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

教学主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

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

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第108页的案例。

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去打官司,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参考教材第110页的“相关知识连接”)本案例中的小芳向当地妇联反映了,妇联的工作人员,对小芳的家长效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上门做了耐心仔细的说服教育工作。小芳的继父最终愉快的同意继续送小芳上学。小芳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阅读教材第108页-110页的内容了解“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教师归纳小结: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这些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打官司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可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有:

3、维权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二)“敢打官司”

1、什么是诉讼?

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法律程序。打官司(诉讼)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

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最有效的手段。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诉讼有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它又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两种类型。(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刑事诉讼案件的类型,教师适当讲解。)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案例“小李状告税局”,教师适当讲解。)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件。可参考教材第112页的“相关知识连接”,

小小辩论赛:主题——打官司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

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引领对策:教师课前应对学生就如何辩论、处理材料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还可以评出优胜者、辩手,教师进行点评。

(三)“善于斗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2到113页的材料,思考:

①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小平应该,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②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

办?小娅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③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例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我们青少年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同时,公民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对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只能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现,自己也要受到谴责。

1、为什么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见义智为?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但是,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2、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方法有: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等。

3、你知道哪些情况应打“110”报警电话?(学生讨论后发言,老

师归纳。)

当公民、国家、集体的合法权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发生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要及时报警。具体范围为:一是杀人、抢劫、抢夺、盗窃等刑事案件;二是扰乱车站、商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秩序;三是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灾害事故;五是群众的求助。

学生阅读课本114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并交流:

①“上游戏厅很正常,有时候需要舒缓放松一下。”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偶尔上游戏厅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他人的事与己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权、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

③小芳同学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下报复。而应该向有关维权机构投诉、反映,以求帮助解决,因为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就得诉诸于法律,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2

【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

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宗旨及初二学生的实际,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青少年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教学理念】

注重活动,淡化说教。文明礼貌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致使教学回到传统政治课的老路上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关注认知,强化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是必要的,对有关问题也要进行分析乃至说理。与此同时,我尽可能地在活动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

表层切入,深层领悟。文明礼貌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

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互动过程。初二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他们既成熟又幼稚,直观形象思维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基于此点,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看动画、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3、教师总结,升华全篇

4、课后实践,阳光行动

通过此活动的践行,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3

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已的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教学重点:

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学难点:

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学情简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

并组织学生讨论:

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

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涉及到了有关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

这样的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讲授新课:

本课共三目,即: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我的这样设计的。

三、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有:民事法律保护和刑事法律法律保护。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内容。案例继续,是使学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内容。并且通过“我来断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五、巩固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4

课文主题:

《隐私和隐私权》

教学过程: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

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隐私意识,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学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中学习。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1.合作学习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归纳出隐私的内涵。在澄清“隐私”与“丑事”的关系时,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进行辩论,形成正确的观点。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

培养合作意识。

2.探究学习

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针对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报社侵权案、拆信风波等,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做有何意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5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

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二、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三、学生活动:“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

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3、法律的三个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作业】生活中有什么规则?法律作为一种规则,与其它规则有什么不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6

一、学情分析

八个班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关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

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全部达合格以上标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梳理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第一单元共有六节内容,让学生懂得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第二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学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第三单元共有四节内容,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第四单元共有五节内容,让学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严;让法律保护我们成长,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五、教学重点和各项教学任务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3、自立的表现和必要。

4、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6、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7、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

8、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9、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0、怎样预防违法。

11、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六、理念转变、方法改进、策略加强、手段使用构想。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5、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7、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七、目标实现、任务完成措施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2、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

3、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4、以讨论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巩固知识。

5、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八、学生学习常规要求

1、要求学生上课期间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

2、认真自主完成课堂检测。

3、利用课余时间及早自习时间背诵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各种讨论活动,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7

主题:

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立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懂得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努力过独立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活动,初步了解中学生自立的含义,认识自立这种优秀品质,体会自立对生活的意义。

通过阅读短文《不自立,永远不能成为大自然的一员》,更深刻地领悟自立自强精神的重要性。

结合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习“心灵导航”,从理性的层面理解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要学会自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个体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体会自立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进一步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如何培养自立精神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动法、讨论法、解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关于自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本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理解,引出本课的主题——自立,并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自立。):

(课前在黑板上写下一段话)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

宗,不算是好汉”

师:同学们,从上面这段话,那你想到了什么?

(在课堂上,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房间要自己整理,学习要靠自己,作业要自己做,有难题要自己思考,自己的抽屉要自己整理……其实,这些答案,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要面对的“自立”问题。)

教师归纳: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羽翼保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请同学们阅读“探究园”的来自校园的报道,再次领会自立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表现;初步理解自立的含义。(学生交流讨论: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说说你对中学生“自立‘的理解。

二、故事新编(本环节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

(口述一段故事,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给故事加上结尾。)

故事情节:有位学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师:同学们想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找个好朋友一起编下去。

(学生兴致勃勃,男生编了男同学进浴室,洗洁精当沐浴露,还忘记带内裤等,女生可有意思啦,还编了干净衣服掉水里了,只能穿脏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门,其实好多都是他们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师(继续引导):所以,如果一个人不自立的话,会有什么坏处?

(学生的答案层出不穷,但总结起来就是:“不自立,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师总结:雏鹰只有独自在风雨中搏击,才能拥有一对强有力的翅

膀;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走向自强,走向成功。

三、角色扮演(本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亲身体会应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会自立):

故事背景:三国时期,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就因其事事依赖孔明;而孔明也仅仅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使得刘禅更加依赖孔明来处理国家事物。孔明死后,刘禅“乐不思蜀”,蜀国从此没落。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孔明,你会如何辅佐刘禅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分析恰到好处,认为刘禅太依赖孔明,所以要先让刘禅不依赖孔明,比如让刘禅自己到狩猎园打猎,生存,身边不得带一兵一卒;之后,多给刘禅一些管理国家的机会,培养刘禅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等)

四、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自立在生活中重要吗?

(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师:那你们自立了吗?先从你们的生活小事坐起吧。现在请你们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衣服,

要懂得,自立精神和能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识逐步培养。

1、克服依赖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从生活小事坐起,学会自立!

五、板书设计:

自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1、自立的含义

2、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的人

学会自立

1、克服依赖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帮助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全面认识自我,协调人际关系,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学生了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珍惜大学美好时光;使大学生认识他们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让学生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重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学习“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学习难点: 1. 如何使大学生从大学生生活的特点出发,认识到从中学到大学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从而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2.为什么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把它作为该课的主线。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过去熟悉的环境,离开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能否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四年的顺利成长。 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表感受,认为大学是“培养人的殿堂,这里的同学文明程度很高,这里的学习气氛很浓厚,这里的环境很优美……”而在另一位学生的眼里“大学还不如过去的中学,老师上完课就走,就连辅导员也是一两个星期才能见一次面……”显然,由于每一个大学生接触的都是一定时期、一定际遇下特定的学校,因而对大学都会有着不尽一致、不同侧重的感受;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机构,大学在人们这种丰富多彩的感受的背后又有着自己的共性和个性。为了更好地体会并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无疑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成才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大学生活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首先,大学生活具有强烈的学术色彩。大学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较中学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环境的弹性也很大。首先,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除了公共科目、专业基础知识属于必修之外,各专业都开设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选修课程;其次,在大学周课表上,有老师讲授的正课仅占去一部分时间,其余的自修时间,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第三,大学老师所讲内容信息量大,不局限于书本,还常常涉及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并且许多问题尚无结论,这就要求大学生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开动脑筋,主动参与,积极思索;第四,教师一般都会布置大量课外阅读书目,期末复习没有范围和重点;第五,图书馆和网络的作用凸显出来,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索资料和掌握信息成了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 其次,大学生活具有自治性的特点。尽管现代大学学术活动强调集体的合作,但这种合作是建立在个体的独立研究的基础上的,它至少要求学术研究人员对于自己承担的任务的独立规划、实施和管理。同时,任何一项学术活动与其社会活动又是紧密相连的,它要求研究人员能够独立完成所有这些方面的社会生活的安排和协调。作为未来学术人才的后备队,大学生理应从现在起便培养这种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大学生活的这一要求不仅是当今和未来的学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上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体背景,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基本内容: 课程导入: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凭什么感动了中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也有让人万分痛心的事情,加强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康德曾说:这世界上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爱默生:人人担心自己受骗上当,但当有一天反过来担心自己欺骗别人时,社会就会达到完善的程度。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定义及起源 古人云:“道”是指人们所走的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灭所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德”即“得”,“德者,得也”。人们遵循“道”,就会“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是“德”。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1、道德定义: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极为广泛,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2、道德的起源: 几种错误观点: (1)“神启论”: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量的规定。 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一、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 教学主题: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

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 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一)“求助有路”(板书) 1、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归纳过度讲解)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可是,由于我们对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识和程序都不懂。因此,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维权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第108页的案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课程类别:必修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 本科 学时:54;其中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18。 学分:3 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讲教师:李艳张会萍郭德欣刘金鸽刘保庆等成员 教案完成时间:2009年3月 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学科带头人签名) 2009年 3 月 1 日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年级2008 专业、层次康复、医英、预防、公管、心理、药学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必修课授课方式讲授、课堂讨论授课教师李艳等教师 授课章节或 知识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和 要求1、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大学新生在人生发展的新阶段,要认识和把握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解决新的矛盾。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目的、意义40分钟 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生课堂讨论题目 20分钟 1、你为什么报考中医学院? 2、来到学院感觉如何? 3、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四、教师解答20分钟 报考专业,巩固专业思想与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2、难点:新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环境,以利于投入大学学习、生活之中。 通过讨论,互相交流,认识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环境特点。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1、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刘书林主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复习思考题1、如何认识大学作为人生新阶段的特点。 2、如何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 3、人活到老、修养到老的必要性。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教案 任课教师:张磊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任课班级:11级_专1-10班 授课时间:2011 -2012学年第1学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务处制

教案 章,节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二节 授课方式讲授 教 学 目 的 从中学进入大学所遇到的环境变化及如何正确应对,明确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教 学 重 点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教 学 难 点 如何树立当今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 1课时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作 业 布 置 课 后 总 结 教案 章,节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三、四节 授课方式讲授 教 学 目 的 坚持和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意义和方法 教 学 重 点 “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教 学 难 点 “八荣八耻”的内在联系。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

2课时第三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作 业 布 置 课外作业题: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应当在政治、思想、道德、专业等方面作出怎样的规划和打算? 课 后 总 结 教案 章,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第二节 授课方式讲授 教 学 目 的 明确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何重 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

教 学 重 点 青年大学生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怎样树立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 教 学 难 点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共同理想与崇高理想的相互关系。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 2课时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作 业 布 置 课 后 总 结 教案 章,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三节 授课方式讲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2 【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宗旨及初二学生的实际,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

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青少年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教学理念】 注重活动,淡化说教。文明礼貌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致使教学回到传统政治课的老路上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 关注认知,强化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是必要的,对有关问题也要进行分析乃至说理。与此同时,我尽可能地在活动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 表层切入,深层领悟。文明礼貌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版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1版教案 :第1讲 授课主题 相应章节 授课时间 授课类型 教学目的 与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课程教案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绪论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时2+1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地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含义和历史机遇 教育学生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讲授、讨论、案例启发 教具仪器幻灯片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知识拓展、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引入: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要面对和回�E时代的问卷。我们所处的新 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 讲述: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提问:当代大学生面临什么样的人生课题 解答: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 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 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怎样处理好 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 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 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 提问: 为什么需要对新时代有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悟。 解析: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大学生去观察、思索、 选择、实践。步入人生新阶段,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需要对新时代 有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悟。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 教学备注 解读: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 大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研究引言 1.1 研究目的 知识目标:系统地研究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能力目标:能够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分析客观现状,策划自己的成功人生方案,并付诸于实践。 1.2 教学时间框架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人生。 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正确的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任务: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活80年,写出之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件事,同时写出今后最想做的三件事。 PPT课件、多媒体电教设备 讲述法、案例法 小组内部讨论并公布各自的答案,讨论法、归纳法 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提问法 讨论法、归纳法 教师对学生出的答案进行讲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2.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实施 2.1 任务表述 2.1.1 学生自由分组,选出小组长。 2.1.2 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 2.1.3 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发言。 2.2 任务内容 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活80年,写出之前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件事,同时写出今后最想做的三件事。

2.3 工作手段 多媒体、课件、板书。 3.理论知识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5.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以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20XX,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案

20XX,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案 篇一:20XX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最新版教案 篇二:20XX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最新版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篇三:20XX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元教学设计 20XX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单元教学设计1 第1页共52页 第2页共52页 第3页共52页 第4页共52页 第5页共52页 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整体教学设计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所属系部:制定人:合作人: 制定时间:20XX年7月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级各类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 1.岗位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初次就业:普通幼儿教师 二次晋升:班主任幼儿教师、园教学能手,业后3-5年。未来发展:学科组长、县市省教学能手,业后8-10年。2.普通幼儿教师工作流程(见课件)3.普通幼儿教师工岗位需求 知识需求:幼儿心理学知识,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生理学知识幼儿六大领域教育活动知识。 能力需求:.唱、跳、画等专业能力,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能力,掌握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保育保健能力,与同事、家长合作沟通的能力。 素质需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素质,尤其要对幼儿充满爱心,较强的团队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 4.与普通高校、中职、培训班课程异同:与普通高校相比,对理论体系的完整 性不做较高要求,更侧重于践行能力的提高;与中职相比,中职不开设此课程,相关理论分散在政治课的有关教材中,且不系统,较浅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十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十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1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中的第二个框题的内容,第八课的主题是学会拒绝,而本框题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是教会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分清社会中的各种诱惑,逐渐形成辨别是非能力,从而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中生的三观处于哺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特别是对社会中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仍是不够,因此将能力目标定制为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加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力度。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的目标,结合初中的大纲要求,我制定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各种诱惑,尤其是要认清不良诱惑存在的危害。 教学难点: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重点、难点的依据:学生只有了解身边不良诱惑的危害,才会有意识去避免不良诱惑的侵蚀。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在发育时期,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尤其对身边的不良诱惑控制力度不够,因此在学会一定的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不良诱惑的控制。

•学法 我们的初中生好动,好奇,爱发表意见,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征,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在本框题的教学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对于本框题的存在的理论知识,学生还不清晰,所以只有通过一定的讲授法,才能使框题的理论观点更加细致化,让学生更易接受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了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讲授的过程中会穿插讨论法,也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才能让学生更完善更快捷地了解身边不良诱惑到底存在哪些危害,才能更加全面总结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入新课:(2—3分钟) 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连接点,因此我对本框题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将会给学生讲述一名技巧运动员的故事。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分组竞赛和插入短暂的小品。采取分组竞赛的原因,是因为其一可以有效地控制课堂的纪律,其二可以使全体的同学都参与到这个学习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主体性。关于小品是对电脑的诱惑,插入这个短暂的小品,是因为这个小品是较接近初中生的生活,许多的学生都面临着这个诱惑,更是有的学生因为抵制不住对电脑的诱惑而耽误了学习。因此对于这个小品,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各种诱惑就在我们的身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22版电子教案2

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 理想因人而异,不同人的理想有所不同,同时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理想。 改写:理想是个人根据自身价值观所选择的目标方向,具有超前性、时代性、阶级性、现实可能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不同人的理想存在多样性和层次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重要性 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念、思想或的精神状态。信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对价值的判断,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基础,是人们坚定心志、奋发向前的有力支撑。 2、信念的重要性 ⑴信念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人们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力量源泉; ⑵信念是人们坚定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⑶信念是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⑷信念是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改写:信念是人们坚信某种观念、思想或的精神状态,是战胜困难、实现理想的力量源泉,也是坚定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信念还是人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是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共同理想的内涵 1、共同理想是指全体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共同追求的美好未来的理想。 2、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同理想的基础;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1、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体现。 2、个人理想是共同理想的内在动力,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价值追求。 3、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条件。

改写: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共同追求的美好未来的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体现。个人理想是共同理想的内在动力,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价值追求。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实现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世界观:正确看待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2、人生观:正确看待人生,把握人生发展机遇; 3、价值观:正确看待价值,把握价值创造方向。 二)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 1、合理制定远大的理想,明确奋斗目标; 2、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坚定信念; 3、注重理想实践,付诸行动。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1、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卓越; 2、踏实肯干的人生态度,培养实践能力; 3、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保持心灵健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案多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案多 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案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己的财产。 【能力目标】 能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辨别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三、教学方法 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出租车司机捡钱捐助的故事。法院判决,司机把钱退回失主。思考:如何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行为?

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客体——钱,患病学生。结果——退钱。这个问题涉及到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公民的合法财产 举例: (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 (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 (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 (4)某市长受贿__元,视为家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 总结: (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呢?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压岁钱__占有权;用它买东西—使用权;存银行买国债所获利息—收益权;捐款__处分权。 总结: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重新思考课堂开始的案例:法院为什么判决司机归还王某的钱呢? 回答:司机没有对钱的使用权。 2.多媒体显示:教材图片——小王父亲合法买车卖车的案例。提问: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己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 总结汽车—占有权,驾车送人__使用权,驾车经营__收益权,卖掉__处分权。 环节三:小结和作业 总结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也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财产。 课下思考:如果我们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受到了侵害,那应该怎么办?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案2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5篇 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政治快乐课堂,中学阶段政治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政治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1 《友谊使青春更灿烂》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问题提示:(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优秀教案多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优秀教 案多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优秀教案1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掌握人口数量的标准; 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 教学难点人口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学法指导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吗,滴答一声,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们下课时,世界人口将增加多少? 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 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点明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思考: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必须进行两种生产,是哪两种生产呢?关系怎样? 如果人类自身生产不适应物质资料生产会怎么样?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此话对吗?为什么? 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但“人”后面还跟着“口”人是生产者更是消费者。 辨析:人是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 ) 人是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 )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有一项奖励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篇一」 课文主题: 《隐私和隐私权》 教学过程: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通过对第三、第四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通过本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习与能力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②能够澄清隐私即丑事的`错误观念。 ③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 (2)能力目标

能够自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正确判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隐私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保护隐私的必要性,隐私权的含义与内容。 我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1)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影响,有许多人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错误地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成长十分必要。 (2)针对学生隐私经常受到侵犯的事实: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老师私拆学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记的现象,尽管出于善意,但却严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学习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3)针对学生经常侵犯他人隐私的现实: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较为普遍。尊重他人的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二、说教法 1.讨论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先修课程:无 三、参考教材: [1]于国权,刘君涛.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胡锦光,刘炳信.法律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授课班级: 五、总学时:54

绪论珍惜大学生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课程导入:一位著名诗人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 几步。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应该说在人生道路上已跨过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怎样走好大学期间的每一步,是摆在每个学子面前的重要课题。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有人说,大学生活有什么不能适应的?未必。 萧雷是上海一所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可他仅在上海呆了半年,就要离开学校去出家,而且希望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面去修炼。他的同学感到他的想法太古怪,以为他心理出了毛病,于是将其情况汇报给了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医生约了他,通过心理测验及谈话,判断他的心理是正常的。 在同学、辅导员、系里领导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学校不得不请来了他的父亲。父亲萧平贵是位农民,为了供养儿子上大学,已经欠了几千元的债。此次到上海,连衣服鞋子都是借别人的,因为他没有体面的服装。他听说儿子竟然想出家,差点被气死。对他这样的农民来说,儿子生病或者出交通事故死了,尚可以理解,但儿子要出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萧平贵一把鼻涕一把泪向儿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儿子回心转意。然而,萧雷终于还是独自去了九华山。 在他出家的前几天,他与心理医生有过几次深入的谈话。心理医生原本想劝他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后来也理解了他的想法。原来萧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度过,清泉、幽谷和清新的空气一直陪伴着他。而大上海车水马龙,噪声、污染的空气令他头昏脑胀,难以忍受。在不适应上海环境的同时,又看了一些佛教方面的书,于是萌发了到清凉世界过没有烦恼的生活的念头。 萧雷在九华山生活了半年之后,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他想像中的生活仍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他又决定结束独伴青灯古佛的生活,重新求学,到尘世中滚爬。 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面对从中学到大学这种生活环境的转变不能适应,严重到走上极端。当然,这种情况很个别。但是,不少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感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是客观存在的。 课堂互动:请同学们谈一下入学以来的感受。 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表现: (1)自卑感。不少同学过去是学习尖子,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不少人在学习上的优势将会削弱甚至消失,面临学习成绩的重新排列组合的局面。过去可能是“鹤立鸡群”,现在成了平凡之辈,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容易导致自卑。 (2)孤独感。所有同学来自不同地区,从不相识到相识需要一个过程,彼此理解更是需要较长时间。中学时代人际关系的好坏好象不是太重要,而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