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作者:杜珉璐

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12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践行人民中心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民生愿景,开启了为民谋福的新征程。

关键词:十九大;人民;民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0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高瞻远瞩,通篇洋溢着改革实干的豪情,承载着人民的历史担当,到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高峰。报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是”和“八个明确”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新思想”的科学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人民中心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孟子·梁惠王下》中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价值追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党的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之中。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和价值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全体人民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是作为执政党本质的时代表达。走过近百年历程、拥有8 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个党领导13亿多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必将取得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二、践行人民中心理念,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唯物史观,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立场,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行动指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践行人民中心理念、提升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汉代刘安编纂的《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民生无小事”的理念开展工作:为了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为了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为了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为了2亿多老年人口和他们子女的生活幸福,研究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为了全国13亿多人“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如此种种,无不体现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真正做到了“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正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引领下,过去的五年,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过去的五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进,有6 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公租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1 900多万住房困难的群众住进了公

租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实践告诉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和伟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体现在老百姓的好日子中。这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也是共产党人的责任。

三、描绘民生愿景,开启为民谋福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报告中朴实、生动、真切的话语,体现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行动自觉,阐明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未来,我们的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将继续发力。

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方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目前,我国超过1个亿的0到6岁儿童、8 500万残疾人等群体,都将从这新增的八个字中获益,而农村留守儿童、贫困残疾人等“锅底人群”,将率先体会到政策的温暖。

在“劳有所得”方面: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未来将“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让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并能按照劳动者贡献获得合理劳动报酬。

在“病有所医”方面: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报告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权利保障和社会公平角度,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公共卫生体系的全面建立。从推进城镇化意义角度,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全覆盖将使农民能够扎根城镇、建设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老有所养”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释放。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基础,是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在“住有所居”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金句,让百姓看到了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决心。相信在国家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下,让住房回归民生属性,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不再遥远。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环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贫困人口。当前全党正在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目标指向未来,目标激发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描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目标符合实际、目标顺应民心,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当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融在一起,必定能迸发出改变命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2017-10-29].http:

//https://www.doczj.com/doc/6217053086.html,/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刘玉怀,陈培永.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野下的以人为本[J].学习论坛,2008(3).

[4]糜海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意蕴探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篇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用“13个坚持”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其中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样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祉上,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作出“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全会要求,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大力整治基层腐败和作风问题,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就在身边。 针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高度关注影响产业项目扶贫、对口帮扶以及扶贫工程推进等问题,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田间地头查找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各级纪检监

察机关建立直查直办、督查督办、交叉办案等工作机制,精准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今年6月,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8.42万件,处理25.02万人,这正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以作风攻坚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体现。 聚焦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具体民生领域,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江苏省**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按照“主体责任压紧压实、监督检查落细落实、问题线索查清查实”的工作思路,推进教育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督促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推进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针对公立医院纪委书记“不务正业”、不会监督等问题,深圳市纪委监委改变公立医院纪委书记的选拔方式和履职方式,由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直接选派、专司监督,树立工作权威,提高专业水平,强化日常监督。河北省邢台市将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县直部门全部纳入市县联动巡察范围,并将巡察延伸到村级党组织,上下联动、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发现民生领域问题700余个。 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根据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二次推进会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保障改善民生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课程的考试 90分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课程的考试 9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 5 小题,总分: 50 分) 1. ()是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主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供全体公民共同消费与平等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A.社会服务 B.公共服务 C.社会救助 D.公共管理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之间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不足 3. 我国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

A.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制度保障 B.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C.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政策保障 D.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社区参与、法治保障 4. 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A.教育强国 B.科技强国 C.创新强国 D.理论强国 5. 坚持综合治理,不仅要依靠法治,同时还要重视()。 A.道德教化 B.严厉惩处 C.社会奖励 D.群众谴责 三、判断( 共 5 小题,总分: 50 分) 1.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正确 错误 2. 所有的经营者、生产者和销售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 错误 3.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义。 正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奋斗实践中。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 宗旨,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指引、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牢牢把握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汇聚了推动事业前进的磅礴力量。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党的“命根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激励群众的首创精神,焕发群众的创业热情,自觉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丢。只有这样,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广泛而深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诚心诚意拜人民为师、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才能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增强群众意识、坚定群众立场,在行动上抵制“四风”之垢、贯彻群众路线,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大确定的目标和中国梦而奋斗。

国考申论范文:打造数字政府,增进民生福祉.doc

国考:打造数字政府,增进民生福祉 【 - 】 小编”,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 国考:打造数字政府,增进民生福祉 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预约办理居住证、查询社保,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在线换证年审、处理驾驶证违章……日前,我省正式推出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的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及同名公众号。通过这一移动民生服务平台,首批上线的142项政务服务均可实现“一站式”办理,用小程序解决了大问题,标志着我省的“数字政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可喜成果。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

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以超前眼光精心部署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具体体现,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政务微信公众号规模全国第一,到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的微信小程序等等,广东的“数字政府”建设与探索一直走在前列。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距离中央的部署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明确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引领数字时代的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步伐。 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统筹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大力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方一边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一边却坚守部门权限壁垒,搞信息封锁,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严重制约了服务效能的提升。“粤省事”的推出,充分体现了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约化整合的“数字政府”改革方向和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此为参照,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按照《广东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中“六个统一”要求,有效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多方利用;加强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制度衔接,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整体推进,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课后测试

两会关注的民生热点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A 2020年 B 2025年 C 2030年 D 2050年 正确答案: A 2.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因为()。√ A 集体主义要求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 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正确答案: D 3. ()是人类20世纪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制度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发明。√ A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B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C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D 企业年金制度 正确答案: B 4.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反贫困的主要方法是(),国家每年向贫困地区调拨大批粮食、衣物等救济物品,通过“输血”维持贫困地区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准,目的在于控制极端贫困。√ A 直接救济 B 定点扶贫 C 开发式扶贫

D 发放农业补贴 正确答案: A 5. 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 B 政局稳定,没有战争 C 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D 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 正确答案: D 6.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 A 平稳 B 升高 C 减低 D 波动 正确答案: C 7. “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A 劳动效率 B 劳动人口 C 劳动报酬 D 劳动技能 正确答案: C 8.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A 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保护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问题。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式多元化,面积不断扩大,后果具有不可逆转性。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扩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农药只有10%-20%的附着率,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安全上限,且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其流失加剧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同时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年有45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应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 由于受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影响,农民焚烧秸秆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同时,农村废旧电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意丢弃,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现象严重,且这种污染修复周期长,危害大,具有不可逆转性。 二是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不仅带来了住房、交通、学校等公共资源的拥挤,同时

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由于治污设施不配套,这些垃圾被运到了邻近的农村就地堆积或填埋,污水则被直接排放到了河内。 三是规模化养殖污染越来越重。由于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和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农业环境,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建设有规范畜禽养殖粪便处理设施的寥寥无几,大部分畜禽养殖粪便均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就直接外排或者作为农家肥还田,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造成河流水域污染。 四是农村河流保护软弱乏力。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大多未经任何处理, 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沟渠和地面, 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生活废水仅作简单处理就进行了排放,集镇污染严重威胁着河流水环境安全。 五是工业污染有增无减。目前, 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趋势。通过近年来的限期治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8%。但是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监管不力,运行难以正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 六是各类工程建设行为污染加剧。近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面宽量大,修房建城、铁路公路高速、机场水库等等。这些工程不仅大量占用土地,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挖掘山体、凿山打洞、侵占河道、乱挖乱采等破坏现象严重。如由于河道过度采掘沙石,使河流自净能力下降。同时,农村大量修建砖混结构新楼房,大量水泥路,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报废成为建筑垃圾,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七是森林植被保护不力。由于历史上长期大面积过度砍伐和现阶段保护不力,林木偷采现象严重,致使森林结构单一,蓄养水源能力差,森林覆盖率低。

心得体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最新)

心得体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最新) 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70年前,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规划新中国蓝图。抚今追昔,清晰看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于党在西柏坡的革命实践,蕴藏于西柏坡精神之中。站在新时代历史方位,履行新使命,应对新环境,完成新任务,必须牢记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嘱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党在西柏坡的革命实践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0多年来,不论所处历史方位和所担负的

历史任务如何变化,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根本立场,这在西柏坡时期得到了全面集中体现和诠释。 西柏坡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毛泽东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败最重要的因素”。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亿万农民获得土地的根本利益需求。我们确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酝酿召开新政协会议,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会议,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老乡种水稻,朱德总司令主动道歉赔偿误伤老乡的鸭子,周恩来同志冒着大雨亲自组织人员抢救被困乡亲等,无一不向世人彰显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正是因为坚持了人民立场,人民当家做主,公仆本色彰显,亿万农民方全力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国民党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广大的人民方义无反顾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敌我力量对比很快发生强弱变化,革命胜利步伐出乎意料加快。西柏坡革命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作者:杜珉璐 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12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基本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践行人民中心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民生愿景,开启了为民谋福的新征程。 关键词:十九大;人民;民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0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旗帜、高瞻远瞩,通篇洋溢着改革实干的豪情,承载着人民的历史担当,到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高峰。报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三个意味着”、“五个是”和“八个明确”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新思想”的科学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基本方略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人民中心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每个中国人创造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孟子·梁惠王下》中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价值追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到党的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方式之中。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和价值追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范文二) 一是要加强并善于学习。要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党员,向先进人物学习。首先要向党章学习,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我们每个党员都应当经常对照党章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看自己做得怎么样,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改进,并且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了自己是党员,要时刻用党章的规定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先进人物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要经常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人物的精神和事迹来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提升,从行动上看齐的思想和行为,切实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完善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 二是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xx战线上的新兵,我们目前还不在领导干部的岗位上,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了呢,很显然,并不是这样,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积累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真正走上领导岗位打好基础,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工作能力。那么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呢。首先是要培养严谨务实的作风,用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更好为人民服务。有一些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时间久了,不免懈怠,工作情绪不高,这样将会影响工

作的效率,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作为党员,我们要对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忙的情况下,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不忙的情况下要多读书,为自己充电。虽然这都是小事情,但是堆积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工作的全部,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其次是要培养艰苦奋斗,勇挑重担的责任心。要从小事做起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生在一个好时代,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生活条件优越,但我们要始终牢记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做起,工作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承担工作后,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善于创新思维,不因循守旧。工作中认真严谨,扎实高效。用行动贯彻执行《xx法》,不断提高xx服务经济社会决策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xx事业做出新贡献。 学习教育活动让我更加认识到:脱离了人民群众,党的事业、民族复兴大业都将成为空谈。这就要求我们年轻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扎根于人民群众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和追求,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我们的梦才能同中国梦一同实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模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心得体会模板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入党章。报告13个部分、3万余字的篇幅,其中有关“人民”的表述就出现了200多次,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制度“顶层设计”,到群众“身边小事”,无不清晰勾勒出治国理政的“民生逻辑”和“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怀,无不鲜明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的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一种发展思想、也是一种执政理念,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着力践行、落地生根。多年来的群众工作实践,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是一场持续的“赶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好群众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方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的群众工作才能更有实效、更有作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面向未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放眼望去,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徐徐走来,这将是我党依靠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人民,是伟大梦想的主题,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人民,是伟大

斗争的主体,是共产党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的力量源泉;人民,是伟大工程的主角,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是伟大事业的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需要全党增强“四个自信”,更需要我们的人民增强“四个自信”,人民自信是国之伟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不断彰显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见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标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以深邃历史眼光和宽广时代视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不断开拓理论新境界提供了思想指南。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独创性观点,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和历史任务,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改天换地、创造奇迹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更是团

结带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总结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等,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无论是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还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两个文明的发展;无论是治理环境污染,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的期待,还是注重内外联动发展、做大蛋糕同时更公平地分好蛋糕,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群众导向、民生导向,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其思想内核和实践方向,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用好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代表的理论成果,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

微党课讲稿: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委X届X次全会强调,要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XX市委政府工作的重点所在。只要牢牢把握民生这个关键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切实增进XX人民福祉,让更多人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XX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就有了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 民生所指,责任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 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民生为本的导向,不断增厚民生福祉。各级各部门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要科学把握民生工作,按

照“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体现民生工作的目标性、操作性和步骤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突出民生工作抓手,持续实施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要注重突出重点,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抓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民生工程效率和效益。要压实工作责任,落细落小落实大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转型升级中补齐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必须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织密织牢民生网底。目前,XX市精准扶贫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更需要找准要害、精准发力,探索符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的扶贫道路,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要聚焦东川、寻甸及其他地区贫困人口,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确保年内减少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个贫困村和6个贫困乡出列,寻甸县实现脱贫摘帽,东川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要坚定地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实施“开发式”“造血式”扶贫,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三限时测试(含解析)

2.1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建议用时:20分钟) 1.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执政7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下列哪个答案能够从根本上回答这一追问( ) A.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B.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每个党员都必须服从党组织的安排 D.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党内民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 2.2019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8周年。回望这波澜壮阔的98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自佛经《华严经》,习近平总书记引申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告诫全党同志“不忘初心”,号召全党同志“继续前进”。这要求中国共产党 ( )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远大目标不懈奋斗 C.领导好社会主义事业,履行好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 D.与全体人民共同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4.在革命年代,三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姓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告诉我们( ) 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已成为所有党员的自觉行动 ②党员除了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③情系人民是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原因 ④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第12课_关注改善民生教案

关注改善民生教案 授课教师 NO. 授课题目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授课形式新授 授课时间2012年6月18日第6节授课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知: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了解我国大力发展教育和促进教育的重大举措,提高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自己身边的人们能够享受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以及国家为了保障人们健康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采取的重要举措,感受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增强“人民政府服务人民”职能的认识。 运用: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技能,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 基本内容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二、医疗和社会保障:普惠百姓。 重点难点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为什么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例证法、情景导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备注【导入】 视频导入: 以在党的阳光下新泰市教育系统庆“六.一”迎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歌会导入。 2011年5月21日,山东省新泰市举行庆“六一”迎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歌会。 新泰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牢记党的嘱托,不辱神圣使命,大力优化教育资源,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质量立教,建设教育强市打造了县域教育的响亮品牌,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谱写了新泰教育的新篇章。 新泰教育的发展是新中国教育60年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它承载了人才的培养,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 【讲授新课】 第12课关注改善民生 一、优先发展教育:学有所教 (一)教育是兴邦之本 1、情景一:200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国家助学金达到308亿元,其中,中职学校的国家助学金超过一半。资助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后,受资助的学生达1600万人,占当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90%。 情景二:从零开始的跨越:在西藏和平解放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5%,文盲率高达95%。目前,西藏自治区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正规学校从零到1000余所。 上述两个情境透视出国家采取了哪些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 职业教育实行国家助学制度;义务教育实行城乡免费制度。 2、举出国家发展教育的举措和国家教育60年取得的成就。。 以新泰教育发展的视频自然导入优先发展教育。 出示“中职学生资助卡”。 老师提问学生答 图片展示

【心得体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产党宣言》对我的信仰锤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产党宣言》对我的信 仰锤炼 “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我上中学时课本上的描述。那时的我知道,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还需要奋斗很长的时间。带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憧憬,带着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诚信念,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说来很惭愧,之前并没有通读过《共产党宣言》,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和不断的思考,我越来越深信共产主义,当然,这些认识很朴素。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清朝和珅富可敌国,倾刻间灰飞烟灭。先贤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甚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甚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本世纪初,有一本韩国畅销小说名叫《商道》,是现代人寻找韩国古代一个大富豪致富秘诀的故事。书的结尾告诉大家,财富是水,要以一颗公平心对待它,这就是商道。一方面,财富如水有流动的本能;另一方面,革命也促进财富的流动。暴力革命改天换地,非暴力革命如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等的变革,甚至投资或投机的失败和成功,都会带来财富的大流转。用什么方式赚钱,赚钱以后用什么方式花钱,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财富的道路上多行不义必自毙,必须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我不断告诫我的孩子,一定要做有益社会的事、有益社会的人。 以上这些认识,我归结为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直到我通读《共产党宣言》

和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七篇序言,我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前身是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领导人从一次次挫折和失败中汲取了教训,认识到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才能引导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经过长时间的辩论,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并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主张,赢得了大家的拥护。《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启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 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9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了约三百年,社会矛盾凸显,阶级矛盾被不断的经济危机激化。无产阶级运动的客观需求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准备两个条件的完美结合,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在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是对人类社会变革和思想革命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有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也有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群众路线 作者:周泗琴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4期 【摘要】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要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底蕴及理论基础,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根本宗旨 人民,是力量的源泉;为民,是不变的初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此,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底蕴及理论基础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以人为本的发展和延伸,“人为贵”和“民本”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也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而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来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体现了这种民本思想的底蕴,更充满着时代进步的精神。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而言,归根到底是以维护君的统治地位为目的。而中国共产党所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人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也应当是享有的主体。代表先进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应当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运用和发挥。 二、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努力践行群众路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