文性上,后者除了对人生的感怀,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这样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另外象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与杜

甫的诗各自特点不同,我们在教学时就不能以同一方式进行。

三、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出发点,机动灵活地整合教材。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领会编者意

图,适当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

材里有关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言名词等内容与本地不一,教师

可根据自身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单元、篇章、段落可作出适当

的调整。比方说,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第三单元中,主要

是演讲稿的学习。而最能代表演讲稿,又能贴近学生生活的是第三

篇《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样我们不妨

把这篇文章提前学习,再以此这出发点,对其他几篇文章的进行教

学。这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我们还可根据实际对整本教

材进行整合,使教材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四、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基点,高屋建瓴,畅谈理解和感受。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的主导人。教师是语文课的活教材。语文教材是

教师手中的重要例子,其职能是为教师备课教学举证,而不是蓝本,

更不是一个可恶的桎梏。备课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教师针对教材和学

生实际,备理解、感悟的流程,讲主导人的感觉和理解,讲体验和

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这其中包括对知识性理解和人文性的感悟。

比方说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我就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

解感悟,就从每段的中心句,各自然段的作用进行写作教学;从人

文性的角度谈马克思的追求、人生理想、功绩。对于其它的内容由

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

总的说来,学海无涯,教海也无涯。我们要避免固步自封,虚心的

借鉴别人成功经验,使自己也能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不管哪

种教法,都必须符合我们的实际,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裹

足不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还语文教学

一遍朗朗乾坤。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在告诉我们教师不能只教

教材,眼睛不能光盯着教材,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要用教材来教,目光要放在教材以外的课外阅读,要有大语文观;更是在告诉我们孩子的语文阅读不能只满足于区区的二十

余篇教材,它们只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例子。既然是例子,就要起到代表性、示范的作用。

1、教材是学习文本内容的例子。对于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学习教材,学习语文不就是要理解一篇篇课文的内容吗?是的,

理解文本内容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但不是唯一!学生对教材内容或

一点不知,或一知半解,或囫囵吞枣,其语文学习就无从谈起!但

这里所说的理解文本内容,不能只局限于一篇篇孤零零课文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勾前连后,把一些能表达相同或相似内容的

篇目进行归纳,总结出带有示范作用的特点。现在的教材编写就体

现出这一特点,编者把相似主题的课文统编在一个单元,其目的就

是想起到前文是后文学习的例子,而后文又对前文印证,这种内容上的相互验证,学习效果必然高效!

2、教材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课文的选编,定是因其文意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体裁,表达,结构,语言等言语形式对孩子有吸引力,也能对孩子的写作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发现作者围绕中心表达的技巧;学习《第一朵杏花》时,就要注重学生学习人物对话的生动及标点的准确使用;在学习《小露珠》时,就要关注相同结构的表达特点新课标早就提出语文学习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何谓统一?就是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来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特点!

3、教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例子。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除

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以外,重中之重就应该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阅读能力从何而来?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教

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自我训练逐步形成的。由此可见,阅读能

力的形成光靠老师讲,没用效果;光靠学生自习,效果不大;教师

的指导、点拨,学生的实践,两者缺一不可。而教材经过专家的精

挑细选,它们都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绝好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

堂上要给学生实践阅读的机会,对难点和重点只做适当点拨,适时

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把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于

课外阅读,为形成阅读能力提供有力的训练次数。

4、教材是陶冶学生情感的例子。

新课标在总纲中就提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中华传统

文化,形成优秀品质这些都是关于学生情感方面的论述,该如何培养?有的老师认为很难,因为这都是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语言抓

手。自认为要有机渗透在教材的学习中,不可生搬硬套,不要相互

割裂,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劳动课、思品课,俗话说在学生觉察不到时,给予教育才是最优化的教育。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内容、表达等,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他们情感!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教材

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沟通的纽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激发思维

的桥梁,但不是唯一

【】【】【】【】【】【】

【篇二: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学习教材上的东西后要记住原理而不是简单的只记住教材的一个内容,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把

学到的单一原理推广开来。

【篇三:如何理解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这个“例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9905183.html, 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这个“例子” 作者:顾春雨王元讯 来源:《江苏教育》2011年第23期 教材只是薄薄一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把语文这门学科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进而陪着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使其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教师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例子,并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文章《会走路的树》,初看觉得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似乎不需要教,学生即可理解文意。这种课文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用足教材这个例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用好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宽度 “宽度”是指由教材走向课程资源,由课堂走向日常生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在这里,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里,写小树与小鸟之间快乐的相处经历,只用了这么短短的一句:“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许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语言十分简练。课堂上,如何让孩子真正读懂读透这一句呢?我紧紧扣住“许多地方”、“有趣”,引发学生思考:他们去过哪些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将这个问题铺展开来,给学生一个语言的环境,提供他们一些语言的素材,再给他们一些合理规范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练说,那么“许多地方”、“有趣的东西”就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也不是干巴巴的陈述。如“他们 来到(),见到()。”再如,“这时,小鸟一抬头,只见(),小树告诉他,这是()”等等,多样的句式、丰富的内容给了学生多元的表达空间。简单的教材因此有了宽度。 二、用足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厚度 “厚度”是指知识与内涵的增加、拓展、补充。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语文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学生的灵气、灵性是客观存在着的,但我们大量的语文教学没有将其激发出来,只是在挖掘教材里的东西而没有挖掘“人”本身的东西。语文教学向生活挖掘资源应该是语文教师一种自觉的意识,这种意识和自己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是水乳交融的,这是生活的厚度、语言积累的厚度、感悟的厚度。 依然是对那句话的教学,如果一节课仅仅上到刚才那个层次,我们说课堂依然是肤浅的。“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很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仅仅是有趣吗?在伴随着

中小学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629905183.html, 中小学德育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小学德育论文选题参考 1、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观 2、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述评 3、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4、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嬗变 5、中日中小学德育的比较研究 6、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8、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 9、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考 10、国外中小学德育述评 11、试论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策划与营建 12、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启示 13、中小学德育的行动指南——《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解读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德育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15、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现状调查研究 16、关涉普通人的道德教育——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模式发展述要 18、社会变迁与德育实效--转型期中小学德育实效报告 19、韩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629905183.html, 20、中小学德育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二、中小学德育论文题目大全 1、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2、对新世纪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3、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 4、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时代遭遇及解决途径 5、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及其演变 6、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性探微 7、中小学德育教师应有的心理素质之审视 8、论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新举措 9、谈"故事法"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 10、国外中小学德育的发展趋势 11、改革开放30年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变迁与发展 12、韩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特点 13、中小学德育低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4、柯尔伯格德育思想对中小学德育创新的启示 15、论大学与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16、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的思考 17、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 18、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思考 19、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 20、中小学德育的国际化趋势

多面向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关于单篇教学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理论。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

多面向的阅读教学 ——单篇、群文和整本书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 我一直认为,教学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续经营。一个老师,如果只满足于已有经验,在学习和改变上不愿意投入太多时间,课堂就私有化了,班级就私有化了,学校就私有化了。作为一线教师,我总是自我提醒、鼓劲: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固步自封,要立足实际,从实践出发,大胆创新,勇于改革,“不能年复一年地重复工作”。 我觉得,现在的语文老师,除教科书外,应该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如自选的课外文章,如整本书。现在的语文老师,也应该会组织不同的课堂阅读活动,如群文阅读,如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各有优势,相互无法替代。 先讲“单篇阅读”。 我们的教材虽然是“一纲多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屈指数来,也有七、八种,但是你们细看之后会发现——这“多本”大同小异,所谓“大同”,这些教材全部是由一篇一篇的独立的文章组成的“文选型”教材,我们的教材编选方式,百多年来,没什么改变。所谓“小异”,就是这一篇篇文章组成单元的线索有些微的差异,或者以“文体”为线索,或者以“语文知识”为线索,或者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其中,多数以“人文主题”为线索。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教材虽然有“单元”,但是单元内每篇文章之间并无多大关联;尽管早有人提倡“单元整组教学”,实际上,大家还是在一篇一篇地进行教学。 单篇教学,陈启天在1920年就讲了,所谓“单篇教学”就是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读深究的教学。单篇教学,强调的是“举一反三”的教学,强调的是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在单独的一篇经典里面,可以获得非常丰富非常多样的学习收获,可以挖掘经典文章的微言大义,可以面面俱到的去探寻单篇经典的各个方面所达到的高峰。 当然,我心里知道,大家也心知肚明,一个学期就只教只学这20多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多读,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是由语文学习的具体迁移规律决定的。语文学习迁移规律是什么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是一种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横向迁移”,而不是知识或技能在概括程度上的高低水平之间的“纵向迁移”; ●是一种在前后学习情境相似中的“近迁移”,而不是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远迁移”; ●是特定知识与技能的“特殊迁移”,而不是一般原理与规则的“普遍迁移”。 语文学习的这种迁移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特别是阅读教学,并不追求极高的原理性概括,而更重视经验在数量上的积累。这样的话,疑问就来了,既然学生只有从大量阅读中才能学会阅读,那么单篇教学,对一篇一篇文章进行“精读深究”还有没有积极意义呢?我个人认为是有意义的。理念决定行为,因此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是不可能像山东的韩兴娥老师那样,两三周就将一本教材上完的。 那么,单篇教学的意义在哪里呢?叶圣陶先生关于单篇教学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理论。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的“例子”理论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教学性质,将作为教材的课文与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区别开来。 当然,在单篇教学中“举一”,到底“举”什么“一”,就非常关键了。在我看来,很多老师对于这一点并没有考虑清楚。我们老师喜欢对课文面面俱到地“深挖硬掘”我们老师总是想尽办法要把课文上全、上深、上透,把自己领会到的、教参中提到的、课后问题问到的都要求学生掌握,如此不厌其烦,一篇课文讲个三四课时司空见惯,于是语文教学自然而然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 识字(一) 1 一去二三里 2 口耳目 3 在家里 4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课文(一) 1 画 2 四季 3 小小竹排画中游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5 爷爷和小树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6 静夜思 7 小小的船 8 阳光 9 影子 10 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识字(二) 1 比一比 2 自选商场 3 菜园里 4 日月明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课文(二) 11 我多想去看看12 雨点儿13 平平搭积木14 自己去吧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该怎么办 16 小松鼠找花生17 雪地里的小画家18 借生日19 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汉字笔画名称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识字1 (多彩的春天) 1 柳树醒了 2 春雨得色彩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4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语文园地一 识字2 (温暖的家) 5 看电视 6 胖乎乎得小手 7 棉鞋里的阳光 8 月亮得心愿语文园地二 识字3 (保护环境) 9 两只鸟蛋10 松鼠和松果11 美丽的小路12 失物招领语文园地三 识字4 (快乐的夏天) 13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14 荷叶圆圆15 夏夜多美16 要下雨了17 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四识字5 (动脑筋想办法) 18 四个太阳19 乌鸦喝水20 司马光21 称象语文园地五 识字6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23 王二小24 画家乡25快乐的节日语文园地六 识字7 (我们都有好品质) 26 小白兔和小灰兔27 两只小狮子28 小伙伴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语文园地七 识字8 (有趣的自然界)30 棉花姑娘31 地球爷爷的手32 兰兰过桥 33 火车的故事34 小蝌蚪找妈妈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春风吹 2 好孩子 3 象鼻桥 4 咕咚 5 小猴子下山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 识字1 (美丽的秋天) 1 秋天的图画 2 黄山奇石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4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语文园地一识字2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5一株紫丁香6我选我7一分钟8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 识字3 (热爱祖国) 9欢庆10 北京11 我们成功了12 看雪语文园地三 识字4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3 坐井观天14 我要的是葫芦15 小柳树和小枣树16 风娃娃17 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识字5 (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18称赞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 识字6 (关爱他人) 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4日记两则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语文园地六 识字7 (保护环境、热爱动物) 26“红领巾”真好27清澈的湖水28浅水洼里的小鱼29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 识字8 (热爱科学) 30 我是什么31 回声32 太空生活趣事多33 活化石34 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 1 四季的脚步 2 秋天 3 三只白鹅 4 小鸟和牵牛花 5 鸡妈妈的新房子 6 骆驼和羊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单元1 (春天里的发现) 1找春天2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3笋芽儿4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 单元2 (奉献与关爱) 5泉水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7我不是最弱小的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语文园地二 单元3 (爱祖国、爱家乡)

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教语文获来宾市教科所一等奖

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教语文 ——《乡下人家》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取舍 武宣县思灵乡中心校覃秀丽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那么,对于《乡下人家》这个例子,我们是如何去解读文本,取舍教学内容的呢? 一、思想内容:情感美好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展现一幅幅农家朴实、别有风趣的风景以及恬静、富有人情味的乡村生活景象,在字里行间中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用心装点自己家园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文章这样的思想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反复诵读、品词析句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去体会、渗透,而不是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或是让人文唱主角,导致“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园”。 二、遣词造句:表达精妙 课文中没有一个“热爱”之词,却能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喜爱之情,这缘于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大量拟人描写,将情感寄托于物,让没有感情的竹笋、鸡鸭、纺织娘赋予人的情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读者感到乡下人家各种事物都是如此亲切、可爱、有趣,这也是作者对下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的情感体现。例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个“探”字,让读者联想到竹笋犹如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与人们捉迷藏,多么亲切、多么可爱、有趣呀,读起来让人对乡村的美妙生活无比向往。又如:“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仔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率领”和“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把鸡群觅食这种乡村最寻常的场景写得生动有趣,让人联想起母鸡与雄鸡夫妻之间这种相扶相持、尽职尽责养育儿女的恩爱、和睦场面,富于浓浓的人情味!再如:“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这是多么美妙的描写呀!这司空见惯甚至有时令人厌烦的纺织娘叫声在作者的笔下竟然是“让辛苦一天的人们梦乡”的美妙音乐,纺织娘在作者的笔下就像是母亲守在床前不辞辛苦地轻唱着催眠曲,哄着人们入睡,多么感动、多么亲切呀!乡村的生活如此打动人心,富有诗意,又怎能不让人向往、追求呢? 作者之所以能够把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写得如此生动、美妙,其主要的表达方法是寄情于物,运用拟人的写法把事物写得生动、亲切、富有人情味。在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中,体会优美语言,感受田园诗情,积累精彩句段是教学的重点,在这组课文中拟人描写特别突出,而《乡下人家》中的拟人描写则起到“例子”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该把品读拟人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中学英语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629905183.html, 中学英语德育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英语德育论文选题参考 1、浅谈中学英语中的德育 2、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中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4、德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5、浅析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6、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7、中学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8、谈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9、中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10、中学英语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三种途径 11、德育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2、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对策分析 13、德育——中学英语教学之魂 14、中学英语教学巧妙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5、中学英语教学巧妙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16、浅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7、中学英语学科渗透德育的方法 18、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方法 19、中学英语的有效教学与德育渗透——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巧妙运用

https://www.doczj.com/doc/629905183.html, 20、浅谈中学英语的有效教学与德育渗透——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巧妙运用 二、中学英语德育论文题目大全 1、中学英语的有效教学与德育渗透--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巧妙运用 2、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 4、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5、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6、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7、浅谈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8、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研究 9、道德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0、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1、德育教育视角下瑶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研究 12、浅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3、中学英语中的德育教育 14、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自主性道德教育 15、浅谈乡镇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德育”与“口语交际”的渗透 16、试论中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内容的途径 17、如何寓德育教育于中学英语课堂 18、中学英语教学德育教育中角色分析 19、德育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

理解叶圣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理解叶圣陶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例子” “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半个多世纪从事教育教学生涯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阐明了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课本”,“如果能够了解语文课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一个终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1】 “教材无非是例子”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入选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具有语文教育功能的、典范的文章,可供入选的文章有很多,而这些入选的课文只是例子。语文教材不是目的而是“举一反三”的例子,它的主旨在强调发挥教材的举一反三作用,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删补移,同时参阅其他同类教材。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论断是在当时“逐句讲解”教材之风盛行,拘泥于教材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环境下提出的。他认为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这样便可使学生一辈子受用。【2】 在现今一些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本、教学参考书依赖性很大,未吃透教材、大纲,只讲课文,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指导阅读,与学生少进行沟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唯教材是从、唯答案是从的现象,上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讲授的、书本上的答案一字不差,但离开课本、老师后就寸步难行。面对这种教条主义习气,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都被禁锢于固定的模式中,这种僵化的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限制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好对于教材的应用。明确课文教学目的,把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读读背背”、“日积 月累”内容集锦 一年级读读背背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春天四字词语 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万里无云 五颜六色百花盛开欢歌笑语 13、春联四副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14、关心帮助别人的谚语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15、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附: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6、成语一组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7、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三年级读读背背 18、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9、学习、读书名言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0、对对子 天对地,秋月白, 雨对风,晚霞红, 大陆对长空,水绕对云横, 山花对海树,雨中山果落, 赤日对苍穹。灯下草虫鸣。 21、花鸭和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 水面游着花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2、蔬菜与时令

用好课文例子,引领写作技巧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这些文章无论是从整体布局方面,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无疑都给学生带来很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正如作家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阅读教学中,落实写作方法的指导呢,可尝试如下方法: 首先在词训练中发展语言。 著名的语言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单位。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体会文章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做到迁移运用。 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的“冒”字,我引导学生作多元解读: 师: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师: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再读一读,有什么感受? 接着我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的课件,再问: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像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多想-------。”写后学生交流。 生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多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生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多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啊。 生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多想在微风中跳个美丽的舞蹈。 再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不光一家窗前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是花的长廊,花的海洋,真是让人—— 生:应接不暇 师:“应接不暇”中哪个字最不好理解? 生:“暇”字。师:“暇”是什么意思? 生:词典上说的是“空闲,没事的时候。” 师:你预习很到位,“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 生:没有空闲,很忙。

德育论文题目精选

学校特色课题将于今年12月份结题,为确保结题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要求每人完成一篇相关论文,并在国家级或者CN刊物上发表,请于11月份之前完成,届时请把相关获奖信息发送与我统计,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请抓紧哦。谢谢! 附:德育论文题目精选 1. 谈谈班主任如何正确激发学生の学习源动力 2. 宽待他(她)の“慢慢”长大 3. 再谈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の双相结合 5. 民主治班——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6. 班级座位编排の实践创新与反思 7. 做个“用心”の班主任 8. 主题班会建设之我见 9. 让赏识の阳光照亮问题学生の心空 10. 让教育の种子在爱中成长 11. 让“责任”在学生心中升腾 12. “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の实践与思考 13. 谈谈生态德育下の班级文化建设 14. 爱在心头,情满教室 15. 修得一份静心,带上三面镜子 16. 假如我是你——谈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の运用 17. “玩物”——让学生课余生活更精彩

18. 当好麦田里の守望者-浅谈班主任工作の苦与乐 19. 近距离聚焦班级中の“座位” 20. 小博客,大舞台——基于网络环境下の班级德育工作途径の探究与实践 21. 寻找家校共育の“支点”——X年X班“家校同盟班”特色创建策略 22. 让班主任工作“活”起来 23. 说服教育:班级管理の有效手段 24. 让“忠言”不“逆耳”——问题学生批评方式之我见 25. 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工作の破冰与发展 26. 给问题学生“一米阳光” 27. 不管而“管”,不是传说——班级管理艺术刍议 28. 传承儒家文化,构建和谐班级 29. 无需费心去“杂草”只需用心种“庄稼” 30. “拓展训练”班主任工作の又一剂“良方” 31. “全优评价制度”在班级管理中の应用 32. 进单亲家庭学生等待花开の美丽 33. 浅谈小学生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34. 周末の校园怎么静悄悄 35. 加强家校沟通,共育时代幼苗——谈信息时代の家访 36. 选择最合适の角色走近学生 37. 成长の基石——从细节入手,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の行为习

叶圣陶 课文只是个例子

例子说”: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是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语文教育理论,也是一门最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学科教育学,在叶圣陶整个教育思想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叶圣陶先生一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在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方面,造诣很深,提出了系统的教学理论。他对语文教材、课文有着精辟的阐述,给中国语文教学留下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教学经验。叶老1978年3月在北京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作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讲话中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还多次提到“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叶老认为,语文教材是从学生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读物中举出来的“例子”或“样品”,学生如果能够读懂这些篇章,也就能去阅读同类的东西,这是它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我们可以把这些相同、相似的见解称之为“例子说”。 叶老的“例子说”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和教材编写的原则、标准。教材是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的体现,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选择“例子”,运用好“例子”,发挥好“例子”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子”的标准:文质兼美典范之作 什么文章可以作为“例子”?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例子”有什么标准呢?这儿的“例子”是指一篇篇文质兼美、具有语文教育功能、典范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语文教材就是由一篇篇范文——“例子”组成。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典范文章,要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还要适合教学。要科学合理,分量上恰如其分,要适应学生实际,操作上方便教师教学。叶老多次强调语文教材的选择标准,要从众多同类读物中精选,学生能够读懂这些“例子”或“样品,也就能去阅读同类的文章,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子说”是叶老对语文教材的科学定位,也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科学的教材观念就要求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内容,并且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叶老认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就表明,叶老的语文教材“例子说”是他“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语文教育思想必然体现。把“课文”称为“例子”、“样品”,并强调:“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由此可见,“例子”、“样品”很重要,作为教材的编者应把好选材关,要达到“例子”、“样品”的标准,真正起到“举一”的作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教材种类很多,国家、地方的都有,好的不少,既典范,又有代表性、时代性,还便于教学。但也看到有的教材选的篇目不典型,不规范,作为学生一般了解是可以的,但作为“例子”、“样品”,就显得不够格,我认为这样的文章可以放进课外读本中。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修订中应按标准选择“例子”。 “例子”的教学:明确目标教有所得 从理论上分析,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思想内容好,表达形式佳,堪称“例子”、“样品”,能够为阅读教学提供诸多方面的原料。“例子”是具体、典型的材料,从具体典型的材料出发,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由于语文训练

理解叶圣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理解xx 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例子 “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半个多世纪从事教育教学生涯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阐明了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课本”,“如果能够了解语文课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一个终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1】 “教材无非是例子”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含义。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入选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具有语文教育功能的、典范的文章,可供入选的文章有很多,而这些入选的课文只是例子。语文教材不是目的而是“举一反三”的例子,它的主旨在强调发挥教材的举一反三作用,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删补移,同时参阅其他同类教材。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论断是在当时“逐句讲解”教材之风盛行,拘泥于教材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环境下提出的。他认为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这样便可使学生一辈子受用。【2】 在现今一些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本、教学参考书依赖性很大,未吃透教材、大纲,只讲课文,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指导阅读,与学生少进行沟通。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唯教材是从、唯答案是从的现象,上课时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讲授的、书本上的答案一字不差,但离开课本、老师后就寸步难行。面对这种教条主义习气,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都被禁锢于固定的模式中,这种僵化的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限制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好对于教材的应用。明确课文教学目的,把作品的特色作为教学的重要方面,从感性认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教学应把

教材是作文最好的例子

教材是作文最好的例子,叶圣陶也说过“教材就是例子。”为了达到“自能作文”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选文方面,力求每篇课文都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适合于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只有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以书本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教学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笔者仅以自身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利用语文教材来指导学生作文。 (一)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例子 新课标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一个“新”字。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学生在学习上更容易接受。新教材重点体现出了“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学会“借助书本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和自我”,“攀登上智育和美育的高峰”,也可以借以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和审 美方面的自我教育,阐发个人的志趣和理想,发展想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学生往往不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住课文内容,就为学生以后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过去从知识出发,现在从实践活动出发;过去从教师讲解出发,现在从学生自主活动出发,应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新课标教材阅读部分,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内在线索,抓住主要实践环节(如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作为显性标志,配合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与自我能力发展为主线索,要求教师进行专题教学设计,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标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 (二)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学生写作的“泉水” 目前,新课标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中外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方面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除了缺乏生活体验和积累之外,更缺了老师在“借鉴”上的点拨、引导,缺了用范本之“长”联系对照已文之“短”,缺了进行“说文”与扩散思维的训练。新课标教材采用“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每个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素材,相信学生一定找到写作的“源泉”。譬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个单元收录的都是描写景物的记叙文,由于四季景色不同,作者着眼点不同,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因而在写法上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需要一一细辨、体会。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对自然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认识和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自身的能力、悟性的认识等方面的提升,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自然景物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素材。 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理解。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景致,如写完了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

好的故事 课文

好的故事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入织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德育论文题目库

机电学院德育答辩总结(论文)题目库大学生活回顾类 1.生命中有个三(四)年如此精彩 2.大学教会我珍惜 3.真心对待每一天、每个人、每件事 4.心灵彩虹 5.青春的童话 6.成长的快乐 7.我长大了吗 8.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关系 9.我是如何理解学风建设 10.在生活实践中育己 11.大学生道德的教育程度 12.我看现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 13.德育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体现为哪些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5.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看法 16.德育的失败-从大学生身上评中国德育现状 17.谈谈班级凝聚力 18.大学生德育的基本现状 19.在班级建设中渗入企业元素和营造家的氛围 道德观类 20.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认识 21.德育教育后的个人体会 22.德育的重要性 23.德育与知识教育哪个更重要

24.要成功,先要学会做人 25.欲成才先成人 26.大学生道德观念 27.论道德教育与人格魅力 28.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的统一 29.德育可以从身边小事得到显现 30.从生活中看德育 31.德育是纯粹的道德教育? 32.我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33.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 34.现代道德人格 35.论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 36.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向 37.如何准确把握德育内涵 38.如何实现德育与自我管理相协调 39.德育教育的规范是什么 40.如何处理知与行的关系 41.诚信的德育精神 42.学校在德育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 43.如何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 44.法制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45.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德育向导 46.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建设 47.金融危机下,德育理念的培养 48.对大学生德育的理解 49.大学生的道德情感 50.道德教育更应该重视个人的自律 51.和谐社会与道德信仰 52.道德建设的基点--底线道德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作者(来源):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孟晓阳发布时间:2010-09-26 再读《语文课程标准》 1、横向把握整体 《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的航标灯。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地学习体会《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领会课标中关于语文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各年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的阐述。在没有深入学习课标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容易出现目的性不明确的现象,教学会随波逐流。只有心中有了标准,才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明白孩子如何发展才是科学的。作为一线老师,必须认识到课标的每一条的价值,理解每一句存在的理由。 2、纵向把握联系 三、四年级属于小学中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低段学字词句过渡到学习自然段的知识,再由段的学习作铺垫过渡到五六年级篇章的学习。要求把低了,课就上得像低年级的课,拔高了又成了上高年级的课。所以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进行。虽然四年级和三年级同属于第二学段,在课标中目标是一样的,但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要求。四年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的拔高。三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以自然段为训练单元,而四年级可以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为训练单元,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然段内容上的联系,明确有时不同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内容,有时几个自然段是围绕一个自然段或一个意思来写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训练可为整体上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奠定基础,即为五年级的篇的学习作铺垫。我们要明确课标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目标,理清三个学段目标之间的联系,重点掌握第二学段的各项目标。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打混战。 3、纵横交叉把重点 明确中年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要求:(略) 读的方式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学会默读、学习略读 读中培养的能力——学习质疑、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读中量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40万字。 在学习课标时教师要考虑这些目标我如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一学期结束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反思这一学期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落实的情况如何,不能使学生留下学习的债务。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 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 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如何使用好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讲座)

如何使用好部编本语文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来自全国56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下面主要针对一线教师如何认识这套教材做一些说明 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培

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汉语拼音对刚上学的孩子比较难,教学有什么建议? 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拼读准确,二年级要求熟练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别增加其他额外的负担。有许多学校一年级还学英语,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老是混淆,老师教学的压力是很大的。还有就是南方方言区的老师,为了训练一个发音,可费老劲了,效果还不好。如果认识到汉语拼音就是一个认字的“拐杖”,普通话正音无非是为了沟通,那老师的压力会小一点,辐射到学生那里负担也会轻一点,效果不见得就差。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降低了难度,有些学校可能不注意。说到普通话的学习,也要实事求是,方言区的学生会用普通话沟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说得多么标准、漂亮。如果方言区的老师能结合所在地区学习普通话的发音难点,来补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那就更好了。总之,学拼音就是帮助认字,不能代替认字。拼音对学普通话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读拼音当作学普通话的办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