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鲜奶理化指标

鲜奶理化指标

鲜奶理化指标
鲜奶理化指标

鲜奶理化指标:

密度(20摄氏度、4摄氏度)大于等于1.0280

脂肪(%)大于等于3.10

酸度(乳酸表示)%小于等于0.162

蛋白质(%)大于等于2.95

杂质度(MG/L)4

鲜奶卫生指标:

细菌总数(万、ML)小于等于50-400

六六六(MG/KG)小于等于0.1

DDT同上

汞(MG/L以HG计)小于等于0.01

你做的奶是每天供应的,所以做成消毒奶就差不多了(保质期3-7天)

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过滤、净化-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灌装

标准化:规定消毒乳的含脂率为3.0%.凡不合乎标准的牛乳都要进行标准化(参考连入生产中标准化的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加入稀奶油和脱脂乳控制含脂量)

均质:破碎脂肪球

现行国家标准为:GB 5408.1-1999

https://www.doczj.com/doc/6218220379.html,/wz_view.asp?ArticleID=1352

1、屋型鲜牛奶:

屋型鲜牛奶包括屋型纯鲜牛奶和屋型特优鲜牛奶。屋型纯鲜牛奶是选用特级鲜牛奶经加工而成的产品;屋型特优鲜牛奶是选用特级鲜牛奶按一定比例添加浓缩奶(是用天然鲜牛奶经蒸发水分浓缩而制成的奶粉半成品,总乳固体含在48%左右)而制成的脂肪含在3.6%以上、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特品奶,这种奶是一种理化指标同比例全面提高的产品,是一种高质量的产品。这二种产品的原料理化指标经严格的检验合格以后,经过滤、冷却、贮存、检验合格,预热、净乳、脱气、巴氏杀菌(85℃、15秒)、冷却、标准化、均质、冷却、贮存、检验合格、再预热、均质、巴氏杀菌(85℃、15秒)、冷却、贮存、检验合格、灌装、冷藏、检验合格、出厂,再经销售环节的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而奉献给消费者。

本产品采用二次间歇式巴氏杀菌(分别采用板式和管式二条巴氏杀菌生产线进行加工)及净乳(除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体细胞等杂质)、脱气(除去牛乳中的空气、异味等气体)、标准化(对牛乳中脂肪、蛋白进行标准化)、二次均质(对牛乳中脂肪球进行细化,易于消化和吸收)、冷链销售(在4℃条件下进行运输和销售)等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运输条件。屋型奶采用世界先进的瑞典利乐拉伐公司原料奶预处理设备和美国IP公司的灌装设备,全部都是电脑控制进行加工生产。在一些小企业没有先进的加工设备,这些先进的加工工艺是无法实现的。采用这种先进的加工工艺:二次间歇式巴氏杀菌——采用巴氏杀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牛乳中成分不被破坏;二次间歇式杀菌是为了保证产品在屋型盒中

保质期14天、净乳——除去牛乳中一切杂质、脱气——除去牛乳中的空气和异味、标准化——保证每批产品的脂肪、蛋白含量均匀一致,达到产品标准、均质——细化脂肪球,使脂肪球均匀分布在牛乳中,不易上浮,延长牛乳保质期,且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2、UHT灭菌纯牛奶:

UHT灭菌纯牛奶包括UHT灭菌纯奶和UHT灭菌特品奶。UHT灭菌纯奶是选用特级鲜牛奶经加工而成的产品;UHT灭菌特品奶是选用特级鲜牛奶按一定比例添加浓缩奶(是用天然鲜牛奶经蒸发水分浓缩而制成的奶粉半成品,总乳固体含在48%左右)而制成的脂肪含在3.4%以上、蛋白含量在2.9%以上的特品奶,这种奶是一种理化指标同比例全面提高的产品,是一种高质量的产品。这二种产品的原料理化指标经严格的检验合格以后,经过滤、冷却、贮存、检验合格,预热、净乳、脱气、巴氏杀菌(85℃、15秒)、冷却、标准化、均质、冷却、贮存、检验合格、再超高温预热、脱气、均质、超高温灭菌(137℃、4秒)、冷却、无菌贮存、无菌灌装、取样保温培养、检验合格、出厂,销售环节常温运输、销售。

本产品分别采用板式巴氏杀菌和管式超高温灭菌二条生产线加工,全部采用瑞典利乐拉伐公司生产的成套生产线。采用超高温灭菌法可以杀灭牛乳中全部微生物,达到商业灭菌的效果;,包装采用七层复合材料,保证细菌不能侵入,有利于产品在常温下保存,提高产品的保质期,常温下达到8个月。其它先进加工工艺的作用与目的和屋型鲜牛奶的相同。

3、搅拌型酸奶:

搅拌型酸奶包括原味酸奶和果味或果颗酸奶,原味酸奶是在纯鲜牛乳中添加糖,经乳酸菌种发酵后搅拌而制成的搅拌型酸奶;果味酸奶是在前期添加果味而制成的,果颗酸奶是在产品灌装前加入果颗而制成的,其它工艺与原味酸奶相同。搅拌型酸奶选用特级鲜牛奶进行加工的,原料奶理化指标经严格的检验合格以后,经脱气、冷却、贮存、检验合格,预热、净乳、脂肪标准化、均质、巴氏杀菌(85℃、15秒)、冷却、配料、闪蒸、均质、巴氏杀菌(95℃、5分钟)、冷却、(果味酸奶添加果味)、接种发酵、冷却、(果颗酸奶添加果颗)、灌装、检验合格、出厂、再经销售环节的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而奉献给消费者。

本产品二次巴氏杀菌分别采用板式和管式二条生产线加工,全部采用瑞典利乐拉伐公司生产的成套生产线。本产品除采用二次巴氏杀菌、净乳、标准化、均质先进工艺外,还增加了闪蒸工艺。由于每天由牛场送来的原料奶理化情况不稳定,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加之新鲜的原料奶的理化情况相对做酸奶而言还是较低,所以通过闪蒸技术,将牛乳中的部分水分蒸发掉,提高牛乳中乳固体的含量,经过发酵,可提高酸奶的组织状态、感官、口感等理化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单位重量酸奶的营养价值。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 方法

摘要: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见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

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她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因此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能够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经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微生物检测标准

微生物取样方法、微生物检测标准 举例一: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 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 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食品在食用前的各个环节中,被微生物污染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评价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要采用微生物检验指标采进行。常采用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为三项细菌指标,即细菌数量(主要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和致病菌。 第一节菌落总数 一、菌落总数的概念及卫生意义 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多,则食品腐败变质的速度就越快,甚至可引起食用者的不良王应.如有人认为细菌数量达到100—1000万个/g时食品就可能引起食用者的食物中毒。 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数量的表示方法由于所采用的计数方法不同而有两种:菌落总数和细菌总数: 1、菌落总数 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通常以lg或1ml或lcm2样品中所含的菌落数量来表示。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2、细菌总数 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细菌总数也称细菌直接显微镜数。通常以1g或1m1或lcm2—样品中的细菌总数来表示。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的常规检验方法(GB4789.2-84): 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24)小时——计数报告。(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1.操作方法: 1)、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食品微生物常见检测指标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被加工过程中被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或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是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导致。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 2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具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而导致。大肠菌群,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受动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人吃了大肠菌群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像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量的繁殖,必须采取措施来阻止霉菌的繁殖或切断其传播途径,就可以摆脱霉菌的污染。霉菌毒素对人主要毒性表现在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

污水微生物的指标检查法

污水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一、采样方法 用采水器或其他灭菌容器采取污水样1000毫升,放入灭菌瓶内,如果是经加氯处理的污水,需加1.5%硫代硫酸钠5毫升中和余氯。 二、检验方法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能使乳糖发酵产酸产气。总大肠菌群数系指每升污水中,所含的总大肠菌群的数目。 (一)初发酵试验:以无菌操作将各盛有3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5毫升的5支发酵管内,各接种污水样10毫升,将各盛有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约10毫升5支的发酵管内,各接种污水样1毫升,再将各盛有单料乳糖蛋白脏培养液约10毫升的5支发酵管内,各接种1∶10稀释的污水样1毫升(相当于原污水样0.1毫升)。将此15支管已接种的发酵管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 (二)平板分离:经培养24小时后,将产酸产气及只产酸不产气的发酵管,分别接种于伊红美兰培养基或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挑选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取菌落的一小部分,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 伊红美兰培养基上的菌落色泽: (1)深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2)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3)淡紫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2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的菌落色泽: (1)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 (2)深红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的菌落; (3)淡红色,中心色较深的菌落。 (三)复发酵试验:涂片、镜检的菌落,如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则挑取上述典型菌落1~3个接种于一支单料乳糖发酵管内,然后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产酸产气者(包括小量产气)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阳性管数,查对总大肠菌群近似数(MpN)检索表(附表1.1)即是每升污水中的大肠菌群数。此MPN表中所列数值系指100毫升水样中的细菌数,因此需将表中的数值再乘10、为每1000毫升水中的细菌数。举例:某一污水样接种10毫升的5支管中有5管为阳性;接种1毫升的5支管中有2管为阳性;接种1∶10稀释水样1毫升(即原污水样0.1毫升)的5支管皆为阴性,即结果为5、2、0,查附表1.1得知100毫升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为49个,即1000毫升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为49×10=490个。

车间微生物检验方法

SN/T 1897-2007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也可以用于与食品接触的设备表面的。附录A。 另有自定的 例一: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采样方法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于。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于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培养(略) 例二: 空气及与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 1、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2、参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 3、采样与检测方法: 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 3.1.1样品采集: (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 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 (2)采样方法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菌落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 (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3)菌落计算: a) 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

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检验

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检验 1原理 食品接触面分为人员手、设备、器具等食品直接接触,其表面存在有微生物,为更好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为主要检测指标。 2检验材料 虎红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液、无菌棉球、无菌水、酒精棉球、酒精灯、镊子 3检验方法 3.1人员手检验(发酵法) 3.1.1样品采集 被检人双手五指并拢,用一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 3.1.2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 将已采集的样品在6h内送实验室,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样品平行接种两块平皿,置36±1℃培养48小时,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Y=A*10(Y为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只手;A为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3.1.3大肠菌群的检测 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样液,分别放入10ml乳糖胆盐发酵管中,每个样品平行接种3管,置36±1℃培养24小时。如所有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 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3.1.4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用接种环分别以划线法转接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置36±1℃温箱内,培养18~24小时,取出观察菌落形态。 3.1.5证实试验:在每个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紫黑色或淡紫红色,有或略有 或没有金属光泽的菌落)1~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1℃培养24±2小时进行复发酵试验,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芽孢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职责

微生物检验岗位工作职责 1. 目的 规范质量管理部QC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及权限。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部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职责。 3. 内容 3.1. 工作岗位名称:微生物检验岗位。 3.2. 直接主管:QC主任 3.3. 下属岗位:无 3.4. 岗位性质:负责对进厂物料、出厂成品及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进行微生物限度、细菌内毒素等项目的检验,车间、取样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的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监测等。 3.5. 权限:有权拒绝未经许可人员进入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有权拒绝未接受仪器操作培训的人员使用所属本室仪器。 3.6. 工作要求 3.6.1. 熟悉质检工作流程,熟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3.6.2.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校正和维护管理规程。 3.6.3. 具备高度责任心及严谨认真诚实的工作态度。 3.6. 4.经过微生物限度检查培训的人员或相关经验中专以上毕业。 3.7. 工作内容 3.7.1.按规定对进厂物料、出厂成品及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或无菌、或细菌内毒素等项目的检验,及时填写检验记录,出具报告单。

3.7.2.对相关的检验仪器进行管理、校正和维护。 3.7.3.负责外来小样、退回、留样品等样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验,依照规定对重点留样成品需要进行稳定性考查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并填写稳定性考查记录。 3.7. 4.负责对工艺用水定期抽样,及对微生物检验指标检验,填写水质检验记录。 3.7.5. 负责原辅料、内包装材料的取样。 3.7.6. 负责包装材料的取样及检验工作。 3.7.7. 按照相关规定负责对车间的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测试指标进行监测,负责对取样室(车)、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内的环境进行监测。 3.7.8. 完成上级主管所授权的其他管理职能。 3.7.9. 完成上司交代的其它工作任务。 3.8. 责任 3.8.1.对出具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负责。 3.8.2. 对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检验任务负责。 3.8.3.对仪器的正常运作负责。 直接主管签名、日期 本岗人员签名、日期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系列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 B 系列知识点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GB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应具有相应的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 (应有岗位上岗证、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 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 2002))。 应在检验过程中保持个人整洁与卫生,防 止人为污染样品。 应在检验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措施的规定,确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 验(即无颜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或已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人和动物之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严重危害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 II级生物安全柜。)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紫外线消毒(臭氧)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毒灭菌方式平皿工器具灭菌和设备消毒 180℃1h 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方法: 最佳杀菌波长:260nm,需定期更换。 有效杀菌距离25-60cm 2m 照射时间:灯亮5-7min后开始计算,>30min(无人条件下打开) 适用范围:室内空气、物体表面。 注意事项:人员需在关闭紫外灯至少30min后方可入内作业。 ③检验用品--增加附录A和一次性用品。 附录A 微生物实验室常规检验用品和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