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法史复习资料

外法史复习资料

外法史复习资料
外法史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复习提纲精要

古希腊法

古希腊法复习要点概述:

1.古希腊民主制度:四次改革及其要点

2.特色法律制度:如陪审制度,陶片放逐法

3.对古希腊法论述与评价:如古希腊法的特点、民主制度的特点等

一、名词解释

1.德拉古法:公元前621年,奴隶主贵族德拉古将习惯法整理编纂,颁布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史称德拉古法。该法主要提出三项改革:规定了公民权的取得条件;将官吏选拔由贵族会议决定改为公民抽签选举;组成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四百零一人议事会。德拉古法标志着雅典法进入了成文法时期。

2.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进行了一系列立法改革,史称梭伦改革。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颁布解负令;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财产法定资格制度;首创陪审法庭(赫里埃)。

3.解负令:解负令是梭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规定拔除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禁止债务奴隶和买卖奴隶,因债务而沦为奴隶者一律恢复自由,因债务被卖至外国为奴隶的由国家出钱赎回。解负令消灭了债务奴隶,极大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自由发展。

4.赫里埃:指雅典根据梭伦改革设立的陪审法庭制度。赫里埃原意为集会,是由行政官员在集市日于市场上公开审理案件,并允许公民参加。这一做法的制度化成为了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雅典执政官、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推行立法改革,史称克里斯提尼改革。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根据地域原则重新划分居民与行政区,打破了原有的氏族部落体系;创立五百人遗失会与十将军委员会;确立“陶片放逐法”。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6.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制度,该制度允许雅典全体公民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那些被认为是滥用权力、危害国家利益、侵犯公民权利的贵族和官员并将其放逐出境。该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少数贵族和官员政变夺权、危害民主制度,在雅典民主制度历史中曾起到过重要作用。

7.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443年,民主派领袖、将军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最高执政官后,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民主制度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取消了公民任职资格的财产限制;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实行官职津贴制,鼓励公民参与国家管理。伯里克利改革吸引了下层民众参与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了雅典民主体制。

二、简答与论述

1.古希腊法的特点:

(1)古希腊法不是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

(2)古希腊缺乏可以和罗马法相媲美的完整而严密的法典。

(3)古希腊法在技术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古希腊法与古东方法之间的差异

(1)古代东方法由于长期处于土地公有制度,私有制经济不发达,因而法律不健全,与道德、宗教、习惯混为一体;而古希腊法由于工商业发达,私法发展相当完善,法制相对发达。

(2)古希腊法不同程序地体现了民主色彩;古东方法则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维护。

(3)古东方法有关奴隶立法不发达;而古希腊法对奴隶立法相当完备。

3.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P54

(1)主要实行直接民主制

(2)官员制度实行义务职和“合一制”

(3)监督制度完善而且发达

罗马法

罗马法复习要点:

1.罗马法的发展特点:如市民法、万民法与裁判官法的分化与统一;罗马法学家的作用等2.《国法大全》及其组成内容、编篡时间与人物

3.罗马私法要点(略)

4.罗马法的重要历史地位

一、名词解释

1.《国法大全》:是古罗马至东罗马帝国时期前后颁布的四部法典《学说回篡》、《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新律》到12世纪后的总称,是研究罗马法的重要资料。2.《查士丁尼法典》:公元528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任命以特里波尼为首的10人法典编篡委员会,对历代皇帝的敕令进行汇编整理,并于次年颁布,史称《查士丁尼法典》2.《学说汇篡》:公元530—534年编写的《学说汇篡》,并于公元533年颁布施行。其中收集了40名罗马历代法学家的著述,删去其中相互矛盾和不合时宜4者,是19世纪世界最发达的德国法学的历史渊源。

3.《法学阶梯》:原为罗马法学家盖尤斯的学术著作,后以其为蓝本进行删改增补,按人法、物法、诉讼法分章,于公元533年底颁布,并作为罗马钦定法学教科书,并具有法律效力。4.《查士丁尼新律》:查士丁尼死后,后人将在公元534年后颁布的、未列入《法典》的敕令汇编成《查士丁尼新律》。

5.《安东尼努敕令》: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安东尼努敕令》,将罗马公民权授予帝国全地自由民,标志着罗马市民法与万民法的最终统一。

6.学说引证法:公元426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迪奥多西二世和西罗马皇帝瓦连体尼安三世颁布学说引证法,宣布罗马五大法学家帕比尼安、乌尔比安、盖尤斯、保罗、莫迪斯蒂努斯的解答和著述都具有法律效力,使法学家著述成为罗马法重要渊源之一。

7.《最高裁判官告示汇编》:公元130—138年间,罗马皇帝哈德良命令法学家尤里安编定《最高裁判官告示汇编》,规定此后裁判官在颁布告示时只能局限于以往告示的精神,不得而知另创新原则,标志着裁判官立法权的终结。

8.准契约与准私犯:是罗马私法首次创立的法律概念,准契约是指在一般契约外,虽未订立契约但具有和契约相同法律后果的事实,如监护、遗赠、共有等;准私犯是指在法定私犯行为以外的各种侵权行为,如法官渎职、在公共道路丢弃物品致人损害等。

9.裁判官:罗马共和国为处理法律纠纷而专设的司法官。公元前367年,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同时通过审判和裁判官告示,补充发展了市民法。公元前242年罗马法设立外事最高裁判官,通过处理外事案件,颁布裁判高示,成为万民法的唯一来源。10.市民法与万民法:市民法又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所通过的带有规范性的决议以及习惯法规范,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意为各民族共有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间的纠纷以及罗马非公民间的纠纷,适用于包括外国人在内的全体罗马领域内的居民。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人格减等

答:在罗马作为权利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称为人格。罗马法人格分为自由权、公民权与家长权三个层次。如果原来享有的身份权有所丧失,人格也就随着发生变化,罗马法称之为人格减等。根据罗马法规定,丧失自由权沦为奴隶者,为人格大减等;丧失罗马市民权而成为拉丁人或外国人者,为人格中减等;丧失家长权,为人格小减等。

2.简述有夫权婚姻

答:是一种男女双方按市民法规定所发生的婚姻方式,又分为共食式、买卖式、时效式。有夫权婚姻的特点是:

(1)是罗马王政时期的最主要的婚姻形式;

(2)是罗马市民的一项特权;

(3)本质上都是买卖婚姻;

(4)夫妻地位不平等,妻子无财产权与身份,姓氏随丈夫;

(5)离婚很困难

3.简述罗马的法定诉讼

答: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盛行,仅适用于罗马市民,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诉讼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诉权和程序,陈述用一定的术语,配合固定的动作,并要携带争论物到庭,案件要经过法律审理和事实审理两个阶段。

4.评述十二表法

答:(1)十二表法制定于公元前450年,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2)十二表法的许多内容体现了罗马平民民主斗争的胜利成果

(3)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其法律规定打破了贵族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垄断,保护了平民的部分利益,有一定进步意义

(5)是古代奴隶制法中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法律文献之一。

5.评述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答:(1)奠定了罗马私法体系,后经中世纪复兴后形成了大陆法系,《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三分的立法体例为后世效仿,而《学说汇纂》则逐渐发展成为19世纪世界最发达的德国法学的根本渊源。

(2)罗马法所创造的许多具体制度与原则,对资产阶级立法有巨大影响,如法人概念、物权制度、契约制度、律师制度等

(3)罗马法中创制的许多概念、术语,如民事责任、代理等被后世继承,沿用至今

(4)罗马法学家的自然法思想学说与罗马法学发展的成果,成为后世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6.罗马法影响的原因

(1)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经济所涉及的法系,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法律体系,其民法特别是物权法极为发达,成为后世立法的基础

(2)罗马法内容完备、立法技术发达,创立了大量术语概念与原则,远比其他法律体系先进,甚至直接适用于资产阶级立法,有强大的适应性

(3)罗马法中体现的自然法原则、观念与立法趋势适合资产阶级政治需要

(4)罗马的武力扩张和强行适用罗马法扩大了罗马法的影响力

日尔曼法

一、名词解释

1.日尔曼法:日尔曼法是欧洲早期封建制时期(公元5—9世纪)在日尔曼国家适用于日尔曼人的法律的总称

2.蛮族法典:由于民族大迁徙,社会大变动,产生出大量急需解决、调整的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为了应对纷乱的社会局面,强化新建立的封建制度,受到罗马法律文化影响的各个日尔曼王国纷纷在本民族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篡成文法典,史称蛮族法典。3.《撒里克法典》:该法典产生于公元五世纪时期,是日尔曼蛮族法典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由于该法典几乎没有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故被后世作为日尔曼早期习惯法汇编的典型而加以重点研究。

4.采邑制:是封建制度中,中小封建领主在向大封建主承担一定义务的条件下,占有土地的制度。

二、简答和论述

1.简述日尔曼法的动产追及权利

答:日尔曼法对动产实施严格的保护,丧失自己的动产可以行使追及权,又分为两种具体效力:一是给予自己的意思以放弃动产所有权;二是如果是违反自己的意愿丧失动产的,除了当场发现当场追及外,还可以行使捕捉权来追及。

2.简述日尔曼法的历史地位

答:(1)日尔曼法是继罗马法之后在西欧占有主导地位的第一种法律体系

(4)日尔曼法导致和直接影响了封建法的形成

(5)日尔曼法已其完全不同于罗马法的、带有极大的古代习惯法特色的制度,于后来复兴的罗马法一起对欧洲各民族各国的社会、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英国法

英国法复习要点:

1.普通法、衡平法的定义、特点、重要原则

2.英国法特色制度:如信托制、对价、陪审制度

3.英国宪法原则、渊源、历史发展等内容

4.英国行政法制度特点

5.英国法的土地所有制

6.英国刑法对罪行的分类

7.英国法院组织结构

8.英国法的历史地位

一、名词解释

1.大宪章:1215年6月15日,英王约翰迫于贵族与市民的压力而签署《自由大宪章》,该法律文件由序言和63条条文组成,首次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规定了臣民所享有的权利,成为后来《权利法案》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是英国宪法的最早渊源。

2.议会主权原则:议会即国会,所谓“议会主权”是指英国法规定国会在立法方面拥有最高权力,这一权力不经任何个人或机关授权,甚至不来自宪法授权;任何个人或机关不得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无效,也无权限制国会的立法权;法院无权以任何理由拒绝适用国会通过的法律,只有国会自己能修改和废止原有的法律。

4.对抗制:又称辩论制,是英美法系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指民事案件中的原告与被告以及刑事案件中的公诉人和被告人,在法庭上相互对抗,提出各自的证据,询问己方证人,盘问对方证人,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辩论。法官不主动调查,也不参与盘问,而是基于双方的主张和争议进行裁决,充当中立仲裁的角色。

5.对价:又称“约因”,是指为了使对方作出某些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而以自己作出对等的行为来作为保证。是否存在有效对价,是判断契约或协议中一方的承诺是否有效力、必须履行的根据。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答:所谓责任内阁,是指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议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其具体内容包括:

(1)内阁必须由下议院多数党成员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都必须是下议院议员。

(2)首相通常是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3)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附署的行政案向英王负责。

(4)内阁向国会负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者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

(5)如果重新选出的下议院仍然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必须辞职。

2.简述信托制与受益制的区别

答:(1)信托制的标的更为广泛,受益制的标的仅仅是封建地产,而信托制的标的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动产或不动产。

(2)受益制受托人主要按照出托人和受益人的意愿管理地产;而信托制受托人则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财产,不受受益人的支配

(3)信托制的受益人范围更广,不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受益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逃避封建义务或自由处分地产,而信托制则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财产,更多地增殖财富

3.简述普通法系

答:普通法系,又称为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世界性法律体系。普通法系的特点是:

(1)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2)以日尔曼法为历史渊源。

(3)法官对法律的发展举足轻重。

(4)以归纳法为法律推理方法。

(5)在法律体系上不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

4.衡平法与普通法的相互关系

答:普通法是自11世纪由普通法院通过判例与习惯法汇集逐渐形成的一种普遍适用于全英国的体系。而衡平法是指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衡平法官的“良心”与“正义”为基础发展而来。

(1)普通法的实施领域广,创立发展时间早而衡平法实际上建立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对普通法的重要补充。

(2)衡平法主要集中在普通法调整不力的方面,如信托、契约等私法领域。

(3)普通法的救济方法通过灵活多样弥补了普通法僵化的程序体系的不足。

(4)如果衡平法与普通法规则发生冲突,衡平法优先,但是衡平法必须尽可能遵守普通法规则,只有在普通法未能提供足够救济时,衡平法才能干预。

5.简述英国犯罪分类的演变

答:1967年前,将犯罪划分为叛逆罪、重罪与轻罪。1967年《刑事法令》颁布后,这三种罪的划分被取消,代之以可起诉罪、可速决罪和既可起诉又可速决罪的新分类。

6.简述英国的陪审制度

答:(1)1166年,亨利二世颁布了克拉灵顿诏令,将陪审制度正式确立下来,规定发生刑事案件后,必须由熟悉情况的12名陪审员向法庭控告,并证明犯罪事实,这就是所谓的陪审团,也即大陪审团。

(2)后在1352年英王下令禁止起诉陪审团同时参与审判,增设了另外一个12人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即所谓小陪审团。

(3)现在在民事审判中,当事人有权请求陪审团参与的仅限于欺诈、诽谤、诬告、非法拘禁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只有皇家刑事法庭在审理可起诉罪时才召集陪审团,而陪审团必须对被告人是否有罪作出裁决,但一般不参与量刑。

美国法

美国法复习要点:

1.美国宪法,原则,发展特点

2.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3.美国行政法特点

4.美国经济立法:反垄断法

5.美国法院系统

6.美国民事与刑事诉讼制度的特色与区别

7.美国法的历史地位

一、名词解释

1.人权法案:1789年在美国第一届国会上,詹姆斯.麦迪逊提出了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前10条宪法修正案,史称《人权法案》。这10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国会不得制定任何法案来限制、剥夺公民言论与出版自由、和平集会与请愿的权利;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和侵犯;无论任何人都不得因为同一犯罪行为而遭到两次生命或身体危害;公民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不经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而知剥夺公民生命、自由与财产。

2.1787年宪法:即指于1787年颁布的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它规定了三权分立、限制政府等宪法原则,并规定了只有宪法修正案是修改宪法的唯一形式,一直适用到今天。它是美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最高准则,其规定的宪政制度至今仍然影响深远。3.谢尔曼法: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会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国家经济的法案。该法规定:凡是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于非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贸易的任何一部分垄断或试图垄断以及联合或共谋行为都是犯罪,必须受到民事或刑事制裁。

4.《标准刑法典》:指于1962年由美国法律协会拟定并被通过的《标准刑法典》,是美国国内法律统一化运动中的重要成就。该法典旨在促使联邦和各州对刑法进行全面审查,并为联邦和州刑法的修改和制定提供范本。

5.辩诉交易:又称辩诉谈判、辩诉协议,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庭外活动,指控辩双方磋商谈判,控方以撤销部分指控、降格控诉或向法官建议从轻判决等许诺来换取被告人作出认罪答辩,以节省诉讼时间和开支,降低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审判的不确定性。但对辩诉交易也有一定限制,如法官不得参加交易、被告人必须是在充分了解后果和

完全自愿情况下同意交易的等。辩诉交易是美国诉讼法中富有特色的一项制度,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典型表现。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评《独立宣言》及其历史意义

答:《独立宣言》是由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托马斯.杰弗逊等人起草的,在1776年7月4日由大陆会议通过,宣告了美国的独立。《独立宣言》以“天赋人权”思想与“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宣称:(1)人人生而平等;(2)政府是为了保障人权而设立,其正当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同意(3)政府如果损害人权,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建立新政府。《独立宣言》鲜明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主张与政治主张。

《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

(1)《独立宣言》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纲领文件,首次以法律形式公开提出了人权与民主共和思想,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独立宣言》不仅鼓舞和推动了美国乃至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为后来的美国宪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理论基础

(3)《独立宣言》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2.简述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答: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先例,确立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制度。该制度使联邦最高法院有权通过审理有关案件来解释联邦宪法,并宣布有争议的联邦法律或州宪法或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如果最高法院发现有法律条款与联邦宪法相抵触,可以通过宣布其违宪来废除它。

3.简述美国反垄断法的特点:

(1)美国反垄断法并不是通过判断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而是通过判断企业是否在市场竞争中运用不正当手段阻止其他资本进入市场或损害公平竞争,来确定该企业是否违法。(2)美国反垄断法所规定的执法宽严标准可以随情况变化而不同,从而可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3)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4)是集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实体法与诉讼法为一体,并以判例法为补充的综合体系4.简述美国的陪审制度

答:美国联邦宪法第七修正案规定了陪审制度,在诉讼中原告和被告都有权要求陪审团审判,在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有可能被判处6个月以上刑期,则接受陪审是被告人的宪法权利,不得而知取消。陪审团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只适用于刑事案件,其主要职责是决定是否起诉;而小陪审团则参加审判,决定被告人是否有罪,而在民事诉讼中则是决定被告人是否要赔偿。小陪审团采取意见一致原则,有一人不同意就不得而知作出有罪裁定。5.简述美国法与英国法的异同

答:两者相同点在于:

(1)同属于英美法系,法律风格一致,在许多法律原则、概念、制度上采用相同或近似的内容,如遵循先例原则、控辩对抗制、不区分公法和私法体系等。

(2)都是以判例法为主,成文法、法典不发达或仅是对判例原则的汇总。

两者不同点在于:

(1)美国法在移植英国法的过程中重视本土化和批判精神

(2)美国有成文宪法,并由此衍生出复杂而先进的宪法制度体系。

(3)美国法是建立在联邦制度之上,从而形成了立法与司法的双轨制

(4)与英国法中成文法不发达不同,美国法判例与制定法并重,学理与司法实践互补(5)美国建立了许多独立特色的法律制度,如司法审查制度、反垄断法等。

(6)美国法在法律解释上更为灵活

6.评论美国法的历史地位

答:(1)美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首创三权分立体制,其宪政思想与法治原则对整个近代资产阶级宪法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

(2)美国首创违宪审查制度,开世界宪法监督与保障制度的先河,大大推动了宪政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模范作用

(3)美国根据分权原则与联邦政体的实际,创造了立法、司法双轨制,为联邦国家的法制实践提供了重要经验

(4)美国法律在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立创新闻名于世:美国刑法首创缓刑制度、最早建立反垄断法等开创性立法实践。

德国法

德国法复习要点:

1.德国三部宪法,各自内容与特点

2.德国行政法及其诉讼制度特点

3.德国民法典及其内容、特点

4.德国1871年刑法典、1915年刑法典的特点与内容

5.德国经济刑法

6.德国宪法法院制度与多元司法制度

7.德国法的历史地位

一、名词解释

1.《金玺诏书》:1356年,德王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正式确认了国王由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确认了七大选侯的政治特权,是德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法律文件。

2.《奥托特许权》:是德王奥托一世在位时,为了加强王权、抑制封建领主而与教会达成的妥协的法律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赋予教会行政权、司法权,教会像世俗封建主一样向国家履行所承担的封建义务,从而创立了所谓帝国教会体制,这一制度直接导致了后来教会与国王的权力对抗与国王中央集权的崩溃。

3.《加洛林纳法典》:1532年颁布,包括了刑法与刑事诉讼两方面内容,反映了德国封建后期的刑法特点,具有重要影响,被视为欧洲历史上最早的成文刑法典,一直适用到1871年。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欧洲诸国为了结束“30年战争”,在德国明斯特签订的国际和约,这一和约宣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彻底解体,奠定了今天欧洲各国的大体分界,开创了由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被视为第一部国际公约。

5.德国经济宪法:即《魏玛宪法》,于1919年颁布,内容包括:

(1)宣布德国国家结构形式仍然采用联邦制,由18个联邦组成。

(2)规定国家管理实行共和制度,共和国依照资产阶级分权原则组织政府。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并拥有强制执行权与独裁权

(3)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首次作出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

(4)宪法还对社会经济生活专门作出规定,规定了公民工作权利与经济权利,规定资本自由竞争与国家垄断发展相一致,还根据社会民主主义思想规定了劳工和议制度与经济会议制度,因此有经济宪法之称。

6.经济刑法:是指由单行经济犯罪惩治法、经济立法附带刑事规范和刑法典关于经济犯

罪的规定三部分构成的刑事法律规范的统称。

7.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制度:波恩基本法创立的重要政治制度。联邦总理由联邦总统提名,经联邦议院选举产生,一般由联邦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联邦议院可以通过不信任投票迫使总统理下台,但只有杂选出了新的联邦总理并能够立即组成政府时,原政府才可以被推翻,这种建设性不信任投票制度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二、简答与论述

1.德国封建法的主要特征

(1)已法律规范的分散性、法律渊源的多样化和适用范围的属地性为主要特征

(2)罗马法成为德国封建法的重要渊源

(3)德国法的统一是在地方法体系基础上实现的

2.评述《魏玛宪法》的内容、特点与历史意义

答:《魏玛宪法》的内容:(见名词解释“德国经济宪法”部分内容)

《魏玛宪法》的特点:

(1)建立起较为先进的民主宪政制度,形成“双头”政体,即联邦议会与联邦政府与总统。(2)社会化:对社会经济生活专门规定,开创了社会立法与劳工立法

(3)对公民权利自由作出了详尽全面的规定

对《魏玛宪法》的评价:

(1)宪法宣告了帝制的结束,对德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规定了较多的民主自由权利,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民主色彩的宪法

(3)被认为是现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十宪法原则和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其后宪法的发展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3.评述德国1900年民法典

答:(1)该法典明确规定法人是民事权利的主体

(2)关于民事合同,法典肯定“契约自由”原则,在契约的意思表示和条文的表述上有所发展

(3)法典严格保护私有财产权

(4)在婚姻家庭和继承方面,法典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制度的残余

(5)关于民事责任,法典规定了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并存

这部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学大成”的法律巨著无论在立法技巧还是体例结构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法典的颁布和施行对统一德国法制作用极大,成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4.评述《波恩基本法》:

答:《波恩基本法》的特点:

(1)《基本法》在结构上首先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对此的特别突出

(2)《波恩基本法》分别对联邦和各州、联邦议会、总统、立法、行政、财政和司法等部门的制度和权限作出原则规定,重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

(3)取消了纳粹党的一党制

(4)规定任何企图破坏和取消现存的民主自由的基本秩序,或破坏和平、准备侵略战争的行为均属于违宪

(5)规定国家结构形式继承采用联邦制,各州重新取得本州的行政管理权和组织管理文化教育等项权利

(6)规定立法机关是议会

(7)规定联邦总统不再由人民选举,改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只能连任一次(8)《波恩基本法》规定,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作为政府首脑,

在国家行政管理中起实际领导作用

(9)强调国家的司法保护,特别设立联邦宪法法院

5.简述德国宪法法院

答:德国宪法法院分为联邦宪法法院与州宪法法院两种,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独立行使职权。联邦宪法法院下设二个评议庭,第一庭负责审理涉及公民基本权利和法律保障问题的宪法诉讼;第二庭负责涉及国家利益的宪法争端。宪法法院受理诉讼一般分为具体的法规审查、抽象法规审查与个人宪法申诉三种。宪法法院的基本职能包括两方面:

(1)对公民实现法律保障、对国家机关的各项措施活动进行宪法监督

(2)解决联邦机关之间、联邦与州之间,以及各州之间在权利义务问题上发生的争执,保证国家体制的正常运转。

6.简述1975年德国刑法典的特点:

(1)严格实行罪行法定原则

(2)废除死刑,实行轻刑,法典对六个月以下短期徒刑要求尽量用罚金代替

(3)刑法典规定了“改善及保安”处分这种特殊的处罚手段

(4)严格保障宪法秩序

7.简述德国法与法国法的异同

答:相同点:德国法与法国法同属于大陆法系,都是以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与基础,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发展出来的成文法体系。因此无论从法的体系、结构、表现形式,还是从法的地位、本质、作用来看,两国都极为相似。而且法国立法体系还对后来的德国法产生过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两国法律的紧密联系。

不同点:

(1)德国法成型于德意志帝国时代,是君主专制主义的产物,具有浓厚的保守性,这一特征在公法领域尤为突出;而法国法从总体上看,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具有时代进步性,代表着近代西方法的发展方向。

(2)近代法国法以其革命性、开创性和历史进步性而独占鳌头。而德国法在私法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以透彻的学理性、高度的法律技术与严密的逻辑思维著称于世。

(3)与法国法相比较,德国始终全面坚持法律体系的法典化,并在联邦体制下发展出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有特色的法律制度,如宪法法院、经济立法等。

8.德国法的独创性表现

答:(1)坚持立法体系的法典化方向

(2)在坚持传统公、私法二元化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展法律的调解范围,创立新型法律部门,特别是魏玛宪法开创的经济立法与劳工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功。(3)别具一格的司法体制把各种冲突有效地控制在法律范围内,在坚持区分民事、刑事、行政、宪法四大诉讼制度下,把行政诉讼限制在纯行政范围,将难以按传统标准难以区分的新型纠纷划归专门法院审理,从而完善和通畅了诉讼渠道,有力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4)为了保障宪法实施,德国建立了完善的宪法法院与宪法诉讼制度。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法硕考研法制史复习重点归纳

法硕考研法制史复习重 点归纳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8法硕考研: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归纳 一、从纵向看 古代部分所占比重一般在试题总量的70%-80%,甚至高于80%.所以,古代法律制度无疑是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的考试重点。 而在古代部分中,不同的朝代又有各自的重点问题: 1.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又被称为"奴隶制时期"或"习惯法时代".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古代法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不成文的习惯法为主要形态。这一时间主要涉及中国法的起源、夏朝法制概况、商朝法制概况及西周法律制度等问题。其中,西周法律制度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古代法律实现了由不成文习惯法向成文制定法的伟大转变。同时,在社会变革中兴起的"诸子百家",特别是儒、法、道、墨等学派提出的法律主张与法律思想,也成为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法律思想、法律理论。在这一时期内,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运动、战国时期的《法经》、秦国的"商鞅变法"以及儒家、法家的主要法律主张,都是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3.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法制全面确立的时期。在此期间,秦朝及两汉的法律制度各有特色,也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秦朝的法制特色,在于全面推行法家的"以法治国"、"轻罪重刑"等法律主张,因而秦朝的刑事法律、经济法规、司法诉讼制度都是颇有特色的内容。汉朝法律制度的重点,则在汉初主要立法、西汉中期的刑罚改革、法律指导思想的转变、法律原则的变化及司法制度中的"春秋决狱",等等。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成文法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封建立法技术、法典结构、法律内容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其中,魏律、晋律、北魏律、北齐律等重要法典的制定,名例律的形成与封建法典结构的完善,"八

小学1-6年级英语知识点大全

小学1-6年级英语知识点大全! 1.现在进行时 表示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进行的动作,常与now,listen,look等词连用,结构是主语+be动词(am, is, are)+动词ing.如: It is raining now.外面正在下雨。 It is six o'clock now.现在6点了。 My parents are reading newspapers in the sitting room.我父母正在客厅看报纸。 Look! The children are having a running race now.看!孩子们正在赛跑! 问句将be动词移前,否定句在be动词后+not. 2.一般现在时 表示经常反复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常与often, usually, sometimes, always, every day(week year…) on Sundays等词连用。 结构是主语+动词原形;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即he,she, it, Tom, my mother, the boy等词时,动词后加s或es.如: We have an English lesson every day.我们每天都要上英语课。 Do the boys run faster than the girls? Yes, they do.男孩比女孩跑的快吗?是的。 问句借助于do, does否定句借助于don't, doesn't,后面动词一定要还原。 3.一般过去时 表示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或存在的状态,常与just now; a moment ago; … ago; yesterday; last ( week; month; year; Monday; weekend); this morning等词连用。 结构是主语+be动词的过去式(was; were)或主语+动词的过去式。注意:be 动词与动词过去式不可同时使用。如:

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

中国法制史 绪论 一、关于中国法制史学科 (一)中国法制史是法律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 (三)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 (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法制的萌芽和成长 (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隋唐法制的完善 (四)宋、元、明、清法制的成熟及演变 (五)中国近代法制的演变 (六)新民主主义法制实践及其转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法制的建设 三、关于中华法系 【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一)以儒家学说为法制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立论基础 (二)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三)家族本位的伦理发占有重要地位 (四)鲜明的专制特性? (五)融合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 (六)刑事、行政、经济立法比较发达,民事立法相对薄弱 (七)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论述中华法系及特点: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在东南亚早期封建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影响广泛的法系。中华法系的母法就是经千年积累而成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华法系的子法系统,主要有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仿效中国古代法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系的特点表现在:从立法和法典结构上看,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从司法体制上看,是“行政兼理司法”。但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礼法合一”。礼法合一”是指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中国传统的论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司考考点: 明德慎罚、出礼入刑、五刑、契约、婚姻继承、大司寇、五听、五过、三刺。

·神话传说时代——习惯法 ·夏商周——形成了礼刑结合的国家法体系 ·西周的法制思想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其内容趋于成熟,促进了礼刑结合的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人的法 ·法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一)法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 (二)无论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其法律制度 ·中国原始人的法表现为礼与刑两个方面 二、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一)刑起源于部落战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二)战争产生了刑罚---- 奴隶制五刑的产生是战争的需要和结果; (三)一些罪名产生于战争----弗用命.不从誓言罪等; (四)刑官产生于战争----皋陶作士.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礼 一、周公制礼★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期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 现实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订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 仪式,史称周公制礼. 二、周礼的分类 (一)可分为“本”和“文”;“本”指精神原则;“文”指礼节仪式。 (二)可分为“五礼”、“六礼”或“九礼”。(五礼:吉、凶、军、宾、嘉) 三、周礼的实质 ·西周的礼法制度以差序为基础,所谓差序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等级秩序。 ·礼的实质就是“别”,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秩序是一种等差秩序。 四、周礼的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 1、土地王有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分封制度:“授民授疆土”; 3、贡赋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二) (三)婚姻 1、婚姻形式: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民间实行一夫一妻制。 2、婚姻条件:(1)禁止性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 (2)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国法制史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楔形文字法 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而逐渐走向消亡。 2.《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9世纪,同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吸收原有楔形文字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法典。其原文镌刻在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又称“石柱法”。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基本上适应了当时巴比伦国家奴隶制经济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历史影响。 3.吠陀 印度最古老神圣的法律渊源,约成于公元前1500-公元前600年,分为《梨俱吠陀》、《赞颂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四部,以诗歌体裁写成。它们充满了神话和幻想,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其中许多涉及当时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习惯。 4.摩奴法典 约成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是古印度第一部较为正式的法律典籍,它较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了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基本内容。它对印度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传播至东南亚及远东地区,从而形成了以它为基础的印度法系。 5.印度法系 世界五大法系之一,指随着古代印度法的发展,以《摩奴法典》为基础的古代印度法律制度广泛影响而形成的,包括了当时东南亚各国。至15世纪最后一个印度化王国灭亡,印度法系也成了死法系。 6.解负令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立法的一项改革内容,规定拔除立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因债务抵押为奴者一律恢复自由,因债务而卖身到外国为奴的自由人由国家出金赎回。7.市民法 又称公民法,是古代罗马国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带有规范性的决议、法律以及习惯法规范,仅适用于罗马市民(公民)。其内容主要是有关罗马共和国的行政管理、国家机关以及一部分诉讼程序的问题,涉及土地等财产方面的不多。其特点是体系不完整、带有保守性、形式主义比较浓厚等。8.万民法 万民法是规范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公民之间的纠纷的法律体系,是

2017年国家司法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代的司法制度的内容

2017年国家司法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唐代 的司法制度的内容 2017年司法考试备战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为了各位考友能够更好地复习应战,无忧考网特为大家带来2017年国家司法中国法制史知识点,希望能对各位的备考有帮助。 1.唐代的会审制度 (1)三司推事 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共同审理地方或中央发生的重大案件 (2)三司使 大理寺评事、刑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审理地方不便于解往中央的案件 (3)督堂集议制 每逢重大死刑案件,皇帝下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以示慎刑。 2.刑讯制度 (1)刑讯的条件与证据。

唐律规定在拷讯之前,必须先审核口供的真实性,然后反复查验证据。证据确凿,仍狡辩否认的,经过主审官与参审官共同决定,可以使用刑讯;未依法定程序拷讯的,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同时规定,对那些人赃俱获,经拷讯仍拒不认罪的,也可“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 (2)刑讯方法。 ①刑讯必须使用符合标准规格的常行杖,以杖外他法拷打甚至造成罪囚死讯者,承审官要负刑事责任。 ②拷囚不得超过三次,每次应间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200,杖罪以下不得超过所犯之数。若拷讯数满仍不招供者,必须取保释放。凡有违犯,承审官须负刑事责任。 ③拷讯数满,被拷者仍不承认的,应当反拷告状之人,以查明有无诬告等情形,同时规定了反拷的限制。 (3)规定对两类人禁止使用刑讯,只能根据证据来定罪: ①具有特权身份的人,如应议、请、减之人; ②老幼废疾之人,指年70以上15以下、一肢废、腰脊折、痴哑、侏儒等。 3.司法机关 唐代沿袭隋制,皇帝以下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 (1)大理寺。 大理寺以正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审理

新六下英语各单元知识点汇总译林版

六年级下册英语各单元知识点整理(译林版) 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知识汇总 【词汇】 1. large大的 2. strong 强壮的 3. quietly安静地;小声地 4. weak 虚弱的 5. loudly大声地 6. happily 开心地,高兴地 7.mouce 老鼠8. walk by 走过,路过 9. wake …up 吵醒,叫醒,弄醒,醒醒 10.some day 某一天11.let… go 放开 12.the next day 第二天https://www.doczj.com/doc/626133995.html, 网 14.bite 咬15.sharp 锋利的,尖的 16.sadly 难过地,伤心地17. just then 就在那时 18.soon 不久,很快 19.from then on 从那时起 20. cheer 欢呼21.hit 打,击 22.deep 深的23.reach够得着 24.quickly 迅速地,快地25.pour …into 把……倒入 【词组短语】 狮子和老虎the lion and the mouse [mouse: 复数mice 辨析mouth嘴巴month月份] 又大又强壮large and strong 又小又弱small and weak 走过…walk by 走过森林walk by the forest 把狮子叫醒wake the lion up wake me(代词宾格放中间) up [wake过去式: woke] 我能在某一天帮助你 I can help you some day 将来不确定的某一天some day 安静地说say quietly [quiet→quietly] 大声地笑道laugh loudly [loud→loudly] 让狮子走let the mouse go [let sb do, let过去式: let] 第二天the next day 用一个大网抓住狮子catch the lion with a large net [catch过去式:caught] 用他的锋利的牙齿咬网bite the net with his sharp teeth [teeth单数: tooth bite过去式: bit] 出来get out 伤心地问道ask sadly [sad→sadly] 就在那个时候just then 在网里弄了个大洞make a big hole in the net 开心地说say happily [happy→happily] 从那时起from then on 成为好朋友become good friends [become +形容词:变得...,变成.... ] 糖果店sweet shop 一个棒棒糖a lollipop 他会说什么? what will he say? 没关系It doesn’t matter. 伊索寓言A esop’s Fables

法制史重点

开皇律 《开皇律》是隋文帝命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的立法经验,以北齐律为基础,修改制订的一部封建制法律,共12篇。《开皇律》条目简明、刑法宽缓,素有“刑纲简要,疏而不失”的美誉,是《唐律》的制定基础。同时,《开皇律》继承和扩大了贵族官僚在法律上的的特权(比如说沿袭曹魏以后的八议制度,秦汉以来的以钱赎罪,南北朝的官当制度),创立了十恶制度(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确定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体系,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是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律疏议(永徽律疏) 《唐律疏议》(永徽律疏)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为阐明永徽律的立法精神和实质,对律文进行统一解释。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十二篇。 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 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三篇《职制律》,主要是关于惩治官吏违法失职和犯罪的法律规定; 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方面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五篇《厩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发兵、兴造土木方面违法犯罪行为的规定; 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 第八篇《斗讼律》,主要是关于斗殴和诉讼制度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第九篇《诈伪律》,主要是关于打击欺诈、骗人的犯罪行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第十篇《杂律》,反不属于其他“分则”篇的都在此规定; 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兵士、丁役、官奴婢逃亡,以保证封越国家兵役和徭役征发和社会安全; 第十二篇《断狱律》,主要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 五刑 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剕,宫,大辟,奴隶制五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 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

中国法制史考试知识点(已整理)

夏商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简答): 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法律与道德相互结合,界限不清。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选择: 禹刑:所谓“禹刑”,是夏代法律的总称或代称。泛指夏代的法律和刑罚。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泛指商王朝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 圜土: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监狱大多称为“圜土”。 西周 “明德镇罚”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内容:“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使天下人民臣服,在制定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要求,周初统治者逐渐扩展为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至于“用刑宽缓”则集中体现在西周的各项刑罚适用原则的规定中。礼与刑的关系(论述或简答): (1)西周的礼刑一般关系。西周时期,“刑”是同“礼”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多指刑法和刑罚。“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当时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即正面地、积极地规范人们,要求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刑”则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 罚。凡是礼所禁止的,亦为刑所不容, 二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出礼入于刑”。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 律中一项重要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 则,所强调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 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 权。所谓“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庶人 以下“违于事而不备物”,即忙于生产 劳动,又不具备贵族的身份和礼所要求 的物质条件,因而不可能按各级贵族的 各种礼仪行事,这些礼也不是为他们设 立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庶人可以不受礼 的约束,因为礼所强调的是等级差别, 天子有天子的礼,诸侯有诸侯的礼,不 能僭越,任何越礼的行为都要受到惩 罚,对庶人更是如此。 所谓“刑不上大夫”,原指大夫以 上贵族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某 些宽有,在适用刑罚时享有某些特权,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在广大被统治 者面前保持贵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尊严。 但这些礼遇绝不等于大夫以上贵族可 以不受刑罚制裁。在实际生活中,官僚 贵族犯重罪同样要加以惩罚,特别是对 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更是严加惩 处。史籍上关于官僚贵族因犯罪被杀、 被刑的记载不胜枚举。 “五过”制度: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 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即凡 属司法官罚不当罪、询私枉法者,均分 别按“五过”之罪加以处罚。 “惟官”,指秉承上司旨意,官官相护; “惟反”,指利用职权私报仇嫌; “惟内”,指内亲用事,为亲徇私; “惟货”,指贪赃受财,敲诈勒索; “惟来”,指接受请托,枉法徇私。凡 以此五者出入人罪,均按“其罚为钧” 的方法处置,即按枉法受刑者所受到的 具体刑罚,处罚司法官,用以保证法律 的公正性。 婚姻原则: 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有三大原则。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 求、“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六礼”: 西周“婚礼六礼” (1)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 品提亲; (2)问名,即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 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 于宗庙以定吉凶; (3)纳吉,卜得吉兆后,男家携礼物 至女家订婚,确定缔结婚姻; (4)纳征,又称“纳币”,即男方派人 送聘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5)请期,即男家携礼物女方择定婚 期; (6)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 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 终成立。 “七出三不去”: 七出:西周时期,女子有下述七种情形 之一,丈夫即可有正当理由合法休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口多言,去;盗 窃,去。” 不顺父母,去;因为“逆德”。 无子,去;因为绝嗣不孝。 淫,去;因为乱族。 妒,去;因为乱家。 有恶疾,去;因为“不可共粢盛”,既 因女方的疾病而不能共同生活。 口多言,去;因为离间亲属。 盗窃,去。因为反义。 三不去:以下三种情况,不能休妻“有 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 家可依,但体弃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 一若此时休妻则会置女子于无家可归 之境,故不能休妻。 “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 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如此已尽

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知识点汇总

中国法制史“首”“最早”“第一次”汇总 1.赎刑最早出现于夏朝; 2.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一条军法见于《甘誓》(夏启) 3.商朝晚期最早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4.我国最早的劳役刑规定也是最早的强制劳动改造出现在西周; 5.郑国“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6.《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首创编纂封建成文法典的先河; 7.《法经》首创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8.《法经》是最早规定对贪污犯罪进行惩处的封建成文法典; 9.《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10.最早颁布的令是商鞅的《分户令》; 11.监察制度来源于战国(御史),创建于秦朝(御史大夫),确立于西汉(御史台)。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台,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东汉时御史台称为宪台,西晋政权首次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12.法律儒家化始于汉朝;《晋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儒家化的成文法典; 13.录囚制度、“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始于汉朝; 14.《曹魏律》(《新律》)首次将“八议”入律; 15.《曹魏律》首次将类似于后现代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的篇目置于律首; 16. 曹魏政权首创死刑复奏制度; 17.《晋律》(《泰始律》|《张杜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18.西晋首设“登闻鼓”直诉; 19.《北魏律》首次将“官当”正式入律;“官当”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元朝开始废用“官当”; 20.北魏政权“以格代科”,首次创立“格”这一法律形式; 21.北魏政权首创杖刑; 22.西魏《大统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式;格成为一种法律形式始于东魏《麟趾格》; 23.西魏政权最早下诏废除宫刑;北齐时最终废除宫刑; 24.《北齐律》首次使得篇章体例定型化; 25.《北齐律》首创以“名例律”命名刑法典总则,并沿用至清末,确定12篇结构; 26.《北齐律》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27.北齐政权首次以大理寺作为中国古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8.《开皇律》首次使封建制五刑制度化; 29.《开皇律》首次区分公罪与私罪; 30.《开皇律》首次规定“十恶”;《大业律》内容上删除了“十恶”条款; 31.《贞观律》增设加役流;《贞观律》标志着唐代基本法典即告定型; 32.唐律首创疏议; 33.《唐律疏议》是到目前为止保存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34.《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在元代以后称为《唐律疏议》; 35.唐律首次对自首、共同犯罪、比附、化外人相犯、六赃、六杀等作出完整规定; 36.《唐六典》是我国第一部经过系统编纂的封建行政法典; 37.两宋最频繁(最经常性)的立法活动是编敕; 38.《大中刑律统类》(唐宣宗时颁) 首创“刑统”的法典编篡方式; 39.《宋刑统》是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 40.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时期,但属法外刑;宋代确立为法定刑(《庆元条法事类》);《大明律》首次使凌迟正式入律;至清末废除(《大清现行刑律》); 41.宋朝首创刺配刑; 42.宋朝首创条法事类;至今只保留下一部宁宗朝编订的《庆元条法事类》; 43.宋代所有权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宋刑统》对动产所有权做了明确规定; 44.宋朝宋慈编纂的《洗冤集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5.宋朝首创“糊名”(弥封)、“誊录”、和回避等考试方法和规则; 46.宋仁宗首创《窝藏重法》;宋神宗颁行《重法地法》(《盗贼重法》); 47.元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至元新格》;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梳理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一、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内容的中心话题是询问人或事物的年龄、身高、重量以及长度并作比较.内容涉及恐龙、猴子以及鲸类的比较;学生之间在年龄、身高和体重方面的比较. 三、本单元难点: 1、数字的读法;含有“厘米、千克”单位的读法.如百以上164:one hundred and sixty-four,学生可能读的时候百后不知加“and”;还有千的读法:thousand,小数的读法等. 2、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与变化形式;哪些要双写;哪些要把y变i成再加er,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变比较级要加上more. 3、代词的用法;特别是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四、易考点与易错点: 1、词语类:①四会词语在听力部分听写或笔试部分按照汉意写词语.②按要求写词语:变比较级funny,heavy,big,thin;long的名词;foot,tooth复数;heavy(heavier)的反义词light(er)③very修饰原级;much修饰比较级. 例如:He is very tall. He is much taller than you. 2、语法、句型类: ①How引导的不同特殊疑问句:How be sb.?(问某人状况);How tall/heavy/old be sb./sth?(询问身高、体重、年龄)How long/big/large be---?(问多长、多大)How many/much(问

数量、价格). ②比较级的运用;一定要是相同内容或类别才可以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易出错和混淆娥地方.例如:Mike’s legs are longer than (John);如果学生翻译会直接填写John;但是一分析就不难发现应该和John的腿作比较的;所以应该是John’s.再比如My hair is longer than (she).如果不仔细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会错填成:she,her,但是填hers才是正确的. Unit 2 What’s the matter,Mike? 一、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看病就医”和“描述心情”两个话题展开. 三、难点是学生能在各种语言环境中正确熟练地运用不同句型进行交流. 四、易考点与易错点: 1、词语:①四会词语和短语会出现于听力部分的补全句子或按汉语意思翻译.②了解“疼痛”的区别:hurt是动词指“使受伤”,ache是名词后缀,加上身体某部位常指某部位疼痛;sore是形容词可以放在表示身体某部位的词语前作定语或放在be动词后做表语.hurt和sore有时可以替换.armache,stomachache I hurt my nose. My nose hurts.My nose is sore. ②注意people是集合名词,单数和复数同形;medicine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③短语“为某人买某物”;buy sb. sth./buy sth. for sb.当某人放在前面时不用加for;否则要加介词for. 后跟动词,be going on后跟名词;表示将要或打算做什么事情. 2、句型:①What’s wrong with you? 和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意思和用法相同;matter 名词要加;而wrong是形容词;常在选择和改错题中出现.②注意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如果没有be动词;谓语动词要加s或es,否定句和疑问句要用does. Mike has (have) a headache. How does (do) your father feel? He doesn’t (not) feel well.

法制史每章节重点整理

法制史每章节重点整理

每章节重点: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 禹刑: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圜土:夏、商、西周监狱的总称。 夏朝的监狱:圜土、均台、夏台 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 商朝的主要立法:“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奴隶制五刑:墨、劓、刖、宫、大辟(重点) 墨: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头上刺刻后,涂以墨色,从此犯罪者就带有了永久性的标记。 劓:割鼻子的刑罚。 刖:断足的刑罚。 宫:破坏犯罪者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 大辟:死刑 商朝立法指导思想:神权法 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九刑: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重点) 七出:西周婚姻家庭制度。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 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三不去:西周婚姻家庭制度。古代对丈夫休弃妻子的三种限制。西周法律规定,如果出现三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弃妻子。即“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五听: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目听、耳听 囹圄:西周监狱的名称 《九刑》: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义刑义杀: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明德慎罚: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德强行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德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婚姻制度【重点】 1、婚姻成立的原则:一夫一妻多妾制西周的媒氏是婚姻管理机关。 2、婚姻的成立 婚姻成立的要件:(1)父母之命;(2)媒妁之言;(3)到达结婚年龄:“冠礼”、“及笄”。 婚姻成立的限制: (1)同姓不婚:实行“同姓不婚”,其二,“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

2019年电大本科中国法制史重要知识点整理版

单选题 1.”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B.杀)”。 2.西周时吕刑制定了赎刑和有关刑法原则的内容.吕刑的作者是( B.吕侯)。 3.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B.鼎上)。 4.汉代对利率曾有明确规定,超过法定利率这叫做(A.取息过率)。 5.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处刑要加重(B.二等)。 6.在中国法制史上,”八议”最早规定在( A.(曹) 魏律)。 7.《唐律疏议》第二篇的篇名是( B.卫禁)。 8.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叫做(D.禁榷制度) 9.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 D.《大清新刑律》)。 10.鸦片战争后清朝的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机关是(C.法部)。 11.夏朝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C. 启). 12.我国古代赎刑最早出现在( A. 夏朝)。 13.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A. 赵鞅). 1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 法经)。 15.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井用的刑罚是( D. 具五刑). 16.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厩律.兴律三篇的是( C. 察律)。 17.清朝每年复审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 A.秋申). 18.《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臣民权利义务). 19.担任《大清民律草案》的总则.债权和物权三篇起草的外国法学家是( D.日本人). 20.《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C.九刑)。 21.在我国,首次以年龄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是( B.汉朝)。 22.宋代初年出现的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叫做( A.红契)。 23.中国法制史上,确立”十恶”罪名的法典是(C 《开皇律》)。 24.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 A.《大唐六典》)。 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D.《大清新刑律》)。 26.《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是( A.君上大权)。 27.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础是(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8.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机关是( C 立法院)。 29.1946年5月4日党中央发布指示,改减租减息为没收地主土地,这个指示即为( C”五四指示)。 30.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A.神权法)。 31.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鼎的人是( D.子产)。 32.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 B.法经)。 33.秦朝有—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 D.具五刑)。 34.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 D. 比)。 35.《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 D.臣民权利义务)。 36.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37.北京政府主管行政诉讼的司法机关是( D.平政院)。 38.西周出现了契约关系,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39.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针对某类事情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此法律形式为( C. 科)。 40.“重罪十条”始于( D.北齐律)。 41.在中国历史上,将典卖制度化的朝代不是( A.西周)。 42.中国封建时代最完备的行政法规及行政立法总汇的法典不包括( D.《崇德会典》)。 4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是( B.《钦定宪法大纲》)。 44. 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掸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 45.辛亥革命发生后,清政府用了三天便制订和通过了( B.《十九信条》)。 46.西固有一种刑罚是把犯罪者晒成肉干,这种刑罚叫做( C. 脯). 47.春秋时期,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的( C. 子产)。 48. 战国时期,在秦国进行二次变法改革的人物是( B. 商殃)。49.首次将”亲亲得相首匿”原则规定下来的法律是( C. 汉律). 50.晋律的特点是纳礼入律,将儒家的( C. 服制)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51. 唐代官吏退休年龄为( D.七十岁)。 52.宋朝将历史上最残酷的生命刑正式纳入法典,即( C. 凌迟刑). 53.明代刑罚除死刑外,以( D. 充军)为最重。 54.史书上记载:”吕命穆王,训夏( D. 赎刑)。” 55.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的长官叫( C. 廷尉)。 56.在我国法制史上,正式把”重罪十条”纳入法典的是( B.北齐律)。 57.首次{最早规定规} 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 A.开皇律)。 58.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是( B. 《唐律》)。 59.我国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D. 《宋刑统》)。 60.清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A. 刑部)。 61.太平天阔的结婚证书叫( A. 合挥)。 62.武昌起义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 A.21 )条。 63. (在中国历史上)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纲领是(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64.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 B.三公九卿制)。 65.中华法系的代表法典是( C. 唐律疏议)。 66.正式确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A. 开皇律)。 67.采用”重典治乱世”的开国皇帝是( D.朱元璋)。 68.《钦定宪法大纲》的正文称为( A. 君上大权)。 69.夏朝法律制度”昏.墨.贼,杀”中规定的刑名是( D.杀)。 70.商朝”立纣为太子案”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 C. 嫡长继承)。 71.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72.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 B.廷行事)。 73.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C. 儒家思想)。 74.将”八议”制度最早规定在法典里的是( A.魏律)。 75.典卖制度法律化的完备始于( C. 宋朝)。 76.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 C. 《大明律》)。 77.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 A.魏律)。 78.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 D.《开皇律》)。 79.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C.断例)。 80.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重典治吏 )。 81.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 B.鸦片战争后清朝 )。 82.在太平天国的法律中,主张发展近代经济.提倡修铁路.造轮船的法典是( B.《资政新篇》)。 8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取的政体是( A.总统制 )。 8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 B.工农兵代表大会)。 85.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是( D.圜土)。 86.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人律典的封建制法典是( B.晋律)。 87.宋朝将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 C.申明) 。 88.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 B.《资政新篇)。 8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的政体是( B.责任内阁制)。 70.朱元璋将重典治乱世的重点放在( A.重典治吏)。 71.《史记.殷本记》说”纣囚西伯( B.羑里)” 72.春秋时期对晋国铸刑鼎提出反对意见是( D.孔子)。 73.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 A.城旦)。 74.“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C.北齐律)。 75.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B.《开皇律》)。 76.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当属( D.凌迟)。 77.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赎刑)。 78.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 B.束矢)。 79.《法经》共(C.六篇)。 80.《中华民国约法》采取的政体是( A.总统制) 。 81.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生殖机能的刑罚是( D.宫刑)。 82.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83.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 A.鞠狱)。 84.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 A.《中华苏维埃共 .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早期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刑起于兵,兵刑同制。 夏商的神权法思想是法律的思想基础。 王命包括誓(约束)、诰(告诫)、命(君主的命令)等多种形式。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可能是夏朝法律规范的总称)、五刑是其主要内容。 汤刑一般指商朝法律的总称。 夏商五刑:墨、劓、髌、宫、大辟。 大辟即死刑,宫刑即男子去其势、女子幽闭的刑罚,髌是断足或者砍去膝盖骨,劓即割掉鼻子,墨刑在面部或额上刺刻特殊标注之后,再染以墨的刑罚。 刑罚原则:刑不株连、疑罪从轻、不杀无辜、过失从轻 中央司法官,商称司寇。 神判和天罚是夏商司法审判的特点。 夏朝监狱为圜土、夏朝末年称之为夏台、商朝监狱有羑里。 简述原始氏族战争对我国法律起源造成的影响:阶级分化,原来的氏族社会行为规范,后来便成为了法律。氏族首领的职权演变为统治者,建立了权力机关和法律机构。原始社会末期也确立了不少刑罚罪名及处置方法。有法官和审判的存在。频繁的氏族部落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早就了法律。部落军事首领掌握着军事权利,这就必然对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的继承制造成破坏。 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①刑起于兵,兵刑同制。中国法律起源于氏族部落同族之间以及同外族的战争。②原始风俗转变为法律。③血缘纽带关系影响之深。④维护部落首领的政治权利的集中和强化。 简述夏商立法思想以及立法活动的情况:夏商以“恭行天罚”、“天讨”的神拳发思想作为法律的思想基础。立法活动:①王命(誓、诰、命)②禹刑③汤刑④官刑 简述夏商法律制度的基本情况:法律内容出于秘密法状态。已经出现比较完备的刑事法律体系。产生了我国早期的经济法规,反应国家管理和调节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程度。军权至上,神权法思想渗透至深。 第二章西周法律制度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天罚思想、明德慎罚(缓和阶级矛盾,对周初的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益的环境)、礼治思想(维护等级猪肚、预防犯罪、防民) 《吕刑》西周中期的重要刑书,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适用刑罚的总原则为明德慎罚。赎刑是其核心内容,可以用钱财代替或抵消其刑罚。 西周礼制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和尊尊。 西周刑罚区分故意过过失、惯犯与偶犯的原则。(眚、非眚,非终、惟终) 西周刑罚遵循世轻世重的原则。用刑灵活,因时而异。 我国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礼与刑的关系: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两种手段:①出礼入刑,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周礼的本质特征) 西周契约制度:大宗买卖用长劵,称为质;小宗买卖用断券,称为剂。“傅别”也是一种书面契约,在借贷活动中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