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陆地区“语文”全国卷与台湾地区“国文”指考卷比较研究

大陆地区“语文”全国卷与台湾地区“国文”指考卷比较研究

大陆地区“语文”全国卷与台湾地区“国文”指考卷比较研究

大陆地区“语文”全国卷与台湾地区“国文”指考卷比较研究本文是关于两岸高考语文试题比较问题的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包括增进两岸高考语文教育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两岸高考语文试题的完善和改进。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对两岸高考语文试题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发现大陆全国卷在实践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和基于两岸试题比较的基础上给全国卷语文试题的改进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文的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目前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等。本文正文主体分为三章内容,第一章是对近五年两岸高考试题总体形式上进行对比研究,包括对考试时限和题量的对比、试题题型和结构的对比以及作答规范的对比。第二章是对两岸试题内容的比较,分别从现代文阅读题、古代诗文阅读题、语言文字运用题、作文题的选材和考核目标上进行比较,发现两岸试题在不同题型考查方面上的异同点。第三章是基于比较的全国卷实践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本章是通过对考生的问卷调查和语文老师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全国卷在实践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及在全文对两岸试题本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从台湾指考卷得到的启发,为改进全国卷试题命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论文的创新之处,首先是研究对象新颖,选取大陆地区全国卷语文试题与台湾地区指考卷国文试题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几乎没有;其次是对比点新颖,尤其是对两岸试题内容上的对比,由于台湾试题组题方式与全国卷不同,没有全国卷那样按照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

运用这样有清晰且相互独立的题型特点,而是没有一定的顺序且不按照一定的考核目标或选材进行编排试题,本文立足全国卷,根据全国卷考查题型和考核目标的标准对指考卷试题进行归类整理从而发现两岸试题在考查类似题型和语文能力上的命题特色,期望从这种比较中能对改进全国卷试题命题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有利于促进两岸高考语文试题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全国卷试题命制的改进。由于山东2018年将使用新课标全国卷I,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山东高中语文老师了解全国卷、研究全国卷以及备考全国卷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国文科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101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国文考科

第壹部分:选择题(占54分) 一、单选题(占30分) 1. 下列各组“”内的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 (A)“佚”名/瓜“瓞”绵绵 (B)“岈”然/惊“讶”不已 (C)“鹌”鹑/“阉”然媚世 (D)地“毡”/“饘”粥糊口 2. 下列文句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教育下一代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责 (B)不肖商人利欲熏心,竟将塑化剂掺入果汁中贩卖 (C)在老师提纲切领的说明之后,所有问题都获得解答 (D)公司仍在草创阶段,人力短缺,经费不足,只好因漏就简 3. 词语中有一种结构是“名词+名词”,其中前者用来说明后者的功用, 如“垃圾车”。下列具有此种修饰方式的选项是: (A)牛肉面(B)水果刀(C)老爷车(D)鹅蛋脸 4. 下列文句“”内成语的运用,正确的选项是: (A)下课钟声一响,小朋友就如“新莺出谷”般地冲出教室 (B)纵有“鬼斧神工”的本领,也无法改变人生无常的事实 (C)小区居民来自不同省分,说起话来犹如“郢书燕说”,南腔北调 (D)阅读古籍如碰到“郭公夏五”的情况,必须多方查考,力求正确 5. 阅读下文,依序选出最适合填入□□内的选项: 甲、小个子继续跑,我继续追;激湍的河面□□着一线白光,很像是球,在另一端与我竞速赛跑。(张启疆《消失的球》)乙、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李黎《星沉海底》)丙、此刻,我独自一人,□□对望雨洗过的苍翠山峦与牛奶般柔细的烟岚,四顾茫茫,树下哪里还有花格子衣的人影?(陈义芝《为了下一次的重逢》) (A)浮滚/汹涌/萧索 (B)映照/冲刷/悠然 (C)浮滚/冲刷/萧索

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_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 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 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 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适曾主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 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 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 如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 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

大学国文试题及答案教学文稿

大学国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A 《易经》 B 《诗经》 C 《楚辞》 D 《古诗》 2、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A 孔丘与孟轲 B 墨翟 C 韩非子 D 老聃与庄周 3、《左传》的记史方式是() A 国别体 B 编年体 C 纪传体 D 本末体 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 世家 5、中国最早的著名田园诗人是() A 屈原 B 谢灵运 C 陶潜 D 王维 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樊笼”指() A 监狱生活 B 城市生活 C 仕宦生活 D 农村生活 7、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岑参

8、被苏东坡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 A 陶渊明 B 李白 C 王维 D 李贺 9、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 清新俊逸 B 沉郁顿挫 C 苍凉悲壮 D 沉哀凄苦 10、诗歌《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A 张若虚 B 李白 C 王维 D 李商隐 1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于() A 杭州 B 南京 C 镇江 D 武昌 1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指 () A 刘晨 B 刘邦 C 刘备 D 刘禹锡 13、《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A 诗 B 词 C 散曲 D 民歌 14、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李贺 C 白居易 D 杜牧 15、鲁迅小说《祝福》收入()

A 《呐喊》 B 《故事新编》 C 《彷徨》 D 《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属于格律诗的是() A 《上邪》 B 《饮酒》 C 《山居秋暝》 D 《蜀相》 2、下列作家中,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是() A 王昌龄 B 王维 C 孟浩然 D 柳宗元 3、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 A 陈子昂 B 王勃 C 杨炯 D 卢照邻 E 王绩 F 骆宾王 4、下列属于宫调( ) A “越调” B “天净沙” C “正宫” D “端正好” 5、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A 郭沫若 B 戴望舒 C 郁达 D 朱自清 三、填空题 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____ ____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199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3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30分) 1.下列词语中的红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 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 C.戕(qiāng)害璞(pǔ)玉塞(sài)翁失马 D.踪迹(jì)姊(jiě)妹载(zài)歌载舞 2.下列四组词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漱口国藉雄赳赳源远流长 B.斑斓沉湎金刚钻插科打浑 C.诠释惦量荧光屏鸠占雀巢 D.宣泄竣工家具店委屈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 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何况而且 B.况且而且况且 C.何况而且何况 D.何况况且而且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徉致使割受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 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 5.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群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俊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志出现,是因为猛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文言文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台湾高考试题

台湾语文试题精编 一、单一选择题(占34分) 1.下引诗句,都有季节景物的描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乙、忽见陌头柳杨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丙、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乙甲丙丁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2.阅读下列两段现代散文,选出最适合的词语填入口中: 甲、且听听这个无风无雨无阳光的午后,一树树蝉声在东在西在南在北,放肆着纵横上下的交织,声调如复杂的管弦,和无孔不入的口口。 (萧白《长夏声声》) 乙、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迥澜里,口口口口。……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口口,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 余光中《沙田山居》) (A)奔流/忽高忽低/驱散 (B)飘扬/若隐若现/晾干 (C)泼泻/载浮载沉/拭净 (D)喧鸣/随波逐流/扫荡 3.下列诗句,与“安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的送别情怀最相近的选项是: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下引文章中,依文意推敲“”内最适合填入的句子是:微之!古人云:“。”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白居易《与元九书》) (A)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崔豹《古今注》:“《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而濯。有一自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之歌,声甚凄怆,曲终,自投河而死。……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上文““中的歌辞,即是现存汉代乐府《箜篌引》,它以短短十六个字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情节。请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甲、堕河而死乙、公无渡河 丙、当奈公何丁、公竞渡河 (A)乙丙丁甲 (B)甲丙乙丁 (C)乙丁甲丙 (D)甲丁丙乙 6.下引文章是一段古代寓言,“——”内是“杨子”与“邻人”的对话,若按故事情节将(甲)、(乙)、(丙)、(丁)四句话依序填入,何者最恰当?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日:“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日:“”既反,问:“”日:“”曰:“”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甲)多歧路。 (乙)奚亡之? (丙)亡之矣。 (丁)获羊乎? (A)甲;乙;丙;丁 (B)甲;丁;丙;乙 (C)丙;乙;甲;丁 (D)丙;丁;乙;甲 7.王实甫《西厢记》:“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其中“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所表达的情感是: (A)懊悔年少蹉跎,白首无成 (B)忧心时间已晚,不及动身 (C)渴望时光停留,多作相聚 (D)慨叹相见恨晚,造化弄人 8.下列八句为一首平起七律,试依格律及句意,选出最适当的排列方式: 甲、世事茫茫难自料乙、今日花开又一年 丙、春愁黯黯独成眠丁、身多疾病思田里 戊、邑有流亡愧俸钱己、去年花里逢君别 庚、西楼望月几回圆辛、闻道欲来相问讯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A)甲己庚乙丁戊辛丙 (B)己乙甲丙丁戊辛庚

台湾2014 高考 国文试卷含答案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103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国文考科 第壹部分:选择题(占54分) 一、单选题(占30分) 说明:第1题至第15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或最适当的选项,请画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各题答对者,得2分;答错、未作答或画记多于一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下列各组「」内注音符号所表示的字,字形相同的选项是: (A)轮「ㄈㄢ」上阵/漏鼓移,则「ㄈㄢ」代 (B)「ㄐㄧㄠˇ」幸获胜/「ㄐㄧㄠˇ」俗干名 (C)消灾解「ㄜˋ」/运会之趋,莫可阻「ㄜˋ」 (D)「ㄧㄢˇ」旗息鼓/土地平旷,屋舍「ㄧㄢˇ」然 2.阅读下文,选出依序最适合填入□ 内的选项: 对于如乐生院这般极具保存价值的历史遗产,首先,内政部身为主管机关,当然□□□□,应主动进行古迹审查与指定作业;再者,过去许多年「文资法」的修订,□□不是为了限制内政部指定古迹的权力,而是将原先只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力释放出来,让地方政府有更多□□,共同为保存台湾珍贵的文化资产与集体记忆,担起重要的任务。(改写自夏铸九〈正视历史教育,莫做古迹杀手〉)(A)责无旁贷/从来/权责(B)责无旁贷/反而/自由 (C)依法行政/从来/自由(D)依法行政/反而/权责 3.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4.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其意旨的选项: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 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chǔ)悄声(qiǎo)交恶(è)平平仄仄(zè) B.夹板(jiā)着想(zháo)陪衬(chèn)虚与委蛇(yí) C.炽热(zhì)吱声(zī)占卜(zhān)终南捷径(jìng) D.压轴(zhòu)款识(zhì)蜷缩(quán)嗤之以鼻(c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致蜕变大放厥词惩前毙后 B.给力独到责无旁贷浑浑噩噩 C.遨翔肄业各行其是骇人听闻 D.脉搏切蹉沧海一粟浅尝辄止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自改革开放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多中国人生活_______,但缺少信仰,社会核心价值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成为损害我们身心健康、扼杀我们思考力的______。 (3)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说,白人的自由和黑人的自由是_____的,所以也要信任一部分白人。 A.优裕要素休戚相关 B.充裕要素息息相关 C.优裕因素息息相关 D.充裕因素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官方希望日方就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漏报640千克钚一事作出解释,同时希望日方早日解决核材料供需失衡问题。 B.近日,市中区纪委监察局进一步明确了信访监督职能,采取了信访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了纪检信访监督作用。 C.为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江市各校“三抓三促”活动,狠抓勤俭节约教育。 D.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国最早开发经营、最早发现、最早管辖西沙群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 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 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 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 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 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 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 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 “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 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台湾2001年度大学联考国文科试题卷(含答案)

台湾2001年度大学联考国文科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壹、单一选择题 说明:第1题至第17题,每题选出一个最适当的选项,标示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每题答对得两分,答错不倒扣。 1、下列各组[ ]内三个“偏旁”相同的字,读音却完全不同的选项是 A、[裨]益 [稗]官野史 [睥]睨群雄 B、[娉]婷敦[聘]专家游目[骋]怀 C、[缟]素形容枯[槁] [犒]赏三军 D、[俳]优中伤[诽]谤不[悱]不发 2、“总公司财务左支右□的消息上了报,果然引起□然大波。这都是因为高层主管一向偏□小人,才会弄出这么大的□漏。”上列文句□内的用字若完全正确,则□中应填入的字依序是: A、绌/掀/坦/皮 B、绌/轩/袒/纰 C、拙/渲/袒/皮 D、拙/喧/坦/纰 3、下列文句[ ]内字义相同的选项是: A、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圣人[作]而万物睹 B、朝[济]而夕设版焉/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C、仰瞩俯映,[弥]习弥佳/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D、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 4、[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近来可谓集众人目光焦点于一身,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导,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这对企鹅夫妻原本□□□□,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如此超级好爸爸,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下列文句□内最适合使用的语词依序是: A、宜室宜家/鹊巢鸠占/切肤之痛 B、比翼双飞/喧宾夺主/折翼之痛 C、鹣鲽情深/盼子心切/丧子心痛 D、形影不离/舐犊情深/手足之痛 5、[车急驶/那把箭较明快/一只鸟不为什么侧滑下来/天空便斜得站不住/将满眼的蓝往海里倒](罗门《车入自然》)下列选项,何者最贴近诗句描述的境况? A、车子飞驰于塌方的海岸,险象环生,令人心惊肉跳 B、车子奔驰于笔直的海岸线,车速太快,仿佛冲向海里 C、车子奔驰于宁静的海岸,唯有飞鸟、蓝天与碧绿的海水相伴 D、车子飞驰于海岸,随着车身的摆动,飞鸟、天空与海水都倾斜了。 6、(甲)小□□/栽树忙/栽在自己头顶上/不浇水/不施肥/一片叶子都不长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2018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 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 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 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 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 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 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 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 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 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 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 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 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 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 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 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 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 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

学度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国文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2008学年度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国文学科能力测验试题-作答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120 分钟 题型题数: ˙选择题共23题 ˙非选择题共三大题 作答方式: ˙选择题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修正时应以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 ˙非选择题用黑色或蓝色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答错不倒扣 祝考试顺利 第一部分:选择题(占54 分) 一、单选题(占30分) 说明:第1题至第15题,每题选出一个最适当的选项,标示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不倒扣。 1.下列各文句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 (A)白发皤皤的老者向西王母祈求蟠桃,以期延年益寿 (B)看到遍地饿殍,让人不由心生寄蜉蝣于天地的感慨 (C)阿郎误蹈法网,身陷囹圄,面对年迈的父母,只能惭惶不语

(D)小丽婚礼的筵席,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看了真令人垂涎三尺 解析(C) A、皤pó,白发貌。形容年老。蟠pán桃,(名)神话中的仙桃。 B、饿殍è piǎo ,饿死的人。蜉蝣fú yóu,栖於水溪和池塘中,寿命最短的昆虫。 C、囹圄línɡyǔ:原意义就是监牢的意思,出自《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后又引伸出束缚、困难的意思。惭惶不语cán huánɡbùyǔ羞愧惶恐不说话。 D、筵yán 席,宴饮活动时食用的成套肴馔及其台面的统称。古称酒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涎:唾沫,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特别馋。现多形容见了好东西就眼红,竭力想占为己有。 2.下列各文句□内应填入的字依序是: 甲、读书人除了追求丰富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涵养胸襟□识。 乙、他的才华、道德、学问和能力都出类拔萃,不是一般人所能□及。 丙、这两位网球选手搭配双打的时间已经很久,因此培养出绝佳的默□。 (A)气、契、器(B)契、企、器(C)气、器、契(D)器、企、契 解析(D) 甲、器识:有器度有见识。 乙、企及:盼望达到,希望赶上。

2018年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即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想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100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国文科)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100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国文考科 祝考试顺利

第 1 页100年学测共7 页国文考科 第壹部分:选择题(占54分) 1. 下列“”中的字,读音不同的选项是: (A)“柴”火/“豺”狼/同“侪” (B)“耆”老/“脐”带/神“祇” (C)信“笺”/鞍“鞯”/“歼”灭 (D)轩“辕”/墙“垣”/罚“锾” 2. 下列文句“”中的字词,意义相同的选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足反居上,首“顾”居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事行身死,“固”所愿也 (D)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3. 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愚生” 4. 古人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或相关,如孟轲字子舆;或相反,如韩愈字退之。依此推论, 则班固、许慎、王弼、朱熹四人的字依序应是: (A)孟坚/叔重/辅嗣/元晦 (B)元晦/辅嗣/叔重/孟坚 (C)叔重/辅嗣/孟坚/元晦 (D)叔重/元晦/辅嗣/孟坚 5. 诗人描写事物时,往往兼顾视觉与听觉,以达成“有声有色”的效果。如王维《山居秋暝》:“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便是藉由“视觉—听觉、听觉—视觉” 的交错书写,以营造意境。下列写法完全相同的选项是: (A)岸上北风急,纷纷飞荻花。贾船停拥浪,江戍远吹笳 (B)雨后明月来,照见下山路。人语隔溪烟,借问停舟处 (C)古剎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烛照渔船 (D)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1 -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上)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上) 冰点特稿第918期 台湾“高考”国文试题的启示(上) 王丽《中国青年报》(2014年04月09日12 版) 台湾中学生复习考试CFP供图 湖北襄阳,高三学生上晚自习CFP供图 3月26日,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详细阐述了从小学到大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要求,强调将其“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同时增加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去年10月,北京市教委宣布将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有网友以“网上忽闻语文贵,初闻涕泪满衣裳”来形容。在笔者眼中,教育部门明确提高母语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意味着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语文教育终于突破困境,返璞归真,走上正道。并且,从高考入手,可谓抓住了根本。 但兴奋过后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相当宽泛的范畴,命题者对此如何理解,直接关涉到试题内容的组织和题型的设计,进而影响到教育部《纲要》的实施和整个母语教育变革方向。笔者搜集由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编制的1994-2014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试题,与大陆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做了一番比较。其中的异同之处,折射出两岸对汉语文本质及母语教育价值观的各自理解,也反映出共同的文化历史渊源。 一份试卷的整体结构反映了命题者对这门学科的总体把握,也包括对该学科基本规律的认识 1994年,台湾地区为配合当时大学多元化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改“联考”为“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负责统筹举办。考试科目包括国文、 英文、数学、社会与自然5科。2002年,台湾地区正式宣布取消大学联考,实行学测和“大

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并行制,考生可以二选一或者两者都选。学测迄今已走过20年的历程,成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2014年报名考生人数14万人,基本上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之总数。自2010年始,学测成绩被作为大陆普通高校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依据。 台湾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考试(以下简称“台湾学测国文”)与大陆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目(以下简称“大陆高考语文”)相比,首先是总分和考试时长存在差异。 大陆高考语文台湾学测国文考试时长150分钟120分钟总分150分108分考试日期每年6月每年1月或2月由上表可见,大陆比台湾考试时长多了半个小时,总分多了42分。不仅如此,试卷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请看下表: 考试内容一、现代文阅读(9分)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陆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考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语(三、四为选考题,任选其一作答。)文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六、写作(60分)台第一部分:选择题(54分)湾学测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4分)国文题型3小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4小题4小题5小题材料写作,不少于800字单选题(30分)多选题(24分)一、文章评论(9分)二、文章分析(18分)(文言文)三、引导写作(27分)可以说,一份试卷的整体结构反映了命题者对该学科的总体把握,也包括对该学科基本规律的认识。汉语作为历史最悠久、也最具特色的一种语言,我们的先人早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即从识字——认识字形、字音、字义始。古人称之为“小学”,亦即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并认为只有打下这个基础,才谈得上“读书做学问”。台湾学测国文沿袭了这个传统。如2011年度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单选题: 1.下列「」中的字,读音不同的选项是:(A)「柴」火/「豺」狼/同「侪」 (B)「耆」老/「脐」带/神「祇」(C)信「笺」/鞍「鞯」/「歼」灭(D)轩「辕」/墙「垣」/罚「锾」 2.下列文句「」中的字词,意义相同的选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足反居上,首「顾」居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祝广大考生在 2012 年 高考 中取得好的成绩, 全面的了解 2012 年高考的相关重点, 请广大考生随时关注考吧 网,我们将会在后期 2012 年的高考考试中为大家搜集更多与考试相关的资料以及大量的免费试题信息,希 望对大家都所帮助。 、单选题(单选(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D 】 A . 青荇( xìng ) 佝偻( g ōu ) 罗绮( q?) 义愤填膺( y īng ) B . 会稽( ku àij ī) 携手( xi é) 遏制( è) 豁然开朗( hu ò) C . 发酵( jiào ) 阙秦( ju é) 倾圮( p? ) 朝服衣冠( zh āo ) D . 踟蹰( ch í) 繁芜( wú) 诅咒( zǔ) 约车百乘( ch éng ) 答案解析】 :( ch éng - sh èng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 A . 诽谤 肤浅 骇人听闻 永葆生机 B . 祈祷 签署 无济于事 卓有成效 C . 漫溯 簇新 砥砺品格 委屈求全 D . 昳丽 疾疹 没死以闻 膏腴之地 答案解析】 :(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3、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 ____________ 明显偏高 ”只是一个 __________ 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 “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 ____________ 人们又叫 “豆腐渣 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 “豆腐渣”工程, ___________ 要严格质量管理, A .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 既 /又 B .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C .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 /还 D .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 【答案解析】(① “制订 ”是创制拟定的意思, 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 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 “制定 ”。“定性” 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 “定量 ”则是测定物质所含 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 “定量 ”。② “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 “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 “因 为”呼应。故选 “因此 ”。“不仅 ?? 还”表递进,“既?? 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 故用“不仅 /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 .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的人吧?可是在看来 他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B .企业的 “老总 ”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 的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C .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 石头过河,大家心里都没底。 D .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答案解析】:(“捉刀人”意为代别人作文章,这里用来指代 “策划者 ”不当)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 .伦敦作为第 30 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 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B .从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十九日,不法分子蛊惑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甘南州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 致使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3 亿元人民币。 C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 14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 问题,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奥林匹克精神。 D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 还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 “比多年平均值 要在反腐败上下功 夫。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