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管理套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技术管理套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技术管理套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技术管理套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技术管理套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1、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2、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L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L107-2)、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L107-3)。未列入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三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L107-1、L107-2、L107-3)表合并填报。

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企业法人代码:18

企业详细地址:东莞市东城区牛山外经工业园景观路主山工业区L107—1表

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企业法人代码:

1、缺乏资金:

2、科研条件不足;

3、缺少专门的研究开发人员;

4、投入的回报不确定;

5、没有技术项目来源;

6、不搞开发也能维持现有市场份额;

7、没有确立创

新地位;8、其他。

科技项目一览表企业(单位)法人代码:

企业(单位)详细名称:200年L107—2表

说明:1、大中型企业上报立项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在本年度的实施情况;小型工业企业上报立项经费在5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在本年度的实施情况,其他企事业单位填报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在本年度的实施情况。2、技术经济目标限企业填报。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

企业(单位)办科技机构一览表

企业(单位)法人代码:

企业(单位)详细名称:200年L107—3表

)个,所在国家业(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日期:200年月日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3)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主要包括: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对外合作项目、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参与制定的标准、国家认证实验室、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附表1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主要内容与金额

万元

附表2来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信息

注:地区指专家所在国家或地区,外国专家注明国别,国内专家注明所在地区

附表3对外合作技术开发项目清单

合作方式:①共同研究开发;②委托对方开发

附表4技术中心专家表

注:专家类型指国家级政府津贴、省部级政府津贴、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部以上政府科技人才、博士、在站博士后,其他(请说明)

附表5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信息

注: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需提供证书复印件

附表6通过吉林省、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信息

注1:需提供认定证书复印件

附表7-1拥有的驰名商标信息

注:企业拥有的驰名商标需提供证书复印件或有效证明材料

附表7-2拥有的名牌产品信息

注:企业拥有的名牌产品需提供证书复印件或有效证明材料

附表8-1当年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软科学项目信息

注:1、项目来源指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他省部级以上

重点开发项目(请注明)、国际合作项目、企业自立项目、其他项目

2、项目类型: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基础研究、新服务、软课题等

附表8-2在研重点技术开发项目信息

附表9当年受理的专利申请信息

注1:专利类型包括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注2:当年指报告期年度

注3:受理的发明专利需提供受理证书复印件

附表10三年内主持和参加制定标准信息

注1:标准类型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注2:三年内指报告期年度、报告期前一年、报告期前两年三个年度内颁布标准注3:需提供标准名称和能证明企业作用的资料复印件

附表11企业获奖信息

注1:获奖需要提供证书复印件

感谢阅读

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

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XX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doc

密级: 阶段: 版次: X X X技术文件 XXX-XXX-GLXX-2011 XXX系统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第x研究所 2011年03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共 15 页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会签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化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军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目次 前言 ...................................................................................................................................... II 1 目标 (1) 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 (1) 2.1 组织 (1) 2.2 所内各部门职责 (1) 2.3 技术状态控制组职责 (2) 3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任务 (2) 4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程序和内容 (2) 4.1 审查并确定技术状态基线 (2) 4.2 确定技术状态基线的原则 (2) 4.3 技术状态基线确定时机及相互关系 (3) 4.4 功能基线建立 (3) 4.5 分配基线建立 (3) 4.6 产品基线建立 (4) 4.7 技术状态标识 (4) 4.8 文件的签署 (4) 5 技术状态控制 (4) 5.1 技术状态控制原则 (4) 5.2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 (4) 5.3 偏离和超差控制 (6) 5.4 研制过程技术状态纪实控制 (7) 5.5 技术状态审核 (7) 6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计划 (8) 7 技术状态项目清单 (9)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模板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工作流程 5工作程序

5.1一般要求 5.1.1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纪实; d)技术状态审核。 5.1.2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 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 生产) 程序, 划分阶段, 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以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 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 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 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 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 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 均应进行记录, 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 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 在产品质量评审后, 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技术状态标识 5.2.1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 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 根据技术协议( 合同) 的要求, 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 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计划, 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 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 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 工作流程 5 工作程序 5.1 一般要求 5.1.1 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纪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5.1.2 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生产)程序,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 以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 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 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均应进行记录,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 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在产品质量评审后,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 技术状态标识 5.2.1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根据技术协议(合同)的要求,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计划,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目的与适用围 目的:规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要求,以确保公司军贸产品研制、生产的技术状态,满足“文实一致,图物相符”的产品需求和顾客要求。 围:适用于武器装备及其配套产品(以下统称产品)在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2.引用文件 GJB 3206A-2010 技术状态管理 GJB 2116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2737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GJB3273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 GJB5235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638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编写规定 GJB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军贸新产品定型工作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3.1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约束条件,如战术技术指标、使用保障特性等。 3.2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3.3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4技术状态管理

在产品寿命周期,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3.5技术状态项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6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 3.7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产品的功能特性、接口特性和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8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接口特性,从高一层技术状态项分配下来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以及上述特性的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9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检验验收、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10技术状态基线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今后研制生产、使用保障活动基准,以及技术状态改变判定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三种) 3.11功能基线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XXXXX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型号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等阶段技术状态管理的职责、工作程序和应形成的质量记录,使技术状态的确立和变更均受控,确保文文一致,文实相符,使管理者能掌握文件和产品的状态,使参与产品研制的所有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正确、有效的文件,交付的产品符合合同规定或其他方式约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研究所所有型号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J1714B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QJ903B 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3 术语 本程序采用GJB9001B-2009 附录D和GJB1405A-2006标准术

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3.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硬件、软件)中所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使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3.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包括组成、形状、尺寸、重量、表面状态、配合、公差等。 3.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5 技术状态管理 用技术的和行政的方法对产品的技术状态实施指导、控制和监督。 3.6 技术状态标识 在确定产品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符;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3.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 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

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设计更改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用电子元器件设计、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保证产品研制和生产质量,防止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记实、审核失控,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军、民品研制和生产过程。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领导技术状态管理工作。 3.2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3 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4 档案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及归档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5 检验部门负责有关技术状态的记实和监控。 3.6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术语 4.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4.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4.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性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4.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4.5 技术状态管理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记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4.6 技术状态标识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4.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4.8 技术状态记实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4.9 技术状态审核 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4.10 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 1

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概念

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概念 迟家提 一、什么是技术状态 1、技术状态(GJB3206A3.2)—是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2、功能特性(GJB3206A3.1)—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适用的范围、速度、精度、流量、压力、杀伤力等性能指标及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等要求。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使用保障特性等。 3、物理特性(GJB3206A3.2)—产品的形体特性。包括结构、组成、尺寸、粗糙度、形状、公差、配合、表面光洁度、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二、什么是技术状态管理 1、技术状态管理定义 技术状态管理(GJB3206A3.4)—是指在产品寿命期内,为确立和维护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也可以说是指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对产品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也是指—指挥和控制技术状态的协调的活动。 按照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理解,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应在产品寿命周期内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应随产品寿命周期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状态管理。 1 2)应明确技术状态管理责任的主体及其职责。在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时,应成立有相关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代表机构组成的技术状态控制委员会,按赋予的权限对技术状态及其管理进行审查和决策。 3)应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规定参与者的职责、技术状态管理内容。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根据产品寿命期各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必要地修订。承制方的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提交给订购方认可,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的内容见第五节。 4)应监督技术状态管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实施监督应与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协调一致,可以一并进行,他涉及到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5)应针对产品寿命周期数据,明确管理内容,确保数据的可用和可追溯性。开展数据管理时应考虑信息技术发展对当前数据格式的影响,法律法规对数据保护的要求。软件应按GJB5235开展配置管理。 2、技术状态管理范围 对于武器装备:按产品分解结构确定并选定的技术状态项(可能包括:系统级、分系统级、设备级等等),应选择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能被单独管理且有助于达到总的最终使用要求的产品作为技术状态项,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实施技术状态管理。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标准5.2.2规定了选取技术状态项的

建设工程项目检查表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表 (建设单位) 单位名称:工程名称: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 评价不涉 及符合不符合 (一) 质量安全管理机构、人员1 设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2 明确应急管理部门及人员 (二) 质量安全责任 制3 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质量安全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 4 明确本(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并签订法定代表人授权书,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 (三)制度建设5 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培训、检查、竣工验收、事 故处理等) 6 安全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建立(环境调查、第三方 监测、条件验收、关键节点验收、隐患排查等) (四) 质量安全管理 工作 7 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质量、安 全监督手续可以与施工许可合并办理) 8 对工期、造价组织专家论证,当工期、造价确需 调整时,需有确保质量安全的相应措施 9 组织周边环境调查及高风险工程现状评估,提供 工程相关基础资料 10 初步设计阶段,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 风险评估,并对风险工程实施分级管理,组织制 定风险控制方案,建立风险预警控制指标 11 对特殊地质条件委托专项勘察,工程设计、施工 条件发生变化,委托补充勘察 12 对高风险工程委托专项设计 13 委托有施工图审查资质的单位,对详细勘查文 件、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对重大变更设计 文件重新审查 14 组织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单位交底;组织设计 单位向施工单位交底;组织所涉及的管线权属单 位或养护单位向施工单位交底 15 委托并组织质量检测、第三方监测 16 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并对工程进行隐患排查和治 理,按规定组织质量安全履约考核 17 组织各单位签订现场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安 全生产管理责任,并组织检查 18 组织开展(或委托监理单位)关键节点施工前条 件核查 (五)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置19 按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并进行发布和备案,制定应 急演练计划、组织演练并进行演练评估;组织应 急培训,建立应急物资、救援人员、集结路线等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目的:规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要求,以确保公司军贸产品研制、生产的技术状态,满足“文实一致,图物相符”的产品需求和顾客要求。 范围:适用于武器装备及其配套产品(以下统称产品)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2.引用文件 GJB 3206A-2010 技术状态管理 GJB 2116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2737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GJB3273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 GJB5235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638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 GJB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军贸新产品定型工作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约束条件,如战术技术指标、使用保障特性等。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技术状态管理 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

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技术状态项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6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内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 3.7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产品的功能特性、接口特性和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8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接口特性,从高一层技术状态项分配下来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以及上述特性的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9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检验验收、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10技术状态基线 在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今后研制生产、使用保障活动基准,以及技术状态改变判定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三种) 3.11功能基线 经正式确认的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3.12分配基线

技术状态管理制度

1.目的 应用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通过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的技术的和管理活动对产品技术状态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保证能够使用正确、协调、现行有效的技术状态文件,确保产品实物与相应文件在研制生产全过程中,保持文实相符,文文一致,并具有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合同要求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产品研制、生产过程。 3.职责 3.1军工产品部是产品技术状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确定技术状态管理项目,指挥技 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3.2生产部、各车间实施产品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4.工作流程 4.1技术状态管理工作流程见附录A 5.工作内容 5.1 确定技术状态管理项目(产品) 5.1.1为了分阶段、稳定地实现产品规定的功能和物理特性,保持产品技术状态的相对稳定, 应对产品的技术状态进行管理。 5.1.2技术状态的管理需要相当的经费和人力的支出。因此,通常只对大型、复杂的产品工程 项目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合同无要求时,在设计更改时对技术文件实施技术状态更改的标识和控制。 5.1.3选择技术状态项目,以功能特性、物理特性能够单独管理为准则,将产品分解为逻辑相 互关联的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 5.1.4一般选择下列项目为技术状态管理项目: a)复杂的系统或分系统项目; b)跨单位、部门的大型项目;

c)在风险、安全、完成作战任务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项目; d)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新研制复杂项目; e)与其他项目有重要接口和共用分系统的项目; f)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有特殊要求的项目。 5.1.5需执行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产品)应根据顾客的要求列入合同。技术部应在产品研制 计划中确定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产品),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负责人。 5.2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5.2.1技术部和产品项目负责人应根据QH/QP07.01-2010《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在产 品实现的策划时,按照产品研制阶段的划分确立产品技术状态的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的时机,并纳入产品的质量计划安排。 5.2.2确定对应三种技术状态基线所需编制的技术状态文件。通常应编制的技术状态文件见附 录B。 5.3技术状态标识 5.3.1技术状态标识是一种确定产品技术状态基线特征的经过批准的文字形式,包括各阶段形 成的技术状态文件、带标记的图样和其他标识。 5.3.2技术状态文件应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描述和说明,主要内容包括: a)产品规定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验证产品是否达到规定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所需要进行的各项试验及实施细则; c)产品内外接口、协调关系; d)产品主要功能特性与接口及设备的关系; e)设计限制条件和偏离许可; f)有关的更改和追溯性的信息。 5.3.3功能基线标识 5.3.3.1大型、复杂产品工程项目的功能基线标识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论证阶段形成。最终 结果主要为经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报告及战术技术任务书。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技术状态管理方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受控标识处: 分发号:

1.0 目的 1.1为加强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保证产品研制和生产质量,防止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记实、审核失控,特制定本办法。 2.0 范围 2.1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过程。 3.0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领导技术状态管理工作。 3.2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3 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4 档案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及归档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5 检验部门负责有关技术状态的记实和监控。 3.6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0 术语 4.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4.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4.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性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4.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4.5 技术状态管理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记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4.6 技术状态标识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4.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项目管理检查表

项目管理检查表——项目计划编制 1、已经撰写了项目的问题报告。 2、项目使命已经通知到了所有参与者。 3、已经识别风险,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编制了应急措施。 4、核实P、C、T、S可行性的项目战略。 5、满意的力场分析。 6、已对后果进行了分析并且是可接受的。 7、所有项目人员都理解了项目的最终目标。 8、至少对变量P、C、T、S其中之一进行了估算,而不是指定所有四个变量。 9、有项目绩效需求的明确定义。 10、有评估绩效目标的合适标准。 11、编制出的项目分解结构的级数足以使成本、时间和资源需求的估算达到满意的准确度。 12、WBS已接受如下审查:客户、贡献者、高级管理层。 13、按照计划进行审查的进度里程碑已经确立。 14、遵照WBS,已经完成了网络形式的任务级进度计划。 15、已经识别出关键路径。 16、关键路径可以满足要求的结束时间。 17、为确定关键路径是否现实,对其进行了检查。 18、作为工作工具,编制了甘特图。 19、为确保资源没有过载,检查了资源分配。 20、不要以高于80%的生产率进行资源分配。 21、消除和解决了与其他项目的资源冲突。 22、已经设计出控制系统。 23、已经建立了项目评估方法。 24、执行项目计划的人员应参与计划编制。 25、计划应在合适的级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26、如果可能,估算应基于类似项目的记录。 27、估算扩充已公开完成。 28、对于管理层来说,扩充应可接受。 29、项目计划已经在最终确认会上审查通过。 30、项目笔记已由项目干系人签署。 31、最终确认会上提出的所关心的问题已得到令每个人都满意的解决。 32、计划包括以下内容:问题说明、使命说明、项目战略、项目目标、QFD分析或识别客户需求的其他方法、SWOT分析、项目范围说明、可交付成果清单或其他合同要求、需达到的成品规范、工作分解结构、里程碑和任务级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控制系统(包括变更控制程序)、以线性责任图形式表示的主要贡献者、风险分析和应急措施、要求的工作说明。 33、除去休假、节日、病假等时间的资源分配。 34、包括出差费用的本成估算。 35、如果合适,成本包括项目担保。 36、计划中包括审查时间、会议和审批等。 37、预期提供的所有物质设施。 38、合适的检验设备。 39、按照需要,采取的确保新资源获得的措施。 40、所有项目团队成员应具有工作资质。

工程项目管理检查表

工程项目管理检查表序管理环节检查内容与要求检查资料执行情况号1、项目管理人员报审表。1、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其人管理人员配置;2、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业资格证2、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和专业特点设置,根据施工工程任务需要调整,适应现场施工书。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需要设置。 3、非本单位证书人员的聘用书。 3、持证上岗比例应满足相关求。4、主要成员变更后的报审手续。4、项目经理部组织及主要成员配置应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5、项目经理的任免文件等。主要管理制度有:1、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2、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1、企业三大标准。3、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2、施工规范、规程标准。 4、项目进度管理制度。 3、现场管理制度 2 项目管理制度制订 5、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4、管理其他资料(包括企业相关文件,当6、项目材料、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些规定、要求文7、项目现场管理制度。件等)。 8、项目例会及施工日志制度。 9、项目分包及劳务管理制度。10、项目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总进度计划。1、以实现施工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为最终目标。2、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进度制。2、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单位(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3、材料、劳动力计划。3、应通过编制年、季、月、旬、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4、季、月(旬、周)作业计划。4、跟踪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在计划图上进行实际进度记录。 3 项目施工进度计划控制 5、开竣工、停复工报告。5、执行施工合同中的进度相关条款的承诺,跟踪形象进度,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6、进度计划调整表。6、及时做

好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向企业提供月度施工进度报告。7、施工产值报表。7、落实控制进度措施,应具体到执行人、目标、任务、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8、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实施与检查记8、注意第一手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及时处理进度索赔。录。 4 项目质量控制 1、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1、项目质量计划、措施。 改进过程控制。2、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管理。2、编制质量计划应体现全过程控制,应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3、质量管理制度。3、实行样板制,严格按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隐检,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4、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或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5、过程(可追溯性)控制记录。4、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过程质量控制应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6、执行标准。负责。7、其他资料。5、做好施工、生产要素质量控制(人、机、料、法、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6、工程变更应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程序,建筑产品或半成品应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7、按规定程序整理质量记录,编制竣工资料。8、执行企业质量标准,识别质量持续改进区域,定期做好质量的回访与保修。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2、要根据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进行相应的安全控制。施工项目应实现重大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1、安全管理制度。3、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具有超前性、针对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必须2、安全责任书。

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方案计划

国军标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质量:日期: 标准化日期: 批准:日期:

目录 1.引言 1.1 基本要求 1.2 一般信息 2.程序和规定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件机构 2.3 技术状态项目选择准则 2.4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2.5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3.技术状态标识 3.1 技术状态项目规范树 3.2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3.3 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3.4 制定技术状态项目和技术状态文件的标识符 3.5 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编写技术状态文件 3.6 发放技术状态文件 4.技术状态控制 4.1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原则 4.2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分类 4.3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程序 4.4 技术状态文件更改提出 4.5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实施 4.6 技术状态偏离的控制 4.7 超差特许的控制 5.技术状态记实 5.1 技术状态记实内容 5.2 技术状态记实记录 5.3 技术状态记实报告 5.4 技术状态记实实施 5.5 技术状态记实分析 6.技术状态审核 6.1 一般要求 6.2 审核内容 6.3 技术状态审核实施 7.相关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 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 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 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 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 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 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 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改进方案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 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 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公司制定《技术状态管理制度》,规定了主题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定义、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控制记录等。其中主题内容为:描述军品技术状态要求,建立了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和控制程序;适用范围为:公司军品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合同环境和自主开发环境下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2.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标准化项目部检查表.docx

附件 3 : 标准化项目部检查评分表表1建设项目:标段:项目部: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方法分值检查扣分标准扣分备注一管理制度标准化 1管理制度现场核查25 各项管理制度缺 1 项扣 1 分;未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无针对性,每项扣 1 分。 二人员配备标准化 (一)总体要求现场核查 未根据投标承诺和工程项目实际,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组建满足工程建 设需要的项目部,取消评比资格。 (二)机构设置 项目部设置的现场核查, 项目部设置不符合铁道部、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求,取消评比资格。 1 检查台账 原则和要求 作业队设置的现场核查, 作业队设置不符合铁道部、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求,扣10 分。 210 原则和要求检查台账 (三)人员配备 (1)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及投标承诺,结合项目的特点,配置人员满足现场施工 需要,至少应配备:项目经理 1 人,项目副经理按照工作需要配备(必须有专职 项目部的人员现场核查,负责征地拆迁等外部协调的专职领导 1 名),总工 1 人,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检查台账、15保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部长各 1 人,造价工程师 1 人,财 1 配备 人员资质务 2 人,中心试验室主任 1 人,其余各部室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和现场施工管理的 需要设置。项目部负责人、总工程师、部门负责人等主要工作人员,以及质量、安 全、技术、财务、验工、计价等专业岗位人员必须是项目部的正式职工。不符

合上述要求,每岗位扣 1 分,项目经理不符合要求取消评比资格;

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方法 现场核查,项目部的人员 1检查台账、配备 人员资质 现场核查,作业队的人员 2检查台账、配备 人员资质 标准化项目部检查评分表表 2分值检查扣分标准扣分备注(2)项目部主要负责人、总工程师、财务负责人一般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 新配备的人员必须符合任职条件并按规定程序任免;人员调整 20 天内报建设单位 项目管理机构审批,不符合上述要求,每次扣 2 分。 (1)作业队按架子队的模式组建,架子队设置一个专职队长、一个技术负责人,技 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五大关键人员以及领工员和工班长等主要人员,由施 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应具有相应的作业技能,并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 15岗。操作工人配备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准,不符合上述要求,每岗位扣 1 分; (2)技术工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使用 外聘劳动力仅限施工一线,大型机械设备操作、财务管理、物资采购保管、爆 炸物品保管等重要岗位,不得使用外聘人员,不符合上述要求,每岗位扣 1 分。 三现场管理标准化 选址满足安全要求,远离地质灾害、易燃、易爆区,锅炉房、发电机房、厨房1项目部选址现场核查10满足防火、防爆、卫生要求,项目部靠近现场、交通便利、通信畅通、封闭管 理。不符合上述要求,每项扣 1 分。 2项目部硬件现场核查10会议室、资料室、试验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和办公室等“三室五小”设施满足标准要求。不符合上述要求,每项扣 1 分。 驻地室外设工程揭示牌、企务公开栏、宣传栏和读报栏;会议室设置组织机构 项目部标示标框图、工地党组织和文明工地建设架构图、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程质量创 3现场核查10优规划、“三标一体”(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职责分配表、管理人员牌 岗位责任制、项目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等 7块牌,悬挂施工平面图(包含线路 平、纵断面图)、工程形象进度图和晴雨表。不符合上述要求,每项扣 1 分。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办法

——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技术状态管理控制办法 目的1 通过实施技术状态管理,保证技术状态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可追溯性。根据要求和方法。《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规定了公司技术状态管理的职责、内容、GJB3206A-2010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武器装备项目或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3术语和定义技术状态:指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在产品研制过程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3.1技术状态基线:在技术状态项目寿命周期内某一特定的阶段上,正式指定和规定的一个3.2 或一组技术状态标识文件。基线的划分如下:在论证阶段结束后,下达技术指标 所形成的功能基线。a) 在方案阶段结束后,下达研制任务书或签订研制合同所形成的分配基线。b) 完成的设计、生产定型材料所形成的产品基线。c)项目研制阶段直至产品设计定型,技术状态的管理 3.3对技术状态的确定和更改进行监督和控制技术状态的管理是指运用技术和行政 的指导,的活动,包括: 技术状态标识; a) 技术状态控制; b) c)技术状态审核; d)技术状态记实。 3.3.1技术状态标识标识技术状态项及其拉术状技术状态标识是指确定技术状态项及其所需技术状态文件,态文件,发放和保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的活动。技术状态控制 3.3.2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提出的更改技术状态控制是指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 )所进行的论证、评审、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所有活动;设计更改、偏离、超差申请( 技术状态纪实 3.3.3建议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技术状态纪实是指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状况所做的正式的记录和报告; 技术状态审核 3.3.4技术状态审核是指为技术状态项目符合其产品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正 式的检查。 包括功能技术状态的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的审核。 职责 4 计划办公室负责与顾客沟通、协调,在合同中规定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4.1 总体部负责:4.2 a)确定每一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设计类的技术状态文件; b)制定技术状态管理文件的标识编号规定; c)编制技术状态项目的内控设计文件。 4.3质量部参与工程部组织的技术状态管理的审核。 4.4各部门按规定要求做好涉及本部门技术状态项目的技术状态控制和记录。 5 工作程序 5.1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对合同要求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项目,公司应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说明技术状5.1.1 态管理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 产品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5.1.2 技术状态管理,按合同规定的项目,在三个基线建立后,实施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 5.2 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 d) 5.3 技术状态标识 5.3.1 技术状态标识包括下列工作: a)选择技术状态项目:技术状态项目由合同规定,研发部项目主管负责编制《技术状态项目清单》; b)确定每一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最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内部审核检查表 过程审核内容审核发现(包括时间、地点、事实)结果 Q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1.是否建立了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机制(文件)。 2.在策划管理体系时有无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如: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信息渠道等(外部因素)。 3.如何收集、识别、分析、评审内外部因素。 4.是否持续地识别、分析、评审内外部因素,动态更新。 注意:该条款宜结合条款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一起审核。 Q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是否建立了识别相关方及其需求的机制(文件)。 2.如何识别、评价相关方;所识别的相关方是否适宜。 3.是否收集并确定这些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 4.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监视和评审。注意:该条款宜结合条款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一起审核。 Q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1.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规定了明确的边界和范围。 2.公司在确定体系范围时是否考虑了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及其应对相关方要求和公司产品服务等因素。 3.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在什么文件中进行明确。 4.若体系标准的某些要求不适用,公司是否进行了声明,声明是否适宜。

Q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公司是否确定体系的整个过程,包括:是否确定了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是否确定了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是否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是否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是否分配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按照的要求识别风险和机遇;是否有改进过程;是否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 2.体系策划是否考虑了、条款的内容,是否包括了变更的策划。 3.形成了哪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支持体系运行。形成了哪些记录以证明体系的正常运行。 Q 领导作用和承诺 Q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询问最高管理者: 1.是否清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的职责。 2.如何组织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方针目标是否与公司战略方向、组织环境相适应;资源配置是否满足。 3.对管理体系融合业务过程是如何考虑的。 4.对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是如何运用的;对相关事务有无跟踪、落实和考核。 5.如何体现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6.如何理解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致力于顾客满意。 7.如何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8.如何推动体系持续改进。 9.公司其他各级管理者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如何发挥。 Q 方针 1.现场抽查2—3人询问:公司质量方针是什么? 2.方针的制定、实施和保持情况如何;方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方向。 3.方针是否体现了公司的宗旨及承诺。 4.方针是否反映了顾客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及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5.方针有无形成文件;如何对员工进行宣贯、传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