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试题四

马原试题四

马原试题四
马原试题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四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B )

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D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 意识的本质是(B)

A. 各种感觉的综合

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D)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C)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B)

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5.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B)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16.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C)

A.地理环境

B.社会关系

C.生产劳动

D.信息交流

1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C)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9.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B)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思想关系

20.生产力是反映(A)

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

21.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23.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D)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6.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27.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A)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

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

2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A)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29.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D)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眼前价值和长远价值

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3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 A )

A.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 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3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B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32.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 )

A. 必要劳动

B. 剩余劳动

C. 无酬劳动

D. 抽象劳动

33.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 )

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

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34. 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B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35.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B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36.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B )

A. 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

D. 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

38.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A )

A. 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 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

39.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 C )

A. 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

B. 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 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40.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C )

A. 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

B. 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C.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 国家指导企业,企业引导市场

二、多选题

4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

4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

4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

E.剩余价值学说

4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4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7、意识的本质是(AD)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绝对观念”的产物转自环球网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4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

A.心静自然凉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运筹帷握

4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5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51、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

A.内含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52、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

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

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

53、资本积累(ACDE)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E.源泉是剩余价值

54、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55、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ABCD)

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

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2016马原答案第四章

习题题目总数:21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习题11(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原精华试题及答案一 (2)(1)

马原精华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B)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 想 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材39页。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48页。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B) A.质量互变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51页。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教材56页。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RM[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D 2.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 B.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正确答案】ABD 3.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AB) A.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 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 C.人民当家做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政体 D.民主共和国形式的国体 4.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想,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从这个历史结果,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下面正确的结论有(ABCD)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B.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特定的情况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D.历史发展的顺序是有可能出现跳跃的 5.肯定方面是指()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正确答案】BD 二、单选题 6.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正确答案:D, 7.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实现的程度,取决于它们 A.是否正确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B.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C.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正确答案:A, 8.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正确答案:C, 9.下列关于绝对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B.绝对真理就是不包含相对性的真理 C.绝对真理就是真理具有绝对性 D.绝对真理就是指真理标准的唯一性 正确答案:C,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2015年9月)

第四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 ) 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 )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 )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A.自由商品经济和垄断商品经济 ( ) B.农业商品经济和工业商品经济 ( )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 D.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5.商品经济最早出现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晚期 ( ) D.封建社会全盛期 ( ) 6.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 )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 )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 )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 )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 )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 ) 8.决定商品之间交换比例的是:() A.商品的需要程度 ( ) B.商品的有用的程度 ( ) C.商品的使用价值 ( ) D.商品的价值(√)

1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 A.价值构成的 ( )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 ( ) D.货币构成的 ( ) 12.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 ) B.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 C.商品的出现 ( ) 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 ) 13.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 )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 )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 )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 )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 ()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 ( )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 )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 )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 )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 ( ) 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 ( ) 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 ( ) 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22.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 )

马原题库汇总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与时俱进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B)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BCE) 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E.唯物史观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下面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表述是( ABCD ) A.是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 B.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 C.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BC )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BC ) A.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 7.下列哪些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AB)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当·斯密D.欧文 8.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C.实事求是 D.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 三、辨析题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最新马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

5、时间是( A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

马原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D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唯物主义哲学 D 一部分哲学 C客观性C结构性D物质性D可分性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 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9.时间是指(C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 ) B交换价值 D )°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B感觉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 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C )°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说明(D )°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思维D实践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

马原试题库

马原试题库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B)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 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 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 A、工业革命 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现代西方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8、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变化发展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多因多果 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 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4、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5、一切真理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D)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不可知论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假象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D)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17、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整理版】马原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C.20世纪初 D.19世纪40年代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2.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1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的总和 C.生产要素的总和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16.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

第四章 马原题库

第四章马原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 C、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不同表现 D、先后两次劳动过程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 A、劳动价值理论 B 、剩余价值理论 C、商品与货币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 5、个别企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缩短意味着( )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加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6、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7、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8、“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货币职能是() A、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 ) A、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 B、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C、价值规律的本质规定 D.、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货币在性质上发生变化 D、勤俭节约 1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A、劳动力 B、厂房、设备 C、工具 D、货币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 D、价值平均过程 1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生产劳动产品 B、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C、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保持资本价值 14、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15、资本积累是指() A、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 B、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

马原试题库

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B)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 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 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 A、工业革命 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现代西方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8、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变化发展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多因多果 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 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4、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5、一切真理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D)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不可知论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假象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D)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17、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 A、社会实践 B、权威的理论 C、圣人之言 D、伟人的真知灼见 18、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是(C) A、地理环境 B、人口状况 C、生产方式 D、社会的政治制度 19、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活动,因此社会规律(C) A、是主观的 B、是人可以任意改变的 C、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对人的活动不起制约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