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口退税及会计处理精要

出口退税及会计处理精要

出口退税及会计处理精要
出口退税及会计处理精要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出口企业取得加工企业开具加工费普通发票之日起至()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A.60日前

B.90日前

C.120日

D. 次月

A B C D

2.以下不属于出口企业范畴的是()。

A.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自营出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B.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委托出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

C.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委托出口货物的生产企业

D.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委托出口货物的商贸企业

A B C D

3.关于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等于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B.等于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C.等于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D.有可能是B,也有可能是C

A B C D

答案解析:如果C>B为B,否则为C。

4.适用增值税征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包括()种情况。

A.1

B.3

C.5

D.7

A B C D

5.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除外)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

A.购进原辅材料或接受增值税劳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B.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离岸价

C.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到岸价

D.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6.外贸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次月起至()前的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收齐有关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免退税申报

A.60

B.90

C.120

D.次年4月30日

A B C D

7.某外贸企业当月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服装一批,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200 000元,征收率3%,增值税6000元,该批服装当月全部出口,FOB金额300 000元,假设适用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17%,则当月增值税出口退税额为()。

A.6000元

B.34000元

C.0

D.9000元

A B C D

8.财税(2012)第39号通知规定的视同自产货物共有()种情况。

A.5

B.7

C.9

D.10

A B C D

9.财税(2012)第39号通知规定了()家列名生产企业。

A.55

B.64

C.74

D.75

A B C D

10.某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A产品,当月从国内采购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60万元,进项税额为10.2万元,发票已通过认证,材料已验收入库;内销产品5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自营出口货物FOB价折合人民币200万元;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1万元。假设A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6%。则该企业当月应退税额为()。

A.0

B.32万元

C.0.7万元

D.31.3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生产企业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运时,应进行的会计处理()。

A.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原出口销售额

贷: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原出口销售额

B.借:库存商品原出口货物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原出口货物成本

C.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原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原免抵退税额

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银行存款等原退税额

D.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原不得免抵税额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原免抵税额

A B C D E

2.出口退税的税种包括()。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企业所得税

A B C D E

3.关于增值税出口退(免)税计税依据,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A.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确定

B.生产企业国内购进无进项税额且不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原材料加工后出口的货物的计税依据,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扣除出口货物所含的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的金额后确定

C.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D.外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加工修理修配费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A B C D E

答案解析:A中应为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扣除出口货物所含的海关保税进口料件的金额后确定。

4.以下各项属于视同出口的有()。

A.出口企业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

B.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

C.免税品经营企业销售的货物

D.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且不向海关报关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

A B C D E

5.按现行规定,出口企业进行出口退(免)税申报必须提供的原始凭证包括()。

A.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B.出口货物报关单

C.出口收汇核销单

D.有关备案单证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向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单位提供研发服务、设计服务不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应按规定征收增值税。()

对错

2.外贸企业的增值税收出口退税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对错

答案解析:外贸企业增值税收出口退税应贷记“出口退税”,消费税出口退税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3.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先征后退项目应参与出口项目免抵退税的计算。()

对错

答案解析: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先征后退项目不参与出口项目免抵退税的计算。

4.出口企业出口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应税消费品,实行消费税免税政策,但不退还其以前环节已征的消费税。()

对错

5.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如同时有货物出口的,可结合现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公式一并计算免抵退税。()

对错

6.外贸企业应单独设账核算出口货物的购进金额和进项税额。()

对错

7.视同出口货物及对外提供修理修配劳务不实行备案单证管理。()

对错

8.出口退税是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一种税收制度,也是一种国际通行惯例。()

对错

9.出口企业应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或签订首份委托出口协议之日起9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免)税资格认定。()

对错

答案解析:应为30日内。

10.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主要采用单票对应法。()

对错

答案解析:应为外贸企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我国从()年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

A.1985

B.1988

C.1994

D.1995

A B C D

2.假设不考虑免税采购原材料,关于免抵退税额,以下计算正确的是()。

A.当期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进价金额×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

B.当期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进价金额×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C.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D.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适用税率

A B C D

3.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等于()。

A.进口料件到岸价格

B.进口料件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

C.进口料件到岸价格+海关实征消费税

D. 进口料件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A B C D

4.出口进项税额未计算抵扣的已使用过的设备,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

A.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B.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已使用年限÷原预计使用年限

C.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金额或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已使用过的设备固定资产净值÷已使用过的设备原值

D.0

A B C D

5.某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A产品,当月从国内采购原材料等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60万元,进项税额为10.2万元,发票已通过认证,材料已验收入库;内销产品5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8.5万元;自营出口货物FOB价折合人民币20 0万元;上期期末留抵税额为1万元。假设A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 6%。则该企业当月应退税额为()。

A.0

B.32万元

C.0.7万元

D.31.3万元

A B C D

6.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除外)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

A.购进原辅材料或接受增值税劳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B.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离岸价

C.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到岸价

D.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注明的完税价格

A B C D

7.某外贸企业当月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服装一批,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200 000元,征收率3%,增值税6000元,该批服装当月全部出口,FOB金额300 000元,假设适用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17%,则当月增值税出口退税额为()。

A.6000元

B.34000元

C.0

D.9000元

A B C D

8.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税额应计入()的借方。

A.主营业务成本

B.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C.进项税额转出

D.出口退税

A B C D

9.出口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税收政策不包括()。

A.免税政策

B.退税政策

C.征税政策

D.免抵退政策

A B C D

10.财税(2012)第39号通知规定的视同自产货物共有()种情况。

A.5

B.7

C.9

D.10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以下各项属于视同出口的有()。

A.出口企业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

B.出口企业经海关报关进入特殊区域并销售给特殊区域内单位或境外单位、个人的货物

C.免税品经营企业销售的货物

D.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销售给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生产耗用且不向海关报关而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

A B C D E

2.以下各项属于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免退税申报资料的有()。

A.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

B.外贸企业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

C.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

D.出口货物退(免)税正式申报电子数据

A B C D E

3.生产企业以前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运时,应进行的会计处理()。

A.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原出口销售额

贷: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原出口销售额

B.借:库存商品原出口货物成本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原出口货物成本

C.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原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原免抵退税额

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银行存款等原退税额

D.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原不得免抵税额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原免抵税额

A B C D E

4.零税率应税服务的范围包括()。

A.国际运输服务

B. 向境外单位提供研发服务、设计服务

C.国际建筑服务

D.向境外单位提供融资服务

A B C D E

5.按现行规定,出口企业进行出口退(免)税申报必须提供的原始凭证包括()。

A.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B.出口货物报关单

C.出口收汇核销单

D.有关备案单证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出口企业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相符后,可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记账联复印件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退(免)税。()

对错

答案解析:应为发票联复印。

2.进项税额已计算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在申报退(免)税时提供。()

对错

3.外贸企业将委托加工修理修配的货物回购后出口,其出口退税计税依据为加工修理修配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以及购进原辅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对错

答案解析:外贸企业应将加工修理修配使用的原材料(进料加工海关保税进口料件除外)作价销售给受托加工修理修配的生产企业,同时受托加工修理修配的生产企业应将原材料成本并入加工修理修配费用开具发票。贸企业出口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货物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加工修理修配费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

4.除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决定而明确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外,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为其适用税率。()

对错

5.计算免抵退税时,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既包括当期国内购进的无进项税额且不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原材料的价格,也包括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价格。()

对错

6.增值税出口免税政策是指对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对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予以退税。()

对错

答案解析:只免不退。

7.零税率应税服务提供者在营改增试点以后提供的零税率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并不得开具普通发票。()

对错

答案解析: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8.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不得免抵税额应当调整出口货物的主营业务成本。()

对错

9.外贸企业已出口货物所负担运输费用的进项税额应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

对错

10.输入特殊区域的水电气,由特殊区域外的出口企业申报退税。()

对错

答案解析:由作为购买方的特殊区域内生产企业申报退税。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的实例分析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者免征间接税的税收措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出口货物实行了退(免)税政策,此后 出口退税 政策适时而变几经调整,形成了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的问题。由于各类出口企业对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办法不同,有对出口货物单独核算的,有对出口和内销的货物统一核算成本的。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下面笔者对增值税 出口退税 的计算方法及相关会计处理作一探讨。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及会计处理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2]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 ,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其中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一)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其中:(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免抵退税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1)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 (2)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账务处理doc

全省出口退税工作会议材料之九 出口企业帐务处理辅导 (仅供参考)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有关帐务处理 按照《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必须进行财务处理才能办理退税。 一、外贸企业涉及出口退税的主要明细帐 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必须设置的明细帐有:库存出口商品帐、自营出口商品帐、应收(付)外汇帐款明细帐、应交税金(增值税)明细帐等: (1)库存出口商品帐:是核算企业盈亏情况的重要帐册,是按商品代码、商品品名、记载数量、金额等设置的明细帐。以购进的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做帐依据。商品必须严格按照实际应付的全部款项扣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款,为该商品的进价成本。在货物购进入库时,按照相应的会计分录,在出口商品库存帐各栏目逐栏记录。 2、自营出口销售帐:是核算出口销售的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按制度规定向银行办理交单的口径为销售收入。自营出口销售帐是按商品代码、商品品名、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金额等设置的。以出口企业开具的出口销售发票为做帐依据。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必须及时做自营出口销售帐。在自营出口销售帐的贷方反映收入部分,外币金额栏反映出口销售发票的外币金额,折美元金额栏反映美元金额数,人民币金额栏反映出口发票外币金额乘以当日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的销售收入,此销售收入与实际收汇后用结汇水单上的外汇人民币牌价计算的销售收入之差在“汇兑损益”科目反映,国外发生的运保费冲减自营出口销售收入。自营出口销售帐的借方记出口货物的销售成本,进价栏反映不含税金额,费用栏为国内发生的出口费用,单独设“经营费用“科目的此栏目不反映。余额部分借为亏损,贷为毛利。 3、应收(应付)外汇帐款明细帐:此明细帐是记载企业应收或应付国外客户的出口货款、进口货款、佣金等结算款项,以出口销售发票上所列的出口销售金额为做帐依据,按不同的会计科目反映,如自营出口、自营进口、代理出口、代理进口。如果收汇、付汇商品种类较多的企业还可根据合同号或发票号或客户再分设子目。借方记载企业应收或应付外汇及按汇率折为人民币的金额;贷方记载企业实际收汇的外汇及按汇率折为的人民币金额;余额部分借代表企业未收的外汇,贷为企业多收的外汇。 4、应交税金(增值税)明细帐:外贸企业设置应交税金(增值税)明细帐反映增值税核算缴纳情况。以购进出口

外贸会计流程及核算

外贸会计业务流程及核算 外贸企业区别与一般的企业是什么呢,他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去购买生产设备,厂房,甚 至是管理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他需要的一是有广泛的采购货物渠道,这在我国不是问题, 只要有定单,货源就不是问题;二是拥有国外客户,如同工厂一样的销售渠道一样,只是商 谈的是外国人,语言是外语而已。 外贸会计科目设置 外贸会计的科目与一般企业的特殊在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存款——外币 应收账款——外汇账款 应收账款——内销账款 预收类似 应收出口退税款 应交税费——出口退税 应交税费——进项税额转出 主营业务收入——内销 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外销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合同号报关日期外销金额月初汇率 70017月25日$10,¥75, 70027月8日$12,¥90, 70037月15日$20,¥151, 70048月6日$5,¥37, 70058月8日$5,¥37, 这些合同号项下的收入.成本都在报关日所在月份按预估法(85%)确认结转(未取得发票)如7001 预估购进 借:库存商品¥64, 贷:应付账款--AAA¥64, 借:应收外汇账款-7001$10,¥75,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销售¥75,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64, 贷:库存商品¥64, 其他合同号同理处理 在收到相应的增值税发票时进行调整成本,结转应收出口退税款、进项税额转出 合同号购货工厂进项金额进项税额应付总额 7001AAA61, ¥72, 7002AAA75, ¥88, 7003AAA125, 21250¥146,

如7001退税率为13%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AAA 贷: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8000贷:应交税费--增值税(出口退税)8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销售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其他合同号同理处理 在9月份收到外汇及结汇情况 收款日金额结汇汇率核销对应的合同 号 9月4日$15,7003¥113, 9月6日$6,7002¥45, 9月12日$5,7003¥37, 9月15日$6,7002¥45, 9月27日$10,¥75,此笔不一定被办税员核销到7001 9月16日对资料齐全的7002、7003进行核销并申报退税处理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317, 借: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贷:应收外汇账款--7001$10,¥75, 贷:应收外汇账款--7002$12,¥90, 贷:应收外汇账款--7003$20,¥151, 对7001、7002、7003核算利润 75628++.96*(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财务费用)=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出口退税计算实例详解 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使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 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 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免、抵、退”的含义如下: “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 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有留抵税额时,则可以免抵退税额为限享受退税: (1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 相关会计处理(根据税务局“免抵退审批通知单”为: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应退税额”一致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税额”一致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与通知单上所载“免抵退税额”一致 (2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可全部退税,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0。 相关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应收补贴款”所对应的金额,才是真正的退税,根据“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过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进项税额。 应收补贴款科目在会计上属于过渡科目,不应结转利润,待补贴款到账后,该科目余额自然归零。

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利华服装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服装除了内销外,部份出口。 退税率为 13%): 2005 年 1 月有关业务如下(该企业 1 月份无上期留抵税额,服装 购进布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1000000 元,税款 170000 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该发票已认证通过。 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 500000 元。款项已收到。 通过案例帮助你记忆出口企业会计分录! 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1) 2) 3) 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 50000 美元(外汇牌价为 1:8.3),款项尚未收到。 [ 会计核算 ] (1)购进原材料 借: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银行存款 (2)内销货物 借:银行存款 1170000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内销 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3)出口货物 借:应收外汇账款 50000*8.3 500000 — 出口 415000 不得 抵减的进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4)计算出口产品: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 出口货物销售额 *(出口货物征收率 —出口货物退税率) =415000*(17%—13%)=16600 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66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6600 (5)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 — 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85000—(170000—16600) = —68400 (6)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 =出口货物离岸价 *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即: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退税率) =415000*13% —0=53950 (7)计算应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未留抵税额,且其金额 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 =0 借:应收补贴款 — 增值税 53950 68400 > 当期免抵退税额 53950,则:当期应退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 =53950 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3950 ( 8) 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 53950 贷:应收补贴款 —增值税 53950 9)结转下期留抵税额为: 68400—53950=14450 若:本月进项税额为 110000 元,其它条件均相同。 (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 — 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85000—( 110000—16600)= —8400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

出口退税账务处理示例 例一:出口生产企业一样贸易免税申报及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1、*有限公司2007年8月出口自产工具一批,12万美元。 12×7.5(汇率)=90万元 征退税率之差=17%-5%=12% 90×12%=10.8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10.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8 借:应收外汇账款90万元 贷:出口销售收入90万元 2、当月接退税部门“出口物资退(免)税审批单“,载免抵退审批34万元,其中退税审批20万元、免抵14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2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物资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4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4万元 例二:以从事进料加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 *有限公司2007年8月有关业务如下: 1、当月取得进项税金13.6万元,出口销售10万美元,内销30万元。出口电缆退税率5%。 取得进项税金: 借:原材料80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万元 贷:应对账款93.6万元

10×7.55(汇率)=75.5万元 借:应收外汇账款75万元 贷:销售收入75万元 依照当月退(免)税出口收入、出口物资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运算“当期不予免抵或退税的税额” 10×7.55(汇率)×(17%-5%)=9.06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9.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06万元 2、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一份,载明“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10万元,用红字记: 借:产品销售成本1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万元 3、当月收到*国税局出具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载明“当期免抵税额”18万元和“当期应退税额”1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11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物资抵减内销应纳税金)18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9万元 4、收到运保佣单据5万元,冲减原以到岸价申报的出口免税销售,以红字记: 5×(17%-5%)=0.6万元 借:销售收入5万元 贷:应收外汇账款5万元 借:产品销售成本0.6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0.6万元

出口退税账务实例及出口外贸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在我国,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零税率,即相应的销项税额为零。正是由于销项税额为零,使得进项税额无法得到实际的抵扣,因此,需要以退税的形式使得无法抵扣的进项税额得到实际的抵扣。 目前,在实务上,出口退税在“销项税额”方面并非执行真正的零税率而是一种“超低税率”,即征税率(17%、13%)与退税率(各货物不同)之差,即税法规定的出口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比率。 我国对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办法。“免、抵、退”的含义如下: “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为负数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应抵顶的进项税额未能完全抵扣时,对未抵扣的部分予以全部或部分退还。 一、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相关会计处理为: 根据“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财务会计)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免抵退”税的含义上讲,“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抵减的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少了各地的税收收入,而“退税”退的仍是中央级收入,不影响地方税收收入。为了解决“免抵退”税的免抵数对地方收入和地方分成的影响,对免抵税额还要定期按规定进行调库,因此,会计核算中必须正确核算“免抵税额”,将其与增值税的其他明细科目划分清楚,这也使会计核算比“显击后退”难度更大。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中有关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会计核算的内容比较少,无统一规范,很不便于实际工作。本章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与“免抵退”税政策,一些会计处理,特别是会计调整,只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做法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大家参考。 一、外销收入的确认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就其性质不同,主要有自营出口、委托代理出口、加工补偿出口、援外出口等。就其贸易性质不同,主要有一般贸易1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来料加工复出口贸易1国内深加工结转贸易等等。外销收入是生产企业出口退(免)税的主要依据,外销收入不管是什么成交方式下的,最后都要以离岸价为依据进行核算和办理出口退(免)税,因此,除正常的销货款外,外销收入的确认还与外汇汇率确定、国外运保佣的冲减、出口货物退运等密切相关。 (一)入账时间及依据 1.生产企业自营出口,不论是海1陆1空1邮出口,均以取得运单并向银行办理交

单后作为出口销售收入的实现。销售收入的入账金额一律以离岸价(FOB价)为基础,以离岸价以外价格条件成交的出口货物,其发生的国外运输1保险及佣金等费用支出,均应作冲减销售收入处理。 2.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应以收到外贸企业代办的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现实。入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支付给外贸企业的代理费应作为出口产品销售费用处理,不得冲减销售收入。 3.来料加工复出口,以收到成品出运运单和向银行交单后作为收入的实理。入账金额与自营出口相同。按外商来料的原辅料是否作价,在核算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销售收入时,对不作价的,按工缴费收人人账;作价的,按合约规定的原辅料款及工缴费入账。对外商投资企业委托其它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复出口的,按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委托企业可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出具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由受托企业在收取委托企业加工费时据以免征增值税。 4.国内深加工结转,也称间接出口,是国内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原材料加工货物后报关结转销售给境内加工企业,由国内企业深加工后再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其销售收入的确认与内销大致相同。 (二)外汇汇率的确定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不论以何种外币结算,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有外汇汇率的,均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汇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币金额登记有关账簿。生产企业可以采用当月1曰或当曰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一般为中间价),确定后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在一个年度内不得调整。企业应将计算出口销售收人时的汇率与实际收汇时的汇率加以区别,计算出口销售收入时以入账时规定的汇率计算,同时记应收外汇账款,收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流程及账务处理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操作流程及账务处理 一、数据录入 1、在擎天科技系统里录入数据 A、首先进人擎天系统——选择月份——选择基础数据采集——退税数据采集——出口明 细录入以及进货明细录入; B、出口明细录入——报关单18位号码再加上001…007共21位(必须正确无误)前提是同 一关单号1笔以上出口的商品(注意该序列号自动顺序)——出口日期(必须正确无误)——出口商品代码(前8位)——商品名称——计量单位(注意一般会有kg和PC两种计量单位)——美元(如果是其他币种需按当月1日中间价换算)——保存 C、进货明细录入——进货增值税发票左上角号码+右上角号码——销售方税号——发票日 期——因序列号与关单序列号对应该发票会与某张关单号商品代码相同(如果不同需要录入关单上的商品代码)——录入关单上标准名称——进项发票名称——关单数量——发票数量(如果两者计量单位不一致需要折算)——计税金额——税额(退税额是系统根据商品代码自动跳出)——保存 二、数据处理/数据反馈 1、将录入后的数据——进入数据处理——接入金税盘——做预申报(不接入金税盘则不能 形成预申报压缩文件,该文件名wmysb代码、税号、月份)——进入国税网网上办税系统——(先录入本单位税号、密码)——点击出口申报界面——申报数据类型——选择外贸企业退税预申报——浏览选择wmysb文件——确认上传——上传后约1小时(有反馈则下载) 2、将下载的文件——进入擎天系统——数据反馈——退税申报反馈——没有疑点(有疑点 则点击看什么疑点,进行预申报疑点调整)——在擎天系统——数据处理——正式申报(形成文件wmzssb代码、税号、月份)——数据打印——3张表(出口退税进货明细申报表/出口退税出口明细申报表/外贸企业出口退税汇总申报表. 3、将WMZSSB文件——在国税网上申报系统——选择外贸企业退税正式申报——浏览— —上传WMZSSB文件——几小时后反馈下载——PDF文件(与数据打印文件格式相同) 三、增值税申报 1、附表一在开具其他发票栏——销售免税货物(填写本月出口商品折合人民币金额) 2、主表——录入出口免税货物金额(与附表一相同) 3、附表二当期购进不予抵扣的出口进项税金 四、出口商品的会计处理(会计分录) A、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XX单位)XXXX金额(美元折算金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收入XXXX金额 B、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成本(该商品购进成本)XXXX金额 贷:存货——XXXX存货(该商品购进成本)XXXX金额 C、出口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XXXX(是上述申报出口应退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外销成本(征税与退税之差)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金XXXX(购进出口的进项税金)

进出口贸易公司账务处理实例

进出口贸易公司账务处理实例 [例] 某进出口公司2007年12月购进工艺品3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贷款金额为57万元,进项税额9.69万元,用银行支票付款。出口至美国,离岸价为2.5万美元(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工艺品退税率为13%,试计算该公司当月应退税额。 应退增值税税额=570 000x13%=74100(元) 转出不退税增值税额=96900-74100=22800(元) 按上例做会计分录如下。 购进货物尚未入库: 借:在途物资5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6900 贷:银行存款666900 货物入库时: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USD250000x7.8)1950000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570000 贷:库存商品570 000 转出出口未退税差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228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2800 计算出应收增值税退税款: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74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74100 收到增值税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74100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74100

[例] 某外贸公司2007年1月从某日用化妆品公司购进出口用化妆品1000箱,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500万元,进项税额为85万元,贷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当月该批商品已全部出口,售价为每箱800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申请退税的单证齐全。该化妆品的价款中已含消费税额150万元,增值税退税率为13%。 应退增值税税额=5000 000X13%=650000(元) 转出不退税增值税额:850000—650000=200000(元) 应退消费税税额:1500 000(元) 按上例做会计分录如下。 购进货物尚未入库: 借:在途物资50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银行存款5850 000 货物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库存出口商品5000000 贷:在途物资5000000 出口报关销售时: 借:应收账款(USD800000x 8) 64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收入6400000 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销售成本5000000 贷:库存商品5000000 进项税额转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销售成本200000

出口企业账务处理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等科目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5850000 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1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0 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你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⑤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4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140000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一般来说,“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两年多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出口贸易会计核算流程图

出口贸易会计核算流程 一、自营出口货物的会计核算 一、国货物采购业务的帐务处理 根据《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国购进用于销售或出口的货物的进货原价为采购成本,购进货物所发生的进货费用,包括货物到达交货地车站码头以前支付的各项费用和手续费,计入经营费用。 1、购进货物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时, ⑴采用支票、银行汇票等票据结算的, 借:商品采购 经营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记帐)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贷:商品采购 ⑵采用商品汇票等结算方式的, 借:商品采购 经营费用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交货费用) 应付票据(商品进价+进项税额) 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贷:商品采购 2、购进商品的溢余和补缺 ⑴购进商品发生溢余时, 借:库存商品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查明原因,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A.属于自然溢余,抵减“经营费用”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经营费用-商品溢余 B.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同意补作购进,补付货款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C.属于供货单位多发商品,本企业不同意补作购进,应按溢余金额减少库存,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商品 同时将溢余的商品作为代管商品处理。 ⑵购进货物发生短缺与损耗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商品采购(进价) 查明原因后,分别处理: A.属于正常损耗,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B.属于应由供货单位、运输部门、保险公司或其他过失人负责赔偿的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C.属于无法收回的其他损失(经批准后列作“经营费用”) 借:经营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D.属于自然灾害或责任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将扣除残值和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净损失转作“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银行存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二、销售出口货物业务的帐务处理 1、商品托运出口 ⑴出库待运时, 出口企业储运及业务部门根据分工按出口合约或信用证规定,做好包装等工作,并备妥发票、装箱单以及其他出口单证后,应即开具出库单交由对外运输单位,办理出口待运手续。财会部门应根据出库凭证,作会计分录。 借:待运和发出商品-××商品 贷:库存商品 ⑵出口交单时, 出口商品已经装船装车并取得已装船提单或铁路运单时,储运部门应即根据信用证或出口合同规定,将全套出口单证向银行办理交单手续,同时将出口发票注明交单日期,送财会部门据以作销售处理。 借:应收外汇帐款-有(无)证出口-美元 -人民币 贷:自营出口销售收入-人民币 ⑶结转销售进价, 对已装运出口的商品在向银行交单转销售收入时,应即结转销售进价。 借:自营出口销售成本-××商品类别 贷:待运和发出商品 或贷:库存商品 或贷:应付帐款-供货单位(贷款部门) 或贷:加工商品-加工单位-××商品 ⑷出口收汇时, 银行收到出口企业全套出口单证经审核无误后,即按规定向国外银行办理收汇或托收手续。银行在收妥外汇后,即按当日现汇买入价折人民币,开具结汇水单将人民币转入出口企业,出口企业据以作会计分录。借:汇兑损益 银行存款

金银首饰交纳消费税的相关规定及实例解析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5年1月1日起,金银首饰消费税由生产销售环节征收改为零售环节征收。规定如下: 一、改为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金银首饰范围 这次改为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金银首饰范围仅限于: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首饰,以及金,银和金基,银基合金的镶嵌首饰(以下简称金银首饰)。 不属于上述范围的应征消费税的首饰(以下简称非金银首饰),仍在生产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 对既销售金银首饰,又销售非金银首饰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将两类商品划分清楚,分别核算销售额。凡划分不清楚或不能分别核算的,在生产环节销售的,一律从高适用税率(10%)征收消费税;在零售环节销售的,一律按金银首饰(5%)征收消费税。 金银首饰与其他产品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的,应按销售额全额征收消费税。 二、税率 金银首饰消费税税率为5%. 三、纳税义务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金银首饰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为金银首饰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按本通知的规定缴纳消费税。委托加工(另有规定者除外),委托代销金银首饰的,受托方也是纳税人。 四、纳税环节纳税人销售(指零售,下同)的金银首饰(含以旧换新),于销售时纳税;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金银首饰,于移送时纳税;带料加工,翻新改制的金银首饰,于受托方交货时纳税。 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纳税人销售金银首饰,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讫销货款或取得索取销货凭据的当天;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金银首饰,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的当天;带料加工,翻新改制的金银首饰,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受托方交货的当天。 六、金银首饰消费税改变征税环节后,经营单位进口金银首饰的消费税,由进口环节征收改为在零售环节征收;出口金银首饰由出口退税改为出口不退消费税。 个人携带,邮寄金银首饰进境,仍按海关现行规定征税。 七、计税依据 (一)纳税人销售金银首饰,其计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如果纳税人销售金银首饰的销售额中未扣除增值税税款,在计算消费税时,应按以下公式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 金银首饰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核算 生产企业出口业务会计核算 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应税和免税共用的进项税额要作进项转出处理。 四、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的会计核算 (一)本年出口货物,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出口退税企业退回的税款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出口退税企业退回的税款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一、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帐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上期《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 (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作账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存)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应退税额做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次月根据《生产企业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的免抵税额做帐务处理(一般企业不做此笔会计处理,因其是税务机关免抵调库的依据,不影响增值税的核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帐务处理: 借:银存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或借:应收补贴款-出口退税) 三、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业务核算 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下销售收入是免税的,不计提销项税额,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直接计入成本。应税和免税共用的进项税额要作进项转出处理。 四、出口货物视同内销征税的会计核算 (一)本年出口货物,在本年视同内销征税(冲减出口销售收入,增加内销销售收入)

保税区进口成本核算实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保税区进口成本核算实例 保税区进口成本核算进口商品总成本 =P+F1+W+RatelxCIFx(1+A+D+V+DxV)+F2其中:G表示出口货物的出厂价或出库价,Quota为出口配额价,A为外贸公司的出口代理费,F1是工 厂(仓库)到港口或机场的运费,Ratel是外汇汇率,I是海运或空运 的保险费,F是海运、空运费,V为出口退税额。模拟演算:假设有 一批出口美国的服装,出厂价为48万元人民币,出口配额总价为1.8万 元美元,外贸公司的代理费率为2%,工厂运到装运港口的运输费为1200 元人民币,海运保险费为118美元,海运费为3500美元,出口退税额为69743.59人民币。解:出口商品总成本=G+Quota+F1+(I+F)xRatel+A- V=480000+18000x8.28+1200+(118+3500)x8.28+13204-69743.59 =603657.41(元人民币)#1:外贸公司代理费的计算,是以出口合同的 合同总价(即G+Quota+F1+(I+F)xRatel)为依据,再乘以代理费率而得。 #2:出口退税额的计算方法是:退税额=销售金额(增值税发票上)x出口商 品退税率=出厂价/(1+0.17)xV。国家规定各类出口商品的退税率不同,本 例中的服装退税率为17%。 一)出口报价和成本核算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经常使用的是20英 尺和40英尺集装箱,20英尺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为25立方米,40英尺集 装箱的有效容积为55立方米。出口商在做报价核算时,建议按照集装箱 可容纳的最大包装数量来计算报价数量,以节省海运费。在主页的 “产品展示”中查看产品详细情况,根据产品的体积、包装单位、销售单 位、规格描述来计算报价数量。例1: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的包 装单位是CARTON(箱),销售单位是PC(只),规格描述是每箱装60只,每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出口退税完整会计分录大全 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 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搜索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 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 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相应在会计账务处理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二、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三、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举例:复兴公司是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该企业2010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500

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通过案例帮助你记忆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出口企业会计分录大全) 利华服装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服装除了内销外,部份出口。2005年1月有关业务如下(该企业1月份无上期留抵税额,服装退税率为13%): (1)购进布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0元,税款170000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该发票已认证通过。 (2)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500000元。款项已收到。 (3)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50000美元(外汇牌价为1:8.3),款项尚未收到。[会计核算] (1)购进原材料 借:原材料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 贷:银行存款1170000 (2)内销货物

借:银行存款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 (3)出口货物 借:应收外汇账款50000*8.3 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415000 (4)计算出口产品:不得抵减的进项税额 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415000*(17%—13%)=1660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600 (5)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85000—(170000—16600)= —68400 (6)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即: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415000*13%—0=53950 (7)计算应退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未留抵税额,且其金额68400 > 当期免抵退税额53950,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53950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0 借:应收补贴款—增值税5395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3950 (8)收到出口退税款 借:银行存款53950 贷:应收补贴款—增值税53950 (9)结转下期留抵税额为:68400—53950=14450 若:本月进项税额为110000元,其它条件均相同。 (1)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