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以内加减法 (二) 解决问题 教案

万以内加减法 (二) 解决问题 教案

万以内加减法 (二) 解决问题 教案
万以内加减法 (二) 解决问题 教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2节减法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法的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逐步提高估算的能力,逐步形成估算意识,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选择合理策略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选择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口算下面各题。

26-18= 76-64= 340-70= 550-20=

2. 请你在练习本上笔算下面各题。

(板书:212+98= 246—168= 400—279= )

3.找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请2名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4.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在进行三位数笔算加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重点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十位是0向百位借1,点清退位点,哪位被借完以后要少一进行计算。

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寻找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这是一张销售清单,你从这幅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能列式?

2.生活中的精算

(1)收银员应收多少元?

(2)怎么列式?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小结:要求应收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4)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答案。

(5)在黑板上反馈学生的算法,你是怎么计算的?

(6)小结:要想求收银员应收多少元,就是求小朋友一共花了多少元。生活中,收银员收银要准确,所以要精确计算。

3.生活中的估算

(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呢?怎么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2)面对这道题,我们还需要精确计算吗?为什么?

(3)小结:要准备多少钱?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出结果,只需要按照需求估算即可。

那到底需要准备多少钱合适呢?如何列式?

4.总结: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拓展延伸

1.

(1)谁能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要想求园内有多少位游客我们怎么分析?I

(3)自主列式计算。

(4)说说你的列式是什么?是怎么算的呀?

(5)怎么检验是否正确?

2.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 经典教案案例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 300+500 900—500 44+22 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 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5+7=12 40+40=80 12+80=92 45+7=52 52+40=92 47+5=52 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万以内加减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2节减法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法的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 逐步提高估算的能力,逐步形成估算意识,从而提高运算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选择合理策略解决冋题,逐步形成用估算解决冋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选择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课件出示)口算下面各题。 26-18= 76-64= 340-70= 550-20= 2?请你在练习本上笔算下面各题。 (板书:212+98= 246 —168= 400 —279=) 3. 找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请2名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4.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在进行三位数笔算加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重点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够减时要向前一 位借一当十,十位是0向百位借1,点清退位点,哪位被借完以后要少一进行计算。 5.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寻找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这是一张销售清单,你从这幅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谁能列式? 2. 生活中的精算 (1)收银员应收多少元? (2)怎么列式?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小结:要求应收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4)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订正答案。 (5)在黑板上反馈学生的算法,你是怎么计算的? 558+225+166=949 (元) 5 5 8 2 2 5 + 1^,6 9 4 9 (6)小结:要想求收银员应收多少元,就是求小朋友一共花了多少元。生活中,收银员收银要准确,所以要精确计算。 “尢银员收钱要准斓1( J吳精确计算:. 丿 3 ?生活中的估算 (1)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呢?怎么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2)面对这道题,我们还需要精确计算吗?为什么? (3)小结:要准备多少钱?生活中我们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出结果,只需要按照需求估算即可。 |煜备多少钱才够.不用讥 @计算* 估一估就行丿 那到底需要准备多少钱合适呢?如何列式? 560+230+170 =560+400 =960(元) 4 ?总结: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1) 谁能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 要想求园内有多少位游客我们怎么分析?I (3) 自主列式计算。 (4) 说说你的列式是什么?是怎么算的呀? (5) 怎么检验是否正确? 科技园内上年有睛容892人* 中午有緒兀离去下午又来了403住沸客,这时园內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5的顺序。 2. 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 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问: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二、学习新知 1. 认识“0” (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师:谁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0”是不是一个数呢?

“0”既然是一个数,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义 分步出示茶杯图。 问: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 这个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这个集合圈呢?一个茶杯也没有,就要用数字“0”来表示。 (板书:0) 学生读:0 问:0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0”的用法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们说在数序当中,“0”应该排在哪?请你拿出数字卡片“0”,在桌上摆一摆。 问:你把“0”摆在了哪?为什么要把它摆在1的前面?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这几个数。先顺读,后倒读。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指导书写,演示课件1 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红。 2. 有关0的加减法 师:我们了解了0的含义,学习了0的写法,你们还想研究0的什么知识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出示课件2 问:小男孩儿的手里拿了几个气球?现在怎么样了?(放了两个)

万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与练习

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完本节后我们要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并且掌握验算,掌握估算,本节我们要勤快些哦!多做练习,掌握技巧。 二、知识要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例:列竖式计算25+78= 上面这个算式中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先从个位加起,8+5=13,所以向十位上进1,进1后只剩下3,所以对应的位置下面写3 ~ 第二步:再算2+7=9,由于个位上进1,,所以9+1=10,再向前进1,进1后就剩下0,所以在对应的位置下写0 第三步:百位上没有数相加,把刚才进的1直接写下来,所以25+78=103 注意:为了方便计算,把进的数字应写在进位的地方,写的小一些,比如上例中的“1” 2、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三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有些区别,但是方法是一样的。 例:里竖式计算138+87= 3、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例:245-127= ; 上式的计算步骤是: 第一步:先算个位的5-7,发现5没有7大,所以不够减,所以向十位借1,变成15-7=8 第二步:计算十位4-2,十位上的4刚才被借走一个,所以剩下 3-2=1,写下来。 第三步:计算百位2-1,2-1=1直接写下来,最终得到245-127=118. 4、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 5、加法验算方法: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如:验算 25+124=149,方法一:通过列竖式计算149+25=;方法二:用和减去一个加数:149-25=124 — 6、减法验算的方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来验算,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如:验算248-142=106,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差,248-106=142;方法二:106+142=248。 三、经验之谈: 在计算加减法算式的过程中,要逐步学会恰当的估算,我们可以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比如计算210+124,我可以先估算(大概是多少)将124看成120,那么结果是210+120=330,如果我笔算结果是420,很明显笔算结果有误,差得太离谱。

万以内加减法教案(全)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和旧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个单元。现在这部分内 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到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到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 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的部分,并且验算 的方法单一。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 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 理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同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在精确计算。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在给出先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知识与技能 1、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 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情感与态度 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运用使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加。 2、培养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为什么?那你说说在超市选了东西能直接走出超市吗?为什么? 我们在超市买了东西后,手里拿的那个纸条叫销售清单,星期天,小红一家三口来到万家乐超市买东西,买好了东西来到了收银台,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43页,看看小红一家三口买东西的销售清单,他们家买了什么?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对销售清单的理解不太透彻,我便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说说在超市买东西的情形”,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销售清单的理解,加之三年级学生特别喜欢逛超市,我又对学生说出“你们喜欢逛超市

吗?”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预学探究 1、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43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a、问题是什么? b、需要利用那些信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自学和理解课本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语文与数学的联系紧密。 2、学生交流汇报: 问题是:(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需要利用的信息:空调扇558元、学习机225元、护眼灯166元。 3、你是怎样理解“应收”、“应准备”的? 学生小组交流: “应收”: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 “应准备”: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应收”和“应准备”的,学生在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语

0的认识和加减法名师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名师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30页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铅笔,尺子。 评价设计: 1、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学生能否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是否了解数的顺序,对目标1进行评价。 2、在情境体验中能否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是否能熟练计算,对目标2进行评价。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得到发展。

学习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我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学法可归纳为: ㈠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㈡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学习环节: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认识,相信同学们对1~5已经不感到陌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好吗?(好!) (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说出相应的的数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老师教过的内容已经熟练掌握了。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好吗?(好!) 看!这是谁?(小猴子)它叫小谗猫。一听它的名字就知道它的嘴巴特别谗。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在小谗猫面前放了东西呢?(放了2个桃子)对,小谗猫可开心了,马上抓起一个吃起来。那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1个)可是小谗猫吃完了一个还觉得不过瘾,马上又抓起一个接着吃。那么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呢?(一个也没有了。)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猴子面前放了两个桃子,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呢?(用2来表示。)剩下一个桃子时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它呢?(用1来表示。)当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的时候用哪一个数字来表示它呢?(用0来表示。)嗯,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用0来表示。 师:同学们,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板书课题:0的认识) (2)、教师通过演示盒子里的硬币,进一步巩固0的含义。

三年级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持续进位――持续进位、不持续退位――持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持续进位和不持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云南旅游。

(3)加减法验算:购物。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准计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自己完成。 四、详尽编排 (一)加法 1.主题图 (1)通过四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统计,一方面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等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持续进位加,和超过100)(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

最新公开课万以内加减法(二)教案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36-37内容及相关联系。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用竖式计算的习惯。 3.能够使用验算来检查运算结果。(至少学会2种方法) 学习难点:1.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并计算正确。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口算和几百加几百的运算, 今天我们先复习以前学过的 内容。 1.用竖式计算 650+340= 990 370+480=850 指名学生演板 师点评,大部分正确,鼓 励。 师:大家真棒!我们今天 学习新的内容,三位数的 加法(二)。(板书)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师:同学们,根据前两行的数据,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回答。直到提到加法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加法,那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我们用竖式计算,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演板。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做题,做完的请举手。 生:答题。 师点评。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我们找四位同学,用竖式计算课件上的两道题目,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做题,做完的请举手。(出示课件) 生:答题。 师点评。 师:同桌相互看看,两道题作对的请举手,自己给自己鼓鼓掌,错误的在旁边订正一下。 师:我们同桌相互讨论一下,想一想在用竖式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你遇见哪些新问题?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生:回答 从而得出笔算加法法则(出示课件) ①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师:齐声朗读两遍,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想一想,下面这个题应该怎样计算? ?271+903,怎样计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0的含义; 2.会正确读、写0; 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 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 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 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 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2. 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 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 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 ”、“在直尺上找0 ”、“在情景中体会0 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 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三年级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大全-(1)

一、用竖式计算 995-775= 985-807= 136+471= 345+427= 437+270= 683+181= 903-786= 81+519= 736-675= 461+433= 833-732= 525-412= 188-14= 166+262= 961-600= 718-608= 419+489= 811-796= 230-177= 275+421=

395-46= 487-35= 391+589= 696+266= 856-213= 999-921= 256+728= 726-501= 168+750= 694-149= 651-615= 361+331= 332+384= 515+483= 156-25= 878-128= 423+493= 867-387= 711-17= 803-408=

568-309= 59+583= 494+264= 771-419= 443+286= 893-818= 829-10= 182+465= 715-594= 38+241= 277+566= 630-341= 214+739= 299+437= 476-68= 334+491= 313+478= 376+373=

432+316= 469+293= 202+764= 179+686= 145-117= 391+416= 910-284= 557-401= 435+481= 662-523= 380+480= 430+457= 39+497= 492+85= 74+273= 540+448= 683-604= 476+451=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0有关的加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学情分析:在学习新知识前,学生已经对数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学习了1~5各数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继续认识0,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0。 2、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写0,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写0,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总结出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 3+2= 2+2= 3-1= 5-4= 4-3= 5-2= 2+1= 4+1= 3-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认识0。 (1)课件演示小猴子吃桃子。 师:第一个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几来表示? 生:2。 师:小猴子吃掉了1个,还剩几个?用几来表示? 生:1。 师:小猴子接着吃,盘子里还有桃子吗? 生:没有。 师:当盘子里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来表示。(板书:0)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你能举出用“0”表示的例子吗?(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就没有了,用0表示;放学后,教师里一个人也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生:……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让每个学生也拿出直尺,读读直尺上的数。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_》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万以内的加减法 知识要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例:列竖式计算25+78=? 注意:为了方便计算,把进的 数字应写在进位的地方,写的小一些,比如上例中的“1” 2、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 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三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有些区别,但是 方法是一样的。 例:里竖式计算138+87=? 3、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 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例:245-127=? 4、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 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 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 5、加法验算方法: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 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如:验算 25+124=149,方法一:通过列竖式计算149+25=?;方法二:用和减去一个加数:149-25=124 6、减法验算的方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来验算,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如:验算248-142=106,方法一:用被减数减去差,248-106=142;方法二:106+142=248。 练习题(二) 1、直接写出得数。 46+34= 51-26= 45+17= 68-19= 100-84= 61-40= 54-49= 24+68= 73-28= 135-25= 36÷9= 38+62= 399-99= 600+400= 360-8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教案

万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笔算多位数减法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竖式计算。(学生板演) 54-21=79-37=65-24= 计算后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题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表有吗? 问: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题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学们前后桌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好不好? 哪一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见的学生发言)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3.独立完成练习题 4.判断对错: 321 628 7324 1582 - 93 - 473 - 2538 - 847 238 145 4786 675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5的顺序. 2.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问: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 学习新知 1.认识“0” (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师:谁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0”是不是一个数呢? “0”既然是一个数,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义 分步出示图片:茶杯图. 问: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 ) 这个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这个集合圈呢?一个茶杯也没有,就要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学生读:0 问: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0”的用法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们说在数序当中,“0”应该排在哪?请你拿出数字卡片“0”,在桌上摆一摆. 问:你把“0”摆在了哪?为什么要把它摆在1的前面?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这几个数.先顺读,后倒读.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图片: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 》知识点整理

万以内的加减法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学完本节后我们要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并且掌握验算,本节我们要勤快些哦!多做练习,掌握技巧。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例:列竖式计算25+78=? 上面这个算式中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先从个位加起,8+5=13,所以向十位上进1,进1后只剩下3,所以对应的位置下面写3 第二步:再算2+7=9,由于个位上进1,,所以9+1=10,再向前进1,进1后就剩下0,所以在对应的位置下写0 第三步:百位上没有数相加,把刚才进的1直接写下来,所以25+78=103 注意:为了方便计算,把进的数字应写在进位的地方,写的小一些,比如上例中的“1” 2、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三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有些区别,但是方法是一样的。 例:里竖式计算138+87=?

3、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例:245-127=? 上式的计算步骤是: 第一步:先算个位的5-7,发现5没有7大,所以不够减,所以向十位借1,变成15-7=8 第二步:计算十位4-2,十位上的4刚才被借走一个,所以剩下 3-2=1,写下来。 第三步:计算百位2-1,2-1=1直接写下来,最终得到245-127=118. 4、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 5、加法验算方法: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如:验算 25+124=149,方法一:通过列竖式计算149+25=?;方法二:用和减去一个加数:149-25=124

万以内加减法教案

万以内加减法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城区莲花小学 赵灵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一次进位加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用竖式计算的习惯。 3.能够使用验算来检查运算结果。(至少学会2种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并计算正确。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口算和几百加几百的运算,今天我们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 用竖式计算 650+340= 990 370+480=850 指名学生演板 师点评,大部分正确,鼓励。 师:大家真棒!我们今天学习新的内容,三位数的加法(二)。(板书)二、设疑自探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 师:同学们,根据前两行的数据,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回答。直到提到加法 自探提示: 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请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2、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请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3、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在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点 三、解疑合探 我们用竖式计算,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演板。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做题,做完的请举手。 生:答题。 师点评。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我们找四位同学,用竖式计算课件上的两道题目,其他的同学在练习本做题,做完的请举手。(出示课件) 生:答题。 师点评。 师:同桌相互看看,两道题作对的请举手,自己给自己鼓鼓掌,错误的在旁边订正一下。 师:我们同桌相互讨论一下,想一想在用竖式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你遇见哪些新问题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生:回答 从而得出笔算加法法则(出示课件) ①数位要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齐声朗读两遍,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想一想,下面这个题应该怎样计算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0、30页。 教材分析:教材是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0”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具、学具准备:0~5的卡片,小盒与硬币,相应课件。 教学重、难点:感受0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小猴)小猴子在外面玩得又累有渴,回到家里,妈妈不在家,桌子上给它留了一张纸条(课件出示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给你留了你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大,比3小。” 师:你们能帮小猴猜一猜小猴的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盘子里放2个桃子)果真是2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把你们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2个桃,小猴先吃了一个,盘子里剩一个桃子;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盘子里有2个桃子,小猴吃掉1个,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用哪个数来表示呢接着小猴又吃掉了盘子里1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小结:盘子里一个桃子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猜数游戏,理解0的含义。 师:(拿一个盒子,其中放1个硬币,上下晃动)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有几个硬币用几来表示(把硬币取出,再上下晃动盒子)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时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可以用几来表示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

万以内的加法教案2

《万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万以内加法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万以内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万以内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了解有关湿地及湿地动物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激活经验 1.用竖式计算。 71+23 29+35 2.集体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出主题图。 2.生成统计表,提出问题。 (1)介绍湿地动物情况,生成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预设1: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2: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3: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4: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3.引入新课。 同学们根据统计表提出了这么多用加法解决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两个问题:①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②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三)利用旧知,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①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1)师引导列出算式271+122提问: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对齐”) (2)学生独立解决。 (3)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问: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4)引导学生口答。 2.教学例2 ②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1)师引导列出算式271+31,学生尝试解决。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发现与这道竖式计算(271+122)有什么不同? 预设1:其中有一个加数是两位数 预设2:十位上7+3=10,追问1:该怎样写?追问2:百位上怎样算? (3)引导学生口答。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问:你在列竖式计算时,发现与这道竖式计算(271+31)又有什么不同?预设:百位上2+9=11,追问:百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向千位进1)千位在哪里?(百位的前一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