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苏版

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苏版

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苏版
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苏版

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苏版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假设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⑴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⑵详见〝重点突破〞。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洋务运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最高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正确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表达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表达。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等,表达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

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

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

学习准备

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事件资料。

板书设计

第6课? 洋务运动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

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

【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

【一】〝自强〞与〝求富〞

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

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师:洋务派是怎么出现的呢?

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师:洋务派的代表有哪些人?

生: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师:洋务运动的时间

生:19世纪60-90年代

师:对,其中60-70年代是前期,70-90年代是后期,前期和后期的口号什么?发展的重点各是什么?

生:前期:〝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师:其他还有什么内容

生:创办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人才

师: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达到其维护清统治的目的。那么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有那些?

生:(看教材小字)列举出军事企业的举办者、名称、特点。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

李鸿章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师:洋务派在70年代以后,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请你列举出几例?

生:(结合课外收集资料)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在当时的特点

1872

李鸿章

轮船××局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1893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公司

1893年

湖北织布局

师:清朝什么时候开始筹划、有什么成就呢?

生: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师:洋务派还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培养人才,主要措施是什么?

生:创办新式学堂。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师: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

师:原因是什么?

生:学生根据收集的材料进行讨论后进行总结。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3)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课堂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案:第6课

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 主备人:薛力 时间2014.2.26 地点305室召集人薛力 课题6课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课时 1 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重难点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1. 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线的提出。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 的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 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主要任务、意义是什 么? 2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 开端? 3. 严重失误的表现、主要标志、失误的原因、党是如 何纠正的? 4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有哪些? 5.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 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 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 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教研活动记录自主备课记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6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看录象、阅读课文、探究问题,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打破原有的封建统治,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学生观看纪录片《李鸿章的洋务生涯》片段,谈谈自己印象中的李鸿章。 教师过渡:同学们的印象中,李鸿章是一个反面人物。然而近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却这样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李鸿章的步伐,来学习一下”洋务运动“,了解一下李鸿章的另一面。 【课内探究】 环节一: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学生阅读课文并将学案内容在课本上标注清楚。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对照课件,将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标注清楚。标注课本时给大家几个建议:注意:(展示幻灯片:标注提示:1.2.3.4) 教师:巡视课堂,此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课文,找到主干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标注法自主学习。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统一答案,并记忆基础知识。 3、学生自己根据大屏幕对答案,看标注得是否准确。 4、精讲点拨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教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内容还有疑问吗?老师有一个疑问,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是清朝内外交困,为什么这样说呢?(师生共同探讨此问题) 环节二:篇章学习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洋务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8.doc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新人教版-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洋务运动是由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所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 2、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它开始于第二次鸦片,结束于甲午中日战争。 4、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后期的口号是求富。 5、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是为了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它创办于1862年。它以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7、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8、洋务运动的结果破产了,标志性事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的事件是洋务运动。 10、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事件是洋务运动。 11、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13、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1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15、洋务运动后期,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16、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17、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二、列举题知识点 1、列举洋务运动的内容。 答:(1)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3)筹建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 2、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答:(1)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海军。 答: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列举洋务运动的口号。 答: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三、简述题 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答:(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积极性: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代代化开辟了道路。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最新教案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

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第6课洋务运动题目及答案

第6课洋务运动题目及答案 1、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手段、时间、代表人物(中央与地方)、阶级、派别、主张、口号。(记忆)(1)原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即涉外事务)。(2)兴办洋务的目的:维护清朝统治。(3)手段:师夷长技 (4)兴起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5)代表人物:中央:奕地 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7)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8)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洋务运动主要活动(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建海防;四是兴办新式学堂。)(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对比记忆) 人物军事工业备注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比记忆)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还成立了海军衙门。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记忆) (4)培养新式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又送留学生出国深造,从而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记忆) 3、洋务运动结果及出现此结果的原因。(理解记忆运用) (1)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2)失败原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理解记忆运用) (1)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消极: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第7课戊戌变法题目及答案 1、哪件事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请说出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时间、 地点、领导者。该事件后至戊戌变法前,维新派又进行了哪些维新活动?(1)序幕:1895年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6课__洋务运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思源实验学校罗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想象问题能力。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基本方 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温故而知新”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么多战争中中国失败,从失败中得出教训:我们当时国家落后。因此从“技术、政治制度、思想”展开了向西方学习,从而导出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并讲解近代化探索的过程,走进第6课 第6课《洋务运动》(课件出示标题) 【学习新课】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派?(出示课件) 【过渡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哪些代表?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呢?请同学们思考。 一、“自强”与“求富”的洋务运动(课件出示标题和内容)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目的: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最终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领导阶级: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5、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洋务派是怎样具体向西方学习的?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标题) 1 、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标题) 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有: (课件出示图表)并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的造船厂; (教师强调洋务派军用工业分布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第6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6课洋务运动教案 思源实验学校罗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正确理解并掌握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想象问题能力。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基本方 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温故而知新”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么多战争中中国失败,从失败中得出教训:我们当时国家落后。因此从“技术、政治制度、思想”展开了向西方学习,从而导出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并讲解近代化探索的过程,走进第6课 第6课《洋务运动》(课件出示标题) 【学习新课】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派?(出示课件) 【过渡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向西方学习?有哪些代表?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呢?请同学们思考。 一、“自强”与“求富”的洋务运动(课件出示标题和内容)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目的: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最终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领导阶级:开明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5、代表人物:(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洋务派是怎样具体向西方学习的?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标题) 1 、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用工业(课件出示标题) 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代表有: (课件出示图表)并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的造船厂; (教师强调洋务派军用工业分布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5.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学生讨论) 6.教师讲述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二)维新思想的传播 1.教师讲述: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提示: 思想基础。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一)百日维新 1.材料展示:“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2.教师讲述: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言辞恳切,光绪帝被深深感动,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3.学生发言:阅读教材,总结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提示: 4.问题探究: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提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题研究生本教育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⑤邓稼先、王进喜 等先进模范人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 培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寻找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分组学习,加 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分析材料和图片,正确评价历史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题研究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 旗轿车、武汉长江大桥、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 过的哪些知识?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过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 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 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 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 题。 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 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 么?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制定的 这一任务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世界 学生看图思 考 中共八大把 经济发展放 在首位。中共 八大制定的 任务是符合 当时国情。中 共八大解决 对学生的回 答,巧用表 扬,最大限 度地调动孩 子学习的积 极主动性, 让他们扬起 自信的风 帆,学会学 习,学会生 活。 让学生 进入情境,调 动他们的兴 趣,来更好的 复习旧知识 巩固学 过的旧知识 与新知识做 到自然的链 接

第6课洋务运动

第6课 洋务运动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题分合计35分) 1.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D. 张之洞 2.洋务运动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 ①李鸿章 ②张之洞 ③曾国藩 ④左宗棠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3.下列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①举办军事工业 ②举办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海军 ④训练地主武装 ⑤设立使馆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洋务派创办最早的近代军事企业是 A.江南织造总局 B.安庆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 5.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军械所 C.福州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后期,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建的当时中国最大的钢铁厂在 A.广州 B.上海 C.汉口 D.汉阳 7.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是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 .上海机器织布局 D.开平矿务局 8.表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愿望破产的史实是 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戊戌政变扼杀戊戌新政 9.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A.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B.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C.举办新式学堂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0.洋务派与顽固派态度不同主要体现在 A. 维护清朝统治 B. 镇压太平天国 C. 严禁鸦片 D. 对待外国事物 11.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工业不包括 A.开平煤矿 B.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织布局 12.下列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中,为李鸿章所创办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天津机器制造局 13.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下列哪些企业 ①江南织造总局②轮船招商局③汉阳铁厂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14.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作用的是 A.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 D.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军事,不重经济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 没有大力宣传西方文化思想 D.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16.下列对洋务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清朝统治 B.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C.兴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新人教版

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二 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主要人物康有为光绪帝 3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7年9月21日 4变法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 6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知识点2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开始: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改试策论,开办,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 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B)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左宝贵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2 2

历史八年级新教材下册第6课教案

.图片展示: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 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 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 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 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 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 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 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 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 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 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 为、梁启超的照片。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 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 张?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 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 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 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 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 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 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 点?

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 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 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 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归纳: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 中顽固派的利益;②顽固派实力强大;③维 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 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8.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 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 力奋斗。 ?板书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第6课 课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 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2)讲述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重点难点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 难点:(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个人随笔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背景:①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②对社会主义建设缺少经验。 (2)中共八大:①时间:1956年;②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 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④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 进的经济建设方针;⑤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⑥意义:八大的决策是正确 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3)(一)失误: ①1958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忽视了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 ②大跃进:目标: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平均主义和“共产风”。结果:挫伤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结果: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原因除“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外,还有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的行为) (二)左倾错误的纠正:①实行全面调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②结果: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2、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957—1966年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 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等)而且还出 现了众多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