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9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9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9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一、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主要场所——线粒体:

3.过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葡萄糖丙酮酸、水O2、[H]

生成物丙酮酸、[H]、ATP CO2、[H]、ATP H2O、ATP

能量少量能量少量能量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

5.特点

(1)必要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2)过程特点:能量是逐步释放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6.能量转化: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1_161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

二、无氧呼吸

1.类型:对于微生物而言,根据产物的不同,可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

2.两种类型的比较: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场所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

葡萄糖[H]+丙酮酸+少量能量――→酶 过

程第二阶段丙酮酸酒精+CO 2――→酶

丙酮酸乳酸――→

酶 反应式

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酶

+少量能量C 6H 12O 62C 3H 6O 3+少量能――→酶 量能量转化 1 mol 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只释放196.65 kJ 能量,其中有

61.08 kJ 储存在ATP 中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连线]

一、有氧呼吸

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

(1)仔细观察教材P93图5-8,分析线粒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提示: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表面积,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观察教材P93图5-9,并阅读教材文字叙述,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

①试从元素角度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中各物质的来源、去向,写出反应式并用箭头进行标注。

提示:

②分析糖类(葡萄糖)为什么必须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提示: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线粒

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③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细胞呼吸过程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活跃化学能和热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2)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3)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所有能量都用于合成ATP。(×)

二、无氧呼吸

 读教材P94~P95无氧呼吸内容,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

1.所有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相同吗?说明理由。

提示:不同。因为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

2.无氧呼吸为什么产生的能量是少量的?

提示:因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或酒精中储存大部分能量。

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与区别

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特别提醒] 

(1)图中忽略细胞与线粒体的大小比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从丙酮酸开始由于是否有氧的存在及酶种类的差异,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条件需氧不需氧

同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第二、三阶段)分解程度

葡萄糖分解彻底葡萄糖分解不彻底产物

CO 2、H 2O 乳酸或酒精和CO 2点

能量释放

大量能量少量能量

反应条件

需酶和适宜温度本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 供生命活动所需

过程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相

点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特别提醒] 

(1)由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消耗的O 2与生成的CO 2体积相等。

(2)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中都有CO 2生成,但H 2O 是有氧呼吸的特有产物。

(3)人和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有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无氧呼吸也产生乳酸。

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

1.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与温度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如图所示: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来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O 2浓度

(1)对于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受抑制,氧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抑制,如图1所示:

(2)对于有氧呼吸: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强,但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有氧呼吸速率不再增加。如图2所示:

(3)绝大多数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或酵母菌的呼吸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特别提醒]

除了温度、氧气外,二氧化碳对有氧呼吸有抑制作用。生物含水量的多少影响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例1] (江苏高考)如图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解析] 分析题图可推测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为线粒体基质,③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H]。①与②中的反应类型不同,故所含酶也不同;③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②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

[答案] BD

[例2] 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气

D.O2浓度对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无影响

[解析] 假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消耗的氧气为y,则由图中数据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可计算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

1 6 6

x y 15-6

得x=3/2,y=9

C6H12O6→2CO2+2C2H5OH

1 2 2

3 6 6

因此,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比例为2/3;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为9 mol;从图中看出,随着O2浓度的增加,产生的酒精量逐渐减少直至不产生酒精,可见O2可促进有氧呼吸,同时抑制无氧呼吸。

[答案] C

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方法

(1)依据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2)依据酒精和CO2生成量判断:

①酒精量=CO2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酒精<CO2量―→两种呼吸方式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有氧呼吸。

[网络构建]

填充:①C6H12O6―→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少量能量 

③24[H]+6O2―→12H2O+大量能量 ④细胞质基质

⑤线粒体 ⑥酶的活性 ⑦有氧 ⑧无氧 ⑨抑制

[关键语句]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1)细胞质基质:C6H12O6丙酮酸+[H]+能量

――→

(2)线粒体基质:丙酮酸+H2O CO2+[H]+能量

――→

(3)线粒体内膜:[H]+O2H2O+能量

――→

3.无氧呼吸的两种反应类型:

(1)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

(2)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

4.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解析:选C 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24分子[H]与6分子的O2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的是( )

A.二氧化碳 B.丙酮酸

C.[H]和ADP D.ATP

解析:选D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都释放出能量,合成ATP。

3.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

B .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 .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

D .受涝的植物根细胞

解析:选D 动物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等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植物的常态根细胞在受涝(缺氧)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乙醇。

4.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的转移途径是( )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解析:选D 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C 6H O 6→C 3H O 3(丙酮酸)→C 18O 2。

18121845.某种抑制剂使细胞的呼吸作用明显下降,则同期下列物质吸收和产生减少的分别是( )

A .Ca 2+、丙氨酸

B .甘油、二氧化碳

C .氧气、水

D .脂肪酸、乙醇

解析:选C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和氧气,产生CO 2和水;利用某种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氧气的消耗量和水的产生量都会同期减少。

6.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 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 )

A .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 .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 .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 .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解析:选B 耗氧速率高说明有氧呼吸强;单位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总能量,有产热和形成ATP 两个去路,ATP 少说明产热多,B 正确。

7.如图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图中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多少:__________(选填“少量”或“大量”)。

(3)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其产物是________,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该反应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示物质转化关系及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判断,①是葡萄糖,②丙酮酸,③是氧气,④⑤⑥都是能量。(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则释放出大量能量。(3)若氧气供应不足,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其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1) 丙酮酸 O2 (2)少量、少量、大量 (3)C2H5OH(或酒精)和CO2 细胞质基酶

质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它们分别形成于( )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A.②④ B.①④

C.③② D.④①

解析:选D 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第二阶段产生的,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解析:选B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减弱;土壤淹水,导致根系因缺氧而发生无氧呼吸;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细菌,无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3.在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全过程中,完全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

A.C6H12O6+6O2CO2+6H2O+能量

――→

B.丙酮酸和水形成CO2和[H]

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

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解析:选B 除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以外,无氧呼吸全过程、有氧

呼吸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4.在用酵母菌进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罐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 )

A.CO2、C2H5OH、O2 B.CO2、O2、C2H5OH

C.C2H5OH、O2、CO2 D.C2H5OH、CO2、O2

解析:选A 在密闭的容器内,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消耗容器内的氧气,产生CO2和水,随着氧气的消耗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在整个过程中,O2减少直至消耗干净,酒精和CO2都是逐渐增加,直至容器内的葡萄糖被消耗干净,酒精和CO2的产生量不再增加。

5.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48 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解析:选D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容器中O2减少24mL就等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为24 mL,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推出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等于其产生的CO2量,这样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24 mL,容器中CO2增加量为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总量,则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48-24)=24(mL),那么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24/2)/(24/6)=3。

6.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对酵母菌的处理,甲试管中装入的是细胞质基质,乙试管中装入的是线粒体,丙试管中装入的是未曾离心的酵母菌匀浆。三只试管中都装入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甲试管能够完成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产生酒精和CO2,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乙试管不发生反应;丙试管中能够完成整个的无氧呼吸过程。

7.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

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选C 图中酶1参与催化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酶2参与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它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酶3参与的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它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8.我国加入WTO,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其中,延长保鲜期是让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条件之一。为了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可采取如下措施( ) A.充入O2,温度为5 ℃ B.充入O2,温度为20 ℃

C.充入N2,温度为5 ℃ D.充入N2,温度为20 ℃

解析:选C 生产中延长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实质上是降低其有氧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采用充入N2,抑制有氧呼吸,控制0 ℃以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9.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a b c d

CO2产生量(mol)912.5 1530

C2H5OH产生量(mol)9 6.560

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

C.c浓度时有50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D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有

――→

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 12H2O+大量能量。氧浓度为a时, CO2

――→

和C2H5OH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产生的C2H5OH 的量等于CO2的产生量,都是6.5 mol,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5÷2=3.23 mol;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为12.5-6.5=6 mol,消耗的葡萄糖为1 mol,无氧呼吸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氧浓

度为c 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3 mol ,有氧呼吸产生CO 2的量为15-6=9 mol ,消耗葡萄糖为1.5 mol ,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葡萄糖占×100%=66.7%;d 浓度时,没有酒精33+1.5

产生,表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过程,没有进行无氧呼吸。

10.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 2的消耗量和CO 2的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e CO 2产生量(mol/min)

1.2 1.0 1.3 1.6 3.0O 2的消耗量(mol/min)00.50.7 1.2 3.0

A .氧浓度为a 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 .氧浓度为c 时,苹果产生

C 2H 5OH 的量为0.6 mol/min

C .氧浓度为d 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

D .氧浓度为b 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解析:选C 氧浓度为a 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c 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 ;氧浓度为d 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 2产生量分别为1.2 mol/min 和0.4 mol/min ,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O 2产生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浓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4分)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 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 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判断,A 是丙酮酸,其产生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2)图中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②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完成,③和④表示无氧呼吸过程,其中能够在人体细胞进行的是①②④。(3)苹果贮藏久了,内部果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 2,

即图中①③过程。(4)有氧呼吸的反应式:C 6H 12O 6 + 6H 2O + 6O 26CO 2+12H 2O +大量能――→酶

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答案:(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② ①②④ (3)①③ (4)1∶3

12.(18分)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请回答: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____,分析图中A、B、C 三点,可知_________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

(2)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mmo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3)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请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O2,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由图示可知,A、B、C 三点中A 点有氧呼吸速率最高,在单位时间内生成的[H]最多。(2)据图可知,加KNO3溶液组与清水组对照,有氧呼吸速率在相同时间内都高于清水组,说明KNO3溶液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其中30 mmol·L-1的KNO3溶液组速率最高,作用效果最好。(3)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但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答案:(1)线粒体基质 A (2)减缓 30 (3)不能,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

13.(18分)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

(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读取有色液滴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的距离。

(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发现,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易腐烂。有人推测易腐烂与机械损伤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有关。请结合测定呼吸速率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①实验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按图安装装置,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a。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结果及结论:

i.如果a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1)关闭活塞,在适宜温度下,30分钟后,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容器中减少的气体量就是消耗的氧气量,所以读取的是有色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2)为了使测得的有色液滴移动数值更准确,必须进行校正,应设置对照组,按照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校正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与实验组等量的20%的NaOH溶液。(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机械损伤能否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因此实验变量应为机械损伤,实验假设可以是“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答案:(1)左 (2)与实验组等量的消毒的无活力(如加热后冷却)的樱桃 与实验组等量的20%的NaOH溶液 (3)①机械损伤 ②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或机械损伤不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③第二步:向容器内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消毒的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樱桃,其他处理及装置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第三步:记录相同时间内有色液滴移动距离为b ④i.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升高 ii.如果a=b,说明机械损伤对樱桃呼吸速率没有影响 iii.如果a>b,说明机械损伤能引起樱桃呼吸速率降低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高中生物《细胞核》教案 浙科版必修1

浙江省义乌三中高一生物《细胞核》教案(浙科版必修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 2、理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点击重点】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明确难点】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授课内容及过程】 导入: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细胞核。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本节课请同学们重点掌握和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知识复习 一、细胞核的功能 资料1: 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两栖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全部都是黑色的。 资料2: 科学家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发现,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则停止分裂。而当有核的一半分裂到16 ~ 32个细胞时,如果这时一个细胞核被挤到了无核的一半,这一半也会开始分裂。最后两半都能发育成正常的胚胎,只是原来无核的一半发育得慢一些。 资料3: 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变形虫切成两半,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无核得一半虽然仍能消化已经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也不再发生反应;在电子显微镜下,也会观察到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在退化。 有核的一半情况则大不相同,照样摄食,对刺激仍有反应,失去的伸缩泡可以再生,还能生长和分裂。这时,如果用显微钩针将有核一半的细胞核钩出,这一半的行为就会像上述的无核的一半一样。但如果及时地植入同种变形虫的另一个核,各种生命活动又会恢复。…… 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共同的结论: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我们把细胞核的重要功能总结如下: ①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②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③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也正是如此,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 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够成为细胞的“大脑”呢? 按照生物学中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重要观点,我们认为: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 二、细胞核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幻灯片1】清水和稀盐酸中的康乃馨花瓣,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其兴趣,让学生观察二者不同,进入新课的学习。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请大家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标题以及第一个问题,细胞膜的功能) 【幻灯片2】学习目标展示 师:细胞膜是细胞必不可少的细胞结构,细胞膜有什么特殊的结构?有哪些功能?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当年科学家的探索足迹。 【幻灯片3】细胞膜探索历程资料展示 师:请同学们阅读三份资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将结论写在课堂讲义的指定位置(板书:细胞膜的探索历程) 学生:阅读三份材料,将得出的结论写在讲义上 师:多数同学已完成,找同学回答 【幻灯片4】资料1及其结论展示,纠正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 【幻灯片5】磷脂分子图片展示(对于资料1结论中的磷脂分子的进一步直观展示) 师:那么磷脂分子有什么特性呢?(过渡到资料2结论展示) 【幻灯片6】资料2内容(提醒学生关注资料2中的最后一句话,头部都浸入水中) 【幻灯片7】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排成单分子层图片(引导学生得出资料二结论)

2019秋金版学案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评估检测含解析

专题评估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1.(14分)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运用这一技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了这一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手术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羊染色体中“切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________,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时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染色体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入”时用的工具是________,其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工具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首先明确限制酶的作用是切取目的基因,DNA连接酶起缝合作用,载体会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然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1)“手术刀”为限制酶,“切下”羊的蛋白质基因,使用DNA连接酶将其与载体缝合。(2)由图示可知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为—GGATCC—,并且在G与G之间切开,而且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反向重复的,所以两个末端分别 为。(3)插入时是目的基因与原有羊的DNA分子结合,

都为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插入时需要载体。 答案:(1)限制酶DNA连接酶 (2) (3)基因的结构是相同的载体质粒、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衍生物 2.(14分)大豆花叶病毒(RNA病毒)是世界性大豆病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原因。某科研小组制备了大豆花叶病毒的空衣壳蛋白(CP蛋白),生产过程大致如下,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中应用的酶是________。此过程中,先要在大豆花叶病毒的基因文库中查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特异性引物。 (3)在上述生产流程中,________(填序号)是基因工程生产CP蛋白的核心步骤。为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可使用________进行检测。 解析:(1)因为通过Ⅰ过程获得的是cDNA,所以①是RNA,过程Ⅰ为逆转录。 (2)过程Ⅱ是PCR扩增,在该技术中需要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在该过程中,需要先知道目的基因,即CP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才能合成特异性引物。(3)在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步骤Ⅲ是核心步骤。为了检测样液中是否含有有效成分,在Ⅶ过程中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即使用CP蛋白的抗体进行检测,如果出现了杂交带说明含有有效成分。 答案:(1)RNA(2)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CP蛋白基因(控制CP蛋白合成的RNA片段)(3)ⅢCP蛋白的抗体 3.(14分)下图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1+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Word版含解

专题1 基因工程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是() A.天然蛋白质使生物适应环境 B.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 C.天然蛋白质不能够完全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 D.天然蛋白质的结构和种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天然蛋白质均为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种类,虽然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是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答案:C 2.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成果的是() A.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B.生产出鼠—人嵌合抗体 C.将tPA分子中的天门冬酰胺替换为谷氨酰胺 D.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 解析:将人的胰岛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的成果。 答案:D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目的都是获得人类需要的蛋白质,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B.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C.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蛋白质有的仍然是天然的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是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直接改造蛋白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与联系。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其中,基因工程是关键技术,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因为对蛋白质结构的改造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改造后的蛋白质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工程的是() A.对胰岛素进行改造,生产速效型药品 B.改造酶的结构,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C.将天冬氨酸激酶的一个苏氨酸替换为异亮氨酸 D.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解析:将控制人的胰岛素合成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体内生产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 答案:D 5.干扰素是动物体内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但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 ℃下保存半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获得能够控制合成“可以

2018年《金版学案》生物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1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含解析

第1章走近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核③染色体④DNA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⑤⑦ 答案:A 2.衣藻和蓝藻都是藻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的根本区别主要是() A.是否有DNA B.是否有核膜 C.是否有细胞膜D.是否有核糖体 答案:B 3.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 B.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C.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的视野 答案:B 4.①~⑤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⑤→④→③→②D.⑤→④→①→② 答案:C 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 B.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C.阐明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D.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答案:B 6.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________具有核膜,因此属于________生物。 (2)图中④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的________型生物,而图中的________是自养型生物。 (3)图①~⑤中的各种生物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 (5)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衣藻结构如图①所示,实际鞭毛位置应该在________(填“上侧”或“下侧”)。 答案:(1)①②③真核(2)异养①和⑤(3)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4)多样性(5)下侧 A级基础巩固 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9>6”,那么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 A.9>6B.9<6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举例说明细胞膜的功能。 (2)能力目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重点难点 (1)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3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师活动:细胞像一台精密的生命机器,今天我们将这一生命机器拆开,来了解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复习提问: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呢? 问题探讨:1、细胞作为生命的最基本的系统,它的边界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并进行思考问题。 过渡:教师在学生讨论、推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补充完善,从而确定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那么能否将细胞膜提取出来以体验细胞膜的存在呢? ●活动2【讲授】制备细胞膜 教师活动: 要研究细胞膜,就要先得到细胞膜,选择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请学生在两种动物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两种植物细胞(“蚕豆叶上表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互相讨论,确定选择哪种细胞为实验材料,并说明理由。 编排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思维:1.动物细胞材料和植物细胞材料相比,优先选择哪一种材料?为什么? 2.两种动物细胞材料优先选择哪种材料,为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回答,给出答案并进行解释。 阐明实验原理—红细胞吸水涨破,让学生观察图片“正常、圆涨、涨破的红细胞”从而得到要想获得细胞膜可采用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让红细胞吸水涨破。 讲解实验流程: 学生活动: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和经验交流结果和实验现象。 ●活动3【讲授】细胞膜的成分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版含解析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1.下列有关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②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③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④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可产生多种不同的酶,以利用和分解豆腐中的营养物质。其中,主要的酶是水解酶类,如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等。 答案:B 2.制作腐乳的过程中,毛霉生长的温度控制及生长旺盛的时间是() A.12~15 ℃3d B.25~40 ℃5d C.40 ℃以上48h D.15~18 ℃3d 解析:15~18℃适于毛霉生长,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生长。 答案:D 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易腐败 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

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解析:豆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卤汤中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卤汤中酒的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答案:B 4.腐乳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 A.在毛霉、青霉、曲霉和酵母中只有毛霉为孢子生殖,孢子繁殖速度快 B.毛霉的孢子小,数量多,适于在豆腐上繁殖 C.毛霉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 D.只有毛霉的蛋白酶活性高且数量比其他的多 解析:在自然发酵中,毛霉起主要作用的原因是毛霉有发达的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生长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种群,迅速占据空间。 答案:C 5.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 腌制 →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一第3章第3节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承接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对细胞各部分的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往往会将其割裂开了看问题,片面的去看待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只有理解了细胞核的结构,尤其是细胞核、染色体、染色质三者的关系,才能为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内容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才能够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的功能,使学生对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有进一步地认识。但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另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以问题引发兴趣,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资料。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能举例说明细胞核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生物细胞膜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中生物细胞膜 - 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探讨,创设情境 1. 多媒体课件播放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 物细胞 1.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显 通过问题探讨的方 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图 式,创设情境,吸 片 引学生的注意力, 回顾已经学习过的 2. 小组讨论, 回答提出的 知识,进入新课 2. 讨论:怎样区分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 问题 胞?光学显微镜下能看清细胞膜吗?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细胞膜的成分 1. 通过观察实 1. 播放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Flash 验,培养学生 动画课件。 1. 学生观察课件 的观察能力, 切实体验细胞 膜的存在。 2. 引导学生理解 获取纯净的细 2. 胞膜的方法。 3. 让学生注意观察本实验的材料用 (胀破法,离 具,实验方法及显微镜下红细胞的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心法或过滤 形态。 2. 法)培养学生 4. 启发学生思考细胞膜的成分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分析问题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 3. 细胞膜的成分 4. 帮助学生理解 4.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 细胞膜的成分 5.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主要是脂质和 P41, 掌握细胞膜 题。 的成分 蛋白质,培养 6. 提问:本课与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生理论联系 实际的习惯。 细胞膜的功能 1.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探讨细胞膜有哪些 1. 学生阅读教材 p42 1. 引导学生通过阅 功能?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读,讨论理解细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细胞膜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其中,脂质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占40%.糖类占2%-10%。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机能活动较旺盛的膜,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因为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蛋白质来承担的。此外,细胞膜上还含有约2~10%的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都是和膜蛋白质或脂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根据对细胞膜和细胞中其他各种膜的微量化学分析结果 各种膜的基本组成 膜脂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磷脂约占总脂质的55%~75%,主要有卵磷脂和脑磷脂。各种脊椎动物细胞的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不同。细菌和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没有胆固醇。胆固醇有降低液晶态脂双层的通透性和脂分子运动性作用,而且可以增强动物细胞膜的韧性。 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看,脂质(主要是磷脂)含量最多,由它构成了细胞膜的骨架。但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行使,所以,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如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了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注意】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组成其他生物膜的脂质除了磷脂外还有胆固醇。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例1】细胞膜上一般不含() A.胆固醇B.磷脂 C.糖蛋白D.血红蛋白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和少量的糖,胆固醇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因此选D。

答案:D 【例2】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如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化合物的鉴定及呈现的颜色反应。做题时要找出题干文字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来选择答案,其中“细胞膜的某种成分”及呈现的颜色反应是本题最有用的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出现砖红色;细胞膜有蛋白质、脂质、糖类组成;细胞膜上的糖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答案:C 【例3】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材料选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关键原因是红细胞() A. 是动物细胞 B. 有细胞核 C. 有各种细胞器 D. 无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 解析:本实验之所以选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就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这样,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剩余的是纯净的细胞膜,避免了核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干扰。 答案:D 【例4】甘油、脂肪酸等脂质类分子在通过细胞膜时比较快,而同样大小的亲水性分子通过细胞膜较慢或不能通过,原因是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大量的() A. 磷脂 B. 蛋白质 C. 糖类 D. 精蛋白 解析:甘油、脂肪酸等脂质类分子是亲脂性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很容易溶解于有机溶剂(脂质溶剂)中,而细胞膜的成分中主要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因此,甘油和脂肪酸等分子易与磷脂溶解在一起,从而通过细胞膜,而亲水性的物质不能溶于有机溶剂,分子直径又较大,不能直接扩散通过细胞膜,故应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上考虑。 答案:A 1.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显微镜下看到的最外层 D. 肉眼所见的边界 答案:B 2.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蛋白质、核酸 B. 磷脂、蛋白质、无机盐 C. 磷脂、蛋白质 D. 磷脂、蛋白质、糖类 答案:D 3.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含量最多的是() A. 脂肪 B. 磷脂 C. 胆固醇 D. 固醇 答案:B 4. 植物细胞的最外一层结构是()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2 专题测试卷 含解析

专题测试卷(二)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解析: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同时还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择培养的条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尿素分解菌中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为氨,筛选分离时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碳源。 答案:A 2.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D.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 解析:纤维素分解菌是异养型微生物,其碳源为有机物,如纤维素等。

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其碳源物质为CO2,因此A错误;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加入维生素做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因此B错误;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将出现失水过多而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因此C错误。 答案:D 3.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温度、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解析: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但含量最多的元素不应是碳元素,而是氧元素。营养物质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浓度过高会导致培养物细胞失水。 答案:C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答案:C 5.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这一理想的凝固剂,下列关于琼脂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 第3节《细胞核》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3节《细胞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教学难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提示。 〖提示〗1.细胞核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如细胞核内贮存的遗传物质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所以细胞核可以比喻为部队的司令部等。 2.一般不能。 3.不能。 4.不能。细胞生长需要蛋白质等多种物质作基础,细胞分裂需要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如果没有细胞核,这些生命活动都不能进行。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节。 〖板书〗一、细胞核的功能 〖学生活动〗“资料分析”及讨论。(通过资料分析及讨论来学习细胞核的功能)〖提示〗1.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因为细胞核中有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许多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 2.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分裂、分化。 3.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5.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板书〗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 〖板书〗二、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mRNA→外结构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内细胞核染色质(体):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 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同一个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蓝图”都是一样的(除非发生体细胞突变或细胞癌变)。生物体内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多种多样,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模型建构〗学生回家制作。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6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 含解析

专题6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1.关于胡萝卜素的论述,错误的是() A.胡萝卜素可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疾病 B.胡萝卜素可用于食品色素 C.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预防癌症的功能 D.胡萝卜素可以治疗人体色素缺乏症 解析:人和动物不能合成维生素A,只能由食物提供,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能够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多种疾病,如夜盲症。胡萝卜素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如饮料的添加剂。此外,还可以预防癌症,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不能治疗人体色素缺乏症。 答案:D 2.炒胡萝卜时多加油的原因是() A.溶解在油中的胡萝卜素容易被人体吸收 B.两者混合增加蔬菜的营养成分 C.胡萝卜素在油的作用下分解为两分子维生素A D.胡萝卜素的碳碳双键会断裂,利于人体吸收 解析:胡萝卜素能溶于油,这样溶解的胡萝卜素才容易被人体吸收。 答案:A 3.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原料颗粒的紧密程度 B.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C.所使用原料的干燥程度 D.所使用原料的新鲜程度 解析: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此外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新鲜程度等也可以影响萃取的效率。 答案:B 4.下列对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 B.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 C.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 D.用压榨法提取玫瑰精油 解析:玫瑰精油和胡萝卜素的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故可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 答案:AB 5.下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甲图乙 (1)该装置表示的方法为________,要想效果好,必须保证原料颗粒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________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胡萝卜素鉴定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细胞核功能教案

细胞核功能教案 篇一:细胞核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阳谷县第三中学冀相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设计试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2.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不仅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同时掌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2、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四、教学方法: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五、教学过程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阳谷三中冀相伦2014年10月 篇二:细胞核教学设计 课题: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 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 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资料分析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 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 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1: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教案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细胞膜的选择透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和细胞壁三部分。这是在学习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功能与结构有关,建构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识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也是后面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神经调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内容展示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核心素养: 1.运用对照方法于课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分析磷脂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排列方式,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高中生物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需要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细胞膜的出现使细胞形成,从而出现了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通过制备出纯净的细胞膜,分析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还含有少量的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除了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作用,并且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 常见考法:在平时的测试中可以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等等。在高考中,通常在选择题中考查,考查内容和平时考试类似,但是一般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结合其他的知识来一起考查。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 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高三网我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三网,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2、细胞膜主要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4.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5.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6.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7.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2019秋金版学案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 专题测试卷 含解析

专题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小题每小题3分,11~15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 B.均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发酵,果酒发酵温度最高 C.果酒、果醋发酵需无氧环境,腐乳制作需有氧环境 D.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酵母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 解析: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都可以来自自然环境,但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25 ℃,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 18 ℃,所以果醋发酵温度最高;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和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都属于需氧型生物,因此果醋和腐乳制作过程都需要在有氧环境中进行;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醋酸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 答案:A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不能对葡萄进行消毒处理,以保存野生菌种B.果醋发酵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培养液的氧气供应 C.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可以抑制杂菌生长D.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主要菌种都是有氧呼吸型真核生物 解析: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需氧型原核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是需氧型真核生物。 答案:D 3.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 解析: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是嗜氧菌,缺少氧气时,醋酸菌不能进行发酵。 答案:A 4.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酵母菌代谢旺盛,导致培养基严重缺O2,影响菌体生长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解析:酵母菌培养时,外界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失水过多,影响代谢甚至死亡。 答案:B 5.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生存,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