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docx

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docx

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docx
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docx

《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赏析

摘要: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表现形式,其间通过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

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

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比如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乐器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

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分析和

解释其中钢琴音乐部分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分析其电影的

真正动机和内涵。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电影;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

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

感。而电影在当代艺术范围内作为一项综合门类,体现的是声画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整体的意象

和感觉。音乐在电影中可以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

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因此,在电影的历程中被艺术创作者们视为电影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此时,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新体裁形式,在影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甚至

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共生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概述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出现是从 1927 年开始,自从音乐融入电影之后,便成为电影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电影中音乐更增加了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启示作用,它与电影的

结合逐渐成为电影艺术中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视觉和听觉交叉点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不

可忽视的功能和巨大作用。

首先,电影音乐可以概括影片的核心思想内容,深化故事主题,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和时代感。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具体作用体现,不仅添加着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的人类生产生活,

还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状态和文化面貌。一般来说,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影片中音

乐大都直接取材于民间的真实生活写照,而极具时代感特色的电影音乐则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国家

特征和历史情况,透过电影中添加的这些音乐的渲染使得电影中情节增加了更多的真实性和动态

美。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可以起到刺激观众听觉,达到引领观众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通

常会采用音乐、音响的掺杂因素来刺激观众的听觉,从而领导观众进入电影作品中去。使得观众

在观看电影中的过程中很容易地触动心灵,进而引发观众对整个电影内涵的联想和共鸣。可以这

样说,一首打动人心的电影音乐作品,往往在电影画面消失以后,还能因为它动人心魄的主旋律

而传播开来,深刻透彻地印在观众们的心中,从而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再次,电影作品中音乐的核心作用即深化影视作品主题,揭露电影中人物内心情感。音

乐学科本就是一种抽象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它和语言不同,不能带给他人准确直接的视觉表达

效果,但是它却具备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对观众产生吸引和引导的能力,以听觉的形态产生于

听众,作用于听众。当音乐深入到影视作品中时,可以起到直接揭示电影主题的作用,并且更快

地帮助人们更加透彻地懂得电影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情感。

二、浅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运用

在《海上钢琴师》一片中,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 ?莫里康以钢琴为主配合多种其他的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了一篇旋律优美、感人至深的影视音乐作品。下面分析电影中几段典型的音乐片段,结合电影内容和故事情节,谈谈钢琴音乐在此片中的重要警示作用。

第一个片段:不习船性的麦克斯在初登上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海上突然发生大风

浪,这使他东倒西歪,心神不定,呕吐得不成样子。就在这时,偶然中他遇到了那个令他一生难

忘的人——1900。这个钢琴天才带他来到舞厅的一架钢琴前,示意他坐在身边,随后开始弹琴。在

1900 弹出的轻盈动人的钢琴旋律中,大厅里每件物品都随着船剧烈摇晃,他们随着钢琴一起在大

厅中如流水般滑行回旋。慢慢的,麦克斯在琴声中内心安定,放松微笑。此时电影中出现的主人

公钢琴弹奏,不仅使电影情节为之一转,由紧张激烈变为安宁舒缓,同时钢琴曲引导人物的情感

变化及心理变化也是值得一说的,音有伟大的力量,超出人类的想象和预知。在狂风中钢琴的旋

律出现使主人公心理活动发生了变化,也使观众观看影片时感情状态发生同步变化。

第二个片段:斗琴片段中的三次钢琴曲目的较量让人为之惊叹不已,也体现出影片中的

高潮部分。爵士音乐发起人谢利弹奏了三段技艺精湛的爵士乐,可谓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高傲

的他以为足可让 1900 知难而退。但是在较量的过程中,1900 先弹奏简单清新的《平安颂》,随即

第二首将谢利第二回合中弹奏的曲子按照原样重新弹了一遍。在第三回合中,1900 才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使整个片段达到高潮。这三段音乐存在不同的内涵和思想,也反映出当时两位主人

公的不同思想状况和心里动态。前两首钢琴曲把故事逐渐带入高潮,观众在剧情中提出问题和想

象结果,直至第三首钢琴曲完成,故事有了答案,也使观众放下紧张情绪,获得释然。此片段中

的高潮部分音乐同人物画面结合得淋漓尽致,音乐在此贯穿到每个细节,让人不免感叹。

第三个片段:电影音乐不仅可以抒情,亦可以塑造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音乐在电

影中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作用。影片《海上钢琴师》中,从影片的开头一段欢快的钢琴曲开始,

却让我们感受到 1900 心中的骄傲、悲伤和孤独,直到一次在船房录音时那个女孩的出现,使1900真正感受到爱的存在和心中的温柔,从船舱窗户看到的无名女孩的身影映入他眼帘的时候,他目

不转睛地看着她,仿佛要融化在眼睛里,同时弹奏了一曲即兴的以爱为由的曲子,让全场人哗

然。这时的钢琴声不再有复杂的内容,音调舒缓、清新明朗,他轻柔的弹奏下有一颗激动欣喜的

心,夹杂一缕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过程中音调慢慢地扬起,又慢慢地舒缓,最后琴曲突然停止,

那个女孩也转头离开了1900 的视线。这个片段中让人灵魂安静的钢琴音乐,真实和细致地塑造出

主人公每个阶段的内心情感世界,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使画面感变得生动富有生命力,也让欣赏

这部影片的观众同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是视觉画面所不能单独体现的。

三、以《海上钢琴师》为例提出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的思考由于影视音乐题材的特殊性和

针对性,《海上钢琴师》一片中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片中大量的出现了各种音乐表现形式,特别

是其中大量片段的钢琴音乐,在构成影片元素之外起到了重要的精神引导和导向作用。

在本片中,背景音乐被大范围应用,其中很多场景使用的是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比如

片中的开场画面,伴随着轻微的音乐,画面出现的是一层层灰暗潮湿的阶梯,由此画面进入到主人

公的回忆中,音乐是略显活跃但依旧平稳的弦乐,以此作为气氛的烘托,伴随着画外乐镜头,从主

人公回忆的主观镜头跳入到画面里,故事开始。本片大量的画外乐是音乐的主要部分,穿插

在影片的各个内容之中,为情节气氛的营造和感情的表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本片高潮部分,即 1900 与爵士大师斗琴的过程中,在三次对决六次演奏中,钢琴充当了主要的角色, 1900 的一首《平安颂》被演绎

得淋漓尽致,那首着名的 The Crave 成为 1900 的第二首弹奏曲目,他按照谢利弹奏的原模原样的照弹了一遍,

他惊人的记忆力让观众大跌眼镜,而第三首曲子 Enduring ,整首曲子没有高潮亦没有结尾,只有无穷无尽的密密麻麻的音符,速度快到惊人的极Movement

致程度,炫技到了神的地步,此刻观众的反应激烈,会同步跟随影片中进入到关键部分,音乐中

钢琴音乐部分的运用堪称此影片的标志性经典音乐。

此外,同步的手法是本片中最为常见的,且因影片是以音乐为主的电影,无论是主人公创

作的主旋律或是影片中大量的背景音乐,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环境的气氛和人物情感,所以

同步的手法随处可见。又因为本片主人公性格的特殊性和表现力,他的每一次弹奏都几乎代表着

其内心当时的情感状态,使观众充分体验了音乐描述情感的巨大力量,并且使观众与影片中的主

人公浑然为一体。片中主题音乐并没有贯穿始终,但却在作着不断的引申,大量丰盈而华丽的钢

琴曲子在整个影片中突出刻画了人物内心活动和故事发展,并深化了影片主题思想。

影视作品中大量音乐的运用说明了音乐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影视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早期的默片之外,在当今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离开音乐渲染的部分都会大为失色,变得死板和封闭,甚至电影中音乐会超过电影画面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影响。此外,在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而且在抒情方面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表现电影中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亦可以帮助观众更加清楚地知道故事梗概和剧情发展。因此,音乐所担任的角色是任何电影元素都不能替代的。

四、结语

由此可见,影视音乐作品不仅使得观众更重视音乐在其中的重要存在,而且丰富了电影语言和表达方式,强化了电影主题效果,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感受。电影和音乐有着极

其微妙的互利互生关系,因此,致力于影视作品中音乐的研究和探讨是影视文艺行业不可忽视的

职责。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好的影视音乐,有了它,使得电影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故

事氛围等方面都得到升华和稳进,也使得电影中人物特点更加鲜明,电影画面更加丰富。即便,

当有些电影被观众遗忘的时候,它的音乐还是会常常在耳畔响起,使观众重新回到影片中。总之,电影音乐作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应当恰当合理地运用在电影中,使得电影的灵魂

更加鲜明,使得我国的影视行业愈发稳定。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影片简介: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 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 影片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整部情绪基调根据音乐时起时落。影片音乐的风格属于综合型的设置。音乐主题带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征,每个主题都形成了首尾呼应的显著特征。 影片音乐的风格是过去与现在的交错进行,在现实与过去的时间和空间转换上运用了大量的音乐蒙太奇手法、并将音响带有一定的音高。 主题音乐有两个。 第一次出现是影片闪回,麦克斯走进了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卖掉小号。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这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把这个音乐的来由和主人公1900呈现出来,让观众先了解。 第二次出现是旧唱片中的播放。此时的音乐是想表达麦克斯对1900的留恋与他所有的经历。也借此机会讲述关于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 第三次出现是女孩出现在玻璃面前,1900正在录制演奏,透过窗户,1900看见了女孩。便演奏出了这首影片的主题音乐。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1900如何用自己内心的音乐来描述女孩的美丽与善良,通过音乐来描述女孩在1900心目中的地位。我认为这一段音乐也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第四次出现是在麦克斯为了不让船上的1900被炸药炸死,通过借到音乐唱片和留声机带到船上来寻找1900,希望他听到音乐能出现。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麦克斯与1900的友情之深厚,麦克斯对1900的那份朋友之间的感情,那份执着。 场景音乐第一次出现是黑人丹尼在客厅的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的孩子,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婴儿,取名叫1900。此时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丹尼对待孩子的一种爱心与关怀,从而也打击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人们。 第二次出现是1900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看见了玻璃后面传来的那快乐的音乐。这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表达孩子对待音乐的好奇,因为从来没有听过,第一次听到。 第三次出现是在夜间, 1900端坐在钢琴前,轻轻弹着琴键,发出美妙的旋律。所有人都惊呆了。此次音乐的出现主要是想表达1900对音乐的渴望与本身的天赋。 第四次出现是麦克斯的小号独奏,显示出了他那技巧和迷人的音色同时也征服了招工者。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建环2012-02班钱彬20121251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俯瞰上帝眼中的世界,所以只有一世的我们才得以享受几生的爱恨情仇。 我看海上钢琴师前,已有无数人介绍,不过,已经有所准备,在看过后,我亦不能减少我的溢美之词。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结合、血脉相连,宛如一对双生花。所谓经典,就是指这样的电影。 海上钢琴师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他的许多对话精确的体现了1900的内心。从小就呆在船上的1900对陆地充满了恐惧,他一生从未曾踏上陆地,只在双手游动于琴弦间时神游世界,和通过双眼观察旅客,体味人生百态。一个中年船客的话被一直记在他内心深处。那个船客告诉他,他听见大海说,生命是重大的,所以他才要改变。也许是因为那个人提到了海的声音他才能去相信,因为只有声音才是他与这个世界最直接最敏锐的沟通途径。他一直对陆地怀有矛盾的情感,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所以那个中年人的话让他相信,也许终有一天,他回离开船。——但是直到那一天他决定离开,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此陌生,他从未接触过,不知何去何从,从哪里出发,终归何处,他对自己所能做的感到迷茫,对未知的感到害怕。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 《海上钢琴师》的配乐以爵士乐为主,色调专一,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有便于主题的引出。像最精彩的斗琴片断,Jelly Roll Morton和1900所弹的五首曲子《Big Fat Ham 》、《平安夜》、《渴望》、《扭断你的手指》、《笨蜂飞舞》都是爵士乐,连Max吹的小号曲也是爵士乐。这种不变的乐调正反映出他的永恒:1900生在大海上,葬在大海上,对于一生无根的他,大海是他永远的归宿。他对海的依恋是那么地执着,而这种执着最终体现在他的指尖下流淌着的音符中。电影中,我们能够深深感觉到,他不是单纯地在弹音乐,而是在书写自己的人生。这种感情随着爵士乐的一次次重复变得更加明显。最后他与自己的音乐、那架钢琴、“弗吉尼亚”号船一起沉入海底,留下的是无限的伤感、心酸与叹息。 电影的主人公1900他一生都在海上,他是一位真正的水手;他一生都在弹琴,他是一位真正的钢琴家;他一生都在坚持,一位真正的大海守望者。守望自由,守望孤独,守望音乐。 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第一次弹琴,就为我们带来了“A Mozart Reincarnated”,安静,自然,随性。简单的钢琴键的敲击,简单的音符,简单的男孩。这首曲子洗去了那个时代的污浊,如此干净。“what’s his name?”“1900”“not the song, the boy”“1900”“like a song”,1900本身就是一首曲子,优美的旋律,优美的人生。也就是这首莫扎特的再生,拉开了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描述: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在《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色,《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下面仅就“钢琴决斗”一场试分析影片的一些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在“钢琴决斗”这场戏中,导演选择让决斗在维尼吉亚号上华丽的舞池中展开。维尼吉亚号可以说是1900的整个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现他才华的地方,对于一个没有生日、没有国籍、甚至是否存在于世都被怀疑的1900来说这方小小的舞台是其存在的体现与意义。Jelly选择在舞会高潮的时候开始了他的挑战。这个爵士乐的发明者,从这个场景一开始就被塑造成一个被金钱和名利所包裹的人。次刻,他需要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候登场,他是在炫耀,他要在众人面前羞辱这个被人称为比他强的1900。全然不顾这个从未离开过维尼吉亚号,所有音乐仅限一方小小舞台的1900,他带着莫明的仇恨向1900的根据地席卷而来。 同时,这个攒动着当时社会名流的舞池,集聚着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自诩为音乐欣赏者的人。他们浮华、并不愿意沉静下来欣赏真正美妙的音乐。这也直接影响到1900最终没有踏出那一小步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1900的音乐。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他清楚地认识自己,大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他可以用88个键弹凑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他能看到天边的尽头,而这是那些人所不能明白和理解的。

《海上钢琴师》心理学赏析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 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Danny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Danny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Max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Max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即片头Max与乐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究竟1900会不会为了去寻找女孩而离开30 多年来的船上生活?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到1900,却最终也无法说服他下船。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即使心爱的女孩令他做了下船的决定,也只是下到一半悬梯,象征性的扔下了他的帽子,最终还是回到船上.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1900没有真正出生,因为一个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会层面上没有出生过,他从来没有走入过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名作选讲》课程论文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姓名: 系(院): 专业: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电话: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摘要]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间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剧情为线索,分析其中音乐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电影与音乐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而电影在当代艺术范围内作为一项综合门类,体现的是声画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整体的意象和感觉。音乐在电影中可以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因此,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被艺术创作者们视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新体裁形式,在影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共生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这部电影里音乐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正是那无处不在的音乐完美的展示 1900 那个诗意自由而又充满奇幻的世界。当那空灵而玄妙的音乐声在每一个喧嚣或是寂寞的场景深处响起,就仿佛是 Tim Roth 那纯净安详的目光在尘世间闪烁,仿佛是 1900 那飞扬而静谧的灵魂在低低地诉说。 《海上钢琴师》处处离不开音乐,正是由于音乐带动着故事的发展。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全船的人,1900 也因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接着在船上初识 Max,他用自己的音乐给他缓解晕船的痛苦。在狂风暴雨中,1900 和钢琴随着海浪的颠簸在船上四处滑行,宛如生出双翼,可以自由地飞翔。你可以想象,一架钢琴在船上滑来滑去,琴师坐在钢琴前望着被自己撞碎的屏风笑得像个孩子,忽远忽近的琴音响起在每一个未知的角落里,灵动的乐声仿佛是风雨中的精灵在纵声欢笑,又好象是来自大海深处的回响,歌咏着曾经的辉煌。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大孩子心血来潮的游戏。1900对这个世界的欣喜和充满诗意的想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激起了纵情驰骋的愿望。不仅如此,1900 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他能用自己的音乐来描述舞会里不同人物的心态,谋杀亲夫的老女人、妓女、偷礼服的 3 等舱乘客等等。在他轻巧飞舞的手指下一切都变得充满生命力,那真实的人生场景也变成了一幕幕音乐短剧。 如果说前面那一切只是铺垫的话,那和“爵士乐祖师”Jelly 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火花四溢的高潮。1900弹奏的第一首乐曲(“平安夜”)让Jelly 感到了羞辱;第二首乐曲(“The Crave”)则是完全照搬Jelly的演奏曲目;第三首(“Enduring Movement”)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华丽的演奏技巧,直接震惊了全场观众(假发而不自知的女人、让咖啡溢出的侍者、呆住无法反应的Jelly,以及音符停止时那全场的鸦雀无声)。但接着剧情突转,从紧张中舒缓过来。结束了和谢利的比赛,便有唱片公司来找他做专辑。在这一段剧情中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柔情似水”(Playing Love)。在这首歌曲的演奏是我觉得最富有感性的一幕,如果说钢琴“火拼”的情节是一次震撼的汹涌波涛的洗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无色的多崎作 2013-06-16 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传奇的一生。 他于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被人发现在邮轮维珍尼亚号上。然后又在邮轮上度过了他的一生。船上有抚养他长大后来不幸去世的丹尼,有他的朋友麦克斯,有来找他挑战琴技的爵士乐开山鼻祖Jelly,有他一见倾心的姑娘……很多很多的人出现在船上,后来又离去,可他一直没有离开过维珍尼亚号。 下面本文将选用几个片段来对本片进行简单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开始,镜头缓缓从长长的阶梯上滑下,然后画外音是麦克斯略显低沉的话音,接着,镜头随着画外音,从全景慢慢推进,给了麦克斯一个特写。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切换运用推镜头与拉镜头形成两个场景的切换。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这一手法的运用,在后面还会提到。然后,随着音乐,画面由现实转向过去,转向维吉尼亚号,麦克斯的讲述一直没有间断,直到人们看到了自由女神像,并发出欢呼。影片正式开始。这一段,是观众最先看到的,麦克斯的讲述,

并不十分清晰地让人明白故事所要讲述的一切,却又抓住了人们好奇的心理,这里所显示的是旁白的作用,即画外音的叙事功能,显然,这个运用不仅成功而且十分巧妙的。 接着,跳过中间的一段,我们来看一下1900和麦克斯的初次相遇。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晕船的麦克斯遇到了1900。1900带他在晃动的船上弹钢琴。 在这段中采用中调偏冷的光线和大量光滑反光的镜面,地面,琴面,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情调。焦距运用上,基本上采用了短焦拍摄,但由于光线的恰当运用和人物的场面调度使人物和环境融为一体又位于视觉的中心。运动方面,前后变焦以及推拉摇移的平稳让人感受到了波涛中摇曳的浪漫与惊险。为了防止不断移动的镜头给人头晕目眩之感,摄影师巧妙地进行了三次插入。第一次是两人刚刚开始移动的时候加入的闪电,高调光和冷色环境的强烈反差让人精神一振。第二次时空中掉下的灯,仰,俯交替的短镜头有效的缓解了人琴滑动的松懈。第三次是麦克斯与1900适应后喝酒的镜头,红色调的酒吧把诙谐融进了优雅中,让人会心一笑,也为下文的冲碎玻璃作了情绪上的渲染。在角度运用上对1900多用仰角30度的拍摄方式,而对麦克斯则用了水平的角度,突出了1900对海的热爱和对音乐的高涨热情。 在本段落中,1900和麦克斯连续的短镜头反打与两人中及全景的长镜头交替形成了松紧有度的结构,属于多镜头的片断。在剪辑手法上,采用了动作匹配剪辑法和情绪剪辑,适时的插白(闪电)阶梯

音乐角度赏海上钢琴师

音乐角度赏《The legend of 1900》 如果说1988年的《天堂影院》讲述的故事是以电影和电影史为背景,而1990年的《天伦之旅》是以歌剧为背景,那么1999年的《The Legend of 1900》(《1900传奇》)的故事就是以音乐,确切地说是以钢琴和爵士乐为背景了。一向自任编剧的托尔纳托雷这次又在新千年——也就是进入21世纪——的前夕,把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大巴厘戈(音译,不知准不准)的小说《二十世纪》进行精彩的改编后搬上了世界荧幕。从影片的片名、立意、发行时间以及各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准来看,我认为称之为20世纪的“The Last Picture”(“最后一部电影”),它是当之无愧再合适不过了。是的,在最富于戏剧性的新的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刻,由一部讲述发生在上一世纪初的传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来为仅有区区百年历史,却早已在当今世界所有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的电影这门艺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影片是从小号手麦克斯对好友的强烈思念开始的,随着他满怀失落和惆怅之情的内心独白,在影片片头,我们看见又有许多目光中饱含憧憬的移民,乘坐一艘大客轮“弗吉尼亚号”来到了新大陆。 (片头主题音乐) 影片闪回,麦克斯一路沉思着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忍痛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精明的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6英镑10先令来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 (小号吹奏的影片主题) (旧唱片中钢琴演奏的主题) 人生许多机遇都出于偶然。如果麦克斯没有吹小号,也许就不会有机会讲述关于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了。当他正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时,耳畔却传来留声机播放的一张旧唱片上钢琴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老板正急于知道演奏者是谁。(时光回溯) 弗吉尼亚号上的锅炉工黑人丹尼趁客人下船的时候到上等舱来碰运气,希望能捡到点值钱的丢弃物。但没想到在豪华大客厅的钢琴上,他竟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 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既没有出生证也不知道名字的婴儿。既然他是在1900年1月1日得到了这个孩子,索性就给孩子起了个简单又有意义的名字:1900。为了躲人耳目,逃过移民局的查问,名叫1900的这个孩子从来不下船,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1900和养父丹尼在弗吉尼亚号上一起过的日子倒也快活自在。 (音乐)但是不久丹尼就不幸受伤去世。有一天,1900循着音乐的声音悄悄地来到了头等舱.透过大客厅门口的玻璃屏风,孩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显得光怪陆离但却色彩丰富的花花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08车辆工程3班刘坚200830082034 22#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 在这部电影里音乐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正是那无处不在的音乐完美的展示1900那个诗意自由而又充满奇幻的世界。当那空灵而玄妙的音乐声在每一个喧嚣或是寂寞的场景深处响起,就仿佛是Tim Roth那纯净安详的目光在尘世间闪烁,仿佛是1900那飞扬而静谧的灵魂在低低地诉说。 《海上钢琴师》处处离不开音乐,正是由于音乐带动着故事的发展。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全船的人,1900也因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接着在船上初识Max,他用自己的音乐给他缓解晕船的痛苦。在狂风暴雨中,1900和钢琴随着海浪的颠簸在船上四处滑行,宛如生出双翼,可以自由地飞翔。你可以想象,一架钢琴在船上滑来滑去,琴师坐在钢琴前望着被自己撞碎的屏风笑得像个孩子,忽远忽近的琴音响起在每一个未知的角落里,灵动的乐声仿佛是风雨中的精灵在纵声欢笑,又好象是来自大海深处的回响,歌咏着曾经的辉煌。而这一切只是一个大孩子心血来潮的游戏。1900对这个世界的欣喜和充满诗意的想象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激起了纵情驰骋的愿望。不仅如此,1900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他能用自己的音乐来描述舞会里不同人物的心态,谋杀亲夫的老女人、妓女、偷礼服的3等舱乘客等等。在他轻巧飞舞的手指下一切都变得充满生命力,那真实的人生场景也变成了一幕幕音乐短剧。 如果说前面那一切只是铺垫的话,那和“爵士乐祖师”Jelly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火花四溢的高潮。1900弹奏的第一首乐曲(“平安夜”)让Jelly感到了羞辱;第二首乐曲(“The Crave”)则是完全照搬Jelly的演奏曲目;第三首(“Enduring Movement”)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华丽的演奏技巧,直接震惊了全场观众(假发而不自知的女人、让咖啡溢出的侍者、呆住无法反应的Jelly,以及音符停止时那全场的鸦雀无声)。但接着剧情突转,从紧张中舒缓过来。结束了和谢利的比赛,便有唱片公司来找他做专辑。在这一段剧情中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柔情似水”(Playing Love)。在这首歌曲的演奏是我觉得最富有感性的一幕,如果说钢琴“火拼”的情节是一次震撼的汹涌波涛的洗礼。那这一幕在我看来是一次心灵的自然净化,是一种对于灵魂深处的追寻,那种淡雅看似优美的却透露出“1900”的对于内心的希望,无奈。欢喜和淡淡的忧愁痛苦的感情交织的复杂心情。 这段剧情的开头是一段看似明快激烈的兴奋与欢快的基调的曲风,手指强烈的痛击琴键。但看过影片和细细品味词曲的人会发现,此时的钢琴曲是充满了不屑,无奈和少于愤慨,对于心中孤傲的那份气节最后的保留。这是的“1900”是在操作琴键,他是主体。孤独的主体。 直到她的出现,那个无名的看似普通的女孩,此时的音调慢慢舒缓。淡雅,轻柔看似平静但蕴含着激动喜悦和忧愁,慢慢地音调高高的扬起,又慢慢的舒缓,这个女孩如同一滴出晨的露珠,落入平静的池塘般荡起圈圈波纹,此时的琴曲乍然而停,虽然只有瞬间,但这间隙的曲调变换折射出一种真爱的情节,单纯的细致的,优雅的,琴曲的舒缓与情节中1900瞩望女孩的眼神一样,单纯安静。除了淡雅,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如那段情景,两人像是能互相看见般的对视,琴调里蕴含了希望的依靠的感觉,伴随1900那看似呆滞的眼神,他似乎看到了未来,对于爱情或者希望的未来。音乐体现了1900的感情平静但又波澜。 女孩离去,音乐如失去灵魂似的丧失了感情,慢慢的停止,1900不知道停止了,此时钢琴是主体,他只是附着灵魂的躯体,他的灵魂在琴键里。最后的一段是失望还是为自己悲哀,我很难揣摩,1900的眼神也随同音乐灵魂的丧失而消失,也许是飞向了那个女孩也许去寻找自己的父亲,或者就留在钢琴里,被自己锁住了,此时音乐不再是乐曲而是悲伤的哭泣,伤感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再是明快的节奏换而言是断点的音节............. 1

海上钢琴师分析

《海上钢琴师》之艺术赏析 1、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丰富贴切的影像风格,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陶醉思索的深意里,《海上钢琴师》--一部优秀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元素一个都不缺!这部作品从1999年以来屡次获国际影视大奖。 2、《海上钢琴师》(又名《声光伴我飞》)是意大利著名导演兼编剧的托纳托雷时空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名《真爱伴我行》)、《天堂电影院》(又名《星光伴我心》)。此三部最为人熟知的影片,无疑也代表了这位意大利写实主义新锐导演的最高成就。影片采用回述的方式讲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天才一生都在海上、从未踏上陆地的传奇故事。整部影片在时空的交错、场景的转换以及镜头的衔接方面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毫不突兀,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亲历其感。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钢琴决斗”,下面将就这一部分探寻影片的视听特征。 场景选择 “钢琴决斗”时,导演别具匠心地将场景选在了富丽堂皇的舞池。这里,容纳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2000人。他们,有的趋炎附势,有的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这个承载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小舞池,也构成了1900的整个世界。他出生在“弗尼吉亚”上,从未上岸,哪怕“只需要往前那么一小步”。他是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但是天才大都是孤独的、不幸的。钢琴,对他而言,不是发家致富的工具,不是压制他人的利器,更不是谄媚奉承的法宝,只是一种率性而为的情感表达。然而,却是这种“与世无争”,招来了所谓的“爵士发明者”Jelly的嫉妒和挑战。Jelly一出场,就是一个被金钱和名利包裹的形象,他受万众瞩目,桀骜不驯,大放厥词。他的性格,在决斗过程中塑造得更为透彻。他以鄙视、傲慢的眼光看待1900,一心想要打败他,这与1900在欣赏Jelly的音乐时感动得泪流满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Jelly注重的是决斗的结果,是掌声和荣耀;但是对1900来说,大海是他的世界,音乐是他的人生。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和别人进行攀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懂得自己的音乐。因为,天才的世界,凡人不懂。 镜头运动:与一般电影大量采用平视拍摄、中规中矩而言,《海上钢琴师》确实算得上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大胆、将镜头运动使用到极致的优秀影片之一。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仰拍、俯拍、推拉摇移等各种丰富多样的拍摄技巧,成为本片最显著的视听特征。 任何创作手法的使用,都是为了表达某种诗情画意或是传达导演特定的创作意图。将摄像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形成一种俯视的视线,产生一种压抑、渺小,忧郁之感。如在钢琴决斗中,Jelly对1900的谈话,始终以一种俯视、高高在上的态度展现的,这也表明了Jelly对1900的不屑一顾和藐视。而由下往上的拍摄方法,则能创造出一种崇高、开阔,敬仰的感觉。就好像是在迈克斯费尽心思在即将被爆破的“弗尼吉亚”号上找到1900后,两人最终相拥惜别时,导演使用仰拍,从破败的船底慢慢往上,最终镜头定在了主人公身上。这不是一次上岸会“中意姑娘”的短暂分离,而是生死永别。仰拍,让我们体会到了1900对梦想、对个人世界的执着追求。虽死犹荣,虽悲壮更显崇高。

海上钢琴师音乐鉴赏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2) (弦乐,人走船空,有点寂寞) 同伴们都上岸去了,1900再次体验到了孤独和失落。由弦乐演奏的这段感情丰沛、饱含失落与怅惘之情的音乐,与赛尔乔·莱昂内的《美国往事》中最后那段弦乐重奏的德博拉主 题(Deborah's Theme)阿玛泊拉(音译)之间出现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点忧伤的弦乐) (注: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1921~1989)是意大利著名导演,他一生只拍摄 了9部作品,但其中绝大多数均为传世之作,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荒野大镖客》《美国往事》等。莫里康内与莱昂内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是两人艺术生涯中的黄金时代。两位奇才怪杰在世界电影史上共同写下了熠熠发光的一页。1964年,莱昂内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币》(A Fistful of Dollars), 1966又拍摄了三部曲的第二部:《为了多几块金币》(For A Few Dollars More)。电影 音乐史上首次出现的粗砺、潇洒的小号主题和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令人耳目一新,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使得莱昂内--莫里康内的代表作"往事三 部曲"(包括著名的《美国往事》)成为不朽名作的诸多因素中,音乐所起的作用再大不 过了。"往事主题"具有的穿透力和强大感染力,为一般影片配乐不能相提并论。那辽阔 宽广、舒缓动人、含义深刻的旋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住事主题"是莫里康内的代 表作,又是世界电影音乐的颠峰之作。) 1900正拿着话机想和岸上的随便什么人说说话,以排遣心头的孤寂,这时,突然有四个衣冠楚楚的黑人闯了进来。与陆地上的社会隔绝已久的1900吓得在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船体内四处逃窜。 (一段紧张的音乐) 其实这四个人并非歹徒,他们不过是被派来通知1900,要他准备和当今爵士乐的祖师爷在钢琴上一决雌雄的。 (一段爵士小号) 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爵士乐史上确有其人的一个重要人物:杰里· 罗尔·莫顿。影片中的他由曾经是美国一个著名的三重奏爵士乐团成员的黑人演员克拉伦斯·威廉姆斯三世(Clarence Williams)扮演。此刻,他正在弗吉尼亚号停靠的码头上向 新闻界夸夸其谈,不可一世地狂妄宣称说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人在琴技艺方面超过发明了爵士乐的人,也就是他杰里·罗尔·莫顿。 (爵士乐继续) (注:杰里·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1890~1941),原名Ferdinand Joseph Lemott,自称是爵士乐的创始者--这话实在过份了。他12岁时就已经在一家妓院里弹奏 拉格泰姆(Ragtme)式钢琴曲和跳舞音乐,发明了左手大跨度的伴奏弹法,是当时最重要的爵士作曲家和编曲家之一。1926年到1930年间是他的旺盛时期,名利双收。这时他和他的红热辣椒面录音小组为芝加哥和纽约的RCA唱片公司录制了一系列热门乐曲。由他编排的 "黑底跺脚舞曲(Black Bottom Stomp)"、"祖父的咒语(Grandpa's Speels)"和" 爵士博士(Doctor Jazz)"都结合了新露 式短暂的眩人耳目的独奏部分。莫顿年轻时 多在南方作巡回钢琴表演,时而以赌博、台球、拉皮条等业作辅助收入。在他1917年到洛山矶停留5年之前曾滞孟菲斯、聖路易斯、堪萨斯、纽约等这些各种不同爵士风格的蕴育地。在途中,接受了大量劳动歌曲、布鲁斯白人演唱的黑人歌曲、赞美诗、加勒比音乐等影响,并使用在我们如今称为早期爵士的乐声中。1993年的一出百老汇音乐剧"杰里的最

略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

略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赏析 [摘要]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间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比如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乐器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分析和解释其中钢琴音乐部分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分析其电影的真正动机和内涵。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钢琴音乐;电影;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性和特殊性,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构成中,将故事内在的含义同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合二为一,呈现出审美情趣和视听上的美感。而电影在当代艺术范围内作为一项综合门类,体现的是声画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整体的意象和感觉。音乐在电影中可以通过节奏、音律、声部的变化来表达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电影结构更加鲜明灵活和充满趣味性。因此,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被艺术创作者们视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新体裁形式,在影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共生的,它们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概述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出现是从1927年开始,自从音乐融入电影之后,便成为电影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电影中音乐更增加了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启示作用,它与电影的结合逐渐成为电影艺术中一个统一的整体,作为视觉和听觉交叉点的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和巨大作用。 首先,电影音乐可以概括影片的核心思想内容,深化故事主题,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具体作用体现,不仅添加着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的人类生产生活,还体现了当时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历史状态和文化面貌。一般来说,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影片中音乐大都直接取材于民间的真实生活写照,而极具时代感特色的电影音乐则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国家特征和历史情况,透过电影中添加的这些音乐的渲染使得电影中情节增加了更多的真实性和动态美。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可以起到刺激观众听觉,达到引领观众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通常会采用音乐、音响的掺杂因素来刺激观众的听觉,从而领导观众进入电影作品中去。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中的过程中很容易地触动心灵,进而引发观众对整个电影内涵的联想和共鸣。可以这样说,一首打动人心的电影音乐作品,往往在电影画面消失以后,还能因为它动人心魄的主旋律而传播开来,深刻透彻地印在观众们的心中,从而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再次,电影作品中音乐的核心作用即深化影视作品主题,揭露电影中人物内心情感。音乐学科本就是一种抽象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它和语言不同,不能带给他人准确直接的视觉表达效果,但是它却具备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对观众产生吸引和引导的能力,以听觉的形态产生于听众,作用于听众。当音乐深入到影视作品中时,可以起到直接揭示电影主题的作用,并且更快地帮助人们更加透彻地懂得电影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情感。 二、浅谈《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运用

《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分析

《海上钢琴师》电影音乐分析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艺术”,是一门以导演为中心,集故事、表演、摄影、音乐及舞美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电影音乐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电影中的作用有描绘、抒情、剧作、背景气氛、结构贯穿等。画面与音乐的结合,更加立体化的呈现着导演表达的故事,推动着情节的进程,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如果说有一部电影中,将音乐与主题最恰当的融合,一步一步推动着电影的发展,甚至时时刻刻有音乐,电影因音乐而发展,那么这样电影中,我们不得不提的是一部电影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体——海上钢琴师。 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个人生就已经是一场悲剧了。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的配乐出自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这一位欧洲电影音乐配乐巨匠,一生为400多部电影谱写原创音乐,简直惊为神人,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我看过的电影不算是多的,但是在我少数奉为经典的电影中,他配过乐的电影有三个:《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如果说ennio与莱昂内的合作是他的第一个高峰,那么与多纳托雷的合作就是第二个。他与多纳托雷有着高度的默契,而且多纳托雷给他的发挥空间也很大。像是这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ennio配起来真是如鱼得水,而且他也凭借了《海上钢琴师》赢得了金球奖最佳配乐。影片以爵士乐为主,在表现忧郁伤感的调子上,非常贴切。看过的人不会忘记1900带着麦克斯在金色大厅中用钢琴跳了一曲华尔兹。原声碟里面,这个曲子的名字是magic waltz,确实,它就像是魔法一样,抚慰了晕船的麦克斯恐惧的心。此片的主题曲,是最精彩的,简直与1900的灵魂融为一体,与那浪漫又纯洁的爱情交相呼应。而且这个曲子的叙事功能也很强。从1900看到了那个女孩之后,我们甚至可以完全凭借想象,来走进1900的内心。这一段旋律很简单,但是却美得摄人心魄,浪漫的让人窒息。而且在1900用音乐来阅读每一个路人那个片段的时候,ennio的配乐更是惟妙惟肖。无论是那个和情人串通起来谋杀亲夫,携家中珠宝外逃的德国女人,还是那个无法忘记过去的男人,无论是要坠为妓女的女人,还是那个从低等舱混入高等舱猎艳的偷渡客,每一个的配乐都是如此贴切。1900用自己最富有的想象力,通过音乐洞穿每一个人的内心。他的心最纯洁,所以看得也都是每个人最本质的东西。音乐的情绪渲染和表意功能,在此处是最明显的。再比如说1900站在通往城市的阶梯上犹豫着要不要下去,还有最后结束1900与船同沉等片段中用宏伟的交响乐非常气魄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海上钢琴师》视听语言分析 一、影片简介 出品时间:1998年 制片地区:意大利 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 编剧:亚历山大·巴利科 主演: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 上映时间:1998年10月28日 主要奖项: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二、影片情节 1900年,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取名为“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没有安全感。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而麻烦也接踵而至……。 三、影片结构分析 四、镜头运用 《海上钢琴师》中用很多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或者叠画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对象在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改变观众的心理。 一分钟拉片:

丰富,镜头数量较多的一段。导演运用了固定镜头、推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通过平拍、仰拍、俯拍来表现。 五、轴线 1 2

3 4 5 6 7 8 1、一号机,移动机位,平视,交代运动轨迹。 2、二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物近景。 3、三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背部全景。 4、四号机,固定机位,平视,拍摄人与钢琴冲破玻璃围墙中景。 5、五号机,固定机位,平视,右后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6、六号机,固定机位,仰视,左前侧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7、七号机,固定机位,俯视,侧上方拍摄钢琴冲破玻璃围墙全景。

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经典影视剧《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诞生于1999年,是意大利电影,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电影剧本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如果说朱塞佩.托纳托雷1988年拍摄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是以电影史和电影为背景的,而他于1990年拍摄的电影《大家一切都好》也称《天伦之旅》是以歌剧音乐为背景,那么1999年拍摄的这部《海上钢琴师》则是以钢琴、爵士钢琴乐为背景。影片音画交流缠绵密切,完美结合,将一位“生于船、长于船、逝于船”的传奇爵士钢琴家1900的人生描写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从辉煌到悲剧的人生历程。下面让我们重新回味几个剧中片段,领略这部由音与画完美组成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是国内观众对这部电影的一般叫法,其原名为The Legend of1900,即《传奇的1900》,在与1900年相差快近一百年时,朱塞佩.托纳托雷把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卓.巴利科的小说《二十世纪》进行精彩的改编后搬上了世界银幕,也曾有人称这部影片的片名、立意、发行时间以及各方面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为20世纪的TheLa...... (本 经典影视剧《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影片《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创造的电影奇迹,由意大利作曲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创作剧中音乐,并获得了第57界金球奖最佳音乐奖。影片以音画的完美结合,展示了钢琴师1900传奇的一生。 每欣赏一部电影,除了唯美的画面,就是精彩的配乐。一些好的电影之所以被人记住就是因为他拥有优美的配乐,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的思绪便会不知不觉的回到电影的画面中,《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典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增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烘托气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在该片中,音乐本身就是影片的内容之一,音乐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影片情节发展和烘托影片气氛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段音画完美结合的诗意旅程。 影片是从小号手麦克斯对好友的强烈思念开始的,随着他满怀失落和惆怅之情的内心独白,在影片片头,我们看见又有许多目光中饱含憧憬的移民,乘坐一艘大客轮"弗吉尼亚号"来到了新大陆。 (片头主题音乐) 影片闪回,麦克斯一路沉思着走进了伦敦一家收购乐器的店铺。为了填饱肚子,他只好忍痛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精明的老板看出那是把名牌乐器,但只肯出很少的钱6英镑10先令来收购。麦克斯被迫答应下来,但是出于留恋,他想分手前再吹一次小号。老板尽管显得不耐烦,但还是答应了。 (小号吹奏的影片主题)旧唱片中钢琴演奏的主题)c 人生许多机遇都出于偶然。如果麦克斯没有吹小号,也许就不会有机会讲述关于一位海上钢琴家的传奇了。当他正沉浸在自己吹奏的乐曲中时,耳畔却传来留声机播放的一张旧唱片上钢琴演奏的同一首曲子。老板正急于知道演奏者是谁。 (时光回溯)弗吉尼亚号上的锅炉工黑人丹尼趁客人下船的时候到上等舱来碰运气,希望能捡到点值钱的丢弃物。但没想到在豪华大客厅的钢琴上,他竟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孩子,被人遗弃在盛放柠檬用的纸盒子里。 好心的丹尼收养了这个既没有出生证也不知道名字的婴儿。既然他是在1900年1月1日得到了这个孩子,索性就给孩子起了个简单又有意义的名字:1900。为了躲人耳目,逃过移民局的查问,名叫1900的这个孩子从来不下船,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1900和养父丹尼在弗吉尼亚号上一起过的日子倒也快活自在。 (音乐)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赏析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15212645,文茜)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诞生于1999年,导演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电影剧本是由亚历山卓.巴利科1994年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所改编而成。如果说朱塞佩.托纳托雷1988年拍摄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是以电影史和电影为背景的,而他于1990年拍摄的电影《大家一切都好》也称《天伦之旅》是以歌剧音乐为背景,那么1999年拍摄的这部《海上钢琴师》则是以钢琴、爵士钢琴乐为背景。影片音画交流缠绵密切,完美结合,将一位“生于船、长于船、逝于船”的传奇爵士钢琴家1900的人生描写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从辉煌到悲剧的人生历程。 1.海上钢琴师的剧情简介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依然沿用了他擅长的“回到”式叙事结构,营造了一个钢琴曲的世界。影片中运用的拍摄角度精妙,演员的表演精准到位,在这个钢琴曲的世界里,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深入人心,也勾起了观众心中对人物命运的情感共鸣。《海上钢琴师》的主角有一个奇特的名字——1900,他是一位人生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的海上钢琴师。弗吉尼亚号轮船烧炉工丹尼无意间在上等舱发现了一个弃婴,人们给这个婴儿取名1900。等到1900几岁时,丹尼因一次烧炉房的意外事故死亡了,小小的1900再次成为孤儿。自幼生长在轮船上的1900,对音乐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无限的喜爱,他很快融入钢琴的世界里,徜徉在钢琴音乐的海洋中。长期的船上生活让他对陆地的一切产生了恐惧感,林立的高楼大厦和来来往往的人都让他觉得十分陌生。他习惯和满足于船上的生活,从外人来看,他的生活特殊而精彩。1900在船上偶遇一位让他一见钟情的少女,在爱情的强烈驱使下他尝试改变自己走上陆地。当他从长长的阶梯上一步步走下来时,看到外面的世界纷乱复杂,他觉得这样的陆地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爱情属于广袤的海洋。于是,他在阶梯上缓缓脱下礼帽,优雅地向陆地上的一切致敬后重新回到船上。只有在钢琴音乐的世界里,1900才能感觉到安全感和愉悦感。弗吉尼亚号即将被炸毁时,朋友要带他下船,但是他所有精神的寄托都在这艘航船上,最终他选择与航船一起消失在大海上。1900用生命诠释了对大海和钢琴的热爱。 2.电影《海上钢琴师》的主要音乐 2.1主题曲1900’s Theme 《海上钢琴师》的主要配乐1900’s Theme是一首爱情主题曲,该曲舒缓流畅、神采飞扬,与片尾曲Ship and the snow遥相呼应,不仅表现了主人公1900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展现了1900细腻的情感、美好的爱情理想、单纯脱俗的生活。在影片开头,悠扬的长音如延绵不断的思绪,徐徐拉开帷幕,紧接着引出了1900的好友麦克斯,麦克斯用小号吹奏着这首音乐,在主题曲的配合下维吉尼亚号游轮出现于观众面前。婉转悠扬的乐曲突然变得高亢壮丽,与豪华游轮起航的画面相互配合,犹如出征前的动员演出,让人联想起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起航时的音乐,而片尾曲Ship and the snow则用凝滞、沉重的气氛结束影片。主题曲1900’s Theme以高亢有力的节奏介绍了主人公1900,再现了1900从海上孤儿到战胜爵士乐鼻祖、葬身海底的传奇人生,1900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彻底征服了观众的心灵。 2.2配乐playing love 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最令人陶醉的曲目是配乐playing love,这首钢琴曲是1900初次恋爱时即兴创作的乐曲,该曲旋律优美、委婉悠扬、节奏灵活,乐曲之前是一段长长的引子,以大量的连音表现了节奏自由、旋律舒畅的爵士乐散拍,展现出一种迷离混乱、不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