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诊负责制流程图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首诊负责制度一、目的为了更好地保证医疗服务及时性、连续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诊治水平,特制定首诊负责制度。
二、定义患者就诊时第一位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第一个接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
首诊科室的首诊医师对所接诊患者的急救、检查、诊断、治疗、入院、会诊、转科和转院等流程标准。
三、职责1.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首诊负责制度,并报主管院长审批。
2.临床科室首诊医师负责执行首诊负责制度。
3.临床科室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首诊负责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监督和检查全院首诊负责制度的执行。
5.主管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首诊负责制度的执行。
四、程序1.初诊接诊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的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一律不得拒绝接诊或拒绝收治。
2.初始评估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的患者要通过问诊、查体和必要检查对患者作出初始病情评估,评估患者是急诊患者或门诊患者。
3.急诊首诊患者(1)急诊患者评估对急诊患者通过进一步问诊、查体和必要检查对患者作出病情评估。
评估患者是一般急诊患者或急、危、重患者。
(2)急、危、重首诊患者抢救对于本科室范畴急、危、重的患者,首诊医师首先要按诊疗常规实施抢救,并马上通知本科室科主任或专家或主治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对非本科范畴疾病急、危、重的患者,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书写会诊意见后方可离开。
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
如遇复杂病例,需两科或更多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进行必要的抢救,并通知医务部或总值班人员,医务部调动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和护士参与抢救。
(3)一般急诊首诊患者诊治凡属本科室范畴疾病一般急诊患者,按诊疗规范进行诊治,明确诊断和治疗措施,并记入病历中。
对于急诊留观的患者,首诊医师下班前应与接班医师做好交班,共同检诊患者后方能下班。
(4)急诊首诊患者入院需要住院治疗的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与病房联系,首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到病房并做好交接,病房不得拒绝收治。
医院首诊负责制度培训PPT课件•医院首诊负责制度概述•首诊医生职责与要求•跨部门协作与转诊流程目录•质量安全监管与持续改进•培训教育与考核评价机制•总结:提高首诊负责制度执行力,保障患者安全医院首诊负责制度概01述定义与目的定义医院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接诊医师必须对患者负责,认真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的制度。
目的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全面的诊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师,包括门诊、急诊、住院部等。
适用对象所有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和病情复杂的患者。
首诊负责制度能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保障患者权益通过首诊医师的认真询问、检查和处理,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首诊负责制度要求医师对患者负责到底,增强了医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增强医师责任感首诊医师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通过认真询问病史和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师的信任感。
促进医患沟通制度重要性首诊医生职责与要求02是患者就诊的第一位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负责协调患者的诊疗过程,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有效的医疗服务。
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代表着医院形象和医疗水平。
首诊医生角色定位010204接诊流程规范接待患者,询问病史,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的检查和化验。
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治疗方案和计划。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03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风险和预后等情况。
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
01020304患者沟通与告知义务遇到疑难病例或复杂情况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转诊。
首诊负责制度[附流程图]1.患者完成门、急诊挂号(非急危重症需抢救患者)并到达相应诊室后,首先接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位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
不包括医师接诊未挂号患者,以及患者所挂号与医师、科室(专科)不符的情况。
如果就诊患者借用他人信息挂号,视同未挂号患者。
2.急危重症需抢救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即为首诊医师,不受其是否挂号,挂号与医师、科室或专科不符的限制。
借用他人信息挂号的患者如病情危重,医师应按未挂号患者予以接诊。
3.对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尚未明确主管科室之前,首先由首诊科室负责抢救。
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在实行抢救同时,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同抢救。
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
相关科室必须执行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擅自离开。
各科室所做的相应检查和处理应及时记录。
诊断明确后及时转往主要疾病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如有争议,由医务科根据病情决定收治科室。
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拖延抢救。
4.对群发病例或者成批伤员,首诊医师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及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分流病人、组织各相关科室医师、护士等共同参与抢救。
5.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医师应与有关科室联系并亲自或安排其它医务人员做好病人的护送及交接手续。
6.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和辅助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和处理,并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
对诊断不明确的,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后续诊治方案,做好病历记录,包括检查、检验未完成的情况。
7.首诊医师经检查患者后,判断确实非本科疾患,应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及应就诊的科室,并认真书写病历。
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该患者的诊疗工作,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
严禁互相推诿患者。
8.如果患者罹患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的疾病,或超出本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首诊医师必须先评估患者病情状况。