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经(文字档)

心经(文字档)

《心經》詮述

今天來講解《心經》。《心經》在佛教裡面,是屬於聞思修證之後,體證的最高果位。《心經》所詮述的是解脫者的世界、阿羅漢的世界。我們要知道,佛陀他不是依著某部經典才大徹大悟,老子、耶穌他們也都不是依著某部經典而大徹大悟,他們都是如實現觀孙宙人生、整個世間的實相之後,才大徹大悟啊!他們都是讀懂了這一部無字天書,才大徹大悟啊!所以如果你緊抱著經典,你被那些文字障礙住的話,你不會大徹大悟的。你看不到真理,看不到實相,縱然再精通三藏十二部,你還是在自我的意識裡思惟、推理、想像而已,你還是在夢幻世界裡。

這一次的禪修,已經有三次我們到戶外去禪修,實際的戶外禪修教學。這是超越經典文字的,直接指引大家去看活生生的法界,協助大家去看懂這一部無字天書,協助大家去體悟什麼叫做「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過,真的要看懂這一部無字天書,也不容易啊!要用多少的經書,要用多少的文字,要用多少的語言來詮述,你才能夠看懂這一部無字天書;要用多少的語言來描述,你才能夠聽懂那無聲之聲;要用過很多的修行法門,你才能夠體悟到什麼叫做無修之修。所以《心經》所講的世界,如果你從文字上面來解讀的話,就算你再誦個幾十萬遍,你還是一樣啊!它是它,你是你。你還是沒辦法真正體證到《心經》所講的世界,你還是沒辦法解脫自在。當然你有在念誦,結這些緣,也相當好;它可以種在你的心田裡,也很好。有因緣,當你看懂這部無字天書的時候,你再回來看《心經》,你就會「哇!原來是這樣啊!」所以當大家這次禪修之後,你能夠漸漸地看懂這部無字天書,你再回來看《心經》,那你的感受就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我們現在就來講解《心經》。《心經》裡面所講的空,記得!它是直指孙宙本體的空,不是任何個人頭腦、哲學、名相的那個空。《心經》所講的空,是整個孙宙本體的空。這個空呢?大家先釐清出來,空,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含義:一個是體證後詮述的空;一個是實相無邊無際的虛空、空間。而這個虛空,它不是頑空,不是斷滅空。這個空裡面,蘊藏著非常巨大的能量。當能量,遇到因緣具足的時候,它會冷卻、會濃縮、會凝結,然後會轉變成為極微的粒子,從夸克、質子、中子、電子這樣慢慢地形成原子、分子,再轉換成物質出來。所以所有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所有的動物、植物,包括你這個有形的色身,都是由空之中的能源轉換過來的。但是不要以為我們這個色身,就只是一些單純的能源,這樣的話,就好像說有的醫生把我們這個身體,認為只是一些物質的組合而已。如果是這樣,那些生物學家、化學家、科學家,他們不是都能夠解脫自在了嗎?還是沒有啊!所以我們這個色身,是由空之中的能源,轉換成地、水、火、風之後,然後地水火風因緣聚合,又再跟「空」配合。有這樣地水火風空的巧妙組合,有機的生命體就誕生了。這個緣起是非常非常深哪!它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是變化無窮啊!真是緣起甚深、甚深極甚深。

「空」呢?它又比緣起又更深,倍複地甚深哪!所以你要理解空的話,你必須從現觀現象界的這些深奧、奧妙,以及整個法界的法流。從這裡去理解、去體證、去體悟「空」的玄妙,這就是佛陀所講的:「你要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你能夠知道法住智的實相、無常、無我。這樣,你的生命才能夠放下,那個執取才能夠放下,才會全然放開。如果你沒有體悟到三法印的無常法印的話,跟你講「空」,你又會去執著一個恆常不變的「空」,結果不是落入真常唯心的空,就是落入頑空,或是斷滅空。所以你要解讀「空」之前,必須先瞭解法住智。

在我們協助大家禪修的過程中,希望大家能夠把心寧靜下來,然後去看到法界的法流--色、聲、香、味、觸、法,地、水、火、風,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的法流。當下現象界的一切,都一直在宣說著無常的法流,只因為你的心都是跑到過去或未來,沒有活在當下,就像行屍走肉,智慧眼沒有打開,所以你看不到眼前活生生的佛法,然後就顛倒夢想地到處去找法、到處去找解脫、到處去找涅槃,這就是眾生在本末顛倒啊!顛倒夢想啊!而《心經》所講的,正是一個開悟者、一個解脫者,他遠離了顛倒夢想。而這個涅槃彼岸的世界,不是在他方世界;如果是在他方世界的話,那麼你還沒有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你就沒有解脫的可能,因為你還沒有到達。但是,佛陀跟很多的解脫者,他們都跟我們證明,解脫就在現世、解脫就在當下、涅槃彼岸就在眼前哪!你真正體悟到究竟涅槃,那是「無來無去」呀!如果你還有生、還有死,還有來、還有去,那都表示你還沒有解脫啊!所以廣欽老和尚講的那一句話,含義滿深的:「無來無去,無代誌!(台語)」。你真的能夠體會到「無來無去」嗎?你那個自我一定要消失,你那個一直想做怪、想找更奇妙更深奧的、要心外去找法的那個自我,一定要消失啊!一定要回來,臣服法界,甘於平凡、平實、平淡,你才會真正體證到什麼叫做「無來無去」啊!當下就是-心淨佛土淨,淨土就在眼前,極樂世界就在眼前。你心不淨,你要去找心外的「淨」,那是不可能啊!

對「空」大家有一些瞭解之後,現在再來看《心經》所講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自在」,你不要把它當作一個人名,若是你當作人名的話,那就會落入一個偶像的崇拜啊!好像只有他可以,我們一般眾生都不可以。「觀自在」事實上,是說一個人經過止觀雙運之後,開了智慧,就可以到達自在呀!「行深」就是他用過很多的功夫去修行,用功相當深入,下了很深的功夫,到後來體會到還是要無為。經過深入地止觀雙運之後,開了智慧,打開了慧眼。當智慧眼一打開的時候,哇!竟然體悟到「照見五蘊皆空」啊!他體悟到,原來一切眾生的這個色身竟然都是來自於空--一切來自於空,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然後又回歸空。「照見五蘊皆空」,一方面,除了體會到一切來自於空以外,然後又因為當下的心,跟孙宙本體的空、無邊無際的虛空相應的時候,這時身見、我見、自我那些,那是消失了。

大家這一兩次到戶外禪修,如果你真的有溶入空的話,你當下身見、我見那些是消失的,那個自我也是消失的,有沒有體會到?有部份人有體會到!也有人或許會說,我不知道啊!我沒有覺察到啊!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還沒有溶入;另一種是你已經溶入了,但因為那時候你五蘊皆空了(所以我沒有問你,你現在有沒有覺察到你的色身這些),所以那時候你不知道。當你真的心與空相應的時候,你的那些身見、我見是沒有的;你的色身雖然存在,但你已經不會拘執在那狹小的身心上面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講,你的五蘊皆空,你的身心空了。這樣知道嗎?

再來,大家要知道,孙宙本體的這個「空」,本身它就是無色界,無質無礙;沒有質礙方面、沒有這些身啦……,還有後面所講的,色聲香味觸法那些。本體空的實相是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那些的。但是空是空啊!如果你沒有去體悟這些「空」,沒有體悟現象界、沒有體悟法界的話,空還是空,你還是你啊!你也是「空空」。除非你能夠體悟到,你的心才能夠跟這個空相應,這樣知道嗎?你沒有體悟到空的玄妙,空是空,你是你,你還是在顛倒夢想啊!所以《心經》所講的空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體證後詮述、描述孙宙本體的空;一個是講本體空它的實相。如果你沒有修證到、體悟到這方面的話,那你還是在苦海裡面,你還是不能解脫。而一個修行證悟、解脫者呢?他體悟到這個孙宙的實相、現象界的一切,

跟本體的實況的時候,他的心跟空是溶為一體的。當你跟空溶為一體的時候,空的特性就會在你的身心上展現出來;而有時候我們講到身心方面,如果你體悟到那無邊無際的空的時候,你當下是沒有那種身見、我見的,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

再說,當一個人體悟到孙宙本體空的時候,也就是心量跟整個無邊無際的法界溶為一體的時候,哇!「度一切苦厄」,你的苦啊!你的煩惱啊!那些都消失了。如果你已經了悟生死大事的話,你的自我是消失的,真正跟這個本體、跟整個法界溶為一體,溶入這不生不死的大海。這樣,你會真的內心裡面找不到苦了、找不到那些不安了、找不到那些煩惱了啦!它已經被一波一波的法喜都沖刷掉了,這是真實的體證啊!當自我消失,體證到空,所有的苦就都消失了。這就是佛陀所講的「苦集滅道」的「滅」。滅諦是講苦的消失、苦海的止息。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講現象界的一切,也就是包括所有的物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這些都是。物質呢?「不異空」,這裡的「空」它是著重在「能源」,著重在能源的角度而言。物質是由能源轉換過,能源能夠轉換出物質出來;而物質在消滅、燃燒殆盡的時候,它又釋放出等量的能源,回歸到空之中。物理學家也告訴我們,質、能是可以互換的。然而,不管再怎麼互換、再怎麼變化、再怎麼生生滅滅變化,對整個孙宙的總能源跟總物質而言,這些變化有沒有增、有沒有減?沒有增減哪!所以連物理學家,他們都可以提出來,哇!竟然發現到質能不滅啊!質能是可以互換的。這就是《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因為所有的物質,一切都是來自於空,所以當你形成的時候,也是以空為背景、以空為舞台,你就浸泡在空裡面;不是說當你形成了物質,你的身體裡面就沒有空,空還是都貫穿、包容著你。「色即是空」,當下你的身心都浸泡在空裡面;「空即是色」,你要能夠看到空,也是要透過物質界、透過現象界,你才能夠看到空啊!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不止我們這個身體是來自於空,我們的受、想、行、識,也都是來自於空。

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曾經跟大家畫過一個總表來說明,我們這個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加上空,因緣具足巧妙組合之後,有機生命體誕生,那個「識」就會產生,有色身、有識;也就是說有身、有心,有機生命體產生了,他就能夠發揮生理功能、發揮作用。當你有這樣的身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受」;有了感受之後,又產生「想」;有了「想」之後,就會進一步行動。我們的組成就是這樣,而不是說我們的身體是由五陰的色陰、受陰、想陰、行陰這些所組成,不是這樣的。我們的組成就是剛才跟大家講的,地水火風加上空,然後有身、有心,這樣的有機生命體跟境界接觸,就會產生種種心理的變化;受、想、行也都在告訴我們,眾生種種心理的變化,一樣,都是來自於空。又因為這個空,不是你的空、我的空;能源也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所以還要去體悟「無我」。

再來,當現象界物質的形成,一開始從最微小的粒子到最巨大的星球,都是剎那一直在變、在動。而這些物質的形成,包括星球的形成、植物的形成、眾生的形成,都不是當事者本身在決定,這樣知道嗎?波浪的形成不是波浪本身在決定,是由整個海洋、整個陸地和很多的因緣具足之後,波浪才形成。所以記得!每一現象界本身它的形成,都不是它本身在決定,這就叫做「無自性」。如果「有自性」的話,那波浪本身它就能夠決定我要形成、我要消失,這就叫做「有自性」。但現象界的任何一切事物,沒辦法這樣的,都是因緣具足而生,緣盡而滅。沒有自性,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空性」,知道嗎?所以這裡所講的「五蘊皆空」還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都是你當下具足的色身、你的身心,一樣都符合這個空性;而「空性」跟「空」不一樣哦!「空性」是在描述現象界、色界,它的生生滅滅的變化,以及每一現象

它的形成,不是它本身在決定,那都是因緣具足而生。在生的當下,又是不斷地生生滅滅,一直變化、變化,都是符合空性的原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也就是說現象界都是來自於空,又具足空性的意思。

現在我們要再回到,現象界背後那個本體-「空」。這裡所講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整個法界、整個本體空啊!虛空它是本來就存在,非緣起法。《阿含經》裡面所講的「非緣起法」,就是講這整個本體的虛空喔!它是「不生不滅」,非緣起;緣起法才有生有滅。虛空它是不生不滅啊!「不垢不淨」呢?空之中沒有所謂的垢淨,就算形成現象界的一切,包括眼前你所看到的,你把它貼上「這是清淨的」、「那是污垢的」、「大便是污垢的」、「花是很漂亮的,是清淨的」,那都是眾生從自我意識所貼上的標籤,知道嗎?所以那些垢、淨,聖、凡,大、小,淨、不淨……,都是眾生把它貼上去的標籤,對法界來講,沒有所謂的垢、淨,聖、凡,淨、不淨……之分。一堆寶石、鑽石放在那邊,跟一堆大便放在這邊,對大地來講,那是完全平等啊!而對植物來講,它是喜歡那些有機肥啊!所以要知道,「不垢不淨」除了描述這個本體的實相以外,再來,就算現象界的產生,也是沒有垢、沒有淨的;垢、淨是來自眾生二元對立的分別心。「不增不減」,就像物理學家所講的那句話:「整個孙宙中的質能,它是不滅啊!」曾經也跟大家講過,地球形成以來,地球上大海的海水,一億年前到現在,不管海水再怎麼樣變化,河川、河流再怎麼樣流,雲再怎麼樣變化,雨再怎麼樣下;雲有變化,波浪也有變化,河流也有變化,但是對地球上整個海水的總海水量而言,有增有減嗎?從這裡要去體會到,什麼叫做不增不減。在千變萬化之中、在不斷地生滅變化之中,它始終維持一個總體,永遠不變啊!這就是「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就是說虛空本身它是沒有色界這些的,這是講空方面。而一個真正體證空的人、一個解脫者,他一定是心與空相應,他的外身、外相這些則是隨順緣起啊!他已經沒有身見、我見那些,身見、我見那是完全破除的。雖然有這個色身的存在,但對他來講,有等於沒有,他是跟無量的虛空溶為一體,所以說「無受想行識」,這就是在詮述體證空、溶入空,心與空相應的人。再來,「無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那個自我也消失了。如果你從文字上去解析,明明這個「我」還在啊!怎麼說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所以有的人就會質疑,我寫《阿含解脫道次第》這本書的時候,也有人寫信問我:「明明這個眼睛存在啊!怎麼說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從文字上面你是沒有辦法瞭解的,一個真正溶入空的人,因為他的身見、我見那些都消失了,所以當他跟根塵接觸的時候,「無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說色聲香味觸法,本來是指外塵,對不對?眼耳鼻舌身意講的是我們的六根。但這裡否定了:「沒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這講的是什麼境界?那是「主客銷融」、「能所雙泯」啊!如果你的我見、身見還在的話,你這個「我」跟外面的境界沒有溶為一體的話,境是境,我是我,你就會用一個「我」去聽鳥叫聲;用一個「我」去看什麼;用一個「我」去做什麼。這樣的話,你就是主體跟客體還是一個對立。

前面我們跟大家講過,修行是從點、線、面擴大到空,當你跟整個虛空溶為一體的時候,你的主體跟客體,那是銷融一體啊!因為自我已經消失,所以說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覺受,也沒有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但不是說你沒有聽到聲音喔!而是聲音跟你事實上就是一體啊!它已經是溶為一體了,不是說沒有聲音啊!《心經》所講的正是一個解脫者的世界啊!它不光只是在描述空而已,它是解脫者的世界呀!那解脫者他所展現出來的,就是他的心跟整個外面的境都是溶為一體--主、客消失,能、所雙泯。如果你還有一個「我」,我能夠看、

我能夠聽,我去看、我去聽;身見、自我還在的話,那你跟外境就是對立啊!還有一個「主」;還有一個「能」;還有一個「所觀」,我去聽什麼、我去看什麼,那是能、所都還在對立啊!不管你再怎麼觀,再怎麼看,再怎麼會看這個身體,四念處修得再怎麼精細,如果你這個主體-自我沒有消失的話,那個「能所」都還存在著。所以這裡所講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都是主、客消失,主、客溶為一體;能、所雙泯,「心」跟「境」那是溶為一體啊!這樣知道嗎?心與空相應,然後隨順緣起,法界就在你無邊無際的空裡面,任其飛舞。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就是剛才所詮述過的,主、客已經溶為一體,能、所雙泯,心跟境界都消失了啦!再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也就是說十二緣起那些、輪迴那些也都沒有了啦!原來是「夢裡明明有六趣」,當你醒後,「覺後空空無大千」哪!這就是十二緣起、輪迴那些都沒有了,輪迴念也都斷除了。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你原來智慧眼沒有打開,當你成為空、明、覺,打開智慧眼之後,如實看到現象界的真理實相,你體證到空,你原來的無明也破除了,因為你打開了智慧眼。

當你打開智慧眼之後,你越深入去觀察孙宙現象界的一切,你越看,越深入,越微細,然後會越看到它的奧妙,哇!你會讚嘆緣起甚深,空又是甚深極甚深,到最後你會一直很讚嘆:「找不到第一因,找不到那個究竟的原因。」後面所講的「無無明盡」,事實上就是說,你沒辦法追根究底瞭解整個孙宙的這些奧妙、玄秘,你沒辦法完全揭開啊!這就是老子所講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哪!老子也是鑽研得頭髮鬍鬚都白了,鑽研很久,還是覺得說:「唉!沒辦法完全瞭解,就是臣服啊!佩服啊!」所以你到後來也會發現,最終的答案是沒有答案--我終於知道,我不知道。這樣知道嗎?我一直去鑽研、一直去追尋,到後來我竟然,嘩!大徹大悟,了悟到「我知道,我竟然不知道」啊!所以當你知道,你不知道的時候,你那個我慢才會斷盡,這才叫做真正的知道。仔細再聽一遍喔!當你真正知道,你不知道的時候,你才是真的知道啊!當你那個我慢斷盡的時候,你才是解脫自在呀!這個很深,要慢慢去體會、慢慢去求證。所以「無明明盡」有它的深意哦!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老死」,因為你已經了悟生死大事了啦!所以也沒有所謂的「老死盡」,為什麼?因為你這個波浪消失之後,溶入大海,生死不是我的事啊!生,不是我的事;死,也不是我的事,那是整個法界的因緣、整個法界的事啊!你難道能夠說我這個波浪消失之後,然後我就禁止、謝絕,大海再採用我這個波浪的水嗎?你可以這樣決定嗎?要知道,那是我慢哪!當一個了悟真理實相的人,了悟緣生緣滅之後,他就會知道原來我是整個因緣具足之後形成的,所以耶穌講得很瀟灑:「是上帝派我來的啊!」當他死亡的時候呢?「我回歸主懷呀!」至於回歸主懷之後,怎麼樣呢?那是上帝的事啊!這樣知道嗎?你這個波浪形成之後,當波浪消失,你回歸大海之後,再來要怎麼樣運用--因為解脫是當下啊!當下你能夠了悟生死大事,你就能夠自由自在--包括說將來你這個冰塊消失了之後,它直接變成雲或是變成水,那是法界的事啊!

所以整個法界它是不斷地在變化,你不瞭解的話,你就會一直抓著那個「我」,然後很怕死,很怕「無我」。當你了悟這整個緣起之後,你會全然地放開,活在每一個當下,不管法界帶我到哪裡,不管以後我是怎麼樣一個身心的展現變化,那都不是我的事,反正我就活在當下隨順緣起。每一個點,我都是快快樂樂,自由自在。這樣知道嗎?我是冰塊的時候,我就全然地展現冰塊的生命力;當因緣形成我是水的時候,我就全然地扮演水的角色;當我形成雲的時候,我就在空中飄啊!飛舞啊!這整個型態的變化,都不是我的事,不是「我要」

或是「我不要」啊!所以說,沒有所謂的「老死」,也沒有所謂的「老死盡」。(我們所講的,跟別人講的,可能有點不同)

「無苦集滅道」,整部《阿含經》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在講有關於苦集滅道方面。佛陀這麼饒舌,講了這麼多,不是要你一直死抱著苦集滅道在修,而是要你來到涅槃彼岸,沒有苦集滅道啊!那是一個解脫自在的世界。當你了悟生死大事之後,當你自我消失之後,你溶入這個實相世界、溶入這個法界,你的苦海(苦海是指你有自我,你用自我構築成的夢幻世界)消失了,當下你就溶入那涅槃解脫的世界,沒有所謂的苦集滅道,包括集諦也消失了--你了悟這些實相之後,你哪裡還會去貪愛、還會去抓取。所以,「無苦集滅道」啊!

「無智亦無得」,原來那個我是、我能,認為我智慧很高、我IQ很高……,現在也都放下了。但不是變成白痴喔!別人在那裡二元對立,我們不跟人家二元對立,人家會認為你是白痴。像有部份學員看到,當我在歷緣對境,對某些事情的處理,他認為如果說有證量,怎麼會這樣處理,應該是怎麼樣……,應該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應該清楚明白分辨才對啊!他怎麼這樣。所以世間的識智辯聰的智慧,跟你有打開智慧眼看到整個實相的智慧,那是不一樣的。這裡所講的「無智」,包括老子也強調要怎麼樣?「棄智絕學」,要放下那個智啊!這裡「智」是講世間識智辯聰、我是我能我慢的那種智慧、智識,那對你的解脫來講是個障礙呀!但也是需要透過這方面,你可以轉識開發智慧,成為真正的大智大慧。所以這裡所講的「無智」,不是成為白痴哦!而是放下世間那種智慧,超越二元對立,真正成為一個大智慧者。「無智亦無得」,你會體會到,我們說證初果、二果、三果,好像得到什麼果;事實上,那是佛陀一個巧思,來協助眾生慢慢地逐步上來。所以當你證初果、二果、三果這些好像有所得,但當你體證到四果阿羅漢的時候,你才會真正體悟到「無所得」啊!而這個「無所得」決不是說很無奈、很消極,好像人生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空了,不是那個呀!那是你真正全然地放下,你知道你有所抓的時候,你就是抓苦;你有所抓的時候,你就是在抓夢幻泡影啊!那都是自我在作祟。

所以一個解脫者,他是活在涅槃快樂的世界、解脫自在的世界,那是因為他了悟了這個真理實相之後,了悟整個法界都是一直在無常流動、流動。而它的流動,就是活生生的生命,你一抓的話,你都是抓夢幻泡影;不然,就是抓死的東西呀!那是抓苦啊!所以當你了悟這整個真理實相之後,你完全放下、完全不抓的時候,你放下手中所抓的時候,你才能夠得到無限。知道嗎?你真正能大死一番,你才能夠溶入那不生不死的世界;你真正能夠放下你手中的抓取,你才能夠得到無限。所以如果一個人真的溶入法界,體悟空的話,你原來是一口即將乾枯的井,當你體證空、溶入法界的時候,那口即將乾枯的井會變成怎麼樣?它會變成一股源源不絕的活水泉源。你真正全然放的時候,法界都在慶祝你,法界的法流會不斷溶入、貫穿過你的身心,流給你啊!你的生命才會真的心花朵朵開,叫你不要笑你也會笑,你真的就是法喜湧現、法喜泉湧。你生命的那種智慧、生命的能源,它是不斷地在泉湧,你的生命會形成一個活體,不斷活動的泉水。

再來,「無所得」。因為這都是法界本來就有、本來就具足啊!本來法界就要把這些都給我們,只是我們自作聰明,那個自我一直封閉著,所以法界的法水沒辦法流穿,你的生命就變成了一個苦海、一灘死水。把那個自我打開,跟整個法界交流,哇!你的生命就會很活潑、很活躍,苦就消失了。事實上,因為這些都是本來就存在,你根本沒有得到什麼,也沒有加入什麼啊!所以說「在佛不增,在凡不減」,本來就有啊!你只是放開,讓它流進來這樣而已。所以叫做「無所得」。因為事實上你真正是無所得,所以你也不用擔心,無得亦無失啊!你沒

有得到什麼東西,你也沒有失去什麼東西。

今天下午,我們在戶外禪修的時候,有跟大家講,你就是要不怕死,跳下去啦!你跳下去,法界不會把你淹死啦!知道嗎?無得亦無失啊!用世間人比較容易瞭解的說法就是,你本來就是兩手空空地來到這個世間啊!如果你沒有解脫,你死的時候也是兩手空空地回啊!但那是苦啊!悲哀的人生啊!如果你是個解脫者,那你體會到,哇!本來就本自具足啊!所以你是很全然地放開,無所得也無所失,沒有得失心的話,你還會有牽掛的心嗎?

所以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因為你大徹大悟,開了智慧眼,看到法界的實相真理之後,就會沒有那些得失心了。你的苦,就是因為你有很強的得失心啊!你要的,怕得不到,得到之後又怕失去;你不想要的,又怕它過來,過來之後,你又恨不得它趕快走。所以你的心不安,不斷地在那裡追啊!追你所想要的;逃啊!逃你所不要的。偏偏追不到、逃不了,但你還是一樣拼命地在那裡逃、在那裡跑,一世跑過一世,一個星球跑過一個星球。佛陀告訴我們:「停下來吧!你好好活在當下,止觀雙運,你就能開智慧呀!」當你智慧眼打開,看到這些實相之後,哇!你真的是解脫自在,無得亦無失。所以你「心無罣礙」呀!「無罣礙故」,哪還會有恐怖呢?就像小孩子,看到水哇!好高興,因為沒有得失心,不怕死,所以就撲通地跳下去,在那裡游得很愉快。大人呢?嚇得一直抖,下水之後,喝了好幾口水,還是「教練我不會游,我不要游好了。」所以當你沒有得失心,你真的全然放開,你還會有什麼罣礙嗎?沒有罣礙,就沒有恐怖啊!另一方面,因為你生死大事已了,大安心、大自在,加上你了悟了這整個法界的實相,過去智慧眼沒有打開,都一直向心外去求,所以你都在顛倒夢想的世界。現在,你智慧眼打開了,你終於了悟實相了,終於體會到你本來就沒有欠缺什麼,你跟佛陀、跟解脫者,你都沒有少什麼啊!所以無得亦無失,沒有牽、沒有罣,你只是醒過來,遠離過去的顛倒夢想。過去一直在無明行,現在終於明、行、足;過去一直在海中鑿河,現在看到實相之後,你體悟到了什麼叫做無學、無為、無修、無證、無所得。

這樣的話,你就到達了究竟涅槃的彼岸。而彼岸就在此岸,極樂世界就在眼前,就在當下。所以「三世諸佛」,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的解脫者,他們一定都是止觀雙運、打開智慧眼之後,看到整個法界的實相,而跟法界溶為一體,這就是「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跟整個法界溶為一體,了悟生死大事,體悟到我跟一切眾生都平等,一切的二元對立都消失了,體證到無上正等正覺。那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對立,溶入一體的世界,以平等心善待一切眾生。你能夠體證到這樣,你就是解脫自在,苦海消失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