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2|+|b﹣4|=0;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

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

②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直接写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________

【答案】(1)-2

;4

(2)3

;2

;5

;2

;能.

理由:

当0<t≤2时,t+2=4-2t

解之:

当t>2时,t+2=2t-4

解之:t=6

∴当或6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解析】【解答】解:(1)∵a、b满足|a+2|+|b﹣4|=0,

∴a+2=0且b-4=0

解之:a=-2且b=4,

∵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

∴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4.

故答案为:-2,4.

(2)当0<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为(t+2)个单位长度;乙小球距离原点为(4-2t)个单位长度;

当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为(t+2)个单位长度;乙小球距离原点为(2t-4)个单位长

度;

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1+2=3;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4-2×1=2;

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3+2=5;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2×3-4=2;

故答案为:3,2;5,2

【分析】(1)利用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每一个数都是0,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就可得到点A,B所表示的数。

(2)①根据两个小球的运动方向及速度,可以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当0<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的距离和乙小球离原点的距离,当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的距离和乙小球离原点的距离,然后将t=1和t=3分别代入相关的代数式,即可求解;②利用(2)中的结论,分情况分别根据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

2.如图,已知点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是-20,点B对应的数是80.现在有一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

(1)与、两点相等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

(2)两动点、Q相遇时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3)动点P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动点Q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

(4)当动点P运动秒钟时,动点P与动点Q之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长度.

(5)经过________秒钟,两动点P、Q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

【答案】(1)30

(2)20;40

(3)52

(4)25

(5)12或28

【解析】【解答】(1)AB的中点C所对应的数为:;(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2+3)t=80-(-20) 解得:t=20(秒)

80-2t=80-2×20=40,或-20+3×20=40

∴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点为40;(3)22-(-20)=42, 80-42÷3×2=52

∴动点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Q所对应的数为52;(4)∵20秒相遇,∴(2+3) ×25-[80-(-20)]=25(5)P、Q两点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两种情况

AB=80-(-20)=100

①相遇前,(100-40) ÷(3+2)=60÷5=12(秒)

②相遇后,(100+40)÷(2+3)=140÷5 =28(秒)

∴经过12或28秒钟,两动点、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

【分析】(1)根据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为a、b,则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可以用

公式计算;(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为总路程,列方程求解即可;用80-2t即可求得此时两动点对应的数;(3)先求出动点P对应的点是22时运动的时间,再根据Q和P运动时间相等计算Q点运动路程,进而求得点Q对应的数;(4)根据题意P、Q两点25秒运动的路程和减去总路程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5)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 ①相遇前相距40个单位长度,②相遇后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

3.如图1,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12和4.

(1)直接写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

(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AP= PB,求点P表示的数.

(3)如图2,现有动点P、Q,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当点Q到达原点O后立即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求:当OP=4OQ时的运动时间t的值.

【答案】(1)解: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12)=16

(2)解:设点P表示的数为x.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

∵AP= PB,

∴x+12=(4﹣x),

解得x=﹣8;

②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

∵AP= PB,

∴﹣12﹣x=(4﹣x),

解得x=﹣20.

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8或﹣20

(3)解:分两种情况:

①当t≤2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

此时Q点表示的数为4﹣2t,P点表示的数为﹣12+5t,

∵OP=4OQ,

∴12﹣5t=4(4﹣2t),

解得t=,符合题意;

②当t>2时,点Q从原点O开始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

此时Q点表示的数为3(t﹣2),P点表示的数为﹣12+5t,

∵OP=4OQ,

∴|12﹣5t|=4×3(t﹣2),

∴12﹣5t=12t﹣24,或5t﹣12=12t﹣24,

解得t=,符合题意;或t=,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OP=4OQ时的运动时间t的值为或秒

【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设点P表示的数为x.分两种情况:①点P在线段AB上;②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根据

AP= PB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3)根据点Q的运动方向分两种情况:①当t≤2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②当t>2时,点Q从原点O开始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根据OP=4OQ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4.如图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

(1)点B在点A右边距离A点4个单位长度,则点B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现两点同时运动,当点A运动到-6的点处时,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在(2)的条件下,现A点静止不动,B点以原速沿数轴向左运动,经过多长时间A、B 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答案】(1)2

(2)解:,

∴B点到达的位置所表示的数字是2+3×2=8

8-(-6)=14(个单位长度).

故A,B两点间距离是14个单位长度.

(3)解:运动后的B点在A点右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t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3t=14-4,

解得x= ;

运动后的B点在A点左边4个单位长度,

设经过x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3t=14+4,

解得x=6.

∴经过秒或6秒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解析】【解答】解:(1)-2+4=2,

故点B所对应的数是2;

【分析】(1)根据左减右加可求得点B所对应的数;(2)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求得运动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况:运动后的点B在点A右边4个单位长度;运动后的点B在点A左边4个单位长度,列出方程求解.

5.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a1=,

第2个等式:a2=,

第3个等式:a3=,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a5=________=________;

(2)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a n=________=________(n为正整数);

(3)求a1+a2+a3+…+a2019的值.

【答案】(1);

(2);

(3)解:a1+a2+a3+…+a2019=+…+

【解析】【解答】第1个等式:a1=,

第2个等式:a2=,

第3个等式:a3=,

∴第4个等式:a4=,

第5个等式:a5=,

故答案为: (2)第n个等式:

a n=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规律,得出第5个等式:a5=;(2)根据规

律,得出第5个等式:a n=;(3)将提出后,括号里进行加减,即可求出结果.

6.已知数轴上顺次有A、B、C三点分别表示数a、b、c,并且满足(a+12)2+|b+5|=0,b与c互为相反数。一只电子小蜗牛从A点向正方向移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

(1)请求出A、B、C三点分别表示的数;

(2)运动多少秒时,小蜗牛到点B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3)设点P在数轴上点A的右边,且点P分别到点A、点B、点C的距离之和是20,那么点P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

【答案】(1)解:由题意得:a+12=0, b+5=0,

则a=-12, b=-5,

c=-b=5,

∴A、B、C分别表示的数为-12,-5和5.

(2)解:设小蜗牛到点B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时表示的数为x,

则 ,

解得:x=-4或-6,

∴小蜗牛运动的距离为:-4-(-12)=8, 或-6-(-12)=6.

∴小蜗牛运动6秒或8秒时,小蜗牛到点B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3)8或2

【解析】【解答】解:(3)设P点表示的数为x, 则

1)当P在AB之间时,即-12≤x<-5时,

PA+PB+PC=x-(-12)+(-5)-x+5-x=20,

解得x=-8.

2)当P在BC之间时,即-5≤x<5时,

PA+PB+PC=x-(-12)+x-(-5)+5-x=20,

解得x=-2.

3)当P在C的右边时,即x≥5时,

PA+PB+PC=x-(-12)+x-(-5)+x-5=20,

解得x=(舍去).

【分析】(1)根据非负数之和等于0,列式求得a、b值,再根据互为相反数的定义求得c;

(2)设小蜗牛到点B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时表示的数为x, 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列式去绝对值求得x即可;

(3)设P点表示的数为x, 分三种情况,1)当P在AB之间时,即-12≤x<-5时; 2)当P在BC 之间时,即-5≤x<5时; 3)当P在C的右边时,即x≥5时,根据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分别列式求出x, 再检验即可.

7.阅读材料:求的值.

解:设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

将下式减去上式,得

请你仿照此法计算:

(1)

(2)

【答案】(1)解:根据材料,设M= ①,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则3M= ②,

由② ①,得:,

∴;

∴ .

(2)解:根据材料,设N= ③,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5,④,

由④ ③,得:,

∴;

∴ .

【解析】【分析】(1)设M=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然后按照材料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设N=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5,然后按照材料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8.已知M=(a+24)x3﹣10x2+10x+5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为b和c,在数轴上A、B、C三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b、c.

(1)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多少秒后,P到A、B、C 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移动到点B时立即掉头,速度不变,同时点T和点Q分别从点A和点C出发,向左运动,点T的速度1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5个单位/秒,设点

P、Q、T所对应的数分别是x P、x Q、x T,点Q出发的时间为t,当<t<时,求2|x P ﹣x T|+|x T﹣x Q|+2|x Q﹣x P|的值.

【答案】(1)﹣24;﹣10;10

(2)解:①当点P在线段AB上时,14+(34﹣4t)=40,解得t=2.

②当点P在线段BC上时,34+(4t﹣14)=40,解得t=5,

③当点P在AC的延长线上时,4t+(4t-14)+(4t-34)=40,解得t= ,不符合题意,排除,

∴t=2s或5s时,P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3)解:当点P追上T的时间t1= .

当Q追上T的时间t2= .

当Q追上P的时间t3= =20,

∴当<t<时,位置如图,

∴2|x P﹣x T|+|x T﹣x Q|+2|x Q﹣x P|

=2(3t-14)+34-4t+2(20-t)6t-28+34-4t+40-2t

=74-28

=46.

【解析】【解答】解:(1)∵M=(a+24)x3﹣10x2+10x+5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a+24=0,b=﹣10,c=10,∴a=﹣24,

故答案为﹣24,﹣10,10.

【分析】(1)根据二次多项式的定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分三种情形,分别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当点P追上T的时间t1= .当Q追上T的时间t2=

.当Q追上P的时间t3= =20,推出当<t<时,位置如图,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9.如图,点A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点B也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点B的速度是点A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点A、点B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点B的正中间?

(3)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时,另一点C 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点运动,当遇到A点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又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点追上点A时,C点立即停止运动,若C点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运动到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答案】(1)解:设点A的速度为每秒x个单位长度,则点B的速度为每秒4x单位长度

依题意得3x+3×4x=15

解之得x=1

所以点A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B的速度为每秒4单位长度

如图,

(2)解:设y秒时原点恰好在A、B两点的中间,依题意得

3+y=12-4y

解之得y=1.8

所以A、B两点运动1.8秒时,原点就在点A、点B的中间

(3)解:设点B追上点A的时间为z秒,依题意得

4z=15+z

解之得z=5

所以C行驶的路程为:5×20=100单位长度。

【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的运动速度,设点A的速度为每秒x个单位长度,则点B 的速度为每秒4x单位长度,再根据两点之间相距15个单位长度,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2)由题意设y秒时原点恰好在A、B两点的中间,由此建立关于y的方程,解方程求出y的值。

(3)设点B追上点A的时间为z秒,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z的方程,解方程求出z的值,然后求出C行驶的路程即可。

10.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答下列式子:

(1)比较a,,c的大小(用“<”连接);

(2)若,试化简等式的右边;

(3)在(2)的条件下,求的值.

【答案】(1)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

(2)解:根据题意得:a+b<0,b-1<0,a-c<0,

则;

(3)解:根据题意得:b<0,a<0,c>0,m=-1-c,

∴原式 .

【解析】【分析】(1)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即可;(2)由数轴可得a+b<0,b-1<0,

a-c<0,然后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即可;(3)根据b<0,a<0,c>0,m=-1-c,进行计算即可.

11.把几个数用大括号括起来,相邻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2,3},{4,5,6},…,我们称之为集合,其中每一个数称为该集合的元素,如果一个所有元素均为有理数的集合满足:当有理数x是集合的一个元素时,2019?x也必是这个集合的元素,这样的集合我们又称为黄金集合,例如{0,2019}就是一个黄金集合,

(1)集合{2019}________黄金集合,集合{?1,2020}________黄金集合.(填“是”或“不是”) (2)若一个黄金集合中最大的一个元素为4019,则该集合是否存在最小的元素?如果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元素,否则说明理由;

(3)若一个黄金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为整数M,且16150

【答案】(1)不是;是

(2)解:一个黄金集合中最大的一个元素为4019,则该集合存在最小的元素,该集合最小的元素是?2000.

∵2019?a中a的值越大,则2019?a的值越小,

∴一个黄金集合中最大的一个元素为4019,则最小的元素为:2019?4019=?2000.

(3)解:该集合共有16个元素。

理由:∵在黄金集合中,如果一个元素为a,则另一个元素为2019?a,

∴黄金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偶数个.

∵黄金集合中的每一对对应元素的和为:a+2019?a=2019,2019×8=16152,2019×9=18171,

又∵一个黄金集合所有元素之和为整数M,且16150

∴这个黄金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8×2=16(个).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得,2019?2019=0,而集合{2019}中没有元素0,故{2019}不是黄金集合;

∵2019?2020=?1,

∴集合{?1,2020}是黄金集合。

故答案为:不是,是

【分析】(1)根据定义有理数2019是集合的元素时,2019-2019=0也必是这个集合的元素,而0不在集合内,当2019?2020=?1时可知,-1在集合内,则问题可解;(2)根据定义,集合中较小的数为2019-4019=-2000;(3)根据题意可知黄金集合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这对对应元素的和为2019,然后通过估算即可解答本题.

12.已知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请试着探索:

(1)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使,这样的整数是________;(2)利用数轴找出,当时,的值是________;

(3)利用数轴找出,当取最小值时,的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4,-3,-2,-1,0,1,2

(2)-5或4

(3)

【解析】【解答】解:(1)∵ = 表示x与-4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x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又∵表示2与-4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

∴当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表示-4的点的左侧时,,不符合题意,当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表示2的点的右侧时,,不符合题意,

当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表示-4的点与表示2的点之间(包括表示-4与2的点)时,

,符合题意,

∴,

∴使,整数是-4,-3,-2,-1,0,1,2.

故答案是:-4,-3,-2,-1,0,1,2;(2)∵ = 表示x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x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当x=-5时,表示-5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表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即:,

∴x=-5符合题意,

当x=4时,表示4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7,表示4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即:,

∴x=4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当时,的值是:-5或4.

故答案是:-5或4;(3)∵ = 表示x与-7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x与4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当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表示-7的点的左侧时,,

当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表示4的点的右侧时,,

当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表示-7的点与表示4的点之间(包括表示-7与4的点)时,

∴当取最小值时,.

故答案是:.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表示x与-4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x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结合条件,即可求解;(2)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表示x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x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结合条件,即可求解;(3)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表示x与-7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x与4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结合条件,即可求解.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及答案之欧阳语创编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有理数 单元测试 姓名得分 1、52 -的绝对值是,52-的相反数是,5 2-的倒数是. 2、某水库的水位下降1米,记作 -1米,那么 +1.2米表示. 3、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是. 4、已知|a -3|+24)(+b =0,则2003 )(b a +=. 5、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 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 p 点表 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6、最大的负整数与最小的正整数的和是_________ 。

7、()1-2003+()20041-= 。 8、若x、y是两个负数,且x<y,那么|x||y| 9、若|a|+a=0,则a的取值范围是 10、若|a|+|b|=0,则a=,b= 二、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你的选择答案填在下表中.)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0,那么这个数只能是() A 0 B -1 C 1 D 0或1 2、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4的所有的正整数的和是() A 8 B 7 C 6 D 5 3、计算:(-2)100+(-2)101的是() A 2100 B -1 C -2 D -2100 4、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 A 负 B 非正数 C 非负数 D 正数 5、已知数轴上表示-2和-101的两个点分别

为A ,B ,那么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 ) A 99 B 100 C 102 D 103 6、3 1-的相反数是( ) A -3 B 3 C 3 1 D 3 1- 7、若x >0,y <0,且|x|<|y |,则x +y 一定是( ) A 负数 B 正数 C 0 D 无法确定符号 8、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则这个数可以是( ) A 3 B 3- C 3或3- D 3 1 9、()34--等于( ) A 12- B 12 C 64- D 64 10、,162 =a 则a 是( ) A 4或4- B 4- C 4 D 8或 8-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 知识点整理

有理数的运算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有理数的运算和我们小学学习的四则运算很相似,运算规律也一样,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中有负数参与,所以相对要复杂一些,本节要多加练习。 二、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加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① 加法的交换律:a+b=b+a; ②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4)、为了计算简便 ,往往会采取以下方法: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

(-b)。(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减法变加法;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注:有理数的减法实质就是把减法变加法。 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 (4)、几个不是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① 乘法的交换律:ab=ba; ②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③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4、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有理数除法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①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②确定积的符号; ③运用乘法运算律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点,,,是数轴上的四个点,其中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1)请在数轴上确定原点“O”的位置,并用点表示; (2)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3)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在数轴上距离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答案】(1)解:距离A点和B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即AB的中点,点 .如图所示,点即为所求. (2);5;9 (3);或1 【解析】【解答】解:(2)点表示的数是,点表示的数是5,所以,两点间的距离是 . 故答案为9. ( 3 )如图,将点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是0,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得点表示的数是 . 到点距离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3= 或-2+3=1. 故答案为,或1. 【分析】(1)由点A和点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因此原点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可得到原点的位置。 (2)先再数轴上标出数,可得到点M和点N表示的数,再求出点M,N之间的距离。(3)利用数轴上点的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可得到点C表示的数,与点C距离3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为-2±3,计算可求解。 2.列方程解应用题 如图,在数轴上的点A表示,点B表示5,若有两只电子蜗牛甲、乙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保持匀速运动,甲的平均速度为2单位长度秒,乙的平均速度为1单位长度秒请问: (1)两只蜗牛相向而行,经过________秒相遇,此时对应点上的数是________.

初一数学上册 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一.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 -a-b;(3)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二.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三.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七年级数学上册_第二章有理数单元测试_苏科版

七年级(上)数学第二章 有理数检测题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 90分钟 姓名 得分 日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6分)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5(--的相反数是)5(- (B)3和3-的绝对值相等 (C)若0>a ,则 a 一定不为零 (D)数轴上右边的点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小 2、已知a a -=、b b =、0>>b a ,则下列正确的图形是( ) (A )(B )(C )(D ) 3、若a a +-=+-55,则a 是( ) (A )任意一个有理数 (B )任意一个负数或0 (C )任意一个非负数 (D )任意一个不小于5的数 4、对乘积)3()3()3()3(-?-?-?-记法正确的是( ) (A )43-(B )4)3(-(C )4)3(+-(D )4)3(-- 5、下列互为倒数的一对是( ) (A )5-与5 (B )8与125.0 (C )32 1与23 1 (D )25.0与4- 6、互为相反数是指( ) (A )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B )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所得的数。 (C )数轴上原点两旁的两个点表示的数。 (D )相加的结果为O 的两个数。 7、下列各组数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 (A )节约汽油10公斤和浪费酒精10公斤 (B )向东走5公里和向南走5公里 (C )收入300元和支出500元 (D )身高180cm 和身高90cm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22=- (B )4)2(2-=- (C )6)2(3-=- (D )9)3(2=- 9、计算:22)2(25.03.0-÷?÷-的值是( )

(A )1009-(B )1009(C )400 9(D )4009- 10、下列的大小排列中正确的是( ) (A ))2 1()32(43)21 (0+-<-+<--<--< (B ))2 1(0)21()32(43--<<+-<-+<-- (C ))2 1()32(043)21 (+-<-+<<--<-- (D ))21(043)32 ()2 1 (--<<--<-+<+- 11、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折5次后,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 (A )0.03125 (B )0.0625 (C )0.125 (D )0.25 12、已知5=x 、2=y ,且0<+y x ,则xy 的值等于( ) (A )10和-10 (B )10 (C )-1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填空题: 13、若上升15米记作+15米,则-8米表示 14、用计算器计算:=-+-÷--)10259()26()57.2(4.133 。 15、某公司去年的利润是-50万元,今年的利润是180万元;今年和去年相比,利润额相差 万元。 16、观察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并填空:-57、49、-41、 、 。 17、已知,m 、n 互为相反数,则=--n m 3 。 18、一个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上标注的是05.003.020+-(单位mm )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19、若10032a a a a A ++++= ,则当1=a 时,=A ,当1-=a 时,=A 。 20、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若在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0cm 的线段AB ,则线段AB 盖住的整点有 个。 三、解答题: 21、某医院的急诊病房收治了一位急诊病人,护士需要每隔两小时为病人量一次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6.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全章概念汇总

有理数 全章概念汇总 考点、热点回顾 一、学习目标 1、有理数的灵活运用。 2、有理数的概念及巧算。 3、有理数的绝对值、奇、偶数的规律的掌握。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是无限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0,-2,-4,-6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0也是整数,它可以看成分母是1,分子是0的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 1、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向下)为负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数轴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 2、数轴的画法

3.相反数: (1)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且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相等,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举例,向东向西走,绝对值则表示距离。 绝对值的意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绝对值的性质: 1、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00=?=a a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0||≥a 3、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 a ≥ 4、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0(>=a a x 则;a x ±= 5、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 a =-或若,0=+b a 则;b a = 6、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b a =则b a =或;b a -=

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汇总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是由数学网整理的,供大家参考,下面来看一下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有理数吧!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4.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5.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 二、重点 正、负数的概念;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 三、难点 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 2.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3.有理数: (1)凡能写成q/p(p,q为整数且p不等于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4.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等价于a+b=0等价于a、b互为相反数。 6.绝对值:

2020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章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 ( 2分) ﹣2018的倒数是() A. 2018 B. C. ﹣2018 D. 2. ( 2分) 3的相反数是() A. B. 3 C. ﹣3 D. ± 3. ( 2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其总长大约为6700000m。数据6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 A. 6.7×106 B. 67×105 C. 0.67×107 D. 6.7×107 4. ( 2分) ﹣5的绝对值是() A. 5 B. ﹣5 C. D. - 5. ( 2分) 某汽车参展商为参加第8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印制了105 000张宣传彩页.105000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0.5×104 B. 1.05×105 C. 1.05×106 D. 0.105×106 6. ( 2分) 如果a与﹣2互为相反数,那么a等于() A. ﹣2 B. 2 C. ﹣ D. 7. ( 2分) 据统计,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来,约有2500万人次参观了南湖红船(中共一大会址).数据250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5×108 B. 2.5×107 C. 2.5×106 D. 25×106 8. ( 2分) 若x是有理数,则x2+1一定是() A. 等于1 B. 大于1 C. 不小于1 D. 不大于1 9. ( 2分)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5)=﹣7 B. (+3)+(﹣6)=3 C. (+5)﹣(﹣8)=﹣3 D. (﹣5)﹣(﹣8)=3 10. (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测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99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1377亿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 )亿元 (A )4101.1? (B )5101.1? (C )3104.11? (D )3103.11? 2、大于–3.5,小于2.5的整数共有( )个。 (A )6 (B )5 (C )4 (D )3 3、已知数b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位置相等;数y x ,是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的值等于( ) (A )2 (B )–2 (C )1 (D )–1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同号,且均为负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且均为正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5、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A 、1 B 、2 C 、3 D 、4 6、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那么这个数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整数 D 、不等于零的有理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8、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1个 B.2个 C. 3个 D.无穷多个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2)2=4 C.(-3)2=6 D.(-1)3=1 10、如果a <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 A.a B.0 C.-a D.-2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2分) 1、()642=。 2、小明与小刚规定了一种新运算*:若a 、b 是有理数,则a*b = b a 23-。小明计算出2*5=-4,请你帮小刚计算2*(-5)= 。 3、若056=++-y x ,则y x -=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吧 斗 Assistant teacher 为 梦 想 奋

2.1有理数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一、情境导入 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猛虎队和蛟龙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豆豆所在的猛虎队踢进4个球,失3个球,你能用数学的方式帮助豆豆表示他们队的进失球情况吗?学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后,问题不难解决.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某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 A.0m B.0.5m C.-0.8m D.-0.5m 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 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 【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 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部门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 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 解:“500±30(mL)”表示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都在合格范围内,故抽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 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类型一】有理数的分类 把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大括号里.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有理数》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若m 是有理数,则||m m +的值( ) A 、可能是正数 B 、一定是正数 C 、不可能是负数 D 、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2、若m m m <-0,则||的值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0 D 、非正数 3、如果0m n -=,m n 则与的关系是 ( ) A 、互为相反数 B 、 m =±n ,且n ≥0 C 、相等且都不小于0 D 、m 是n 的绝对值 4、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0=-+a a B 、a a --=0 C 、0=--a a D 、a --a =0 5、若230a b -++=,则a b +的值是( ) A 、5 B 、1 C 、-1 D 、-5 6、在数轴上,a 表示的点在b 表示的点的右边,且6,3a b ==,则a b -的值为( ) A.-3 B.-9 C.-3或-9 D.3或9 7、两个数的差为负数,这两个数 ( ) A 、都是负数 B 、两个数一正一负 C 、减数大于被减数 D 、减数小于被减数 8、负数a 与它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 A 、 0 B 、a 的2倍 C 、-a 的2倍 D 、不能确定 9、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有理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有理数的差大 C 、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之差为零 D 、零减去一个有理数等于这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10、对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 ) ①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②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负数 ③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加数 ④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0 A 、1 B 、2 C 、3 D 、4 11、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 、a +b =0 B 、a +b >0 C 、a -b < 0 D 、a -b >0 12、用式子 表示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正确的是( )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练习题

2.3 数轴(1) 一、选择 1.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4<0 B.-4.7 5>-41 2 C.-5>8 D. 1 5 < 1 3 2.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表示如图,现比较a,b,-a,-b的大小,正确的是( ) A.-a<-b”或“<”填空: (1) -1.2 0;(2) -3.1-3;(3) 3 -4;(4)3 5 -1. 10.在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5的点有2个,它们表示的数是2和-8,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11.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1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2个整点;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 盖住个整点;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11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个整点. 12.如图,A点的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的原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从原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B 点,第2次从B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E点……以此类推,这样至少移动次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不小于41.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

【典型例题】 例1. 近似数3.020是由四舍五入得到的,它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分析:精确到哪一位,只要看近似数的末位是哪一位。有效数字的概念: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数起,到最后一位为止。 解:近似数3.020精确到千分位,有4个有效数字,分别是3,0,2,0。 分析:科学记数法形式为:a ?10n ,其中a 是带一位整数的数,可以是负数,n 是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 反思:如要把-8848.4写成科学记数法时,这里的a =-8.8484,n =4-1=3。 例3、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下右图所示,化简b a ++b = 。 分析:a ,b 都是字母,从数轴上可知:b>0,a<0, a > b 所以a +b<0,则 b a +=-(a +b ) b>0,则b =b 解:b a ++b =-(a +b )+b =-a 反思:作为一道字母题可用具体的数字代入检验,如根据数轴上a ,b 的特点,可设a =-2,b =1。 例4. 当2+x +1-y =0时,求x 2-xy = 。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是无法唯一确定的。但根据本题的特点:2+x ≥0,1-y ≥0,而两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则只能是0+0=0。从而求出x ,y 的值. 解:∵2+x +1-y =0 ∴只能2+x =0,1-y =0 ∴x +2=0,y -1=0 ∴x =-2,y =1 ∴x 2-xy =(-2)2-(-2)×(1)=4+2=6。 反思:非负数的形式有 a ≥0,还有a 2≥0,如:1-x +(y +2)2=0,求x +y 。 例5. 若x =-2是方程5x -a =3x +8的解,则a 2-a 1 = 。 分析:x =-2是方程的解,即满足:把x =-2代入方程中,等式仍是成立的。从而得到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a 的值。 解:把x =-2代入方程,得 5×(-2)-a =3×(-2)+8, a =-12 ∴a 2-a 1=(-12)2+121=144121 。 例6. 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P =52 AB ,M 是AB 的中点,若PM =2cm ,则AB = 。 分析:这类几何题没有图形的,首先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把已知量与未知量表示到图上分析。如图所示。 解:由图上可知,PM =AM -AP =21AB -52AB =101 AB =2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一、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强调:带正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习惯把“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二、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正方向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负方向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任何一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为0,即: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3)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得到了这个数的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 (4)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框图

将考点与相应习题联系起来 考点一、关于“……说法正确的是……”的题型(只可能是选择题) 1、下列语句:① 带“-”号的数是负数;② 如果a 为正数,则-a 一定是负数;③ 不存在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④ 00 C 表示没有温度,正确的有( )个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轴是一条直线; B.表示-1的点,离原点1个单位长度; C.数轴上表示-3的点与表示- 1的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 D.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3或3。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5表示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5; B. 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C. 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 D.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一定相等. 4、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比b 大 比a 大 、b 一样大 、b 的大小无法确定 5、若|a +b|=-(a +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b ≤0 +b<0 +b=0 +b>0 6、下列说法:① 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② 只有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③ 正数和零的绝对值都等于它本身;④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错误的个数是( ) 个 个 个 个 7、如果a 表示有理数,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 与-(-a)互为相反数 B. +a 与-a 一定不相等 一定是负数 D. -(+a)与+(-a)一定相等 8、已知字母a 、b 表示有理数,如果a +b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b 中一定有一个是负数 B.a 、b 都为0 C.a 与b 不可能相等 D.a 与b 的绝对值相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一定是负数 B. 只有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绝对值才相等 C. 若|a|=|b|,则a 与b 互为相反数 D. 若一个数小于它的绝对值,则这个数为负数 10、给出下面说法:①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 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不是负数; ③ 若|m|>m ,则m<0;④ 若|a|>|b|,则a>b ,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分类等概念的直接考题 1、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以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2、在时钟上,把时针从钟面数字“12”按顺时针方向拨到“6”,计做拨了“+1 2 ”周,那么,把时针从“12”开始,拨了“1 4 ”周后,该时针所指的钟面数字是 3、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式子:①a+b=0;②a=-b ;③|a|=|-b|;④a=b ,其中一定成立的序号为 4、数轴上到数-1所表示的点的距离为5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5、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 ;绝对值最小的整数是 ;| -π|= _________ 6、写出所有不小于-4并且小于的整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新编知识点例题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新编知识点例题习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习题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偶数 练习:电梯上升到四楼记为+4,下降到负二楼记为 二.有理数 能够写成分数的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三.数轴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为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向下)为正反向 四.相反数 2的相反数为—2,—2的相反数为2 五.绝对值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当a是正数(大于0)时,|a|=a (2)当a是负数(小于0)时,|a|=﹣a (3)当a=0时, |a|=0 练习:写出下面各数的绝对值 —8 5 0 2.(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练习: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1)—8和—5 (2)和|—2.15| 六.有理数的加减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位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个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得数为这个数 计算:①—8+(—10)= ②—+7= 2.(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位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练习:计算:16+(—8)+24+(—12) 七.有理数的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计算:①—3—(—13)②0—(—4)③—(—) 一.选择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测试题和答案

学习资料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测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99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1377亿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 )亿元 (A )4 101.1? (B )5 101.1? (C )3 104.11? (D )3 103.11? 2、大于–3.5,小于2.5的整数共有( )个。 (A )6 (B )5 (C )4 (D )3 3、已知数b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位置相等;数y x ,是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的值等于( ) (A )2 (B )–2 (C )1 (D )–1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同号,且均为负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且均为正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5、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A 、1 B 、2 C 、3 D 、4 6、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那么这个数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整数 D 、不等于零的有理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8、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1个 B.2个 C. 3个 D.无穷多个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2)2=4 C.(-3)2=6 D.(-1)3=1 10、如果a <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 A.a B.0 C.-a D.-2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2分) 1、( )642=。 2、小明与小刚规定了一种新运算*:若a 、b 是有理数,则a*b = b a 23-。小明计算出2*5=-4,请你帮小刚计算2*(-5)= 。 3、若056=++-y x ,则y x -= ; 4、大于-2而小于3的整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5、(-3.2)3中底数是______,乘方的结果符号为______。 6、甲乙两数的和为-23.4,乙数为-8.1,甲比乙大 7、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 的数总比 的大。(用“左边”“右边”填空) 8、仔细观察、思考下面一列数有哪些..规律:-2 ,4 ,-8 ,16 ,-32 ,64 ,…………然后填出下面两空:(1)第7个数是 ;(2)第 n 个 数是 。 9、若│-a │=5,则a=________. 10、已知: , (15) 4 41544,833833,322322222?=+?=+?=+ 若b a b a ?=+ 21010(a,b 均为整数)则a+b= . 11、写出三个有理数数,使它们满足:①是负数;②是整数;③能被2、3、5 整除。答:____________。 12、数轴上原点右边4.8厘米处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32,那么,数轴左边18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复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复习测试题及答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有理数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999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1377亿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为( )亿元 (A )4101.1? (B )5101.1? (C )3104.11? (D )3103.11? 2、大于–3.5,小于2.5的整数共有( )个。 (A )6 (B )5 (C )4 (D )3 3、已知数b a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在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位置相等;数y x ,是互为倒数,那么xy b a 2||2-+的值等于( ) (A )2 (B )–2 (C )1 (D )–1 4、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同号,且均为负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且均为正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5、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⑵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有理数 ⑶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可能是负数 ⑷每个有理数都有相反数 A 、1 B 、2 C 、3 D 、4 6、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那么这个数为( ) A 、正数 B 、负数 C 、整数 D 、不等于零的有理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B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正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C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D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积为负数时,负因数有奇数个; 8、在有理数中,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 A.1个 B.2个 C. 3个 D.无穷多个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2=-4 B.-(-2)2=4 C.(-3)2=6 D.(-1)3=1 10、如果a<0,那么a 和它的相反数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 A.a B.0 C.-a D.-2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2分) 1、()642=。 2、小明与小刚规定了一种新运算*:若a 、b 是有理数,则a*b = b a 23-。小明计算出 2*5=-4,请你帮小刚计算2*(-5)= 。 3、若056=++-y x ,则y x -= ;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精选练习题 第一章典型试题练习 1.1正数和负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零是正数不是负数 B、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零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D、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 2、向东行进-30米表示的意义是() A、向东行进30米 B、向东行进-30米 C、向西行进30米 D、向西行进-30米 3、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由此可知在__℃~__℃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4、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10,-5,0,+8,-3,又知道记为0的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五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 1.2.1有理数分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 2、-a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①是负分数;②1.5不是整数;③非负有理数不包括0;④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⑤0是最小的有理数;⑥-1是最小的负整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自然数集合{…}; 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5、简答题: (1)-1和0之间还有负数吗?如有,请列举。 (2)-3和-1之间有负整数吗?-2和2之间有哪些整数? (3)有比-1大的负整数吗?有比1小的正整数吗? (4)写出三个大于-105小于-100的有理数。 1.2.2 1、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5的点有___个,表示的数是___。 2、已知x是整数,并且-3<x<4,那么在数轴上表示x的所有可能的数值有______。 3、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5和2,则线段AB的长度是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