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 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ATV broadcasting system

GY/T 106-1999

代替GY/T 106-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术语,频率配置,传输方式,系统的综合业务,技术参数,测试方法,安全要求和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频段为5~1000MHz有线电视广播系统,规划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83-79 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

GB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GB3659-83 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

GB/T6510-1996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7400-87 广播电视名词术语

GB7401-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Y/T121-95 有线电视系统的测量方法

GY/T129-1997 PAL-D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术规范

GY/T131-1997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

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3.2 付费电视 pay-TV

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有条件的接收。

3.3 前端 head end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分配的由天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组合。(前段设备包括天线放大器,频率变换器,混合器,光发射机,光放大器,光分路器及需要分配的各种信号发生器等。)

3.4 远地前端 remote head end

设置在远地,经过电缆,微波,光缆等地面通路或卫星线路向某一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传送远地信号的前端。

3.5 本地前端 local head end

设置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服务区域内,直接与干线系统或与作干线用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

3.6 中心前端(分前端)hub head end

一种辅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其输入来自本地前端及其它可能的信号源。

3.7 分配点 distribution point

双向系统中从干线取出信号馈送给支线和(或)分支线的点。

注:在某些分配点即为交汇点。

3.8 干线系统 trunk feeder system

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路。

3.9 双向有线电视 two-way CATV

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

3.10 邻频道传输 adjaccnt channel transmission

两路或多路电视广播信号采用相邻频道配置的传输方式。

3.11 增补频道 additional channel

无线电视广播频段以外,仅供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使用的补充频道。

3.12 电平 level

信号功率(P1)与基准功率(P0)比的分贝值,即:10lg P1/ P0。通常也用dBμV表示。即以在75Ω上产生1μV电压的功率(0.0133μμW)为基准.

注:电视信号的”功率”是指图像载波调制包络峰值(即同步头)功率.

3.13 输出光功率 output light power

光发射机或光放大器输出端口测得的平均光功率,以dBm表示.

3.14 光调制度 light modulation deapth

光发射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入射频信号对光强度进行调制,其调制深度用%/ch表示.

3.15 导频 pilot frequency

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发送的供各种设备参考信号幅度,相位等基准信号.

3.16 系统输出口 system outlet

连通用户线和接收机引入线的接口装置.

3.17 图像-伴音载波功率比(V/A) the vision to noise carrier power ratio

电视信号的图像载波调制包络峰值功率与为未加调制的伴音载波功率之比,以分贝表示:

3.18 交扰调制 cross-modulation

由于系统设备的非线性所造成的其他信号的调制成分对有用信号载波的转移调制.

3.19交扰调制比 cross-modulation ratio

在系统指定点,指定载波上有用调制信号峰-峰值对交扰调制成分峰-峰值之比,通常以分贝表示.

3.20 相互调制 inter modulation

由于系统设备的非线性,在多个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频率点上产生寄生输出信号(称为互调产物)的过程.

3.21 载波互调比 carrier to intermodulation ratio

在系统指定点,载波电平对规定的互调产物的电平之比,以dB表示.

3.22 复合二次差拍 composite second order beat(CSO)

在多频道传输系统中,由于设备非线性传输特性中的二阶项引起的所有互调产物.

3.23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 carrier to intermodulation ratio

在系统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在带内成簇集聚的二次差拍产物的复合电平之比,以dB表示.

3.24 复合三次差拍 composite triple beat(CTB)

在多频道传输系统中,由于设备非线性传输特性中的三阶项引起的所有互调产物.

3.25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 carrier to composite triple beat ratio(C/CTB)

在系统的指定点,图像载波电平与围绕在图像载波中心附近群集的复合三次差拍产物的峰值电平之比(多簇产物时应取叠加功率),以dB表示.

3.26 载噪比 carrier to noise ratio

在系统的指定点,图像或声音载波电平与噪波电平之比,通常用dB表示(测量带宽应符合所使用的电视和声音广播制式的规定).

3.27 相互隔离 mutual isolation

在待测系统的频率范围内的任意频率上系统某个输出口与另一个输出口之间的衰减.对任何特定的设施,总是取其所测得的最小值作为相互隔离,以dB表示.

3.28 回波值 echo rating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测得的系统中由于反射而产生的滞后于原信号并与源信号内容相同的干扰信号的值.

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频率配置

4.1波段划分(见表1)

表1 波段划分

4.2 下行传输电视频道配置

模拟电视频道见表2,数字电视数据业务可在模拟频道内安排。

4.3 调频及数字广播的频率配置

在87.0MHz至108.0MHz频率范围内,载频间隔按不小于400kHz指配频率点。

4.4 导频

根据系统需要可设置导频信号。

表2 模拟电视频道划分

5 系统传输方式

5.1 系统可以采用单向传输或双向传输方式.

5.2 为充分利用频率资源,电视信号的传输频道宜按邻频传输方式配置.

5.3 在邻频传输系统中,传输PAL-D制电视广播信号的射频特性,除图像与伴音载波的电平差,伴音载频与图像载频的间距应付和本标准规定要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应满足GB3174-1995第4条规定的要求.

5.4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传送PAL-D制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按GY/T129-1997标准执行.

5.5 干线系统可采用光缆,多路微波及射频电缆等传输媒介,或其任意组合的链路.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按GY/T131-1997标准执行.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按GY/T132-1998标准执行.

6 系统的综合业务

在传输广播电视业务的同时,可开展电视会议,视频点播等综合业务.

7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7.1 下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见表3)

表3 下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注:在任何系统输出口,电视接收机中频范围内的任何信号电平应比最低的VHF电视信号电平低10Db以上,不高于最低的UHF电视信号电平.

7.2 对数据信号传输的要求:按照GB/T6510-1996标准50执行.

7.3 上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待定)

7.4 系统输入端接口要求(见表4)

表4 系统输入端接口

8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

8.1 下行传输系统有关模拟电视主要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按GY/T121-95标准执行.

8.2 下行传输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待定).

9 系统安全要求

系统供电,避雷,接地等各项安全要求参照GB50200-94和GB/T6510-1996标准的规定执行.

10 系统技术性能指标的验收规则

10.1 系统类别

系统按其所容纳的输出口数分为A类和B类,输出口数量10万个以上为A类,不足10万个为B类.(1000户以下参照B类执行.)

10.2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验收内容包括图像及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和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客观测试.

10.3 标准测试点的选取原则

10.3.1 作为系统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时的测试点称为标准测试点.标准测试点应是典型的系统输出口或其等效终端.作为等效终端其信号必须和正常的系统输出口信号在电器性能上等同,只是为了适应特定的测试系统时,其信号电平可以较高一些.

10.3.2 标准测试点的抽样数量对于A类系统选10~15个测试点,B类系统选6~10个测试点.

10.4 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

10.4.1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应参照GB7401-87第4.2条五级损伤制标准执行(见表5).

表5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五级损伤制标准

10.4.2 图像,电视伴音以及调频广播声音质量损伤的主观评价项目(见表6).

表6 主观评价项目

10.4.3 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和要求.

10.4.3.1 主观评价用的信号源必须是高质量的,必要时可以采用标准信号发生器或标准测试带.

10.4.3.2 系统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4.3.3 对电视图像即伴音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时应选用高质量的54cm彩色电视接收机.对调频广播声音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时,应选用具有外接天线输入插座的高质量调频接收机.

10.4.3.4 观看距离为电视机荧光屏高度的6倍,室内照度适中,光线柔和.

10.4.3.5 根据系统的不同类别主观评价人员一般需五至七人,其中应有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

10.4.3.6 主观评价人员经过观察,对规定的各项参数逐项打分,然后取其平均值计为主观评价结果.当每项参数均不低于四级时定为系统主观评价合格.

10.5 系统质量的客观测试

10.5.1 在不同类别的系统中,每个标准测试点所必须测试的项目(见表7)

表7 测试项目

10.5.2 在主观评价过程中,如确认表6中规定的某一项目不合格或有争议时,则应以客观测试结果为准.如对表6中未规定的某一项有疑问时,应增加该项目的客观测试,并仍以客观测试的结果为准.

10.5.3 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过程中,如发现有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时,允许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修或调整,经维修,调整后应对全部指标重新验收.

10.5.4 系统验收测试时,必须使用定期校验合格的测试仪器.测两方法应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要求或与之等效的其他测量方法.

10.6系统安全要求的验收应满足本标准第9条.

10.7 系统验收后验收小组应写出书面验收报告,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主观评价结果和测试纪录(例如:测试数据,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测试人员和测试时间等).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书 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报警与监控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专用于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11.号牌捕获率。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 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本规范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18.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 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有线电视系统接入方案

CCTV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设计方案

目录 一. 设计说明 (3) 二. 网络设计依据和标准: (4) 三. 系统规划 (5) 1、节目源 (5) 2、系统带宽 (5) 3、网络系统 (5) 四. 系统工程设计 (7) 1、系统总体规划 (7) 2、采用技术 (7) 3、系统工程设计 (7) 五. 主要设备器材选择 (9) 1、干线放大器 (9) 2、用户放大器 (9) 3、分支、分配 (10) 六、系统建设指标…………………………………………………………….

一. 设计说明 本系统依据《电缆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民用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30MHZ~1000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技术标准》并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 设备选材:选择品质优良、功能齐全、实用可靠、价格合理的系统设备,通过对系统及设备进行合理规划、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充份发挥系统的最佳使用效能。 实用性:本系统规划了足够数量的电视频道以提供选择。电视频道包括多套歌华有线电视节目频道。 先进性:为了满足发展需要,本系统按双向传输方式设计。网络器材采用宽带产品。其中放大器、分支分配器和用户终端采用“双向”产品。 兼容性:本系统可作为独立的服务区使用,系统网络不需作改造,可直接并入有线电视网络。 可靠性: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可靠,除了系统前端选择优质、可靠的产品设备外,对系统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十分重要。为了提高系统网络的可靠性,本系统传输系统按分区传送方式,这种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系统带内高低端信号电平出现的不平衡,同时还可避免由于传输网络某部分出现故障而影响系统整体运作的情况。 此外,本系统在整体布局、方便维护和操作等方面均作了综合的考虑。

公共广播系统方案

公共广播系统方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前言: ? 一套完整的公共广播系统设计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正文: 一、公共广播设计思想 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本系统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现代最新技术,以使系统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故必须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需要,设计方案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不仅充分保护了甲方的投资,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价格比。本设计对此均作了充分考虑,预埋了必要的管线,预留了各种接口,极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科学性和规范性: 公共广播系统与一般广播系统不同,是一个先进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需从系统设计开始,包括施工、安装、调试直到最后验收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工作。最后提交正规的测试验收报告及全套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供甲方存档。特别作为政府拨款项目,必须确保整个工程经得起各方面的和较长时间的严格考验。 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共广播系统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效果、外部形象及投资回报,因此系统设计必须安全、可靠,本方案已充分考虑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在设备选型和系统的设计中尽量减少故障的发生。并从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系统

调试以及对甲方人员的技术培训等方面,都必满足可靠性的要求。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本方案选用的所有主要关键设备,均取得该设备的生产厂家或代理商的授权证书,并承诺在工程设备的提供、技术支援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容后付上授权证书)这一点是国际国内工程招标项目重点考核的关键条件之一。 二、公共广播设计原则及依据 设计原则 从投资合理、外观美观、设计规范的思想出发,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二个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在设备及器材上有机结合。根据规范要求,紧急广播的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并采用智能的联动和自动火灾报警广播方案。设有音量调节器的扬声器,平时在接收日常广播时可以调节音量或关闭,紧急广播时扬声器不受音量调节器控制,都将处于紧急广播状态。 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进行: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T 50314-2015 2. 《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JGJ/ 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66-2007) 5. GB501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摘录)》 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7. 《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 GB9003 8.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79-85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50200-94 ~F~ ~A1~前言 中华人民国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Technical code for regunation of CATV system GB 50200-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的通知 建标[1994]19 号 根据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 50200-94为强制性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1994年3月11日 ~A2~1 总则 1.0.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

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2.1 射频同同轴缆。 1.0.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A3~2 系统的工程设计 ~B1~2.1 一般规定 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 传输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FH)、超高频(UHF)直接传输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式或邻频传输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 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要求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Technical code for regunation of CATV system GB 50200-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的通知 建标[1994]19 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 B 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1994年3月11日 ~A2~1 总则 1.0.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 2.1 射频同同轴缆。 1.0.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A3~2 系统的工程设计 ~B1~2.1 一般规定 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FH)、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 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 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1.5.1 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 2.1.5.2 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 2.1.5.3 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

有关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知识考试题

国家标准《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知识考试(答案) 部门姓名成绩 一、填充题(每格2分) 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标准编号是GB 50526-2010 ,发布日期为2010-05-31 ,实施日期为2010-12-1 。 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除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外,必将起到规范市场、保护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用户合法利益以及引导行业发展的作用。 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将公共广播定义为: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的,在本单位范围内为公众服务的声音广播,用于进行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 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将公共广播系统划分为3 类,它们的名称分别为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 5、各种类、各等级的公共广播系统均应具备一定的“应备功能”,“应备功能”是指公共广播系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6、所有各种类、各等级的公共广播系统都应有的应备功能是应能实时发布语声广播,且应有一个广播传声器处于最高广播优先级。 7、业务广播1级系统的应备功能包括:传声器优先,编程管理,自动定时运行(允许手动干预);矩阵分区;分区强插;广播优先级排序;主/备功率放大器自动切换;支持寻呼台站;支持远程监控。 8、一级紧急广播系统的应备功能包括在规范的第3.2.1 条和第3.2.5 条以及表3.2.5 之中。 9、以现场环境噪声为基准,紧急广播的信噪比应等于或大于12 dB。 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首次引入《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作为系统语言可懂度的客观评价指标。 1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了6项电声性能指标,其中有3 项与厅堂音响系统显著不同,它们是应备声压级、漏出声衰减和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12、应备声压级的定义是:公共广播系统在广播服务区内,应能达到的稳态有效值广播声压级的平均值。 13、除紧急广播外,各种类、各等级的公共广播系统的应备声压级都是≥83dB。 14、公共广播系统主要按应备功能和语言可懂度划分等级。 15、《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规定,除用电力载波方式传输的公共广播线路外,其它公共广播线路均严禁与电力线路共管或共槽。 16、公共广播系统可以有3种构建方式:无源终端方式、有源终端方式或无源终端和有源终端相结合的方式。 17、公共广播系统设备安装完毕后,各个广播分区以及整个公共广播系统应进行功能检查,并应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使系统的应备功能符合《规范》第3.2节的规定。 18、公共广播系统试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计划地反复模拟正常的运行操作,操作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在不危及人身安全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在系统操作界面上进行“误操作”,“误操作”结果不应危及设备安全,并不应导致不可逆的程序混乱。 二、是非题(每题2分) 1、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参编单位。×

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书

实用文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技术要求 XXXX公司 O—四年十月

文案大全

招标项目技术要求 说明:对于招标文件中标有“ * ”下画线的条款,投标人必须满足;对这些条款的偏 离可能会导致废标。 1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1.1适用范围 本项目要求书适用于 10kV & 0.4 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 所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满 足实现高、中、低压设备智能化监控的集成。 1.2 工程概况 本项目变电所为10kV 变电站和0.4 kV 变电所,工程内容为 10kV 变电站增加一台高压配电设 备,0.4kV 变 电所增加相应的一套低压配电设备。 投标单位需将0.4 kV 变电所按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进行系统集成,具体要求如下: 1.2.1按要求提供系统后台硬 件及软件,软件必须有免于买方第三方侵权起诉的完整知识产权。 1.2.2设计并实施系统综合布线,该布线内容除网络布线外尚需包含低压柜等智能设备的通讯网络系 统的二次接线设计、端子排布置设计和供货及现场接线等。 1.2.3*提供智能仪表 YYEL2000系列硬件和配套的通讯接口软件,并接入监控系统,要求监控系统完 整采集中标设备可提供的有关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 1.2.4提供系统所需的操作台、椅、控制柜等。 2供货范围及工程要求 *投标方必须是施耐德公司电力配电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商,并且须具有相关的授权书资质; 近三年内具有两个以上的电力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业绩。 2.1 *低压开关柜上的多功能智能型电力参数测量仪必须为 液晶显示屏、 10 模块、通讯接口等。 2.2设备的生产制造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卖方责任范围 负责提供所供系统(设备)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要求,配合相关的接口设计。 提供所供系统(设备)的技术文件、拓扑图、技术资料及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设计。 YYEL2000系列,每台仪表应配置大屏幕 2.3 设备的包装及运输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设备的交货地点:XXXXX 工地。 2.5 设备的交货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 1个月内。 2.6 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现场条件具备后进场。 3.1 负责监控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 3.2 3.3 3.4 负责对买方技术人员的培训。

公共广播系统设计方案

公共广播系统方案设计说明 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1.1项目概况 (2) 1.2项目需求 (2) 二、方案设计 (2) 2.1设计原则及依据 (2) 2.2设计思想 (3) 2.3系统介绍 (4) 2.4设计效果 (5) 三、方案配置 (5) 3.1系统配置 (5) 3.2系统功能 (9) 四、设备参数 (10)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少年宫大楼。 1.2项目需求 1),背景音乐广播 主要作用是掩盖本地噪声,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听觉气氛。背景音乐扬声器呈均匀布置,无明显声源方向性,且音量适宜,不影响人群正常交谈。 2),业务呼叫广播 可以起到商业宣传、播放通知、寻人等作用。该功能要求扩声系统的声场强度略高于背景音乐,以不影响两人对面讲话为原则。 3),应急事故广播 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当火灾或紧急状态发生时用以指挥和疏散人群,以保证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可以利用其提供足以使建筑物内可能涉及的区域的人群能清晰的听到警报、疏导的语音。 二、方案设计 2.1设计原则及依据 从投资合理、外观美观、设计规范的思想出发,日常广播和紧急广播二个系统的设计,在功能上互相独立,在设备及器材上有机结合。根据规范要求,紧急广播的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并采用智能的联动和自动火灾报警广播方案。设有音量调节器的扬声器,平时在接收日常广播时可以调节音量或关闭,紧急广播时扬声器不受音量调节器控制,都将处于紧急广播状态。 设计原则: 1.实用性:系统设备立足于用户对整个系统的具体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效益;

2.先进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应具有先进性和成熟性,避免了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而 过早被淘汰; 3.可靠性: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重要信息不致破坏和丢失; 4.开放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并提供标准接口,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 5.兼容性:系统设备的选择要以先进性和成熟性为基础,同时考虑兼容性,避免因兼容性造成系统 难以升级和扩展; 6.标准化:进行设备选择时,应符合国际、国内标准设计,避免因新技术不支持而造成设备淘汰。 设计依据: 本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4.《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119—2000)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GB 50045—95)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 8.《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 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客户技术要求和相关建筑平面图(客户提供),根据此规格书及最新版的有关标准对公共广播系统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2.2设计思想 综合大楼对公共广播系统的使用需求,本次公共广播系统设备考虑背景音乐广播和紧急消防广播两部分,公共广播系统设计主要满足大楼的背景音乐播放、信息广播、广播通知、紧急广播等使用需求。为满足项目的需求,广播系统走向智能化管理,同时系统具有可扩展性,扩展方便。我们设计了一套从音频信号集中控制传输,可靠实用的背景音乐、公共(紧急)广播系统。即设计背景音乐广播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E E S S T T 重庆某中学 有线电视系统解决方案书 重庆研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1-11

目录 一、公司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系统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案介绍 (6) 1、概述 (6) 2、技术要求 (7) 3、总体方案 (8) 4、系统指标的分配与计算 (8) 五、设备选型 (10) 1、卫星地面站址选择、卫星天线直径与高频头的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系统的避雷及防护措施 (16) 七、有线电视系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验收标准,测试内容和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售后服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人员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拟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建设方案

酒店、学校、企业、医院等集团单位有线电视系统工程建设方案 2011年7月

一、设计说明 1.1、项目的背景 该项目根据宾馆、医院、学校及大型企业等集团单位的有线电视系统为设计对象(以酒店为例),对目前的实际情况及未来扩展的趋势,结合了国家相关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规定,为客户提供前端信号转换和布线解决方案。本系统的建成可为宾馆、学校、厂矿等集团单位的数字有线电视系统提供优良的性能,同时满足将来实现综合数据业务等增值业务打好基础,很好的体现了数字有线宽带的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1.2、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设计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标准 EIA/TIA-568B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IEEE 802.3 10BASE-T,100BASE-T标准;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建设规范 重庆有线电视传输行业规范 1.3、本方案设计原则及特点 * 坚持开放性和标准化 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及建筑规范,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适于未来的扩展及升级。 * 实用性的基础上追求先进 设计中本着实用的原则,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尽量保护用户的投资。 * 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比起一台电视一个机顶盒的节目收看模式,此方案更为简单方便,无需给电视机配机顶盒,把信号直接连接电视机即可收看电视节目,而且只使用电视机遥控便可进行换台操作。 * 客户端可无限的扩展 本方案建设的信号系统属于共享式系统,可无限扩展客户端,即电视机数量,百台千台电视接收信号均可。 * 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可靠、安全是客户的基本要求,本方案采用高品质的有线电视布线器材和成熟的有线调制技术,结合我们多年的建设经验及强大的技术力量,确保实现一个稳定可靠、高度安全的有线电视网络环境。

地铁数字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地铁数字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地铁数字广播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地铁新线建设、既有线路系统数字化整体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4959—2011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T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 GB 8898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T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9384 广播收音机、广播电视接收机、磁带录音机、声频功率放大器的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9813.1 计算机通用规范第1部分台式微型计算机 GB/T 9813.2 计算机通用规范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 GB/T 12060.2 声系统设备第2部分: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GB/T 12060.3—2011 声系统设备第3部分: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 GB/T 12060.11 声系统设备第11部分: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制和测量方法 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34835 电气安全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网络连接设备的接口分类 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526—2010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SJ/T 10406 声频功率放大器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铁数字广播系统Metro digital public address system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人民国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Technical code for regunation of CATV system GB 50200-94 主编部门:人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批准部门:人民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的通知 建标[1994]19 号 根据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B 50200-94为强制性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人民国建设部 1994年3月11日 ~A2~1总则 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2.1射频同同轴缆。 1.0.2.2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A3~2系统的工程设计 ~B1~2.1一般规定 2.1.1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传输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FH)、超高频(UHF)直接传输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式或邻频传输式。 2.1.3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1.5.1产品性能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 2.1.5.2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 2.1.5.3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

第1章有线电视技术方案设计 1.1 技术方案设计原则和标准 1.1.1 设计原则 网络带宽:5~750 MHz。 传输特性:双向传输。 接收质量:有线电视接收质量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为关心的问题,按国家GB-6510标准规定,接收点的信号电平应在57~83dB之间,载噪比大于43 dB,即图像客观评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4分以上要求。 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最关心的问题,只有安全稳定运行的网络,才能确保有线电视终端的接收质量,网络的技术先进性是网络高性能的保证和基础,也是未来有线电视网络节目增容的保障,还可有效地减少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麻烦。 通过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传输有线电视台传送的电视节目和调频立体声节目。 1.1.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依据 1)【GB889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2)【GB6510】《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3)【GY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 4)《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5)【GB6510-86】《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6)【GB502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 7)【GY/T121】《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8)广电部“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 1.2 有线电视系统的构成 有线电视一般是由天线、前端、干线传输和用户分配网络几个部分构成。 天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无线电波,并将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馈送给前端系统。天线系统处于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最前端,它对最终用户接收到的图像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前端设备位于天线和干线传输网络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来自天线的高频电视信号和电视台自己开办节目的电视信号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滤波、调制、频率转换等,然后对所有这些高频电视信号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信号发送到用户分配网络。 如果把整个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比作一颗树的话,那么干线网络相当树干,而用户分配网络相当于枝叶茂盛的树枝,而普通用户的电视机相当于一片一片树叶。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分配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干线上的高频电视信号将将其分配到各个用户。 用户分配网络通常是由延长分配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串接单元分支线、分支线、用户线和用户终端盒构成的。 就网络的拓扑结构而言,目前人们对星形拓扑结构、环形拓扑结构和星-树形结构比较感兴趣。所谓星形结构就是将用户分为一个一个小区,每个小区均用光纤直接与网络中心相连。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 12 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技术要求 (1)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1) 2.2 环境条件 (2) 2.3 系统规模 (3) 2.4 技术性能要求 (3)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屏体要求 (7) 2.7 基本技术指标 (8)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5) 6.1 备品备件 (15)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 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有线电视系统方案(1)

有线电视系统 标 准 方 案

XX工程公司年月日

1.概述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是建筑弱电系统中应用最普遍的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国际上称“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缩写为CATV系统。 CATV系统是四十年代出现的一种电视接收系统,它是多台电视接收机共用一套天线的设备。公共天线将接收来的电视信号先经过适当处理(如:放大、混合、频道变换等),然后由专用部件将信号合理地分配给各电视接收机。由于系统各部件之间采用了大量的同轴电缆作为信号传输线,因而CATV系统又叫电缆电视系统,也就是目前城市正在发展的有线电视。 由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CATV系统不但能接收电视塔发射的电视节目,还可能通过卫星地面站接收卫星传播的电视节目。有了CATV系统,电视图像就不会因高山或高层建筑的遮挡或反射,出现重影或雪花干扰。人们不但可以看好电视节目,还可以利用这套设备来自己播放节目(如电视教学)以及从事传真通讯和各种信息的传递工作。由于电视接收机的普及和高层建筑的增多,CATV系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 2.有关设计标准 规划和设计应该依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技术参数应优于标准规定值。 GB6510-86:《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J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Y106-92 :《有线电视广播糸统技术规范》; 广播电影电视部文件:《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修订稿); 3.卫星电视设计规划及技术要求 1)网络技术水准 卫星电视设计应以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为依据,目前宜采用750MHz或860MHz邻频传输技术,前端、放大器和信号分配设备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准的产品,使整个系统工程在今后五年至十年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2)节目容量 电视节目容量 按照860MHz邻频传输规划,系统可容纳90多个正向电视频道,其中包括四十多个增补频道。 数据通讯容量 考虑未耒交互式数字业务的发展,应为其预留了足够的上行通道,以满足将来数据业务的发展。 广播节目容量 按照邻频传输规划,88MHz—108MHz为调频广播,系统可容纳16路数字立体声和50路调频广播。 3)对邻频前端的主要技术要求有:

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9.技术规范及附录 9.1技术规范 9.1.6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目录 页次 1.0 概论1 2.0 标准与法规1 3.0 适用环境1 4.0 技术说明1 5.0 构造 (2) 6.0 检查及试验7 7.0 厂商图面及技术资料 (8) 8.0 其它要求8 9.0 异议事项8

1.0 概论 1.1本规范涵盖公共广播设备之设计﹑规格﹑制造﹑检测。本规范仅定义广播设 备系统基本应有的设备条件﹐需以图说﹑标单﹑系统特性及原厂规 格为标准施作﹐如有两种以上说明相同之项目时﹐则适用较严格 者。 2.0 标准与法规 本规范应符合当地政府最新颁布之最新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及其 它一切与本工程有关之法规﹑规则。 3.0 适用环境 责务:连续性负载 装置场所:屋内 海拔高度:1000公尺以下 周围温度:最高 40℃,最低 5℃,平均 30℃ 相对湿度:最大 95% 4.0 技术说明 4.1 本设备系提供业务广播及紧急广播之用,所使用之设备功能须符合最新消 防法规之规定。 4.2 广播系统音源使用双卡录放音座、CD及FM/AM收音机各一组,可任选音源予 播放,并可依喇叭回路之设置选择音乐之播送区域。 4.3 音乐播放中之区域当和口语广播之选区重迭时,受选为广播之回路应自动 转为广播模式接受口语广播,当完成广播时并须自动恢复音乐播放 之状况,不受选为广播之区域则继续音乐之播送不受影响。 4.4 广播主机之喇叭分区控制至少应可控制30回路以上,实装回路数至大 于图说所示。 4.5音乐和口语广播各具音量调整装置于各组扩大器,以各自调适音乐 播送和口语广播时之输出音量。 4.6 每一喇叭回路皆可控接三线式音量控制器,本项并可选择为业务一般广 播即可动作或紧急广播时才动作。 4.7 系统之优先控制至少应可分8级以上,以分配于音乐/例行提示/报时/ 重要/紧急/语音/接管广播等状况之广播分级,同级时则以先发生为 优先。 4.8 系统内含语音录存设备于火警发生时依规定对指定区域发布火警讯 息,当灾区持续扩大时,应对全部场区发布指名灾区之火警。 4.9 系统当于语音自动广播时亦可由特定广播站予接管广播或者为解 除或者为扩大灾情之口语广播。 4.10 提供电话接口与电话交换机局线相连,至少提供四组输入每组皆可程 序化定义不同广播区域执行电话广播功能。 4.11 系统提供音讯矩阵功能,使所有广播在区域不重迭情况下可各自广播 互不干扰,其矩阵控制规模至少可增设为8入32出以确保日后扩充无 误。 4.12具有扩大机故障自动侦测功能,可自动侦测扩大机使用状况,当扩大机故 障时即自动显示,并自动切换至备用机组直到故障排除后再自动复 接,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转。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 2.1 射频同轴电缆 1.0. 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 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 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系统的工程设计 2.1 一般规定 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 2.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HF)、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 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 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2.1.5.1 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 2.1.5.2 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 2.1.5.3 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 2.1.6 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 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 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2.2 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 2.2.1 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2.2.1.1 无干线系统模式规模很小,不需传输干线,由前端直接引至用户分配网 络(图2.2.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