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纸起源和记者诞生及其演进发展的历史轨迹

报纸起源和记者诞生及其演进发展的历史轨迹

报纸起源和记者诞生及其演进发展的历史轨迹
报纸起源和记者诞生及其演进发展的历史轨迹

保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精心整理保险公司是专卖店我们是高端定制 保险的起源1、埃及(人身)2、海上保险(意外)3、中国保险的起源同治年间民国中国4、保险中介的产生劳合社5、中国保险的三次改革 意外伤害:普通100-120高管300(新光海航) ??(一)海上保险? ??海上保险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正是海上保险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保险业的繁荣与发展。 ??人类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由多数人分摊海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的方式——共同海损分摊。在公元前916年罗地安海立法中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

只载重而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方来分摊。”? ??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的巴比伦和腓尼基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化而来的。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 ??16 务。 ??(二 ?? 公司——汉堡火灾保险局由几个协会合并宣告成立。但真正意义上的火灾保险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发展起来的。1666年9月2日,伦敦城被大火整整烧了五天,财产损失1200多万英镑,2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这种状况下,聪明的牙医巴蓬l667年独资设立营业处,办理住宅火险,1705年更名为菲尼克斯即凤凰火灾保险公司。1710年,波凡创立了伦敦保险人公司,后改称太阳保险公司,接受不动产以外

的动产保险,营业范围遍及全国。 ??进入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火灾保险公司大量出现,保险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为主,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单一的火灾扩展到地震、洪水、风暴等非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 ?? ”,并于 ” 世界各国有关保险的渊源众说纷纭。 据古史文稿的引证和推论,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约在公 元前四五世纪,古埃及的石匠曾采取集体扶助办法,帮助石匠及其亲属解决生活困难。古希 腊也有由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或同行业的工匠集体采取救济受难者的方法。古罗马的丧葬互助 会,以参加者按规定交纳的摊款,支付会死亡后焚尸和坟穴的费用。古马勒斯坦对被盗或被 野兽吞噬的牲口,采取由群体的牲口饲养人共同负担损失的办法。公元前20世纪,古马比 伦(Babylonia)时代,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及市长等,对其所辖镜内居民征收赋金,以备 救济火灾及其他天灾损失之用。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Israel)王所罗门(Solomon)对其 国民从事海外贸易者,课征税金,作为补偿遭遇海难者所受损失之用。这类各种为个体和群 体利益所采取的救灾和补偿损失方法,已开始孕育了保险的胚胎。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电工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 及发展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电工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以及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电工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有力杠杆。早在1883年电能开发的萌芽时期,恩格斯就曾经评价了它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循环完成了。德普勒的最新发现,在于能够把高压电流在能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通过普通电线输送到迄今连想也不敢想的远距离,并在那一端加以利用──这件事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如果在最初它只是对城市有利,那末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预见的正确性。 电磁是自然界物质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物理属性。因此,研究电磁规律及其应用的电工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能源、信息、材料等现代社会的支柱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电能作为一种,它便于与各种进行转换,从多种途径获得来源(如、、、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又便于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种种需要(如电动力、电热、电化学能、等)。与其他能源相比,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更易于调控。这一系列优点,使电能成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们关注。电能的开发及其广泛应用成为继蒸汽机的发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20世纪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 韦勒克曾专门著文(《比较文学的名称和性质》①)清理过“比较文学”(ocmParativelite仆由叮e)一词的来源。在《文学理论》和其它几篇文章中他也对 比较文学的任务和性质进行过探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他提出的主要观点。 一比较文学的名称 “比较文学”(ocmpaartiveliteratUre)是一个让人非常疑惑的术语。前不久, 还有人提出要将“比较文学”更名为“国别文学比较研究”。在汉语中如此英 语中同样如此。康奈尔大学的雷恩·库柏(LnaeCo叩er)就认为“比较文学”是 一个既无意义而又不符合句法的“杜撰术语”。他因此拒绝把他的系叫做“比较 文学”系,而执意叫做“文学的比较研究”系。韦勒克指出,这是因为“文学” 一词的意思是泛指一切“文学作品”,而不是指“对文学的研究”。“文学”既然 是用来指文学作品,指诗歌又小说等文学作品,那么,显然不会存在一种用“比 较”的方法写成的“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当然也就不能用“比较文学”一词 。Th。Namoo)讨Na帆了C。即。ar触Litera翻er,收入论文集Rne6wellke:。留喇m正na自此凡洲为巴。CoCnPe台of 0在记台m,NweHavenand助ndon:Y目eUnivesriytPSSerll970,PI一360 228 或几个国家的作家创作的影响。但是,法国学派的这种观点根本不具有方法论和 逻辑学的基础,也就根本无法界定比较文学。举例来说,按法国学派的观点,研 究莎士比亚对法国作家的影响是“比较文学”,而研究莎士比亚在英国本土的影 响则不属于“比较文学”。韦勒克坚决反对法国学派的这一比较文学观。在韦勒 克看来,“比较文学在只研究两种文学关系的狭窄含义上也不能成为一门有意义 的学科,因为那样,它就必然变成两种文学之间的`外贸’,变成对文学作品支 离破碎的探讨,就不可能对个别艺术品进行深入研究,就会使比较文学成为文学 史一个附属的学科,使它处理的散乱无章,使它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①不 仅如此,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观由于专注于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就非常重视文 献、来源、声誉和传记材料等的研究,这就落入了韦勒克所谓的文学“外部研究`’ 的案臼。韦勒克从他的文学本体论来看,文学批评和理论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部 作品的内在审美“结构”。所以,法国学派的文学研究只是十九世纪文学研究中 的“实证主义”。在《文学理论》中,韦勒克说:“文学之间的比较,如果与总的 民族文学相脱节,就会趋向于把`比较’局限于来源和影响、威望和声誉等一些 外部问题上。这类研究不允许我们分析和判断个别的文艺作品,甚至还不允许我 们考虑其整个复杂的起源问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或者用于研究一篇杰作引起的反 响,如翻译及模仿,而这些仿作又往往出自二流作家之手,或者用于研究一篇杰 作产生前的历史及其主题和形式的演变和传播。”②也就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 究”往往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的审美“结构”研究之外,只涉及文学作品的外 部事实,而这些研究根本无法解决作品的优劣、意义和特征等问题,也就不是对 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判。就象索绪尔所打的比方,法国学派所研究的只不过是国 际象棋从法国流传到英国这样的、与国际象棋内部规则和特性无关的外部事实, 只不过是一种外部研究。这样,韦勒克把对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反驳逐渐引导到 自己对比较文学实质的阐述上来。 卜 韦勒克在反驳了几种对比较文学的错误认识后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观。现 在,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韦勒克比较文学观的两大特点。一是把比较文学与

世界保险起源发展

保险的古老起世界保险起源源及发展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 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耕三余一”的思想就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 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也已经产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500年,在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这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保险。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巴比伦和腓尼基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划而来。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人身保险的起源包含于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后来船上的船员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伤害,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些应该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 世界上最古老的保险单:热那亚商人乔治勒克维伦于1347年10月23日出立的船舶航程保单。 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1384年,佛罗伦萨开出承保从法国运往意大利比萨的一批货物的保险单,保单中明确规定了保险标的、保险责任等,这是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海上保险保单。 世界上最早的保险法令:为解决保险带来的经济纠纷,防止欺诈行为和给予本国船只优先待遇,1435年巴塞罗那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险法令。 世界上最早的保险条款:1524年,佛罗伦萨总结以往海上保险的做法,制定了一部比较完整的保险条例,并规定了标准的保单格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保险条款。 世界上最早的保险组织:1688年,劳埃德先生在伦敦塔附近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馆,这里每天富商满座,保险经济人利用这一时机招揽业务且队伍日益壮大,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保险组织。 第一部有关海上保险的法律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在1601年制定的。 世界上最早的保险公司是美国经营人寿保险和损害保险的埃脱那保险公司。 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是1693年由著名天文学家哈雷以西里西亚市的市民死亡统计为基础编制的。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 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 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 ARPANET 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 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 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 。当时, 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 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 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 正常工作, 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 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 ARPANET ,进行联网的研究。同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 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美)勃洛克《比较文学的新动向》,强调“人文主义”。 (美)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961),确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荷)佛克马《比较文学和新范式》(1981),反驳雷马克,强调方法论。 ()韦斯坦因《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 (美)伯恩海默《跨世纪的比较文学》:一是放弃欧洲中心论,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其他话语形式。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中国之欧洲》。

比较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比较文学”一语中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实际上只是()的意思。 A. 文学作品 B. 文学创作 C.文学研究 2、“诗学”概念起源于() 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埃及 3、我国文学史上将诗歌和科学完美结合的杰作《天问》的作者是()。 A.屈原 B.李白 C.苏轼 4、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外来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5、《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刘勰 B.钟嵘 C.司空图 6、“五四”时期,我国的文学翻译把哪国文学放在第一位()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7、下列套话中,哪个不是中国人用来描绘日本人的() A.倭寇 B.小日本 C.鹰钩鼻 8、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 A.阐发 B.接受 C.平行 9、古希腊的悲剧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形而上悲剧 10、《管锥编》的作者是()。 A、钱仲书 B、鲁迅 C、郭沫若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既从事文学创作,又对佛学有精湛研究的代表性文人包括() A.王维 B.谢灵运 C.李白 D.杜甫 E.白居易 12、古代中国涉及文学分类的着作有() A.《典论论文》 B.《昭明文选》 C.《文章辨体序说》 D.《文体明辨序说》 E.《文章流别论》 13、“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话提到的两位词人是() A.辛弃疾 B.柳永 C.李清照 D.苏轼 E.陆游 14、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有() A、开放性 B、综合性 C、跨越性 D、讽刺性 E、赞扬性 15、西方悲剧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A.命运悲剧 B.性格悲剧 C.社会悲剧 D.形而上悲剧 E.悲喜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6、形象学17、平行研究18、母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20、简述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五、论述题(30分) 21、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条码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用条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本节将详细介绍条码技术的概念﹑历史﹑特点及发展趋势。 1.条码技术的起源及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传输通讯能力日益强大。全面、有效的信息采集和输入几乎成为所有信息系统的关键。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是在计算机、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采集、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条码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欧美、日本等国家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在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贝尼·西尔佛(Be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以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这种代码图案如图2-2右上图所示。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称作“公牛眼”代码。靶的同心环由圆条和空白绘成。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符号很接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商品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而且工艺上也没有达到印制这种代码的水平。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地区的统一代码——UPC条码的奠基人。?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d Feissel)等人于1959年申请了一项专利,将数字0~9?中的每个数字用七段平行条表示。但是这种代码机器难以阅读,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促进了条码码制的产生与发展。不久,E·F·布林克尔(E·F·?Brinker)将条码标识应用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韦尼亚(Sylvania)发明了一种被北美铁路系统所采纳的条码系统。?这两项发明可以说是条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保险学起源及其发展[1]

保险学起源及其发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是人类生活中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或然风险。保险就是转移风险、补偿损失的最佳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2条明确了保险的定义:“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首先商业保险行为是一种以保险合同为形式、以经济补偿为内容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同于以国家立法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其次投保人必须根据合同约定,履行交费义务,才可享有保险事故发生时的索赔权和经济补偿,不同于以单方给予为基础的社会救济;第三,保险人的赔偿给付义务的履行(人寿保险除外)是不确定的,有赖于合同约定的事故(人身保险也称事件)的发生与否,不同于以确定的受益权为基础的储蓄制度。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转移风险、补偿损失,即投保人通过交纳少量保险费,将风险转由保险人承担;一旦发生风险,则进行损失分摊,由众多的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摊少数遭受灾害事故的企业和个人的损失。由于保险具有这一基本职能,因此,对家庭和个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保障。 1. 国际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保险思想古已有之,据记载,公元前2000年,在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曾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在其在其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时期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中有这样的记载“商队间如有马匹货物等中途被劫或发生其他损害,经当事人宣誓,确无纵容或过失等事情,可免除其个人之债务,而由全体商队补偿之。”即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马匹和货物损失的分摊补偿。在古埃及,大约公元前4世纪,埃及石匠流行着一种互组合作组织,参加者交付的会费,用于会员死后的丧葬费用。我国夏朝的《夏篇》有记载:“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物集聚,何以备之?”认识到自然灾害何时发生难以预料,必须随时储备粮食以济灾荒。可以说当时就萌生保险思想。我国着重于财产保险方面,古埃及和希腊等着重于人寿保险方面。 关于现代意义上的保险起源,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现代保险起源于海上保险: 据德国史学家肖培(Adolf Sehaube)的考证,最早的海上保险发生在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世界上最早的保险单是1347年10月23日由意大利热那亚商人乔治〃勒克维伦签发的,承保圣太〃克拉拉船舶的一张保险单。巧世纪初期,海上贸易中心西移,海上保险的中心也随之西移,经历一个世纪多的时间,自意大利经葡萄牙、西班牙各大城市于16世纪初期传入荷兰、英国。17世纪的英国航海业己相当发达,伦敦也已成为世界航海中心与国际贸易中心。当时,经营航运、贸易及保险的商人常以位于塔街(Tower Street)的爱德华〃劳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ht 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有可能是填空) 2文类学:是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民族文学形式的种类,类型以及文学风格进行的比较研究,属于文学批评的一支. 3主题学:发轫于19世纪德国的民俗学研究,既属于影响研究,也属于平行研究.其强调的是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不同,作家对于同一主题(包括主题,题材,情境,人物,意象,套话)的不同处理. 4母题: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等 5题材研究:通常指构成一个完整故事或情节的素材,比较文学中指研究不同语言,民族,时代的作家对于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如大洪水神话,人蛇恋. 6情境研究: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三角恋,人鬼恋,不相识的父子之战)以及不同作家对于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研究(爱情与职责,道德,伦理等) 7意象研究:指某一民族,国家中某种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形式或文化形象. 8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的翻译互动研究.(探寻翻译及其翻译以后) 9形象学:是指在一国文学中所塑造或描述的”异国形象”,诸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以及”战后日本文学中的美国形象”. 10社会集体想象物:全社会对于一个集体,一个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11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文艺理论为核心内容的研究领域,着重于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12历史类型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受到进化论的影响。研究的时空不一,但在美学上有价值,诗学上有共通性文学现象的一门学科。 13文学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具有相近或相同的文学观念,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的作家群体。 14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潮流。

保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保险公司是专卖店我们是高端定制 保险的起源1、埃及(人身)2、海上保险(意外)3、中国保险的起源同治年间民国中国4、保险中介的产生劳合社5、中国保险的三次改革 意外伤害:普通100-120 高管300 (新光海航) 现代保险起源于意大利也有说是中国首创,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国商人即将风险分散原理运用在货物运输中。由镖局承运货物,收费签发“镖单”。货到目的地,收货人按单验收后,在镖单上签注日期,加盖印章,交护送人带回,以完手续。镖局的这些手续与现代保险的承保手续大致相同。 保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 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耕三余一”的思想就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 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已经产生: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该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还有古罗马军队中的士兵组织,以收取的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 下面是在保险的发展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几种保险: (一)海上保险 海上保险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正是海上保险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保险业的繁荣与发展。人类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由多数人分摊海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的方式——共同海损分摊。在公元前916年罗地安海立法中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而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方来分摊。” 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的巴比伦和腓尼基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化而来的。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 16世纪时,英国商人从外国商人手里夺回了海外贸易权,积极发展贸易及保险业务。1720年经女王批准,英国的“皇家交易”和“伦敦”两家保险公司正式成为经营海上保险的专业公司。 1688年,爱德华·劳埃德在伦敦塔街附近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馆。由于这里海事消息灵通,每天富商满座,保险经纪人利用这一时机,将承保便条递给每个饮咖啡的保险商。随海上保险不断发展,劳埃德承保人的队伍日益状大,影响不断扩大。1871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一项法案,使它成为一个社团组织—劳合社。到目前为止,劳合社的承保人队伍达到14000人。现今其承保范围已不仅是单纯的海上保险。 (二)火灾保险 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负赔偿责任。17世纪初德国盛行互助性质的火灾救灾协会制度,1676年,第一家公营保险公司——汉堡火灾保险局由几个协会合并宣告成立。但真正意义上的火灾保险是在伦敦大火之后发展起来的。1666年9月2日,伦敦城被大火整整烧了五天,财产损失1200多万英镑,20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这种状况下,聪明的牙医巴蓬l667年独资设立营业处,办理住宅火险,1705年更名为菲尼克斯即凤凰火灾保险公司。1710年,波凡创立了伦敦保险人公司,

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1.近现代保险的形成与发展 (1)海上保险是一种最古老的保险,近代保险首先是从海上保险发展起来的。共同海损的分摊原则是海上保险的萌芽。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一带就有了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为使航海船舶免遭倾覆,最有效的解救方法就是抛弃船上货物,以减轻船舶的载重量,而为使被抛弃的货物能从其他收益方获得补偿,当时的航海商就提出一条共同遵循的分摊海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的原则:“一人为众,众人为一。”公元前916年在《罗地安海商法》中正式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而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方来分摊。”在罗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损必须在船舶获救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损失分摊。由于该原则最早体现了海上保险的分摊损失、互助共济的要求,因而被视为海上保险的萌芽。 船舶抵押借款是海上保险的低级形式。船舶抵押借款方式最初起源于船舶航行在外急需用款时,船长以船舶和船上的货物向当地商人抵押借款。借款的办法就是:如果船舶安全到达目的地,本利均偿还;如果船舶中途沉没,“债权即告消灭”,意味着借款人所借款项无须偿还,该借款实际上等于海上保险中预先支付的损失赔款;船舶抵押借款利息高于一般借款利息,其高出部分实际上等于海上保险的保险费;此项借款中的借款人、贷款人以及用做抵押的船舶,实质上与海上保险中的被保险人、保险人以及保险标的物相同。可见,船舶抵押借款是海上保险的初级形式。 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化而来的。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在其他责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所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15世纪以后,新航线的开辟使大部分西欧商品不再经过地中海,而是取道大西洋。16世纪时,英国商人从外国商人手里夺回了海外贸易权,积极发展贸易及保险业务。到16世纪下半叶,经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了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1720年经女王批准,英国的“皇家交易”和“伦敦”两家保险公司正式成为经营海上保险的专业公司。 1871年在英国成立的劳合社,是1688年爱德华·劳埃德先生在伦敦塔街附近开设的咖啡馆演变发展而成的;1691年劳埃德咖啡馆从伦敦塔街迁至伦巴第街,不久成为船舶、货物和海上保险交易中心。劳埃德咖啡馆在1696年出版了每周三次的《劳埃德新闻》,着重报道海事航运消息,并登载了咖啡馆内进行拍卖船舶的广告。随海上保险不断发展,劳埃德承保人的队伍日益壮大,影响不断扩大。1774年,劳合社迁至皇家交易所,但仍沿用劳合社的名称,专门经营海上保险,成为英国海上保险交易中心。19世纪初,劳合社海上保险承保额已占伦敦海上保险市场的90%。1871年,英国国会批准了“劳埃德法案”,使劳合社成了一个正式的团体,从而打破了伦敦保险公司和皇家交易所专营海上保险的格局。1906年,英国国会通过的《海上保险法》规定了一个标准的保单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史前期(先秦——十九世纪末) ——翻译肇端 一史前期特点 史前期的比较文学有着迥异于其后阶段的特点: 1 时间跨度长:如果以西汉为史,则有约两千年时间,如果包括西汉之前的先秦,则已超过两千年; 2 发展极其缓慢:从开始的片段、零星记载,到十九世纪末,基本上以翻译为主,即使是跨国界、跨学科,也大多是混杂于文论或者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比较,而多“比附”,更谈不上系统完整的理论与方法; 3 综合的非纯文学比较:和西方相比,中国的比较文学从一开始起,便局限于同一文化圈内做系统比较。 二史前期概述 A 早期翻译 史前期最早阶段的西汉时期(包括之前的先秦时期),显露比较文学端倪的史料记载,主要有两个方面: a 《史记》、《汉书》及《后汉书》中涉及西域的记载,有关于汉朝与西域诸国神话传说流传与真伪的比较,这几乎可以说是涉及了比较文学最原始的记载; b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中记载了鄂君子请人翻译《越人歌》的传说,从时代上看,这是中国比较文学史上有记载的跨民族的最早翻译。 B 佛经翻译的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东汉至西晋

1 安世南:安息太子,译有《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种佛经,人称其“为群译首”; 2 支娄迦谶:月支人,翻译了《般若道行》《般舟三味》等经三十多卷,其译文“审得本旨,了不加饰”; 特点:译经不少,但多零品断简,尚不成系统;译文体尚不确立;译者多为外国人,致使译文质量大多粗糙。这一时期的译事,只能属早期启蒙时代,但是,在整个翻译史上筚路蓝缕的功绩不可抹杀; 第二时期:东晋至南北朝 前期:东晋和二秦 1 道安及弟子慧远:有南北倡和之功; 2 鸠摩罗什:指正旧译纰缪,影响相当一批僧人; 后期:南北朝至隋代 出现一种名为“格义”的早期中外比较方法,以儒家的概念来解释佛家概念,并进行类比研究,只是它主要用于哲学与宗教方面,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 特点:西行求法之风盛行,带回许多译本;出现很多重要译家;佛经中的许多重要法典都已全部或者部分译出,成绩可观;建立了大规模译场,分工严密,译文质量也大有提高,标志着整个译业进入了兴盛时期; 第三时期:唐贞观至贞元年间 玄奘:开创中国译经史的新局面、新风格,其译文被称为“新译”,且自著佛论,提倡因明,“逻辑”亦出自玄奘。 C 明清时的中西文化接触 史前期的比较文学研究,在唐代是一个高潮,到了明清又出现一个小高潮。明清两代,随着来华传教士的增多,大批有关欧洲文化的著作在中国出现。同时,中国学者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中西文化、主张西学东渐的有识之士: 1 徐光启:主张比较中西之异同,提出“理相符合,参互考稽”; 2 利玛窦:《畸人十篇》,涉及比较宗教、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学成分。

比较文学

1.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比较文学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发行为特性。 3.国别文学:一国之文学,最基本的文学划分单位。 4.民族文学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而世界文学正是比较文学努力的 方向。 5.比较文学的诞生:可比性 6.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年,匈牙利梅茨尔创办的《总体比较文学报》 7.比较文学理论著作问世:1886年,英国波斯奈特的第一部比较文学论著《比 较文学》 8.比较文学讲座出现:1897年比较文学研究出现戴克斯特《文艺复兴以来日 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 9.比较文学专著出现:《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戴克斯;《十九世纪 文学主流》勃兰克斯 10.梵·第根,全面阐述法国学派观点《比较文学论》,分为国别文学、总体文 学、比较文学。 11.法国学派:崇尚考证,强调“事实联系”——影响研究 12.法国学派:根据放送、传播、接受的经过、路线分为:流传学、形象学、渊 源学、译介学。流传以放纵者的位置为起点,研究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如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3.比较文学转折点:教堂山回忆(1958年,国家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打好, 揭开了美国学派的序幕) 14.美国学派:强调无事实影响下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分为主题学、文类学、 比较诗学 15.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提出了“文学发展过程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一部 分”。 16.日尔蒙斯基《比较文学与文学影响问题》提出:可以根据文学史上在相似社 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类似现象来进行研究。 17.历史类型学:就方法论而言,俄苏比较文学学者注重“类型学”研究。 18.中国:“比较文学”概念时见于“五四时期”;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大学 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摇篮。 19.严复留学英国,涉猎大量西方文化理论,完成《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以“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20.林纾,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他与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 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译甚丰,翻译小说达一百多种,曾被人誉为“译界之王” 21.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介绍欧美的浪漫主义诗歌 22.吴宓,《学衡》“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仕新知。以中正之眼 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 23.港台学界比较文学代表人物: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中国游侠与西 方骑士》;叶维廉《比较诗学》;叶嘉莹的古诗词赏析。 24.钱钟书《管锥编》的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兴盛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化境论— —文艺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 25.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中国成立(深圳)。

保险的起源与保险制度的形成

保险的起源与保险制度的形成 一、古代的保险思想和原始保险形态 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为了弥补这些灾害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使生产得以持续,使生活有所保障,在古代社会就萌生了一些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形态。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早期外国的保险思想和做法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古国之中。 公元前4500年左右,在古埃及修建金字塔的石匠中盛行一种互助基金组织,用参加者缴纳的会费支付会员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丧葬费用。公元前2500年前后,巴比伦国王曾命令僧侣、官员、村长等对其所辖境内居民征收税金,作为火灾及其他天灾救济之用。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罗马军队中,曾有过带有宗教色彩的士兵互助团体,凡加入团体者要缴纳会费,当士兵战死后由该团体向其家属支付一定的抚恤费用;调职时给付旅费;终止服役时退还本金。到了中世纪,在欧洲各国城市中出现了各种行会组织,如工匠行会、商人行会、村落行会、宗教行会等。这些具有互助共济性质的行会的保障范围包括会员的死亡、贫困、疾病。衰老、伤残、盲哑、结婚、丧失家畜、房屋损坏、船舶沉没等人身事件和财产损失。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积谷防饥、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各个朝代都有储粮备荒以赈济灾民的传统制度。孔子在《论语》中曾阐述了“耕三余一”的主张,即每年要有1/3的粮食储备起来,连续三年就可以存足一年的粮食以备荒年。从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时期的“委积”制度,到西汉时期官办的“常平仓”制度,再到隋、唐时期盛行的官督民办的“义仓”制度,宋、明以后民间自行设立的“社仓”制度等,均属于实物形态的后备制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互助共济的作用。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民间还产生和发展了长青会、老人会、葬亲会等丧葬互助组织,当会员或其亲属死亡时,其他入会者要分摊一定的丧葬费用。 上述历史长河中的代表性事例说明,受经济基础所限,古人虽有保险需求和思想,但古代社会的保险制度却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采取互助保险的形式或实物后备的形式,其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都非常有限。 二、海上保险 (一)共同海损分摊原则是产生海上保险的萌芽 在公元前2000年的地中海地区已有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由于当时船舶构造简陋,抵御海上风浪的能力较弱,航海被认为是一种很大的冒险活动。在遇到狂风巨浪等海上风险时,人们采取抛弃部分货物入海的办法以减轻船舶载重而转危为安,为了使被抛弃的货物损失能从其他受益方获得补偿,当时在航海商人中间有一个共同遵循的原则:“一人为众,众为一人。”这个原则在公元前916年被纳入罗地安海商法并规定:“凡因减轻船只载重而投弃入海的货物,为全体利益而损失的,须由全体分摊归还。”虽然共同海损是海上运输中的特殊损失而并非保险制度,但是,由于共同海损分摊原则体现了损失分担这一保险的基本原理,因此后人认为共同海损分摊原则是产生海上保险的萌芽。 (二)船货抵押借款制度是海上保险的雏形 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曾将早期的大规模商业活动分为三类:造船、运输和放款。放款即指船货抵押借款,在公元前800~前700年间已很盛行。这种借款制度规定,当船舶在海运途中急需用款时,船东可以船舶或货物为抵押向高利贷者借款,如果船货安全抵达目的地,须还本付息;如果船货中途发生损失,则可免去借款人部分甚至全部债务。船货抵押借款制度是贷款与损失保障的结合,它已具备了保险的基本要素和

世界保险起源发展

保险的xx起世界保险起源源及发展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 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耕三余一”的思想就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 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 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也已经产生。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500年,在西亚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下令僧侣、法官及村长等对他们所辖境内的居民收取赋金,用以救济遭受火灾及其他天灾的人们。这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保险。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巴比伦和腓尼基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划而来。火灾保险起源于1118年冰岛设立的Hrepps社,该社对火灾及家畜死亡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人身保险的起源包含于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后来船上的船员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伤害,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些应该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 世界上最xx的保险单: xx商人xx勒克xx于 1347年10月23日出立的船舶航程保单。 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1384年,佛罗伦萨开出承保从法国运往意大利比萨的一批货物的保险单,保单中明确规定了保险标的、保险责任等,这是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海上保险保单。 世界上最早的保险法令: 为解决保险带来的经济纠纷,防止欺诈行为和给予本国船只优先待遇,1435年巴塞罗那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险法令。

比较文学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不详] [日期:08-05-09] [热度:3823] Feminism in Love in a Fallen City and Gone With the Wind 摘要 20世纪30、40年代,部分女性已经从沉睡中醒来,用文学创作的方式表达各自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尝试从女权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对女性主义文学产生的影响着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思想。从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差异来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的表现。在比较中透视女权主义思想对中西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女权运动,女性主义文学,文化差异, 女性主义思想 Abstract During 1930s and 1940s, some women deliver their feminist thoughts through literar y cre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egin with the influences which produced by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movement on feminine literature,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feminist thought in the works of Margaret Mitchell in Ameri ca and Zhang Ailing in China. The heroine's disposition differences symbolize the pe rformance of feminine awareness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find t he effect which produced by feminist thought on modern society in china and weste rn countries through such comparison. Key Words Feminist Movement; feminine literature; cultural difference; feminist though 绪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