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两篇议论性散文。根据单元目标和编者意图,本节课教学主要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二是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难点在于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本课虽然是自读课,但学习难度较大,因为学生从议论性散文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是以前较少有的,这是一个新挑战。因此要具备新的视野和新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引导进行学习:首先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从学生熟知的叙事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议论引入这两篇议论散文的教学,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本课两文写法上的特点。其次指导学生品味文章标题,感悟课文核心内容。接下来从阅读入手让学生感受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第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最后品味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训练语感,积累语句。这两节课教学环节设有逻辑性,能做到自学和指导相结合,课堂氛围较好,学生思维活跃,生成性问题较多,合作学习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1.初次接触议论性散文,学生这种文体的认知还不到位。2.对作者在文中表述的观点理解还不够深刻。3.仿写训练效果不理想。

改正措施:1.加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训练,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观点和思路的理解能力。2.利用自习课进行仿写辅导训练,进一步感受议论性散文语言睿智而又形象的特点。

湖心亭看雪反思性教学论文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 新会区三江镇联和初级中学赵善抄 文言散文古雅蕴藉、博约精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就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从八年级开始,文言文的篇目增加了一倍。但文言文的晦涩难懂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传统的字字落实、逐句翻译、语法讲解的文言文教法,让学生兴趣缺缺。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怎样在文言教学中贯彻新课标?在学校指导师的提示指导下,我尝试以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为载体,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新的活力焕发的文言学习天地。 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凌晨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独往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富。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借助注解,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品读文字的精妙和体验作者孤高自洁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难点。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文字中读出言外之意,读出自己对文本对作者的理解。【案例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遵循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着眼于个性化阅读和情感体验,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在过程和方法中融入了自主性学习探究、移情性地情感体验,实现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是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品读精妙的文本语言,体味文本所蕴涵的内涵。首先,朗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对话。尤其是古代优美的诗文,反复的诵读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体会诗文的音韵美和语言美。我在学生朗读的环节都安排了两次反复的诵读,以达到学生和文本最直接最亲近的对话。其次,《湖心亭看雪》简约精妙的文字,期待着读者参与品味。我设计的用删除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品读“一痕”、“一点”、

散文教学反思

散文教学反思 这一周我们主要讲的体裁就是散文。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我发现对于散文诗教学其实是如此的简单,以前,我一遇到这样的文章就得没法教,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学习效果那就不用说了。但是通过这一周的教学尝试,我改变了看法。 学习《雪》的时候,我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去阅读课文,当然是我给布置阅读目标:1.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2 各幅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4这几幅图寄予作者什么样的思想盛情。5在阅读的过程中仍然是把不认识的生字板书到黑板上。同课后的词一起来解释。阅读后之后,我和学生一同解决了字词。然后就解决我布置的问题。运用对话的形式来解答。没有想这些的解决出奇的顺利,看来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虽然是多了些就是还是很有效果的。随堂做了练习。 由教《雪》我获得经验我在教《雷电颂》时,又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因为这篇文章是很好的郞读的素材。所以我先告诉学生,回家去读,可以用各种方式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也可以模仿名星的说法,学生们一听就沸腾了。第二天,我让学生们去展示。分组,没有想到孩子们读得很好。学生们真的是回家去做准备了。第二天,我们分组学习,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一个问题,给学生三分钟的时

间去准备。然后展示,学生说得都很好。一分组就有竞争意识,一组比一组好。《日》《月》这两篇短文,因为是自读课,而且内容比较简单。我仍然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习好的学生,当一回小老师。到黑板前给同学们讲解,教师引导。这节课学习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学生最期盼的是《海燕》,也许是因为宋小宝的演的小品,并且据说班里还有个绰号“海燕”的学生。学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是让学生展示朗读,一开始孩子们有些放不开,后来我就让学生站起来自由大声读,读学生找一下感觉。慢慢学生才放开点,有一个很女生的男生读得最好。变音读。还有女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改编。很有才。 回想这几节课,学生们表现得都非常活跃。语文课成了学生期待的课。我想我们常说我们对学生要求不高,反过来说,学生对我们教师要求也不高,教学方式哪怕有一点变化,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真的是太缺少变化了。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下功夫,让我们的课堂充满变化,引起我们的学生变化,让他们喜欢我们的课堂。其实有时我想,学生厌学也不能全怨我们的学生,是不是我们教学方式不被学生接受。是不是我们教师需要更多层面的改变。 散文教学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另外语文课堂一定是最有活力的课堂,语

埃拜反思性教学模型

2012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1期) Total No .311 收稿日期:2012—07—18 作者简介:黄攀(1987—),女,安徽宿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浅谈埃拜反思性教学模型 黄 攀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反思性教学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入手,引入当下较为流行的反思性教学模型之一———埃拜模型,并从其理论依据、具体模型的介绍与实施来分析埃拜反思性教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反思性教学的现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特征;埃拜模型中图分类号:G4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1—0045—02 一、反思性教学涵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反思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但在教育学领域,反思含有 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 选择和做出抉择的意味。[1] 20世纪初,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 、《逻辑:探究的理论》等书中反复讨论过反思性思维,虽然 并没有提及反思性教学这个概念,但是他的见解还 是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注意。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国家逐渐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之后这种思潮逐渐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目前培养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不同的人对教学反思有不同的理解, 如维拉认为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 行的批评性分析的过程。”[2]范梅楠在借鉴其他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反思性教学分为三类:行动前的反 思、行动中的反思及对行动的反思。本论文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3] 二、埃拜模型 (一)埃拜模型的主要理论依据 1.杜威的反思理论 杜威说的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 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埃拜觉得这个定义可以构成一个反思型思维者的比较完美的语义形象,并把它与反思型教师联系起来。[4] 这意味着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关心他人和关心自己为出发点,对教学过程持“健康的”怀疑态度,深入不断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并心甘情愿地对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做出的任何行动,都要反思这将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2.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仔细推敲了杜威的反思理论后,埃拜认为这 些特征对于反思性教学远远不够, 因为责任性和持续性的进一步深化便是道德和伦理问题。埃拜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作为自己反思 性教学模型的重要依据。埃拜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想到,如果教师的道德处在前习俗水平,他很可能仅仅从自己的需要为出发点考虑事情,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教师处在习俗水平阶段,他很可能从互惠互利原则来设计教学、处理事件。举例来说,如果教师有优先发展学生的学术能力的教学意图,那么,他的教学计划或分配的学习任务都会具有挑战性;如果教师处在后习俗水平,他可 5 4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15散文二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多媒体音频朗读《永久的生命》(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课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赞美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谈生命易逝。第二部分(第2~3段)谈生命神奇不朽。第三部分(第4~5段)赞美生命。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2.欲扬先抑,凸显主旨。分析见前面“整体感知3”。永久的生命生命易逝豁达生命神奇乐观赞美生命积极《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1.听读。听音频朗读,认识生字。遏(è)制飓(jù)风濒(bīn)临俯瞰(kàn)2.指点学生朗读。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3.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猫》抒情散文教学反思

《猫》抒情散文教学反思 《猫》抒情散文教学反思提要:教学本课时,注意了让学生有效的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猫》抒情散文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 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一、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说说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在学生不能准确归纳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时,我引导学生再读书谈印象。我想,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继续理解课文。二、重视咬文嚼字。紧紧依靠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仔细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在理解课文时先设置对古怪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在体会到猫既贪玩又尽职,既老实又贪玩,既胆小又勇猛中知道这种琢磨不透就是古怪。如从“乖、蹭”等词语体会到作者多么喜爱猫。三、重视感情朗读。感情朗读,能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使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努力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比赛读,大声读、默读、快速读等,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在作者眼中,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有同学说:“我从‘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这句话看出猫与作者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细心品味,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最后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情感升华,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教学本课时,注意了让学生有效的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但是有些学生读还只能停留通顺上面,对的悟及积累还有所不够。教学本课感觉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 资料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 21世纪的教学改革,把广大教师推到了积极参与教学行为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大潮中。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语言教师发现他们从不同的课程中学到的理论与其课堂实践联系 甚少,或者他们很难把理论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之间无疑有很大的差距。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客观地观察教学并且能对所发现的现象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概念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诸多文献给出的“反思性教学”含义进行反思、提升后,提出反思性教学即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熊教授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特点的形成得益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进入反思性教学。所谓行动研究,卡尔(W. Carr)和凯米斯(S. Kemmis)解释为“是社会实践者增进对实践及其得以进行为提高自己的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的情境的理解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其模型是“计

划――行动――观察――反思”( Carr, W. & S. Kemmis. 1986)。 二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两个学会”指的是“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此处的教学本质上是teaching,即教授)是针对教师的,而学会学习是针对学生的。学会学习不仅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人格方面的。学会教学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因此在反思性教学里,学会教学是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三是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反思性教学的使命。肩负着这种使命的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必须千方百计地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应该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思考,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问为什么)”能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地追求教学的更高层次的合理性。 (二)反思性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建立在认知心理学说的基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逐渐取代行为心理学,80世纪20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刺激――反应”为主要表

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 抓住诗歌的意象赏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情感目标 :1. 体会诗歌中蕴含似的浓浓的母子情(重点) 第1课时《金色花》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重点)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 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 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 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 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 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 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学生回答: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 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 妈宠爱这孩子。 2.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喜悦、舒缓、 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 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 恋) 教学提示: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 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 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目标导学二:内容品析听读后,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

教学反思性论文

反思性教学论文 谈幼儿律动教学 ---以小班律动《RAM SAM SAM》为例 顺昌县第二实验幼儿园陈秀华 教学流程: 一、Body Percussion声势的问候与交流。 拍手、拍肩、叉腰、拍腿、跺脚 二、出示沙漠骆驼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三、沙漠旅行,理解音乐的情境: 1、在沙漠上走路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和平地上走路一样的吗? 2、沙漠上有各种不同高低的土坡,我们可以用动作怎样表现。 3、走到坡顶上,心情怎样?会做什么动作? 四、根据不同词语设计三种不同动作,幼儿学习动作 1、认知三种语词“ram sam sam”、“guliguli”、“arafi”与声势的配合 2、乐曲与语词动作的配合。 五、幼儿跟随教师在沙漠中旅行,表现音乐。 1、踏步走。 2、高人走。 3、矮人走。 六、结束活动。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RAM SAM SAM 》这首乐曲将三种不同的语词(ram sam sam 、guliguli、arafi)贯穿始终,在活动中指导幼儿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将三种语词与身体的动作结合,以达到表现音乐的目的。乐曲结构简单、旋律明快,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感受音乐是律动的基础。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

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在教学时,我以Body Percussion的声势引导幼儿做拍手、拍肩、叉腰、拍腿、跺脚的动作,起到与小朋友热身和问候与交流的作用。接着我出示了沙漠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境。这个过程是对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的诱发。 在律动教学中除了让幼儿感受音乐外,教师适当地对幼儿提示,给予律动的素材。这样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幼儿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韵律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表现音乐是律动的过程。 律动教学的特点,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所以,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因此,律动的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轻快活泼的舞曲,动作的设计必然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应该突出舒展;民族音乐就得根据不同的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应借助民间的舞蹈语言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 例如:我设计的律动《RAM SAM SAM》,首先让幼儿引导他们去感知沙漠的特点-----走的时候要用力踩、沙漠里有高低不同的坡度、当走到山顶上为了看到更远的地方要跳一跳。然后,在听教师清唱乐曲的基础上,带领他们随着音乐,将三种不同的语词配以富有代表性的动作排成律动表演给幼儿看,并要求孩子跟着老师一起做出动作,这样“听”和“动”,“感受”和“表现”就密切地结合起来。 “动”是手段,“学”才是目的。通过“听赏”、“感受”、“表现”三个阶段的教学,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达到了“从听入手,动在其中,诱发情感”的目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与高考知识点复习教学反思一、处理教材的想法 (一)、蓦然回首,还是“寻觅文言的津梁”——注意与必修内容的联系 误区一:误把选修教材与必修内容割裂开来 教学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真还是不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前后贯通的。我们老师们肯定还记得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这是我在整个人教版教材编排中最喜欢也最受用的一个专题,因为它让我和我的学生都受用无穷。 记得上《论语》时,我就是用这一专题的理念去教的,感觉比较得心应手,而且 我也真正感受到学生开始喜欢上古诗文了。当然,学生是有惰性的,这就要我们老师做好引导。怎么引导?钱梦龙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说:“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我读了好几遍才读出好的,就是我要导读的地方。”省级培训部的王荣生教授指出“核心教学环节的展开”对我启发也比较大。他说要注意“选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而合情的教学环节是: 由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由学生读不懂的让他读懂,由学生读不好的让他读好。在备课前即要估量学生学生什么地方读不懂、读不好,然后再展开教学。有时候,读一读,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再读一读……看似笨拙,实则质朴。至 少用这种理念去授课,学生不排斥,也不觉得枯燥,而且非常配合。 (二)、花开四季,各有千秋——注意选修特性,选修≠必修 误区二:误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 "诗歌与散文欣赏"" 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扩展性的目标侧重于“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 代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疑敢问,有疑善问,形成宽广的多元化视野,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选修有选修的特性,有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应比必修有明显的扩展。如果完全照搬必修的上法,或者像上必修课一样一篇一篇地上过来,那自然也是不合时宜的。如“寻觅文言的津梁”,上必修时,其三大版块——“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是纲,是教学的主线,要求我们在古文阅读教学时要点点渗透,水到渠成;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则要围绕六个单元的知识点展开教学,而“寻觅文言的津梁”的三大版块理念也只能是辅助手段,重在灵活运用,自主选择了。 (三)、走近高考,随时调整——注意与专题复习的挂钩 误区三:不能正确处理选修课与复习课的关系 高中的主要任务是高考,这点谁也不敢否认,为此我准备选修教学与高考专题复习交叉进行的方式,这样一则给学生种愉悦感二则也避免了教学单一的枯

浅谈音乐课堂反思性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反思性教学 发表时间:2018-05-30T15:53:54.22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作者:扈海霞 [导读] 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艺术活动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黑龙江省农垦红旗岭农场学校扈海霞 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艺术活动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极其重要。反思能力可以分为自我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资源开发反思能力和生活反思能力等。音乐反思性教学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新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的教法和学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在音乐教学实践的同时,努力把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我一直都在不停的努力尝试和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梳理教案脉络,新颖的设计环节、富有童趣的儿童语言的导入语和过渡语,还要有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等诸方面的能力。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一、五分钟“最美小歌手”擂台赛。 音乐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能力。小学低段学生学唱儿歌、童谣以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至6首。低段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欢快活泼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遍聆听、感受学唱快,但是歌词的背唱是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小学生不感到背唱歌词费力呢?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设计了每节音乐的课前五分钟“最美小歌手”擂台展示活动。就是把课本上学过的歌曲或者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学到的歌,要求能背唱下来的,每节音乐课课前五分钟的时间以“打擂”的形式进行展示歌曲的背唱,我记得在二年一班进行这个环节时,张峰这个学生迫不及待的喊“老师,老师我……”抢着要上来唱,顺势给他个机会,当时唱的是《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歌曲,在快要结束时有句歌词错了,这时班里的学生纷纷举手进行补充,张峰,你的歌词错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说,从这以后我觉得“最美小歌手”一直得坚持下去,这也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有礼貌倾听他人演唱的好习惯,其实这样也是一种激励的手段,用多种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学爱唱。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我开学初制定的教学目标较顺利的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学生不仅会背唱歌曲,还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拍号、不同情绪的歌曲进行情感演唱的处理,不能总认为小学生现在还小,因为他们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我们摸索着这条路子坚持探索,不久的将来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会有进步。 二、捕捉身边物品“筷子节奏”。 小学课本中的歌曲大多数是欢快活泼的情绪,在整个音乐常规教学中,打击乐器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而且打击乐器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大有好处。对于低段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来说,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手,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二、四三拍节奏歌曲中,我尝试多用打击乐器来辅导,用现有的打击乐器(响板、三角铁、串铃、碰钟等)为歌曲进行伴奏。学校现有的打击乐不能满足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打击乐器,指导学生用易拉罐里装黄豆当沙锤,有的学生用皮筋套在饮料瓶上当弹拨打击乐,他们的想法可真多。特别一提的是一年一班的李美琪同学从家里拿来一双吃饭的筷子,跑到我跟前说“老师,吃饭的筷子敲桌子、敲饭碗声音可好听了。”瞬间我愣住了……你敲敲看,她拿起筷子一边唱一边敲击节奏……望着她我沉思了,我为什么不让孩子们拿“筷子”或“文具用品”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呢?这样每人都有打击乐器,人人都能动起来,简直太好啦。先让学生跟着我学筷子的单击方法、双击方法以及边击的方法。然后再按照节奏来敲击,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协调,反复地练习多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打击乐器配合起来。最后我放手给学生活动的平台,让他们自己小组探究多种节奏的打击,为学会的歌曲进行伴奏,虽然孩子们敲打的节奏有时不太准确,只要一直就这样坚持下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本来枯燥无味的节奏变成让有趣味性,学生学习节奏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让歌表演走进音乐课堂。 小学生天性好动。根据他们这一特点,我把歌表演融入音乐教学之中,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创编与表演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动物说话》这课时,与学生创编了两段歌词:“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做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 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我们应从每个细节去着手,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

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永久的生命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听雨》含教学反思

(封面) 大班语言公开课散文教案《听雨》含教学 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乐于关注关注周围事物,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学着让自己拥有一个好心情。 2.能够大胆表达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 3.理解散文,丰富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滋滋滋、嗒嗒嗒。 4.领会散文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理解故事散文,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有关雨的记录表,各种声音的音频文件,《听雨》的录音,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小雨点、房子、树叶、花朵的折叠图片。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散文内容,丰富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滋滋滋”“嗒嗒嗒”。 大胆表达对雨声的经验和想象,感知散文句式的特点和情趣。 活动过程 (一)利用“分享交流”情境,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1.听生活中各种声音,激发幼儿想象 师:小朋友,我搜集了很好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带给我们很多好听的声音。小朋友听到的最后一种声音是什么声音?(雨声) 2.说说对雨的感受(小朋友喜欢下雨吗?指着自己的记录表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小结: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下雨是自然界的天气变化。今天有一个 叫豆豆的小朋友也像有的小朋友一样不喜欢下雨,妈妈教给了她一个好 方法,她就便得喜欢下雨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利用“快乐倾听”情境,倾听散文录音,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1.倾听录音第一段。 (1)小豆豆为什么不喜欢下雨? (2)妈妈教给了小豆豆什么好方法? (3)学学小豆豆的方法,听一听我们周围的声音。 2.倾听散文第二段,丰富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滋滋 滋”“嗒嗒嗒”。 师:豆豆听到了雨点落在了哪里?发出了哪些好听的声音? 小结:雨的大小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会不同,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利用“唯美欣赏”情境,完整欣赏散文,感受雨天的情趣 师:孩子们,你最喜欢散文里的哪一句? (四)利用“句式感知”情境,初步了解句式的结构特点 1.师幼一起根据折叠图谱朗诵散文。 师:小雨滴唱的歌可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 2.感知句式的结构特点。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四段话中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小结:原来这四段话都是先说雨点的声音,再说雨点落在哪里,最 后说它在干什么。

浅谈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我感触颇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课堂;是一个充 满民主的课堂;是一个真真正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反思。 首先我们要反思的是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然是一个实验的过程, 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和爱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和爱”。一个没有激情和爱 心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 切期待并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只有真心地爱学生才 会创造一个“海阔凭鱼妖,天高任鸟飞”的成才环境。 要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学习,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 予肯定和鼓励。 二、给学生一个“想象和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对话” 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 象的。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 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讨论,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 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都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 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 以是三点水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观察、分析问题,提高创造性思维,课堂中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性思维。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 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 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诵唱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 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 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

7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3.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作者冰心的简介。 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5.制成PPT演示文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 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2.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3.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4.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四、课文精读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五、概括主题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第二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